权属:原创 · 普通授权
字数:50013
阅读:3206
发表:2021/9/5 修改:2021/9/6
108章 主旋律,,军事 小说
《远东神机》第1-27章
1-27
28-54
55-81
82-108
- 故事梗概
- 作品正文
“我们得赶紧离开这里,说不定几分钟之后,这片树林里就会冒出来成百上千的日本鬼子。”
赵东辉好像没听到似的,一动不动地站在那里,睁大了眼睛,不解地盯着地上已经死了的朝鲜人,那个需要自己护送并保证其安全的朝鲜人。
“走吧,小伙子!” 廖柯夫催促的声音,把赵东辉从迷离中唤醒出来。
赵东辉急忙从腰间掏出一把驳壳枪,举起来对准了廖柯夫。
“别,别动!”赵东辉结结巴巴地说着,可廖柯夫却镇定地向他走过去。
“别犯傻了!小伙子!” 廖柯夫用略带东北味的语调命令道,“这是个圈套,是个陷阱,是小鬼子布置好的。那不是金日哲,不是你应该护送的人。你要想活着离开这儿,就要听我的!”
“别开枪,小赵,”娜秋莎在一旁轻声恳求着赵东辉,“他是自己人。”
“站住,别过来!”赵东辉举着驳壳枪,嘴里颤颤地发出嘶嘶的声音。
“小赵,放下枪,他是来救我们的。”娜秋莎很担心这个经验不足的小伙子,在战战兢兢之中不小心走了火。
赵东辉并没有放下驳壳枪。他那双迷茫的眼睛,在面前的这几个人中间游离着。从廖柯夫到娜秋莎,又到地上那个朝鲜人的尸体,再回到娜秋莎,好像在寻求着她能告诉他该怎么办,因为眼前的一切让他一时无法接受,而且回去也不好向领导交代。
廖柯夫紧紧盯着赵东辉的眼睛,一直等到他的眼睛转向娜秋莎的时候,闪电般地窜过去,用左手一把抓住他举枪的右手,转动手掌,向外推开,把驳壳枪从他的手里撬开。廖柯夫灵巧地举起右手,就在驳壳枪在赵东辉手中翻转时,及时准确地抓住了枪柄。
廖柯夫神奇的速度和动作,让娜秋莎看痴了并沉迷了,而赵东辉更是不知所措地蒙住了,等他回过味儿的时候,发现自己面对着的,竟然是他自己那支驳壳枪的枪口。
“我不会开枪的,小伙子,如果你不想跟我们走,那也不勉强,你看着办。” 廖柯夫对着已经失魂落魄的赵东辉说道。
赵东辉越来越觉得自己真像个傻子,更像头笨驴。他后退了一步,又一步,接着又慢慢地后退着。
“小赵,回来,跟我们走!”娜秋莎低声喊着,但赵东辉不听,反而转身就跑,沿着刚刚走过来的土道。
“别往回跑,鬼子会抓住你的!” 廖柯夫冲着赵东辉的背影压着声音地喊着。
赵东辉可能根本就没有听见后面的呼喊声,因为,他已经跑远了。
廖柯夫抓住娜秋莎的胳膊,“我们走,往这边。”他说。
但是,娜秋莎没有动。
她站在那里,一动不动地盯着地上的那具尸体,一个山寨版的冒牌假货。
“快走吧!”他拽着她钻进了树林。
第 6 章
心里一直很不爽的原田岛雄大佐,把关东军总司令长官山田乙三大将送走之后,好像才稍稍爽了一点。
他又急忙带着手下,驾车赶赴试飞样机的坠落地点。他知道,每次试飞几乎都是在这个时间段出的事,飞机迫降或坠毁,也差不多都在这个地方附近。
他妈的,这一天怎么总是发生这些令人不爽的事情。
说到这个绝密项目,最初是计划放在陆军本部在日本本土上的一个试验基地。但由于距离市区太近,加上人口密度大,一旦出事会造成重大的伤亡和财产损失。
日本人可不傻,赔本的买卖是不会干的。于是,在进入项目试飞阶段后,就搬到了人烟稀少的中国北满地区。在这之前,731部队的实验取得了一些进展,也是得力于当地取材。
什么叫当地取材?说白了,就是拿咱们中国老百姓当实验品。小鬼子,你丫狗日的。
北满地区的上空,基本上是所谓的皇军说了算,全无敌方军机。美军和苏军的战斗机,几乎没有在这里出现过。而中国军队的飞机,根本就顾不上这么远的地方。所以对试验来讲,是绝对安全的空域。
一路上,坐在军用吉普车上的原田岛雄大佐都一直没有说话,时而抬头看着还算晴朗的天空。有没有敌机,还不是一样,自己的飞机不是也掉下来了吗?
到了试飞事故现场,见到已经被抬上担架被烧伤的飞行员,原田岛雄大佐心中一紧,好像能听到把他从飞机残骸中拖出来时的惨叫声。
原田岛雄大佐本人就是飞行员出身,这样的场面没少见,可还是感觉到眼下的情景真得很惨很惨。
原田岛雄大佐丝毫不怀疑自己的试飞飞行员的勇气和胆量。尽管在临上试飞样机之前,他们都知道可能会出现的危险,登上飞机和登上一个炸药桶差不了多少。但是,为了帝国,为了天皇,军人是不惜自己的性命的。
说起来,日本鬼子的这个劲头,倒是挺叫人佩服的。什么神风敢死队的,头上系条毛巾就能冲上去,也不管头上的那条毛巾,是擦脸的还是擦脚的。
军人的荣誉感,和飞行员的职业生涯,在此刻都达到了空前的顶点。试飞,可以让一个飞行员获得,无人可以获得的高度与速度。这将是一个生命最辉煌的时刻,当然,是要以生命作为代价的。
试飞的失败,并不可怕,而以生命作为代价,却是太可怕了!
试飞失败了,对那些科研技术人们来讲,可以再回到他们的绘图板上,拉着计算尺,再重新设计一番。可对飞行员们呢,却可能再也不会飞上蓝天了,甚至可能再也见不到蓝天了。
原田岛雄大佐曾经是个飞行员,他了解飞行员的一切,他们的快乐,他们的悲伤,他们的胜利,他们的失败。最大的悲伤与失败,莫过于,再也无法重返蓝天。
原田岛雄大佐不是一个科学家,他不明白该怎样超越自然的极限,怎样摆脱地球的引力,飞得更高,飞得更快。
人类呀,总是在竞争,和自己,和命运,和自然,和上天。最后呢?自己没了,命运没了,而自然还在,上天还在。
作(念第一声或是念第二声,反正不念第四声)啥呀?
什么都没了,也还好。最糟糕的是,那些生命尚存的伤员,该怎样适应病床或轮椅,四肢被烧伤的肌肉,会永久固结并萎缩的,手指也会被火焰烧熔而连在了一起,就像鸭掌似的。
也许经过几次的手术治疗,他们会得到一定的康复,重新站起来,还像一个男人,至少在表面上像。原田岛雄大佐他自己就有不少这样的战友,可以拄着拐杖走到户外,可周围的人们,却把他们看作是行走的蜡像,和行尸走肉差不多。
所以,当第一眼看到这个倒霉的试飞员时,他不由自主地打了个寒颤。
作为一个军人,原田岛雄大佐知道,这样的事情想得太多,也没有什么好处,没必要,也没用。不过,自己尽了最大的努力,每次一见到受了重伤的飞行员时所留下的悲惨印象,还是无法从脑海里抹去。
随行的医护人员跑过去时,试飞员的头发都已经被烧掉了,眉毛和睫毛也都烧没了,脸上的大部分皮肤都被烧伤了。
原田岛雄大佐甚至辨认不出来,是哪个年轻的飞行员。一个充满希望的小伙子,到一个面目全非的重伤员,这中间该是一个怎样惨烈的过程。
这么下去,试飞一次,就损失一名飞行员,谁受得了。
所以,原田岛雄大佐紧急从新京调来了南岭航空学校的年轻学员,准备训练为飞行员,就是刚才在机场见到的那几位身穿航校学员制服的年轻人。
第 7 章
原田岛雄大佐只知道,紧急从新京调来了南岭航校的几个年轻学员,他却不知道,在这几个年轻人中间,竟然有一位见血就晕的小伙子。
是不是来之前忘了体检,还是他们入校时就没有体检过?
这位小伙子,他叫谢英来。
谢英来出生在一个中医世家,祖祖辈辈受到的都是儒家文化的传统教育,好像没学到多少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谢家世代出名医,偏偏到他这一代,作为独生子的他,却恐惧学医,因为他天生怕血,一见到血就迷糊,再看一眼马上就晕。
谢老名医,看到儿子不打算继承医钵,要说痛不欲生,还不至于。不过,在哀叹老天不该断谢家医脉的同时,老爸还是苦口婆心、语重心长、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地规劝着儿子。
老爸说,中医不开刀,哪来的血?
儿子说,我看见过你给病人针灸,把人家都给扎出血了。
就那点血?
老爸都晕了。
谢英来虽然怕血,但不恐高。他的崇高理想是周游世界,开着飞机去周游世界,最好是开着飞机带着女朋友去周游世界,所以挖门子盗洞,挤进了南岭航校。
眼看着快要从航校毕业了,可以自己开飞机了,却被调到了远离父母的香坊机场,试验什么新型飞机,谢英来心里有些不爽。
不过,一见到那架神奇的小飞机,他感到莫名的兴奋。开一架这么快的飞机,是不是用不了一天,就能绕地球飞上一圈。
他又晕了。
不是因为兴奋的,而是看到小飞机最后变成了一个小红点,让他联想到老爸针尖上的血滴。
不行,得跟老爸说说这事儿。要不,咱还学中医吧,躲到哪儿,都躲不开血。
于是,在和其他同学一起离开机场去哈尔滨市区玩的路上,谢英来像条黄花鱼一样,溜了出来,独自一人找到一间电信电话局,打了个长途电话给老爸。
那个年头,打个长途电话老费劲了,好不容易才接通了谢老名医的中医诊所,谢英来就一五一十地把今天看到的事情,和老爸细细说了一遍。
谢老名医乐得不得了,感谢苍天有眼,让儿子有些回心转意。同时他也觉得很新奇,又问了不少新型飞机的细节,叫儿子还是留下来,千万别惹着小鬼子。实在坚持不下去的话,先请个假回新京,就说老爸病了。
放下了电话筒,走出了接长途电话的小单间,谢英来刚才眩晕的感觉,现在好像平复了许多。对了,刚才那些同学说,要去哪个地方玩了的?好像是道里中央大街的一家什么酒店?
柜台里坐着一位中年职员,正在低头写着什么。谢英来问他:“中央大街的哪家酒店最有名、最热闹?”
“马迭尔酒店。”那位中年职员头也没抬地就回答道。
谢英来兴冲冲地推开了电信电话局的门,他想快点找到自己的那些同学们,高高兴兴痛痛快快地玩个通宵,把那个令人头晕的小红点彻底忘掉。
这时,坐在柜台里的那位中年职员表情严肃地抬起了头,看着谢英来越走越远的背影,心里合计着:谢谢你了,小伙子,你刚才在长途电话里说的那些事情,我可全都听到了,得赶快报告给我的“老爸”。
这个“老爸”,可不是个老中医,而是地下情报组织的一个节点。
第 8 章
回到机场的试飞中心,原田岛雄大佐见到那位德国人,坐在了刚才总司令长官坐过的那张椅子上,同样是脸朝着窗外。
原田岛雄大佐已经得到了陆军本部的通知,这位德国人就是他们专门从德国邀请来的飞机设计及液体燃料专家,赫赫有名的卢尔维德教授。
“它飞得很好。” 卢尔维德教授淡淡地说。
“是,在这里是飞得很好,可你没有见到那边的惨状。” 原田岛雄大佐的脑海里,又闪现出刚才见到的一幕。
“完全可以想象得到。就像刚刚上天的风筝,风大了一吹,从天而降地一头栽下来。” 卢尔维德教授的语调还是很平稳。
原田岛雄大佐说:“我们知道这里面有一些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所以……”
“所以,我来了。” 卢尔维德教授接着说道,同时站了起来,转过身。
原田岛雄大佐恭敬地说:“感谢你远道而来,助我们一臂之力。”
一臂之力,那么一点劲儿,够用吗?你们东方人呐,是太谦虚了,还是太自傲了?卢尔维德教授这样想着,但没有说出来。
作为飞机设计及液体燃料领域的专家,卢尔维德教授曾经参加过,纳粹德国多种新机型的研发项目。当然,这里面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
在欧洲战场上,德军的空中优势,逐渐消失殆尽。他们也曾试验过一种新机型,叫特米科号,出现的问题,和今天看到的极为相似。
当德军空军司令部紧急通知他,赶赴伪满洲国的新京时,卢尔维德教授似乎看到了一丝新的希望。他甚至幻想,是否可以查看到日军的核心设计细节,也许可以用来解决特米科的问题。
如果这样可以成功的话,新型喷气式战斗机完全可以对英军美军的常规战斗机以毁灭性的打击,从而夺回空中优势,为我们那位神经质的元首,争取到更多更宝贵的时间,一举扭转处于战略守势的欧洲战局。
他们日本人,是不是也有同样的计划?他们的日子也不好过,中国战场,东南亚战场,太平洋战场,就没有一个不伤脑筋的地方。
“教授,你看,” 原田岛雄大佐的话,打断了卢尔维德教授的思绪。“你看,很可能,飞机是不是太重了?在高速、高空的情况下,火箭动力发动机,可能无法承受一些额外的重量。”
提到具体技术问题,卢尔维德教授意识到,日本人的设计还是有其独到之处的。刚才他看到了新型飞机的空中威力,水平飞行时可以达到普通战斗机速度的两倍,在空中发出的那种不可阻挡的呼啸声,足以让任何一个飞行员胆战心惊。
它真的不愧称之为米拉伊,是日本帝国的未来。
同时,卢尔维德教授看得很清楚,和他在德国时的那个项目很类似,新式飞机的问题不仅仅是超重这么简单,可能还有一个整体结构的稳定性问题。动力系统的设计缺陷,特别是供燃管路的设计,都会带来固有频率和谐振模态的变化,加上高速高温状态下的结构振动及颤振问题等,都会严重影响飞行中的稳定性,一旦飞行员操作出现偏差,哪怕是在普通战斗机的容许误差范围内,可能也会造成新式飞机的严重失稳。
唉,说这么专业,你一开飞机的也听不懂。教授心想,其实,我也不很清楚。当然了,不是都不清楚,只是目前还没有见到设计图纸和计算书,现在下结论还有点早。
“什么时候我可以看到设计图纸?” 卢尔维德教授盯着原田岛雄大佐问道。
原田岛雄大佐心想,人家德国人就是敬业,一来就想看图纸,怎么也得先吃饭、喝点酒啥的,然后我再给你安排点酒后的节目什么的。
第 9 章
远处传来一声枪响,接着又是几声,娜秋莎愣了一下,而廖柯夫却没有多大的反应,他好像已经习惯了这样突如其来的枪声,而且他听得出来,枪声离他们这里还有一段距离,估计是朝刚才跑走的那个小伙子打过去的,尽管在寂静的夜里,枪声传过来格外得清脆,仿佛就在不远的地方。
“看来他们是发现你们那位小伙子了。” 廖柯夫对娜秋莎说。
“他们追上了他,总比追上我们要好吧。” 娜秋莎冷冷地说,她尽量在廖柯夫面前不去流露内心的情感。
丛林中的生存法则,就是这样。当一头大狗熊追你们两个人的时候,你只要跑得比另一个人快就行。
而廖柯夫并不看得这么简单,他哼了一声,“如果他真的被抓住了,很可能会供出我们,刚才我真应该杀了他。”他边说着边继续往前走着。
你以为那头大狗熊咬死了另一个人之后,就能放过你吗?
所以,赶紧跑,跑得越远越好。
他们很快跑出了树林,快步穿过潮湿的田野,一直走在低洼的地方,这样,他们的身影就不会出现在天际线上了。他们在受训中,学过夜间追踪,经常会利用天际线上的微光,发现到追踪的目标。
娜秋莎跟在廖柯夫的后面,她有点上气不接下气了,可紧赶慢赶还是赶不上廖柯夫的夜行速度。
他们曾经在一起训练时,她当时很自豪,几个小时的夜行训练,自己都咬着牙坚持了下来,没有掉过队。现在看起来,实战远远要胜过训练时的难度。
他们周围的田野及灌木丛里,似乎一个人也没有,但他们仍然一直保持着高度戒备状态。在他们彼此交谈时,必须要尽量压低声音,否则一点点略高的话音,可能马上就会传出去很远。
“小廖,飞机在哪儿呢?”娜秋莎忍不住还是问了。
“你放心,那个飞行员我认识,他叫叶夫根尼,我们是棋友,每次执行任务,我几乎都是坐他的飞机。这次我们突然改变了计划,提前几个小时就到了。”
“那现在飞机在什么地方?”
赵东辉好像没听到似的,一动不动地站在那里,睁大了眼睛,不解地盯着地上已经死了的朝鲜人,那个需要自己护送并保证其安全的朝鲜人。
“走吧,小伙子!” 廖柯夫催促的声音,把赵东辉从迷离中唤醒出来。
赵东辉急忙从腰间掏出一把驳壳枪,举起来对准了廖柯夫。
“别,别动!”赵东辉结结巴巴地说着,可廖柯夫却镇定地向他走过去。
“别犯傻了!小伙子!” 廖柯夫用略带东北味的语调命令道,“这是个圈套,是个陷阱,是小鬼子布置好的。那不是金日哲,不是你应该护送的人。你要想活着离开这儿,就要听我的!”
“别开枪,小赵,”娜秋莎在一旁轻声恳求着赵东辉,“他是自己人。”
“站住,别过来!”赵东辉举着驳壳枪,嘴里颤颤地发出嘶嘶的声音。
“小赵,放下枪,他是来救我们的。”娜秋莎很担心这个经验不足的小伙子,在战战兢兢之中不小心走了火。
赵东辉并没有放下驳壳枪。他那双迷茫的眼睛,在面前的这几个人中间游离着。从廖柯夫到娜秋莎,又到地上那个朝鲜人的尸体,再回到娜秋莎,好像在寻求着她能告诉他该怎么办,因为眼前的一切让他一时无法接受,而且回去也不好向领导交代。
廖柯夫紧紧盯着赵东辉的眼睛,一直等到他的眼睛转向娜秋莎的时候,闪电般地窜过去,用左手一把抓住他举枪的右手,转动手掌,向外推开,把驳壳枪从他的手里撬开。廖柯夫灵巧地举起右手,就在驳壳枪在赵东辉手中翻转时,及时准确地抓住了枪柄。
廖柯夫神奇的速度和动作,让娜秋莎看痴了并沉迷了,而赵东辉更是不知所措地蒙住了,等他回过味儿的时候,发现自己面对着的,竟然是他自己那支驳壳枪的枪口。
“我不会开枪的,小伙子,如果你不想跟我们走,那也不勉强,你看着办。” 廖柯夫对着已经失魂落魄的赵东辉说道。
赵东辉越来越觉得自己真像个傻子,更像头笨驴。他后退了一步,又一步,接着又慢慢地后退着。
“小赵,回来,跟我们走!”娜秋莎低声喊着,但赵东辉不听,反而转身就跑,沿着刚刚走过来的土道。
“别往回跑,鬼子会抓住你的!” 廖柯夫冲着赵东辉的背影压着声音地喊着。
赵东辉可能根本就没有听见后面的呼喊声,因为,他已经跑远了。
廖柯夫抓住娜秋莎的胳膊,“我们走,往这边。”他说。
但是,娜秋莎没有动。
她站在那里,一动不动地盯着地上的那具尸体,一个山寨版的冒牌假货。
“快走吧!”他拽着她钻进了树林。
第 6 章
心里一直很不爽的原田岛雄大佐,把关东军总司令长官山田乙三大将送走之后,好像才稍稍爽了一点。
他又急忙带着手下,驾车赶赴试飞样机的坠落地点。他知道,每次试飞几乎都是在这个时间段出的事,飞机迫降或坠毁,也差不多都在这个地方附近。
他妈的,这一天怎么总是发生这些令人不爽的事情。
说到这个绝密项目,最初是计划放在陆军本部在日本本土上的一个试验基地。但由于距离市区太近,加上人口密度大,一旦出事会造成重大的伤亡和财产损失。
日本人可不傻,赔本的买卖是不会干的。于是,在进入项目试飞阶段后,就搬到了人烟稀少的中国北满地区。在这之前,731部队的实验取得了一些进展,也是得力于当地取材。
什么叫当地取材?说白了,就是拿咱们中国老百姓当实验品。小鬼子,你丫狗日的。
北满地区的上空,基本上是所谓的皇军说了算,全无敌方军机。美军和苏军的战斗机,几乎没有在这里出现过。而中国军队的飞机,根本就顾不上这么远的地方。所以对试验来讲,是绝对安全的空域。
一路上,坐在军用吉普车上的原田岛雄大佐都一直没有说话,时而抬头看着还算晴朗的天空。有没有敌机,还不是一样,自己的飞机不是也掉下来了吗?
到了试飞事故现场,见到已经被抬上担架被烧伤的飞行员,原田岛雄大佐心中一紧,好像能听到把他从飞机残骸中拖出来时的惨叫声。
原田岛雄大佐本人就是飞行员出身,这样的场面没少见,可还是感觉到眼下的情景真得很惨很惨。
原田岛雄大佐丝毫不怀疑自己的试飞飞行员的勇气和胆量。尽管在临上试飞样机之前,他们都知道可能会出现的危险,登上飞机和登上一个炸药桶差不了多少。但是,为了帝国,为了天皇,军人是不惜自己的性命的。
说起来,日本鬼子的这个劲头,倒是挺叫人佩服的。什么神风敢死队的,头上系条毛巾就能冲上去,也不管头上的那条毛巾,是擦脸的还是擦脚的。
军人的荣誉感,和飞行员的职业生涯,在此刻都达到了空前的顶点。试飞,可以让一个飞行员获得,无人可以获得的高度与速度。这将是一个生命最辉煌的时刻,当然,是要以生命作为代价的。
试飞的失败,并不可怕,而以生命作为代价,却是太可怕了!
试飞失败了,对那些科研技术人们来讲,可以再回到他们的绘图板上,拉着计算尺,再重新设计一番。可对飞行员们呢,却可能再也不会飞上蓝天了,甚至可能再也见不到蓝天了。
原田岛雄大佐曾经是个飞行员,他了解飞行员的一切,他们的快乐,他们的悲伤,他们的胜利,他们的失败。最大的悲伤与失败,莫过于,再也无法重返蓝天。
原田岛雄大佐不是一个科学家,他不明白该怎样超越自然的极限,怎样摆脱地球的引力,飞得更高,飞得更快。
人类呀,总是在竞争,和自己,和命运,和自然,和上天。最后呢?自己没了,命运没了,而自然还在,上天还在。
作(念第一声或是念第二声,反正不念第四声)啥呀?
什么都没了,也还好。最糟糕的是,那些生命尚存的伤员,该怎样适应病床或轮椅,四肢被烧伤的肌肉,会永久固结并萎缩的,手指也会被火焰烧熔而连在了一起,就像鸭掌似的。
也许经过几次的手术治疗,他们会得到一定的康复,重新站起来,还像一个男人,至少在表面上像。原田岛雄大佐他自己就有不少这样的战友,可以拄着拐杖走到户外,可周围的人们,却把他们看作是行走的蜡像,和行尸走肉差不多。
所以,当第一眼看到这个倒霉的试飞员时,他不由自主地打了个寒颤。
作为一个军人,原田岛雄大佐知道,这样的事情想得太多,也没有什么好处,没必要,也没用。不过,自己尽了最大的努力,每次一见到受了重伤的飞行员时所留下的悲惨印象,还是无法从脑海里抹去。
随行的医护人员跑过去时,试飞员的头发都已经被烧掉了,眉毛和睫毛也都烧没了,脸上的大部分皮肤都被烧伤了。
原田岛雄大佐甚至辨认不出来,是哪个年轻的飞行员。一个充满希望的小伙子,到一个面目全非的重伤员,这中间该是一个怎样惨烈的过程。
这么下去,试飞一次,就损失一名飞行员,谁受得了。
所以,原田岛雄大佐紧急从新京调来了南岭航空学校的年轻学员,准备训练为飞行员,就是刚才在机场见到的那几位身穿航校学员制服的年轻人。
第 7 章
原田岛雄大佐只知道,紧急从新京调来了南岭航校的几个年轻学员,他却不知道,在这几个年轻人中间,竟然有一位见血就晕的小伙子。
是不是来之前忘了体检,还是他们入校时就没有体检过?
这位小伙子,他叫谢英来。
谢英来出生在一个中医世家,祖祖辈辈受到的都是儒家文化的传统教育,好像没学到多少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谢家世代出名医,偏偏到他这一代,作为独生子的他,却恐惧学医,因为他天生怕血,一见到血就迷糊,再看一眼马上就晕。
谢老名医,看到儿子不打算继承医钵,要说痛不欲生,还不至于。不过,在哀叹老天不该断谢家医脉的同时,老爸还是苦口婆心、语重心长、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地规劝着儿子。
老爸说,中医不开刀,哪来的血?
儿子说,我看见过你给病人针灸,把人家都给扎出血了。
就那点血?
老爸都晕了。
谢英来虽然怕血,但不恐高。他的崇高理想是周游世界,开着飞机去周游世界,最好是开着飞机带着女朋友去周游世界,所以挖门子盗洞,挤进了南岭航校。
眼看着快要从航校毕业了,可以自己开飞机了,却被调到了远离父母的香坊机场,试验什么新型飞机,谢英来心里有些不爽。
不过,一见到那架神奇的小飞机,他感到莫名的兴奋。开一架这么快的飞机,是不是用不了一天,就能绕地球飞上一圈。
他又晕了。
不是因为兴奋的,而是看到小飞机最后变成了一个小红点,让他联想到老爸针尖上的血滴。
不行,得跟老爸说说这事儿。要不,咱还学中医吧,躲到哪儿,都躲不开血。
于是,在和其他同学一起离开机场去哈尔滨市区玩的路上,谢英来像条黄花鱼一样,溜了出来,独自一人找到一间电信电话局,打了个长途电话给老爸。
那个年头,打个长途电话老费劲了,好不容易才接通了谢老名医的中医诊所,谢英来就一五一十地把今天看到的事情,和老爸细细说了一遍。
谢老名医乐得不得了,感谢苍天有眼,让儿子有些回心转意。同时他也觉得很新奇,又问了不少新型飞机的细节,叫儿子还是留下来,千万别惹着小鬼子。实在坚持不下去的话,先请个假回新京,就说老爸病了。
放下了电话筒,走出了接长途电话的小单间,谢英来刚才眩晕的感觉,现在好像平复了许多。对了,刚才那些同学说,要去哪个地方玩了的?好像是道里中央大街的一家什么酒店?
柜台里坐着一位中年职员,正在低头写着什么。谢英来问他:“中央大街的哪家酒店最有名、最热闹?”
“马迭尔酒店。”那位中年职员头也没抬地就回答道。
谢英来兴冲冲地推开了电信电话局的门,他想快点找到自己的那些同学们,高高兴兴痛痛快快地玩个通宵,把那个令人头晕的小红点彻底忘掉。
这时,坐在柜台里的那位中年职员表情严肃地抬起了头,看着谢英来越走越远的背影,心里合计着:谢谢你了,小伙子,你刚才在长途电话里说的那些事情,我可全都听到了,得赶快报告给我的“老爸”。
这个“老爸”,可不是个老中医,而是地下情报组织的一个节点。
第 8 章
回到机场的试飞中心,原田岛雄大佐见到那位德国人,坐在了刚才总司令长官坐过的那张椅子上,同样是脸朝着窗外。
原田岛雄大佐已经得到了陆军本部的通知,这位德国人就是他们专门从德国邀请来的飞机设计及液体燃料专家,赫赫有名的卢尔维德教授。
“它飞得很好。” 卢尔维德教授淡淡地说。
“是,在这里是飞得很好,可你没有见到那边的惨状。” 原田岛雄大佐的脑海里,又闪现出刚才见到的一幕。
“完全可以想象得到。就像刚刚上天的风筝,风大了一吹,从天而降地一头栽下来。” 卢尔维德教授的语调还是很平稳。
原田岛雄大佐说:“我们知道这里面有一些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所以……”
“所以,我来了。” 卢尔维德教授接着说道,同时站了起来,转过身。
原田岛雄大佐恭敬地说:“感谢你远道而来,助我们一臂之力。”
一臂之力,那么一点劲儿,够用吗?你们东方人呐,是太谦虚了,还是太自傲了?卢尔维德教授这样想着,但没有说出来。
作为飞机设计及液体燃料领域的专家,卢尔维德教授曾经参加过,纳粹德国多种新机型的研发项目。当然,这里面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
在欧洲战场上,德军的空中优势,逐渐消失殆尽。他们也曾试验过一种新机型,叫特米科号,出现的问题,和今天看到的极为相似。
当德军空军司令部紧急通知他,赶赴伪满洲国的新京时,卢尔维德教授似乎看到了一丝新的希望。他甚至幻想,是否可以查看到日军的核心设计细节,也许可以用来解决特米科的问题。
如果这样可以成功的话,新型喷气式战斗机完全可以对英军美军的常规战斗机以毁灭性的打击,从而夺回空中优势,为我们那位神经质的元首,争取到更多更宝贵的时间,一举扭转处于战略守势的欧洲战局。
他们日本人,是不是也有同样的计划?他们的日子也不好过,中国战场,东南亚战场,太平洋战场,就没有一个不伤脑筋的地方。
“教授,你看,” 原田岛雄大佐的话,打断了卢尔维德教授的思绪。“你看,很可能,飞机是不是太重了?在高速、高空的情况下,火箭动力发动机,可能无法承受一些额外的重量。”
提到具体技术问题,卢尔维德教授意识到,日本人的设计还是有其独到之处的。刚才他看到了新型飞机的空中威力,水平飞行时可以达到普通战斗机速度的两倍,在空中发出的那种不可阻挡的呼啸声,足以让任何一个飞行员胆战心惊。
它真的不愧称之为米拉伊,是日本帝国的未来。
同时,卢尔维德教授看得很清楚,和他在德国时的那个项目很类似,新式飞机的问题不仅仅是超重这么简单,可能还有一个整体结构的稳定性问题。动力系统的设计缺陷,特别是供燃管路的设计,都会带来固有频率和谐振模态的变化,加上高速高温状态下的结构振动及颤振问题等,都会严重影响飞行中的稳定性,一旦飞行员操作出现偏差,哪怕是在普通战斗机的容许误差范围内,可能也会造成新式飞机的严重失稳。
唉,说这么专业,你一开飞机的也听不懂。教授心想,其实,我也不很清楚。当然了,不是都不清楚,只是目前还没有见到设计图纸和计算书,现在下结论还有点早。
“什么时候我可以看到设计图纸?” 卢尔维德教授盯着原田岛雄大佐问道。
原田岛雄大佐心想,人家德国人就是敬业,一来就想看图纸,怎么也得先吃饭、喝点酒啥的,然后我再给你安排点酒后的节目什么的。
第 9 章
远处传来一声枪响,接着又是几声,娜秋莎愣了一下,而廖柯夫却没有多大的反应,他好像已经习惯了这样突如其来的枪声,而且他听得出来,枪声离他们这里还有一段距离,估计是朝刚才跑走的那个小伙子打过去的,尽管在寂静的夜里,枪声传过来格外得清脆,仿佛就在不远的地方。
“看来他们是发现你们那位小伙子了。” 廖柯夫对娜秋莎说。
“他们追上了他,总比追上我们要好吧。” 娜秋莎冷冷地说,她尽量在廖柯夫面前不去流露内心的情感。
丛林中的生存法则,就是这样。当一头大狗熊追你们两个人的时候,你只要跑得比另一个人快就行。
而廖柯夫并不看得这么简单,他哼了一声,“如果他真的被抓住了,很可能会供出我们,刚才我真应该杀了他。”他边说着边继续往前走着。
你以为那头大狗熊咬死了另一个人之后,就能放过你吗?
所以,赶紧跑,跑得越远越好。
他们很快跑出了树林,快步穿过潮湿的田野,一直走在低洼的地方,这样,他们的身影就不会出现在天际线上了。他们在受训中,学过夜间追踪,经常会利用天际线上的微光,发现到追踪的目标。
娜秋莎跟在廖柯夫的后面,她有点上气不接下气了,可紧赶慢赶还是赶不上廖柯夫的夜行速度。
他们曾经在一起训练时,她当时很自豪,几个小时的夜行训练,自己都咬着牙坚持了下来,没有掉过队。现在看起来,实战远远要胜过训练时的难度。
他们周围的田野及灌木丛里,似乎一个人也没有,但他们仍然一直保持着高度戒备状态。在他们彼此交谈时,必须要尽量压低声音,否则一点点略高的话音,可能马上就会传出去很远。
“小廖,飞机在哪儿呢?”娜秋莎忍不住还是问了。
“你放心,那个飞行员我认识,他叫叶夫根尼,我们是棋友,每次执行任务,我几乎都是坐他的飞机。这次我们突然改变了计划,提前几个小时就到了。”
“那现在飞机在什么地方?”
到头了
下一章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登录 后再戳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