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属:原创 · 普通授权
字数:43060
阅读:5013
发表:2021/9/9
108章 主旋律,,军事 小说
《远东神机》第28-54章
1-27
28-54
55-81
82-108
- 故事梗概
- 作品正文
“以前的液体燃料配方有很多问题,在80%的超氢氧化物,加上二氧化碳和催化剂,在假设以每分钟3000米的速度爬升大于45度角的时候,只有不到一分钟的安全时间。所有,我们正在试验新的动力系统,采用新的ZS燃料配方,替代以前的TS混合配方。” 卢尔维德教授小心翼翼地回答着。
“我不想听这些专业术语,那是你们的事情。我只想知道,什么时候新型飞机可以准备好,派到太平洋战场上去和美国人交战,这个问题应该是很简单吧,教授?”
“我会尽力的,将军。” 卢尔维德教授平静地说,“我有信心,这次新的液体燃料配方会成功的,可以改善动力性能,加上减少不必要的自重,还要培训新的飞行员。这些都能完成的话,预计一个月到一个半月的时间,新型飞机可以投入量产。”
山田乙三大将点了点头,“好吧,我希望这次不会再让我失望。”
“不过,我还有个条件。” 卢尔维德教授试探着说道。
“什么条件?”
“我需要和设计团队一起来修改方案。”
“可设计团队都在陆军本部,不在这儿。”
“或者他们来,或者我去东京。”
山田乙三大将又点了点头,“那好吧,马上送你去东京陆军本部。你知道,我们对这个计划很有信心,教授,这是我们挽救当前不利战局的唯一新式武器,而且已经非常接近完成了。”他向卢尔维德教授挤出来一丝微笑,“如果新飞机设计成功了,我们将授予你天皇菊花功勋奖章。”
山田乙三大将心里想,如果你没成功,对不起,你就别想再回德国了。
而卢尔维德教授在想,谁稀罕你们的菊花勋章呀,狗屁才戴菊花呢。
第 32 章
伯力的卡琳妮娜大街路口,有一家不起眼的小书店,门口上方的店名标牌上写着“普希金古旧书馆”,门旁边用古典风格的字母写着“珍本孤本”几个字,好像是不久前才想起来补写上的。
当然,书店里面既没有珍本,更没有孤本。
如果店里只有一本,就算是孤本的话,那就多了去啦。
维克多是这家小书店的老板,一个从小就酷爱读书的人。俄罗斯文学是一个巨大的宝库,当然,一旦落入这个海洋,很多人是无法自救的。
书海无涯,回头无岸啊。
不过,维克多是个绝顶聪明的人,尽管他在书中没有找到黄金屋,没有找到千钟粟,也没有找到颜如玉,可他找到了黄金屋的设计图,找到了千钟粟的那块地,还找到了颜如玉的梳妆台。
厉害吧?更厉害的是,他从中学到了一些手艺,可以在乱世中养活自己。
那是些啥手艺?
去问问那些还在书海中扑腾的人,他们都知道。只是谁也不说,否则他们在书海中扑腾个啥,还不如到商海中去扑腾呢。
门上的铃声,叮铃一声响了。维克多从柜台里面抬起头来,他并没有马上认出走进来的廖柯夫,而是继续做着手头上的事情,接着温和地劝说一位上了年纪的男顾客,花了30卢布买了一本第一版的莱蒙托夫诗集。
“我可以向你保证,你买了这本诗集决不会后悔的,而且还是个很好的投资,”维克多极力推销地说,“第一版的印数很少,整个伯力恐怕只有这两本了,我留一本是绝对不会卖的,你这本在外面就是孤本了。”
原来,他的孤本是这个意思啊,廖柯夫心里想。他浏览着周围的书架,是不是所有的书,都是孤本,或是只剩下最后两本了呢。
廖柯夫尽力扮演着一个普通顾客的角色,漫无目的地巡视着书架,时而从旧木架子上取下一本什么书,随意地翻看着,同时等着那个大脑袋的钱,从他的手中离开,被转放到书店老板的手上。
狭长的书店里又小又暗,混合着一种古旧书的发霉和旧皮革封皮的气味,廖柯夫想,这是一种陈旧腐烂的味道,在这样的环境里面呆久了,身上是不是也会沾染上一股难闻的气味。
当那个老年顾客走出书店之后,廖柯夫转身问向维克多,“你刚才卖给他的第一版,是真的还是假的?”
维克多这时才认出廖柯夫,笑着说,“只要他认为是真的就行,反正谁也分辨不出来只有天知道。”
“是啊,只有天知道。”廖柯夫意味深长地说。
无商不奸,无奸不商,在哪儿都一样,啥时都一样。
维克多有着一副瘦骨嶙峋的身材,可能是在多年前,他因为犯了什么事儿而锒铛入狱的结果,身体一直营养不良,憔悴的面容几乎没有什么改变。他两颊凹陷,嘴唇薄得没有血色,头发又长又不洗。只是他一双眼睛炯炯有神,声音也很高亢。
维克多盯着廖柯夫轻声地问,“你今天来我这儿,又想要什么吧,说。”他知道廖柯夫一来,准没什么好事。
“什么都想要,”廖柯夫笑着回答。
维克多慢慢地点了点头,然后,他从柜台后面走了出来,锁上了前门。他指了指书店的后墙,一道门上挂着的门帘。
“那你最好进去再说,”书店老板说道。
第 33 章
廖柯夫跟着维克多,走进了书店后面的一个小房间。
这里是一个小库房,里面的墙角储放着几个箱子,都是些还没有分类上架的书籍。房间里有一张小桌子,旁边有两张很简单的椅子,维克多把其中一张椅子上的书搬下来,然后示意廖柯夫坐下。
库房的一个角落里,有一个小炉子,炉子上有一个水壶,但维克多很少给客人倒水冲茶,到这里和他谈生意的人,一般都不会待很长时间。
除了书,房间里没有其他什么东西,有些空荡荡的,廖柯夫有些怀疑,书店老板会不会,在这个狭小的、没有生机的房间里,也用来度过他孤单的夜晚。
维克多看上去不像地道的俄罗斯人。伯力地区有许多像维克多这样的,打扮上是俄罗斯民族的衣着,但细瞅还是像东亚人,或中国人,或朝鲜人,或日本人,只不过日本人从来不说自己是日本人罢了。
“仿旧书属于犯罪行为吧?”廖柯夫笑着问。
“造假都不是守法行为,犯不犯罪还真不知道,反正是没人管。”维克多回答。
“战争时期嘛,一致对外、一切对敌就行。”廖柯夫说。
“这种说法,倒挺有意思。”维克多也笑了。
廖柯夫想,也许维克多并不很享受目前的生活,也不知道他是从一个什么鬼地方跑到这里的。但至少他有清醒的头脑,很可能连他自己的身份证件也是假的,可并不影响他在这个地方,仿造古版或珍本孤本的书籍,即便在战时,苏联人也还是非常喜爱读书的,古旧书的市场仍然异常活跃。
维克多的确有这个本事,用自己独特的技能,加上自制的小设备,伪造了各种文件和票证,像什么护照、旅行证、居民身份证、工作许可证、出生证、结婚证,甚至有人从很远的地方跑过来找他做这些假证件,这让他挣了很多黑钱。
廖柯夫也是通过一个黑道上的关系,结识维克多的,并帮助别人办了几次事,觉得他这个人挺靠谱,值得信任。
“我需要三本满洲国的身份证件。”廖柯夫直截了当地说。
“你需要哪种?国民身份证,还是身份证明书?”维克多问道。
“身份证明书有效期太短了,才30天。”
“你说的那是特别身份证明书,是用于商人的那种。还有一种,叫特种身份证明书,用于马夫船夫什么的,有效期是一年。”
“还是国民身份证吧,带满洲国印章的那种。另外,还需要三张火车和客船的交通通行证。”
维克多严肃地说,“通行证比较麻烦,他们经常换。”他用手摸着下巴,好像在想着什么办法去解决。廖柯夫认为,他的这种样子是在装腔作势,好为接下来的要高价做个铺垫。
维克多很聪明,也是个很难对付的人,他是特战部之外唯一可靠的文件伪造者。在参谋二局和特战部的内部,有个小部门,专门有几个特殊才能的人,为特殊任务伪造文件。不过,廖柯夫已经开始不那么信任他们了。如果内部安全出现了问题,难免伪造文件的信息会泄露出去,那么一切就全完了。
最重要的是,维克多非常谨慎。当然,他的这种品质,是基于个人利益的需要。他是一个很爱钱的人,那有谁不爱钱呢?他爱钱没什么大不了的,只要把需要的东西做好,嘴严就行。而廖柯夫每次总是按时付钱,从未拖欠。所以,维克多每次看到廖柯夫走进这家小书店,心里都暗喜着,又有人送钱来了。
“给我多长时间,你要的这些东西?”维克多问道。
“十天。”
维克多摊开了双手说,“这根本做不到。”
“你可以收点加急费,把我这事儿,排在你那些客户的最前面,怎么样?我们如果不是朋友的话,刚才我早就警告那个傻老头了,现在到哪儿能找到莱蒙托夫的原版诗集?”
维克多皱了皱眉,“啊,拜托了,我们当然是朋友,要不是看在朋友的面子上,我都不会接这种难办的活儿。这样吧,你再多付点风险费,这样对我和我那边的朋友都是公平的。”
“你有什么风险?维克多,我看你永远都不会离开卡琳妮娜大街,是你那边的朋友,在承担一切风险。”
“可我要付钱给他们呀,这不是一回事儿嘛。”
“是我付钱给你,天知道你给不给他们。”
第 34 章
当廖柯夫离开卡琳妮娜大街路口的时候,他发觉自己几乎是本能地向北走去。当他快走到伯力音乐厅的时候,他突然停了下来,审视了一下周围,然后转向走上了佛伦扎大街。
上午和维克多的生意做得很顺利,现在他要去见见安德烈。
在佛伦扎大街上走到一半的时候,廖柯夫突然站下来,然后急忙横穿街道,跑到马路的对面,然后回头看了一眼他刚才走过的路,好像在检查交通路况似的。
廖柯夫这样做,经常会发现,假如有个跟踪自己的盯梢者,在自己突然改变方向后回头时,会赶紧走进路旁的商店,或是马上移开盯着自己的视线,或是本能地低下头用帽檐或用手遮住自己的脸。
这些情况,今天上午都没有出现,去书店的路上没有尾巴,现在好像也没有被人盯梢,他可以肯定。除非那个人,尾随跟踪的技巧特别高。以前他也被盯梢过,但现在他的反跟踪技巧也提高了许多。作为特工,这都是基本功。
当然,还有另外一种可能性。那就是,他在外面呆久了,体力和脑力都已经开始减弱了,判断力也可能会不足。
廖柯夫极力消除着内心的疑虑。不管怎么样,去见见安德烈,还是值得冒点风险的。
安德烈目前住在雅士娜路的一家老式酒吧上面的一间老式公寓的一居室单元里。
念起来是不是很长?住在这样的地方,通常都不是什么好地方。好地方说起来都很短,比如你说:我住在莫斯科红场。好地方,是不是很短?就两个字,红场。
不对呀,你是列宁吗?
现在,安德烈坐在老式公寓下面的,那家老式酒吧里,朝着对面的廖柯夫说,“我确实非常喜欢住在靠近街道的地方,这里的消息灵通。”安德烈用他那特有的、低沉而洪亮的声音,向廖柯夫解释着。
这些年来,安德烈在四方奔波的生涯里,尽管喝了太多的烈酒,抽了太多的烟草,声音不仅没有变得沙哑,反而更加深沉。
“这条街离报社很近,”安德烈接着解释。但廖柯夫心里明白,一定是房租很低,才会真正吸引安德烈来这儿住的吧。
都是千年的狐狸,扯什么聊斋呀。
“我喜欢远东的秋天,秋高气爽,和西面战场相比,这里简直就是和平的天堂了。你知道吗?廖柯夫,我说的这些,可不能把它们写出来,否则,总编还以为我是来度假的呢。”安德烈眨了一下眼睛笑了。
廖柯夫就知道,安德烈这个时候肯定会在酒吧这里的,所以就直接找来了。廖柯夫踩着地板走过来的时候,翘曲的木板吱吱作响,表示抗议,好像它们从来就不是用来踩的。
当时,安德烈并没有看到廖柯夫走过来,而是埋头用一支古老的勃朗峰自来水笔,在笔记本上写着什么。
安德烈穿着一件皱皱巴巴的、精纺细纱的高档衬衣,合体的马甲背心上,挂着一条金链子,上面栓着一块金怀表,他的手腕上还有一只古老的卡地亚手表。廖柯夫怀疑,他的家当是不是都戴在了身上,人走家搬,倒也痛快。
安德烈的笔记本旁边,是一个胖墩墩的玻璃杯,里面盛满了苏格兰威士忌,这也许是他在英国当驻外记者时,留下的写稿习惯吧。
现在刚过十一点半。
安德烈心不在焉地伸手去拿玻璃杯,手指发黄,散发着尼古丁的味道,明显地颤抖着。廖柯夫按住了他的酒杯,“在写遗嘱吗,安德烈?”
年长的绅士惊讶地抬起头来,从蓬乱而浓密的眉毛下,凝视着廖柯夫,“廖柯夫,亲爱的年轻人,我从来不写那玩意儿。”
安德烈身上带有一种贵族的风度,举手投足,都显得十分优雅。“我把所有的债务,都留给你,行吗?” 他轻轻地笑了笑,然后,才注意到自己的杯子,被廖柯夫按住了,“早上只是喝一点,提提神,怎么样,你也来一杯?”
廖柯夫摇了摇头。沉默的回答,有时候,要比有声音的语言,更有表现力。
“那么,廖柯夫,”安德烈强作笑意地说,“在这个秋高气爽的上午,我能为你做些什么?”
廖柯夫环顾四周。酒吧的环境有些乱,到处都显得破旧不堪,包括大多数顾客。只有安德烈的金表和钢笔,也许是这里唯一的正品。
“你知道我想要什么,安德烈,”廖柯夫说,“我们换个地方吧,我请你吃午饭。”
第 35 章
“还去威尔顿餐馆吃羊腿吧,怎么样,廖柯夫?”安德烈一边竭力跟上年轻人的步伐,一边建议地说,“我们上次去过的,很好吃。”他满怀希望地说着。
“我知道,还是三个星期前,娜秋莎带着你去的呢,”廖柯夫想起了那个姑娘。
“哇塞,已经三个星期了,那么快!”安德烈笑了笑,“那句话是怎么说的了,时光如流水啊,那个娜秋莎,记得记得,一个活泼的小姑娘,一个快乐天使,那天,真谢谢她能来我这儿,让我的一整天都充满了光明。”
安德烈还在喋喋不休地说着,“她真是个好姑娘,我看你们俩挺合适的,你没试试?”廖柯夫瞪了他一眼, 安德烈好像想起来了什么,“哦,对了,你有未婚妻了,那也没事儿,不是还没结婚呢吧。”
等走进威尔顿餐馆的时候,安德烈的额头上已经冒出了汗珠。当他们终于坐下来时,安德烈从裤兜里掏出一个皱巴巴的手帕,轻拍着自己的额头。
真正的绅士,在他们的裤兜里,永远都会有一块手帕。
至于这块手帕,有多长时间没用了,有多长时间没洗了,那就说不定了。
安德烈坐下来,仍然气喘吁吁地说,“上次忘了给你一张我的名片,今日呈上,我可是不轻易给别人的。”他一边说着,一边从衣兜里掏出鳄鱼皮钱包,从里面取出一张几乎和手帕一样皱巴巴的名片。
名片像个小一号的记者证,上面醒目地标明:安德烈,《真理报》资深记者。
廖柯夫看了一眼名片,就把它推了回去,“你还是留着送给别人吧,我们算是老朋友了,用不着这个。”
安德烈虔诚地从桌子上拿起名片,小心翼翼地放回到钱包里。
要的酒到了,安德烈眼盯盯地看着服务员给他们俩各倒了一大杯,马上端过来喝了一大口。
一口酒下肚,安德烈立刻来了精神,好像浑身又充满了活力。职业的眼神,环视了一下周围,目光投向了每个角落。
安德烈很满意地问,“很好,那这次你想知道什么,廖柯夫?”
“我要内部消息,安德烈。”
“你从来都是这样。”
“我知道,你具有惊人的记忆力,和广泛的信息源。”
“我不想听这些专业术语,那是你们的事情。我只想知道,什么时候新型飞机可以准备好,派到太平洋战场上去和美国人交战,这个问题应该是很简单吧,教授?”
“我会尽力的,将军。” 卢尔维德教授平静地说,“我有信心,这次新的液体燃料配方会成功的,可以改善动力性能,加上减少不必要的自重,还要培训新的飞行员。这些都能完成的话,预计一个月到一个半月的时间,新型飞机可以投入量产。”
山田乙三大将点了点头,“好吧,我希望这次不会再让我失望。”
“不过,我还有个条件。” 卢尔维德教授试探着说道。
“什么条件?”
“我需要和设计团队一起来修改方案。”
“可设计团队都在陆军本部,不在这儿。”
“或者他们来,或者我去东京。”
山田乙三大将又点了点头,“那好吧,马上送你去东京陆军本部。你知道,我们对这个计划很有信心,教授,这是我们挽救当前不利战局的唯一新式武器,而且已经非常接近完成了。”他向卢尔维德教授挤出来一丝微笑,“如果新飞机设计成功了,我们将授予你天皇菊花功勋奖章。”
山田乙三大将心里想,如果你没成功,对不起,你就别想再回德国了。
而卢尔维德教授在想,谁稀罕你们的菊花勋章呀,狗屁才戴菊花呢。
第 32 章
伯力的卡琳妮娜大街路口,有一家不起眼的小书店,门口上方的店名标牌上写着“普希金古旧书馆”,门旁边用古典风格的字母写着“珍本孤本”几个字,好像是不久前才想起来补写上的。
当然,书店里面既没有珍本,更没有孤本。
如果店里只有一本,就算是孤本的话,那就多了去啦。
维克多是这家小书店的老板,一个从小就酷爱读书的人。俄罗斯文学是一个巨大的宝库,当然,一旦落入这个海洋,很多人是无法自救的。
书海无涯,回头无岸啊。
不过,维克多是个绝顶聪明的人,尽管他在书中没有找到黄金屋,没有找到千钟粟,也没有找到颜如玉,可他找到了黄金屋的设计图,找到了千钟粟的那块地,还找到了颜如玉的梳妆台。
厉害吧?更厉害的是,他从中学到了一些手艺,可以在乱世中养活自己。
那是些啥手艺?
去问问那些还在书海中扑腾的人,他们都知道。只是谁也不说,否则他们在书海中扑腾个啥,还不如到商海中去扑腾呢。
门上的铃声,叮铃一声响了。维克多从柜台里面抬起头来,他并没有马上认出走进来的廖柯夫,而是继续做着手头上的事情,接着温和地劝说一位上了年纪的男顾客,花了30卢布买了一本第一版的莱蒙托夫诗集。
“我可以向你保证,你买了这本诗集决不会后悔的,而且还是个很好的投资,”维克多极力推销地说,“第一版的印数很少,整个伯力恐怕只有这两本了,我留一本是绝对不会卖的,你这本在外面就是孤本了。”
原来,他的孤本是这个意思啊,廖柯夫心里想。他浏览着周围的书架,是不是所有的书,都是孤本,或是只剩下最后两本了呢。
廖柯夫尽力扮演着一个普通顾客的角色,漫无目的地巡视着书架,时而从旧木架子上取下一本什么书,随意地翻看着,同时等着那个大脑袋的钱,从他的手中离开,被转放到书店老板的手上。
狭长的书店里又小又暗,混合着一种古旧书的发霉和旧皮革封皮的气味,廖柯夫想,这是一种陈旧腐烂的味道,在这样的环境里面呆久了,身上是不是也会沾染上一股难闻的气味。
当那个老年顾客走出书店之后,廖柯夫转身问向维克多,“你刚才卖给他的第一版,是真的还是假的?”
维克多这时才认出廖柯夫,笑着说,“只要他认为是真的就行,反正谁也分辨不出来只有天知道。”
“是啊,只有天知道。”廖柯夫意味深长地说。
无商不奸,无奸不商,在哪儿都一样,啥时都一样。
维克多有着一副瘦骨嶙峋的身材,可能是在多年前,他因为犯了什么事儿而锒铛入狱的结果,身体一直营养不良,憔悴的面容几乎没有什么改变。他两颊凹陷,嘴唇薄得没有血色,头发又长又不洗。只是他一双眼睛炯炯有神,声音也很高亢。
维克多盯着廖柯夫轻声地问,“你今天来我这儿,又想要什么吧,说。”他知道廖柯夫一来,准没什么好事。
“什么都想要,”廖柯夫笑着回答。
维克多慢慢地点了点头,然后,他从柜台后面走了出来,锁上了前门。他指了指书店的后墙,一道门上挂着的门帘。
“那你最好进去再说,”书店老板说道。
第 33 章
廖柯夫跟着维克多,走进了书店后面的一个小房间。
这里是一个小库房,里面的墙角储放着几个箱子,都是些还没有分类上架的书籍。房间里有一张小桌子,旁边有两张很简单的椅子,维克多把其中一张椅子上的书搬下来,然后示意廖柯夫坐下。
库房的一个角落里,有一个小炉子,炉子上有一个水壶,但维克多很少给客人倒水冲茶,到这里和他谈生意的人,一般都不会待很长时间。
除了书,房间里没有其他什么东西,有些空荡荡的,廖柯夫有些怀疑,书店老板会不会,在这个狭小的、没有生机的房间里,也用来度过他孤单的夜晚。
维克多看上去不像地道的俄罗斯人。伯力地区有许多像维克多这样的,打扮上是俄罗斯民族的衣着,但细瞅还是像东亚人,或中国人,或朝鲜人,或日本人,只不过日本人从来不说自己是日本人罢了。
“仿旧书属于犯罪行为吧?”廖柯夫笑着问。
“造假都不是守法行为,犯不犯罪还真不知道,反正是没人管。”维克多回答。
“战争时期嘛,一致对外、一切对敌就行。”廖柯夫说。
“这种说法,倒挺有意思。”维克多也笑了。
廖柯夫想,也许维克多并不很享受目前的生活,也不知道他是从一个什么鬼地方跑到这里的。但至少他有清醒的头脑,很可能连他自己的身份证件也是假的,可并不影响他在这个地方,仿造古版或珍本孤本的书籍,即便在战时,苏联人也还是非常喜爱读书的,古旧书的市场仍然异常活跃。
维克多的确有这个本事,用自己独特的技能,加上自制的小设备,伪造了各种文件和票证,像什么护照、旅行证、居民身份证、工作许可证、出生证、结婚证,甚至有人从很远的地方跑过来找他做这些假证件,这让他挣了很多黑钱。
廖柯夫也是通过一个黑道上的关系,结识维克多的,并帮助别人办了几次事,觉得他这个人挺靠谱,值得信任。
“我需要三本满洲国的身份证件。”廖柯夫直截了当地说。
“你需要哪种?国民身份证,还是身份证明书?”维克多问道。
“身份证明书有效期太短了,才30天。”
“你说的那是特别身份证明书,是用于商人的那种。还有一种,叫特种身份证明书,用于马夫船夫什么的,有效期是一年。”
“还是国民身份证吧,带满洲国印章的那种。另外,还需要三张火车和客船的交通通行证。”
维克多严肃地说,“通行证比较麻烦,他们经常换。”他用手摸着下巴,好像在想着什么办法去解决。廖柯夫认为,他的这种样子是在装腔作势,好为接下来的要高价做个铺垫。
维克多很聪明,也是个很难对付的人,他是特战部之外唯一可靠的文件伪造者。在参谋二局和特战部的内部,有个小部门,专门有几个特殊才能的人,为特殊任务伪造文件。不过,廖柯夫已经开始不那么信任他们了。如果内部安全出现了问题,难免伪造文件的信息会泄露出去,那么一切就全完了。
最重要的是,维克多非常谨慎。当然,他的这种品质,是基于个人利益的需要。他是一个很爱钱的人,那有谁不爱钱呢?他爱钱没什么大不了的,只要把需要的东西做好,嘴严就行。而廖柯夫每次总是按时付钱,从未拖欠。所以,维克多每次看到廖柯夫走进这家小书店,心里都暗喜着,又有人送钱来了。
“给我多长时间,你要的这些东西?”维克多问道。
“十天。”
维克多摊开了双手说,“这根本做不到。”
“你可以收点加急费,把我这事儿,排在你那些客户的最前面,怎么样?我们如果不是朋友的话,刚才我早就警告那个傻老头了,现在到哪儿能找到莱蒙托夫的原版诗集?”
维克多皱了皱眉,“啊,拜托了,我们当然是朋友,要不是看在朋友的面子上,我都不会接这种难办的活儿。这样吧,你再多付点风险费,这样对我和我那边的朋友都是公平的。”
“你有什么风险?维克多,我看你永远都不会离开卡琳妮娜大街,是你那边的朋友,在承担一切风险。”
“可我要付钱给他们呀,这不是一回事儿嘛。”
“是我付钱给你,天知道你给不给他们。”
第 34 章
当廖柯夫离开卡琳妮娜大街路口的时候,他发觉自己几乎是本能地向北走去。当他快走到伯力音乐厅的时候,他突然停了下来,审视了一下周围,然后转向走上了佛伦扎大街。
上午和维克多的生意做得很顺利,现在他要去见见安德烈。
在佛伦扎大街上走到一半的时候,廖柯夫突然站下来,然后急忙横穿街道,跑到马路的对面,然后回头看了一眼他刚才走过的路,好像在检查交通路况似的。
廖柯夫这样做,经常会发现,假如有个跟踪自己的盯梢者,在自己突然改变方向后回头时,会赶紧走进路旁的商店,或是马上移开盯着自己的视线,或是本能地低下头用帽檐或用手遮住自己的脸。
这些情况,今天上午都没有出现,去书店的路上没有尾巴,现在好像也没有被人盯梢,他可以肯定。除非那个人,尾随跟踪的技巧特别高。以前他也被盯梢过,但现在他的反跟踪技巧也提高了许多。作为特工,这都是基本功。
当然,还有另外一种可能性。那就是,他在外面呆久了,体力和脑力都已经开始减弱了,判断力也可能会不足。
廖柯夫极力消除着内心的疑虑。不管怎么样,去见见安德烈,还是值得冒点风险的。
安德烈目前住在雅士娜路的一家老式酒吧上面的一间老式公寓的一居室单元里。
念起来是不是很长?住在这样的地方,通常都不是什么好地方。好地方说起来都很短,比如你说:我住在莫斯科红场。好地方,是不是很短?就两个字,红场。
不对呀,你是列宁吗?
现在,安德烈坐在老式公寓下面的,那家老式酒吧里,朝着对面的廖柯夫说,“我确实非常喜欢住在靠近街道的地方,这里的消息灵通。”安德烈用他那特有的、低沉而洪亮的声音,向廖柯夫解释着。
这些年来,安德烈在四方奔波的生涯里,尽管喝了太多的烈酒,抽了太多的烟草,声音不仅没有变得沙哑,反而更加深沉。
“这条街离报社很近,”安德烈接着解释。但廖柯夫心里明白,一定是房租很低,才会真正吸引安德烈来这儿住的吧。
都是千年的狐狸,扯什么聊斋呀。
“我喜欢远东的秋天,秋高气爽,和西面战场相比,这里简直就是和平的天堂了。你知道吗?廖柯夫,我说的这些,可不能把它们写出来,否则,总编还以为我是来度假的呢。”安德烈眨了一下眼睛笑了。
廖柯夫就知道,安德烈这个时候肯定会在酒吧这里的,所以就直接找来了。廖柯夫踩着地板走过来的时候,翘曲的木板吱吱作响,表示抗议,好像它们从来就不是用来踩的。
当时,安德烈并没有看到廖柯夫走过来,而是埋头用一支古老的勃朗峰自来水笔,在笔记本上写着什么。
安德烈穿着一件皱皱巴巴的、精纺细纱的高档衬衣,合体的马甲背心上,挂着一条金链子,上面栓着一块金怀表,他的手腕上还有一只古老的卡地亚手表。廖柯夫怀疑,他的家当是不是都戴在了身上,人走家搬,倒也痛快。
安德烈的笔记本旁边,是一个胖墩墩的玻璃杯,里面盛满了苏格兰威士忌,这也许是他在英国当驻外记者时,留下的写稿习惯吧。
现在刚过十一点半。
安德烈心不在焉地伸手去拿玻璃杯,手指发黄,散发着尼古丁的味道,明显地颤抖着。廖柯夫按住了他的酒杯,“在写遗嘱吗,安德烈?”
年长的绅士惊讶地抬起头来,从蓬乱而浓密的眉毛下,凝视着廖柯夫,“廖柯夫,亲爱的年轻人,我从来不写那玩意儿。”
安德烈身上带有一种贵族的风度,举手投足,都显得十分优雅。“我把所有的债务,都留给你,行吗?” 他轻轻地笑了笑,然后,才注意到自己的杯子,被廖柯夫按住了,“早上只是喝一点,提提神,怎么样,你也来一杯?”
廖柯夫摇了摇头。沉默的回答,有时候,要比有声音的语言,更有表现力。
“那么,廖柯夫,”安德烈强作笑意地说,“在这个秋高气爽的上午,我能为你做些什么?”
廖柯夫环顾四周。酒吧的环境有些乱,到处都显得破旧不堪,包括大多数顾客。只有安德烈的金表和钢笔,也许是这里唯一的正品。
“你知道我想要什么,安德烈,”廖柯夫说,“我们换个地方吧,我请你吃午饭。”
第 35 章
“还去威尔顿餐馆吃羊腿吧,怎么样,廖柯夫?”安德烈一边竭力跟上年轻人的步伐,一边建议地说,“我们上次去过的,很好吃。”他满怀希望地说着。
“我知道,还是三个星期前,娜秋莎带着你去的呢,”廖柯夫想起了那个姑娘。
“哇塞,已经三个星期了,那么快!”安德烈笑了笑,“那句话是怎么说的了,时光如流水啊,那个娜秋莎,记得记得,一个活泼的小姑娘,一个快乐天使,那天,真谢谢她能来我这儿,让我的一整天都充满了光明。”
安德烈还在喋喋不休地说着,“她真是个好姑娘,我看你们俩挺合适的,你没试试?”廖柯夫瞪了他一眼, 安德烈好像想起来了什么,“哦,对了,你有未婚妻了,那也没事儿,不是还没结婚呢吧。”
等走进威尔顿餐馆的时候,安德烈的额头上已经冒出了汗珠。当他们终于坐下来时,安德烈从裤兜里掏出一个皱巴巴的手帕,轻拍着自己的额头。
真正的绅士,在他们的裤兜里,永远都会有一块手帕。
至于这块手帕,有多长时间没用了,有多长时间没洗了,那就说不定了。
安德烈坐下来,仍然气喘吁吁地说,“上次忘了给你一张我的名片,今日呈上,我可是不轻易给别人的。”他一边说着,一边从衣兜里掏出鳄鱼皮钱包,从里面取出一张几乎和手帕一样皱巴巴的名片。
名片像个小一号的记者证,上面醒目地标明:安德烈,《真理报》资深记者。
廖柯夫看了一眼名片,就把它推了回去,“你还是留着送给别人吧,我们算是老朋友了,用不着这个。”
安德烈虔诚地从桌子上拿起名片,小心翼翼地放回到钱包里。
要的酒到了,安德烈眼盯盯地看着服务员给他们俩各倒了一大杯,马上端过来喝了一大口。
一口酒下肚,安德烈立刻来了精神,好像浑身又充满了活力。职业的眼神,环视了一下周围,目光投向了每个角落。
安德烈很满意地问,“很好,那这次你想知道什么,廖柯夫?”
“我要内部消息,安德烈。”
“你从来都是这样。”
“我知道,你具有惊人的记忆力,和广泛的信息源。”
上一章
下一章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登录 后再戳我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