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属:原创 · 普通授权
字数:56452
阅读:3010
发表:2021/9/17
108章 主旋律,,军事 小说
《远东神机》第82-108章
1-27
28-54
55-81
82-108
- 故事梗概
- 作品正文
“为什么?”廖柯夫问。
“他们肯定想让我再接着干下去,”她平淡地说,“可我不想这么干了。”
聪明的娜秋莎是对的。如果上面了解了刺杀的全过程和其中的细节,他们肯定会把她当成出色的女杀手女刺客,如果下次还有这样的任务时,他们肯定就会在第一时间内想到了她,派她去做同样的事情。
“那好吧,我就说是我杀了教授,”廖柯夫说。
“你怎么解释?”
“我会想办法的。”
娜秋莎点了点头。
他们之间沉默了下来。
过了一会儿,她问他,“任务结束了,你不会也一起结束和我的这段感情吧,小廖?”
“不,我不想,”他毫不犹豫地回答,“至少现在不想。”
娜秋莎慢慢地点了点头,“我也不想。”然后她的眼睛,从他身边滑过去,以避开他的目光,向不远处的阿穆尔河水望过去,“但是,我必须要离开了。对不起,小廖,你不能娶我,我又不想做你的情妇。在北满时还可以,因为在那里的每一天,都可能是我们的最后一天。但在这里不行,小廖,你应该明白,对吗?”
廖柯夫一时竟不知道说什么,面对这样一个自己如此喜爱的姑娘。
廖柯夫懂得娜秋莎的担忧不是没有道理的。但此时,他无法给她任何承诺。其实,他的承诺早已经给了他心中的组织,给了他的延安。他承诺要照顾先烈的遗孤一辈子的,他不能违背自己的誓言,那也是自己的一份责任,一份永远无法推卸的责任。
在他心底,责任永远重于感情。
而此时,他只能接受她作出的一切决定,无论对错,无论聚散。她有这份权利,无论爱在过去、爱在当下、爱在未来。而他所能做的,就是尽力把对她的回忆从自己的脑海中抹去,面对没有她的生活。
反法西斯战争还没有结束,还有许多任务要去完成,领导很快就会派给他一项新的任务,还有一场更难打的战斗要去打,还有一个内部的叛徒要去查,他发誓一定要为自己死去的战友们报仇。
无论多么光明,每一天太阳都要落下。无论多么黑暗,每一天太阳都要升起。每当新一天的霞光照亮东方的时候,整个世界都会随之慢慢地再次醒来,伴随着鸟儿的歌唱,还有枪声还有炮声,和平虽然越来越近可还遥遥无期。
在这个宇宙空间里,一个人是多么得渺小。而一个人在其一生中,一段情感是多么的短暂。他想,自己的问题根本就不值一提。
当廖柯夫走到走廊尽头时,他听到身后那间少校办公室里,传来一阵低沉的撞击声。那是有人在踢出一个坚硬的金属物品的声音,也许是踢飞了一个暖水瓶,从房间的一侧被愤怒地踢到了房间的另一侧。
第 106 章
1945年初春,以往那个看起来并不引人注目、甚至好像被遗忘了的香坊机场,突然变得繁忙起来,就像大家又都把它想起来了似的。
机场上,起起降降的飞机络绎不绝。一条不长的跑道,好像根本就不够用了。
日本人在秘密地撤离中。
部队要调离,士兵可以坐车,武器装备也要拉走,如果想要直接运回到日本本土上,那就得坐轮船或是坐飞机了。
行政官员也要撤,老婆孩子一大帮,金银首饰好几箱,有几个不是搜刮民财、强取豪夺得来的呀。
最头疼的是,工厂矿山要搬迁,那怎么搬呀,机械设备可以拆下来,那原煤和矿石都在地底下,你总不能卸一块地球带走吧。如果能卸的话,小鬼子早把东三省搬走接在北海道上了。
日本鬼子霸占中国的东西太多了,后来看看实在是运不走了,就在北满地区的山里构筑了十几处地下要塞,把从东北各地搜刮来的大批文物珠宝,以及大量的武器装备都埋藏了进去。
你丫日本鬼子藏东西就藏东西呗,却灭绝人性地把修筑地下仓库和运送东西的中国劳工,都给残忍地杀害了,让这些秘密宝藏成了一个谜。
机场南端的那座二层小楼,现在还是机场的指挥调度中心。去年陆军本部的那个顶级绝密的米拉伊项目,在那位德国教授被杀之后的不久,就撤回到日本本土去了。
在整理卢尔维德教授的遗物时,在他的文件箱笔记本里,找到了他被刺的那天下午画的一张设计草图。小松三俊大佐如获至宝似地亲自捧着草图,打了一架飞机赶回到东京陆军本部。他一路上,不敢吃不敢喝不敢睡不敢拉,生怕把这张最后救命的草图给弄丢了。
根据卢尔维德教授的临终设计,米拉伊项目的设计团队改进了飞机设计方案,重新设计了动力及燃料系统,尽管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但由于战局紧张,也就顾不了那么多了,草草完成了设计、样机、测试、试飞等阶段,很快投入了批量生产。
说来也是倒霉,米拉伊新型喷气式战斗机第一批只生产了44架,那座生产米拉伊的厂房就被美军的轰炸机给炸毁了,连模具和图纸都炸得粉碎。
日本天皇得知此事后非常生气,召见当时的陆军大臣东条英机大将,质问为什么才生产44架,怎么就不能多生产一些?
东条英机大将当时是支支吾吾地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其实,东条英机大将是有苦说不出、有怨无处伸啊。
原来,东条英机大将也是一番好心好意,而且是一片臣情孝心,想要拍一拍天皇的马屁:打算以44架米拉伊新型喷气式战斗机,纪念天皇44周岁生日诞辰的。
面对着天皇的训斥,东条英机大将心里暗暗在想:这怎么能怪我呀,要怪也怪你没能早生几年。
再说那位小松三俊大佐,把卢尔维德教授的设计草图安全送到东京后,又打了一架飞机回到了哈尔滨的香坊机场。一下飞机就被奉命前来的日本宪兵给扣住了,乘坐同一架飞机直接带到了新京,关押在了日本关东军司令部的禁闭室里。
不过,卢尔维德教授的临终设计,还真的救了小松三俊大佐一命。鉴于小松三俊大佐以亲送草图,挽回了新型飞机项目的无疾而终、半途而废的夭折命运,东条英机大将亲自打电话给山田乙三大将:大家都是大将,给个面子,把那个小松给放了吧。
山田乙三大将正好借坡下驴、借花献佛、送个人情:放人可以,但你得把他调走,我可不敢再要他了,他到哪儿,哪儿出事儿。
第 107 章
菲律宾吕宋岛南部的马尼拉湾,是个风光秀美的地方。马尼拉湾的落日余晖,是人世间罕见的美景之一,令无数人流连忘返。
日本南方军总司令寺内寿一大将,就是因为一张马尼拉湾夕阳的照片,决定将南方军的总司令部,由新加坡搬到了菲律宾。
说起这张照片,还有一段有趣的来历:
寺内寿一大将的老爹叫寺内正毅,他是他老爹的大儿子,要不怎么叫寿一呢,就是长子或老大的意思。
寺内正毅可不是一般的老爹,他担任过第18任日本首相,即内阁总理大臣,在日本那是个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官。不幸的是,他只当了两年的首相,就死了。
当然,首相老爹死后给儿子留了不少东西。而寺内寿一最喜爱的,是老爹留给他的一本相册。这本相册里面,除了家族照片之外,还有几张海外的风光照片,其中令寺内寿一最为陶醉的,是两张落日余晖的照片,一张是夏威夷的珍珠港,一张是菲律宾的马尼拉湾。
那时候,都还是黑白照片,而单色的落日余晖,竟然还那么打动人,可以想象如果是彩色的话,不得把人给看疯了。
那位第18任日本首相没想到啊没想到,做梦也没想到,在他去世22年之后,他留下的这两张风光照片,竟然导致了一场为期四年的太平洋战争。
起源好像都很简单:寺内寿一把那张珍珠港的照片送给了自己的好友山本五十六,而自己随身带上了那张马尼拉湾的照片。
那张珍珠港落日余晖的照片,山本五十六也非常非常喜欢,天天捧着看还是看不够,喜欢的不得了。喜欢,那就去吧。结果,那天凌晨派飞机就过去了。而带回来新拍的照片,都是港湾里到处弥漫的硝烟。
寺内寿一更喜欢那张马尼拉湾落日余晖的照片,也是天天捧着看还是看不够,更是喜欢的不得了。喜欢,那就去吧。结果,把自己的总司令部,连窝都搬到了那里。这样,每天黄昏推开窗户,看到的都是老爹生前没有来得及看到的人间美景。
据说,自从太平洋战争失败之后,日本军官的办公桌上,甚至在办公室里,再也不允许摆放什么风光照片了,原因也很简单:极其容易泄露军事秘密。
不过,那都是后话了。
当远东战场还处于黎明前的黑暗和暴风雨前的寂静的时候,东南亚战场却打得异常激烈与胶着。自从山本五十六的联合舰队偷袭了珍珠港之后,算是捅了马蜂窝,把原本不想参战的美国人给惹急了,从太平洋一直追打到东南亚。
小松三俊大佐,就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满怀戴罪立功的心情,从日本关东军被调到日本南方军,来到菲律宾吕宋岛马尼拉湾附近的一座新机场,负责修建一条新跑道。
和哈尔滨警备区的工作相比,这里的活儿简直是又脏又累。
不过,小松三俊大佐还是挺高兴的。命保住了,官也没降,家眷还带来了。而他那凶残的本性却并没有多少改变,仍旧以折磨劳工和战俘作为自己工作的乐趣。
让小松三俊大佐更为高兴的是,在新跑道刚刚修建好的第二天,由日本本土就飞来了两个飞行中队的24架战斗机,稳稳地降落在他的新跑道上。
带队的正是那位日本航空兵大咖,原田岛雄大佐。
一见到这24架崭新的飞机,小松三俊大佐简直惊得目瞪口呆,竟然泪水不禁夺眶而出:米拉伊!米拉伊!我的米拉伊!
站在他旁边的军人们,也都看傻了:这个杀人魔鬼,居然还有眼泪!
只生产了44架的米拉伊新型战斗机,装备了四个飞行中队,全部配备给日本陆军大本营直辖的南方军,投入到东南亚战场上。
米拉伊的空中飞行性能,的确没得说,一上天,还真的把美军飞机打得屁滚尿流。不过,问题马上出现了。
什么问题?原来是液体燃料的严重短缺。
由于卢尔维德教授在死前设计的液体燃料新配方,小松三俊大佐并没有找到。而按照原有配方配制的液体燃料,又无法完美展现出新型战斗机的特殊性能。即便这样,含有原先特殊配方的液体燃料还是供不应求。
新建的机场上,经常是这个样子滴:米拉伊们在机库里趴着窝等着油喝。而只能在东京配制的液体燃料,要经过美军战机封锁的空域,千里迢迢地从日本本土空运过来。
那天早上,小松三俊大佐站在机场跑道上,焦急地等待着从本土过来的运送液体燃料的日本运输机。然而,他等来的却是麦克阿瑟将军从民都乐岛派来的4架B24轰炸机。
小松三俊大佐眼见着自己的跑道,被美军的轰炸机炸个稀烂。最让他心疼的是,机库里那24架仅仅飞上天只有两次空战的米拉伊们,转眼之间就被炸得烧得变成了狼藉一片的废铜烂铝。
那位山田乙三大将说得真对:他到哪儿,哪儿出事儿。
实际上,山田乙三大将上面那句话,放在他自己的身上,也是挺合适的,因为就在他说过这句话后不久,苏联红军就发动了大反攻,把他统领的日本关东军彻底摧毁了。
1945年的8月,苏军发动了远东战役。一夜之间,苏军就闯进了东北,以三个方面军约170余万大军5500多辆坦克分四路越过中苏边境,向日本关东军发动了全面进攻。
其中,远东第一方面军从东部向长春进攻,远东第二方面军从北部向哈尔滨和齐齐哈尔进攻,外贝加尔方面军从西部向沈阳进攻。
同时,苏联海军太平洋舰队也先后在朝鲜北部、千岛群岛登陆,协同苏联陆军联合作战。
别看日本关东军,在手无寸铁的中国老百姓面前耀武扬威的,在苏军的全线进攻下,溃败得连还手之力都没有,整个一个兵败如山倒、残存亦末路呀。最后,就是这位山田乙三大将,在死撑了十天之后,下令日本关东军向苏军缴械投降,连自己都成了苏军的俘虏,被押解到了伯力,接受历史的审判。
那条流经伯力的阿穆尔河,波涛汹涌地向北奔流着。
在那滚滚的河水里,谁会分得清,哪一股河水来自黑龙江,哪一股河水来自松花江,哪一股河水来自乌苏里江?
如黑龙翻滚着的阿穆尔河,奔流着,向北。
奔流着,向北。
奔流着。
向北。
向北。
向北。
第 108 章
说话就到了2021年的春节。
你可能会说,这也太快了吧!一句话的功夫,七十多年就过去了!
不是吗?转瞬即逝,或者,稍纵即逝,不就是这个意思吗?
抗战胜利,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抗美援朝,三面红旗,文革十年,改革开放,大国崛起,不都是这么说着说着就过来了吗?
天,还是那个天。地,还是那个地。人,……那就不一定了。有的人,不在了;有的人,还在。
我们的廖柯夫,还在。虽然,他已经是一位年近百岁的老人了,可他依然硬朗,虽然腿脚不那么利落了,但坐在轮椅上,被已经12岁的重孙子推着,还是满世界跑着。
这年的春节,老人回到了哈尔滨,来完成他人生中的最后一个心愿。
节前的大机关,都很忙。
特别是在快下班的时候,迎来送往,礼尚往来,进进出出,上上下下,就是一个字:忙。
如果是两个字,那就是:很忙。如果是三个字,那就是:非常忙。如果是四个字……反正甭管是几个字了,最后一准儿落在同一个字上:忙。
这个句式好像很熟,以前好像在哪儿见过?
坐在轮椅上的廖柯夫,被大机关门口的武警战士给拦住了,请他去门卫室去办理入门的武警手续。
“什么?”老人的耳朵有点背。
“办-理-武-警-手-续!”武警战士提高了嗓门,一字一顿地解释着。
“巴-黎-入-境-手-续?”老人这回听清楚了,“我不去法国。”
武警小伙子笑了,“算了,我推你去门卫室找郑哥吧。”
见到一位老人被推进了门卫室,里面当班的武警队长迎了出来。
“老人家,您老要进去找谁呀?”武警队长姓郑,近乎一点的叫他郑哥,尊敬一点的叫他郑队,其实他只是个副队长。
“我要见你们领导。”老人很认真地说。
“见领导?”郑队长心里一愣,“是见我们武警的领导,还是见这个机关大院的领导?”
“哪个领导容易见到?”老人在年轻时就不喜欢见领导,老了老了还不得不去见。
“要说呀,现在哪个领导都很忙,”郑队长礼貌地说,“我们平时都见不到。”
“现在领导怎么这么忙?”老人的语气有点急。
见到老人着急的样子,郑队长也不敢待慢,他不知道这位老人是个什么来头,“您有什么证件吗?”
“他们肯定想让我再接着干下去,”她平淡地说,“可我不想这么干了。”
聪明的娜秋莎是对的。如果上面了解了刺杀的全过程和其中的细节,他们肯定会把她当成出色的女杀手女刺客,如果下次还有这样的任务时,他们肯定就会在第一时间内想到了她,派她去做同样的事情。
“那好吧,我就说是我杀了教授,”廖柯夫说。
“你怎么解释?”
“我会想办法的。”
娜秋莎点了点头。
他们之间沉默了下来。
过了一会儿,她问他,“任务结束了,你不会也一起结束和我的这段感情吧,小廖?”
“不,我不想,”他毫不犹豫地回答,“至少现在不想。”
娜秋莎慢慢地点了点头,“我也不想。”然后她的眼睛,从他身边滑过去,以避开他的目光,向不远处的阿穆尔河水望过去,“但是,我必须要离开了。对不起,小廖,你不能娶我,我又不想做你的情妇。在北满时还可以,因为在那里的每一天,都可能是我们的最后一天。但在这里不行,小廖,你应该明白,对吗?”
廖柯夫一时竟不知道说什么,面对这样一个自己如此喜爱的姑娘。
廖柯夫懂得娜秋莎的担忧不是没有道理的。但此时,他无法给她任何承诺。其实,他的承诺早已经给了他心中的组织,给了他的延安。他承诺要照顾先烈的遗孤一辈子的,他不能违背自己的誓言,那也是自己的一份责任,一份永远无法推卸的责任。
在他心底,责任永远重于感情。
而此时,他只能接受她作出的一切决定,无论对错,无论聚散。她有这份权利,无论爱在过去、爱在当下、爱在未来。而他所能做的,就是尽力把对她的回忆从自己的脑海中抹去,面对没有她的生活。
反法西斯战争还没有结束,还有许多任务要去完成,领导很快就会派给他一项新的任务,还有一场更难打的战斗要去打,还有一个内部的叛徒要去查,他发誓一定要为自己死去的战友们报仇。
无论多么光明,每一天太阳都要落下。无论多么黑暗,每一天太阳都要升起。每当新一天的霞光照亮东方的时候,整个世界都会随之慢慢地再次醒来,伴随着鸟儿的歌唱,还有枪声还有炮声,和平虽然越来越近可还遥遥无期。
在这个宇宙空间里,一个人是多么得渺小。而一个人在其一生中,一段情感是多么的短暂。他想,自己的问题根本就不值一提。
当廖柯夫走到走廊尽头时,他听到身后那间少校办公室里,传来一阵低沉的撞击声。那是有人在踢出一个坚硬的金属物品的声音,也许是踢飞了一个暖水瓶,从房间的一侧被愤怒地踢到了房间的另一侧。
第 106 章
1945年初春,以往那个看起来并不引人注目、甚至好像被遗忘了的香坊机场,突然变得繁忙起来,就像大家又都把它想起来了似的。
机场上,起起降降的飞机络绎不绝。一条不长的跑道,好像根本就不够用了。
日本人在秘密地撤离中。
部队要调离,士兵可以坐车,武器装备也要拉走,如果想要直接运回到日本本土上,那就得坐轮船或是坐飞机了。
行政官员也要撤,老婆孩子一大帮,金银首饰好几箱,有几个不是搜刮民财、强取豪夺得来的呀。
最头疼的是,工厂矿山要搬迁,那怎么搬呀,机械设备可以拆下来,那原煤和矿石都在地底下,你总不能卸一块地球带走吧。如果能卸的话,小鬼子早把东三省搬走接在北海道上了。
日本鬼子霸占中国的东西太多了,后来看看实在是运不走了,就在北满地区的山里构筑了十几处地下要塞,把从东北各地搜刮来的大批文物珠宝,以及大量的武器装备都埋藏了进去。
你丫日本鬼子藏东西就藏东西呗,却灭绝人性地把修筑地下仓库和运送东西的中国劳工,都给残忍地杀害了,让这些秘密宝藏成了一个谜。
机场南端的那座二层小楼,现在还是机场的指挥调度中心。去年陆军本部的那个顶级绝密的米拉伊项目,在那位德国教授被杀之后的不久,就撤回到日本本土去了。
在整理卢尔维德教授的遗物时,在他的文件箱笔记本里,找到了他被刺的那天下午画的一张设计草图。小松三俊大佐如获至宝似地亲自捧着草图,打了一架飞机赶回到东京陆军本部。他一路上,不敢吃不敢喝不敢睡不敢拉,生怕把这张最后救命的草图给弄丢了。
根据卢尔维德教授的临终设计,米拉伊项目的设计团队改进了飞机设计方案,重新设计了动力及燃料系统,尽管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但由于战局紧张,也就顾不了那么多了,草草完成了设计、样机、测试、试飞等阶段,很快投入了批量生产。
说来也是倒霉,米拉伊新型喷气式战斗机第一批只生产了44架,那座生产米拉伊的厂房就被美军的轰炸机给炸毁了,连模具和图纸都炸得粉碎。
日本天皇得知此事后非常生气,召见当时的陆军大臣东条英机大将,质问为什么才生产44架,怎么就不能多生产一些?
东条英机大将当时是支支吾吾地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其实,东条英机大将是有苦说不出、有怨无处伸啊。
原来,东条英机大将也是一番好心好意,而且是一片臣情孝心,想要拍一拍天皇的马屁:打算以44架米拉伊新型喷气式战斗机,纪念天皇44周岁生日诞辰的。
面对着天皇的训斥,东条英机大将心里暗暗在想:这怎么能怪我呀,要怪也怪你没能早生几年。
再说那位小松三俊大佐,把卢尔维德教授的设计草图安全送到东京后,又打了一架飞机回到了哈尔滨的香坊机场。一下飞机就被奉命前来的日本宪兵给扣住了,乘坐同一架飞机直接带到了新京,关押在了日本关东军司令部的禁闭室里。
不过,卢尔维德教授的临终设计,还真的救了小松三俊大佐一命。鉴于小松三俊大佐以亲送草图,挽回了新型飞机项目的无疾而终、半途而废的夭折命运,东条英机大将亲自打电话给山田乙三大将:大家都是大将,给个面子,把那个小松给放了吧。
山田乙三大将正好借坡下驴、借花献佛、送个人情:放人可以,但你得把他调走,我可不敢再要他了,他到哪儿,哪儿出事儿。
第 107 章
菲律宾吕宋岛南部的马尼拉湾,是个风光秀美的地方。马尼拉湾的落日余晖,是人世间罕见的美景之一,令无数人流连忘返。
日本南方军总司令寺内寿一大将,就是因为一张马尼拉湾夕阳的照片,决定将南方军的总司令部,由新加坡搬到了菲律宾。
说起这张照片,还有一段有趣的来历:
寺内寿一大将的老爹叫寺内正毅,他是他老爹的大儿子,要不怎么叫寿一呢,就是长子或老大的意思。
寺内正毅可不是一般的老爹,他担任过第18任日本首相,即内阁总理大臣,在日本那是个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官。不幸的是,他只当了两年的首相,就死了。
当然,首相老爹死后给儿子留了不少东西。而寺内寿一最喜爱的,是老爹留给他的一本相册。这本相册里面,除了家族照片之外,还有几张海外的风光照片,其中令寺内寿一最为陶醉的,是两张落日余晖的照片,一张是夏威夷的珍珠港,一张是菲律宾的马尼拉湾。
那时候,都还是黑白照片,而单色的落日余晖,竟然还那么打动人,可以想象如果是彩色的话,不得把人给看疯了。
那位第18任日本首相没想到啊没想到,做梦也没想到,在他去世22年之后,他留下的这两张风光照片,竟然导致了一场为期四年的太平洋战争。
起源好像都很简单:寺内寿一把那张珍珠港的照片送给了自己的好友山本五十六,而自己随身带上了那张马尼拉湾的照片。
那张珍珠港落日余晖的照片,山本五十六也非常非常喜欢,天天捧着看还是看不够,喜欢的不得了。喜欢,那就去吧。结果,那天凌晨派飞机就过去了。而带回来新拍的照片,都是港湾里到处弥漫的硝烟。
寺内寿一更喜欢那张马尼拉湾落日余晖的照片,也是天天捧着看还是看不够,更是喜欢的不得了。喜欢,那就去吧。结果,把自己的总司令部,连窝都搬到了那里。这样,每天黄昏推开窗户,看到的都是老爹生前没有来得及看到的人间美景。
据说,自从太平洋战争失败之后,日本军官的办公桌上,甚至在办公室里,再也不允许摆放什么风光照片了,原因也很简单:极其容易泄露军事秘密。
不过,那都是后话了。
当远东战场还处于黎明前的黑暗和暴风雨前的寂静的时候,东南亚战场却打得异常激烈与胶着。自从山本五十六的联合舰队偷袭了珍珠港之后,算是捅了马蜂窝,把原本不想参战的美国人给惹急了,从太平洋一直追打到东南亚。
小松三俊大佐,就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满怀戴罪立功的心情,从日本关东军被调到日本南方军,来到菲律宾吕宋岛马尼拉湾附近的一座新机场,负责修建一条新跑道。
和哈尔滨警备区的工作相比,这里的活儿简直是又脏又累。
不过,小松三俊大佐还是挺高兴的。命保住了,官也没降,家眷还带来了。而他那凶残的本性却并没有多少改变,仍旧以折磨劳工和战俘作为自己工作的乐趣。
让小松三俊大佐更为高兴的是,在新跑道刚刚修建好的第二天,由日本本土就飞来了两个飞行中队的24架战斗机,稳稳地降落在他的新跑道上。
带队的正是那位日本航空兵大咖,原田岛雄大佐。
一见到这24架崭新的飞机,小松三俊大佐简直惊得目瞪口呆,竟然泪水不禁夺眶而出:米拉伊!米拉伊!我的米拉伊!
站在他旁边的军人们,也都看傻了:这个杀人魔鬼,居然还有眼泪!
只生产了44架的米拉伊新型战斗机,装备了四个飞行中队,全部配备给日本陆军大本营直辖的南方军,投入到东南亚战场上。
米拉伊的空中飞行性能,的确没得说,一上天,还真的把美军飞机打得屁滚尿流。不过,问题马上出现了。
什么问题?原来是液体燃料的严重短缺。
由于卢尔维德教授在死前设计的液体燃料新配方,小松三俊大佐并没有找到。而按照原有配方配制的液体燃料,又无法完美展现出新型战斗机的特殊性能。即便这样,含有原先特殊配方的液体燃料还是供不应求。
新建的机场上,经常是这个样子滴:米拉伊们在机库里趴着窝等着油喝。而只能在东京配制的液体燃料,要经过美军战机封锁的空域,千里迢迢地从日本本土空运过来。
那天早上,小松三俊大佐站在机场跑道上,焦急地等待着从本土过来的运送液体燃料的日本运输机。然而,他等来的却是麦克阿瑟将军从民都乐岛派来的4架B24轰炸机。
小松三俊大佐眼见着自己的跑道,被美军的轰炸机炸个稀烂。最让他心疼的是,机库里那24架仅仅飞上天只有两次空战的米拉伊们,转眼之间就被炸得烧得变成了狼藉一片的废铜烂铝。
那位山田乙三大将说得真对:他到哪儿,哪儿出事儿。
实际上,山田乙三大将上面那句话,放在他自己的身上,也是挺合适的,因为就在他说过这句话后不久,苏联红军就发动了大反攻,把他统领的日本关东军彻底摧毁了。
1945年的8月,苏军发动了远东战役。一夜之间,苏军就闯进了东北,以三个方面军约170余万大军5500多辆坦克分四路越过中苏边境,向日本关东军发动了全面进攻。
其中,远东第一方面军从东部向长春进攻,远东第二方面军从北部向哈尔滨和齐齐哈尔进攻,外贝加尔方面军从西部向沈阳进攻。
同时,苏联海军太平洋舰队也先后在朝鲜北部、千岛群岛登陆,协同苏联陆军联合作战。
别看日本关东军,在手无寸铁的中国老百姓面前耀武扬威的,在苏军的全线进攻下,溃败得连还手之力都没有,整个一个兵败如山倒、残存亦末路呀。最后,就是这位山田乙三大将,在死撑了十天之后,下令日本关东军向苏军缴械投降,连自己都成了苏军的俘虏,被押解到了伯力,接受历史的审判。
那条流经伯力的阿穆尔河,波涛汹涌地向北奔流着。
在那滚滚的河水里,谁会分得清,哪一股河水来自黑龙江,哪一股河水来自松花江,哪一股河水来自乌苏里江?
如黑龙翻滚着的阿穆尔河,奔流着,向北。
奔流着,向北。
奔流着。
向北。
向北。
向北。
第 108 章
说话就到了2021年的春节。
你可能会说,这也太快了吧!一句话的功夫,七十多年就过去了!
不是吗?转瞬即逝,或者,稍纵即逝,不就是这个意思吗?
抗战胜利,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抗美援朝,三面红旗,文革十年,改革开放,大国崛起,不都是这么说着说着就过来了吗?
天,还是那个天。地,还是那个地。人,……那就不一定了。有的人,不在了;有的人,还在。
我们的廖柯夫,还在。虽然,他已经是一位年近百岁的老人了,可他依然硬朗,虽然腿脚不那么利落了,但坐在轮椅上,被已经12岁的重孙子推着,还是满世界跑着。
这年的春节,老人回到了哈尔滨,来完成他人生中的最后一个心愿。
节前的大机关,都很忙。
特别是在快下班的时候,迎来送往,礼尚往来,进进出出,上上下下,就是一个字:忙。
如果是两个字,那就是:很忙。如果是三个字,那就是:非常忙。如果是四个字……反正甭管是几个字了,最后一准儿落在同一个字上:忙。
这个句式好像很熟,以前好像在哪儿见过?
坐在轮椅上的廖柯夫,被大机关门口的武警战士给拦住了,请他去门卫室去办理入门的武警手续。
“什么?”老人的耳朵有点背。
“办-理-武-警-手-续!”武警战士提高了嗓门,一字一顿地解释着。
“巴-黎-入-境-手-续?”老人这回听清楚了,“我不去法国。”
武警小伙子笑了,“算了,我推你去门卫室找郑哥吧。”
见到一位老人被推进了门卫室,里面当班的武警队长迎了出来。
“老人家,您老要进去找谁呀?”武警队长姓郑,近乎一点的叫他郑哥,尊敬一点的叫他郑队,其实他只是个副队长。
“我要见你们领导。”老人很认真地说。
“见领导?”郑队长心里一愣,“是见我们武警的领导,还是见这个机关大院的领导?”
“哪个领导容易见到?”老人在年轻时就不喜欢见领导,老了老了还不得不去见。
“要说呀,现在哪个领导都很忙,”郑队长礼貌地说,“我们平时都见不到。”
“现在领导怎么这么忙?”老人的语气有点急。
见到老人着急的样子,郑队长也不敢待慢,他不知道这位老人是个什么来头,“您有什么证件吗?”
上一章
到底了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登录 后再戳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