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属:原创 · 独家授权
字数:5554
阅读:6
发表:2025/9/13
55章 军事,历史 小说
《大风之二 风雨苍黄》第55章:黑土白山(5)
1
…
54
55
全部
- 故事梗概
- 作品正文
林彪、罗荣桓正在中长线等待战机。刘亚楼来报:“前线报告,敌廖耀湘第6 军主力从铁岭南下锦州。”
林彪走到地图前,说:“陈诚兵力不足,有可能收缩兵力,放弃北段。”
中长路是哈尔滨向西至满洲里、向东至绥芬河、向南至大连铁路之总称,为东北的主要铁路交通干线。
罗荣桓同意林彪看法:“陈诚为保护东北至华北的陆上通道,调兵南下,中长线北段不想要了。”
刘亚楼道:“四平至铁岭段仅有周福成第53军分别守卫伊通、昌图、西丰、开原地区。这是个机会,但是离我们主力较远。”
林彪点头,挥手道:“远距离奔袭包围,消灭53军。”
遂命令邓华、陶铸第7 纵队向新民、黑山出击,黄永胜、刘道生第8 纵队和詹才芳、李中权第9 纵队破击北宁线,主力向四平、铁岭间奔袭。
民主联军大部运动引起陈诚注意,陈诚发觉了联军企图。
陈诚很快调整部署:令周福成第53军放弃西丰、莲花街等要点,向开原收缩;同时令潘裕昆新编第1 军由长春乘车南下四平;令廖耀湘新编第6 军从锦州重返铁岭。
10月1 日,东北民主联军主力,突然向四平以南、铁岭以北第53军防区发动攻击。
向沈阳西北及北宁路新民地段出击的邓华、陶铸第7纵队经80公里强行军也于10月1 日袭占法库,歼敌三个支队,接着于攻克彰武。同时,吴克华、彭嘉庆第4 纵队攻占了大石桥、海城,威逼鞍山、辽阳。
第1 、第2 、第6 纵队向四平地区合围。
国民党援军及时赶到,林彪原定攻取开原命令停止执行。
******
蒋介石于 10月4 日飞北平,10月8 日又飞抵沈阳,与陈诚密定东北剿匪大计。从华北地区急调第92军第21师、第94军第43师、暂编第3 军之暂编第10、11师及位于平承路的第13军第54师驰援东北。
东北民主联军南线程子华、黄克诚率第八、第九纵队集结北票、朝阳、义县地区待机诚;第七纵队出吉阜新、新立屯、黑山。
10月10日,邓华、陶铸第7纵连克大虎山、黑山、新立屯,17日又克阜新。
这时,援助东北的华北五个师出关东进。民主联军围朝阳以诱敌,92军军长侯镜如率21师和43师贸然出动救援,在义县西朝阳寺一带,被8纵、9纵包围。激战三昼夜, 21师部和43师一部被歼,少部逃脱。民主联军乘胜攻克了义县。
至10月12日,民主联军第8、第9纵队攻占了除锦西以外的全部据点,并一度袭入锦州机场。尔后转入新民至大虎山地一带休整。
******
北线林彪主力各纵队奔袭长春、吉林外围。从10月20日开始,洪学智、赖传珠第6 纵队配属刘震、吴法宪第2 纵队和粱兴初、周赤萍第10纵队各一部,对吉林展开围攻。
国民党第60军军长曾泽生急忙向吉林增兵至2万3余人。同时,加强备战,并向陈诚请求派兵增援。陈诚即以陈林达新编第5军由四平地区向长春疾进增援吉林。
由于长春国民党军大举出援,加之吉林地形险要、工事坚固,且严冬将至,部队需要休整和做防寒准备,林彪认为“硬攻无把握”,故决定于11月5 日撤围,并结束秋季攻势作战。
八
秋季攻势后,林彪兵力达到近七十四万人,超出国民党军近二十万人。更重要的是,民主联军士气饱满旺盛,而国民党军普遍士气低落。
进入十二月,东北地区气温降到了零下二十多摄氏度,河上的冰冻结实了,载重车可以通行了,休整四十天之后,林彪、罗荣桓决定再次向国民党发动浩大的冬季攻势。
12月15日,这一天,民主联军北线主力一部由公主岭南下包围了沈阳北面的法库,另以一部插入新民、法库、铁岭、沈阳间;南线主力从锦州、大虎山、黑山一线北上,一部包围沈阳西面的彰武、新立屯,逼近沈阳,造成威逼重镇沈阳的态势。
法库被围,沈阳吃紧,陈诚骤然紧张起来,他立即命令驻守铁岭的新六军新二十二师增援法库,然后急调长春、四平、开原和辽南驻军抽兵赶赴沈阳和铁岭地区,以解除林彪部对沈阳构成的军事威胁。
国民党军的大规模调动,重兵指向法库,陈诚的注意力集中到了法库方向,这是林彪一直在等待的。
林彪很快命令包围法库的刘震、吴法宪第二纵队放弃攻击法库,立即与邓华、陶铸的第七纵队西进,声东击西向西攻取彰武。
彰武守军是第四十九军七十九师,兵力三个团约一万人。
十二月二十八日,彰武城攻克,国民党军第四十九军七十九师少将副师长李佛态以下官兵近七千人被俘。
在东北民主联军攻打彰武之际,沈阳国民党主力惧怕出援被歼,始终未敢轻举妄动。
******
陈诚认为,彰武之战,林彪部伤亡过大,难以再战,遂决定集结新1 军、第71军、第53军、新5 军、新6军等五个军主力,东起铁岭,西至新民,沿着辽河两岸百公里的正面呈扇形阵势主动出击,对林彪东北民主联军展开攻势。
一九四八年元旦,陈诚在他发表的“告东北军民书”中说:“目下危险期已过,国军已经完成作战准备。”
他的话音未落,林彪新一轮更加猛烈的攻势又开始了。
陈诚大军出击的这一天正是一九四八年元旦。
也就是这一天,即1948年1 月1 日起,东北民主联军改称为东北人民解放军,民主联军总部改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军区司令部。林彪任东北军区兼东北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真、罗荣桓、高岗、李富春任副政治委员,吕正操、周保中、萧劲光、黄克诚任副司令员,刘亚楼仍任参谋长,谭政任政治部主任。
这一天,陈诚五个军分三路由东向西向前推进。
左路新5军推进较快,位置突出,引起林彪的注意。
林彪手指轻轻地弹着铺着军用地图的桌子,对刘亚楼道:“机会来了,很快作出部署,灭掉新5军!”
刘亚楼看着地图,兴奋道:“这是一个整军!”
林彪道:“消灭一个整军,我们还是第一次,这对鼓舞我军,震慑敌军意义很大。”
刘亚楼道:“敌三路靠得很近,廖耀湘兵团的新6军位于其侧后,攻击开始后,新6军可以最快速度加入战场,是否会形成夹击我军的态势。”
林彪道:“无把握之仗不打。敌人不会想到也不相信我们会包围消灭一个整军,且陈诚多疑,他不会舍沈阳而西顾。”
于是,很快做出部署:六纵于前诱敌深入,二纵、七纵火速赶到新立屯以北、以西待命攻击;三纵插入右翼,切断其向新民的退路;十纵、一纵、独立第二师、四纵切断国民党军右、中两路与左路新5军的联系;八纵、九纵从辽中地区返回新民以西待命参战。
新5军军长陈林达,字兼善,湖南省湘潭市人,黄埔第四期毕业,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原为52军195师师长,1947年1月,195师在通化的高丽城子受重创,副师长何世雄战死,后195师再犯临江,又受重创,遂退入辽南。1947年12月,陈林达升任新五军中将军长,率部北上沈阳。
元旦那天,新五军从沈阳乘火车出发,到达巨流河车站了下车。寒风凛冽,陈林达向四野望去,雪原茫茫。陈林达的理解是,这次作战顶多是一个驱逐行动,把沈阳附近的中共主力赶得远一点而已。临行前,陈诚调拨给他十天的粮食弹药,而驱逐行动根本用不了十天。于是,陈林达命令各部队临时雇佣当地老百姓的大车,拉上三天的粮弹上路,剩下的都存在巨流河车站,必要时再用汽车往上送。
准备完毕后,新五军沿着公路向巨流河北面公主屯方向推进。
1月2日,陈林达的军部到达安福屯。这时候,推进到公主屯附近的前锋部队报告说:遇到了共产党军队的阻击。
阻击新5军的是负责诱敌深入的6纵。为了给到达战场的主力部队赢得调动的时间,6纵顽强地抗击着新5军不断发起的集团冲锋,阵地上厚厚的积雪很快就被灼热的枪弹融化了,官兵在泥水中滚来滚去,阵地上拉锯战反复进行着。
在6纵阻敌的同时,2纵、3纵、7纵和炮兵三个团向公主屯急速开进。
3日黄昏,陈林达猛然发觉附近有林彪的大部队正向他接近,便向兵团司令廖耀湘报告:“我这里北面、西面和西南方向都有共军部队向我靠来,东边也发现零星穿插部队,现在我该怎么办?”
廖兵团主力尚未过河,新5军报在公主屯与解放军遭遇。廖耀湘感到焦虑,共军既然是偏师,为什么能够在围攻法库、彰武、新立屯三要点的同时,又向兵团正面迎上前来呢?廖耀湘与陈林达商议,陈林达道:“共军四面向我围过来,我看他们意图不在沈阳那边,在我新5军。”
陈林达建议新5军后撤,伺机行动。
廖耀湘同意陈林达的建议,但行动重大,须请示陈诚。
陈诚手里恰有好几份敌情报告:长春、吉林、辽东、辽西、辽南都发生战斗攻势都很猛;右翼兵团71军、52军、新1军都报告中长路之敌有增无减,主攻方向在右不在左。
而且,陈诚根本不相信林彪会把目标盯向一个整军。
所以,陈诚命廖耀湘:“新五军不要后撒,为慎重起见,左翼兵团暂缓推进。新五军暂由我直接指挥。”
陈林达遵命,把部队向东西两翼展开,不料,解放军的阻击部队第6纵队也向两翼扩展。
很明显,这根本就不是遭遇战,解放军的目标就是新5军。
陈林达向陈诚报告:“我向两翼扩展,共军向两翼扩展比我还快,兵力也比我多,仍有后续部队上来。”
陈诚疑虑,问赵家骧:“你看敌军是真的主攻我左翼还是制造假象?是不是要诱我西移而后犯沈阳?”
赵家骧道:“陈军长之判断可信,莫若令左翼兵团全线撒至辽河以南,右翼兵团亦相应后撤,以退为进后发制人,既可保沈阳无虞,亦不至因敌情不明而吃亏上当。”
赵家骧把后撤方案拟制出来,陈诚却又下不了决心,老是反复自问是不是太怯懦了?下这么大力气组织扇形攻势,刚刚出马,敌情尚未搞清楚就后撤,别人会怎么想?撤了之后敌若不来,士气无端受挫,岂不更要贻笑大方。
蒋介石半夜里给陈诚通话:“情况如何?大会战何时可以展开,有什么因难没有?”
陈诚听来无异于最严历督战令,疑虑一下打消道:“一切准备完毕。我决定在公主屯地区与敌致命一击。”
蒋介石放下心来:“好的,好的,我等你的捷报。”
陈诫仓促决定要左翼兵团全部压过辽河,会战公主屯。
战场上的机会稍纵即逝,怎容得犹豫两三天时间。
一直到5日拂晓,东野解放军完成了对新5军的包围。
陈诚命令新五军固守待援,他仍旧不相信林彪能够吃掉他的一个军。
当天夜里,彰武法库新立屯解放军发起强大攻势;台安、黑山、大虎山解放军北上逼近新民;中长路上国民党军十几个师全在激战中。
陈林达开始后悔没把粮弹全部带上,而此时各师阵地不断被突破压缩,共产党军队的炮火已经打到安福屯了。陈林达被困在一个孤零零的村庄里。
新5军军长陈林达焦急万分,电问陈诚:“新六军近在眼前为什么按兵不动?到底要新5军怎么办?是打光了拉倒还是强行突围?请给句话。”
中长路上52军、71军也问:“敌已将我左右翼隔断,主战场到底在西还是在东?我们怎么办?”
六日晚,陈诚终于下达了让新五军向沈阳撤退的命令。
但是,一切都晚了。
七日天亮,解放军总攻开始了
新5军希望破灭,弹尽粮绝。
主攻闻家台的是二纵,由副司令员吴信泉和副政委李雪三亲自指挥,集中了六十多门火炮,向被压缩在闻家台、黄花山两个村庄里的新5军进行猛烈的轰击,接着二纵和三纵从不同的方向发起了最后冲击。
1月8日拂晓,三纵官兵直接冲击陈林达的军指挥部。二十团一营一连三排副排长李永凤踢开大门,举着一枚拔出保险针的美式鸭嘴手雷,大声喊:“谁动一下,我就撒手!”
新五军指挥部里一片惊慌:“别撒手!我们投降!”
李永凤问:“谁是陈林达?”
角落里走出来一个小个子军官:“鄙人是陈林达。”
与陈林达一起被俘的,还有195师师长谢代蒸、43师师长留光天等1万3千余名官兵。加上伤亡7千人,新5军全军两万余人全部覆没。
******
天寒地冻,气温常常降至零下四十摄氏度,共产党官兵在野外作战,身体暴露的部分很快就会冻伤,手一摸到金属枪管就会被粘下一层皮。即使穿着大衣和棉鞋,也会在雪地里冻得爬不起来。加上很少能吃上热饭,东北野战军在冬季攻势中出现大量的冻伤,有一部分将成残废。除了非战斗减员外,战场上的减员的数字也显示出战斗之残酷,仅在歼灭新五军的战斗中,东北野战军伤亡高达一万多人。
成千上万的东北翻身农民倒在了冰天雪地里。
******
打掉新5军之后,东北解放军主力旋即转向中长路,国民党军慌忙后撒,解放军跟踵而来,沈阳炮声可闻,铁西区一度被解放军前锋突入。沈阳从此粮源断、煤源断、电源断,老百姓开始拆屋而炊。没有动力,报纸也停刊了。
陈诚心力交瘁,把驻守辽阳的第52军主力和驻守四平的第71军主力紧急调回沈阳,他也因胃病发作病倒了。
1月10日,蒋介石飞往沈阳。
国民党东北行辕召开了师长以上将领军事会议。
距离开会时间还有两分钟的时候,蒋介石在陈诚的陪同下脸色铁青地走进了会议室。
会议开始,蒋介石大发脾气,痛责众将领指挥无能,作战不力,足足骂了十几分钟。在场的人吓得大气不敢出,以为骂也骂得差不多了,岂知他话锋一转,接着大骂兵团司令廖耀湘和新6军军长李涛:“你李涛该就地枪决,新6军距新5军那么近,为何见死不救?还有你廖耀湘,左翼兵团司令,所为何事?辜负党国重任。”
李涛战战兢兢站立那里大气不敢出。
廖耀湘待蒋发过脾气后嗫嚅道:“校长训斥得对,学生没有尽到职责,只是,只是学生不曾得到命令……”
陈诚站起来沉重道:“有过不在众将,全在我陈诚一人,罪责由我一人领,各位不必多虑。”
蒋介石“嗯”了一声,看看陈诚,看众人,转身走了。
在蒋介石下榻的励志社,陈诚恳请免去他一切职务,“我来东北五个月,没有任何作为,损兵十万,师以上指挥官被俘30,失城18,人口500 余万……”
蒋介石摇摇手:“我想过,你做方面指挥官不合适,还是做参谋总长吧。”
陈诚以病重为由,向蒋介石提出了辞呈。
一九四八年一月十七日,陆军副总司令卫立煌被任命为东北行辕副主任兼东北剿总司令,郑洞国、范汉杰、梁华盛、陈铁、孙渡任东北剿总副司令,赵家骧任参谋长,彭杰如任副参谋长,范汉杰同时兼任冀热辽边区司令官。
二月五日十时半,一位身材矮小,神色暗然,佩带二级上将军衔的人来到机场,在呼啸的寒风中登上专机,向稀稀落落及送行者挥挥手转身没入舱门。
陈诚黯然离开沈阳,此时他主持东北军政不足六个月。在国民党内一片“杀陈诚,谢天下”的呼声中,陈诚住进上海陆军医院,同时辞去了国防部参谋总长职务。
一九四八年一月二十七日,卫立煌到达沈阳。
卫立煌上任,国民党军在东北的军事局势更是急转直下。
林彪走到地图前,说:“陈诚兵力不足,有可能收缩兵力,放弃北段。”
中长路是哈尔滨向西至满洲里、向东至绥芬河、向南至大连铁路之总称,为东北的主要铁路交通干线。
罗荣桓同意林彪看法:“陈诚为保护东北至华北的陆上通道,调兵南下,中长线北段不想要了。”
刘亚楼道:“四平至铁岭段仅有周福成第53军分别守卫伊通、昌图、西丰、开原地区。这是个机会,但是离我们主力较远。”
林彪点头,挥手道:“远距离奔袭包围,消灭53军。”
遂命令邓华、陶铸第7 纵队向新民、黑山出击,黄永胜、刘道生第8 纵队和詹才芳、李中权第9 纵队破击北宁线,主力向四平、铁岭间奔袭。
民主联军大部运动引起陈诚注意,陈诚发觉了联军企图。
陈诚很快调整部署:令周福成第53军放弃西丰、莲花街等要点,向开原收缩;同时令潘裕昆新编第1 军由长春乘车南下四平;令廖耀湘新编第6 军从锦州重返铁岭。
10月1 日,东北民主联军主力,突然向四平以南、铁岭以北第53军防区发动攻击。
向沈阳西北及北宁路新民地段出击的邓华、陶铸第7纵队经80公里强行军也于10月1 日袭占法库,歼敌三个支队,接着于攻克彰武。同时,吴克华、彭嘉庆第4 纵队攻占了大石桥、海城,威逼鞍山、辽阳。
第1 、第2 、第6 纵队向四平地区合围。
国民党援军及时赶到,林彪原定攻取开原命令停止执行。
******
蒋介石于 10月4 日飞北平,10月8 日又飞抵沈阳,与陈诚密定东北剿匪大计。从华北地区急调第92军第21师、第94军第43师、暂编第3 军之暂编第10、11师及位于平承路的第13军第54师驰援东北。
东北民主联军南线程子华、黄克诚率第八、第九纵队集结北票、朝阳、义县地区待机诚;第七纵队出吉阜新、新立屯、黑山。
10月10日,邓华、陶铸第7纵连克大虎山、黑山、新立屯,17日又克阜新。
这时,援助东北的华北五个师出关东进。民主联军围朝阳以诱敌,92军军长侯镜如率21师和43师贸然出动救援,在义县西朝阳寺一带,被8纵、9纵包围。激战三昼夜, 21师部和43师一部被歼,少部逃脱。民主联军乘胜攻克了义县。
至10月12日,民主联军第8、第9纵队攻占了除锦西以外的全部据点,并一度袭入锦州机场。尔后转入新民至大虎山地一带休整。
******
北线林彪主力各纵队奔袭长春、吉林外围。从10月20日开始,洪学智、赖传珠第6 纵队配属刘震、吴法宪第2 纵队和粱兴初、周赤萍第10纵队各一部,对吉林展开围攻。
国民党第60军军长曾泽生急忙向吉林增兵至2万3余人。同时,加强备战,并向陈诚请求派兵增援。陈诚即以陈林达新编第5军由四平地区向长春疾进增援吉林。
由于长春国民党军大举出援,加之吉林地形险要、工事坚固,且严冬将至,部队需要休整和做防寒准备,林彪认为“硬攻无把握”,故决定于11月5 日撤围,并结束秋季攻势作战。
八
秋季攻势后,林彪兵力达到近七十四万人,超出国民党军近二十万人。更重要的是,民主联军士气饱满旺盛,而国民党军普遍士气低落。
进入十二月,东北地区气温降到了零下二十多摄氏度,河上的冰冻结实了,载重车可以通行了,休整四十天之后,林彪、罗荣桓决定再次向国民党发动浩大的冬季攻势。
12月15日,这一天,民主联军北线主力一部由公主岭南下包围了沈阳北面的法库,另以一部插入新民、法库、铁岭、沈阳间;南线主力从锦州、大虎山、黑山一线北上,一部包围沈阳西面的彰武、新立屯,逼近沈阳,造成威逼重镇沈阳的态势。
法库被围,沈阳吃紧,陈诚骤然紧张起来,他立即命令驻守铁岭的新六军新二十二师增援法库,然后急调长春、四平、开原和辽南驻军抽兵赶赴沈阳和铁岭地区,以解除林彪部对沈阳构成的军事威胁。
国民党军的大规模调动,重兵指向法库,陈诚的注意力集中到了法库方向,这是林彪一直在等待的。
林彪很快命令包围法库的刘震、吴法宪第二纵队放弃攻击法库,立即与邓华、陶铸的第七纵队西进,声东击西向西攻取彰武。
彰武守军是第四十九军七十九师,兵力三个团约一万人。
十二月二十八日,彰武城攻克,国民党军第四十九军七十九师少将副师长李佛态以下官兵近七千人被俘。
在东北民主联军攻打彰武之际,沈阳国民党主力惧怕出援被歼,始终未敢轻举妄动。
******
陈诚认为,彰武之战,林彪部伤亡过大,难以再战,遂决定集结新1 军、第71军、第53军、新5 军、新6军等五个军主力,东起铁岭,西至新民,沿着辽河两岸百公里的正面呈扇形阵势主动出击,对林彪东北民主联军展开攻势。
一九四八年元旦,陈诚在他发表的“告东北军民书”中说:“目下危险期已过,国军已经完成作战准备。”
他的话音未落,林彪新一轮更加猛烈的攻势又开始了。
陈诚大军出击的这一天正是一九四八年元旦。
也就是这一天,即1948年1 月1 日起,东北民主联军改称为东北人民解放军,民主联军总部改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军区司令部。林彪任东北军区兼东北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真、罗荣桓、高岗、李富春任副政治委员,吕正操、周保中、萧劲光、黄克诚任副司令员,刘亚楼仍任参谋长,谭政任政治部主任。
这一天,陈诚五个军分三路由东向西向前推进。
左路新5军推进较快,位置突出,引起林彪的注意。
林彪手指轻轻地弹着铺着军用地图的桌子,对刘亚楼道:“机会来了,很快作出部署,灭掉新5军!”
刘亚楼看着地图,兴奋道:“这是一个整军!”
林彪道:“消灭一个整军,我们还是第一次,这对鼓舞我军,震慑敌军意义很大。”
刘亚楼道:“敌三路靠得很近,廖耀湘兵团的新6军位于其侧后,攻击开始后,新6军可以最快速度加入战场,是否会形成夹击我军的态势。”
林彪道:“无把握之仗不打。敌人不会想到也不相信我们会包围消灭一个整军,且陈诚多疑,他不会舍沈阳而西顾。”
于是,很快做出部署:六纵于前诱敌深入,二纵、七纵火速赶到新立屯以北、以西待命攻击;三纵插入右翼,切断其向新民的退路;十纵、一纵、独立第二师、四纵切断国民党军右、中两路与左路新5军的联系;八纵、九纵从辽中地区返回新民以西待命参战。
新5军军长陈林达,字兼善,湖南省湘潭市人,黄埔第四期毕业,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原为52军195师师长,1947年1月,195师在通化的高丽城子受重创,副师长何世雄战死,后195师再犯临江,又受重创,遂退入辽南。1947年12月,陈林达升任新五军中将军长,率部北上沈阳。
元旦那天,新五军从沈阳乘火车出发,到达巨流河车站了下车。寒风凛冽,陈林达向四野望去,雪原茫茫。陈林达的理解是,这次作战顶多是一个驱逐行动,把沈阳附近的中共主力赶得远一点而已。临行前,陈诚调拨给他十天的粮食弹药,而驱逐行动根本用不了十天。于是,陈林达命令各部队临时雇佣当地老百姓的大车,拉上三天的粮弹上路,剩下的都存在巨流河车站,必要时再用汽车往上送。
准备完毕后,新五军沿着公路向巨流河北面公主屯方向推进。
1月2日,陈林达的军部到达安福屯。这时候,推进到公主屯附近的前锋部队报告说:遇到了共产党军队的阻击。
阻击新5军的是负责诱敌深入的6纵。为了给到达战场的主力部队赢得调动的时间,6纵顽强地抗击着新5军不断发起的集团冲锋,阵地上厚厚的积雪很快就被灼热的枪弹融化了,官兵在泥水中滚来滚去,阵地上拉锯战反复进行着。
在6纵阻敌的同时,2纵、3纵、7纵和炮兵三个团向公主屯急速开进。
3日黄昏,陈林达猛然发觉附近有林彪的大部队正向他接近,便向兵团司令廖耀湘报告:“我这里北面、西面和西南方向都有共军部队向我靠来,东边也发现零星穿插部队,现在我该怎么办?”
廖兵团主力尚未过河,新5军报在公主屯与解放军遭遇。廖耀湘感到焦虑,共军既然是偏师,为什么能够在围攻法库、彰武、新立屯三要点的同时,又向兵团正面迎上前来呢?廖耀湘与陈林达商议,陈林达道:“共军四面向我围过来,我看他们意图不在沈阳那边,在我新5军。”
陈林达建议新5军后撤,伺机行动。
廖耀湘同意陈林达的建议,但行动重大,须请示陈诚。
陈诚手里恰有好几份敌情报告:长春、吉林、辽东、辽西、辽南都发生战斗攻势都很猛;右翼兵团71军、52军、新1军都报告中长路之敌有增无减,主攻方向在右不在左。
而且,陈诚根本不相信林彪会把目标盯向一个整军。
所以,陈诚命廖耀湘:“新五军不要后撒,为慎重起见,左翼兵团暂缓推进。新五军暂由我直接指挥。”
陈林达遵命,把部队向东西两翼展开,不料,解放军的阻击部队第6纵队也向两翼扩展。
很明显,这根本就不是遭遇战,解放军的目标就是新5军。
陈林达向陈诚报告:“我向两翼扩展,共军向两翼扩展比我还快,兵力也比我多,仍有后续部队上来。”
陈诚疑虑,问赵家骧:“你看敌军是真的主攻我左翼还是制造假象?是不是要诱我西移而后犯沈阳?”
赵家骧道:“陈军长之判断可信,莫若令左翼兵团全线撒至辽河以南,右翼兵团亦相应后撤,以退为进后发制人,既可保沈阳无虞,亦不至因敌情不明而吃亏上当。”
赵家骧把后撤方案拟制出来,陈诚却又下不了决心,老是反复自问是不是太怯懦了?下这么大力气组织扇形攻势,刚刚出马,敌情尚未搞清楚就后撤,别人会怎么想?撤了之后敌若不来,士气无端受挫,岂不更要贻笑大方。
蒋介石半夜里给陈诚通话:“情况如何?大会战何时可以展开,有什么因难没有?”
陈诚听来无异于最严历督战令,疑虑一下打消道:“一切准备完毕。我决定在公主屯地区与敌致命一击。”
蒋介石放下心来:“好的,好的,我等你的捷报。”
陈诫仓促决定要左翼兵团全部压过辽河,会战公主屯。
战场上的机会稍纵即逝,怎容得犹豫两三天时间。
一直到5日拂晓,东野解放军完成了对新5军的包围。
陈诚命令新五军固守待援,他仍旧不相信林彪能够吃掉他的一个军。
当天夜里,彰武法库新立屯解放军发起强大攻势;台安、黑山、大虎山解放军北上逼近新民;中长路上国民党军十几个师全在激战中。
陈林达开始后悔没把粮弹全部带上,而此时各师阵地不断被突破压缩,共产党军队的炮火已经打到安福屯了。陈林达被困在一个孤零零的村庄里。
新5军军长陈林达焦急万分,电问陈诚:“新六军近在眼前为什么按兵不动?到底要新5军怎么办?是打光了拉倒还是强行突围?请给句话。”
中长路上52军、71军也问:“敌已将我左右翼隔断,主战场到底在西还是在东?我们怎么办?”
六日晚,陈诚终于下达了让新五军向沈阳撤退的命令。
但是,一切都晚了。
七日天亮,解放军总攻开始了
新5军希望破灭,弹尽粮绝。
主攻闻家台的是二纵,由副司令员吴信泉和副政委李雪三亲自指挥,集中了六十多门火炮,向被压缩在闻家台、黄花山两个村庄里的新5军进行猛烈的轰击,接着二纵和三纵从不同的方向发起了最后冲击。
1月8日拂晓,三纵官兵直接冲击陈林达的军指挥部。二十团一营一连三排副排长李永凤踢开大门,举着一枚拔出保险针的美式鸭嘴手雷,大声喊:“谁动一下,我就撒手!”
新五军指挥部里一片惊慌:“别撒手!我们投降!”
李永凤问:“谁是陈林达?”
角落里走出来一个小个子军官:“鄙人是陈林达。”
与陈林达一起被俘的,还有195师师长谢代蒸、43师师长留光天等1万3千余名官兵。加上伤亡7千人,新5军全军两万余人全部覆没。
******
天寒地冻,气温常常降至零下四十摄氏度,共产党官兵在野外作战,身体暴露的部分很快就会冻伤,手一摸到金属枪管就会被粘下一层皮。即使穿着大衣和棉鞋,也会在雪地里冻得爬不起来。加上很少能吃上热饭,东北野战军在冬季攻势中出现大量的冻伤,有一部分将成残废。除了非战斗减员外,战场上的减员的数字也显示出战斗之残酷,仅在歼灭新五军的战斗中,东北野战军伤亡高达一万多人。
成千上万的东北翻身农民倒在了冰天雪地里。
******
打掉新5军之后,东北解放军主力旋即转向中长路,国民党军慌忙后撒,解放军跟踵而来,沈阳炮声可闻,铁西区一度被解放军前锋突入。沈阳从此粮源断、煤源断、电源断,老百姓开始拆屋而炊。没有动力,报纸也停刊了。
陈诚心力交瘁,把驻守辽阳的第52军主力和驻守四平的第71军主力紧急调回沈阳,他也因胃病发作病倒了。
1月10日,蒋介石飞往沈阳。
国民党东北行辕召开了师长以上将领军事会议。
距离开会时间还有两分钟的时候,蒋介石在陈诚的陪同下脸色铁青地走进了会议室。
会议开始,蒋介石大发脾气,痛责众将领指挥无能,作战不力,足足骂了十几分钟。在场的人吓得大气不敢出,以为骂也骂得差不多了,岂知他话锋一转,接着大骂兵团司令廖耀湘和新6军军长李涛:“你李涛该就地枪决,新6军距新5军那么近,为何见死不救?还有你廖耀湘,左翼兵团司令,所为何事?辜负党国重任。”
李涛战战兢兢站立那里大气不敢出。
廖耀湘待蒋发过脾气后嗫嚅道:“校长训斥得对,学生没有尽到职责,只是,只是学生不曾得到命令……”
陈诚站起来沉重道:“有过不在众将,全在我陈诚一人,罪责由我一人领,各位不必多虑。”
蒋介石“嗯”了一声,看看陈诚,看众人,转身走了。
在蒋介石下榻的励志社,陈诚恳请免去他一切职务,“我来东北五个月,没有任何作为,损兵十万,师以上指挥官被俘30,失城18,人口500 余万……”
蒋介石摇摇手:“我想过,你做方面指挥官不合适,还是做参谋总长吧。”
陈诚以病重为由,向蒋介石提出了辞呈。
一九四八年一月十七日,陆军副总司令卫立煌被任命为东北行辕副主任兼东北剿总司令,郑洞国、范汉杰、梁华盛、陈铁、孙渡任东北剿总副司令,赵家骧任参谋长,彭杰如任副参谋长,范汉杰同时兼任冀热辽边区司令官。
二月五日十时半,一位身材矮小,神色暗然,佩带二级上将军衔的人来到机场,在呼啸的寒风中登上专机,向稀稀落落及送行者挥挥手转身没入舱门。
陈诚黯然离开沈阳,此时他主持东北军政不足六个月。在国民党内一片“杀陈诚,谢天下”的呼声中,陈诚住进上海陆军医院,同时辞去了国防部参谋总长职务。
一九四八年一月二十七日,卫立煌到达沈阳。
卫立煌上任,国民党军在东北的军事局势更是急转直下。
上一章
到底了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登录 后再戳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