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属:原创 · 普通授权
字数:14534
阅读:17
发表:2025/9/27
10章 犯罪 小说
《镜像》第2章
大懒虫 [重庆]
 出售价格:全版权,总计300万 [如何联系作者]
2
  • 故事梗概
  • 作品正文
  那声音如同受伤小兽的哀鸣。
  王绍远瞬间绷紧神经,警惕地循声摸去。绕过几丛巨大的蕨类植物,眼前的景象让他呼吸一滞。
  一棵开着淡紫色花朵的野板栗树下,蜷缩着一个少女。她穿着靛蓝色的花苗百褶裙,上身的窄袖短衣沾满了泥土和草屑,领口和袖口缀着细小的银铃。
  少女的左脚裤腿被卷到膝盖,露出的小腿白皙纤细,脚踝上方,两个清晰的齿孔渗着黑血。在她对面,一条通体翠绿的毒蛇,高昂着头,猩红的信子快速吞吐,发出危险的“嘶嘶”声。
  少女看到了突然出现的王绍远,琥珀色的瞳仁中刹时间蕴满泪水:“救…救我……”
  毒蛇似乎被王绍远的闯入激怒,颈部微微膨起,身体后缩,做出了攻击的姿态!
  王绍远迅速从背包侧袋抽出一支强光手电,按下开关,照向毒蛇头部。强光会让冷血动物的感官有一瞬间紊乱,等毒蛇本能地一缩,他趁机抄起地上一根枯枝,将蛇挑飞。
  翠绿的身影消失在丛林中,危机解除,王绍远立刻蹲到少女身边观察她的伤势。
  她的小腿已经肿胀,伤口周围的皮肤透着青紫,并快速向上蔓延。
  “别怕,我有办法。”王绍远安慰一句,从衣服上撕下一截布条,紧紧扎在少女膝盖上方,然后卸下背包,动作麻利地翻出一个防水密封袋,从袋子里取出一个小小的棕色玻璃瓶和一小包医用棉签。
  “这是什么?”少女的脸上除了痛苦还有好奇。
  “高锰酸钾,氧化剂,能破坏蛇毒蛋白的一些结构,局部降低毒性活性。”他一边解释,一边用高锰酸钾溶液为她冲洗伤口,随后拿出匕首,在两个牙痕上划开一道十字小口。黑紫色的毒血立刻涌出。他用力挤压,直到流出的血水颜色变浅,才停下,用干净的纱布和绷带,仔细包扎好。
  “感觉怎么样?”
  少女尝试动了动受伤的腿:“疼…但好像…没那么晕了…”她看着面前这个狼狈中带着儒雅的汉家男人,长长的睫毛轻轻颤动,低声道:“谢谢你…我叫蒙阶兰兰…是那边…花苗寨的…”她抬手指了个方向。
  王绍远顺着她指的方向望去,层峦叠嶂的群山深处,隐约可见几缕炊烟袅袅升起。
  “我送你回去。”
  蒙阶兰兰咬着嘴唇,强撑着站起来。
  王绍远蹲下身:“上来。”
  少女犹豫了一下,苍白的脸颊泛起一丝极淡的红晕,犹豫片刻,最终还是顺从地伏在了王绍远背上。
  王绍远背起她,一手托住她的腿弯,一手拎起背包,朝着炊烟升起的方向走去。
  山路崎岖难行,王绍远背着一个人,走得异常艰辛。蒙阶兰兰伏在他背上,感受到他渐渐沉重的呼吸,挣扎着要下来自己走,王绍远断然拒绝道:“我虽然给你的伤口做过简单的处理,但蛇毒还没清干净,你一走动,血液循环加速,万一毒发,这荒山野林的,我上哪儿喊救命去?”
  蒙阶兰兰只好不再坚持,但她觉得自己总该做点什么才行!
  苗家人最善于唱歌,劳动的时候唱,能舒缓疲劳;高兴的时候唱,能将快乐与人共享……
  于是,她在他的背上,轻声唱了起来:
  ……这倒悬的镜像,这荒诞的剧目!
  墨汁是阳光,谎言是坦途!
  烙印在脊骨,桂冠赠屠夫!
  乌鸦判白鸽!荆棘代玫瑰!
  我们在染色的白昼里下坠…
  在失重的天黑中…
  寻找那面…
  早已破碎的…
  … 镜子…
  她清脆的嗓音宛如夜莺,撩拨着王绍远的心弦,尘封的记忆,在这一刻被拂去了尘埃……
  “你唱的真好!只是这歌词……不像山歌,这是什么歌?”王绍远喘着气问道。
  蒙阶兰兰的脸又是一红:“这是我自己编的,名字叫《镜像》,讲得是…唔…我们苗寨的一个古老传说,这个传说里,黑白的世界颠倒,乌鸦……”
  在兰兰的轻声细语中,两人翻过一道山梁,来到一片谷地上方。
  清澈的溪流边,一个庞大的吊脚楼群。木楼依山而建,屋顶覆盖着厚厚的茅草,墙壁多用竹篾编织或木板搭建。楼前屋后,是用竹篱笆围起的菜园,里面种着绿油油的蔬菜和开着各色小花的藤蔓。寨子中央的空地上,矗立着一根雕刻着某个不知名图腾的粗大木桩。
  几个在溪边洗菜的苗家妇女最先发现了他们。看到王绍远背上的蒙阶兰兰和她腿上的绷带,顿时惊呼起来:“兰兰!哎呀!兰兰怎么了?”
  “被竹叶青咬到了!”
  “快!快通知老祭师和乃刚!”
  惊呼声如同涟漪般在宁静的寨子里迅速扩散。木楼的门纷纷打开,男女老少涌了出来。
  一个身材高大的花苗少年冲在最前面。
  看到兰兰趴在一个外乡人背上,少年的眼神瞬间警惕起来。
  “兰兰!怎么回事?他是谁?”他伸出手,想把兰兰从王绍远背上抢下来。
  “乃刚哥!”蒙阶兰兰按住少年的手臂,解释道:“是这位大哥救了我!要不是他…我…我就被蛇咬死了!”她将王绍远如何惊走毒蛇,如何给她处理伤口的事快速说了一遍。
  周围的苗民们听完,看向王绍远的眼神顿时变得友善。
  这时,一位须发皆白、手持藤杖、穿着靛蓝土布长袍的老者在众人簇拥下走来。
  “老祭师…老祭师…”
  苗民们恭敬的打着招呼。
  老祭师小心掀开绷带,仔细查看了兰兰的伤口,还有伤口边缘残留的紫色药水,脸上露出赞许:“嗯,处置得及时,法子也对路。这紫色的药水,是‘山神草’根炼的精华?倒是稀罕法子。”
  老人看样子是将高锰酸钾误认成了某种苗族草药。
  王绍远没有向老人解释现代化学制剂和苗族草药的区别,他微微躬身:“侥幸懂得一点急救,没想到今天倒是派上了用场。”
  “远方的客人,感谢你救了兰兰!”老祭师郑重地用藤杖顿地:“今晚,请务必留在我们寨子,让我们用花苗的米酒和长桌宴,感谢你的恩情!”他转向少年:“乃刚,先带这位尊贵的客人去你家竹楼休息片刻!兰兰需要静养,先送她回家。”
  少年虽然对王绍远依旧带着审视,但老祭师的话他无法拒绝。只得闷闷地应一声,对王绍远生硬地做了个“请”的手势:“跟我来。”
  王绍远看了一眼被众人小心搀扶着离开的蒙阶兰兰。夕阳的金辉落在她苍白的侧脸上,她回头对他露出一个无比纯净的微笑,如同山谷中悄然绽放的幽兰。他微微颔首,然后转身,跟着少年走向一栋格外高大的吊脚楼。
  从竹楼里悬挂着的弓箭和腊肉来看,这个叫夸乃刚的小伙子,显然是个不错的猎人。
  年轻人大多没什么城府,心里有什么,基本都在脸上。夸乃刚不喜欢王绍远,所以一直都板着脸;板着脸给他打来热水,板着脸拿出自己的土布衣物……
  王绍远清洗好身子,犹豫了一下,没有换上夸乃刚的衣服。
  楼下传来喧闹的人声和碗碟碰撞的声响,长桌宴正在准备。王绍远走到竹窗边,推开窗棂,看着暮色下的花苗寨子,温暖的人间烟火暂时驱散了他心里的阴影。
  晚上七点多钟的时候,长桌宴准备好了。
  所谓的长桌宴其实也并没有多丰盛,一点腊肉、几碟或炒、或拌的说不出名字的野菜,主食就是蒸过的土豆,配上辛辣的蘸料,但对寨子里的人来说,显然已经是鲜有的‘大餐’了,大家都吃的很开心。
  王绍远坐在老祭师的身边,对面是夸乃刚;兰兰还在休息,没有来,老祭师的妻子——一个叫龙婆婆的老妇人盛好菜,给她送了一份过去。
  老祭师似乎没有看见王绍远还是穿着之前的衣服,他充分发挥了主人翁的精神,席间不断招呼王绍远喝酒。王绍远酒量很差,好在他会说话,一顿饭下来,酒没喝多少,倒是跟老祭师聊了个痛快。老祭师的名字很拗口,王绍远记不大清,所以就叫他蒙阶阿公,老祭师也不介意。
  吃完饭后,夸乃刚自顾自地走了,没有叫王绍远跟上,王绍远也不好没面没皮的硬凑上去。蒙阶阿公看出了他的窘迫,就将他请回了自己家。
  山里的夜,格外的冷。
  蒙阶阿公在火塘边的竹椅上坐下,示意王绍远也坐。
  “年轻人,从哪里来?”蒙阶阿公点燃一袋旱烟,烟雾缭绕中,问出的问题像一根针,刺痛了王绍远的神经。
  “东边…很远的地方。”王绍远说得含糊:“路上…遇到了些麻烦。”
  “麻烦?”蒙阶阿公吐出一口烟:“能让人从东边那么远的地方,跑到这深山老林里来的麻烦…怕不是小麻烦。看你处理蛇伤的手法,不是山野莽夫。读过书?懂药?”
  王绍远心头一紧。这位老人目光之毒,远超他的预料。
  “读过几年书…学过一点…化学。”
  “化学?”蒙阶阿公咀嚼着这个对山里人稍显陌生的词。
  “嗯…大概就是…知道东西是怎么变的,比如毒液进了血里会怎样,怎么想办法让它少害人之类的。”王绍远尽量用最浅显的方式解释。
  蒙阶阿公点了点头,似乎接受了这个说法。
  “蒙阶寨,小地方。外面的事,我们管不了,也不想管。寨子有寨子的规矩。你救了兰兰,就是寨子的恩人。按规矩,恩人有难处,蒙阶寨不会把人往外推。”
  一股带着酸楚的暖流涌上了王绍远的心头。蒙阶阿公的话算不得热情,甚至有些疏离,却像一炉炭火,温暖了他心中的森寒。
  他喉头有些发哽,用力地点了点头。
  “不过”蒙阶阿公话锋一转:“寨子小,人也简单。不该问的,不问。不该惹的麻烦,别带进来。清清白白地住下,安安分分地做事。蒙阶寨容得下你。要是…”他没有说下去,但那未尽的警告意味不言而喻。
  “我明白。”王绍远郑重道:“阿公放心,我只是想找个地方…喘口气。绝不给寨子添麻烦。”“嗯。”蒙阶阿公不再多言,用烟锅磕了磕竹椅的腿。
  “先前是我想的不够周到,现在我重新给你找个住处”
  没等王绍远回应,蒙阶阿公便唤来一个叫岩宝的少年,吩咐道:“带他去阿木家,找套干净衣裳换上。以后,他就跟着你们做些力气活。”
  岩宝好奇地打量着王绍远,憨憨地应道:“哎,阿公!” 他领着王绍远走下吊脚楼。山里的月亮很大、很亮。几个孩子躲在木楼柱子后面,探出小脑袋好奇地打量这个陌生的外乡人。
  阿木跟夸乃刚一样,也是猎户,只是没有夸乃刚壮硕。阿木的妻子为王绍远收拾出一间耳房。房间不大,陈设极其简陋:一张铺着厚厚稻草和粗糙土布床单的竹板床,一张缺了角的木桌,一把同样歪歪扭扭的竹凳。
  岩宝送来了一套干净的靛蓝色土布衣裤,虽然浆洗得有些发硬,但对王绍远来说,已是久违的舒适。
  窗外,寨子里的灯火次第熄灭,几声悠长的犬吠传来,更衬得夜色宁静。
  此后几天,王绍远跟着岩宝在寨子里做些力所能及的活计。起初是跟着男人们上山砍柴、背竹子。他以前虽然也经常煅炼,但煅炼身体跟做农活是两码事,沉重的柴刀对于习惯了握笔和试管的手来说,显得陌生而笨拙,没几下掌心就被粗糙的刀柄磨出了水泡,火辣辣地疼。背篓压在肩上,勒进皮肉,柴禾总是走到半路就散掉,岩宝和几个年轻后生看着他狼狈的样子,忍不住发出善意的哄笑,却也热心地放慢脚步,教他如何捆扎柴火,如何调整背篓的带子。
  更多的时候,他被分派去帮女人们做些事。在寨子边的小溪旁,他学着用木槌捶打浸泡过的染布。沉重的木槌扬起落下,砸在湿透的厚布上,溅起一片片深蓝色的水花。单调重复的动作很快让他手臂酸痛不已,靛蓝的汁水染蓝了他的手指和指甲,有的溅到了脸上,弄得他像只花猫一样,引得同来的洗衣姑娘们一阵阵娇笑。他笨拙地跟着龙婆婆去采药,在密林和草甸中辨认那些形态各异的植物,记住它们的苗语名字和用途。龙婆婆话很少,偶尔看他笨拙地挖断了一株草药的根须,才摇摇头,用竹杖敲敲地面示意。
  日子就在这种简单、劳累却又奇异地带着某种治愈力量的重复中流淌。王绍远像一个刚学步的孩童,笨拙而认真地融入着这片古老土地的生活节律。
  再次见到兰兰,是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她腿上的伤在龙婆婆的精心照料下恢复得很快。她坐在自家吊脚楼下的小院里,用铜片做的小蜡刀,蘸着温热的蜂蜡,在洁白的土布上一笔一划细细描绘着一只展翅欲飞的凤凰。
  王绍远正帮岩宝家劈柴,一抬头,就看到了院中的她。阳光透过稀疏的竹叶洒落,在她乌黑的发辫和专注的侧脸上跳跃。她微微蹙着眉,神情无比认真,纤细的手指稳定地操控着蜡刀,勾勒出流畅的线条。那份宁静的美丽,让他不由得停下了手中的活计。
  兰兰似乎感觉到了注视,抬起头,看到是他,脸上立刻绽开一个明亮的笑容。
  “王大哥!”她清脆地唤了一声,带着苗家姑娘特有的爽朗。
  王绍远放下斧头,有些局促地走过去。
  “你的腿…好多了?”
  “嗯!能走路啦!”兰兰开心地点头,拍了拍身边的竹凳:“王大哥坐!多亏了你!”她看着王绍远被靛蓝染得斑斑点点的双手,又忍不住笑起来,“在学染布?”
  “嗯,笨手笨脚的。”王绍远有些不好意思地搓了搓手。
  “刚开始都这样。”兰兰安慰道,眼睛弯成了月牙:“你看这个”她指着布上的蜡痕:“这叫‘窝妥’,凤凰的意思。蜡封住的地方,染缸里的蓝就染不上去,最后洗掉蜡,就显出白花啦!”
  王绍远凑近细看那些精妙绝伦的蜡绘线条,赞叹道:“真漂亮。看得出来,你的手很稳,耐心也足。”
  “是阿妈教的。”兰兰的声音里带着骄傲:“她说,布上的花,是心开出来的样子。”她拿起旁边一个装着深蓝色染液的小陶碗:“王大哥你看,这颜色深吧?是龙婆婆教我们用山里的蓝草、酒糟,加上一点……一点……”她努力想着那个词。
  “碱?”王绍远下意识地接口。
  “对对对!就是那个!”兰兰眼睛一亮:“加了那个,颜色就特别深,特别牢!以前我们总做不好,颜色浅还爱掉。”她看着碗里浓稠的靛蓝染液,又怏怏地撇撇嘴:“就是每次染完,手上要好几天才能洗干净。”
  王绍远的目光落在陶碗里那深不见底的蓝色上,又看了看兰兰染着蓝渍的手指。一名化学老师的本能被唤醒。他拿起旁边一块染好、但颜色明显偏浅的布头看了看,问道:“染的时候,染缸的温度和空气…呃…我是说,让布透气的次数,是不是也有讲究?”
  兰兰愣了一下,显然没完全听懂他后面的话,但还是点点头:“是啊!要染好多遍,染一遍,拿出来透透气,再染,再透…要染十几遍才能深呢。冬天冷的时候,染缸没温度,颜色就上得特别慢,特别浅。”
  王绍远脑中飞快地掠过相关的化学知识。靛蓝染色的关键在于靛蓝素的还原和氧化过程。温度影响还原反应速度,氧化是否充分则直接决定颜色的深度和牢度。他沉吟片刻,一个模糊的想法开始成形。
  或许,可以试着优化一下?
  起这念头并非为了炫耀知识,更像是一种本能,一种看到问题就想寻找解决方案的习惯,或许,也带着一点想要回报这方收留他的土地和眼前这个明媚少女的微小心意。
  于是,第二天清晨,王绍远早早来到寨子公用的染布坊,找到负责看管染坊的阿雅婶,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阿雅婶,我…我琢磨着,能不能试着…加点东西到染缸里?可能…能让颜色深点,染得快些?”他尽量用最朴实的语言表达。
  阿雅婶是个身材微胖、面容和善的中年妇女,闻言惊讶道:“加东西?外乡人,你懂染布?”周围的几个正在准备染布的女人们也停下了手中的活计,好奇地望过来。
  “不敢说懂”王绍远连忙摆手:“就是…以前知道点…做东西变颜色的道理。我想加点…嗯…就是厨房里那种让水滑滑的碱面(碳酸钠),再稍微…稍微给染缸底下加点火,保持一点点温乎气,别太烫。然后,布染一次拿出来晾的时候,多抖抖,让它多沾点风,再放回去染…这样来回的次数,可能能少一点?”他一边说,一边比划着,显得没什么底气。
  阿雅婶和女人们面面相觑。碱面?加温?这外乡人的想法听起来怪怪的。阿雅婶犹豫了一下,还是决定让他试试。
  “行吧,反正今天要染的布多,分一小缸出来,你试试看。可别糟蹋了好布!”她指着角落里一个较小的备用染缸。
  王绍远心中一定,立刻行动起来。他在小染缸里加入适量的食用碱,并用几块烧得通红的石头包裹上厚厚的湿泥,沉入缸底,小心地维持着染液微温的状态。他挑选了几块质地偏差的白土布开始浸染。每一次将布匹从染液中提起,他都要将布在空中抖开、扇动,让靛蓝素与空气充分接触氧化。
  染布坊的女人们起初抱着看热闹的心态,边忙自己的活计边瞄着这边。但当王绍远染到第五遍,将布抖开晾在竹竿上时,旁边一个眼尖的年轻姑娘忍不住惊呼起来:“呀!你们快看!他染的那个,颜色好像…好像深多了!”
  众人纷纷围拢过来。果然,王绍远那缸里染了五遍的布,在阳光下,色泽均匀饱满,比阿雅婶大缸里染了七八遍的布还要浓郁。
  阿雅婶拿起两块布仔细对比,一脸惊奇:“这…这颜色…又深又透!还…还这么牢!”她佩服的看着王绍远:“王兄弟,你…你这法子神了!”
  消息像长了翅膀,飞快地传遍了小小的蒙阶寨。傍晚时分,染布坊外聚集了不少人,争相看着那几块颜色格外深邃、漂亮的蓝布。兰兰也拄着棍子赶来了,她拿起一块布,爱不释手地摩挲着,抬头看向王绍远,眼睛里闪着星星:“王大哥!你真厉害!”
  王绍远被众人夸赞的有些不好意思,赧然地笑笑:“是阿雅婶她们手艺好,我只是…碰巧知道一点小窍门。”
  “什么小窍门!这是大本事!”岩宝用力拍了一下王绍远的肩膀,笑得露出一口白牙。周围的寨民也纷纷点头附和。
  蒙阶阿公也闻讯踱步过来,拿起布看了看,又看了看被围在中间、有些手足无措的王绍远,微微颔首,转身离去。
AI本作品由AI参与创作:正文:AI生成部分占比50%以下;故事:AI生成部分占比50%以下。
上一章
到底了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编辑:寒石
举报
顶啦 0
踩啦 0
点击收藏。收藏后可以在会员中心快速找到我哦 收藏 0
登录 后再戳我哦
写个评论
请注意:反馈问题请到 建议反馈 页面,在此评论无法得到回复!
*  
验证码:今天是9月几日?(提示:27号)
      *

该编剧的其他作品

镜像(犯罪)

同类最新作品

镜像(犯罪)
连杀的背后(悬疑推理, 犯罪)
三重暖色(都市, 犯罪)
原石(犯罪)
骇客传奇之一 惊天窃案(都市, 悬疑推理, 犯罪)
为女儿讨回公道(家庭, 犯罪)
妈妈我长大后保护你(家庭, 犯罪)
柜子里的人(犯罪)

同类随机作品

魍影粉踪(悬疑推理, 犯罪, 惊悚)
列车上的遭遇(犯罪)
春花正开(上)(爱情, 悬疑推理, 犯罪)
记者突击(犯罪)
雀鹰行动(主旋律, 悬疑推理, 犯罪)
分享页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