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属:原创 · 独家授权
字数:49303
阅读:10519
发表:2015/9/21
20章 家庭 小说
《红肚兜》第6-11章
1-5
6-11
12-16
- 故事梗概
- 作品卖点
- 作品正文
接上页
六
还原真相教授探监
女犯原是商界名流
某日,教授经过辗转车程、一路询问,好不容易才来到了那个地处偏山峡谷之中的“屏景山监狱”。在戒备森严的大门外他向门岗通报了来意,并递交了自己一张明片。一名武警赶紧用电话向上级报告了情况,不一会便礼貌有加的让他进了大门,并由另一名小战士带他走进了一栋“干打垒”式的老旧楼房之内。
接待教授的是一位年轻警官,当他再次亮明身份,说明准备采访犯罪人夏霖之后,警官说恐怕不行,这事很重要,必须请示领导才能决定,叫他坐等答复。大约过了半个钟头,那人领来了一位干部模样的中年妇女,虽然身着便装,但见她一脸正气,骨子里透示出一种特殊的庄严。警官介绍说这是他们政委,教授赶紧欠身致意,政委请他坐下说话,并叫那青年沏来茶水,这样在一谦一让之间使教授感受到这位领导油然而生的一种亲和度与感召力。
教授又向政委介绍了自己,阐明了需要采访重刑犯夏霖的实际目的,政委接过教授的工作证、采访证认真过目之后,当即表示准许他作一次特殊采访,她的态度与教授的初衷一致,一是可以帮助罪犯接受改造,二是可以将她作为典型案例进行法治教育,教授不由暗自庆幸事情进行得如此简单和顺利。
由于监狱根据不同犯罪刑期下设了几个劳教大队,狱部距重犯大队还有一段路程,政委便特地派人、派车送教授去到了夏霖的关押地点。
在那里教授事先向大队负责人了解了一些夏霖接受改造的情况,随后他被带到一间粗陋的接待室内。少时听到门外传来一声:“报告”,即由狱警带进一名身着囚衣的女犯,指定她在桌前与教授相对而坐,并吩咐说:“夏霖,这次是上级领导安排你接受记者采访,你要如实回答这位老师的提问。”
“是”夏霖应声眄顾来者一眼,只见她面色惨白、神情萎靡,好似大病初愈之人。不过从她细微的动态之间,不难看出她那依然标致的面容和几分残存的风韵,而且从她顺理的发髻和较为整洁的监服,仍然显现出爱好的生活秉性。
相向片刻,教授发话道:“你就是夏霖?”
夏霖微微点了点头。
为了拉近距离教授首先说:“我是省法制报社编辑,也曾是你姐姐夏雪的老师,这次来既是要询问你一些事情,也是代表你姐来看望你。”
听此言夏霖那无神的眼睛似乎有了聚光,她抬头正视教授问道:“你见过我姐?”声音虽然细弱,但吐字清晰。
“是的。”教授肯定道。
她开始踧踖不安:“大姐现在好吗?”
“她很好,你不用担心。”教授简单回答,后又补充道:“她曾来看过你,只是没能得到这里批准。”
她一下有些激动,嗫嚅着:“我知道……,因为我…给她造成了多大的伤害,我知道她不会原谅我…我也不指望她能原谅我……”她的话中重复用了“我知道”和多个“我”字,语调哀伤,表现出很深的负疚心理。
“但是你姐还很牵挂你,担心你的改造。”教授加重语气说。
她纳纳地将目光移向窗外,眼里慢慢溢出一行清泪,忽又伏在桌上抽泣起来。
站在门口监视着他们的狱警见状大声提醒说:“夏霖,不要爬着,起身好好说话!”
教授朝狱警摆摆手,示意他不要太严厉。
夏霖支起身来擦拭着眼泪,又捋捋头发,像是等待着教授的问话。
教授说:“我们谈谈吧,把你自己的非常经历讲出来。”
她有些抵触情绪:“事已至此,案子我已向政府交代清楚了,我也被法办了,还有什么好讲的。”
教授说:“要讲的,你的案子虽然结了,但是在通往这条不归路之前你是否经受过痛苦的诀决,而导致你最终走上犯罪的心路历程到底是怎样的?这些都是你需要深刻反省的,也是值得我们法制工作者深入研究的。”说着他话锋一转“其实你大姐至今都不清楚整个事件的内情,也不明白你为何一定要采取那种极端的行为,你出事后社会上谣言很多,给她造成了很大的精神压力,我这次来就是要你澄清事实真象,还舆论一个公正的说法,这样你可以通过自己的陈述向你大姐作些忏悔,给她一个明确的交代,我们也将以你的案例警示世人,以防此类悲剧不再重演。”
夏霖神情犹悒,看得出心里十分矛盾。
教授不愧是“灵魂工程师”,他知道夏霖不愿揭示过去的伤疤,必须对症下药才能敲开她封闭的心门,于是说:“夏霖,据讲你在这里服刑的表现并不算好,态度很消极,实话给你讲,我这次来是与监狱领导谈好了的,如果你能积极配合这次采访,从心灵深处认识到你走向犯罪的思想根源,以你的悔改之意现身说法,从而达到教育世人的目的,这将是你以后立功减刑的很好机会,你明白吗?”
这话果然凑效,夏霖慢慢梳理好自己的情绪,然后沉静的说:“好吧,到了这个地步,也没啥可回避的了,你们需要我讲什么,就尽管提吧。”
教授说:“为了全面了解整个事件的因果关系,我认为你可以从你的家庭背景和身世讲起,你看行吗?”
夏霖说:“很复杂的,没有必要吧。”
“噢,你大姐已把你们家以前的情况和她自己的事讲过了,”教授引导着说:“你就从自己如何踏入社会,如何下海经商谈起怎样?”
夏霖俯首表示可以。
教授特意向狱警要了杯水放在她面前,又取出那只微型录音器搁在桌子中间打开,然后启发似的说:“对你这次采访我不想用问答形式,那样会很刻板,你就以一种回忆、追溯的表达方式,把你的身世直接讲出来,包括你的生活经历、情感经历,以至后来心灵扭曲导致犯罪的事实经过都可以讲,慢慢来,不着急的。”
显然夏霖比较接受这样采访,她想了想竟然问教授带香烟没有,教授说有,她问:“我可以抽吗?”
教授不知可否,便起身过去与狱警商量,在征得准许之后才回来取了烟给她递过一支。她接过去,又要了打火机,然后手抖抖的将烟点着,并深吸一口,而后伴着一阵急促的咳嗽声,随着她吐出的一缕烟雾扩散,在教授面前她也如大姐那样,开始讲起了自己那段爱恨情仇的离奇故事。
夏霖说她父亲去世早,打记事起就知道家境困难,仅靠体弱多病的妈妈把她们拉扯成人,还供大姐上了大学。当她高中毕业时,许多同学都还在认真复习准备迎接高考,她却没有继续上学的打算,全然不顾妈妈和大姐的强烈反对,执意要踏入社会去挣钱养活自己,那时正好遇上当地一家传统剧团招收学徒,她就去应聘而成了一名戏剧演员。
由于天资聪颖、形象姣美,经师傅悉心调教,仅一两年功夫她便担当起剧团的主要角色。由于舞台上的光鲜亮丽,加之演技日臻熟稔,后来就有了许多追捧她的观众,其中自然也少不了爱慕和追求她的男人,而在众多艳羡者中,对于那些条件较好的同龄人或青年才俊她都不屑一顾,也许是从小缺失父爱,或者向往有钱的物质生活,在她的潜意识中自有一个择偶的标准。随着年龄增长,同事们都一直猜测她找对象的眼光究竟有多高,终有一天,一辆高级轿车停在了剧团大门前,待她卸妆完毕款款的从阶梯上走下时,只见从车内钻出一位大腹扁扁的中年男子,鞠身亲昵地将她迎进车门,这下人们才恍然大悟,不由嗤之以鼻、替她扼腕叹惜。
夏霖相中的这个男人实际年龄足可当她叔叔了,而且曾有过婚史。不过这人在当时可算是个货真价实的“暴发户”,他的发迹是在我国改革开放初期,在大多数人还抱着“铁饭碗”不敢下海经商时,一些人敢于大胆冒险,他们利用国家不太完善的帮扶政策,先是从“贷款万元户”起家,然后通过倒买倒卖、商业欺诈或偷税漏税等手段,几年间迅速阔绰起来,那时夏霖看上的他就是这类“允许部份先富起来”的人。
由于从前家庭条件不好,社会地位低下,小时候常常受人冷眼藐视,这就养成了夏霖一种叛逆、自我的独特个性,所以无论家里怎样劝阻,不管别人如何非议,她都毫不理会,毅然决然的嫁给了那个看似有钱的男人,而且不久就辞了剧团的工作,准备去过那种舒适安逸、相夫教子的颐闲生活。
然而天不作美,这个男人根本不能生育,不是不能尽人道之事,而是因为生理病变所至。因为早在文革期间,他曾是当地闹学潮的急先锋,还是“文攻武卫”的造反派小头目,而在一次派系武斗中他被打破了脾脏,经抢救虽然保住了小命,但却遗患成间歇性并发症,导致常年与药为伴、终身性命堪犹,同时也伤失了生殖能力。上苍赐福予人大概都是公平的,当给他打开一扇窗,又会为其关上一扇门,所以这个男人虽然得到了财富,但却断了香火,这也就是他与前妻婚姻破裂的根本原因。
夏霖是在婚后几个月才知道真像的,两人免不了反目项背、又闹离婚,但是她经不住男人的苦苦哀求,最终还是认命了。不过她认为既然当不了母亲,就应该去他的公司参与管理、掌控钱财,男人为了维系婚姻只得妥协,条件是只要不离婚什么都依她。这样渐渐的夏霖俨然成了公司实际老板,男人反倒事事都要她拿主意了。
夏霖果然有经商的天份,一投入商海便转换思维,如鱼得水,在她的帮衬之下,老夫少妻同位互补、齐心协力,使公司经营范围不断扩展,效益逐年攀升。当他们的资本积垒到一定程度之后,就计划着向产业化结构延伸,时逢当年我国实行经济体制改革,要将那些亏损和严重负债的国资企业进行清产、拍卖。由于他们公司业务涉及广泛,夫妻俩就借这股东风,倾其所能买下了一家区办丝绸厂,试图把公司和绸厂打造成供销一体、产业链式的综合性企业。
正当他们作手资产重组、企业整合的关键时期,男人却大病不起、一命归天了。他的亡故主要还是自身顽疾的诱发,加之公司并购产业,可能是由于心机过重、劳累过度,致使他突然犯病,引起脏器大面积出血,这次他再没有历年那么幸运,经医生抢救无效,最终报憾长辞于世。
夏霖并没有因为男人的死而措手不及,当她有条不紊的料理完丧事,便理所当然的继承了他的全部家业,并开始继续去完成他们原定的产业计划。经她废寝忘食、夜以继续日的不懈努力,在众多纷纭复杂的事务之中,包括基建、融资,人事招聘、技术引进、原料定购、以及产销渠道等等,她都事无巨细、亲力亲为,这样逐步将企业拉入良性运作的正常轨道,并使丝绸厂当年恢复生产、两年实现扭亏为盈。
为了不没已故男人的井水之恩和夫妻之情,夏霖给她的公司和绸厂分别更名为“盛夏商贸有限公司”和“盛夏丝绸厂”。这是因为男人的名字中有一个“盛”字,她就取此字加了自己的姓氏合成“盛夏”招牌以示纪念,同时兼有兴盛夏霖乃至兴盛华夏的广泛涵义。
在夏霖苦心操持工、贸两重企业的几年间,陆续有亲朋好友为她张锣个人再婚的事情,也有官场达人和商界名流直接向她表白,甚至不乏年轻帅小大胆示爱,这些她都置若罔闻、不愿搭理。因为在她内心一是还没有完全从原配男人的阴影中走出,二是她觉得自己业已成气无须再攀附权贵、仰人鼻息,而对于那些年少轻薄之辈她更是斜眼睥视,唯恐避之不及。这样时间长了凡仰慕她者大都知道这事没戏,就不愿再招惹她了,她倒落得门庭清静,一门心思地投入到商务经营之中,旁人看她踽踽寡欢,其实她的日程满满,自以为生活很充实。
但是,命运之神似乎掌控着人的生死荣辱,分分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故而在一种不期然而然的情形之下,一个小小打工仔居然撞入了她的生活,仿佛冥冥之中有一股无形的推力将他们的情感和命运纠结在一起,无可逃避的结出了一朵宛如罂粟般绚丽,却又很快毁灭的孽恋之花。
那是某日下午,夏霖在绸厂修改一份原料定购合同,因推敲文字而忘了时间,当厂里人都陆陆续续下班离去,她才从厂办室出来。这会儿天时已晚,她便匆匆驱车准备回家。由于在电脑前坐久了有些眼花,刚出厂门行至不远,突遇一个挑箩搭筐的民工横穿马路,她猝不及防急打方向避让,不知是否接触,那人却一下躺倒在她的车旁。
夏霖慌忙下车去看究竟,不料忽的围上一帮民工模样的人来,个个手持扁担、铁锹之类劳动工具将车拦住了。其中一个像是领头的气势汹汹地喝斥起来,夏霖从没见过这种阵势,忍气吞声的连连道歉,并去查看那人是否伤到哪里。
经仔细观察,她发现倒地者清醒明白、并无伤情。夏霖松了口气,拿出手包取了几百元钱来,对领头的说:“兄弟,你看没什么要紧,大家都不要麻烦,我赔点钱好吧。”
领头的瞅瞅她手上的钱,眼皮一番“哼,那点钱,你打发要饭的?你凭啥说不要紧!”
夏霖说:“这样,你们把这钱拿着带他去医院检查一下,我给你们留张名片,如果查出有问题就给我打电话,放心,我就是那家丝绸厂的,我一定会负责。”说着她用手指了指不远处的厂区。
领头的不接名片,蛮横的说:“那不行,你说得好听,放你走了还能找得见人?你把我们当傻子哇。”
夏霖只好说:“那你们把他扶上车来,我送他去医院检查好吧。”
他们却不管那人,一个个眼瞪着她,有人还用手中的棍棍棒棒开始敲打起车身来。
夏霖忙问道:“那你们到底想咋样?”
领头的打量着她说:“我看你也是个有钱人,干脆不用那么麻烦,你就拿三、五千元了事得啦,我们便互不相干了。”
夏霖知道被讹上了,正色道:“你们抢钱啊,是他自己横穿公路,而且看不出他哪里有伤,凭啥要那么多钱?你们要是不讲道理,那就向交警报案吧,耍什么无赖呀。”说着她拿出手机准备拨号。
当夏霖正要拨通报案电话时,领头的一把按住她的手机抢白道“你说甚么?敢说我们抢钱!你撞了我们的人还有理啦,谁耍无赖了?把话说清楚、把话说清楚!”说着竟然朝她攘起手来,他的那帮人也跟着一阵鼓噪。
遭到群起要挟,夏霖连连后退一时不知所措,在这当口,突然从路旁的围观者中闪出一位年轻人来,喊了声:“住手,你们这是干什么?”
领头的侧目剜了这位愣头青年一眼,冷言道“你是哪个,想管闲事哇?”
青年说:“我是路过的,看不贯你们仗着人多欺负一个女人。”
领头的指了指地上人,狠狠地说:“她撞了人,我们和她评理不该吗?!”
青年道:“看见了,就没有伤到啥嘛,你们不要太过分了。”
“嘿,嗑瓜子嗑出个臭虫来,”领头的眉毛一横“管你屁事,小杂毛,趁早爬远点!”
青年脸色陡变,提声道:“你嘴巴放干净点。”
领头的用手指戳厾着青年嚣张的说:“我就骂你怎样啦,你个不识象的小杂毛。”
青年戆起性子警告道:“你把手给我拿开!”
“我不拿开咋的,你还想打架么?”领头的一边说一边推搡起青年。
青年二话没说,但见他一把揪住对方的手腕向外撇住,并顺势用力往下一摁,只听那人“哎呀”一声瞬时就被控制住了。但他不伏地,努力想撑起身来,还急呼其他人的名字,叫他们齐上阵打那青年,霎时青年的身后就有棍棒舞动起来,未及避让青年的脊背就挨了一棒。
青年的身体稍微沉了一下,但他旋即回身,看准打人者飞起一脚将他踢出老远,那个领头的却趁机起身抢过一根扁担,挥动着发疯似的向青年冲去,青年敏捷地躲过了他的几次攻击,寻机一把抓住袭来的扁担使劲拉拢,接着扯起一个扫堂腿将他撂翻在地,随之夺下那条扁担猛的拉了一道弧圈,大吼了一声:“谁敢再来!”
这下对方眈眈相视不敢靠近,青年逼上前去势欲开打,那帮怂人被吓得一哄而散、拔腿就跑。青年转身过来还想收拾那个领头的,但见他迅速爬起,灰溜溜地窜过路面很快就消失在街的尽头。这时从围观者中有人喊了声“打得好!”他说:“这帮刁民不知从哪里流窜来的,经常在路上诈钱,我都见过好几回了,今天总算碰到钢板喽,打得好,是该好好教训、教训他们。”
青年没有搭言,他抖了抖身上的灰尘转身就走。
“小伙子,请等一下……”夏霖急忙唤住他,想好好感谢他一番,但青年只是回头摆了摆手,匆匆的径直走了。
夏霖回到车前发现那个倒地的人竟然还坐在那里,她把手上一直捏着的几百元钱递给他说:“拿去,这钱还是给你。”
那人伸手来接,夏霖却缩回手道:“你站起来再拿钱。”
那人赶紧站起身来,收下钱转眼就不见了。
夏霖见没事了,方才悻悻然上车朝回家的方向驶去。
七
专职司机兼当随秘
孤男寡女暗相心仪
最近夏霖特别忙,公司来了外地客商需要接待;市地税局要来人例行检查;季节到了绸厂要组织人下乡去收购蚕茧;还有诸如职工宿舍应添置床位、厂房漏雨要请人翻修、绸厂的门卫年纪大了需新招保安,这些繁杂琐事她都要亲自处理,故而日常十分劳心费神,一时半会儿她又没找到得力的帮手,毕竟是第二次创业资金并不宽余,所以除了公司下设了部门经理、绸厂任用了技术总监和车间主任,她还顾不上花大价去聘请副总、厂长什么的,所以暂且统揽一切支撑着企业全局。
一天,按日程安排夏霖来到市公安局属下开办的保安公司,准备为绸厂招聘保安人员。经接洽,该公司负责人领她去操场物色人选,到了那里,老远就看见一排身着密彩服的年轻人正在进行集训,当走近稍加留意,她觉得其中一位特别面熟,经仔细辩认,恍然发现那人正是前不久在路上帮她解围的小伙子,当下她就请他和另外两名比较有眼缘的青年出例,经双方自我介绍,后征得彼此同意,夏霖便正式聘请他们加入了盛夏公司。
当新招的保安人员把各自填写的履历表送到夏霖面前时,她看到其中一份字迹隽秀、书写工整,而填此表者正是她一眼相中的那个青年,他的名字叫赵满强,高中文化,家籍农村,年龄二十五岁,属于复原不久的退武军人。因有一面之缘,知道他的身手不凡,加之像貌端正,形体矫健,夏霖就安排他在公司作了值班保卫,另外两位则被派到绸厂当了门岗保安。
由于夏霖多数时间在公司上班,赵满强随时都在视线之内。经她留心观察,看到他日常精神饱满,工作克尽职守,待人接物也表现得不卑不亢、通情达理,员工们大都对他评价不错。夏霖觉得此人仅仅作个门卫有点屈才,一天便把他叫到总经理室来谈话。
夏霖问他:“你来我们公司有些日子了,感觉工作适应吗?”
赵满强像是士兵回应上司似的,简短答道:“很好、适应。”
她又问:“你有什么要求没有?”
他还是那种语气:“没有,谢谢关心。”
夏霖和蔼的说:“我和你谈话随便些,不要那么严肃好吗,放松点,这里不是部队。”
他才哂然一笑显出几分俊朗、阳光。
夏霖对这个新员工犹为满意,便很亲切的把话题拉开。通过交谈她了解到赵满强是从偏远山区走出来的,曾服役某武警部队。当兵时因为特种需要他学过擒拿格斗,还学过开车,至今还保留着部队的驾驶执照。尤其难得的是,他说小时候曾受到过一位很有学问的老师教育,那人是文革时期下放在他们那里接受改造的“五类分子”,后来与当地一个寡妇结了婚,就留在山里当了一名教书先生。这位老人很喜欢儿时的赵满强,不但教他练得一手好字,还培养他习诗文、通音律,并一直鼓励他读书到高中毕业。后来他应征入伍去当了几年兵,但是复原回来却未能安排工作,就来到了本市投奔一个同期参军并一起转业的战友,战友便推荐他去参加了保安公司培训,直到被招聘来到盛夏公司,现在他仍寄宿在战友家里。
打那时起夏霖心里就萌发了起用赵满强的念头。不久她托人在市车管所将他的部队驾驶证转换成了地方执照,随后就直接调他来为自己开车。她的想法是让他作为专职驾驶员,同时近身保护自己,而且还可把他当成随行秘书替她跑跑腿办些杂事,这样一举三得再好不过了。为了工作方便,也是为了照顾赵满强,她还特地在职工宿舍给他安排了一个单间住房,吃饭就在绸厂食堂。这样他的食宿无忧,便以公司为家一心一意地成了夏霖的忠实雇员。
由于赵满强身负几种职能,从此便跟随他们的“夏总”出入公司与绸厂,还经常伴她一同参加商业会晤和各种社交活动。由于赵满强经历过农村和部队的磨砺所以略显老成,而夏霖是演员出生,生活品质较高,并经常去做美容和形体保健,自然显得比实际岁数年轻很多,所以他们之间虽然年龄相差七、八岁,但大致看来就如同龄人一般。因为时常要进入一些正式场所,为了不失公司形象,夏霖还给他添置了高档正装,虽然别无旁鹜,但是当他们一道外出却貌似般配,就象一对形影相随的情侣,往往会引起人们的猜疑和误会。
赵满强就经常遇见有人问及他俩的关系,夏霖当着面会纠正别人的说法,但是在她与那些昵友姐妹们私语时,他感觉她们常常拿自己戏噱说事,而夏霖又表现得态度暧昧、似是而非的样子。一次有位女士竟然过来拍着他的肩膀调笑说:“帅哥,你和夏总很配吔,她待你咋样?要是不行就过来跟我,我会比她对你还好哟。”
夏霖见状也只是嗔怪的搡搡她而并不生气。对于这些赵满强一味装愣作哑,并不介意,因为这时夏总在他心里已是值得尊重和敬佩的女人,觉得无论怎样待他自有她的道理,即使把自己与某种说法联系在一起也并非不好,内心似乎还有一种莫名的窃喜。
自从赵满强当了驾驶员兼秘书以来,就企业内部的琐碎之事夏霖就习惯吩咐他去代为处理,这样自然让她省心不少。如此一来他就经常在公司和绸厂两边跑动,无意间似乎有了一点权利,有时免不了对下面的人指手划脚、出言不逊,这就招来一些员工的猜忌与不满,以至发生矛盾而闹到夏总那里去解决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夏霖往往会在袒护他的同时将事情摆平,让大家心悦诚服的继续配合工作,事后她还会指教他怎样待人处事、如何应变通达的道理。赵满强能够感受到夏总对他的那份特殊关怀,并从心里佩服她的聪明睿智和管理才能,从而使他在职场中慢慢成熟练达起来。
随着“盛夏”企业纳税额度的逐年提升,这几年夏霖被市里连续聘为“个体协会”和“工商联合会”的双重理事,有时还应邀参加一些社会捐赠、慈善救助等活动,这就使她名声鹊起,在当地有了一定声誉。然而尽管她外表光鲜,一副女强人模样,但她毕竟是女人,荒芜多年的身心一直没有归宿,伴着事业的发展和年岁的增长,她渐渐感到情感无以寄托,为了排遣郁郁寡欢、空虚寂寞,偶尔她会召集亲朋好友聚会,或到歌厅、迪吧去疯耍一阵,然而几经放度之后,她却发觉越是人多的地方自己越感孤独。
有时下班早了她实在不想提前回家,就叫开车送她的赵满强陪着去茶室或咖啡屋坐坐,打发孑然一身的漫漫时光。而当两人平等相待、坦诚交流时,夏霖发现赵满强其实是一个语言诙谐、知识面很广的人。在闲聊中他们谈电影、谈流行音乐,还谈各自的身世。当赵满强说起自己原本是一个孤儿,他是被人收养长大的,夏霖感觉很意外,就好奇的要他讲出实情。
他说:“虽然我出自山区农村,我们家却是住在一个乡镇街上,在那条乡街里多半都是我们姓赵的族人,所以地名就叫赵家乡。我是养父从大山里抱来的孩子,从小就不知道亲生父母是谁,只晓得老爹在收养我时带回来一条红色肚兜,在那上面绣着个‘强’字。依着赵家族序我该是‘满’字辈,所以老爹就加了肚兜上那个‘强’字,给我取名字叫赵满强。”
夏霖听了大为感叹,她问:“那你长大后就没有去寻找过亲生父母?”
赵满强回忆说:“唯一的线索就是那条裹肚兜兜,那应该是从前流行的一个“红卫兵”袖章改做的。小时候听老爹大概讲起过,当时把我托交给他的人曾经说‘这娃是下乡知青丢下的’,至于是哪里的知青,还有具体什么原因他都说不清楚,所以茫茫人海无从查寻。”
夏霖不由关切的问:“你讲的那条肚兜还在吗?它应该对你很重要的。”
“当然,它是我出生的证明,我会随时带在身边,如果有机会的话我就凭它去认亲爹亲娘。”赵满强憧憬一会儿又忧悒地说:“其实那东西也只是个念象,我不过是一个被遗弃的娃儿,即是找到他们又能怎样,不过是想问问他们既然当初不要我为何还要生我?”说着他哀怨的两眼潮湿了。
夏霖劝慰道:“你的亲生父母一定有难处,不然谁愿意丢弃自己的孩子呢。”转而又问:“收养你的家里怎样,你那老爹待你好吗?”
赵满强说:“赵家原本有一个儿子,但是得了一种大骨头病带了残疾,老爹就把我当亲生的养,他靠种植木耳供我读书,一直到出去参军当兵。”
夏霖同情的“那还算好。”
“是呀,赵家待我不薄,我有好久没有返家了,老爹这几年身体不大好,我想过一阵请假回去一趟。”他忧忧地说。
夏霖点头表示:“可以。”
之后夏霖常在闲暇时邀赵满强陪她聊天,和他说话清新明快,不带任何市俗杂念,她喜欢他那率真的表情和青春的气息,对他的叫法也去了姓氏改称“满强”了。而每当抛开工作的烦恼和他单独相处,她就会感到轻松愉悦,有时她索性和他去郊外飚车,以此摆脱城市的喧嚣、缓解身心的压力。
一次溜车出去离城很远了,夏霖便叫满强绕道去到一所学校,并指挥他将车驶入了该校的操场边停下,她让满强在此等候,说要去见一个人就下车进了校院里去。满强大概观察了一下学校坏境,其校舍还是老式的红砖黑瓦平房建筑,操场也是坑洼不平、杂草环生,但见中间有几组杠架,旁边还有一些水泥筑成的乒乓台桌,一位体育老师正在那里给学生授课,大致一看就知道这是一所典型的区乡级中学。
满强等了一会儿不见夏总出来,就放躺车椅闭目养神,不知过了多久,忽听到近旁有人说话,他忙起身从侧窗一瞧,原来是夏总正与一位送行的中年妇女道别。只听那个老师模样的女人说:“难得来一次,叫你吃了饭再走,咋这么犟呢?”
夏总答说:“不了,真的回去还有事,姐,你常进城来耍哈,有事给我打电话,我走了。”说着就坐上车来。
在发车间歇,那女人还给满强点头示意了一下,并摆摆手道了声:“那你们慢走哈。”
六
还原真相教授探监
女犯原是商界名流
某日,教授经过辗转车程、一路询问,好不容易才来到了那个地处偏山峡谷之中的“屏景山监狱”。在戒备森严的大门外他向门岗通报了来意,并递交了自己一张明片。一名武警赶紧用电话向上级报告了情况,不一会便礼貌有加的让他进了大门,并由另一名小战士带他走进了一栋“干打垒”式的老旧楼房之内。
接待教授的是一位年轻警官,当他再次亮明身份,说明准备采访犯罪人夏霖之后,警官说恐怕不行,这事很重要,必须请示领导才能决定,叫他坐等答复。大约过了半个钟头,那人领来了一位干部模样的中年妇女,虽然身着便装,但见她一脸正气,骨子里透示出一种特殊的庄严。警官介绍说这是他们政委,教授赶紧欠身致意,政委请他坐下说话,并叫那青年沏来茶水,这样在一谦一让之间使教授感受到这位领导油然而生的一种亲和度与感召力。
教授又向政委介绍了自己,阐明了需要采访重刑犯夏霖的实际目的,政委接过教授的工作证、采访证认真过目之后,当即表示准许他作一次特殊采访,她的态度与教授的初衷一致,一是可以帮助罪犯接受改造,二是可以将她作为典型案例进行法治教育,教授不由暗自庆幸事情进行得如此简单和顺利。
由于监狱根据不同犯罪刑期下设了几个劳教大队,狱部距重犯大队还有一段路程,政委便特地派人、派车送教授去到了夏霖的关押地点。
在那里教授事先向大队负责人了解了一些夏霖接受改造的情况,随后他被带到一间粗陋的接待室内。少时听到门外传来一声:“报告”,即由狱警带进一名身着囚衣的女犯,指定她在桌前与教授相对而坐,并吩咐说:“夏霖,这次是上级领导安排你接受记者采访,你要如实回答这位老师的提问。”
“是”夏霖应声眄顾来者一眼,只见她面色惨白、神情萎靡,好似大病初愈之人。不过从她细微的动态之间,不难看出她那依然标致的面容和几分残存的风韵,而且从她顺理的发髻和较为整洁的监服,仍然显现出爱好的生活秉性。
相向片刻,教授发话道:“你就是夏霖?”
夏霖微微点了点头。
为了拉近距离教授首先说:“我是省法制报社编辑,也曾是你姐姐夏雪的老师,这次来既是要询问你一些事情,也是代表你姐来看望你。”
听此言夏霖那无神的眼睛似乎有了聚光,她抬头正视教授问道:“你见过我姐?”声音虽然细弱,但吐字清晰。
“是的。”教授肯定道。
她开始踧踖不安:“大姐现在好吗?”
“她很好,你不用担心。”教授简单回答,后又补充道:“她曾来看过你,只是没能得到这里批准。”
她一下有些激动,嗫嚅着:“我知道……,因为我…给她造成了多大的伤害,我知道她不会原谅我…我也不指望她能原谅我……”她的话中重复用了“我知道”和多个“我”字,语调哀伤,表现出很深的负疚心理。
“但是你姐还很牵挂你,担心你的改造。”教授加重语气说。
她纳纳地将目光移向窗外,眼里慢慢溢出一行清泪,忽又伏在桌上抽泣起来。
站在门口监视着他们的狱警见状大声提醒说:“夏霖,不要爬着,起身好好说话!”
教授朝狱警摆摆手,示意他不要太严厉。
夏霖支起身来擦拭着眼泪,又捋捋头发,像是等待着教授的问话。
教授说:“我们谈谈吧,把你自己的非常经历讲出来。”
她有些抵触情绪:“事已至此,案子我已向政府交代清楚了,我也被法办了,还有什么好讲的。”
教授说:“要讲的,你的案子虽然结了,但是在通往这条不归路之前你是否经受过痛苦的诀决,而导致你最终走上犯罪的心路历程到底是怎样的?这些都是你需要深刻反省的,也是值得我们法制工作者深入研究的。”说着他话锋一转“其实你大姐至今都不清楚整个事件的内情,也不明白你为何一定要采取那种极端的行为,你出事后社会上谣言很多,给她造成了很大的精神压力,我这次来就是要你澄清事实真象,还舆论一个公正的说法,这样你可以通过自己的陈述向你大姐作些忏悔,给她一个明确的交代,我们也将以你的案例警示世人,以防此类悲剧不再重演。”
夏霖神情犹悒,看得出心里十分矛盾。
教授不愧是“灵魂工程师”,他知道夏霖不愿揭示过去的伤疤,必须对症下药才能敲开她封闭的心门,于是说:“夏霖,据讲你在这里服刑的表现并不算好,态度很消极,实话给你讲,我这次来是与监狱领导谈好了的,如果你能积极配合这次采访,从心灵深处认识到你走向犯罪的思想根源,以你的悔改之意现身说法,从而达到教育世人的目的,这将是你以后立功减刑的很好机会,你明白吗?”
这话果然凑效,夏霖慢慢梳理好自己的情绪,然后沉静的说:“好吧,到了这个地步,也没啥可回避的了,你们需要我讲什么,就尽管提吧。”
教授说:“为了全面了解整个事件的因果关系,我认为你可以从你的家庭背景和身世讲起,你看行吗?”
夏霖说:“很复杂的,没有必要吧。”
“噢,你大姐已把你们家以前的情况和她自己的事讲过了,”教授引导着说:“你就从自己如何踏入社会,如何下海经商谈起怎样?”
夏霖俯首表示可以。
教授特意向狱警要了杯水放在她面前,又取出那只微型录音器搁在桌子中间打开,然后启发似的说:“对你这次采访我不想用问答形式,那样会很刻板,你就以一种回忆、追溯的表达方式,把你的身世直接讲出来,包括你的生活经历、情感经历,以至后来心灵扭曲导致犯罪的事实经过都可以讲,慢慢来,不着急的。”
显然夏霖比较接受这样采访,她想了想竟然问教授带香烟没有,教授说有,她问:“我可以抽吗?”
教授不知可否,便起身过去与狱警商量,在征得准许之后才回来取了烟给她递过一支。她接过去,又要了打火机,然后手抖抖的将烟点着,并深吸一口,而后伴着一阵急促的咳嗽声,随着她吐出的一缕烟雾扩散,在教授面前她也如大姐那样,开始讲起了自己那段爱恨情仇的离奇故事。
夏霖说她父亲去世早,打记事起就知道家境困难,仅靠体弱多病的妈妈把她们拉扯成人,还供大姐上了大学。当她高中毕业时,许多同学都还在认真复习准备迎接高考,她却没有继续上学的打算,全然不顾妈妈和大姐的强烈反对,执意要踏入社会去挣钱养活自己,那时正好遇上当地一家传统剧团招收学徒,她就去应聘而成了一名戏剧演员。
由于天资聪颖、形象姣美,经师傅悉心调教,仅一两年功夫她便担当起剧团的主要角色。由于舞台上的光鲜亮丽,加之演技日臻熟稔,后来就有了许多追捧她的观众,其中自然也少不了爱慕和追求她的男人,而在众多艳羡者中,对于那些条件较好的同龄人或青年才俊她都不屑一顾,也许是从小缺失父爱,或者向往有钱的物质生活,在她的潜意识中自有一个择偶的标准。随着年龄增长,同事们都一直猜测她找对象的眼光究竟有多高,终有一天,一辆高级轿车停在了剧团大门前,待她卸妆完毕款款的从阶梯上走下时,只见从车内钻出一位大腹扁扁的中年男子,鞠身亲昵地将她迎进车门,这下人们才恍然大悟,不由嗤之以鼻、替她扼腕叹惜。
夏霖相中的这个男人实际年龄足可当她叔叔了,而且曾有过婚史。不过这人在当时可算是个货真价实的“暴发户”,他的发迹是在我国改革开放初期,在大多数人还抱着“铁饭碗”不敢下海经商时,一些人敢于大胆冒险,他们利用国家不太完善的帮扶政策,先是从“贷款万元户”起家,然后通过倒买倒卖、商业欺诈或偷税漏税等手段,几年间迅速阔绰起来,那时夏霖看上的他就是这类“允许部份先富起来”的人。
由于从前家庭条件不好,社会地位低下,小时候常常受人冷眼藐视,这就养成了夏霖一种叛逆、自我的独特个性,所以无论家里怎样劝阻,不管别人如何非议,她都毫不理会,毅然决然的嫁给了那个看似有钱的男人,而且不久就辞了剧团的工作,准备去过那种舒适安逸、相夫教子的颐闲生活。
然而天不作美,这个男人根本不能生育,不是不能尽人道之事,而是因为生理病变所至。因为早在文革期间,他曾是当地闹学潮的急先锋,还是“文攻武卫”的造反派小头目,而在一次派系武斗中他被打破了脾脏,经抢救虽然保住了小命,但却遗患成间歇性并发症,导致常年与药为伴、终身性命堪犹,同时也伤失了生殖能力。上苍赐福予人大概都是公平的,当给他打开一扇窗,又会为其关上一扇门,所以这个男人虽然得到了财富,但却断了香火,这也就是他与前妻婚姻破裂的根本原因。
夏霖是在婚后几个月才知道真像的,两人免不了反目项背、又闹离婚,但是她经不住男人的苦苦哀求,最终还是认命了。不过她认为既然当不了母亲,就应该去他的公司参与管理、掌控钱财,男人为了维系婚姻只得妥协,条件是只要不离婚什么都依她。这样渐渐的夏霖俨然成了公司实际老板,男人反倒事事都要她拿主意了。
夏霖果然有经商的天份,一投入商海便转换思维,如鱼得水,在她的帮衬之下,老夫少妻同位互补、齐心协力,使公司经营范围不断扩展,效益逐年攀升。当他们的资本积垒到一定程度之后,就计划着向产业化结构延伸,时逢当年我国实行经济体制改革,要将那些亏损和严重负债的国资企业进行清产、拍卖。由于他们公司业务涉及广泛,夫妻俩就借这股东风,倾其所能买下了一家区办丝绸厂,试图把公司和绸厂打造成供销一体、产业链式的综合性企业。
正当他们作手资产重组、企业整合的关键时期,男人却大病不起、一命归天了。他的亡故主要还是自身顽疾的诱发,加之公司并购产业,可能是由于心机过重、劳累过度,致使他突然犯病,引起脏器大面积出血,这次他再没有历年那么幸运,经医生抢救无效,最终报憾长辞于世。
夏霖并没有因为男人的死而措手不及,当她有条不紊的料理完丧事,便理所当然的继承了他的全部家业,并开始继续去完成他们原定的产业计划。经她废寝忘食、夜以继续日的不懈努力,在众多纷纭复杂的事务之中,包括基建、融资,人事招聘、技术引进、原料定购、以及产销渠道等等,她都事无巨细、亲力亲为,这样逐步将企业拉入良性运作的正常轨道,并使丝绸厂当年恢复生产、两年实现扭亏为盈。
为了不没已故男人的井水之恩和夫妻之情,夏霖给她的公司和绸厂分别更名为“盛夏商贸有限公司”和“盛夏丝绸厂”。这是因为男人的名字中有一个“盛”字,她就取此字加了自己的姓氏合成“盛夏”招牌以示纪念,同时兼有兴盛夏霖乃至兴盛华夏的广泛涵义。
在夏霖苦心操持工、贸两重企业的几年间,陆续有亲朋好友为她张锣个人再婚的事情,也有官场达人和商界名流直接向她表白,甚至不乏年轻帅小大胆示爱,这些她都置若罔闻、不愿搭理。因为在她内心一是还没有完全从原配男人的阴影中走出,二是她觉得自己业已成气无须再攀附权贵、仰人鼻息,而对于那些年少轻薄之辈她更是斜眼睥视,唯恐避之不及。这样时间长了凡仰慕她者大都知道这事没戏,就不愿再招惹她了,她倒落得门庭清静,一门心思地投入到商务经营之中,旁人看她踽踽寡欢,其实她的日程满满,自以为生活很充实。
但是,命运之神似乎掌控着人的生死荣辱,分分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故而在一种不期然而然的情形之下,一个小小打工仔居然撞入了她的生活,仿佛冥冥之中有一股无形的推力将他们的情感和命运纠结在一起,无可逃避的结出了一朵宛如罂粟般绚丽,却又很快毁灭的孽恋之花。
那是某日下午,夏霖在绸厂修改一份原料定购合同,因推敲文字而忘了时间,当厂里人都陆陆续续下班离去,她才从厂办室出来。这会儿天时已晚,她便匆匆驱车准备回家。由于在电脑前坐久了有些眼花,刚出厂门行至不远,突遇一个挑箩搭筐的民工横穿马路,她猝不及防急打方向避让,不知是否接触,那人却一下躺倒在她的车旁。
夏霖慌忙下车去看究竟,不料忽的围上一帮民工模样的人来,个个手持扁担、铁锹之类劳动工具将车拦住了。其中一个像是领头的气势汹汹地喝斥起来,夏霖从没见过这种阵势,忍气吞声的连连道歉,并去查看那人是否伤到哪里。
经仔细观察,她发现倒地者清醒明白、并无伤情。夏霖松了口气,拿出手包取了几百元钱来,对领头的说:“兄弟,你看没什么要紧,大家都不要麻烦,我赔点钱好吧。”
领头的瞅瞅她手上的钱,眼皮一番“哼,那点钱,你打发要饭的?你凭啥说不要紧!”
夏霖说:“这样,你们把这钱拿着带他去医院检查一下,我给你们留张名片,如果查出有问题就给我打电话,放心,我就是那家丝绸厂的,我一定会负责。”说着她用手指了指不远处的厂区。
领头的不接名片,蛮横的说:“那不行,你说得好听,放你走了还能找得见人?你把我们当傻子哇。”
夏霖只好说:“那你们把他扶上车来,我送他去医院检查好吧。”
他们却不管那人,一个个眼瞪着她,有人还用手中的棍棍棒棒开始敲打起车身来。
夏霖忙问道:“那你们到底想咋样?”
领头的打量着她说:“我看你也是个有钱人,干脆不用那么麻烦,你就拿三、五千元了事得啦,我们便互不相干了。”
夏霖知道被讹上了,正色道:“你们抢钱啊,是他自己横穿公路,而且看不出他哪里有伤,凭啥要那么多钱?你们要是不讲道理,那就向交警报案吧,耍什么无赖呀。”说着她拿出手机准备拨号。
当夏霖正要拨通报案电话时,领头的一把按住她的手机抢白道“你说甚么?敢说我们抢钱!你撞了我们的人还有理啦,谁耍无赖了?把话说清楚、把话说清楚!”说着竟然朝她攘起手来,他的那帮人也跟着一阵鼓噪。
遭到群起要挟,夏霖连连后退一时不知所措,在这当口,突然从路旁的围观者中闪出一位年轻人来,喊了声:“住手,你们这是干什么?”
领头的侧目剜了这位愣头青年一眼,冷言道“你是哪个,想管闲事哇?”
青年说:“我是路过的,看不贯你们仗着人多欺负一个女人。”
领头的指了指地上人,狠狠地说:“她撞了人,我们和她评理不该吗?!”
青年道:“看见了,就没有伤到啥嘛,你们不要太过分了。”
“嘿,嗑瓜子嗑出个臭虫来,”领头的眉毛一横“管你屁事,小杂毛,趁早爬远点!”
青年脸色陡变,提声道:“你嘴巴放干净点。”
领头的用手指戳厾着青年嚣张的说:“我就骂你怎样啦,你个不识象的小杂毛。”
青年戆起性子警告道:“你把手给我拿开!”
“我不拿开咋的,你还想打架么?”领头的一边说一边推搡起青年。
青年二话没说,但见他一把揪住对方的手腕向外撇住,并顺势用力往下一摁,只听那人“哎呀”一声瞬时就被控制住了。但他不伏地,努力想撑起身来,还急呼其他人的名字,叫他们齐上阵打那青年,霎时青年的身后就有棍棒舞动起来,未及避让青年的脊背就挨了一棒。
青年的身体稍微沉了一下,但他旋即回身,看准打人者飞起一脚将他踢出老远,那个领头的却趁机起身抢过一根扁担,挥动着发疯似的向青年冲去,青年敏捷地躲过了他的几次攻击,寻机一把抓住袭来的扁担使劲拉拢,接着扯起一个扫堂腿将他撂翻在地,随之夺下那条扁担猛的拉了一道弧圈,大吼了一声:“谁敢再来!”
这下对方眈眈相视不敢靠近,青年逼上前去势欲开打,那帮怂人被吓得一哄而散、拔腿就跑。青年转身过来还想收拾那个领头的,但见他迅速爬起,灰溜溜地窜过路面很快就消失在街的尽头。这时从围观者中有人喊了声“打得好!”他说:“这帮刁民不知从哪里流窜来的,经常在路上诈钱,我都见过好几回了,今天总算碰到钢板喽,打得好,是该好好教训、教训他们。”
青年没有搭言,他抖了抖身上的灰尘转身就走。
“小伙子,请等一下……”夏霖急忙唤住他,想好好感谢他一番,但青年只是回头摆了摆手,匆匆的径直走了。
夏霖回到车前发现那个倒地的人竟然还坐在那里,她把手上一直捏着的几百元钱递给他说:“拿去,这钱还是给你。”
那人伸手来接,夏霖却缩回手道:“你站起来再拿钱。”
那人赶紧站起身来,收下钱转眼就不见了。
夏霖见没事了,方才悻悻然上车朝回家的方向驶去。
七
专职司机兼当随秘
孤男寡女暗相心仪
最近夏霖特别忙,公司来了外地客商需要接待;市地税局要来人例行检查;季节到了绸厂要组织人下乡去收购蚕茧;还有诸如职工宿舍应添置床位、厂房漏雨要请人翻修、绸厂的门卫年纪大了需新招保安,这些繁杂琐事她都要亲自处理,故而日常十分劳心费神,一时半会儿她又没找到得力的帮手,毕竟是第二次创业资金并不宽余,所以除了公司下设了部门经理、绸厂任用了技术总监和车间主任,她还顾不上花大价去聘请副总、厂长什么的,所以暂且统揽一切支撑着企业全局。
一天,按日程安排夏霖来到市公安局属下开办的保安公司,准备为绸厂招聘保安人员。经接洽,该公司负责人领她去操场物色人选,到了那里,老远就看见一排身着密彩服的年轻人正在进行集训,当走近稍加留意,她觉得其中一位特别面熟,经仔细辩认,恍然发现那人正是前不久在路上帮她解围的小伙子,当下她就请他和另外两名比较有眼缘的青年出例,经双方自我介绍,后征得彼此同意,夏霖便正式聘请他们加入了盛夏公司。
当新招的保安人员把各自填写的履历表送到夏霖面前时,她看到其中一份字迹隽秀、书写工整,而填此表者正是她一眼相中的那个青年,他的名字叫赵满强,高中文化,家籍农村,年龄二十五岁,属于复原不久的退武军人。因有一面之缘,知道他的身手不凡,加之像貌端正,形体矫健,夏霖就安排他在公司作了值班保卫,另外两位则被派到绸厂当了门岗保安。
由于夏霖多数时间在公司上班,赵满强随时都在视线之内。经她留心观察,看到他日常精神饱满,工作克尽职守,待人接物也表现得不卑不亢、通情达理,员工们大都对他评价不错。夏霖觉得此人仅仅作个门卫有点屈才,一天便把他叫到总经理室来谈话。
夏霖问他:“你来我们公司有些日子了,感觉工作适应吗?”
赵满强像是士兵回应上司似的,简短答道:“很好、适应。”
她又问:“你有什么要求没有?”
他还是那种语气:“没有,谢谢关心。”
夏霖和蔼的说:“我和你谈话随便些,不要那么严肃好吗,放松点,这里不是部队。”
他才哂然一笑显出几分俊朗、阳光。
夏霖对这个新员工犹为满意,便很亲切的把话题拉开。通过交谈她了解到赵满强是从偏远山区走出来的,曾服役某武警部队。当兵时因为特种需要他学过擒拿格斗,还学过开车,至今还保留着部队的驾驶执照。尤其难得的是,他说小时候曾受到过一位很有学问的老师教育,那人是文革时期下放在他们那里接受改造的“五类分子”,后来与当地一个寡妇结了婚,就留在山里当了一名教书先生。这位老人很喜欢儿时的赵满强,不但教他练得一手好字,还培养他习诗文、通音律,并一直鼓励他读书到高中毕业。后来他应征入伍去当了几年兵,但是复原回来却未能安排工作,就来到了本市投奔一个同期参军并一起转业的战友,战友便推荐他去参加了保安公司培训,直到被招聘来到盛夏公司,现在他仍寄宿在战友家里。
打那时起夏霖心里就萌发了起用赵满强的念头。不久她托人在市车管所将他的部队驾驶证转换成了地方执照,随后就直接调他来为自己开车。她的想法是让他作为专职驾驶员,同时近身保护自己,而且还可把他当成随行秘书替她跑跑腿办些杂事,这样一举三得再好不过了。为了工作方便,也是为了照顾赵满强,她还特地在职工宿舍给他安排了一个单间住房,吃饭就在绸厂食堂。这样他的食宿无忧,便以公司为家一心一意地成了夏霖的忠实雇员。
由于赵满强身负几种职能,从此便跟随他们的“夏总”出入公司与绸厂,还经常伴她一同参加商业会晤和各种社交活动。由于赵满强经历过农村和部队的磨砺所以略显老成,而夏霖是演员出生,生活品质较高,并经常去做美容和形体保健,自然显得比实际岁数年轻很多,所以他们之间虽然年龄相差七、八岁,但大致看来就如同龄人一般。因为时常要进入一些正式场所,为了不失公司形象,夏霖还给他添置了高档正装,虽然别无旁鹜,但是当他们一道外出却貌似般配,就象一对形影相随的情侣,往往会引起人们的猜疑和误会。
赵满强就经常遇见有人问及他俩的关系,夏霖当着面会纠正别人的说法,但是在她与那些昵友姐妹们私语时,他感觉她们常常拿自己戏噱说事,而夏霖又表现得态度暧昧、似是而非的样子。一次有位女士竟然过来拍着他的肩膀调笑说:“帅哥,你和夏总很配吔,她待你咋样?要是不行就过来跟我,我会比她对你还好哟。”
夏霖见状也只是嗔怪的搡搡她而并不生气。对于这些赵满强一味装愣作哑,并不介意,因为这时夏总在他心里已是值得尊重和敬佩的女人,觉得无论怎样待他自有她的道理,即使把自己与某种说法联系在一起也并非不好,内心似乎还有一种莫名的窃喜。
自从赵满强当了驾驶员兼秘书以来,就企业内部的琐碎之事夏霖就习惯吩咐他去代为处理,这样自然让她省心不少。如此一来他就经常在公司和绸厂两边跑动,无意间似乎有了一点权利,有时免不了对下面的人指手划脚、出言不逊,这就招来一些员工的猜忌与不满,以至发生矛盾而闹到夏总那里去解决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夏霖往往会在袒护他的同时将事情摆平,让大家心悦诚服的继续配合工作,事后她还会指教他怎样待人处事、如何应变通达的道理。赵满强能够感受到夏总对他的那份特殊关怀,并从心里佩服她的聪明睿智和管理才能,从而使他在职场中慢慢成熟练达起来。
随着“盛夏”企业纳税额度的逐年提升,这几年夏霖被市里连续聘为“个体协会”和“工商联合会”的双重理事,有时还应邀参加一些社会捐赠、慈善救助等活动,这就使她名声鹊起,在当地有了一定声誉。然而尽管她外表光鲜,一副女强人模样,但她毕竟是女人,荒芜多年的身心一直没有归宿,伴着事业的发展和年岁的增长,她渐渐感到情感无以寄托,为了排遣郁郁寡欢、空虚寂寞,偶尔她会召集亲朋好友聚会,或到歌厅、迪吧去疯耍一阵,然而几经放度之后,她却发觉越是人多的地方自己越感孤独。
有时下班早了她实在不想提前回家,就叫开车送她的赵满强陪着去茶室或咖啡屋坐坐,打发孑然一身的漫漫时光。而当两人平等相待、坦诚交流时,夏霖发现赵满强其实是一个语言诙谐、知识面很广的人。在闲聊中他们谈电影、谈流行音乐,还谈各自的身世。当赵满强说起自己原本是一个孤儿,他是被人收养长大的,夏霖感觉很意外,就好奇的要他讲出实情。
他说:“虽然我出自山区农村,我们家却是住在一个乡镇街上,在那条乡街里多半都是我们姓赵的族人,所以地名就叫赵家乡。我是养父从大山里抱来的孩子,从小就不知道亲生父母是谁,只晓得老爹在收养我时带回来一条红色肚兜,在那上面绣着个‘强’字。依着赵家族序我该是‘满’字辈,所以老爹就加了肚兜上那个‘强’字,给我取名字叫赵满强。”
夏霖听了大为感叹,她问:“那你长大后就没有去寻找过亲生父母?”
赵满强回忆说:“唯一的线索就是那条裹肚兜兜,那应该是从前流行的一个“红卫兵”袖章改做的。小时候听老爹大概讲起过,当时把我托交给他的人曾经说‘这娃是下乡知青丢下的’,至于是哪里的知青,还有具体什么原因他都说不清楚,所以茫茫人海无从查寻。”
夏霖不由关切的问:“你讲的那条肚兜还在吗?它应该对你很重要的。”
“当然,它是我出生的证明,我会随时带在身边,如果有机会的话我就凭它去认亲爹亲娘。”赵满强憧憬一会儿又忧悒地说:“其实那东西也只是个念象,我不过是一个被遗弃的娃儿,即是找到他们又能怎样,不过是想问问他们既然当初不要我为何还要生我?”说着他哀怨的两眼潮湿了。
夏霖劝慰道:“你的亲生父母一定有难处,不然谁愿意丢弃自己的孩子呢。”转而又问:“收养你的家里怎样,你那老爹待你好吗?”
赵满强说:“赵家原本有一个儿子,但是得了一种大骨头病带了残疾,老爹就把我当亲生的养,他靠种植木耳供我读书,一直到出去参军当兵。”
夏霖同情的“那还算好。”
“是呀,赵家待我不薄,我有好久没有返家了,老爹这几年身体不大好,我想过一阵请假回去一趟。”他忧忧地说。
夏霖点头表示:“可以。”
之后夏霖常在闲暇时邀赵满强陪她聊天,和他说话清新明快,不带任何市俗杂念,她喜欢他那率真的表情和青春的气息,对他的叫法也去了姓氏改称“满强”了。而每当抛开工作的烦恼和他单独相处,她就会感到轻松愉悦,有时她索性和他去郊外飚车,以此摆脱城市的喧嚣、缓解身心的压力。
一次溜车出去离城很远了,夏霖便叫满强绕道去到一所学校,并指挥他将车驶入了该校的操场边停下,她让满强在此等候,说要去见一个人就下车进了校院里去。满强大概观察了一下学校坏境,其校舍还是老式的红砖黑瓦平房建筑,操场也是坑洼不平、杂草环生,但见中间有几组杠架,旁边还有一些水泥筑成的乒乓台桌,一位体育老师正在那里给学生授课,大致一看就知道这是一所典型的区乡级中学。
满强等了一会儿不见夏总出来,就放躺车椅闭目养神,不知过了多久,忽听到近旁有人说话,他忙起身从侧窗一瞧,原来是夏总正与一位送行的中年妇女道别。只听那个老师模样的女人说:“难得来一次,叫你吃了饭再走,咋这么犟呢?”
夏总答说:“不了,真的回去还有事,姐,你常进城来耍哈,有事给我打电话,我走了。”说着就坐上车来。
在发车间歇,那女人还给满强点头示意了一下,并摆摆手道了声:“那你们慢走哈。”
上一章
下一章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登录 后再戳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