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属:原创 · 独家授权
字数:25776
阅读:4124
发表:2021/1/25 修改:2021/1/27
7章 主旋律,爱情,农村 小说
《龙殇》第1章
1
2
3
4
5
6
7
- 故事梗概
- 作品卖点
- 作品正文
值得一提的是这支队伍中女性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她们那种一往无前的态度比之男性简直有过之而无不及。其中还有一位孕妇,不只行动不便,妊娠反应也颇为强烈,在行进途中曾几次被人搀扶着去路畔呕吐不止。虽经众人几次劝阻,她仍不肯中途返回。也许不难想象,卧龙镇由于孟周两大家族长期对峙,宗族观念根深蒂固。一种封建残余的精神枷锁,在无形中禁锢着两大家族中的女人们。她们被人为地置于性别劣势的地位,不得不屈从于一种男尊女卑的家族框架之中。也许只有处于这种非同寻常的生存状态,她们才可以找到展示自我的机会吧!
行进途中,还曾出现过一个十分有趣的小插曲。
午夜过后,队伍已经走出二十余里路程,有两辆卡车从后面赶了上来。哥哥喜出望外,当即指挥人们拦住了这两辆卡车的去路。司机师傅听哥哥说明了具体情况之后,很受感动,二话不说,当即表示同意大家上车了。
大卡车风驰电掣般地行驶在公路上,坐在车上的人们一个个高兴已极。此处距离省城不过二百里路,大卡车可以顺路把他们捎带出一半还多,一下子解决了老大的问题。
可惜好景不长,大卡车刚刚跑出十里路开外,一辆亮着红灯、鸣着警笛的警车就从后边赶了上来,抢到前面拦住了大卡车的去路。
交警队长马林亲自出面盘查司机,结论定为私自载客,属于违章行驶。重罚之外,还要扣车。其用意何在,已是不言而喻。这一下惹恼了哥哥他们,大家一拥而上,把那辆警车给围了个风雨不透。人们一致要求马林为卡车放行,并免予一切处罚。群情激奋,众怒难犯,马林审时度势,不得不做出了让步。临到末了,双方总算达成一项协议。交警队网开一面,无条件为大卡车放行;上访队伍放弃乘车,继续徒步行进。
其实,交警中队以及县镇两级政府的车队一直尾随在上访队伍的后面。他们拉开一定的距离,一路向前缓缓地跟进。官员们早就打好了如意算盘,待到上访队伍走得又困又乏人心涣散之际,他们再正式出面交涉,效果可以更好一些。大卡车的突然出现,迫使他们提前采取了行动。
应该说,这也是双方的第一次正式交涉。代表县政府专程赶来处理这一紧急事件的宋副县长明确表示,只要上访队伍同意撤回卧龙镇,一切问题都好商量。
哥哥他们提出的条件也极为明确,第一,立即着手查处周刚;第二,他那一栋住宅楼建在“龙眼”之上,属于违章建筑,必须马上拆除。
宋副县长自己无法做出决定,只好临时请示坐镇县政府的主要领导同志。经过电话磋商,一致认为此事不宜马上做出答复,指示宋副县长努力做好思想工作,只要上访队伍同意返回卧龙镇,一切都可以从长计议。
这一来双方形成僵局,交涉已无法进行下去。
哥哥重整队伍,带领人们继续徒步向前行进。
东方的天际渐渐地冒出了一抹鱼肚白,上访队伍即将走出县界。宋副县长见势不妙,又采取了一项新的举措,他调来了三辆大客车,在公路旁边一字排开,与上访队伍做最后一次交涉。他言辞诚恳地请求大家返回卧龙镇,只要心平气和地坐下来协商,任何问题都将不难解决。
走了整整一夜的人们,一个个都是疲劳至极。那舒适而又宽敞的大客车,对他们而言算得上一种极为有力的诱惑。然而,他们没有一丝一毫的动摇,依旧是那一句老话——不答应条件,一切免谈。宋副县长急得不行,当下亲自动手,带领部下把那几个年纪大一点儿的女人拖上车去。不料女人们又自己挣扎着跑了下来,她们异口同声地嚷着:我们才不稀罕坐啥大客车呐,这一回就是爬也要爬到省城去!
到了这一步上,宋副县长只好放弃了最后的努力。那年月手机尚未普及,而且性能欠佳,他们随身携带的两部手机都干没了电,与远在县城的常委领导班子就此失去了联系,仿佛一切都已无可奈何了。
上访队伍重新上路,速度也已明显加快。一旦走出县界,也就等于走出了卧龙镇交警中队的管辖范围。天亮之后,他们可以临时雇用当地的客车,一路畅通无阻地驶往省城。到了那一步上,交警中队鞭长莫及,再也无法干涉他们。也就是说,领导者们的一切努力都将化为泡影,谁也无力回天,只能听之任之了。
不过,有一件事情始终让人们大惑不解。做为这一事件的第一当事者周刚,却一直不见露面,而且音讯全无,无法联系得上。这一种现象奇怪得很,无论怎么说都令人觉得不可思议。说到这一点,也许事件的对立双方——上访者和领导者们都有某种同感。在那样一个极不寻常的夜晚,应该说这是他们双方惟一可以契合之处。
谁也不曾想到,当上访队伍行进到县界附近的一处十字路口时,突然间有一辆黑色小轿车从斜刺里冲上路面,迎面急驶而来。也不知何故,那小轿车在本应紧急刹车之际,却莫名其妙地全力向前一纵,把一直走在队伍前面的哥哥撞翻在地……
当时,周刚本人就坐在那一辆肇事的小轿车内。
9
哥哥死后,令志一下子陷入极度悲哀之中。
在以往的岁月中,令志总是傍在哥哥身边,出一些大大小小的主意。但无论怎么说,最后做出决策的人总是哥哥。多年以来,这已经是一种习惯成自然的事情了。
这一次,在失去哥哥之后,令志破天荒地为自己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他要好好地张罗一番,为哥哥举办一个风风光光的葬礼仪式。他以为此举的好处有两个方面,一来可以告慰哥哥的在天之灵,让自己求得一种心理上的平衡;二来也算是在行动上继承哥哥的遗志,把他生前未能完成的事业再向前推进一步。不难想象,那将是一场轰轰烈烈的葬礼仪式,在卧龙镇上上下下造成的政治影响不可估量,恐怕任何行动都将无法与之相提并论。
令志也十分清楚,要想实施这一非同寻常的计划,仅仅凭他一个人的力量还远远不够。不过,这一点绝对难不住令志。他略加思索后,就为自己想出了一个极好的办法。
其实办法也很现成,他想到了去找爷爷。
时至今日,虽然不再有族长一说了,但做为孟氏家族辈分最高的长者而言,爷爷出口的话语还是极有分量的。所以,令志对自己的这一计划不只极为欣赏,而且大有一种胜券在握的预感。他深知,爷爷历来都把家族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况且老人家对长孙令武又十分器重,一直疼爱有加,他不赞同自己的这一计划才怪了呢?
事情果然不出令志所料,爷爷不只十分赏识这一计划,而且对他大加赞誉。老人家拍打着令志的肩头,连连夸奖说:好小子,真有你的,咱们就这么办了。
爷爷,不会有什么障碍吧? 令志做出一副不无担心的神态,仔仔细细地打量着爷爷。
还能有啥障碍呀! 令武是为伸张正义搭上了自己的一条性命,这也算是咱孟氏家族的骄傲啊!咱们只是排排场场地送他一回,难道还有什么不合情理之处吗?
别人倒是说不出什么来,我只怕……
你怕个啥呀?
我是说……令志欲言又止,把头一偏,朝对面的房间做出一个明显的示意性动作。
爷爷虽然年事已高,却一点儿也不糊涂。他当即明白了令志究竟用意何在,于是高腔大嗓地说:令志,一切有我,你只管尽心尽力地去张罗这一件事情好了。
爷爷,这一点也请您老人家放心,我令志干别的事情不敢说大话,这种跑腿学舌张张罗罗的勾当,完全可以包在我的身上,您就瞧好得了。
白发人送黑发人,这才是一桩挖心剜肺的事情啊! 令武,我的好孙子,你去得太早了,为什么不让老不中用的爷爷代你去死一回呢?
爷爷悲从中来,再也无法控制自己,刹那间已是老泪纵横,泣不成声。
令志赶忙上前劝慰一番,而且见好就收,适时告退。他心里一清二楚,父亲那里才是一道难以逾越的关卡。父亲的家族观念一向就很淡薄,考虑问题绝对不会只局限在家族利益的小圈子内,所以他极有可能反对借题发挥再生事端,以致大肆张扬地操办儿子的葬礼仪式。现在,他把这样一个难题推给了爷爷,不仅自己可以不去硬着头皮碰壁,而且那种成功的可能性也增加了许多,这才堪称一种高明之举呀!
应该说,这也正是令志的过人之处。换上别一个,未必会想到这一步上去。所以,也就难怪令志为此而飘飘然了。
当天晚上,爷爷叫过父亲,把令志的那一番话做了原原本本的转达。不过,爷爷毕竟老谋深算,他说那一切都是自己的主张,对令志只字未提。
乍一听,父亲的神态有些愕然,半晌不曾开口讲话。
爷爷不高兴了:我说祥昌,你怎么不说话呀! 令武是你的儿子,你这当爹的也该好好地考虑一下这件事情了。
爹,十指连心呐,哪一根不是自己的骨肉啊! 活蹦乱跳的一个儿子,说没就没了,我能不伤心吗? 能不考虑这件事情吗? 可我以为,我们应该考虑得更多一些,决不能草率行事啊! 父亲也许早就考虑过这一方面的事情,只是与爷爷的想法大相径庭而已。
那就说说看,你都考虑到哪些问题了呢?
我觉得这不是一般的车祸,情况很不正常,爹,你老人家想过没有,一个蛮有驾驶经验的司机,怎么会犯那种踩刹车误踩在油门上的失误呢?按常理说,这无论如何也说不通啊! 现在可好,司机拘留审查了几天,交警队方面的事故调查却迟迟没有做出任何结论,你不觉得这中间有什么问题吗?
这事儿原本就够蹊跷的了,又这么一推再推,内里准是有鬼,就为这个,我才说要为令武好好地操办一场葬礼仪式,也算是造一造声势嘛。
只怕不会起到什么作用,再说也没有那种必要啊!
爷爷不耐烦地问:那依你说该咋办呢?
好办得很,我们应该相信上级领导机关,就算他周刚在卧龙镇经营多年,可以一手遮天,难道上头也会撒手不管,由着他为所欲为吗?父亲一脸苦笑地说。
是啊!那怎么到现在还看不到一点点苗头呢?
问题能那么快得到解决吗? 这得一步一步地来,不到火候揭不了锅,我觉着,上级派下来的专案调查组很及时,开展工作也很有力度嘛。
你怎么知道?
今儿早上,周刚给我打来了电话……
爷爷迫不及待地拦住父亲的话头:他都跟你说了些啥呀?
父亲说,在他拿起话筒的那一时刻,对方那一种略显沙哑的语调让他觉得既似曾相识,又不无陌生之感。在电话中,周刚首先诚恳地表达了歉意,而后说了一些问候与安抚一类的话语。末了,他又明确地提到自己已经正式向组织上提出建议,将以大笔资金对受害者家属给予抚恤,那个数字一定可以让各个方面感到满意。周刚还说,他现在的个人处境十分艰难,来自方方面面的压力,已经使他达到举步维艰的地步。他甚至还不无委屈地提到,若干年来,孟周两大家族一直处于对峙状态,积怨日深,但那大都是一些历史遗留问题,这一笔笔陈年旧账不应该一股脑地算在他一个人身上。他又特别强调一点,以往站在家族的立场上,与父亲斗了几十年,自己一直以为是个胜利者,到了这一步上,他不得不承认自己输得很惨,很可能就此一败涂地。说到最后,他恳请父亲适可而止,放他一马。
爷爷问:你咋答复他的呀?
父亲说:我明确地告诉他,一切都不必再说了,是是非非自有公论。我失去一个儿子,这是我的莫大悲哀,对此我已无话可说,我还告诉他,现在已经不是你我两人之间当然也不是两大家族之间的恩恩怨怨,而是一种事关大局的是是非非,谁正谁邪,谁是谁非,终将大白于天下。
……
经过一番磋商之后,爷爷终于做出让步,同意了父亲的说法,葬礼不可再拖,规模也不宜过大,参与仪式的机动车辆限定在十台之内,也不邀请孟氏家族以外的任何人员参与其中等等。
10
谁也不曾料到,哥哥的葬礼仪式刚刚开始,就形成了一个声势浩大的场面,仿佛任何人都无法从中为之左右了。
据说,有四个响器班子仿佛事先约好了一般,从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同时出发,一起拥向卫生院——哥哥的遗体一直停放在卫生院的太平间里,入殓前的一切准备工作也将在那里最后完成。响器班子们聚集在卫生院门前,一起奏响哀乐,什么《哭柴桑》、《天鹅》等曲目一个连着一个,犹如铺天盖地一般,让整个卧龙镇一下子陷入痛彻肺腑的旋律之中。那一曲曲哀乐撼人心魄,悲怆已极,似乎有着一股不可抗拒的力量,足以令一颗颗心灵为之震颤不已。
随后,一台台机动车从大街小巷轰鸣而出,一群群男女老少相倚相扶,争先恐后地加入出殡的队伍之中。车轮滚滚,人流如潮。无论是车还是人,都一律佩戴着白花与黑纱。据说,那中间还有为数不少的周氏家族的人们。
出殡的队伍在不断地扩大着,到后来已是前不见头后不见尾。人流浩浩荡荡,在低沉的哀乐声中缓缓地步出了东门,一直走上通往火葬场的大路。
也是据说,周刚闻讯后一度惊慌失措,赶忙给公安派出所的郑所长打去了电话,要求全体警员一律出动,不惜动用任何手段,弹压这一场面,以防有人从中闹事。
那位郑所长公务在身,自然不敢怠慢,当即带上全体干警一起出动。可惜,他们兜了好大一圈,最后却无所作为。郑所长说,人家只是出殡而已,生离死别的一桩事情,上合天理,下睦人情,又不是别有用心聚众滋事,咱们凭什么要去干涉人家呢?
后来据一些上了年纪的人们说起,哥哥的葬礼仪式规模之大,为卧龙镇历史上前所未有。所有大大小小的商店里的黑纱黄纸均被抢购一空,一时间已是供不应求。
我一直很觉遗憾,未能参加那一规模空前的葬礼仪式,身临其境地送哥哥上路。我也曾不止一次地为之揣测过,在经历过那样一种刻骨铭心的场面之后,有生之年都将无法忘却。对于一个痛失手足的人来说,那也许是一种不可或缺的精神慰藉。
我为此耿耿于怀,也曾质询过父亲。
父亲解释说,哥哥死得非常突然,即使把我临时召回,也来不及见上最后一面了。家人们几经商榷,最后由父亲拍板做出决定,暂时对我封锁有关哥哥猝死的消息。
在仔细询问过哥哥的忌日之后,让我顿生诧异之感。正是那一个晚上,我在那个稀奇古怪的梦中见到了骑龙上天的哥哥,说来足以令人为之啧啧称奇。天呐,莫非只是一种巧合而已,还是某种心灵感应所致?我再三叩问自己,却也无法得出一个确切答案,也许只能是一个永远的谜团了吧!
行进途中,还曾出现过一个十分有趣的小插曲。
午夜过后,队伍已经走出二十余里路程,有两辆卡车从后面赶了上来。哥哥喜出望外,当即指挥人们拦住了这两辆卡车的去路。司机师傅听哥哥说明了具体情况之后,很受感动,二话不说,当即表示同意大家上车了。
大卡车风驰电掣般地行驶在公路上,坐在车上的人们一个个高兴已极。此处距离省城不过二百里路,大卡车可以顺路把他们捎带出一半还多,一下子解决了老大的问题。
可惜好景不长,大卡车刚刚跑出十里路开外,一辆亮着红灯、鸣着警笛的警车就从后边赶了上来,抢到前面拦住了大卡车的去路。
交警队长马林亲自出面盘查司机,结论定为私自载客,属于违章行驶。重罚之外,还要扣车。其用意何在,已是不言而喻。这一下惹恼了哥哥他们,大家一拥而上,把那辆警车给围了个风雨不透。人们一致要求马林为卡车放行,并免予一切处罚。群情激奋,众怒难犯,马林审时度势,不得不做出了让步。临到末了,双方总算达成一项协议。交警队网开一面,无条件为大卡车放行;上访队伍放弃乘车,继续徒步行进。
其实,交警中队以及县镇两级政府的车队一直尾随在上访队伍的后面。他们拉开一定的距离,一路向前缓缓地跟进。官员们早就打好了如意算盘,待到上访队伍走得又困又乏人心涣散之际,他们再正式出面交涉,效果可以更好一些。大卡车的突然出现,迫使他们提前采取了行动。
应该说,这也是双方的第一次正式交涉。代表县政府专程赶来处理这一紧急事件的宋副县长明确表示,只要上访队伍同意撤回卧龙镇,一切问题都好商量。
哥哥他们提出的条件也极为明确,第一,立即着手查处周刚;第二,他那一栋住宅楼建在“龙眼”之上,属于违章建筑,必须马上拆除。
宋副县长自己无法做出决定,只好临时请示坐镇县政府的主要领导同志。经过电话磋商,一致认为此事不宜马上做出答复,指示宋副县长努力做好思想工作,只要上访队伍同意返回卧龙镇,一切都可以从长计议。
这一来双方形成僵局,交涉已无法进行下去。
哥哥重整队伍,带领人们继续徒步向前行进。
东方的天际渐渐地冒出了一抹鱼肚白,上访队伍即将走出县界。宋副县长见势不妙,又采取了一项新的举措,他调来了三辆大客车,在公路旁边一字排开,与上访队伍做最后一次交涉。他言辞诚恳地请求大家返回卧龙镇,只要心平气和地坐下来协商,任何问题都将不难解决。
走了整整一夜的人们,一个个都是疲劳至极。那舒适而又宽敞的大客车,对他们而言算得上一种极为有力的诱惑。然而,他们没有一丝一毫的动摇,依旧是那一句老话——不答应条件,一切免谈。宋副县长急得不行,当下亲自动手,带领部下把那几个年纪大一点儿的女人拖上车去。不料女人们又自己挣扎着跑了下来,她们异口同声地嚷着:我们才不稀罕坐啥大客车呐,这一回就是爬也要爬到省城去!
到了这一步上,宋副县长只好放弃了最后的努力。那年月手机尚未普及,而且性能欠佳,他们随身携带的两部手机都干没了电,与远在县城的常委领导班子就此失去了联系,仿佛一切都已无可奈何了。
上访队伍重新上路,速度也已明显加快。一旦走出县界,也就等于走出了卧龙镇交警中队的管辖范围。天亮之后,他们可以临时雇用当地的客车,一路畅通无阻地驶往省城。到了那一步上,交警中队鞭长莫及,再也无法干涉他们。也就是说,领导者们的一切努力都将化为泡影,谁也无力回天,只能听之任之了。
不过,有一件事情始终让人们大惑不解。做为这一事件的第一当事者周刚,却一直不见露面,而且音讯全无,无法联系得上。这一种现象奇怪得很,无论怎么说都令人觉得不可思议。说到这一点,也许事件的对立双方——上访者和领导者们都有某种同感。在那样一个极不寻常的夜晚,应该说这是他们双方惟一可以契合之处。
谁也不曾想到,当上访队伍行进到县界附近的一处十字路口时,突然间有一辆黑色小轿车从斜刺里冲上路面,迎面急驶而来。也不知何故,那小轿车在本应紧急刹车之际,却莫名其妙地全力向前一纵,把一直走在队伍前面的哥哥撞翻在地……
当时,周刚本人就坐在那一辆肇事的小轿车内。
9
哥哥死后,令志一下子陷入极度悲哀之中。
在以往的岁月中,令志总是傍在哥哥身边,出一些大大小小的主意。但无论怎么说,最后做出决策的人总是哥哥。多年以来,这已经是一种习惯成自然的事情了。
这一次,在失去哥哥之后,令志破天荒地为自己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他要好好地张罗一番,为哥哥举办一个风风光光的葬礼仪式。他以为此举的好处有两个方面,一来可以告慰哥哥的在天之灵,让自己求得一种心理上的平衡;二来也算是在行动上继承哥哥的遗志,把他生前未能完成的事业再向前推进一步。不难想象,那将是一场轰轰烈烈的葬礼仪式,在卧龙镇上上下下造成的政治影响不可估量,恐怕任何行动都将无法与之相提并论。
令志也十分清楚,要想实施这一非同寻常的计划,仅仅凭他一个人的力量还远远不够。不过,这一点绝对难不住令志。他略加思索后,就为自己想出了一个极好的办法。
其实办法也很现成,他想到了去找爷爷。
时至今日,虽然不再有族长一说了,但做为孟氏家族辈分最高的长者而言,爷爷出口的话语还是极有分量的。所以,令志对自己的这一计划不只极为欣赏,而且大有一种胜券在握的预感。他深知,爷爷历来都把家族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况且老人家对长孙令武又十分器重,一直疼爱有加,他不赞同自己的这一计划才怪了呢?
事情果然不出令志所料,爷爷不只十分赏识这一计划,而且对他大加赞誉。老人家拍打着令志的肩头,连连夸奖说:好小子,真有你的,咱们就这么办了。
爷爷,不会有什么障碍吧? 令志做出一副不无担心的神态,仔仔细细地打量着爷爷。
还能有啥障碍呀! 令武是为伸张正义搭上了自己的一条性命,这也算是咱孟氏家族的骄傲啊!咱们只是排排场场地送他一回,难道还有什么不合情理之处吗?
别人倒是说不出什么来,我只怕……
你怕个啥呀?
我是说……令志欲言又止,把头一偏,朝对面的房间做出一个明显的示意性动作。
爷爷虽然年事已高,却一点儿也不糊涂。他当即明白了令志究竟用意何在,于是高腔大嗓地说:令志,一切有我,你只管尽心尽力地去张罗这一件事情好了。
爷爷,这一点也请您老人家放心,我令志干别的事情不敢说大话,这种跑腿学舌张张罗罗的勾当,完全可以包在我的身上,您就瞧好得了。
白发人送黑发人,这才是一桩挖心剜肺的事情啊! 令武,我的好孙子,你去得太早了,为什么不让老不中用的爷爷代你去死一回呢?
爷爷悲从中来,再也无法控制自己,刹那间已是老泪纵横,泣不成声。
令志赶忙上前劝慰一番,而且见好就收,适时告退。他心里一清二楚,父亲那里才是一道难以逾越的关卡。父亲的家族观念一向就很淡薄,考虑问题绝对不会只局限在家族利益的小圈子内,所以他极有可能反对借题发挥再生事端,以致大肆张扬地操办儿子的葬礼仪式。现在,他把这样一个难题推给了爷爷,不仅自己可以不去硬着头皮碰壁,而且那种成功的可能性也增加了许多,这才堪称一种高明之举呀!
应该说,这也正是令志的过人之处。换上别一个,未必会想到这一步上去。所以,也就难怪令志为此而飘飘然了。
当天晚上,爷爷叫过父亲,把令志的那一番话做了原原本本的转达。不过,爷爷毕竟老谋深算,他说那一切都是自己的主张,对令志只字未提。
乍一听,父亲的神态有些愕然,半晌不曾开口讲话。
爷爷不高兴了:我说祥昌,你怎么不说话呀! 令武是你的儿子,你这当爹的也该好好地考虑一下这件事情了。
爹,十指连心呐,哪一根不是自己的骨肉啊! 活蹦乱跳的一个儿子,说没就没了,我能不伤心吗? 能不考虑这件事情吗? 可我以为,我们应该考虑得更多一些,决不能草率行事啊! 父亲也许早就考虑过这一方面的事情,只是与爷爷的想法大相径庭而已。
那就说说看,你都考虑到哪些问题了呢?
我觉得这不是一般的车祸,情况很不正常,爹,你老人家想过没有,一个蛮有驾驶经验的司机,怎么会犯那种踩刹车误踩在油门上的失误呢?按常理说,这无论如何也说不通啊! 现在可好,司机拘留审查了几天,交警队方面的事故调查却迟迟没有做出任何结论,你不觉得这中间有什么问题吗?
这事儿原本就够蹊跷的了,又这么一推再推,内里准是有鬼,就为这个,我才说要为令武好好地操办一场葬礼仪式,也算是造一造声势嘛。
只怕不会起到什么作用,再说也没有那种必要啊!
爷爷不耐烦地问:那依你说该咋办呢?
好办得很,我们应该相信上级领导机关,就算他周刚在卧龙镇经营多年,可以一手遮天,难道上头也会撒手不管,由着他为所欲为吗?父亲一脸苦笑地说。
是啊!那怎么到现在还看不到一点点苗头呢?
问题能那么快得到解决吗? 这得一步一步地来,不到火候揭不了锅,我觉着,上级派下来的专案调查组很及时,开展工作也很有力度嘛。
你怎么知道?
今儿早上,周刚给我打来了电话……
爷爷迫不及待地拦住父亲的话头:他都跟你说了些啥呀?
父亲说,在他拿起话筒的那一时刻,对方那一种略显沙哑的语调让他觉得既似曾相识,又不无陌生之感。在电话中,周刚首先诚恳地表达了歉意,而后说了一些问候与安抚一类的话语。末了,他又明确地提到自己已经正式向组织上提出建议,将以大笔资金对受害者家属给予抚恤,那个数字一定可以让各个方面感到满意。周刚还说,他现在的个人处境十分艰难,来自方方面面的压力,已经使他达到举步维艰的地步。他甚至还不无委屈地提到,若干年来,孟周两大家族一直处于对峙状态,积怨日深,但那大都是一些历史遗留问题,这一笔笔陈年旧账不应该一股脑地算在他一个人身上。他又特别强调一点,以往站在家族的立场上,与父亲斗了几十年,自己一直以为是个胜利者,到了这一步上,他不得不承认自己输得很惨,很可能就此一败涂地。说到最后,他恳请父亲适可而止,放他一马。
爷爷问:你咋答复他的呀?
父亲说:我明确地告诉他,一切都不必再说了,是是非非自有公论。我失去一个儿子,这是我的莫大悲哀,对此我已无话可说,我还告诉他,现在已经不是你我两人之间当然也不是两大家族之间的恩恩怨怨,而是一种事关大局的是是非非,谁正谁邪,谁是谁非,终将大白于天下。
……
经过一番磋商之后,爷爷终于做出让步,同意了父亲的说法,葬礼不可再拖,规模也不宜过大,参与仪式的机动车辆限定在十台之内,也不邀请孟氏家族以外的任何人员参与其中等等。
10
谁也不曾料到,哥哥的葬礼仪式刚刚开始,就形成了一个声势浩大的场面,仿佛任何人都无法从中为之左右了。
据说,有四个响器班子仿佛事先约好了一般,从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同时出发,一起拥向卫生院——哥哥的遗体一直停放在卫生院的太平间里,入殓前的一切准备工作也将在那里最后完成。响器班子们聚集在卫生院门前,一起奏响哀乐,什么《哭柴桑》、《天鹅》等曲目一个连着一个,犹如铺天盖地一般,让整个卧龙镇一下子陷入痛彻肺腑的旋律之中。那一曲曲哀乐撼人心魄,悲怆已极,似乎有着一股不可抗拒的力量,足以令一颗颗心灵为之震颤不已。
随后,一台台机动车从大街小巷轰鸣而出,一群群男女老少相倚相扶,争先恐后地加入出殡的队伍之中。车轮滚滚,人流如潮。无论是车还是人,都一律佩戴着白花与黑纱。据说,那中间还有为数不少的周氏家族的人们。
出殡的队伍在不断地扩大着,到后来已是前不见头后不见尾。人流浩浩荡荡,在低沉的哀乐声中缓缓地步出了东门,一直走上通往火葬场的大路。
也是据说,周刚闻讯后一度惊慌失措,赶忙给公安派出所的郑所长打去了电话,要求全体警员一律出动,不惜动用任何手段,弹压这一场面,以防有人从中闹事。
那位郑所长公务在身,自然不敢怠慢,当即带上全体干警一起出动。可惜,他们兜了好大一圈,最后却无所作为。郑所长说,人家只是出殡而已,生离死别的一桩事情,上合天理,下睦人情,又不是别有用心聚众滋事,咱们凭什么要去干涉人家呢?
后来据一些上了年纪的人们说起,哥哥的葬礼仪式规模之大,为卧龙镇历史上前所未有。所有大大小小的商店里的黑纱黄纸均被抢购一空,一时间已是供不应求。
我一直很觉遗憾,未能参加那一规模空前的葬礼仪式,身临其境地送哥哥上路。我也曾不止一次地为之揣测过,在经历过那样一种刻骨铭心的场面之后,有生之年都将无法忘却。对于一个痛失手足的人来说,那也许是一种不可或缺的精神慰藉。
我为此耿耿于怀,也曾质询过父亲。
父亲解释说,哥哥死得非常突然,即使把我临时召回,也来不及见上最后一面了。家人们几经商榷,最后由父亲拍板做出决定,暂时对我封锁有关哥哥猝死的消息。
在仔细询问过哥哥的忌日之后,让我顿生诧异之感。正是那一个晚上,我在那个稀奇古怪的梦中见到了骑龙上天的哥哥,说来足以令人为之啧啧称奇。天呐,莫非只是一种巧合而已,还是某种心灵感应所致?我再三叩问自己,却也无法得出一个确切答案,也许只能是一个永远的谜团了吧!
到头了
下一章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登录 后再戳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