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说 > 长城烟尘
权属:原创 · 独家授权
字数:56561
阅读:17576
发表:2016/10/5
主旋律,军事 小说
长城烟尘
桃菊梅花 [河北保定]
 出售价格:每集2.万 [如何联系作者]
  • 故事梗概
  • 作品卖点
  • 作品正文

  【本作品已在华语剧本网版权保护中心进行版权登记,登记2016-A-06763】


  抗日  抗战

  序 {长城烟尘(上)}
      画面:
  群山苍莽险峻,巍巍长城逶迤崛起……耸立在山脊上的古城墙和一座座烽火墩台,像巨龙腾飞跃跨在崇山峻岭之巅,吞云揽月,雄姿遨昂,颇为壮观……
  滔滔的拒马河水波光粼粼,绕过无数深山峡谷,汹涌奔流。
  激情有力的画外音:
  伟大的万里长城是中古“世界七大奇迹”之一,是世界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聪明才智的结晶。她纵横交错于祖国的大江南北,绵延起伏在中国辽阔的土地上。是月球上“唯一能看得见的人工工程”。千百年来,长城见证了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昭彰了古老文明的悲壮华夏,是中华民族精神伟大创造力的丰碑和象征。
  雄伟的长城!你那高昂的头颅,傲然耸立;庞大的身躯千载春秋;矫健的胸膛又挡过多少野蛮的铁蹄。你翻阅着中华儿女不甘受辱,慷慨激昂的史册篇章。永远屹立在喷薄日出的东方!
  画面:
  从北京北郊。沿着雄伟的八达岭上的内长城,自东北而西南,蜿蜒曲折,经过无数插天奇峰,一直延伸到拒马河源泉的近处,终止在美丽的涞源山城近前。
  深沉的画外音:
  涞源,它是我国北方的古战场,是内长城西部边缘的重地。在那祭刀岭、插箭岭、将军峪、斗军湾、铁马岭、走马驿……大大小小的村庄里曾发生过许许多多的故事,这些故事有怀古的,也有民族近代的。这里的人民朴素淳厚、顽强不屈,它在我们民族遭受到大劫难的年代尽过力、流过血,它是我国北部山区中一块永远发光的金刚石!
  画外音继续着:
  一九三七年秋,日本侵略军强占了涞源山城。随后,一支由聂荣臻司令员率领下的八路军部队解放了晋察冀三省边界二十余县的广大国土。涞源山城得以解放,百姓欢欣鼓舞,人人笑逐颜开。扛起土炮洋枪,举起镰刀斧头,无论是城镇、山村到处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抗日救国景象。
  一九三八年秋,日本侵略军把战争重心转向了敌后抗日根据地。华北地区的日军由十三个半师团增至二十二个师团。日军人数由三十万增至四十四万。涞源山城重新陷入敌窟,美丽的小盆地一时成了血腥的屠场,成了日军进攻抗日民主根据地的踏脚石和基地。
  画外音继续着:
  一九三九年十月,涞源山城阴霾密布,万恶的日寇对晋察冀抗日边区进行了疯狂残酷地“扫荡”清剿,妄图歼灭八路军主力部队。
  本剧就是在真实地历史轮廓和线索下所叙述的故事。这里面有血滴、汗水,有欢乐和痛苦,有中华民族灾难的烙印,有华夏儿女不能淡忘的英雄和仇敌。
  在雄伟、豪壮、傲岸的万里长城画面上推出三十二集电视连续剧:
  
      长城烟尘
    
    第一集
  
    
  画外音:
  一九三九年十月,晋察冀抗日民主根据地周边的日军,准备第四次分兵十二路大“扫荡”。驻守涞源的日军正在进行“扫荡”前的分割工作。日军的图谋之一是:修通涞源至紫荆关,连接紫荆关至易县的公路。并在沿途公路上修建炮楼据点,以便分割晋察冀边区与雁北地区的联系,以及和北京西部山区的联系,缩小八路军的回旋圈,便于日军的包围清剿。
  为了粉碎日军“扫荡”前的分割阴谋,八路军主力团队的营长程万里被派到白石山来,组织当地人民武装,对日军展开了游击战、破击战。
  白石山上的不灰木山庄就成了抗日部队的根据地、观察站、情报转送站,也成了八路军、民兵同志们的出击脚踏石。
  
  画面:
  峰峦峻峭高入云端、美丽多姿的白石山,嶙珣嵯峨群峰壁立通天拔地,如刀削斧劈气势雄伟。山峰北麓的长城和烽火墩台翘首傲立,相依成趣,愈发显得庄严肃穆气魄非凡。
    山脚下。
  远方山地连接处,依稀一个农民打扮的身影沿着弯弯曲曲的山路在沟壑中飞快地向白石山方向奔走着……
  
  不灰木山庄。
  群山环抱,山下是层林尽染的山坡和陡峭的山崖,不灰木山庄就座落在这个山坡的平地上。
  山庄前不远处的地方,紧靠北山根下一座高高的石崖峭壁引人注目,崖壁纵拔如屛,似刀削斧劈,气势雄伟。光秃秃的崖壁上反射出一层灰涂涂的光。枯草荒叶铺在石壁下,踏上去软绵绵的。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从山下的远处绕到山崖石壁下,这里是上山通往山庄的必由之路。
  一块条形的白岩石上透出五个苍劲红色油漆草体字“不灰木山庄”格外融人眼目。
  画面:
  依山傍水风景秀丽的山石房屋簇拥在树荫之中。村庄不大,只有二十几户人家。石板路,石头墙,石片瓦盖顶的墙头,石头垒砌的猪圈,山庄是石头垒成的世界。靠村西头有一家小院里,几间农宅北房依山而建,房屋是古老的,木头格子的窗棂已被烟熏染成油黑色。院子的中央,一秫秸扎成的栅栏门将一排房屋分为两个小院。
  东头的两间房屋是土呸垒砌的简易房子。房顶上零星的丛丛茅草随风飘荡,透过草丛可见电话线凌空延伸,隐隐传来战士接电话的呼叫声,看得出这里是个电话情报站。
  紧邻的两暗一明三间石头砌墙青瓦房顶的屋子,两头是卧室,小卧室在东头,透过掀起的门帘,可见里面收拾的干净整洁,房间里有女人头饰小镜子等梳妆之物。大房间里沿着西山墙从南墙根到北墙根靠窗子的地方是土炕,偌大的顺苫炕占据了房间的二分之一面积。中间的灶屋中,靠土坑下一个用砖砌成的铁锅灶台擦拭的明亮干净,灶旁安着一个风箱,灶堂前堆放着搅火棍和扫地条帚等物。被烟熏灰暗发黄的西山墙上贴着一幅山水壁画,炕镶上裱糊着佘太君、穆桂英 、杨宗保等“杨家将”的四联画像,虽然很陈旧,但人肖画像却很清晰。土炕上满登登的躺睡着人,几个人的身上拽盖着缝有补丁的被子和棉袄裤。
  炕沿下,一双双“踢倒山”布鞋散落在地下……
  锅灶旁。
  洁白如玉的不灰木火盆,似如大理石雕塑亭亭玉立,格外引人注目。她八角凌形,恰如一张小巧玲珑的八仙桌静卧着,盆内炭火烁烁。火光中映出一张深山老农特有的脸,脸上皱纹很少但是很深,双颊泛着红光,银白色的胡须洒在下颌和两鬓。花白的眉毛下眼睛透着慈祥和善良。他就是屋内的主人杨白石老人。
  杨白石是个六十六七岁的老人,但他那身板依然是那样硬朗、结实。此时,杨白石坐在玉米包叶编制的蒲墩上,他身着青色粗布衣裤,外面套了一件紧身蓝粗布棉马甲,围在火盆旁,闷闷地抽着烟,他的两腮不停地抽动,嘴中用力嘬着长烟锅嘴儿。一个柳条编制的精致针线笸箩放在火盆沿面上,笸箩里装着核桃和红枣。杨白石的眼睛:深情中似有一丝忧郁。他微微轻叹着,不经意地几声咳嗽,他急忙捂住嘴巴,惟恐惊醒了炕上的人。他手中的烟袋在颤抖着,面色彤红,眼睛里闪着泪花,看得出他的心里一定有满腹的惆怅,他强抑制着悲痛,悄悄起身,双脚蹒跚地走出房门。
  整齐的农家院落,西头石碾边戳着一个个铁镐、铁锨、铁釺和长棍、扁担,杨白石繞过石碾走到院门外。
  庭院外一棵老柳树下,杨白石凝目向下山的路望去……
  杨白石心声:
     “妹子呦,你和小云子在哪里呵……”呼声似在苍穹回荡。
   
  甜甜的银铃般的声音好像在杨白石耳边萦绕:“舅舅,我们在这儿呢!”
  闪回:
  杨白石屋内。
  太阳透过敞开的窗子照在杨秋英的脸上,她五十来岁的年龄。细细的鱼尾纹挂在眼角,发髻盘在后脑,衣着合体大方,她手里拿着一件旧衣裳,盘腿坐在后炕上缝补着,火盆沿面上摆放着一柳条编结的方形笸箩,里面装着针头线脑的物件,一个十五六岁的姑娘坐在火盆旁,姑娘身着花上衣黑裤子,虽很旧却缝补的整齐,白里透红的脸上杏眼红唇,黑油油的大辫子耷拉在前胸,两个不大的小酒窝镶嵌在脸颊两旁,更显得楚楚动人。
  杨白石笑呵呵地说:“这闺女,这一晃长成大姑娘啰,常言说得好女大十八变,越变越好看。俺的小云子出落得象一朵月季花,漂亮水灵的招人喜欢。”他边说边走出屋门。
      方彩云羞涩地:“舅舅……”她故意翘着小嘴巴怪嗔地说:“娘,你看俺舅舅,他也这样说我。”
  杨秋英笑眯眯地看着女儿说:“你舅舅只要看见你和你姐姐,他就待见的不得了。你们小的时候,他是后背上背大的,肩膀上扛小的,任他吃多大苦受多大累,也决不让你姐俩受一丁点委屈。”
  杨白石掀着门帘进屋来,把一个大柳条篮子放在炕上。
  杨白石:“妹子,你只说对了一半,你也是哥从小背大的。咱爹娘生了咱们姐弟六个,我是老大,你是老小,可惜那几个弟妹都夭折了。我比你大十五岁,那时你一岁多点刚走稳路,成天价跟在我屁股后面歪歪扭扭地象个不倒翁似的,就像我的小尾巴,想甩都甩不掉。我怕你磕着碰着,就把你背在我的背上。
  杨秋英:“你怕摔着我,就用一条宽带子把我绑好,栓在你的后腰上。你做饭背着我,走路背着我,上山背着我,下地背着我,除了睡觉我都在你背上。”
  杨白石:“有时候,你睡着了,只要往炕上一放,你就醒了,小手吧唧吧唧的打着我的脸,两条腿蹬哧着,大哭起来,我抱起来又将你背在我的背上,还得颠晃着直到你再次睡实着了为止。你小时候可淘气了,气性大,超爱哭,说不准为了啥,你哭起来就没完没了。直到你哭累了才肯罢休。我对你是一点脾气也没有,只要你高兴,你要啥都依你。”
  杨秋英:“我小的时候就愿意让你背着我,在你背上玩耍,模你的耳朵,拽你的鼻子。惯下了一身臭毛病。”
  杨白石:“后来我发现你越来越依赖我,总是赖在我背上,有时吃饭你也要在我背上吃。我当时没想那么多,只要妹妹喜欢就行,我吃点苦没什么,可不能委曲了你。不承望背你还险些酿出大错来。你在我的背上足足过了两年多,有一天,我意外的发现你三岁多了,双腿却还不会走路,原本会迈步的脚颤颤悠悠地打滑。我不知道咋回事,赶紧背起你小跑着来到刘奶奶家里。”
  闪回:
  刘奶奶家里。
  刘奶奶盘腿坐在炕上,轻轻地抚摸着幼小孩子的双腿。
  刘奶奶说:“傻孩子,你整天不离身地背着妹妹,怕她有个三长两短,可你知道丫头在你背上是学不会走路的。她以后不但要走路,还要干活,和普通人一样过自己的日子。你这不是为她好,反而是害了她。多俊气的一个闺女呵!可怜这两腿软得象面条,腿骨弯曲,别再是佝偻病呵!要是长成个罗圈腿也够寒碜的。
  少年杨白石焦急万分,眼泪在他的眼中打着转转。突然,他一头扑在刘奶奶的怀中……
  少年杨白石:“奶奶,你是说俺妹妹得了软骨病?”
  刘奶奶点着头,没有吭声。
  少年杨白石哇的一声大声嚎哭了起来。他哭泣着跪在地下,抱着刘奶奶的腿紧紧地不放手。
  少年杨白石:“不,不会的,奶奶,你可要救救我妹妹呀,我就只有这一个妹妹呵!来世我给您老当牛做马报答您。我不要佝偻的妹妹,我要她自己会走路的妹妹,是我害了我的妹妹,我该死。”边说边打着自己的脸,吓得妹妹搂着刘奶奶的脖子大哭起来。
  刘奶奶擦着杨白石脸上的泪水托着他的胳膊,扶他起来。
  刘奶奶:“好孩子,快起来,别吓着妹妹。你听我说,妹妹的腿长成这样也不能全怪你,你还是个孩子呵!奶奶知道你没有时间看护妹妹,你要出去干活,让她自己在家不放心,又怕人欺负你这没爹没娘的宝贝妹妹,为了保险起见,你就把她背在背上。你看这样行不,你把妹妹交给我,我照顾她一时日子。首先,俺在饮食上给她调剂一下,变换着饭菜花样,让她多吃些,营养一定要赶上去,随着体质的改善,咱就要加强锻炼身体了,先从活动四肢开始,慢慢增加她的运动量。好在丫头还小,我估摸着每天坚持为她按摩,利用推、按、捏揉,促进血液循环,增加身体抵抗力,从头开始教她学迈步,练走路,舒展腰肢长腿力还来得及。”
  
  闪回:
  烈日炎炎,寂静的山坡上。
  一个穿着不合体男孩服装的小女孩,头上扎着两条冲天辫,圆圆的小脸上冒着汗珠,她的身边是少年杨白石,兄妹俩走在上山的小路上,少年杨白石手中握着镰刀,肩上挎着绳子。他停下脚步给女孩擦着脸上的汗水。
  少年杨白石:“妹子,你在刘奶奶家等我多好,我一会儿就回来,响午哥给你做好吃得行不?”
     “不么,俺也要打柴割草。”
      少年杨白石:“你还小,拿不动镰刀,割不下柴火。等你长大了,就能干活了。妹子,听话呵!”
     “哥,我会,我也要上山割柴卖钱,我割不了柴,我就用手薅柴草,多一点是一点,多卖一点钱。刘奶奶说了:有了钱买块布,奶奶给你做件新衣服,你的旧衣服改改给我穿。”幼小的妹妹眼圈红了,小嘴一撇,说着流下来眼泪。
  少年杨白石无奈地:“小妹,别哭,我听你的行吧!我的小祖宗!”
      画外音:
  从那以后,只要是有杨白石的身影,就能看见妹妹。而妹妹再苦再累也不让哥哥背她了。小小年纪的妹妹跟着哥哥游走在大山之中。他们一起种田、砍柴割草,喂鸡、喂猪,烧火做饭,样样活儿拉不下她。她是哥哥的小帮手,也是哥哥的开心果。
   
  还是杨白石家中。
  杨白石:“经过刘奶奶小半年的调理,她治好了你的腿病,我却一直不敢再把你背在身上,我隐约感到有一种无形的网纠结在你我之中,我俩都怕伤害到对方,直到有一年秋天……”
  闪回:
  青年杨白石手中提个大线口袋,腰里挎着绳子。
  青年杨白石边走边拿把镰刀来到丫头跟前。
  青年杨白石:“妹子,今天你去刘奶奶家里等我,我去摘榛子,长榛子的山高路陡不好走,山路又远,你爬不上去。过一会刘奶奶来接你,中午饭在奶奶家吃。”
  童年杨秋英哭得像个泪人,抱着哥哥的腿紧紧不放,两手又挠又打,不依不饶。
  青年杨白石蹲下身子给妹妹擦着眼泪,又给妹妹梳起脑后的两条冲天辫。
  青年杨白石:“妹子,你这是为的啥?往常不是很喜欢和刘奶奶玩吗!今天犯得啥牛脾气?”
  童年杨秋英执拗着:“不么,哥哥,我就要跟你上山採榛子去,我能上大山,我也要自己採榛子。”
  青年杨白石的眼睛直盯着妹妹的脸,他目光稍犹豫,用脸贴着妹妹的脸蛋。
  青年杨白石小声问:“妹子,你真要登高山,爬高崖,那里可危险呵!
  童年杨秋英:“我不怕,你上哪我上哪,我就是要跟着你。”
  青年杨白石:“既然你坚决要去採榛子,那就答应我一个条件,上陡山时一定要让我背着你,你扒在我的背上,双手拽住我的衣服,我问你,哥哥背你害怕不?怕不怕你再长成个罗圈腿来!”
  童年杨秋英倔强地摇了摇头,泪水在她的眼中打着转转。
  童年杨秋英:“哥,我不怕。我长大了,再也不怕罗圈腿了,我和小莲姐、小花妹她们蹦高高、跳绳、玩跳房子游戏,每次我都是第一,你看,我的大腿又粗又直又结实,哥,你背吧!我没事的。”满脸稚气的妹妹一口气说完了心中的话。
  青年杨白石激动的看着妹妹,情不自禁的抱起妹妹转了几圈,滴滴泪水从他的眼睛里涌了出来。
  懂事的妹妹擦着哥哥脸上的泪珠。
  童年杨秋英:“哥哥,你咋啦?我没有惹你生气呵!”
  青年杨白石擦着眼泪,脸上露出笑容。
  青年杨白石:“没有,我没有生气,哥哥是高兴的。”
  
  还是杨白石的土炕上。
    杨白石:“还记得不,那天,正是你过了八岁生日又两个月零七天头上,这一天,我可记到心坎里了,到死也忘不了啦!时隔五年后,我第一次背着你上白石山顶上摘酸枣、採榛子,那印象太深啦!虽说背着你游走了一整天,累得我是腰酸背痛,可我心里那叫一个痛快。其实那些年,我一直梦想着和从前一样,妹妹那温暖的身子趴在我肩背上,两只小手紧紧地拽着我的衣领,我也享受着背妹妹的喜悦和快乐。这个心结一直困扰着我,那天,是你给了大哥这个机会,医好了我多年的一块心病呵!
  杨秋英顽皮地象个孩子:“哥,你说我当年是不是太不识抬举了,有人天天背着俺还不知足,还差一点成个佝偻病罗圈腿,这也太难为哥哥了。”
  杨白石:“万幸呵!要是你真长成那样,还不要了哥的命,又怎样对得起咱的爹娘?想起这件事我就后怕呀!这一晃呵,你的孩子都长大成人了,这彩云啊,活脱脱一个当年的你呀!只是有一点不象你。”
  杨秋英:“哦,不象我?”
  杨白石笑道:“你的两个姑娘哪一个也不象你小时候那么爱啼哭!可怜巴巴的样子让人看了揪心!哎,咱俩说话忘了正事啰!”
     “哗”的一声响,炕上滚跑着核桃、大枣。
  杨白石放下手中的篮子,挑了两个大核桃用手轻轻一捏,掉出来两块整核桃仁儿。
  杨白石:“彩云,吃核桃吧,这是专为我宝贝外甥女留的,来,舅舅给你砸。”
  握着锤子的手,熟练地在炕沿上砸起核桃来。伴着砰砰梆梆的声音,火盆沿面上的核桃仁循序积多。杨白石取来一个柳条编制磁盘大小的圆形笸箩,把核桃仁拣在里边。
      杨白石:“小云子,快吃呀,这些都是你喜欢吃的食物。白石山特产的青皮大核桃,皮薄仁饱满,嚼在口中酥脆喷香好吃不腻。这大枣是我一粒粒挑出来的,个个晶莹透红,核小肉厚甘甜不粘,好吃的不得了呵!”
  方彩云微翘着小嘴贪婪地吃着,两只纤细的手指挑着、拣着。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编辑:青梅煮烈酒
举报
顶啦 1
踩啦 0
点击收藏。收藏后可以在会员中心快速找到我哦 收藏 0
登录 后再戳我哦
最近阅读者 更多
  • 学生
    没有昵
  • 学生
    没有昵
  • 编剧
    竹雨凝
  • 其他
    pet
  • 自媒体
    aht
  • 一妄想
    红尘一
  • 学生
    孙迎光
  • 学生
    洋葱哥
共有 1 个评论
李继华   黑龙江黑河  2016/12/23 8:19:00 
是改编的吗?
写个评论
请注意:反馈问题请到 建议反馈 页面,在此评论无法得到回复!
*  
验证码:今天是11月几日?(提示:2号)
      *

年金牌VIP会员作品

市长的面试(主旋律)

同类推荐作品

蓝色游戏(主旋律)
丝路传说(主旋律, 爱情, 历史)
花开迟暮(主旋律)
新画皮之铁血(军事, 历史)
史家绝唱(家庭, 军事, 历史)
血染的风采(主旋律)
狗与老人(主旋律)
青花梅瓶(主旋律)

同类最新作品

大风之二 风雨苍黄(军事, 历史)
相机(军事, 历史)
新画皮之铁血(军事, 历史)
大风之一青萍之末(军事, 历史)
史家绝唱(家庭, 军事, 历史)
梦忆山河(奇幻, 军事)
无境之战(主旋律, 犯罪, 军事)

同类随机作品

苦乐年华(主旋律)
他是我的学生(主旋律)
登攀的蝼蚁(主旋律, 都市, 校园)
又扳回了一局(主旋律, 家庭, 小小说)
灵的撞击(主旋律, 爱情, 悬疑推理)
今夜月儿圆(主旋律, 爱情, 都市)
市长的面试(主旋律)
唐刀之永恒之战(主旋律, 军事)
分享页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