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旋律,军事
小说
觉醒的羔羊
- 故事梗概
- 作品卖点
- 作品正文
对于他们来说,如果是福,倒也罢了,乡亲们不会怪罪于他,如果是祸,那可怎么得了,即使乡亲们不怪罪。他也担当不起,这可是人命关天的大事,谁也没那个本事为几十条人命负责。
这天晚上,靠山冲的男人都不能入睡,靠山冲的枪声,把他们的心打飞了。
——也不知道家里的老婆孩子怎么样了。
整个工棚。一片长吁短叹。他们实在想不明白,村里突然响起的枪声究竟是怎么回事。邻村的民工被搅得也没法入睡。索性坐起来,参加他们的议论。
“老田叔,你年纪大,见的世面多,你给我们说说,村里的枪声是怎么回事?”
“我又不是活神仙,我怎么知道,不过,我估摸着日本人突然换了军装,十有八九和白天的枪声有很大关系。”老田头一板一眼地说。
“不会真是土匪劫村吧?”小六子问。
“不是,我估摸着不是。”赵青山说。
“为什么不是,田中不是说一群刁民捣乱吗?”小六子反问赵青山。
“不是。”赵青山回答的很肯定,因为他想起了送双柱回村遇见李长友的事情:
“……我怀疑他们打着开采锑矿的幌子,实质是为他们日后的战略进攻做准备……你们不能被他们的假象迷惑……
……我们是同胞,绝对不会害你们的。你们还是做好离开这里的准备吧,只怕到时他们会杀人灭口。
第七章 祸从口出
自靠山冲枪声响过以后,一向安分守己的民工,突然就像被搅动了的蜂窝一般骚动起来了。
最先是邻村一个姓王的石匠,一天到晚吵闹着要回家,王石匠回家的事情还没得到批准,和王石匠一个村的谷昌盛也吵闹着要回家。赵青山把他们的意见给田中芎夫说了,田中芎夫说眼下时局紧张,工程竣工是头等大事,任何人都不能随便离开这里。赵青山把田中芎夫的话给两人一说,两人的气更大了,一边干活一边说愤激话撒气。一不小心。王石匠把榔头砸到谷昌盛脚背上了。当时,谷昌盛就疼得昏过去了。
监工的士兵把情况报告了田中芎夫,田中芎夫立即派人把谷昌盛抬走了。民工跟出来要送谷昌盛,被士兵横端着枪堵在洞口了。
赵青山也想跟着去看看谷昌盛的伤情,田中芎夫把他叫住了。
“赵桑,把你的人叫回去,别耽误干活。告诉他们,完工就放他们回家,我们钞票大大的给。”田中说话听起来还是很客气,但腔调里多了几分威严。
目送着谷昌盛走远。赵青山把田中芎夫的话给大家一说,大伙就高声喊了起来:
“我们不要钱,我们就想回家守着老婆孩子。”
大家满脸怨气,都坐着不动。直到日军士兵端着抢进来,大家才慢腾腾地抄起家伙走到各自的岗位上。一时间,叮叮当当的敲打声又杂乱无序地响了起来。
谷昌盛被送走的第一个夜晚,有人开始失眠了。尽管那天晚上,月色皎洁如银,但民工的心里,却阴暗一团。
回家回家,成了民工们心底最大的一个愿望。
然而,留在家里的人又何尝不是热烈的盼着她们的男人早些回家搂着她们睡一个安稳觉呢。
桂花就要生了,但孩子他爹还在大山里。她多么希望孩子他爹能守在榻前看着她生产,于是她天天挺着个大肚子去村口眺望,希望能在村口看见丈夫王石匠的影子。然而,越是盼望就越是失望。村外小路上来来去去不知走过了多少背影,就没一个背影是王石匠的。
乡里乡亲看见桂花焦急的模样,就安慰她说“别急,石匠会回来的,你现在不是还没生吗、你生的时候他就回来了。”
话是这样说,可石匠究竟什么时候回来,能不能回来他们心里也没数,听外面回来的人说,京郊一带中日两军已经打起来了。
这些话在山里人耳朵里是左耳进右耳就出去了。他们不懂时局,不懂国啊家什么的,他们只懂得老婆孩子热炕头。只要油盐米酱醋柴不缺,身上不冷肚子不饿,就心安理得了。山里人闭塞,他们多年养成的习惯是自扫门前雪,什么日本不日本的,管他马踩死牛还是牛踩死马呢,那都不关他们的事。
“我们不出去惹他,他还把战火烧到我山里来不成?”山里人常常用这句话问乡邻同时也安慰自己。
都说皇天不负苦心人。可桂花在路口整整站了十几天,还是没有把她丈夫王石匠等回来。
她哪里知道他的丈夫王石匠永远也回不来了。
在谷昌盛被抬走的第三天晚上,王石匠想到老婆就要生了,他心急如焚,就央求赵青山代他去给田中芎夫求情。
赵青山想这是个特殊情况,王石匠第一次当爹,理所当然应该守在老婆身边,他满怀信心的去替石匠求情,没想田中芎夫油盐不进,无论如何也不同意。
赵青山急了,他说:“全部休工你不同意,一个请假你也不同意,我没法给他们交待,这个民工队长我不干了,你另找人去。”说完甩手就走。
“赵桑请留步,大日本皇军一向是爱护你们的,你看这样行不行?我让石匠回家休息两天。怎么样?”田中芎夫摸着下颌若有所思地问赵青山。
“这样真是太好了,我替石匠谢谢少尉。谢谢少尉!”赵青山真给田中芎夫鞠了几个躬。
王石匠回家的问题就这么轻易的搞定了,大家打心眼里替他高兴。大家把他送到洞外十几米处的地方,叮嘱了又叮嘱:“记得到我家看看,告诉我老婆别惦记我。”
“告诉我老娘,我很快就会回家了。”
“我给媳妇捎的话你别忘了告诉她。”
“抽空去柳子溪看看谷昌盛的脚好了没有,告诉他,大伙惦记他。”
……
“我一定把你们的话一一带到,你们就放心吧。”王石匠已经等不及了,他一边回答一边撒开脚丫就跑,一会就转过山梁不见了。
谁都没有想到,王石匠这一去竟是永远也回不来了。
就在王石匠走后不久,正在灶台上和面准备做馒头的老田头,清楚地听见山间传来一声清脆的枪响。随后便恢复了宁静。
开晚饭时,老田头给大家说了这事,正好田中芎夫走来听见了,他说,巡逻的士兵看见一只野鸡,就扣动扳机了。
为了证实他说的话绝对不假,不一会,他真拧来一只野鸡扔在老田头脚边,他一边擦手一边对老田头说:“这就是我们士兵打到的那只野鸡,你把它杀了,煨汤,大伙一起米西米西。”
关于枪声的猜疑被田中芎夫的一只鸡给蒙过去了。老实本分的山里汉子,谁也没往别处去想。
他们想的是,最多明天自己的家人就知道自己在山里的情况了,而他们,等王石匠两天后回来,他们也就知道自己老婆孩子的消息了,一想到这里,他们的心就无法平静,王石匠离开山洞的当天晚上,民工们各自趴在自己的床上,默默地想着自己如果像王石匠一样突然回到家,老婆和孩子会高兴成啥样。
“老田头,你说我们这么久没回家了,老婆孩子乍一看见,会是咋样的?”说这话的是陈家山一个叫孙全有的木匠。
“还会咋样,高兴呗。”老田头回答他。
“嘿嘿,那倒是,那倒是。”
“小六子,你咋不说话?想啥呢?”老田头问他的上铺。
“我又没老婆,我就想我娘,不知道我娘这会子在干什么。”小六子还未满十九岁,因家里穷,还没谈上媳妇。
“青山叔,你想啥呢?”小六子回过头问对面铺上的赵青山。
“他还会想啥,想女儿月娥呗。”赵青山还没来得及回答,李德友抢在他前面替他回答了。
李德胜说的没错,赵青山是在想女儿月娥。
“青山老弟,我说你怎么要把女儿送到日本去呢?天远地远的,什么时候才能见上一面啊?”
老田头这一杆子,算是捅到赵青山心窝里去了。
他心里正非常懊悔不该把女儿交给宫本鸿川,不该让宫本把女儿送到日本东京求学。所以他说:“世上没有后悔药卖,我再后悔也来不及了,就听天由命吧。”
“不能这样,你可以找宫本把女儿要回来啊。” 小六子搭话了。小六子只比月娥大三岁,他心里早就喜欢上月娥了。只因月娥才十六岁,他就没把话挑明。可月娥这一走,他还有机会见到她吗.?即便见到她,可她是进过洋学堂的洋学生,到那时,月娥还会瞧得起他吗?
“对,找宫本要人去。”有人附和小六子的说法。
“上哪里找他去,我们出得去吗?”有人出来泼冷水了。
“请假出去啊。”
“别做梦了,我算是看明白了,山洞没挖好,谁也别想从这里走出去。”李澜略带伤感地说。
“大伙都别说了,睡觉吧,明天还有活路等着我们呢.”赵青山心里难受,不想再听大家议论下去,就招呼大伙睡觉。
大家哪里睡得着呢?他们现在的心情,就像贫苦人家的孩子盼过年一样盼着王石匠带消息回来呢。
他们并不知道,王石匠的脚一跨出石洞,就踏上了黄泉路,而且更让他们想不到的是,谷昌盛已经早于王石匠一步去阎王爷那里报道了。
那天,士兵并没有将谷昌盛抬到医院治疗,而是径直将他抬到山崖,将他和担架一起抛到山涧去了。
可怜的谷昌盛,就像天上掉下的一块石头一样,拼命直线垂落,起始,还能听见他的哀叫,后来便死一样沉寂了。
民工们谁都没有想到,一个回家的念头竟会要了谷昌盛的命。
他们更想不到的是,同样的厄运正等着他们这群朴实憨厚的山里汉子。
第八章怪事连连
从王石匠回家的那天算起,今天已经是第四天了。王石匠走后的第三天,山上的民工就开始骚动,因为田中少尉允许王石匠的假只有两天,第三天他应该在山上了。可是王石匠没有回来。
第四天,王石匠还是没有回来。
这到底是咋回事?民工们又开始议论了。
“会不会王石匠家出啥事了?”李澜问大家。
“他刚当了爹,恋家,不想上山了。”王老庚说。
老田头没说话,他想起了那天王石匠走后不久山间响起的枪声。
可是他不敢把心里的疑虑说出来。一向谨小慎微的他一直恪守着祸从口出的古训。
“石匠还不回来,日本人会不会找他麻烦?”小六子担心地问。
“大家都别说活了,干活。“赵青山听见咔咔咔的脚步声由远而近地向这边来了,猜想是田中芎夫,就提醒大家赶快干活。
“王石匠回来了没有?”田中芎夫叉开两脚站在民工面前,剑插在两腿之间,傲慢地看着弯腰干活的民工。
民工没人理他,他又把话重复了一遍。
还是没人回答,但都在摇头。
“谁知道他住在什么地方?”
民工又开始摇头。田中将目光投向了赵青山。
“他家住在柳子溪。”赵青山回答。
田中下颌一点,笑着转身离开了。
又过了三天。王石匠还是没回来。谷昌盛也音信杳无。民工私下里又议论开了。
“谷昌盛脚伤也该好了,怎么还不见人影?”
“王石匠是出事了还是日本人同意他留在家照顾老婆孩子了?”
民工心里有很多疑问。
午饭时,田中芎夫来了。他对蹲在地上啃馒头的民工说,“你们羡慕王石匠和谷昌盛吗?他们不会回来了。谷昌盛伤还没好,王石匠老婆又刚生了孩子,我们体谅他们的难处,就放他们长假了。”
田中芎夫这句话,每个人都听到心里去了,拿着馒头的手忘记了往嘴里送,全都睁大了眼睛看着皮笑肉不笑的田中芎夫。
“羡慕他们是吧?那就好好的干活,皇军不会亏待你们的。哈哈哈……”说完田中仰起脖子一阵狂笑,然后迈着正步走了。
田中一走,全部民工突然向赵青山围拢过来。
“你们说田中的话是真的吗?”
“王石匠和谷昌盛真是被留在家里了?”
大家七嘴八舌说着心里的疑问。赵青山看着大家,一言不发,不知道他心里在想什么。
“我看未必。”老田头突然冒出一句。
“为什么这么说?”大家又一起把目光转向老田头。
可老田头冒出了这一句后,就再也没有了下文,把大伙急得好像被猫抓了似的。
“唉——”老田头见大伙都疑虑地望着他,就长长地叹了一口气。
这意味深长的一声长叹,把全部民工的心都揪紧了,他们不安起来,又一起把身子转过来望着沉闷不语的赵青山。
赵青山知道不能再沉默了。
“我想,他们既然如此说了,大家就不要担心,该干啥还干啥,早点完工我们就早点回家,大家干活手脚麻利点。”
“我说青山叔,你就真那么相信日本人吗?”小六子悄悄问赵青山。
这句话又触到赵青山的心病了。
他还真说不好自己是相信日本人还是不相信日本人。说不相信吧,人家又实实在在是从人贩子手里救下了自己的女儿,说相信吧,他对日本人又了解多少呢?
既然了解不多,你干嘛把女儿交给日本人呢?老田头曾经私下和他讨论过这个问题,当时,老田头就是这么问他的。
难道就因为不让女儿跟着自己受苦,就非得把女儿送给日本人做干女?老田头质问他。
是啊,他有啥办法呢?他欠了马正福的债,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够还清,女儿是她的命根子,他不能眼看着女儿跟着自己挨饿受冻,但他又没有能力改变女儿的现状,所以……
虽然,他跟宫本攀了亲,其实他跟大伙一样,心里一片茫然。特别是这些看似普通的日本人摇身一变成了训练有素的日本军人以后,他的心里就有了某种不详的预感,但他不敢给大伙挑明了说,只好憋在肚子里一个人翻来覆去的琢磨。
为此,他更担心女儿,——不知女儿去日本是福还是祸。
关于王石匠和谷昌盛,大伙议论一下也就过去了,就像风,只有吹拂时人们才能感觉到它的存在,而赵青山对月娥的牵挂和担忧就不是风了,它是一块石头时时刻刻都压在赵青山的心坎上。
几天以后,又发生了一件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
六月十四日晚上,黄兴发起来小解,看见哨兵在打瞌睡,就萌发了偷偷回家的念头,于是他轻手轻脚绕过岗哨,一路狂奔下山去了。
黄兴发摸回家时间已经是后半夜。他的突然归来,把他媳妇春妮吓了一跳。
这天晚上,靠山冲的男人都不能入睡,靠山冲的枪声,把他们的心打飞了。
——也不知道家里的老婆孩子怎么样了。
整个工棚。一片长吁短叹。他们实在想不明白,村里突然响起的枪声究竟是怎么回事。邻村的民工被搅得也没法入睡。索性坐起来,参加他们的议论。
“老田叔,你年纪大,见的世面多,你给我们说说,村里的枪声是怎么回事?”
“我又不是活神仙,我怎么知道,不过,我估摸着日本人突然换了军装,十有八九和白天的枪声有很大关系。”老田头一板一眼地说。
“不会真是土匪劫村吧?”小六子问。
“不是,我估摸着不是。”赵青山说。
“为什么不是,田中不是说一群刁民捣乱吗?”小六子反问赵青山。
“不是。”赵青山回答的很肯定,因为他想起了送双柱回村遇见李长友的事情:
“……我怀疑他们打着开采锑矿的幌子,实质是为他们日后的战略进攻做准备……你们不能被他们的假象迷惑……
……我们是同胞,绝对不会害你们的。你们还是做好离开这里的准备吧,只怕到时他们会杀人灭口。
第七章 祸从口出
自靠山冲枪声响过以后,一向安分守己的民工,突然就像被搅动了的蜂窝一般骚动起来了。
最先是邻村一个姓王的石匠,一天到晚吵闹着要回家,王石匠回家的事情还没得到批准,和王石匠一个村的谷昌盛也吵闹着要回家。赵青山把他们的意见给田中芎夫说了,田中芎夫说眼下时局紧张,工程竣工是头等大事,任何人都不能随便离开这里。赵青山把田中芎夫的话给两人一说,两人的气更大了,一边干活一边说愤激话撒气。一不小心。王石匠把榔头砸到谷昌盛脚背上了。当时,谷昌盛就疼得昏过去了。
监工的士兵把情况报告了田中芎夫,田中芎夫立即派人把谷昌盛抬走了。民工跟出来要送谷昌盛,被士兵横端着枪堵在洞口了。
赵青山也想跟着去看看谷昌盛的伤情,田中芎夫把他叫住了。
“赵桑,把你的人叫回去,别耽误干活。告诉他们,完工就放他们回家,我们钞票大大的给。”田中说话听起来还是很客气,但腔调里多了几分威严。
目送着谷昌盛走远。赵青山把田中芎夫的话给大家一说,大伙就高声喊了起来:
“我们不要钱,我们就想回家守着老婆孩子。”
大家满脸怨气,都坐着不动。直到日军士兵端着抢进来,大家才慢腾腾地抄起家伙走到各自的岗位上。一时间,叮叮当当的敲打声又杂乱无序地响了起来。
谷昌盛被送走的第一个夜晚,有人开始失眠了。尽管那天晚上,月色皎洁如银,但民工的心里,却阴暗一团。
回家回家,成了民工们心底最大的一个愿望。
然而,留在家里的人又何尝不是热烈的盼着她们的男人早些回家搂着她们睡一个安稳觉呢。
桂花就要生了,但孩子他爹还在大山里。她多么希望孩子他爹能守在榻前看着她生产,于是她天天挺着个大肚子去村口眺望,希望能在村口看见丈夫王石匠的影子。然而,越是盼望就越是失望。村外小路上来来去去不知走过了多少背影,就没一个背影是王石匠的。
乡里乡亲看见桂花焦急的模样,就安慰她说“别急,石匠会回来的,你现在不是还没生吗、你生的时候他就回来了。”
话是这样说,可石匠究竟什么时候回来,能不能回来他们心里也没数,听外面回来的人说,京郊一带中日两军已经打起来了。
这些话在山里人耳朵里是左耳进右耳就出去了。他们不懂时局,不懂国啊家什么的,他们只懂得老婆孩子热炕头。只要油盐米酱醋柴不缺,身上不冷肚子不饿,就心安理得了。山里人闭塞,他们多年养成的习惯是自扫门前雪,什么日本不日本的,管他马踩死牛还是牛踩死马呢,那都不关他们的事。
“我们不出去惹他,他还把战火烧到我山里来不成?”山里人常常用这句话问乡邻同时也安慰自己。
都说皇天不负苦心人。可桂花在路口整整站了十几天,还是没有把她丈夫王石匠等回来。
她哪里知道他的丈夫王石匠永远也回不来了。
在谷昌盛被抬走的第三天晚上,王石匠想到老婆就要生了,他心急如焚,就央求赵青山代他去给田中芎夫求情。
赵青山想这是个特殊情况,王石匠第一次当爹,理所当然应该守在老婆身边,他满怀信心的去替石匠求情,没想田中芎夫油盐不进,无论如何也不同意。
赵青山急了,他说:“全部休工你不同意,一个请假你也不同意,我没法给他们交待,这个民工队长我不干了,你另找人去。”说完甩手就走。
“赵桑请留步,大日本皇军一向是爱护你们的,你看这样行不行?我让石匠回家休息两天。怎么样?”田中芎夫摸着下颌若有所思地问赵青山。
“这样真是太好了,我替石匠谢谢少尉。谢谢少尉!”赵青山真给田中芎夫鞠了几个躬。
王石匠回家的问题就这么轻易的搞定了,大家打心眼里替他高兴。大家把他送到洞外十几米处的地方,叮嘱了又叮嘱:“记得到我家看看,告诉我老婆别惦记我。”
“告诉我老娘,我很快就会回家了。”
“我给媳妇捎的话你别忘了告诉她。”
“抽空去柳子溪看看谷昌盛的脚好了没有,告诉他,大伙惦记他。”
……
“我一定把你们的话一一带到,你们就放心吧。”王石匠已经等不及了,他一边回答一边撒开脚丫就跑,一会就转过山梁不见了。
谁都没有想到,王石匠这一去竟是永远也回不来了。
就在王石匠走后不久,正在灶台上和面准备做馒头的老田头,清楚地听见山间传来一声清脆的枪响。随后便恢复了宁静。
开晚饭时,老田头给大家说了这事,正好田中芎夫走来听见了,他说,巡逻的士兵看见一只野鸡,就扣动扳机了。
为了证实他说的话绝对不假,不一会,他真拧来一只野鸡扔在老田头脚边,他一边擦手一边对老田头说:“这就是我们士兵打到的那只野鸡,你把它杀了,煨汤,大伙一起米西米西。”
关于枪声的猜疑被田中芎夫的一只鸡给蒙过去了。老实本分的山里汉子,谁也没往别处去想。
他们想的是,最多明天自己的家人就知道自己在山里的情况了,而他们,等王石匠两天后回来,他们也就知道自己老婆孩子的消息了,一想到这里,他们的心就无法平静,王石匠离开山洞的当天晚上,民工们各自趴在自己的床上,默默地想着自己如果像王石匠一样突然回到家,老婆和孩子会高兴成啥样。
“老田头,你说我们这么久没回家了,老婆孩子乍一看见,会是咋样的?”说这话的是陈家山一个叫孙全有的木匠。
“还会咋样,高兴呗。”老田头回答他。
“嘿嘿,那倒是,那倒是。”
“小六子,你咋不说话?想啥呢?”老田头问他的上铺。
“我又没老婆,我就想我娘,不知道我娘这会子在干什么。”小六子还未满十九岁,因家里穷,还没谈上媳妇。
“青山叔,你想啥呢?”小六子回过头问对面铺上的赵青山。
“他还会想啥,想女儿月娥呗。”赵青山还没来得及回答,李德友抢在他前面替他回答了。
李德胜说的没错,赵青山是在想女儿月娥。
“青山老弟,我说你怎么要把女儿送到日本去呢?天远地远的,什么时候才能见上一面啊?”
老田头这一杆子,算是捅到赵青山心窝里去了。
他心里正非常懊悔不该把女儿交给宫本鸿川,不该让宫本把女儿送到日本东京求学。所以他说:“世上没有后悔药卖,我再后悔也来不及了,就听天由命吧。”
“不能这样,你可以找宫本把女儿要回来啊。” 小六子搭话了。小六子只比月娥大三岁,他心里早就喜欢上月娥了。只因月娥才十六岁,他就没把话挑明。可月娥这一走,他还有机会见到她吗.?即便见到她,可她是进过洋学堂的洋学生,到那时,月娥还会瞧得起他吗?
“对,找宫本要人去。”有人附和小六子的说法。
“上哪里找他去,我们出得去吗?”有人出来泼冷水了。
“请假出去啊。”
“别做梦了,我算是看明白了,山洞没挖好,谁也别想从这里走出去。”李澜略带伤感地说。
“大伙都别说了,睡觉吧,明天还有活路等着我们呢.”赵青山心里难受,不想再听大家议论下去,就招呼大伙睡觉。
大家哪里睡得着呢?他们现在的心情,就像贫苦人家的孩子盼过年一样盼着王石匠带消息回来呢。
他们并不知道,王石匠的脚一跨出石洞,就踏上了黄泉路,而且更让他们想不到的是,谷昌盛已经早于王石匠一步去阎王爷那里报道了。
那天,士兵并没有将谷昌盛抬到医院治疗,而是径直将他抬到山崖,将他和担架一起抛到山涧去了。
可怜的谷昌盛,就像天上掉下的一块石头一样,拼命直线垂落,起始,还能听见他的哀叫,后来便死一样沉寂了。
民工们谁都没有想到,一个回家的念头竟会要了谷昌盛的命。
他们更想不到的是,同样的厄运正等着他们这群朴实憨厚的山里汉子。
第八章怪事连连
从王石匠回家的那天算起,今天已经是第四天了。王石匠走后的第三天,山上的民工就开始骚动,因为田中少尉允许王石匠的假只有两天,第三天他应该在山上了。可是王石匠没有回来。
第四天,王石匠还是没有回来。
这到底是咋回事?民工们又开始议论了。
“会不会王石匠家出啥事了?”李澜问大家。
“他刚当了爹,恋家,不想上山了。”王老庚说。
老田头没说话,他想起了那天王石匠走后不久山间响起的枪声。
可是他不敢把心里的疑虑说出来。一向谨小慎微的他一直恪守着祸从口出的古训。
“石匠还不回来,日本人会不会找他麻烦?”小六子担心地问。
“大家都别说活了,干活。“赵青山听见咔咔咔的脚步声由远而近地向这边来了,猜想是田中芎夫,就提醒大家赶快干活。
“王石匠回来了没有?”田中芎夫叉开两脚站在民工面前,剑插在两腿之间,傲慢地看着弯腰干活的民工。
民工没人理他,他又把话重复了一遍。
还是没人回答,但都在摇头。
“谁知道他住在什么地方?”
民工又开始摇头。田中将目光投向了赵青山。
“他家住在柳子溪。”赵青山回答。
田中下颌一点,笑着转身离开了。
又过了三天。王石匠还是没回来。谷昌盛也音信杳无。民工私下里又议论开了。
“谷昌盛脚伤也该好了,怎么还不见人影?”
“王石匠是出事了还是日本人同意他留在家照顾老婆孩子了?”
民工心里有很多疑问。
午饭时,田中芎夫来了。他对蹲在地上啃馒头的民工说,“你们羡慕王石匠和谷昌盛吗?他们不会回来了。谷昌盛伤还没好,王石匠老婆又刚生了孩子,我们体谅他们的难处,就放他们长假了。”
田中芎夫这句话,每个人都听到心里去了,拿着馒头的手忘记了往嘴里送,全都睁大了眼睛看着皮笑肉不笑的田中芎夫。
“羡慕他们是吧?那就好好的干活,皇军不会亏待你们的。哈哈哈……”说完田中仰起脖子一阵狂笑,然后迈着正步走了。
田中一走,全部民工突然向赵青山围拢过来。
“你们说田中的话是真的吗?”
“王石匠和谷昌盛真是被留在家里了?”
大家七嘴八舌说着心里的疑问。赵青山看着大家,一言不发,不知道他心里在想什么。
“我看未必。”老田头突然冒出一句。
“为什么这么说?”大家又一起把目光转向老田头。
可老田头冒出了这一句后,就再也没有了下文,把大伙急得好像被猫抓了似的。
“唉——”老田头见大伙都疑虑地望着他,就长长地叹了一口气。
这意味深长的一声长叹,把全部民工的心都揪紧了,他们不安起来,又一起把身子转过来望着沉闷不语的赵青山。
赵青山知道不能再沉默了。
“我想,他们既然如此说了,大家就不要担心,该干啥还干啥,早点完工我们就早点回家,大家干活手脚麻利点。”
“我说青山叔,你就真那么相信日本人吗?”小六子悄悄问赵青山。
这句话又触到赵青山的心病了。
他还真说不好自己是相信日本人还是不相信日本人。说不相信吧,人家又实实在在是从人贩子手里救下了自己的女儿,说相信吧,他对日本人又了解多少呢?
既然了解不多,你干嘛把女儿交给日本人呢?老田头曾经私下和他讨论过这个问题,当时,老田头就是这么问他的。
难道就因为不让女儿跟着自己受苦,就非得把女儿送给日本人做干女?老田头质问他。
是啊,他有啥办法呢?他欠了马正福的债,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够还清,女儿是她的命根子,他不能眼看着女儿跟着自己挨饿受冻,但他又没有能力改变女儿的现状,所以……
虽然,他跟宫本攀了亲,其实他跟大伙一样,心里一片茫然。特别是这些看似普通的日本人摇身一变成了训练有素的日本军人以后,他的心里就有了某种不详的预感,但他不敢给大伙挑明了说,只好憋在肚子里一个人翻来覆去的琢磨。
为此,他更担心女儿,——不知女儿去日本是福还是祸。
关于王石匠和谷昌盛,大伙议论一下也就过去了,就像风,只有吹拂时人们才能感觉到它的存在,而赵青山对月娥的牵挂和担忧就不是风了,它是一块石头时时刻刻都压在赵青山的心坎上。
几天以后,又发生了一件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
六月十四日晚上,黄兴发起来小解,看见哨兵在打瞌睡,就萌发了偷偷回家的念头,于是他轻手轻脚绕过岗哨,一路狂奔下山去了。
黄兴发摸回家时间已经是后半夜。他的突然归来,把他媳妇春妮吓了一跳。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登录 后再戳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