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属:原创 · 独家授权
字数:107468
阅读:11887
发表:2017/11/25 修改:2017/11/30
农村
小说
村霸刘十六
免费
- 故事梗概
- 作品卖点
- 作品正文
“呃,其实我也是去年才入党。”
“怎么?一冬兄回来了?”伍十八还冇进屋就高喊。
于是,三个人紧紧地抱在一起。
“你们坐,我去倒两碗自己酿的米酒,一来为一冬兄弟接风,二来为我们党支部的诞生而庆贺。”刘七祝进厨房去了。
“伍十八,你爱人多大了?是什么文化?”一冬问。
“二十三岁小学文化。”
36、要说人才,刘十六算一个
司马一冬笑了笑:“呃,很年轻嘛。我想我们支部成立了就要考虑健全村里的一整套班子,如妇女主任、治安主任、民兵连长等等。”
七祝端来酒,如是三个人围桌而坐。七祝的堂客洪满波笑吟吟地送上一碟落花生。
“我说呀,昨天梁乡长就跟我说了建立支部的事,问我谁当书记好,我当即就说一冬在部队里经受了锻炼,思想觉悟比我们高,他既然回来了,就选他。乡长点了点头。我看就这样定了,十八,你的意见?”七祝望着伍十八。
“我同意。”
“好吧,这也是为人民服务的事我也不好推辞。不过总的说来支部今后在村里的作用怎样?就是决定我们三个人的合力团结怎样。”司马一冬说。
伍十八:“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我们会支持你的工作。”
司马一冬沉思了一会:“我想摆在我们眼前的工作很多,但首要的是发现考察培养吸收新党员,扩充支部力量。你们心中有数吗?”
伍十八:“要说人才,我倒认为刘十六算一个。”
“从思想品质上看,我现在才觉得刘十六确实不错。问题是他的父亲现在下落不明,很可能去了台湾。另外他的堂客是地主女儿,社会关系复杂。”七祝说。
“好啦今不具体讨论哪一个人。我交给大家一个任务,我们三个人每个人去交一个可成为发展对象的朋友。”一冬说
“好!喝酒喝酒。”七祝举起酒碗。
这一年开春刘十六就买回来一条大黄牛,他除了耕种好自己的五亩水田外还负责犁他岳家的七亩田和刘看六家的几亩田。外包的犁田费每亩是半担谷子。
在地主富农家庭中,恶霸地主家的刘细二算是表现得最好的一个。解放的第二年春天,他每天都是宵衣旰食,荷锄田园。过去他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从未干过农活,不韵农事,不问节序。而今却是逢人微笑,遇能称师,卑躬请教,悉心操练。故而在两三年之内,便算是扶犁掌耙的农事操盘手。
刘十六每每经过细二田边总要驻足细看,常常发出一声感叹:这个少爷公子如今他的耕种与自己的相比毫无逊色。
“细二叔,人说‘三年易考文武举,十年难当田秀才’你可真算得是田园高手了。”现在十六也乐于与他打交道。
细二憨憨地笑着:“比不得你。”
到了秋后崔如霞望着祠堂屋里堆成山的谷子,心里感到无比的幸福。
“十六哥,我看你成了新的富农了。”崔如霞撒娇地抱着他的腰。
“现在政府号召我们要努力生产,劳动致富。我的目标就是要成为不剥削他人的新式富农。”十六更加紧紧地抱住她。
“对啦,我想把两头肥猪卖了,三个人一人做套新衣服。”崔如霞松开手。
37、我们真的是富裕人家
刘十六坐在凳子上思索了一会:“不,先给你和念五一人做一套。昨天我在集上供销社看到来了很多棉枯饼,我想多买些回来,一来可喂牛,二来可作肥料。有几户没有劳动力的,他们想把田租出去。如果可能的话,明年我俩齐心协力作二十亩田没问题。”
“好呀,那我们就真的是富裕人家了。”
说干就干,刘十六很快就买回十担枯饼。
念五放学回来看到这一大堆枯饼也十分高兴。
“哥,你和嫂子还真的是一合手,又会劳动又有好划算。”
“你个小鬼头,什么闲事你都不要管,哥只要你读好书,读中学读大学哥总供你。”
“好!明年我就去考省里的中学。”念五心里好高兴。
“来,看合不合身?”如霞把一套新衣服递到念五手里。
“哎呀!我的嫂子太好了。”他接过衣服到自己的房里去了。一会儿出来站在哥嫂面前:“你们看。”
“稍微长大了一点。”十六说。
“不,等我明年读中学穿正合身。”
十六如霞相视一笑。
“十六哥,你说呀,这乜十七家也真是的,那宝崽米四不干活还情有可原,可乜十七身强力壮,下田干活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还经常地在镇上嫖赌,你说他家里的人有好日子过吗?”
“他虽说是刘三晚的佃户,实际是跟着刘三晚跑的二地主,狗腿子,和刘三晚花天酒地过惯了。”
“可他还当了农会主席。”
土改工作队当时在这里人生地不熟,扎错了根。其实农会主席算个鸟。
“他斗地主的权力还是不小。”
“如果你真的嫁到他家去了,也许就会改变他们家的面貌。”
“我打死你,我打死你这个没良心的!”如霞撒娇地捶打他的胸脯。
“好啦好啦。你把我打死了还是会被乜米四抢去。”
只要念五不在家,两个人就总是这样说说笑笑打打闹闹。
第二年开春刘十六果然把缺少劳动力的两三户人家的田租了过来。
他正在踌躇满志准备大闹春耕生产的时候,司马一冬和伍十八来到他家。
“刘十六,你这是多少枯饼?”司马一冬看到大厅里堆着大堆的枯饼。
“你们先请坐。我这枯饼买回来是一个姑娘,喂了点给牛吃。”刘十六笑道。
“什么意思?”
“他讲买回来是一千金(千斤)”伍十八笑了笑说。
“呃,我说十六兄弟呀!我首先要向你宣传一下国家的形势。土改三年以来,翻身的贫下中农大都过上了好生活。但是也有一些缺少劳动力和一些有实际困难的家庭,依然十分贫困,国家正在出现新的两级分化。政府如不采取措施,那么不到几年就会又要实行第二次土改了。”
38、老子操你祖宗十八代
崔如霞给二位端来茶。
司马一冬喝了一口茶:“所以为了抑制农村少数富裕户走资本主义道路,我们必须打击囤积居奇,投机倒把行为。就拿你来说你只有五亩田,一般来说用上二百斤上下枯饼肥就不错了。可你趁冬季枯饼价低大量购进,待到春耕时节市场缺货你就再高价卖出。这自然就会造成你富他贫的两级分化。”
“十六兄弟,司马一冬是村党支部书记。是代表党找你谈话。我们贫下中农是达帮党翻的身,我们就应当听党的话。”伍十八说。
刘十六听了这一大堆的话,颈根气得谷箩粗。他猛地站起来,暴跳如雷地吼着:“司马一冬,老子抄你祖宗十八代!你怎么晓得老子会把枯饼高价卖出?”
“有理不在言高。那你交代买这么多枯饼到底想干什么?现在供销社一斤枯饼都没有了,别人买不到枯饼心里好着急的。”司马一冬自仗是领导,以审问的态度对待刘十六。
“去年冬供销社枯饼多的是谁叫他们不买?如今我多买点你们就眼红了。岂有此理!”
“司马支书,我家十六是一个农蛮子,说话粗大些,你别计较。是这样的,我们的枯饼确实不是用来搞投机倒把的。今年我们把村里几户没劳动力的田租了过来,共有十多亩。俗语说人呀‘吃不穷用不穷划算不好一世穷’这枯饼就是为多种田而准备的。”崔如霞一直在房里做针线工夫,房外的谈话她听得一清二楚,于是走出来说。
“谁要你们乘人之危,巧取豪夺把他们的田夺过来,他们吃什么?”司马一冬自以为是。
“什么巧取豪夺?你知道吗?去年他们一亩田才收三担来谷子,除去犁田、农忙时请的帮工、还有种子钱、石灰钱等等开支,到头来自己每亩收入就只百来斤谷。我租种过来是跟过去租种地主的田一个样,每亩给他二百斤谷子。请问我这是巧取豪夺?请问他自己种田,上窜下跳,劳神费力。而我租种过来他不动不拉,坐享其成,收粮反而多些,难道我还有错?”刘十六心平气和地说。
“刘十六,告诉你谁都不会买你的帐。马上就要建立农业合作社,你的耕牛肥料统统都要作为入社投资!”司马一冬站起来拉着伍十八就走。
“什么叫入社?”崔如霞懵懵懂懂地望着十六。
“晓得他们搞什么鬼名堂。”刘十六懒懒地冷了一长节!
果然不久乡政府派来建社工作组与村干部一道,上门就田亩耕牛农具等造册登记。全村为一社,下面为生产队,男女老少统一出工统一耕种田地。
本来大家一齐推选刘十六为生产队长,但他的心情一直不不畅快,也就拒绝当队长。
这年秋后平均每个人只分得五百斤口粮谷子。只能是农忙时节吃干饭农闲时月吃稀饭,过着维维略略的半饥半饱生活。
39、光荣烈属
面对着如此走集体化道路的生活,刘十六的心里一直憋着一股气。唉!过了两年好生活,自己种田作菜,妻子喂猪养鸡,丰衣足食,好自在。而今是出工听打钟,站在田里磨阳工,坐在田埂评工分。好在如霞自己有一个西方不亮东方亮的对策,起早贪黑,种菜喂鸡,小菜半边粮,比一般人家过得还算好一点。
念五回来手里举着一张纸兴奋地站在刘十六面前。
“哥,你看。”
刘十六接过纸条一看:“好呀!我们家出了个中学生。”
原来是念五考取省城中学的通知书。
但很快刘十六的脸上就显出一副焦急的神色。
如霞从房间里走了出来:“是念五考取中学?”她从十六手里接过纸条一看:“这太好了!怎么,你高兴不起来?”她望着丈夫。
“没有啊。”
晚上,如霞发现丈夫翻来覆去睡不着。
“怎么啦?”
“我们哪里来钱供念五去省里读书?已往积蓄一点钱去年底都买了枯饼。”十六说。
“也是呃。但无论如何我们都得让念五读书,他是一个文墨书生的料子。”
“是呀。”
“对啦,我们的枯饼不是都作了投资吗?我们找司马一冬要求支取学费钱,他不能不给。”
“好吧,到时候去看看。睡吧。”
乡秘书王是来村里逢人便问哪家有一个叫“崔中武”的当兵的人?
“没听到过。”
“不认识。”
对啦上次不是有一个叫崔如霞的吗?是我给她开的结婚证,何不到她家问一问。王秘书陡然茅塞顿开。
于是,他找到了崔如霞的爷爷,地主分子崔十大。
“我确实有一个儿子,就是如霞的父亲。他原本在省城教书,抗日战争其间他放下教鞭毅然走上战场,只是至今音讯全无。
“他是叫崔中武吗?”
“不,他叫崔三一。”
王秘书失望了。
“这个村还有崔姓人家吗?”王秘书问。
“村西头还有五户,是本家的远房。”
王秘书又逐一走访,均无叫崔中武的军人。
王秘书回去后写了一个调查报告逐一上报。
谁知不久乡政府敲锣打鼓来了一路人马直奔崔十大家,点燃鞭炮,在他家门楣上钉上一块“光荣烈属”的牌子。
崔家老太太和儿媳尚薇先是一阵惊愕,然后是婆媳二人抱头痛哭!如霞闻讯疯也似的跑了回去,自然也是嚎啕大哭。
一个头戴五角星军帽自称是古达全的军人安抚烈士亲人说:“请烈士亲属节哀顺变。其实崔中武同志在一九四九的解放战争中就已英勇牺牲。一九五0年部队就将烈士名单逐级转到县民政局,由于名字不落实故一直没找到烈士亲人。这一次才发现崔中武同志早年名叫崔三一。”
刘十六在垅田闻听到这一消息,也就急急忙忙跑到崔家,他见岳家人都在一片哀号声中,便主动地为大家泡茶,让坐,招待客人。
40、烈士的英雄事蹟
古达全喝了一口水:“我想告诉你们的是,崔中武同志不是一般的烈士。他原本是国民党军队内的一名文职军人,在抗日战争中其部队被日军击溃,逃亡中他加入到我八路军。此后他在党的培养教育下成为一名优秀的解放军战士,在战场上多次立功受奖。后来在一次战斗中我方阵地伤亡惨重,上级决定暂时撤離。时任连长的崔中武同志要求指导员带领全连战士迅速撤离,自己扛着一挺机关枪留在阵地狙击敌人,掩护撤退。他一个人不断地变换位置,在阵地上坚持了两个多钟头让连队安全撤退。第二天,我大部队从敌后包抄,这场阵地战很快胜利结束。后来打扫战场时才发现崔中武同志身中数弹倒在机枪边壮烈牺牲,那时他的右手食指还抠着机枪扳机。在庆功会上军委追认他为一级战斗英雄。”
古达全说完与烈士亲属一一握手说:“你们家出了一个为党为国献出宝贵生命的战斗英雄,你们应当感到无尚光荣。”
崔府一家人只是低头不语沉浸在悲痛之中。
崔十大在想,他是光荣烈士,我却是地主分子,专政对象,我能光荣得起来吗?“唉!”他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县民政局长看到这一沉闷气氛,他站起来:“今后烈士亲属有什么困难可以向我们反映。这里是一笔慰问金”
他亲自将一百元抚恤金交到尚薇手里。
这时那位军人又一一询问家庭各个成员情况。
“小伙子你叫什么名字,多大了?”
“崔九宝,十七岁。”他恰似一个姑娘腼腆地低着头。
“长得好帅气。”军人拍着崔九宝的肩。
“老人家,您为党培养了一个好人才,党感谢您。”军人握着崔十大的手。
“唉!我是一个地主分子,我不佩,我不佩呀!”崔十大低着头。
军人用眼睛望着民政局长。
民政局长会意点了点头。
过后几天民政局和乡政府来人和农业合作社的党支书社主任等一起召开生产队社员大会宣布摘掉崔十大夫妇的地主分子帽子,享有和所有社员一样的民主权利。
崔十大夫妇在会上激动得热泪盈眶。
再过些时候乡政府通知支部书记司马一冬,要他开张介绍信给崔九宝去县武装部报到。
司马一冬心想肯定崔中武原所在部队要安排烈士后代的工作,真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这地主家庭也要一步登天了。他心里有些不服气。后来一想,我何不来个移花接木,用自己的弟弟司马三春去顶替崔九宝?司马三春的年龄正好与崔九宝不相上下。于是,他把自己的想法跟弟弟说,那三春立即高兴得跳了起来。接着司马一冬用农业合作社的公函纸写着:兹介绍我社社员崔九宝(男,18岁)来县武装部。写好之后,自己在刘七祝那里拿了公章盖上,让司马三春不声不响离开村子。
41、卖牛
司马三春冒充崔九宝来到县武装部,他在门外徘徊好久,胸口像揣着一只兔子,心里嘭嘭嘭地跳个不停。他反复地告诫自己,一定要记住哥哥的叮嘱,要镇定,少说话,莫露马脚,见机行事。一但发觉接待他的人产生怀疑,就要想方设法,溜之大吉。
他总算缩头缩脑进了武装部的办公室,递上了介绍信。
“好哇,等会带你到招待所住下,明天送你去六九部队。”工作人员对他说。
他几乎没有说一句话就到了六九部队。
师政委亲自接待“崔九宝”,与他进行了亲切的谈话,既谈到了崔中武當年英勇作战的事绩,也问到了崔家的人员和生活状况。最后告诉他部队党委十分关注和培养烈士后代,因此决定送他去军事学校学习。并鼓励他要继承烈士遗愿,把自己锻炼成戍守国土的栋梁之材。
司马三春总是点点头,尽量少说话。
就这样司马三春以崔九宝的身份,高高兴兴走进了军事学校。
眼看刘念五就要报到读书了,哪来钱交学费?刘十六心里急得发跳。
“我去找司马书记,我们投资了那么多枯饼,看能不能支点现金。”崔如霞说着就走了出去。
“你去吧,我懒得与他们打交道。”刘十六对着崔如霞的背影说。
“你看到谁在社里支取了钱?社里什么都不缺就只缺钱。”司马一冬一听到崔如霞要支钱,双手往腰上一插乜斜着眼睛对她说。
“怎么?一冬兄回来了?”伍十八还冇进屋就高喊。
于是,三个人紧紧地抱在一起。
“你们坐,我去倒两碗自己酿的米酒,一来为一冬兄弟接风,二来为我们党支部的诞生而庆贺。”刘七祝进厨房去了。
“伍十八,你爱人多大了?是什么文化?”一冬问。
“二十三岁小学文化。”
36、要说人才,刘十六算一个
司马一冬笑了笑:“呃,很年轻嘛。我想我们支部成立了就要考虑健全村里的一整套班子,如妇女主任、治安主任、民兵连长等等。”
七祝端来酒,如是三个人围桌而坐。七祝的堂客洪满波笑吟吟地送上一碟落花生。
“我说呀,昨天梁乡长就跟我说了建立支部的事,问我谁当书记好,我当即就说一冬在部队里经受了锻炼,思想觉悟比我们高,他既然回来了,就选他。乡长点了点头。我看就这样定了,十八,你的意见?”七祝望着伍十八。
“我同意。”
“好吧,这也是为人民服务的事我也不好推辞。不过总的说来支部今后在村里的作用怎样?就是决定我们三个人的合力团结怎样。”司马一冬说。
伍十八:“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我们会支持你的工作。”
司马一冬沉思了一会:“我想摆在我们眼前的工作很多,但首要的是发现考察培养吸收新党员,扩充支部力量。你们心中有数吗?”
伍十八:“要说人才,我倒认为刘十六算一个。”
“从思想品质上看,我现在才觉得刘十六确实不错。问题是他的父亲现在下落不明,很可能去了台湾。另外他的堂客是地主女儿,社会关系复杂。”七祝说。
“好啦今不具体讨论哪一个人。我交给大家一个任务,我们三个人每个人去交一个可成为发展对象的朋友。”一冬说
“好!喝酒喝酒。”七祝举起酒碗。
这一年开春刘十六就买回来一条大黄牛,他除了耕种好自己的五亩水田外还负责犁他岳家的七亩田和刘看六家的几亩田。外包的犁田费每亩是半担谷子。
在地主富农家庭中,恶霸地主家的刘细二算是表现得最好的一个。解放的第二年春天,他每天都是宵衣旰食,荷锄田园。过去他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从未干过农活,不韵农事,不问节序。而今却是逢人微笑,遇能称师,卑躬请教,悉心操练。故而在两三年之内,便算是扶犁掌耙的农事操盘手。
刘十六每每经过细二田边总要驻足细看,常常发出一声感叹:这个少爷公子如今他的耕种与自己的相比毫无逊色。
“细二叔,人说‘三年易考文武举,十年难当田秀才’你可真算得是田园高手了。”现在十六也乐于与他打交道。
细二憨憨地笑着:“比不得你。”
到了秋后崔如霞望着祠堂屋里堆成山的谷子,心里感到无比的幸福。
“十六哥,我看你成了新的富农了。”崔如霞撒娇地抱着他的腰。
“现在政府号召我们要努力生产,劳动致富。我的目标就是要成为不剥削他人的新式富农。”十六更加紧紧地抱住她。
“对啦,我想把两头肥猪卖了,三个人一人做套新衣服。”崔如霞松开手。
37、我们真的是富裕人家
刘十六坐在凳子上思索了一会:“不,先给你和念五一人做一套。昨天我在集上供销社看到来了很多棉枯饼,我想多买些回来,一来可喂牛,二来可作肥料。有几户没有劳动力的,他们想把田租出去。如果可能的话,明年我俩齐心协力作二十亩田没问题。”
“好呀,那我们就真的是富裕人家了。”
说干就干,刘十六很快就买回十担枯饼。
念五放学回来看到这一大堆枯饼也十分高兴。
“哥,你和嫂子还真的是一合手,又会劳动又有好划算。”
“你个小鬼头,什么闲事你都不要管,哥只要你读好书,读中学读大学哥总供你。”
“好!明年我就去考省里的中学。”念五心里好高兴。
“来,看合不合身?”如霞把一套新衣服递到念五手里。
“哎呀!我的嫂子太好了。”他接过衣服到自己的房里去了。一会儿出来站在哥嫂面前:“你们看。”
“稍微长大了一点。”十六说。
“不,等我明年读中学穿正合身。”
十六如霞相视一笑。
“十六哥,你说呀,这乜十七家也真是的,那宝崽米四不干活还情有可原,可乜十七身强力壮,下田干活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还经常地在镇上嫖赌,你说他家里的人有好日子过吗?”
“他虽说是刘三晚的佃户,实际是跟着刘三晚跑的二地主,狗腿子,和刘三晚花天酒地过惯了。”
“可他还当了农会主席。”
土改工作队当时在这里人生地不熟,扎错了根。其实农会主席算个鸟。
“他斗地主的权力还是不小。”
“如果你真的嫁到他家去了,也许就会改变他们家的面貌。”
“我打死你,我打死你这个没良心的!”如霞撒娇地捶打他的胸脯。
“好啦好啦。你把我打死了还是会被乜米四抢去。”
只要念五不在家,两个人就总是这样说说笑笑打打闹闹。
第二年开春刘十六果然把缺少劳动力的两三户人家的田租了过来。
他正在踌躇满志准备大闹春耕生产的时候,司马一冬和伍十八来到他家。
“刘十六,你这是多少枯饼?”司马一冬看到大厅里堆着大堆的枯饼。
“你们先请坐。我这枯饼买回来是一个姑娘,喂了点给牛吃。”刘十六笑道。
“什么意思?”
“他讲买回来是一千金(千斤)”伍十八笑了笑说。
“呃,我说十六兄弟呀!我首先要向你宣传一下国家的形势。土改三年以来,翻身的贫下中农大都过上了好生活。但是也有一些缺少劳动力和一些有实际困难的家庭,依然十分贫困,国家正在出现新的两级分化。政府如不采取措施,那么不到几年就会又要实行第二次土改了。”
38、老子操你祖宗十八代
崔如霞给二位端来茶。
司马一冬喝了一口茶:“所以为了抑制农村少数富裕户走资本主义道路,我们必须打击囤积居奇,投机倒把行为。就拿你来说你只有五亩田,一般来说用上二百斤上下枯饼肥就不错了。可你趁冬季枯饼价低大量购进,待到春耕时节市场缺货你就再高价卖出。这自然就会造成你富他贫的两级分化。”
“十六兄弟,司马一冬是村党支部书记。是代表党找你谈话。我们贫下中农是达帮党翻的身,我们就应当听党的话。”伍十八说。
刘十六听了这一大堆的话,颈根气得谷箩粗。他猛地站起来,暴跳如雷地吼着:“司马一冬,老子抄你祖宗十八代!你怎么晓得老子会把枯饼高价卖出?”
“有理不在言高。那你交代买这么多枯饼到底想干什么?现在供销社一斤枯饼都没有了,别人买不到枯饼心里好着急的。”司马一冬自仗是领导,以审问的态度对待刘十六。
“去年冬供销社枯饼多的是谁叫他们不买?如今我多买点你们就眼红了。岂有此理!”
“司马支书,我家十六是一个农蛮子,说话粗大些,你别计较。是这样的,我们的枯饼确实不是用来搞投机倒把的。今年我们把村里几户没劳动力的田租了过来,共有十多亩。俗语说人呀‘吃不穷用不穷划算不好一世穷’这枯饼就是为多种田而准备的。”崔如霞一直在房里做针线工夫,房外的谈话她听得一清二楚,于是走出来说。
“谁要你们乘人之危,巧取豪夺把他们的田夺过来,他们吃什么?”司马一冬自以为是。
“什么巧取豪夺?你知道吗?去年他们一亩田才收三担来谷子,除去犁田、农忙时请的帮工、还有种子钱、石灰钱等等开支,到头来自己每亩收入就只百来斤谷。我租种过来是跟过去租种地主的田一个样,每亩给他二百斤谷子。请问我这是巧取豪夺?请问他自己种田,上窜下跳,劳神费力。而我租种过来他不动不拉,坐享其成,收粮反而多些,难道我还有错?”刘十六心平气和地说。
“刘十六,告诉你谁都不会买你的帐。马上就要建立农业合作社,你的耕牛肥料统统都要作为入社投资!”司马一冬站起来拉着伍十八就走。
“什么叫入社?”崔如霞懵懵懂懂地望着十六。
“晓得他们搞什么鬼名堂。”刘十六懒懒地冷了一长节!
果然不久乡政府派来建社工作组与村干部一道,上门就田亩耕牛农具等造册登记。全村为一社,下面为生产队,男女老少统一出工统一耕种田地。
本来大家一齐推选刘十六为生产队长,但他的心情一直不不畅快,也就拒绝当队长。
这年秋后平均每个人只分得五百斤口粮谷子。只能是农忙时节吃干饭农闲时月吃稀饭,过着维维略略的半饥半饱生活。
39、光荣烈属
面对着如此走集体化道路的生活,刘十六的心里一直憋着一股气。唉!过了两年好生活,自己种田作菜,妻子喂猪养鸡,丰衣足食,好自在。而今是出工听打钟,站在田里磨阳工,坐在田埂评工分。好在如霞自己有一个西方不亮东方亮的对策,起早贪黑,种菜喂鸡,小菜半边粮,比一般人家过得还算好一点。
念五回来手里举着一张纸兴奋地站在刘十六面前。
“哥,你看。”
刘十六接过纸条一看:“好呀!我们家出了个中学生。”
原来是念五考取省城中学的通知书。
但很快刘十六的脸上就显出一副焦急的神色。
如霞从房间里走了出来:“是念五考取中学?”她从十六手里接过纸条一看:“这太好了!怎么,你高兴不起来?”她望着丈夫。
“没有啊。”
晚上,如霞发现丈夫翻来覆去睡不着。
“怎么啦?”
“我们哪里来钱供念五去省里读书?已往积蓄一点钱去年底都买了枯饼。”十六说。
“也是呃。但无论如何我们都得让念五读书,他是一个文墨书生的料子。”
“是呀。”
“对啦,我们的枯饼不是都作了投资吗?我们找司马一冬要求支取学费钱,他不能不给。”
“好吧,到时候去看看。睡吧。”
乡秘书王是来村里逢人便问哪家有一个叫“崔中武”的当兵的人?
“没听到过。”
“不认识。”
对啦上次不是有一个叫崔如霞的吗?是我给她开的结婚证,何不到她家问一问。王秘书陡然茅塞顿开。
于是,他找到了崔如霞的爷爷,地主分子崔十大。
“我确实有一个儿子,就是如霞的父亲。他原本在省城教书,抗日战争其间他放下教鞭毅然走上战场,只是至今音讯全无。
“他是叫崔中武吗?”
“不,他叫崔三一。”
王秘书失望了。
“这个村还有崔姓人家吗?”王秘书问。
“村西头还有五户,是本家的远房。”
王秘书又逐一走访,均无叫崔中武的军人。
王秘书回去后写了一个调查报告逐一上报。
谁知不久乡政府敲锣打鼓来了一路人马直奔崔十大家,点燃鞭炮,在他家门楣上钉上一块“光荣烈属”的牌子。
崔家老太太和儿媳尚薇先是一阵惊愕,然后是婆媳二人抱头痛哭!如霞闻讯疯也似的跑了回去,自然也是嚎啕大哭。
一个头戴五角星军帽自称是古达全的军人安抚烈士亲人说:“请烈士亲属节哀顺变。其实崔中武同志在一九四九的解放战争中就已英勇牺牲。一九五0年部队就将烈士名单逐级转到县民政局,由于名字不落实故一直没找到烈士亲人。这一次才发现崔中武同志早年名叫崔三一。”
刘十六在垅田闻听到这一消息,也就急急忙忙跑到崔家,他见岳家人都在一片哀号声中,便主动地为大家泡茶,让坐,招待客人。
40、烈士的英雄事蹟
古达全喝了一口水:“我想告诉你们的是,崔中武同志不是一般的烈士。他原本是国民党军队内的一名文职军人,在抗日战争中其部队被日军击溃,逃亡中他加入到我八路军。此后他在党的培养教育下成为一名优秀的解放军战士,在战场上多次立功受奖。后来在一次战斗中我方阵地伤亡惨重,上级决定暂时撤離。时任连长的崔中武同志要求指导员带领全连战士迅速撤离,自己扛着一挺机关枪留在阵地狙击敌人,掩护撤退。他一个人不断地变换位置,在阵地上坚持了两个多钟头让连队安全撤退。第二天,我大部队从敌后包抄,这场阵地战很快胜利结束。后来打扫战场时才发现崔中武同志身中数弹倒在机枪边壮烈牺牲,那时他的右手食指还抠着机枪扳机。在庆功会上军委追认他为一级战斗英雄。”
古达全说完与烈士亲属一一握手说:“你们家出了一个为党为国献出宝贵生命的战斗英雄,你们应当感到无尚光荣。”
崔府一家人只是低头不语沉浸在悲痛之中。
崔十大在想,他是光荣烈士,我却是地主分子,专政对象,我能光荣得起来吗?“唉!”他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县民政局长看到这一沉闷气氛,他站起来:“今后烈士亲属有什么困难可以向我们反映。这里是一笔慰问金”
他亲自将一百元抚恤金交到尚薇手里。
这时那位军人又一一询问家庭各个成员情况。
“小伙子你叫什么名字,多大了?”
“崔九宝,十七岁。”他恰似一个姑娘腼腆地低着头。
“长得好帅气。”军人拍着崔九宝的肩。
“老人家,您为党培养了一个好人才,党感谢您。”军人握着崔十大的手。
“唉!我是一个地主分子,我不佩,我不佩呀!”崔十大低着头。
军人用眼睛望着民政局长。
民政局长会意点了点头。
过后几天民政局和乡政府来人和农业合作社的党支书社主任等一起召开生产队社员大会宣布摘掉崔十大夫妇的地主分子帽子,享有和所有社员一样的民主权利。
崔十大夫妇在会上激动得热泪盈眶。
再过些时候乡政府通知支部书记司马一冬,要他开张介绍信给崔九宝去县武装部报到。
司马一冬心想肯定崔中武原所在部队要安排烈士后代的工作,真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这地主家庭也要一步登天了。他心里有些不服气。后来一想,我何不来个移花接木,用自己的弟弟司马三春去顶替崔九宝?司马三春的年龄正好与崔九宝不相上下。于是,他把自己的想法跟弟弟说,那三春立即高兴得跳了起来。接着司马一冬用农业合作社的公函纸写着:兹介绍我社社员崔九宝(男,18岁)来县武装部。写好之后,自己在刘七祝那里拿了公章盖上,让司马三春不声不响离开村子。
41、卖牛
司马三春冒充崔九宝来到县武装部,他在门外徘徊好久,胸口像揣着一只兔子,心里嘭嘭嘭地跳个不停。他反复地告诫自己,一定要记住哥哥的叮嘱,要镇定,少说话,莫露马脚,见机行事。一但发觉接待他的人产生怀疑,就要想方设法,溜之大吉。
他总算缩头缩脑进了武装部的办公室,递上了介绍信。
“好哇,等会带你到招待所住下,明天送你去六九部队。”工作人员对他说。
他几乎没有说一句话就到了六九部队。
师政委亲自接待“崔九宝”,与他进行了亲切的谈话,既谈到了崔中武當年英勇作战的事绩,也问到了崔家的人员和生活状况。最后告诉他部队党委十分关注和培养烈士后代,因此决定送他去军事学校学习。并鼓励他要继承烈士遗愿,把自己锻炼成戍守国土的栋梁之材。
司马三春总是点点头,尽量少说话。
就这样司马三春以崔九宝的身份,高高兴兴走进了军事学校。
眼看刘念五就要报到读书了,哪来钱交学费?刘十六心里急得发跳。
“我去找司马书记,我们投资了那么多枯饼,看能不能支点现金。”崔如霞说着就走了出去。
“你去吧,我懒得与他们打交道。”刘十六对着崔如霞的背影说。
“你看到谁在社里支取了钱?社里什么都不缺就只缺钱。”司马一冬一听到崔如霞要支钱,双手往腰上一插乜斜着眼睛对她说。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登录 后再戳我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