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属:原创 · 授权发表
字数:23576
阅读:8356
发表:2018/11/29
爱情,校园
小说
青春不散场 (中篇小说)
免费
- 故事梗概
- 作品正文
青春不散场 (中篇小说)
作者/ 飞向天宏
《一》
官山,一个好听名字的地方。方圆不太,大约占地面积30O亩,属丘陵地带。山上长着最多的树是松树,也有十几棵杉树和柏树。山并不高,海拔150Om左右,峰顶上光秃秃的,都是些红色的石块,石缝边也长着青苔。
官山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山清水秀,土地肥沃。是镇桥镇中心地段的山区,风景秀美,溪水清晰透明。山区低谷处有一个天然小水库,水库两边有一条红土弯曲小路,路的两边都长着十多米高的杉树,很是壮现。官山四处环山,也很少刮大风,重来不涨洪水,偶尔龙卷风侵蚀时也见不着"倒拔树木"的残景。东方日出,站在半山腰可观日出全景,夕阳西下时,可览晚霞绚丽的落日盛况。官山脚下,一方100来亩的平坦空地,当地镇桥镇领导班子就是相中这块天然位置,决定利用这块风水宝做所学校是最适合不过了。据传说,官山建校就是取一个"官"字而建学堂的,至于官山中学后改为镇桥中学,也没有考研过。大家都认为官山中学,不如镇桥中学名字好,镇桥中学代表着镇桥高中部标致的一代形象。现在的镇桥镇就是以前的镇桥公社,镇桥镇被叫习惯了,一直沿用至今。至于名字叫法这个我们不做过多研究和分析,一句话有人叫官山中学也好,叫镇桥中学也罢,都是异名同地的一所学校。
那年,徐枫是1979年9月1日走进这所中学的。徐枫个头不太,中等个子而已。他是在父亲的陪同下,父子挑着担子去学校的。记得那天,天下着毛毛雨,虽然雨随风斜着飞,但是不打伞具也可以打湿外衣。
徐枫那个高兴样总是写在脸上,因为在他本村庄里考取高中的学生就少。七十年代本村就有百来户,读书人也多,一到统考都名落孙山,而徐枫是顺利过关的佼佼者。徐枫他爹当年就是村长,算混的不错的。而徐枫是这个年代本村第九位考取高中的学生。父母为之骄傲和自豪,就连左邻右舍也争了不少光,邻居小孩读书碰到难题都得去请教徐枫。徐枫倍受荣幸,也身感有一股强大的压力,说明白点就是心中担心将后二年会不会名落孙山,还是金榜题名的两种选择的压力,因为本村先后八个学子先后进入镇桥中学就读,结果这几位学子都先后录取了大、中专之类高等学府,也算的是本村人才。不得不说这种力量对于徐枫以及他父母是一个鞭策,也是一种压力,所以老徐时常提醒着儿子,努力学习,争取金榜题金。
那年8月份的一天,徐枫父亲刚在田坂耕地,有本村人送外号"徐屁股"的单身汉跑来告诉他:徐村长徐哥,你家儿子有喜啦!考取高中,恭喜恭喜啊!这一说真的把老徐高兴了好一阵子。老徐挂在脸上的微笑,沾沾自喜的祥子几乎每天都可见到。儿子帮他争光了,上坂田做工夫,逢人便有一种自信之感。"徐屁股"也讨好村长奔走相告,逢老徐便称:徐村长徐哥,好福气,生了一个有出息的娃,过几年肯定为村长徐哥争光,到时别忘了请我"徐屁股"喝盅喜酒哟,哈哈。
那时,徐枫母亲除帮助老徐田坂手头工夫外,家务事由她一个操心,洗衣服弄饭,鞋鞋脚脚,补补修修一把好手,还要照顾八十出头的老公公和婆婆。虽然家庭在徐家村不富,也不至于外借,“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万一碰上特殊情况或有措手不及时,只望左邻右舍借移一下,第二天她就兑现了,很讲信用,所以人家都夸她是贤妻良母。平时她很要面子,不讲大话,大大方方,的确是大村庄嫁过来的闺秀。
这天,徐枫和父亲来到了学校。徐枫来到了一个半新半旧房子屋檐下,歇着脚,父亲放下了担子,摸了摸雨湿润的衣服。徐枫来到这房子走廊里,看见从学校大楼里走来的几位男生,徐枫顶着头皮问了一句:报名在哪儿?一个平头的男生望了他一眼,没有理他,这下徐枫有些尴尬接着再问:请问新生到哪处报到?这个平头的男生把嘴往后一撇:大楼正厅第一个窗口。
(二)
对于徐枫来说,读上高中,来到了官山中学,在村里是很体面的一件事。他时时以本村前八位高材生为镜子,鼓励自己。
坐落在镇桥镇这带的徐村,村庄不大,读书学子一进高中就等于进了大学。老徐想:好事会不会落到儿子身上。他时常提醒着儿子“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村里还有规定,还是考取大专奖励500元、中专奖励300元,并载于徐氏宗谱。老徐不是看中这钱的问题,而是看好载于徐氏宗谱,这可是子孙后代的荣耀。他多希望儿子有出息,读书的目的就是出人头地,光宗耀祖嘛。
徐枫缴了款,报了到。窗口前还站着很长的新生等待报到。那时男生考取高中的多,在那个年代里,农村不愿意花钱培养女孩子,农村人受封建势力影响,女的是人家的人,"嫁出去的女,泼出去的水",帮婆家发,都不甘心。徐枫也很幸运,姊妹五个,徐枫老小,上面四个姐姐,在农村徐枫算是父母最痛的老崽了。徐枫拿到了报名缴费单时,心中如放下了一块石头。父亲等了他半个小时,见徐枫走到跟前,开口便问:报好了,多少钱?什么时候开始编班?此时徐枫当着一些新生,又不好发脾气,如果在家,他早就说他父亲大哆嗦了。忍一忍还是好,徐枫心想,本来就是父亲最关心的事。爹,刚报名,没有那么快编班呢!刚才老师也只报名收费,其它的只有明天了。新生报名费是38元,加住宿费一共58元。老徐"哦"的一声,他知道了,读高中肯定比初中贵,高一个层次,还提供住宿,算来算去差不多,哈哈。必定是中档教育,国家安排老师教学是要花钱的,教育投资是最高尚的投资嘛。徐枫看见父亲没完没了说话,也没有和父亲争论,没有再想说什么,就提着书包按报名编号找寝室了。
朝南的寝室很旧,但可以住宿,按当时学校条件就这样,每位同学自以为考上高中就是很光荣的事,条件差但可以锻炼每位人的学习意志,坚持学习、学好课本知识才是最了不起的大事。徐枫走进了寝室,看见旁边的几位新生,都忙于整理自己的床位,徐枫一眼看去,都是陌生的面孔,估计都是60后,十六、七岁读上高中,为了同一个目的和理想,怀揣着父母亲们的渴望和期盼走在了一起,彼此笑了一笑。
父亲看了下自己的儿子徐枫,又望望徐枫床铺对面一位平头新生,瘦瘦的身材长的蛮清秀。他想这不是刚才问话的那个人么?老徐走进寝室,把徐枫将要的席子、单被、洗脸盘、牙膏、牙刷等生活用品一一放在了徐枫所分住的床铺上。这床破了,怎么睡?老徐摸了摸高低床的木板说,徐枫没说什么。当时学校都是高低床,省占空间位置,住校的新生多,当时镇桥中学高一新生就招了三个班。由于徐枫是镇桥片,自然分到高一(1)班。那时镇桥公社分四大片,镇桥片、渡头片、观峰片、金山片,金山片最小,后来划为镇桥片了。徐枫的父亲看看隔壁的床铺结结实实,而自己的儿子床怎么这样,心里咯噔一下:儿子你不走运气呀。他转过身正要准备去找教导处反应,徐枫看出来了,连忙拦着他说:爹,你要干什么去?他的脸显然有些不好看:这张床能睡吗?叫老师换个铺。一位新生走过来望了望没有说话,徐枫开口了:爹,算了,铺上一草席就没事了,再不行再反映。徐枫安顿下来,铺好了床,放好了生活用品。
作者/ 飞向天宏
《一》
官山,一个好听名字的地方。方圆不太,大约占地面积30O亩,属丘陵地带。山上长着最多的树是松树,也有十几棵杉树和柏树。山并不高,海拔150Om左右,峰顶上光秃秃的,都是些红色的石块,石缝边也长着青苔。
官山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山清水秀,土地肥沃。是镇桥镇中心地段的山区,风景秀美,溪水清晰透明。山区低谷处有一个天然小水库,水库两边有一条红土弯曲小路,路的两边都长着十多米高的杉树,很是壮现。官山四处环山,也很少刮大风,重来不涨洪水,偶尔龙卷风侵蚀时也见不着"倒拔树木"的残景。东方日出,站在半山腰可观日出全景,夕阳西下时,可览晚霞绚丽的落日盛况。官山脚下,一方100来亩的平坦空地,当地镇桥镇领导班子就是相中这块天然位置,决定利用这块风水宝做所学校是最适合不过了。据传说,官山建校就是取一个"官"字而建学堂的,至于官山中学后改为镇桥中学,也没有考研过。大家都认为官山中学,不如镇桥中学名字好,镇桥中学代表着镇桥高中部标致的一代形象。现在的镇桥镇就是以前的镇桥公社,镇桥镇被叫习惯了,一直沿用至今。至于名字叫法这个我们不做过多研究和分析,一句话有人叫官山中学也好,叫镇桥中学也罢,都是异名同地的一所学校。
那年,徐枫是1979年9月1日走进这所中学的。徐枫个头不太,中等个子而已。他是在父亲的陪同下,父子挑着担子去学校的。记得那天,天下着毛毛雨,虽然雨随风斜着飞,但是不打伞具也可以打湿外衣。
徐枫那个高兴样总是写在脸上,因为在他本村庄里考取高中的学生就少。七十年代本村就有百来户,读书人也多,一到统考都名落孙山,而徐枫是顺利过关的佼佼者。徐枫他爹当年就是村长,算混的不错的。而徐枫是这个年代本村第九位考取高中的学生。父母为之骄傲和自豪,就连左邻右舍也争了不少光,邻居小孩读书碰到难题都得去请教徐枫。徐枫倍受荣幸,也身感有一股强大的压力,说明白点就是心中担心将后二年会不会名落孙山,还是金榜题名的两种选择的压力,因为本村先后八个学子先后进入镇桥中学就读,结果这几位学子都先后录取了大、中专之类高等学府,也算的是本村人才。不得不说这种力量对于徐枫以及他父母是一个鞭策,也是一种压力,所以老徐时常提醒着儿子,努力学习,争取金榜题金。
那年8月份的一天,徐枫父亲刚在田坂耕地,有本村人送外号"徐屁股"的单身汉跑来告诉他:徐村长徐哥,你家儿子有喜啦!考取高中,恭喜恭喜啊!这一说真的把老徐高兴了好一阵子。老徐挂在脸上的微笑,沾沾自喜的祥子几乎每天都可见到。儿子帮他争光了,上坂田做工夫,逢人便有一种自信之感。"徐屁股"也讨好村长奔走相告,逢老徐便称:徐村长徐哥,好福气,生了一个有出息的娃,过几年肯定为村长徐哥争光,到时别忘了请我"徐屁股"喝盅喜酒哟,哈哈。
那时,徐枫母亲除帮助老徐田坂手头工夫外,家务事由她一个操心,洗衣服弄饭,鞋鞋脚脚,补补修修一把好手,还要照顾八十出头的老公公和婆婆。虽然家庭在徐家村不富,也不至于外借,“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万一碰上特殊情况或有措手不及时,只望左邻右舍借移一下,第二天她就兑现了,很讲信用,所以人家都夸她是贤妻良母。平时她很要面子,不讲大话,大大方方,的确是大村庄嫁过来的闺秀。
这天,徐枫和父亲来到了学校。徐枫来到了一个半新半旧房子屋檐下,歇着脚,父亲放下了担子,摸了摸雨湿润的衣服。徐枫来到这房子走廊里,看见从学校大楼里走来的几位男生,徐枫顶着头皮问了一句:报名在哪儿?一个平头的男生望了他一眼,没有理他,这下徐枫有些尴尬接着再问:请问新生到哪处报到?这个平头的男生把嘴往后一撇:大楼正厅第一个窗口。
(二)
对于徐枫来说,读上高中,来到了官山中学,在村里是很体面的一件事。他时时以本村前八位高材生为镜子,鼓励自己。
坐落在镇桥镇这带的徐村,村庄不大,读书学子一进高中就等于进了大学。老徐想:好事会不会落到儿子身上。他时常提醒着儿子“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村里还有规定,还是考取大专奖励500元、中专奖励300元,并载于徐氏宗谱。老徐不是看中这钱的问题,而是看好载于徐氏宗谱,这可是子孙后代的荣耀。他多希望儿子有出息,读书的目的就是出人头地,光宗耀祖嘛。
徐枫缴了款,报了到。窗口前还站着很长的新生等待报到。那时男生考取高中的多,在那个年代里,农村不愿意花钱培养女孩子,农村人受封建势力影响,女的是人家的人,"嫁出去的女,泼出去的水",帮婆家发,都不甘心。徐枫也很幸运,姊妹五个,徐枫老小,上面四个姐姐,在农村徐枫算是父母最痛的老崽了。徐枫拿到了报名缴费单时,心中如放下了一块石头。父亲等了他半个小时,见徐枫走到跟前,开口便问:报好了,多少钱?什么时候开始编班?此时徐枫当着一些新生,又不好发脾气,如果在家,他早就说他父亲大哆嗦了。忍一忍还是好,徐枫心想,本来就是父亲最关心的事。爹,刚报名,没有那么快编班呢!刚才老师也只报名收费,其它的只有明天了。新生报名费是38元,加住宿费一共58元。老徐"哦"的一声,他知道了,读高中肯定比初中贵,高一个层次,还提供住宿,算来算去差不多,哈哈。必定是中档教育,国家安排老师教学是要花钱的,教育投资是最高尚的投资嘛。徐枫看见父亲没完没了说话,也没有和父亲争论,没有再想说什么,就提着书包按报名编号找寝室了。
朝南的寝室很旧,但可以住宿,按当时学校条件就这样,每位同学自以为考上高中就是很光荣的事,条件差但可以锻炼每位人的学习意志,坚持学习、学好课本知识才是最了不起的大事。徐枫走进了寝室,看见旁边的几位新生,都忙于整理自己的床位,徐枫一眼看去,都是陌生的面孔,估计都是60后,十六、七岁读上高中,为了同一个目的和理想,怀揣着父母亲们的渴望和期盼走在了一起,彼此笑了一笑。
父亲看了下自己的儿子徐枫,又望望徐枫床铺对面一位平头新生,瘦瘦的身材长的蛮清秀。他想这不是刚才问话的那个人么?老徐走进寝室,把徐枫将要的席子、单被、洗脸盘、牙膏、牙刷等生活用品一一放在了徐枫所分住的床铺上。这床破了,怎么睡?老徐摸了摸高低床的木板说,徐枫没说什么。当时学校都是高低床,省占空间位置,住校的新生多,当时镇桥中学高一新生就招了三个班。由于徐枫是镇桥片,自然分到高一(1)班。那时镇桥公社分四大片,镇桥片、渡头片、观峰片、金山片,金山片最小,后来划为镇桥片了。徐枫的父亲看看隔壁的床铺结结实实,而自己的儿子床怎么这样,心里咯噔一下:儿子你不走运气呀。他转过身正要准备去找教导处反应,徐枫看出来了,连忙拦着他说:爹,你要干什么去?他的脸显然有些不好看:这张床能睡吗?叫老师换个铺。一位新生走过来望了望没有说话,徐枫开口了:爹,算了,铺上一草席就没事了,再不行再反映。徐枫安顿下来,铺好了床,放好了生活用品。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登录 后再戳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