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属:原创 · 授权发表
字数:23576
阅读:8354
发表:2018/11/29
爱情,校园
小说
青春不散场 (中篇小说)
免费
- 故事梗概
- 作品正文
( 三 )
一条通向教室的小路,是由码矶铺成的。路的两旁是两排整过枝的柏树,宛如两条绿色的蓝带。小路显然有些不平坦,但很结实,这就是走向教室的路。从寝室出门还有几条路分别是通向学生食堂、公共厕所、小卖部等,尤其是保养场那一条红色土地的小马路是学生去买煤油的必经山路。
学校坐落在官山脚下,房子结构,布局很井然。教室是设在高处山坡上,可预防潮湿。教室平行有三幢,当时高中部只有2个年级,高一有3个班,高二有4个班,其中有一个补习班,还有初一、初二各五个班。教室的大门口有一特大的操场,操场外围是椭圆形的跑道,红色的土地,平铺成形,每年学生运动会在这块土地上召开。操场西边有一幢房子就是学生食堂,食堂后面是学校老师办公大楼,共三层,其中楼内有图书室、各年级的老师办公室,三楼有一个化学实验室,简陋些但还可以提供学生化学课做实验。
最有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就是食堂的厨房里正中央一口井,许多人谈论过有关一口井的故事。学校的全体师生都是共吃这口井的水,水很清澈,喝上一口有甘甜感,如果逢夏天酷暑高温天气,这口上千人共享的生命源泉水居然也会干涸一段时间,所以高一的学生,一个星期安排一节劳动课,班上劳动课时劳动委员安排十八个体力强势的男生到食堂之外的小水库的泉水处打水,可燃千人生活用水之急。
镇桥中学终于迎来了开学典礼的那一天。操场上各年级学生都先后摆放着整齐的板凳,放在平坦的水泥的操场上,按每个年级、每个班摆好。操场的当面就是一个四十平米的高台,开学典礼、运动大会时校长及发言人在此中央讲话。学校的其它周围几乎是小山坡、高低不平的沟沟坑坑。最好的水是小水库的水,这水是从山坡上的岩石缝隙里流淌出来,真的是涓涓细流汇成江河,终于官山就自然而然形成了个小水库。
镇桥中学说来也有最头痛的事,那时中学没有电。学校晚上用灯时,全部是"米谷灯"。用的是煤油,打煤油必须去保养场小卖部买,三角七分钱一市斤。我们用油时只能买二至三两,可用三至四个晚上。有些小聪明的男生,脑袋瓜子好用,为了节省人民币,就亲自动手用蓝墨水用尽的空罐子做器皿,在盖子上打个圆洞,再用牙膏皮卷成小空心长约3寸的空棒,再把球鞋带做灯蕊,通过精心制作,一盏手工工艺品大功告成,结果当时风靡整个校园,女生也不服气,也做的像模像样的。那个年代,只有这样,才算是晚上学习用时的“神灯"了。这一举措还获得班主任杨老师表扬和鼓励:一盏灯火可照亮了每位学生们的心,真的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四)
学校从来也没有过电,当时学习很艰苦,晚自习靠的就是那简单的煤油灯。那时候正是电源最稀少的时候,只有公社办公室、邮电局、卫生院以及好些的机械厂才有电的待遇。当时镇桥中学姓吕的校长为电曾多次打报告到公社书记一把手,得到的只是几句问慰的话:吕校长,你的建议和要求,公社党委已讨论、研究再三,可我们就是这个条件,回去转告在校的师生,你们的共同心愿和迫切要求很理解,我们也无能为力。
为人师表的教育阵地,增加一个图书馆总可以吧。为这一件事,吕校长又是千方百计想办法、打报告,从没有歇过脚,学校、公社两边跑,黄胶鞋也磨破了两双,弄得吕夫人很不高兴,吕校长挨了不少的骂。
经过几个月的公社党委七研究、八讨论,决定只能拥有一个图书室。图书室就图书室,对于当时镇桥中学是很伟大的一项教育工程。功夫不负有心人,一个星期后有2个农村劳动力用"木制土车"推了足足两车书籍。简单的不再简单图书室经过吕校长努力终于有了眉目。免费送来了2车书,是当时学校一件喜事。书到后立马开张,燃了鞭炮,剪了个彩,挂起了"图书室"牌子,一场新型的学习场所成立,标志镇桥中学迈向前进了一步。
从大楼三楼西边墙角上飘来的钟声,这钟声是上课、下课、放学的标志。
徐枫第一次听到这钟声,是多么清脆和悦耳,来自教学大楼的钟声,就是催人奋进的钟声。
"去上课哟、去上课哟。"不知那位男生高喊着。徐枫背着书包走出寝室门口向教室走去。
教室大约八十平米,一桌讲台,室内分五排座位,一至五组一字排开呈纵行。教室就在官山脚下,清风透过窗台,秋天吹来凉爽的风,夹着青松、翠柏的幽香,偶尔间一两声清脆鸟鸣,便几分安静、几分优雅。
程老师高大的身体,满头黑发,炯炯有神的双眸,五官端正,说一口标准普通话,这就是高一(1)班语文老师。在这样的老师教育下,学习肯定是一种享受。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登录 后再戳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