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属:原创 · 授权发表
字数:24559
阅读:11280
发表:2011/11/24
11章 主旋律 小说
《生命的荣光》第4章
1
…
3
4
5
…
11
全部
- 故事梗概
- 作品正文
何佳一付同情的样子。她看了一下草帽,问道:“你叫周清文?”
“是的。”周清文回答。
“家里有些什么人?何佳和蔼可亲。
“我妻子和两个小孩,父亲去年去世了。”
“噢!”何佳停了片刻又说道:“看得出你妻子一定很贤慧,她每天要做很多事。”
“是这样的,她没有比我少做,一天到晚几乎没有休息。”
“你们家离这儿远吗?”何佳又问道。
“不远。你看,就是下面那个村庄。”周清文指着山脚下不远处的一个村庄。
何佳看着山下的村庄,轮廓分明,村后的山边有一大片果树林,村庄上方炊烟燎燎,正是主妇们做午饭的时候。她又问道:“家里可以看见这三棵桂花树吗?”
周清文听后高兴地笑了,说道:“可以看见这三棵桂花树的地方,在开花时节,我总感觉到它的花香传到村子里来了。”又说道,“如果你们想采些桂花,我可以帮助你们。”
“我们刚才正说着这事呢!”何佳说道。
“你们等一下。”周清文从担子上抽出砍刀在一边的树上砍下一根树枝,削整好,转回来,把刀插回原处,然后走到桂花树下,用树枝击打桂花树,桂花纷纷落下,不一会满地都是。
“不要打了,小周。我真担心把桂花树打坏了呢!”何佳担心地制止。
“不会的。明年照样开满桂花的。”周清文还要动手。
“小周,足够了。”曲良拿过周清文手上的树枝,把它插进柴担里,感激地说道,“非常感谢你。”
“如果你们不嫌弃,请到我家坐坐,吃了饭再走。”周清文善意邀请。
“我们很愿意,不过我们得赶回去,下次一定到你家去,我们会找到你的。”曲良说道。
何佳拿出两元钱递给周清文,说道:“这是给你的,请一定收下。”
周清文看了一下不算小数目的钱,忙予拒绝,“不要,不要,我不能收你们的钱。”
“请听我说,我们并不是因为你帮了忙才给你钱的,你用它买些糖,再做一点桂花茶,我们明年再来喝。”何佳真诚地说道。
周清文同样真诚地说道:“我还是不能收,家里人也不会同意的。好了,你们慢慢收拾桂花,我走了。”他带好草帽,挑起了柴担,然后走下山去。
何佳和曲良站在小块平地的边缘无声地目送那个挑着柴担的年青人的背影一会儿,然后把桂花摘好放进挎包里,最后把枝叶全部拾干净扔进了山间。两人开始下山,曲良的挎包装得满满的,里面是一个农民帮忙从自种的桂花树打下来的俗称香飘十里的桂花。
他们终于下了山,走上了连结山里和山外的通道。此时不见了周清文的身影,负重的人常常快于一般的步伐,但常有其它挑着柴担的农民从他们身边经过,在这个明亮的山里土路的远处也有一些。——他们在回程客车又经过那个终端小站的搬道房时同旁边座位一个对人生颇有感悟的当地中年人的详谈中知道,这些挑着柴担的农民是从十几里外的杨桥赶过来的,那儿山很少,缺柴烧。他们的妻子半夜起来为他们蒸好一钵糯米饭,有条件的在中间放一块刻意留存的腊猪肉,非常经饿,是那地方为远赴南山砍柴准备的标准食物。他们天未亮就出发,经过几小时跋涉来到这儿,找寻枯枝或者干枯的灌木,那些粗大的茅草也要,待捆扎好能承受最重的担子后,坐下来休息一会儿,就着泉水把食物吃完,那是最奢侈的享受,然后挑起担子,在太阳落山之前两小时赶到家。还有更远的茗山地区的人,他们吃饭的时间要迟一些,由他们的子女掐好时间将准备好的饭菜带到那个小搬道房的凉棚下,等待父亲的出现,菜很少,只有到南瓜出来时节,才可看见饭上堆满了煮熟的南瓜。那些人吃罢饭菜,紧接着随同子女上路,在天刚擦黑的时候赶到家——。何佳和曲良在经过一个村庄时停了下来,村后确有一大片果林,桃树,李树,枣树都有,近处看村庄很破旧,有些杂乱,在不规则的村路间坐落着大小不一的土坯房。两人还是打消了想去看望一下周清文家的念头,回头看了一下有三棵桂花树的地方,太远了,看不清,眼前只是一座包含人间仙境的绿色山脉,山花烂漫时,它将吟唱出人们欢喜的歌声。他们离开了村庄,踏上了回城之路,也在天刚擦黑的时候回到了家。
第二年春天,何佳和曲良又来到了南山。这一次只作为观光客游览美景,还是原来的路线,心情更加轻松和愉快,满山遍野的杜鹃花映红了何佳的脸庞。桂花树依然屹立在山中,仿佛在告诉他们它有无限的活力,秋天里照样满树的花香,还有那三棵大樟树,在春风中向他们点头示意,拍手欢迎。他们在村庄找到了周清文的家,拜访这个家庭可说是他们的目的之一,正在院子做家务活的一个三十来岁的妇女回答了妻子的身份和姓名并迎接了他们,然后迅速出门把在田头干活的丈夫喊了回来。周清文见着他们既高兴又紧张,忙在堂屋给他们让座,还好,没有忘记把那瓶桂花茶拿出来,一人泡了一大碗。他回答说“去年你们走后,我买了半斤糖做了些桂花茶,一直备着。”何佳记着来年来这儿的话,并因这话儿来了,而这家农民记得更清楚。何佳把带去的礼物——二斤白糖,一些点心,还有小孩穿剩的衣物送给他们,周清文羞涩地接受了。这时他们一双儿女放学回到家里,正如何佳预料的那样,周清文的妻子李秀英温柔贤慧,一双儿女也端正可爱,尽管劳累和贫穷,感受到了这个家庭的和睦和幸福。他们被留下来吃一顿饭,也正有这个打算,在与周清文款款交谈时,李秀英在灶房烧火做饭,不时传来折断南山柴枝的声音和灶内燃烧的噼叭声,小孩时而进出,像是过节一样。一个小时后,饭菜端了上来,一碗红烧肉,是周清文抽空叫人才从枫桥街上称回来的、一碗苕粉肉,用苕粉在锅内摊成薄饼,切成块再焖制而成,此活很精细,吃起来很象肉皮的味道、两盘自家种的新鲜蔬菜、还有一大碗只有上了年纪的当地人才会制作的麦酱。在何佳的坚持下,全部人员都上了桌,情景像是一个团聚的大家庭。曲良同周清文对饮当地自制的谷酒,在周清文脸红脖子粗时打住了手,从不吃肥肉的何佳也吃了两大块红烧肉,也许是柴火灶烧出味的原因,也许是要表示自己的心情,红烧肉非常香甜,他们在喝了一大碗放有淹菜的锅巴粥后结束了这顿饭。待李秀英收拾停当后,何佳和曲良再一次同这对年青夫妻款款谈了一会才起身告辞,曲良悄悄把五元钱放在碗柜里,他们知道,这顿饭的份量,还有无价的情义。
十三
何佳牢记母亲的话,没有因采取了推荐保送的方式上大学而耿耿于怀,也没有因取消了高考像许多家长那样放任子女的学习,相反,她有强烈的欲望,视子女的学习成绩为圣物,呕心沥血地教导子女,让这个圣物在他们心中开花结果,这是她唯一可做的心中快乐的事情。更使她高兴的是曲良这个家庭教师发挥了重要作用,他拿出了全部精力还有浑身解数解答了子女向他发难的无数问题,这也是他当前唯一能发挥的特长。子女们领会了父母的用心,学习成绩一年比一年好,在母亲的心里就像天上的太阳一样闪闪发光。
“是的。”周清文回答。
“家里有些什么人?何佳和蔼可亲。
“我妻子和两个小孩,父亲去年去世了。”
“噢!”何佳停了片刻又说道:“看得出你妻子一定很贤慧,她每天要做很多事。”
“是这样的,她没有比我少做,一天到晚几乎没有休息。”
“你们家离这儿远吗?”何佳又问道。
“不远。你看,就是下面那个村庄。”周清文指着山脚下不远处的一个村庄。
何佳看着山下的村庄,轮廓分明,村后的山边有一大片果树林,村庄上方炊烟燎燎,正是主妇们做午饭的时候。她又问道:“家里可以看见这三棵桂花树吗?”
周清文听后高兴地笑了,说道:“可以看见这三棵桂花树的地方,在开花时节,我总感觉到它的花香传到村子里来了。”又说道,“如果你们想采些桂花,我可以帮助你们。”
“我们刚才正说着这事呢!”何佳说道。
“你们等一下。”周清文从担子上抽出砍刀在一边的树上砍下一根树枝,削整好,转回来,把刀插回原处,然后走到桂花树下,用树枝击打桂花树,桂花纷纷落下,不一会满地都是。
“不要打了,小周。我真担心把桂花树打坏了呢!”何佳担心地制止。
“不会的。明年照样开满桂花的。”周清文还要动手。
“小周,足够了。”曲良拿过周清文手上的树枝,把它插进柴担里,感激地说道,“非常感谢你。”
“如果你们不嫌弃,请到我家坐坐,吃了饭再走。”周清文善意邀请。
“我们很愿意,不过我们得赶回去,下次一定到你家去,我们会找到你的。”曲良说道。
何佳拿出两元钱递给周清文,说道:“这是给你的,请一定收下。”
周清文看了一下不算小数目的钱,忙予拒绝,“不要,不要,我不能收你们的钱。”
“请听我说,我们并不是因为你帮了忙才给你钱的,你用它买些糖,再做一点桂花茶,我们明年再来喝。”何佳真诚地说道。
周清文同样真诚地说道:“我还是不能收,家里人也不会同意的。好了,你们慢慢收拾桂花,我走了。”他带好草帽,挑起了柴担,然后走下山去。
何佳和曲良站在小块平地的边缘无声地目送那个挑着柴担的年青人的背影一会儿,然后把桂花摘好放进挎包里,最后把枝叶全部拾干净扔进了山间。两人开始下山,曲良的挎包装得满满的,里面是一个农民帮忙从自种的桂花树打下来的俗称香飘十里的桂花。
他们终于下了山,走上了连结山里和山外的通道。此时不见了周清文的身影,负重的人常常快于一般的步伐,但常有其它挑着柴担的农民从他们身边经过,在这个明亮的山里土路的远处也有一些。——他们在回程客车又经过那个终端小站的搬道房时同旁边座位一个对人生颇有感悟的当地中年人的详谈中知道,这些挑着柴担的农民是从十几里外的杨桥赶过来的,那儿山很少,缺柴烧。他们的妻子半夜起来为他们蒸好一钵糯米饭,有条件的在中间放一块刻意留存的腊猪肉,非常经饿,是那地方为远赴南山砍柴准备的标准食物。他们天未亮就出发,经过几小时跋涉来到这儿,找寻枯枝或者干枯的灌木,那些粗大的茅草也要,待捆扎好能承受最重的担子后,坐下来休息一会儿,就着泉水把食物吃完,那是最奢侈的享受,然后挑起担子,在太阳落山之前两小时赶到家。还有更远的茗山地区的人,他们吃饭的时间要迟一些,由他们的子女掐好时间将准备好的饭菜带到那个小搬道房的凉棚下,等待父亲的出现,菜很少,只有到南瓜出来时节,才可看见饭上堆满了煮熟的南瓜。那些人吃罢饭菜,紧接着随同子女上路,在天刚擦黑的时候赶到家——。何佳和曲良在经过一个村庄时停了下来,村后确有一大片果林,桃树,李树,枣树都有,近处看村庄很破旧,有些杂乱,在不规则的村路间坐落着大小不一的土坯房。两人还是打消了想去看望一下周清文家的念头,回头看了一下有三棵桂花树的地方,太远了,看不清,眼前只是一座包含人间仙境的绿色山脉,山花烂漫时,它将吟唱出人们欢喜的歌声。他们离开了村庄,踏上了回城之路,也在天刚擦黑的时候回到了家。
第二年春天,何佳和曲良又来到了南山。这一次只作为观光客游览美景,还是原来的路线,心情更加轻松和愉快,满山遍野的杜鹃花映红了何佳的脸庞。桂花树依然屹立在山中,仿佛在告诉他们它有无限的活力,秋天里照样满树的花香,还有那三棵大樟树,在春风中向他们点头示意,拍手欢迎。他们在村庄找到了周清文的家,拜访这个家庭可说是他们的目的之一,正在院子做家务活的一个三十来岁的妇女回答了妻子的身份和姓名并迎接了他们,然后迅速出门把在田头干活的丈夫喊了回来。周清文见着他们既高兴又紧张,忙在堂屋给他们让座,还好,没有忘记把那瓶桂花茶拿出来,一人泡了一大碗。他回答说“去年你们走后,我买了半斤糖做了些桂花茶,一直备着。”何佳记着来年来这儿的话,并因这话儿来了,而这家农民记得更清楚。何佳把带去的礼物——二斤白糖,一些点心,还有小孩穿剩的衣物送给他们,周清文羞涩地接受了。这时他们一双儿女放学回到家里,正如何佳预料的那样,周清文的妻子李秀英温柔贤慧,一双儿女也端正可爱,尽管劳累和贫穷,感受到了这个家庭的和睦和幸福。他们被留下来吃一顿饭,也正有这个打算,在与周清文款款交谈时,李秀英在灶房烧火做饭,不时传来折断南山柴枝的声音和灶内燃烧的噼叭声,小孩时而进出,像是过节一样。一个小时后,饭菜端了上来,一碗红烧肉,是周清文抽空叫人才从枫桥街上称回来的、一碗苕粉肉,用苕粉在锅内摊成薄饼,切成块再焖制而成,此活很精细,吃起来很象肉皮的味道、两盘自家种的新鲜蔬菜、还有一大碗只有上了年纪的当地人才会制作的麦酱。在何佳的坚持下,全部人员都上了桌,情景像是一个团聚的大家庭。曲良同周清文对饮当地自制的谷酒,在周清文脸红脖子粗时打住了手,从不吃肥肉的何佳也吃了两大块红烧肉,也许是柴火灶烧出味的原因,也许是要表示自己的心情,红烧肉非常香甜,他们在喝了一大碗放有淹菜的锅巴粥后结束了这顿饭。待李秀英收拾停当后,何佳和曲良再一次同这对年青夫妻款款谈了一会才起身告辞,曲良悄悄把五元钱放在碗柜里,他们知道,这顿饭的份量,还有无价的情义。
十三
何佳牢记母亲的话,没有因采取了推荐保送的方式上大学而耿耿于怀,也没有因取消了高考像许多家长那样放任子女的学习,相反,她有强烈的欲望,视子女的学习成绩为圣物,呕心沥血地教导子女,让这个圣物在他们心中开花结果,这是她唯一可做的心中快乐的事情。更使她高兴的是曲良这个家庭教师发挥了重要作用,他拿出了全部精力还有浑身解数解答了子女向他发难的无数问题,这也是他当前唯一能发挥的特长。子女们领会了父母的用心,学习成绩一年比一年好,在母亲的心里就像天上的太阳一样闪闪发光。
上一章
下一章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登录 后再戳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