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属:原创 · 授权发表
字数:21754
阅读:11274
发表:2011/11/24
11章 主旋律 小说
《生命的荣光》第7章
1
…
6
7
8
…
11
全部
- 故事梗概
- 作品正文
“你仍然是一个女神。”张丽和何佳同二十八年前一样如沐浴在春光一般欣慰地笑了。
曲静终于以优异成绩从北京大学毕业,继而又考上了本校研究生。在收到母亲表示祝贺回信的当天晚上,在入睡之前她又一次浮想联翩,她喜欢用这种方式思念母亲,可以立刻感到母亲的温暖。尽管母亲放弃了上大学的机会,为理想选择了另外一条奋斗之路,母亲也从未有过丝毫的后悔,但是她从小就从母亲的关怀中深刻体会到了那种渴望,深切渴望子女走上大学之路。她记得母亲谆谆的话语里有不可抗拒的催促力量,即使在动乱的岁月里能够忍受一切痛苦,把痛苦转化成力量,又传给了子女,用它们帮助儿女的学习,让儿女走另外一条生活之路,即使在学习文化完全不被看好的年代,这就是造成儿女就范的伟大母爱。她又想到如果不是母亲的执着和期望,自己不可能一而再地坐在这所著名的高等学府里,想到此眼泪不禁流了出来。还有亲爱的弟弟从母爱的教育中最终选择了从军之路,他的选择同母亲的选择是一样的,都是一条艰辛的效国之路,弟弟承传了母亲的特质,从母亲潜移默化的影响中读懂了母亲的善良,激情,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他参军就是因为对母亲的爱,对母亲的无比尊重。而母亲对弟弟的选择同样感到高兴,她从儿子身上又一次感受到了那个火红的年代,她始终向往青春,向往那个无悔的青春,此时曲静的眼泪又禁不住流了下来。她又回想起在弟弟的葬礼上,看着母亲始终坚定的表情几次扒在母亲的肩膀哭成了泪人,她知道母亲并不希望她这样,但是她更希望自己的泪水能够帮助母亲托起那颗坚强的心,我的泪都是为母亲而流的,帮母亲流的。虽已深夜仍没有入睡,她又想到三个月前放假回家时母亲同她谈的一次话。
“静静,过来坐一会儿,我想同你谈谈妈妈的事情。”母亲把女儿叫到自己的房间,坐在紧挨在一起的两张椅子上,还是外公多年前自制的折叠椅。“静静,你先听着,我先把经过给你说一遍。前几天,张阿姨同我谈了一次话,是代表组织谈的,要求我再写一份入党申请书,准备考虑我的入党问题,可是我没有答应。”
“妈妈,是因为曲俊?”
“有这个原因。尽管妈妈在你们这样大的年纪时参加了如火如荼的社会主义建设,即使在生育你们姐弟俩都不曾影响,可是妈妈的社会关系一直是个问题,它影响了妈妈入党,现在虽然这个问题不是那么严重了,妈妈觉得依然存在。文化大革命刚结束妈妈就写了一份入党申请书,是在告诉组织,我依然在追求。曲俊负伤期间和走了之后,我考虑过是否再写申请书,如果不是因为曲俊,我肯定会接着写的,但我还是没有写,这并不是我放弃追求,你知道这不是的。”
“妈妈,我去给你倒杯水。”
母亲喝了一口水,继续说道:“静静,妈妈是不是有些固执?有什么不对的地方吗?妈妈只是想俊儿走的是妈妈当初走的那条路,现在妈妈要走俊儿走过的路,去实现对党的追求,只有这样我才对得起俊儿。”母亲凝视前方,眼泪在眼眶内打了几转终于流了出来。
自己上前抱住了母亲,她了解母亲,母亲的眼泪含有对弟弟的敬重和更加坚定的信念和向往。然后帮母亲擦干眼泪,轻声对母亲说道:“妈妈,你做的对,你不愿意站在曲俊的荣誉上入党,那怕只因为一点点,你还想长途跋涉,用毕生的精力去追求那个崇高的目标。妈妈,这是你对党更加忠诚的表现,在女儿的心里你已经是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了。还有妈妈,女儿一定会向妈妈学习,向妈妈那样去追求,我向你保证,女儿一定会在今后的道路上同妈妈站在一起,用妈妈给我的智慧和力量帮助妈妈,女儿永远陪伴你。”
“静静,妈妈跟你谈了自己的想法心里感到踏实多了,妈妈还真要谢谢你理解妈妈呢!静静,妈妈这一生的感觉是追求党的事业是最幸福的。”
“妈妈,你总是这么漂亮。”自己撒娇地报住了母亲。
然后,曲静擦了擦眼睛非常平静地进入了梦乡。
曲静考上研究生的同时,何平也考上了清华大学计算机系的研究生,他们俩人平时互相帮助,共同勉励,得到了这个令人满意的结果。在他们读书期间每年两个假期何平都会陪曲静回到武汉探望父母,无一例外。曲静因为知道父母非常中意这段恋情而让何平以家庭成员身份回到武汉,而何平以刚毅沉稳的性格和明确的奋斗目标得到了曲静父母的好感,还有他的得体谈吐和关心人的亲和力,使何佳从内心感到欣慰,有一种似曾一家的感觉。两年后,何平又以优异成绩被公派到美国麻省理工大学留学,攻读计算机专业博士,而曲静因同样理由留校任教,继承了外婆的职业,实现了自己的意愿。
董方于一九八四年从武汉大学毕业,分配到武汉市城市规划设计院。她现在已经是一个成熟的女大学生,一个稳重的职业女性,没有谁看得出来那个曾经快乐任性活泼好动的身影,那个曾经在一个知青面前表现出情窦初开和无拘无束的小姑娘已经被深深刻在了一个年青女子的心里。她也正因为那个知青变得更加深思和超凡脱俗,那个军人的形象使她过早地告别了单纯的快乐,进入了成熟和理性的生活。董方仍然经常去看望曲俊的父母,一直喊他们为爸爸妈妈,把这儿当成了自己的家。何佳也把董方当作自己的女儿,什么话都同她说,认真倾听她的所有的心里话,一起谈论工作和理想,在如今已经变化的时代,作为女性如何顺应开放的潮流解放思想干好自己的事业。有时董方会因为思念曲俊而流下眼泪,是她适时有意识地让那个英俊的形象浮现在眼前,每当此时何佳都会用温柔的目光看着她,帮她擦去眼泪,自己也感受到了莫大的安慰。真如母亲的关心,董方感受到了人世间最温暖的亲切力量,她找到了今后人生道路上的思想定位点,就是把理想和事业作为目标和正在发展的时代同呼吸,共命运。她也要像现在的母亲和当年的哥哥一样拥有一个明确的人生理想,并且像他们一样去奋斗和实现。
何佳在质检员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地工作,心静如水,任何一个行事举止都得体到位,因此效果和人们总在感受到的温暖就像水中美丽的涟漪,山中的鲜花。一九八九年,何佳到了退休年龄,终于离开了工作了三十六年的华中机床厂。那位她经历的第十任劳资科长同她握握手说道:“何佳同志,祝贺你光荣退休,我们真想让你留下来,我们厂需要你,可制度真是没有办法。”
“是的,我并没有离开工厂,再见。”
何佳走出劳资科,在经过挂有“组织部”门牌的房门口时停留了一会,她朝里面看了一眼,正在忙于事物的中年组织部长无意看了门口一眼,何佳离开了他的视线,走下办公楼的三层楼梯,在大门口遇见几位熟知的老同志,很愉快地打了个招呼,这些老同志没有意识到她已退休,想着她马上就会回到岗位忙于工作,都流露出敬佩之意,而何佳也如同面对他们微笑一般仍然从心里微笑地面对今后的生活之路。
十九
何佳退休后想到的第一件事是去看望昔日的同事,是一种责任驱使她这样做,这个责任是她从十九岁进入这个工厂就开始有了,应该是十七岁,是她决定进入职业技术学校学习车工那时就有了。这个责任是一贯的,永恒的,不会因时间和环境的改变而改变。向一些人表示真诚的谢意,可以平静自己的灵魂,让自己的心意去温暖这些人,自己也可以得到宽慰的回报。在何佳考虑到的名单中有柳师傅,黄海书记,刘启明主任等,还有一些姐妹。张丽和李娟退休后仍住在本市,何佳经常同她们见面,这次拜访只是告诉她们已经退休,开始了退休生活。何佳对张丽略带遗憾的眼神深感理解,她告诉张丽自己永远都不会停止追求,今后的路还很长,自己一定会实现心中的理想,张丽怎么会不了解她呢?她除了默默地期望何佳有机会去履行她的崇高责任,就是坚信她一定会实现心中的理想,她的心永远同何佳的理想伴随在一起。对于李娟关心地询问入党一事,何佳微笑地告诉她自己仍会在今后的道路上进一步追求,一定会实现自己的愿望。姐妹们在一起工作了三十多年,她们事无巨细地互相帮助,无话不说,即使对于何佳的理想,她们知道那是神圣的,仍用关爱的温暖去亲近它,这才是三十多年姐妹之间真正的友情。
何佳通过退休办知道了其它人的下落。黄海十多年前退休后在武汉市住了一年,然后同老伴回到菜甸农村老家,他喜欢找些活干,一来闲不住,二来对身体大有好处。当何佳找到位于武汉近郊的黄海家时,七十出头的他正和老伴在地里收割油菜,一个正忙于修理农具自称其侄孙的小青年立即通报了消息,黄海夫妇飞一般赶回到家里。“黄书记,你好。”何佳看着他们跑回来,先微笑着打招呼。
“何佳,你---怎么过来了?”黄海瞪着双眼,好像不相信自己的眼睛。
“我来看看你,黄书记。”
黄海神情已定,终于看清了曾经再熟悉不过的脸庞,仿佛她依然站在车床旁,摇动着把手。“快到屋里坐,老伴倒茶去。”黄海招呼何佳进屋坐下。何佳拿过一袋礼物慎重地递给黄海说道:“黄书记,一点礼物,请收下。”
曲静终于以优异成绩从北京大学毕业,继而又考上了本校研究生。在收到母亲表示祝贺回信的当天晚上,在入睡之前她又一次浮想联翩,她喜欢用这种方式思念母亲,可以立刻感到母亲的温暖。尽管母亲放弃了上大学的机会,为理想选择了另外一条奋斗之路,母亲也从未有过丝毫的后悔,但是她从小就从母亲的关怀中深刻体会到了那种渴望,深切渴望子女走上大学之路。她记得母亲谆谆的话语里有不可抗拒的催促力量,即使在动乱的岁月里能够忍受一切痛苦,把痛苦转化成力量,又传给了子女,用它们帮助儿女的学习,让儿女走另外一条生活之路,即使在学习文化完全不被看好的年代,这就是造成儿女就范的伟大母爱。她又想到如果不是母亲的执着和期望,自己不可能一而再地坐在这所著名的高等学府里,想到此眼泪不禁流了出来。还有亲爱的弟弟从母爱的教育中最终选择了从军之路,他的选择同母亲的选择是一样的,都是一条艰辛的效国之路,弟弟承传了母亲的特质,从母亲潜移默化的影响中读懂了母亲的善良,激情,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他参军就是因为对母亲的爱,对母亲的无比尊重。而母亲对弟弟的选择同样感到高兴,她从儿子身上又一次感受到了那个火红的年代,她始终向往青春,向往那个无悔的青春,此时曲静的眼泪又禁不住流了下来。她又回想起在弟弟的葬礼上,看着母亲始终坚定的表情几次扒在母亲的肩膀哭成了泪人,她知道母亲并不希望她这样,但是她更希望自己的泪水能够帮助母亲托起那颗坚强的心,我的泪都是为母亲而流的,帮母亲流的。虽已深夜仍没有入睡,她又想到三个月前放假回家时母亲同她谈的一次话。
“静静,过来坐一会儿,我想同你谈谈妈妈的事情。”母亲把女儿叫到自己的房间,坐在紧挨在一起的两张椅子上,还是外公多年前自制的折叠椅。“静静,你先听着,我先把经过给你说一遍。前几天,张阿姨同我谈了一次话,是代表组织谈的,要求我再写一份入党申请书,准备考虑我的入党问题,可是我没有答应。”
“妈妈,是因为曲俊?”
“有这个原因。尽管妈妈在你们这样大的年纪时参加了如火如荼的社会主义建设,即使在生育你们姐弟俩都不曾影响,可是妈妈的社会关系一直是个问题,它影响了妈妈入党,现在虽然这个问题不是那么严重了,妈妈觉得依然存在。文化大革命刚结束妈妈就写了一份入党申请书,是在告诉组织,我依然在追求。曲俊负伤期间和走了之后,我考虑过是否再写申请书,如果不是因为曲俊,我肯定会接着写的,但我还是没有写,这并不是我放弃追求,你知道这不是的。”
“妈妈,我去给你倒杯水。”
母亲喝了一口水,继续说道:“静静,妈妈是不是有些固执?有什么不对的地方吗?妈妈只是想俊儿走的是妈妈当初走的那条路,现在妈妈要走俊儿走过的路,去实现对党的追求,只有这样我才对得起俊儿。”母亲凝视前方,眼泪在眼眶内打了几转终于流了出来。
自己上前抱住了母亲,她了解母亲,母亲的眼泪含有对弟弟的敬重和更加坚定的信念和向往。然后帮母亲擦干眼泪,轻声对母亲说道:“妈妈,你做的对,你不愿意站在曲俊的荣誉上入党,那怕只因为一点点,你还想长途跋涉,用毕生的精力去追求那个崇高的目标。妈妈,这是你对党更加忠诚的表现,在女儿的心里你已经是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了。还有妈妈,女儿一定会向妈妈学习,向妈妈那样去追求,我向你保证,女儿一定会在今后的道路上同妈妈站在一起,用妈妈给我的智慧和力量帮助妈妈,女儿永远陪伴你。”
“静静,妈妈跟你谈了自己的想法心里感到踏实多了,妈妈还真要谢谢你理解妈妈呢!静静,妈妈这一生的感觉是追求党的事业是最幸福的。”
“妈妈,你总是这么漂亮。”自己撒娇地报住了母亲。
然后,曲静擦了擦眼睛非常平静地进入了梦乡。
曲静考上研究生的同时,何平也考上了清华大学计算机系的研究生,他们俩人平时互相帮助,共同勉励,得到了这个令人满意的结果。在他们读书期间每年两个假期何平都会陪曲静回到武汉探望父母,无一例外。曲静因为知道父母非常中意这段恋情而让何平以家庭成员身份回到武汉,而何平以刚毅沉稳的性格和明确的奋斗目标得到了曲静父母的好感,还有他的得体谈吐和关心人的亲和力,使何佳从内心感到欣慰,有一种似曾一家的感觉。两年后,何平又以优异成绩被公派到美国麻省理工大学留学,攻读计算机专业博士,而曲静因同样理由留校任教,继承了外婆的职业,实现了自己的意愿。
董方于一九八四年从武汉大学毕业,分配到武汉市城市规划设计院。她现在已经是一个成熟的女大学生,一个稳重的职业女性,没有谁看得出来那个曾经快乐任性活泼好动的身影,那个曾经在一个知青面前表现出情窦初开和无拘无束的小姑娘已经被深深刻在了一个年青女子的心里。她也正因为那个知青变得更加深思和超凡脱俗,那个军人的形象使她过早地告别了单纯的快乐,进入了成熟和理性的生活。董方仍然经常去看望曲俊的父母,一直喊他们为爸爸妈妈,把这儿当成了自己的家。何佳也把董方当作自己的女儿,什么话都同她说,认真倾听她的所有的心里话,一起谈论工作和理想,在如今已经变化的时代,作为女性如何顺应开放的潮流解放思想干好自己的事业。有时董方会因为思念曲俊而流下眼泪,是她适时有意识地让那个英俊的形象浮现在眼前,每当此时何佳都会用温柔的目光看着她,帮她擦去眼泪,自己也感受到了莫大的安慰。真如母亲的关心,董方感受到了人世间最温暖的亲切力量,她找到了今后人生道路上的思想定位点,就是把理想和事业作为目标和正在发展的时代同呼吸,共命运。她也要像现在的母亲和当年的哥哥一样拥有一个明确的人生理想,并且像他们一样去奋斗和实现。
何佳在质检员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地工作,心静如水,任何一个行事举止都得体到位,因此效果和人们总在感受到的温暖就像水中美丽的涟漪,山中的鲜花。一九八九年,何佳到了退休年龄,终于离开了工作了三十六年的华中机床厂。那位她经历的第十任劳资科长同她握握手说道:“何佳同志,祝贺你光荣退休,我们真想让你留下来,我们厂需要你,可制度真是没有办法。”
“是的,我并没有离开工厂,再见。”
何佳走出劳资科,在经过挂有“组织部”门牌的房门口时停留了一会,她朝里面看了一眼,正在忙于事物的中年组织部长无意看了门口一眼,何佳离开了他的视线,走下办公楼的三层楼梯,在大门口遇见几位熟知的老同志,很愉快地打了个招呼,这些老同志没有意识到她已退休,想着她马上就会回到岗位忙于工作,都流露出敬佩之意,而何佳也如同面对他们微笑一般仍然从心里微笑地面对今后的生活之路。
十九
何佳退休后想到的第一件事是去看望昔日的同事,是一种责任驱使她这样做,这个责任是她从十九岁进入这个工厂就开始有了,应该是十七岁,是她决定进入职业技术学校学习车工那时就有了。这个责任是一贯的,永恒的,不会因时间和环境的改变而改变。向一些人表示真诚的谢意,可以平静自己的灵魂,让自己的心意去温暖这些人,自己也可以得到宽慰的回报。在何佳考虑到的名单中有柳师傅,黄海书记,刘启明主任等,还有一些姐妹。张丽和李娟退休后仍住在本市,何佳经常同她们见面,这次拜访只是告诉她们已经退休,开始了退休生活。何佳对张丽略带遗憾的眼神深感理解,她告诉张丽自己永远都不会停止追求,今后的路还很长,自己一定会实现心中的理想,张丽怎么会不了解她呢?她除了默默地期望何佳有机会去履行她的崇高责任,就是坚信她一定会实现心中的理想,她的心永远同何佳的理想伴随在一起。对于李娟关心地询问入党一事,何佳微笑地告诉她自己仍会在今后的道路上进一步追求,一定会实现自己的愿望。姐妹们在一起工作了三十多年,她们事无巨细地互相帮助,无话不说,即使对于何佳的理想,她们知道那是神圣的,仍用关爱的温暖去亲近它,这才是三十多年姐妹之间真正的友情。
何佳通过退休办知道了其它人的下落。黄海十多年前退休后在武汉市住了一年,然后同老伴回到菜甸农村老家,他喜欢找些活干,一来闲不住,二来对身体大有好处。当何佳找到位于武汉近郊的黄海家时,七十出头的他正和老伴在地里收割油菜,一个正忙于修理农具自称其侄孙的小青年立即通报了消息,黄海夫妇飞一般赶回到家里。“黄书记,你好。”何佳看着他们跑回来,先微笑着打招呼。
“何佳,你---怎么过来了?”黄海瞪着双眼,好像不相信自己的眼睛。
“我来看看你,黄书记。”
黄海神情已定,终于看清了曾经再熟悉不过的脸庞,仿佛她依然站在车床旁,摇动着把手。“快到屋里坐,老伴倒茶去。”黄海招呼何佳进屋坐下。何佳拿过一袋礼物慎重地递给黄海说道:“黄书记,一点礼物,请收下。”
上一章
下一章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登录 后再戳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