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属:原创 · 授权发表
字数:21754
阅读:11274
发表:2011/11/24
11章 主旋律 小说
《生命的荣光》第7章
1
…
6
7
8
…
11
全部
- 故事梗概
- 作品正文
二十
在此前后的几年间与何佳有关的几件事逐一交待一下。
曲静一九八四年被评为讲师并潜心研究中国历史,她对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的研究获得了独到的见解,尤其是孔孟的哲学思想。她仔细研究了这些哲学思想同当时社会现实的关系,发现它们是一一对应的,孔子和孟子对社会现实的归纳构成了他们对制度和道德的全部解释,算是切合实际的世界观。她认为对于当今社会而言,并不是孔孟思想能够活学活用,但可以用现代观念同他们的思想有选择和恰如其分地结合起来,渗入到各个领域里面去,那些真理和道德标准对于推动中国文化和统一中华民族的行为规范会有不少的帮助。她陆续地发表了多篇关于孔孟思想的传承与民族精神之间关系的论文,受到了学术界的关注。她在探讨这些课题时,有时把母亲作为参考对象,找出母亲一些特殊的行为,例如仁爱,这个存在于每个人心中的良知,如何在现代制度下让它们很自然地流露出来,国家如何加强国民这方面的教育,如何不断统一和提高中华民族的精神实质,树立当今中华民族新的文明观,还有关于母亲的坚定信仰,它的社会根源与历史进程中某些文化传统里特质的东西存在很大的关系,在这方面的研究中,也得到了莫大的启示。另外她的教学方法和如同母亲一样的仁爱精神也使学生们受益匪浅。
何平攻读完博士学位后,选择了回国,在清华大学负责计算机的研究工作。他同曲静于一九八五年结婚,一年后曲静生下一儿一女双胞胎,儿子叫何涛,女儿叫何敏。何平在研究中非常关注世界计算机的发展方向,极力开发软硬件功能,成果丰硕。一九九三年,在邓小平南巡讲话后的第二年何平创办了研制和生产计算机的公司,此举得到了全家人的一致支持,尤其是何佳,深为家人能够紧跟中国开放和改革的步伐而欣慰和自豪。
曲良主持研制的数控机床于一九八六年定型生产,产品以高性价比很快畅销国外,国内市场供不应求。曲良开始没有想到实现目标要经历三十多年的风风雨雨,现在终于曲折地走完了这一段人生历程,如今他已升任为总工程师,要做的事还有很多很多。另外曲良在一九八八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此时紧箍在知识分子身上的政治枷锁已经完全打开,何佳像实现自己的梦想一样高兴。在何佳的帮助下,他始终工作敬业,为人表率,生活超凡和愉快。
还有一件令何佳意想不到的事发生在一九九二年的一天,当时何佳正在家里教两个外甥预习学前知识,电话铃响了,她拿起电话,对方是华中机床厂办公室一名干事,他告诉她有一位苏联人要联系她,说这个人五十年代曾经在我们工厂工作过,他还记得你,想同你见个面。何佳明白了,问是不是叫雷宾,对方说是的,她想了一会,回话给那位干事答应见面,请他转告并约定好时间和地点,到家里来也行,对方说没有问题,请等他的回话。
第二天何佳如约来到晴川饭店,该饭店算是当时最高档的饭店,她从没有来过。何佳在服饰上没有经过任何刻意的修饰,非常普通,同平时一样,你可以认为有些土气,但非常耐看,因为她的着装从来都是得体的,不像所谓华丽的服饰来帮助表现高贵的气质。她用不着这样,也从来没有这样,除年青时母亲帮买的红色呢制大衣和几件带点色彩的衬衣以及五十年代末响应政府号召穿过苏联的布拉吉外,而上述衣物并不算是华丽的服饰,但是仍可以看到一种高贵的气质,那是从灵魂深处散发出来的,如果你会观察而老于世故,你绝对会感叹真有人在热爱世界,热爱生活。此时热情的服务生把何佳带领到一楼的咖啡厅。坐在咖啡厅一角的雷宾看到何佳走进来时立刻站了起来,与此同时何佳也看见了他,她径直走到那个角落的一张桌子旁,两人无声地握了握手坐了下来。此刻岁月已经在两人脸上留下了很深的痕迹,各自心生感慨,彼此宽怀以对。
“喝咖啡吗?”雷宾征求何佳意见。何佳从不喝咖啡,但还是点了点头,雷宾要了两杯咖啡,一会儿,咖啡端了上来。
“我是前天到武汉的,现在在做钢材生意,我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再研究机床,很早就没有了,我们两国已经开放了边界贸易,现在就干上了这一行。”雷宾小心而直率地介绍自己的情况,他显得有些局促不安,像害怕见到何佳似的。
何佳听说过北方开放边界贸易一事,从那里进口的钢材很多。她非常理解他,从来都是坦然地面对所有的人和事,微笑地说道:“这样很好,我认为你是对的,因为我知道你是一个对自己和生活非常认真的人,你有充分的理由选择自己的道路,而且你一定会成功。”
“我自认为有中国的情缘,我对此感到自豪,现在也是,所以做出了这样的选择。”雷宾喝了一口咖啡,神色有些像感叹和乞求原谅,“并不是我不热爱机床事业,事情变化太大了,我们国家总是动荡不安,我没有办法实现自己的价值,或者说是理想,所以我改变了自己。我很庆幸自己又站在了中国的土地上,也是我第二次自愿到这儿来的。”他似理解了生活的内涵,说到后面放松多了,刚才的表现是因为他知道自己正坐在一位执着于自己事业的人面前,曾经并仍仰慕的人面前,而现在同样是她突然使自己懂得了去感悟世间的美好一面,这么多年的又一次。
何佳对雷宾的表现感到满意,她直截了当地问道:“请你介绍一下你的家庭,我很想知道你的情况。”
雷宾对此非常感激,慢慢说道:“一九六0年接到命令,我离开长春回国,分配到列宁格勒机床厂。我在哪儿都是一样,总是能吃苦,后来遇见了一个车工,她叫玛莎,是一个很好的姑娘,温顺,本份,有很强的上进心。我们在六二年结了婚,婚后生了一个女儿和一个儿子,同你一样。”他紧接着说道:“我从厂办公室知道了你的情况。”雷宾又喝了一口咖啡,然后看了看周围其他的人,像是在收回眼泪,一会眼光回到桌面上,“我的子女现在都已长大成人,都成了家,也有了他们自己的孩子,过得还算不错,我不需要为他们操心,也不需要他们为我操心,孩子们对我都很好,我感到很满意,也感到非常踏实。只是玛莎前年过早地离开了我们,我感到天要塌了一样,因为只有她在支撑着我的生活,她是我回国后的唯一一次选择。”
“虽然现在我为你难过,但又为你高兴,你不仅找到了幸福,还为别人带来了幸福,你真是一个善良和诚实的人。这么多年,即使看上去,你也没有多大变化。”何佳由衷地感到安慰。
“要说差不多四十年的变化真是不小,可是我觉得你的神情和目光同原来没有任何差别,你没有减少对生活的追求,即使遇到不幸,看得出来,你变得更加坚强。”雷宾很自信仍然了解何佳,他知道不落客套地谈论思想才能够说得更多一些,也只有这样才像是熟悉的老朋友在叙述友情,而他也喜欢思想深处的东西。
“我来把我的家庭情况向你介绍一下。”何佳接过话说道。接着,她把自己的家庭情况向雷宾作了详细的介绍,还包括自己的思想。她认为对诚实的朋友是不应该有什么隐瞒的,她因看到对方高度注视的虔诚反映感觉又回到了三十几年前。
雷宾在何佳说话的后半部眼泪一直在眼睛里打圈儿,在说完时把泪收住了,他说道:“我也为你感到难过,我可以想象出曲俊在战场上的英勇表现,还有他对你的爱,甚至还有他的模样。他的精神传承于你,还有你的母亲,你们这个家庭虽然是多难的,但是是非常幸福的,你对家庭的贡献和你的家庭对国家的贡献都是神圣的,我感到非常欣慰和感动的是你和你的家人能为此而感到骄傲。”他表达完真理后喝了一口咖啡,神情由崇敬转为感慨,继续说道:“我仍然为当初的选择感到自豪,尽管没有实现自己的愿望,而且你的决定是非常正确的,从那时起一直到现在我都没有丝毫遗憾,因为你有一个高尚的思想,一直延续到现在,我仍然无比地崇敬你。”他又说道:“你在生活中的选择没有丝毫马虎之处,你不停地追求自己的理想,是因为你的选择,你的信念,你的家庭教育,你的家庭给了你帮助和勇气,你也把最优秀的品质传给了孩子们,我说得都不错。”他停顿了一会,“在多年的岁月里,我无数次想起过你,我总在猜测你的生活,你的工作,你的思想,每次都感觉到你更加成熟了,更坚定了,并没有因年龄的增大而改变,我总是确信我的猜测是正确的,直到现在,当我看见你的一刹那就感觉到我都对了,我为此而十分高兴。”
何佳真为雷宾的诚实的而高兴,她在与他的交谈中没有看出他因三十多年的风雨变化表现一丝势利和虚伪的成份,那梳理整齐但两鬃有些斑白的头发还有眼神在告诉她,他不仅一如既往的诚实而且没有停止过对她的思念,她觉得这种思念没有一丝邪念,甚至还有一丝羞涩。实际上她也多次想到过他,不知不觉地,她对当年那个苏联小伙子确实有很深的印象,敢于爱而且认真和执着,她说道:“实际上我一直从心里关心你,希望你过得好,生活得幸福,所以我现在很高兴。我非常感谢你来看我,还有你对我的了解和关心使我非常感动,正如你当初说得那样,我们一直都是好朋友,现在我感觉更深,甚至感觉你就是我们的亲人,是真的,雷宾。”她说的是真心话,对世间的真情她敢于披露,是给真情人的回报,她看到雷宾因满足而受到的感动,又说道:“正如你当初看到我一样,我现在还在追求,你也许不了解,中国共产党是全世界唯一一个为最多人群谋福利的政党,它灿烂辉煌过,也曾走过艰难曲折,现在中国共产党正在开创一个新的事业,我们现在敢于把自己放在世界经济的汪洋大海之中,这就是中国人伟大的过人之处,所有这一切,都是因为中国共产党代表的是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与任何个人的私利是毫不相同的。”
雷宾说道:“这我知道,在你年青时就给我上过一课,至今我还记忆犹新。人们难得有一生的追求,你做到了,你的思想和行为都是高尚的,所以当初我才敢于去狂想,我现在仍感到自豪。”他停顿了一会,“所以我又来到了中国,是因为我与中国有缘的关系,是遇到了机会我又非常愿意,我骨子里仍然有中国的情结,当然,我还是为了赚钱,在你面前这样说我很惭愧。”
何佳开朗地笑了一下,真诚地说道:“我并不觉得有什么错,恰好相反。尽管你还是那样诚实,你可是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感谢你为我们国家做出了贡献。”
雷宾感受到一点妩媚的感觉,如此美妙的感觉是因为何佳的气质和举止仍如同从前,甚至包括容貌,他现在看到她的感觉比从前要强更多,倒不是自己退步了,而是她现在的风度和气质证实了他当初对她了解的深度,而且她一直保持这种优雅到了现在,并且更显得端庄和华丽,他又说道:“感谢你仍把我当作知心朋友,这样的朋友我并不多,我喜欢在飘泊的生活中打发时光,这对我有特别的意义,感觉要好多了。”
何佳说道:“你这样说仍使我感动,我理解你,可是我们都有各自的道路,它们对我们都有同样重要的意义,我衷心地祝福你,不论你在何方,在做什么事。”
雷宾说道:“这我知道,我会永远珍惜我的感受,我也会在任何一方祝愿你实现自己的理想。”他想到这次会面该结束了,因为他了解何佳,恰好的谈话是对她的最大尊重,“我想今天就谈到这,明天我想请你和曲良吃餐饭,他实现了自己的理想,我应该祝贺他,何况我们俩也认识,你说怎样?”何佳答应了,只是邀请雷宾到她家里去,雷宾欣然同意。
第二天下午,在何佳家里,雷宾同曲良高兴地畅谈了许久,他们俩还喝了不少酒,雷宾把苏联人豪爽和幽默的性格得体地发挥了出来。最后分别时的场景是非常愉快的,他过几天就要离开武汉和中国,他心里想着今后再也不会去约见了,甚至通话也不会,他要用尊重换取对何佳高尚的思念,他也知道何佳会因此而一生记住他,他留下了祝福,但带走的都是对青春的轻松回味和对今后生活隽永的向往。
上一章
下一章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登录 后再戳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