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故事梗概
- 作品正文
最大的干扰是噪音。《放大》采用的是同期录音,可是拍摄场地没有隔音设备,无法排除干扰。来往车辆的嘈杂声几乎淹没了演员的台词。第14次拍摄时,镜头被附近一家教堂轰鸣的钟声打断,这引起了景场上一片歇斯底里的笑声。
第20次拍的镜头很完美。助理导演注意到场景被一个摄制组工作人员稍稍改动了一下。于是,引来了一场风暴。安东尼奥尼愤怒得都要窒息了,他绝望地喊道:“整个伦教都跟我作对!”
托马斯和帕特莉西娅谈话的那场戏充分地表现出一种绝望的和压抑的情绪。托马斯和帕特莉西娅看来是生活在一个充满疑虑的世界里——这种疑虑与日俱增。他们想象他们的生活是绝对自由的,可是他们确实是两只圣洁的笼中鸟,是整个仪式制度的囚犯。他们在一个以动荡不定和否定价值为特征的时代中寻找永久的价值。帕特莉西娅给托马斯的答复暴露了她的恐惧和失败主义。
安东尼奥尼看来十分疲劳,他承认他拍片期间睡眠不好。而且,语言上的困难使他的工作变得更加令人烦倦。安东尼奥尼的英语说的相当好,但在作更精确、更详细的拍摄指导时,他却宁可讲法语,让他的翻译来译。翻译有时产生误解,反而更浪费时间。
在工作间里,帕特莉西娅回答完托马斯的问话之后,应该偏促不安地笑笑。可是安东尼奥尼对她的表演并不满意。他转向翻译,原来翻译把法语的偏促不安译成了宽宏大度。翻译为自己辩解道:“那种笑才是典型的英国式的。”安东尼奥尼答道:“我不喜欢!我不想要英国式的微笑……我希望没有人会说《放大》是一部典型的英国式电影。同样,我也希望没有人说它是一部意大利式电影。”
起初,《放大》中的事件是发生在意大利的,但安东尼奥尼最终认定在那里拍片是不可能的。
“首先,象托马斯这样的人物在意大利并不真正存在。但在英国,销路畅通的报纸确实雇用类似我在影片中塑造的那样的摄影师。除开这一点,托马斯将要面对一系列错综复杂的事件,这些事件在伦敦比在罗马或米兰更有可能发生。托马斯参加了那场影响英国生活、习俗和道德的革命,那场革命至少是在受到大众运动鼓舞的年轻人——年轻的画家、赶浪潮的人、广告总经理、服装设计师或者音乐家中间,发生了作用。尽管他知道除了无政府主义外没有其他法律,但他却过着一种仪式般被束缚的生活。去年,当莫尼卡·维蒂主演《莫迪斯蒂·布雷斯》时,我在伦教呆过一段时间。那时我意识到伦敦是拍摄《放大》这类影片的最完美的外景地。可是我并不想拍一部关于伦敦的影片。同样的事件可能发生在纽约,也许在斯德哥尔摩,当然也可能在巴黎。”
至于他的外景镜头,安东尼奥尼宁可把天空拍成苍白的灰色,而不拍成真实的淡蓝色。在《放大》中,他尝试使用更现实的色彩搭配,而不使用他在《红色沙淇》中曾用过的一些人工色彩。
“以前,我经常使用变焦镜头,以便得到两种尺度的结果,缩小人与景物之间的距离,使两者看起来更加熨贴。而这一次,我则采用了完全不同的方法。我试着加深远景,来得到人和景物之间的空间感。我只在非得用变焦镜头时才使用它:比如,我们拍拥挤堵塞的交通的场面时,最大的困难是现实暴力的再现。色彩总是起修饰作用,并减弱对肉眼的强烈刺激性。”
“影片中更令人震惊的部分也使在意大利拍片成为不可能,因为电影审查机关决不会允许某些场面的拍摄。我毫不怀疑,在许多国家审查制度已经变得更加宽容,可是在罗马教皇的国家,它依然是那样严格。”
“在《放大》中,比如,那场在摄影师工作间里的戏,那两个年轻姑娘特殊的挑衅性行为,最终以全裸体结束。我拍这场戏根本没有任何商业性的打算,我想不会有人可能把这场戏描绘成是淫晦的。这一过程既不是色情的也不是低俗的。我希望它是清新的、轻松的和有趣的。我无法阻止人们在影片中看到使人厌恶的场面,可是我需要这个场面,而且我不想因为它会使一些人不快而放弃它。”
在此,也许值得重温一下安东尼奥尼在他的一个剧本前言中所写的话:“我的影片并不是关于一系列连贯思想的文献,而是关于自发产生的思想的影片。”基于这一原因,他拒绝对《放大》的目的、意向做任何解释。
“我的任何一部影片在全部拍完之前,都几乎不能对其作出任何分析。我是一个有一定想法的电影工作者,我希望这些想法得到充分的、真实的和清晰的表达。在这部影片中,我讲述了一个故事。但是它是否是一个与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无关的故事,我不能对此做出决断。”
“当我开始构思这部影片时,我经常夜不能寐,反复思考,做笔记。故事和它的一系列各种各样的可能性迷住了我,我想弄清那些可能引导我的各种暗示究竟在何处。可是,当我考虑到一定程度时,我对自己说,现在就开始拍吧,放下故事,然后看情况再说……可是,我还在继续考虑上述问题。实话说吧,我根本不清楚我在干什么。但我对它毕竟知道一些,因为我同样置身于这一秘密中。”
“我认为我是以一种既有计划又凭直觉的方式工作的。比如,刚才我一个人走了出去,考虑下一个场面。我想把自己置身于主人公发现尸体时的情境中。在黎明霓虹灯独特的光线中,我走过去,到了草地上。我走近想象中的尸体,我感到自己真的变成了影片中的主人公。我能想象出我的主人公发现尸体时那种激动兴奋的情绪和感觉,以及他会采取什么行动,会产生什么反应。这只不过持续了一两分钟。然后剧组人员走过来,我的灵感和感觉刚好消失。”
*注:译自《电影手册》1967年1月号。
第20次拍的镜头很完美。助理导演注意到场景被一个摄制组工作人员稍稍改动了一下。于是,引来了一场风暴。安东尼奥尼愤怒得都要窒息了,他绝望地喊道:“整个伦教都跟我作对!”
托马斯和帕特莉西娅谈话的那场戏充分地表现出一种绝望的和压抑的情绪。托马斯和帕特莉西娅看来是生活在一个充满疑虑的世界里——这种疑虑与日俱增。他们想象他们的生活是绝对自由的,可是他们确实是两只圣洁的笼中鸟,是整个仪式制度的囚犯。他们在一个以动荡不定和否定价值为特征的时代中寻找永久的价值。帕特莉西娅给托马斯的答复暴露了她的恐惧和失败主义。
安东尼奥尼看来十分疲劳,他承认他拍片期间睡眠不好。而且,语言上的困难使他的工作变得更加令人烦倦。安东尼奥尼的英语说的相当好,但在作更精确、更详细的拍摄指导时,他却宁可讲法语,让他的翻译来译。翻译有时产生误解,反而更浪费时间。
在工作间里,帕特莉西娅回答完托马斯的问话之后,应该偏促不安地笑笑。可是安东尼奥尼对她的表演并不满意。他转向翻译,原来翻译把法语的偏促不安译成了宽宏大度。翻译为自己辩解道:“那种笑才是典型的英国式的。”安东尼奥尼答道:“我不喜欢!我不想要英国式的微笑……我希望没有人会说《放大》是一部典型的英国式电影。同样,我也希望没有人说它是一部意大利式电影。”
起初,《放大》中的事件是发生在意大利的,但安东尼奥尼最终认定在那里拍片是不可能的。
“首先,象托马斯这样的人物在意大利并不真正存在。但在英国,销路畅通的报纸确实雇用类似我在影片中塑造的那样的摄影师。除开这一点,托马斯将要面对一系列错综复杂的事件,这些事件在伦敦比在罗马或米兰更有可能发生。托马斯参加了那场影响英国生活、习俗和道德的革命,那场革命至少是在受到大众运动鼓舞的年轻人——年轻的画家、赶浪潮的人、广告总经理、服装设计师或者音乐家中间,发生了作用。尽管他知道除了无政府主义外没有其他法律,但他却过着一种仪式般被束缚的生活。去年,当莫尼卡·维蒂主演《莫迪斯蒂·布雷斯》时,我在伦教呆过一段时间。那时我意识到伦敦是拍摄《放大》这类影片的最完美的外景地。可是我并不想拍一部关于伦敦的影片。同样的事件可能发生在纽约,也许在斯德哥尔摩,当然也可能在巴黎。”
至于他的外景镜头,安东尼奥尼宁可把天空拍成苍白的灰色,而不拍成真实的淡蓝色。在《放大》中,他尝试使用更现实的色彩搭配,而不使用他在《红色沙淇》中曾用过的一些人工色彩。
“以前,我经常使用变焦镜头,以便得到两种尺度的结果,缩小人与景物之间的距离,使两者看起来更加熨贴。而这一次,我则采用了完全不同的方法。我试着加深远景,来得到人和景物之间的空间感。我只在非得用变焦镜头时才使用它:比如,我们拍拥挤堵塞的交通的场面时,最大的困难是现实暴力的再现。色彩总是起修饰作用,并减弱对肉眼的强烈刺激性。”
“影片中更令人震惊的部分也使在意大利拍片成为不可能,因为电影审查机关决不会允许某些场面的拍摄。我毫不怀疑,在许多国家审查制度已经变得更加宽容,可是在罗马教皇的国家,它依然是那样严格。”
“在《放大》中,比如,那场在摄影师工作间里的戏,那两个年轻姑娘特殊的挑衅性行为,最终以全裸体结束。我拍这场戏根本没有任何商业性的打算,我想不会有人可能把这场戏描绘成是淫晦的。这一过程既不是色情的也不是低俗的。我希望它是清新的、轻松的和有趣的。我无法阻止人们在影片中看到使人厌恶的场面,可是我需要这个场面,而且我不想因为它会使一些人不快而放弃它。”
在此,也许值得重温一下安东尼奥尼在他的一个剧本前言中所写的话:“我的影片并不是关于一系列连贯思想的文献,而是关于自发产生的思想的影片。”基于这一原因,他拒绝对《放大》的目的、意向做任何解释。
“我的任何一部影片在全部拍完之前,都几乎不能对其作出任何分析。我是一个有一定想法的电影工作者,我希望这些想法得到充分的、真实的和清晰的表达。在这部影片中,我讲述了一个故事。但是它是否是一个与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无关的故事,我不能对此做出决断。”
“当我开始构思这部影片时,我经常夜不能寐,反复思考,做笔记。故事和它的一系列各种各样的可能性迷住了我,我想弄清那些可能引导我的各种暗示究竟在何处。可是,当我考虑到一定程度时,我对自己说,现在就开始拍吧,放下故事,然后看情况再说……可是,我还在继续考虑上述问题。实话说吧,我根本不清楚我在干什么。但我对它毕竟知道一些,因为我同样置身于这一秘密中。”
“我认为我是以一种既有计划又凭直觉的方式工作的。比如,刚才我一个人走了出去,考虑下一个场面。我想把自己置身于主人公发现尸体时的情境中。在黎明霓虹灯独特的光线中,我走过去,到了草地上。我走近想象中的尸体,我感到自己真的变成了影片中的主人公。我能想象出我的主人公发现尸体时那种激动兴奋的情绪和感觉,以及他会采取什么行动,会产生什么反应。这只不过持续了一两分钟。然后剧组人员走过来,我的灵感和感觉刚好消失。”
*注:译自《电影手册》1967年1月号。
登录 后再戳我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