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属:原创 · 独家授权
字数:28363
阅读:12181
发表:2013/12/25
历史
小说
乱世佳人蔡文姬
- 故事梗概
- 作品正文
“我被免官后,在洛阳无事可做,便回到家乡谯县闲居下来。”
“你闲居时做什么呢?”蔡琰又忍不住问。她觉得这个曹操是个大胆侠义的好汉。
“我啊,我闲居时干的事可多了。首先是读书,习武。我把《孙子兵法》背得滚瓜烂熟,还写了许多读书笔记。”
“你的武艺高强么?”蔡琰看到曹操对自己挺和蔼的,父亲也是鼓励的态度,就继续发问道。
“我的武艺嘛,当然高强了。”曹操看了蔡邕一眼,笑着对蔡琰说:“想不想听我飞檐走壁的故事?”
“想听想听!”蔡琰大叫道。旁边的姐姐蔡珪也拍手大叫。
“我曾拜师练过轻功的。那还是我刚刚通过察举孝廉成为郎官的时候。所谓郎官,就是实习生,没有具体任务,每天熟悉朝廷事务和增加阅历,学习做官,一段时间之后才会依照情形授予正式的官职。除了阅读朝廷的文书外,我闲的没事干,就天天练功。练得到了一定程度,就想试试自己的能耐。”
蔡琰和姐姐,还有蔡家一大家子人,包括蔡邕,都凝神倾听。
曹操看到大家都很欣赏自己,更加得意地叙述着:“那天晚上,子夜时分,我换了一身短打扮,轻手轻脚出了房门。我来到大街上,转了一圈。我看到家家户户都已关灯熟睡,只有极少数人家还有亮光。”
“喝酒喝酒,喝了再讲!”蔡邕又给曹操满上一盅酒。
曹操一样脖子,干了酒,然后继续讲下去:“我发现有一个大户人家门口的灯笼亮着,门外有两只石狮子。就走过去看看。他家大门外面的墙上有一块匾,上面刻着“张宅”。我想这一定是中常侍张让的家。这些什么“常侍”都是些倚仗皇上作威作福的狗官。我从门缝里看到他家养了一条大狼狗,卧在大门里面。我要是从大门旁边的墙上翻进去,肯定被大狼狗发现。它一叫就麻烦了。所以,我选择从后院进去。”
“后院有门吗?还是翻墙头?”蔡琰问。
“当然是翻墙。后院门里面是一只小黑狗。我扔了一块肉给它,它就叼了肉跑走了。我在院子里观察了一圈,发现只有一间卧室的灯亮着。我躲开那间卧室,来到堂屋。堂屋里挂着中堂画幅,各种高级摆设,还有佛像之类。我并不想偷他家财物,我只拿了一个漂亮的观音菩萨塑像,然后走出门去。”
蔡琰立即猜出下面的故事:“这时你被人发现了?”
“对。当我走到后门旁边的墙头时,不小心脚底下踩到了一块小石子,发出了声响。在寂静的夜里,这种声响显得十分清脆。那只小黑狗突然不知从哪里跑过来了,看到我‘汪汪汪’地大叫起来。这下子麻烦了。那只大狼狗也从前门飞奔过来了。”
大家全都紧张地不出声,周围安静的掉下一根针都能听见。
“我只好使出全身功夫,左右开弓,击退两只狗的进攻。正在和狗拼搏时,狗的主人张让出来了。那是 个狗屁宦官,一个贪赃枉法的坏家伙。我看到他穿着内衣,蓬头垢面的样子。他喊‘谁!站住!’我没有理他,同时快速挥动两只拳头,终于击退了两只恶狗,然后,我一个快步飞身,站到了墙头上,然后顺利落地。等到张让和他的家丁卫士追出来,我早已跑过好几个街口,他们连影子都看不见了。”
“厉害厉害!”蔡琰和姐姐又一起拍手。
蔡邕招呼曹操吃菜,喝酒。
之后,蔡邕又问道:“孟德最近是在官府做事还是……?”
“前不久我又被征召为骑都尉。但是看到宦官仍然祸乱朝政,贵戚横行恣虐,曹某一再上书惩治宦官,但不合圣上之意。所以曹某为避宦官、外戚之祸乱,托病闲居乡里。“
“孟德乃国之栋才,将来势必要为国家分忧解难啊。”蔡邕叹道。
“蔡大人更是国家之宝,是我华夏文学历史之集大成者。可惜啊,如今乱世,英雄无用武之地啊。”
两人连连击掌感叹,端起酒盅,一饮而尽。
010章 学堂开业
“蔡氏学堂”终于开学了!
蔡邕把另辟了一间大屋作为课堂。里面摆放了书桌案几。算上自己的两个女儿,以及羊衜,总共有八九个学生了,一个像样的私塾开课了。
蔡琰心中暗喜。她平生就喜欢语文和历史,对音乐和棋类也比较爱好。蔡邕所授之课,除了四书五经之外,还有琴棋书画,可谓丰富多彩。
当然,最重要的课程,也是有些枯燥的,就是抄写、背诵《熹平石经》。
这《熹平石经》是蔡邕报请皇上批准的,由他亲自抄写的一大批经典文章,包括了四书五经等最重要的儒家学说。蔡邕抄写的范本,成为当时规范的经典,就像如今的现代汉语词典一样,规范着当时的文字和经典书籍。蔡邕书写的《熹平石经》被刻成石碑放在最高学府都城太学门口。全国各地前去抄写着众多,把都城街头挤得水泄不通。
《熹平石经》总共有2万9千多字,全部是一笔一画的隶书体。
蔡邕要求他的私塾学生,每个人都要把这个《熹平石经》抄写三遍以上,以至于完全背诵出来。
那些年纪尚幼的学生们,看到厚厚的一大本书,一个个眼睛都瞪得跟铜铃似地。心想那得写到猴年马月去啊?
多数孩子,写着写着,就没有了耐心,虎头蛇尾,经常受到蔡邕批评。只有两个学生,能够始终如一地刻苦抄写,背诵《熹平石经》。其中一个,是蔡邕的女儿蔡琰,还有一个,就是卫家的公子卫仲道。
蔡邕检查学生作业,每次字写得好,而且能够背诵出来的,都有这个卫仲道。
蔡琰也开始注意这个卫仲道。
卫仲道是一个严肃而冷漠的人。他的长相很有个性,是那种有楞有角,轮廓分明的人。用现在的话说,就是酷毙了。他不苟言笑,让人觉得深不可测,但是,他的学业又十分优秀,不得不让人刮目相看。
这天上课,蔡邕让学生们背诵《公羊传》,叫了两个学生起来,都背不出。叫到卫仲道时,只见他款款地站起来,一脸严肃,目不斜视,一板一眼地背诵着,而且抑扬顿挫朗朗上口。
大家一致向他投去赞许地目光。
轮到检查书法作业了。却是蔡琰书写的最好。许是受了蔡邕多才的影响,这小女儿似乎不费什么气力,书法就写得很漂亮,完全继承了蔡邕的功夫,而且比他的字迹更有神韵。。
卫仲道看到大家都在传阅蔡文姬的书法,就挤进人群。他看了一会儿蔡琰的书法,就问站在一旁的蔡琰:“我能借你书法作业么?。”
“当然可以。”蔡琰回答。她不由得转身看了他一眼。
蔡琰心里一惊。瘦削的一张脸,眼睛虽小却目光犀利。
卫仲道拿了她的作业,扭头就回到自己的坐位上去了。
过了几天,蔡琰就看到,老爸蔡邕在表扬卫仲道的书法了。卫仲道的书法练得更加笔力矫健不拘一格。
这是一个好胜心很强,自命不凡的人。蔡琰心说。从此,蔡琰记住了这个人。蔡琰之父蔡邕,也对这个不善言辞的小伙子产生了兴趣。
蔡琰对于书籍的记忆力十分强劲。父亲曾经考问过她许多典籍,她都能背出来。这让一贯以博学聪慧著称的蔡邕也大为惊叹:“我儿的记忆力如此不一般,连老父我都不能与你比肩了。”
“爹爹过奖。孩儿只是因为喜欢,所以就努力记忆,
羊太守的儿子羊衜,学习成绩中等。但是他态度非常认真,一丝不苟。有一次,蔡邕在课堂上检查作业,发现羊衜在抄写《论语》中“泰伯第八”章节时,在第四小节“曾子有疾,孟敬子问之。……”中,有一个字“笾”,他不小心把竹字头下面的“边”写成了“迈”,就给他指出了,让他订正。
羊衜自尊心非常强。他回到家里,就把这一段反复抄写了100遍,而且把那个错字连同改正的字,一道贴在墙上,勉励自己细心认真,不再出错。
蔡邕得知此事,在课堂上大大地表扬了羊衜,号召同学们向他学习。
蔡琰的姐姐蔡珪,是个不喜欢学习的女孩子。读书写字对她来说,是一桩痛苦的事情。她之所以到课堂上来,一是父亲蔡邕的要求,二是觉得这里好玩。课堂上有很多同龄人,每天在一起十分有趣。
“琰儿,你看我这个‘驚’字怎么总是写不好,你写一个我看看,好吗?”习字课上,蔡珪叫妹妹给她当老师,教授笔画的写法。
蔡琰过去,在姐姐的纸上一笔一画认真写了个“驚”字。这种繁体字,架构很重要,每一个部分的比例,一定要拿捏好。
“琰儿,你写得真好!我怎么就老写不好呢?”
“我也不知道。”五岁的蔡琰看着姐姐说:“你多看爹爹写的字,多写多练,字就会写好的。”
“嗯。”蔡珪点点头。
这个姐姐么,心还是挺善良的。蔡琰想。姐姐不像她娘,也就是蔡琰的小娘那样,很有心计,在背后搞花头的那种人。姐妹俩关系还是不错地。
看到姐妹俩讨论字体,羊衜也走过来观看。“嗯,琰妹妹这个驚字写的是好看,搭配得很好。你看这馬字,很有神韵,一个奔马姿势,托举着上面的敬字。上面的敬字呢,左右结构也很得当。不错,真的不错。”羊衜一边观赏品味,一边不由自主地称赞道。
“你们在议论什么?”从另一间书屋过来的蔡邕问。
“爹爹,我们在看琰儿写的‘驚’字。”
蔡邕走过来,盯着蔡琰的字看了一会儿,说:“琰儿这个字是不错。但是,这三个部分之间,还要有一个互相照应的姿势。这个,还欠缺一点。”
“嗯。”蔡琰看着自己的字,想着爹爹的评论。
“爹爹,我看琰儿的字已经很好了,怎么还有毛病呢?”
“这就叫做‘精益求精’,知道吗?懂我这句话吗?”
三个人点了点头。
从此,蔡琰记住了父亲的这番话。她告诫自己,一定不能骄傲。要好上加好。
蔡琰更加努力,每天认真抄写背诵父亲布置的作业从不马虎。小小年纪的她,已经能够背诵许多古文典籍了。
010章 夜半断弦
吴会(溧阳)的秀美山水,滋养了蔡琰,使她日渐灵秀,爹爹蔡邕的悉心教诲,又使她头脑插上了聪慧的翅膀。
都是纯天然。久居之后,让蔡琰真的是乐不思蜀。
父亲蔡邕所推崇的儒家学说,正在深深扎根于蔡琰的脑子里。《论语》是蔡琰比较喜欢的一部著作。在那里,孔子讲述了许多做人处事的道理。一直到如今,过了几千年,这些东西还很有道理,似乎永远不会过时。
如今,蔡琰重新捧读《论语》原书,聆听父亲蔡邕的讲解,对此书更加理解深透。她十分佩服孔圣人。心下暗想:在如此久远的年代,孔圣人就有这些精辟的论述,用以指导和规范人们的生活理念,可见我中华民族在人类文明中的突出贡献之大之早。
除了背诵与书法,蔡琰最喜欢的是弹琴。
棋类和绘画当然也是蔡琰所爱。但是她更喜欢弹琴。也许是受了父亲的影响,她对琴类情有独钟。每天花很多的时间练琴。
那时候的琴,都是那种“七弦琴”,顾名思义,总共只有七根弦。古琴的声音是特别的,不似二胡如泣如诉,却比二胡委婉缠绵,是那种回旋往复的缠绵,有点让人心痛;不如古筝响亮欢快,演奏效果立竿见影,却平和沉稳,有一种往心里去的吟哦;也不像琵琶那么锋芒毕露,大珠小珠落玉盘式的直截了然。古琴是细腻含蓄的,指法不动声色地控制着轻缓急重。这样的声音决定了它不宜作合奏乐器,而适合独奏。能与古琴相和的,惟有箫了,箫的幽怨迷离和琴的古雅通脱糅成林下之风,超脱现实之境,说起来这也正是古琴为传统文人们所偏好的原因。
父亲写的“蔡氏五曲”——《游春》《绿水》《坐愁》《秋思》《幽居》,蔡琰都弹奏得相当纯熟。家中凡有客人来往,父亲蔡邕必定要让女儿弹奏歌曲给客人听。久而久之,蔡琰的琴越弹得来越好。受到大家一致交口盛赞。
父亲蔡邕,白日里要教授学生们四书五经,书法,绘画,棋类,弹琴识谱,是十分劳累的。但是,他仍然不忘整理古代经典,著书立说,要把自己毕生的所学所知,通过书籍留给后人,以使中华民族的文化典籍流传下去,
几乎每天晚上,蔡邕都要在书房里写作到深夜。当他疲劳之极时,就坐下弹琴。用弹奏乐器的方式,来为自己提神。
这是一个夏天的傍晚,屋外的池塘里,蛙声阵阵,虫儿唧唧,树上的知了更是恬噪个不停。
蔡邕正在写作《琴操》。今晚写得不顺,脑子有些凌乱,总是不能集中精力。他叹了一口气,在七弦琴旁边坐下。
他开始弹奏自己创作的曲子《游春》。
由于心绪不佳,他弹琴的手法重了许多。于是,寂静的夜里,响起了他那凝重的琴声。
蔡琰被父亲铿锵有力的琴声惊醒了。于是便侧耳倾听父亲弹琴。
忽然间,“嘣”地一声,蔡邕的琴弦断了一根。
“爹爹,你的第二根弦断了,对不对?”蔡琰忽然在卧室里大声叫道。
蔡邕好生奇怪:她怎么晓得自己哪一根琴弦断了?于是问道:“琰儿怎么还没睡觉?”
“孩儿被爹爹的琴声惊醒。孩儿在认真听爹爹弹琴。”
于是,蔡邕再次激烈地弹奏,故意又蹦断了一根琴弦,然后大声问道:“琰儿,你现在猜猜,我又把哪一根弦弹断了?”
“爹爹现在把第四根弦弹断了!”
“哈,我儿真是灵醒!你如何猜得出是哪一根弦呢?”
“爹爹,我不是猜的。我平日里天天练琴,对每一根弦的声音都很熟悉,当然知道是哪一根弦断了。”
蔡邕大喜过望,来到蔡琰的卧室说:“琰儿,爹爹真的佩服你了!你才只有六岁啊。我儿有如此音乐天赋,将来必能成为音乐大家!”
蔡琰答道:“爹爹过奖了!其实,琰儿并非特别聪明。古代的季札,通过听琴声能够判断国家兴亡,师旷从琴声能断定国家就要打仗。和他们相比,孩儿对琴声的识别还有待提高呢。我要像他们那样,对琴艺精益求精。”
蔡邕高兴地拍拍小女儿的头:“为父相信女儿,我儿将来必能成才。”
蔡琰看到父亲如此欣赏自己,高兴地笑了。
蔡邕坐在女儿床前的榻上,说:“琰儿,为父给你讲个故事。”
“什么故事?”蔡琰瞪着大眼睛,好奇地问道。
“也是个听琴的故事,是为父我自己的故事。”
“父亲的故事?好啊好啊。”蔡琰高兴地催促道:“爹爹快讲。”
”那还是我年轻时候的事情。我因琴艺高超,被奉召进都城洛阳。可是,我看不惯那些奸臣宦官横行霸道,就辞了官位,回到家乡陈留。乡亲们听说我回来了,都很高兴,因为我为老百姓做过一些好事,威信一直很高。“
蔡琰精精有味地听着父亲的故事。
“一到家乡,亲朋好友一个个请我到家中去促膝叙谈家常和国事。我被乡亲们的热情所感动,久久积压心头的万端愁绪好象慢慢解开了。 “
“后来呢?”蔡琰问 。
“有一次,多年不见的朋友林仁听说我回乡了,特意准备了一桌酒席,邀请我到家里去作客。老朋友盛盛情难却,我只好应约。当我走到大门外时,听到屋里正在弹琴,我就站在门外倾听。 ”
“是谁在弹琴呢?”
“不知道。我只听到开初琴声悠扬,优美动人。不一会,琴声变得沉重、浑浊,有一种紧迫感。后来,我蓦地听到琴声里隐隐地透露出一股杀气。我惊愕了。我突然警惕地想:林仁请我赴宴,为什么琴声里隐藏着杀机?莫非多年不见的朋友变了,心怀鬼胎,与邪恶势力同流合污,狼狈为奸?今日请我赴宴是假,伺机谋害是真……我越想越感到可怕。再一听琴声,呀!杀气不但未减,不更加紧张了,正是生死存亡之际,莫非他们立即要下毒手了?于是,我转身回头就走。 ”
“有这么可怕啊。”蔡琰的大眼睛里充满了惊恐 。
“正在这时,另一位应邀赴宴的客人迎面走来。他看见我回身离去,神色异样,不知出了什么事,连忙拦住我问道:‘蔡兄到哪里去?怎么到了门口不进去呢?’我顾不得回答他的问话,仍然慌忙地向着来路走去。 “
“主人得知我到了门口,未进大门就转身回去了,感到莫名其妙。心想今日是专诚款待老朋友蔡邕,他为什么不领情呢?他心里非常不安,连忙亲自赶到我家,再次邀请赴宴。并且再三向我道歉,说是有失远迎,请老朋友不要介意。好说歹说,又把我请到了宴席上。”
“后来又有人弹琴了吗?”蔡琰问父亲。
“没有。客人们热情洋溢地频频举杯祝福,个个开怀畅饮,但是我想起刚才的琴声,依然心魂未定,左顾右盼,掩盖不住内心的恐慌。主人看我心神不宁的样子,就说:‘蔡兄,我们是多年的知己,虽然许久不见,情谊却仍然如同当初,亲似手足。不知道今日你心里有什么不快的事情,能不能对小弟讲讲。如果是小弟有失礼怠慢的地方,只管讲出来。”
“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蔡琰好奇地问。
“听到他的话如此诚恳,我这才放心地举起酒杯,把久久不敢进口的酒喝了下去,并直截了当地把刚才在门口听到琴声里带有’杀气‘而产生的疑虑讲了出来。
“你闲居时做什么呢?”蔡琰又忍不住问。她觉得这个曹操是个大胆侠义的好汉。
“我啊,我闲居时干的事可多了。首先是读书,习武。我把《孙子兵法》背得滚瓜烂熟,还写了许多读书笔记。”
“你的武艺高强么?”蔡琰看到曹操对自己挺和蔼的,父亲也是鼓励的态度,就继续发问道。
“我的武艺嘛,当然高强了。”曹操看了蔡邕一眼,笑着对蔡琰说:“想不想听我飞檐走壁的故事?”
“想听想听!”蔡琰大叫道。旁边的姐姐蔡珪也拍手大叫。
“我曾拜师练过轻功的。那还是我刚刚通过察举孝廉成为郎官的时候。所谓郎官,就是实习生,没有具体任务,每天熟悉朝廷事务和增加阅历,学习做官,一段时间之后才会依照情形授予正式的官职。除了阅读朝廷的文书外,我闲的没事干,就天天练功。练得到了一定程度,就想试试自己的能耐。”
蔡琰和姐姐,还有蔡家一大家子人,包括蔡邕,都凝神倾听。
曹操看到大家都很欣赏自己,更加得意地叙述着:“那天晚上,子夜时分,我换了一身短打扮,轻手轻脚出了房门。我来到大街上,转了一圈。我看到家家户户都已关灯熟睡,只有极少数人家还有亮光。”
“喝酒喝酒,喝了再讲!”蔡邕又给曹操满上一盅酒。
曹操一样脖子,干了酒,然后继续讲下去:“我发现有一个大户人家门口的灯笼亮着,门外有两只石狮子。就走过去看看。他家大门外面的墙上有一块匾,上面刻着“张宅”。我想这一定是中常侍张让的家。这些什么“常侍”都是些倚仗皇上作威作福的狗官。我从门缝里看到他家养了一条大狼狗,卧在大门里面。我要是从大门旁边的墙上翻进去,肯定被大狼狗发现。它一叫就麻烦了。所以,我选择从后院进去。”
“后院有门吗?还是翻墙头?”蔡琰问。
“当然是翻墙。后院门里面是一只小黑狗。我扔了一块肉给它,它就叼了肉跑走了。我在院子里观察了一圈,发现只有一间卧室的灯亮着。我躲开那间卧室,来到堂屋。堂屋里挂着中堂画幅,各种高级摆设,还有佛像之类。我并不想偷他家财物,我只拿了一个漂亮的观音菩萨塑像,然后走出门去。”
蔡琰立即猜出下面的故事:“这时你被人发现了?”
“对。当我走到后门旁边的墙头时,不小心脚底下踩到了一块小石子,发出了声响。在寂静的夜里,这种声响显得十分清脆。那只小黑狗突然不知从哪里跑过来了,看到我‘汪汪汪’地大叫起来。这下子麻烦了。那只大狼狗也从前门飞奔过来了。”
大家全都紧张地不出声,周围安静的掉下一根针都能听见。
“我只好使出全身功夫,左右开弓,击退两只狗的进攻。正在和狗拼搏时,狗的主人张让出来了。那是 个狗屁宦官,一个贪赃枉法的坏家伙。我看到他穿着内衣,蓬头垢面的样子。他喊‘谁!站住!’我没有理他,同时快速挥动两只拳头,终于击退了两只恶狗,然后,我一个快步飞身,站到了墙头上,然后顺利落地。等到张让和他的家丁卫士追出来,我早已跑过好几个街口,他们连影子都看不见了。”
“厉害厉害!”蔡琰和姐姐又一起拍手。
蔡邕招呼曹操吃菜,喝酒。
之后,蔡邕又问道:“孟德最近是在官府做事还是……?”
“前不久我又被征召为骑都尉。但是看到宦官仍然祸乱朝政,贵戚横行恣虐,曹某一再上书惩治宦官,但不合圣上之意。所以曹某为避宦官、外戚之祸乱,托病闲居乡里。“
“孟德乃国之栋才,将来势必要为国家分忧解难啊。”蔡邕叹道。
“蔡大人更是国家之宝,是我华夏文学历史之集大成者。可惜啊,如今乱世,英雄无用武之地啊。”
两人连连击掌感叹,端起酒盅,一饮而尽。
010章 学堂开业
“蔡氏学堂”终于开学了!
蔡邕把另辟了一间大屋作为课堂。里面摆放了书桌案几。算上自己的两个女儿,以及羊衜,总共有八九个学生了,一个像样的私塾开课了。
蔡琰心中暗喜。她平生就喜欢语文和历史,对音乐和棋类也比较爱好。蔡邕所授之课,除了四书五经之外,还有琴棋书画,可谓丰富多彩。
当然,最重要的课程,也是有些枯燥的,就是抄写、背诵《熹平石经》。
这《熹平石经》是蔡邕报请皇上批准的,由他亲自抄写的一大批经典文章,包括了四书五经等最重要的儒家学说。蔡邕抄写的范本,成为当时规范的经典,就像如今的现代汉语词典一样,规范着当时的文字和经典书籍。蔡邕书写的《熹平石经》被刻成石碑放在最高学府都城太学门口。全国各地前去抄写着众多,把都城街头挤得水泄不通。
《熹平石经》总共有2万9千多字,全部是一笔一画的隶书体。
蔡邕要求他的私塾学生,每个人都要把这个《熹平石经》抄写三遍以上,以至于完全背诵出来。
那些年纪尚幼的学生们,看到厚厚的一大本书,一个个眼睛都瞪得跟铜铃似地。心想那得写到猴年马月去啊?
多数孩子,写着写着,就没有了耐心,虎头蛇尾,经常受到蔡邕批评。只有两个学生,能够始终如一地刻苦抄写,背诵《熹平石经》。其中一个,是蔡邕的女儿蔡琰,还有一个,就是卫家的公子卫仲道。
蔡邕检查学生作业,每次字写得好,而且能够背诵出来的,都有这个卫仲道。
蔡琰也开始注意这个卫仲道。
卫仲道是一个严肃而冷漠的人。他的长相很有个性,是那种有楞有角,轮廓分明的人。用现在的话说,就是酷毙了。他不苟言笑,让人觉得深不可测,但是,他的学业又十分优秀,不得不让人刮目相看。
这天上课,蔡邕让学生们背诵《公羊传》,叫了两个学生起来,都背不出。叫到卫仲道时,只见他款款地站起来,一脸严肃,目不斜视,一板一眼地背诵着,而且抑扬顿挫朗朗上口。
大家一致向他投去赞许地目光。
轮到检查书法作业了。却是蔡琰书写的最好。许是受了蔡邕多才的影响,这小女儿似乎不费什么气力,书法就写得很漂亮,完全继承了蔡邕的功夫,而且比他的字迹更有神韵。。
卫仲道看到大家都在传阅蔡文姬的书法,就挤进人群。他看了一会儿蔡琰的书法,就问站在一旁的蔡琰:“我能借你书法作业么?。”
“当然可以。”蔡琰回答。她不由得转身看了他一眼。
蔡琰心里一惊。瘦削的一张脸,眼睛虽小却目光犀利。
卫仲道拿了她的作业,扭头就回到自己的坐位上去了。
过了几天,蔡琰就看到,老爸蔡邕在表扬卫仲道的书法了。卫仲道的书法练得更加笔力矫健不拘一格。
这是一个好胜心很强,自命不凡的人。蔡琰心说。从此,蔡琰记住了这个人。蔡琰之父蔡邕,也对这个不善言辞的小伙子产生了兴趣。
蔡琰对于书籍的记忆力十分强劲。父亲曾经考问过她许多典籍,她都能背出来。这让一贯以博学聪慧著称的蔡邕也大为惊叹:“我儿的记忆力如此不一般,连老父我都不能与你比肩了。”
“爹爹过奖。孩儿只是因为喜欢,所以就努力记忆,
羊太守的儿子羊衜,学习成绩中等。但是他态度非常认真,一丝不苟。有一次,蔡邕在课堂上检查作业,发现羊衜在抄写《论语》中“泰伯第八”章节时,在第四小节“曾子有疾,孟敬子问之。……”中,有一个字“笾”,他不小心把竹字头下面的“边”写成了“迈”,就给他指出了,让他订正。
羊衜自尊心非常强。他回到家里,就把这一段反复抄写了100遍,而且把那个错字连同改正的字,一道贴在墙上,勉励自己细心认真,不再出错。
蔡邕得知此事,在课堂上大大地表扬了羊衜,号召同学们向他学习。
蔡琰的姐姐蔡珪,是个不喜欢学习的女孩子。读书写字对她来说,是一桩痛苦的事情。她之所以到课堂上来,一是父亲蔡邕的要求,二是觉得这里好玩。课堂上有很多同龄人,每天在一起十分有趣。
“琰儿,你看我这个‘驚’字怎么总是写不好,你写一个我看看,好吗?”习字课上,蔡珪叫妹妹给她当老师,教授笔画的写法。
蔡琰过去,在姐姐的纸上一笔一画认真写了个“驚”字。这种繁体字,架构很重要,每一个部分的比例,一定要拿捏好。
“琰儿,你写得真好!我怎么就老写不好呢?”
“我也不知道。”五岁的蔡琰看着姐姐说:“你多看爹爹写的字,多写多练,字就会写好的。”
“嗯。”蔡珪点点头。
这个姐姐么,心还是挺善良的。蔡琰想。姐姐不像她娘,也就是蔡琰的小娘那样,很有心计,在背后搞花头的那种人。姐妹俩关系还是不错地。
看到姐妹俩讨论字体,羊衜也走过来观看。“嗯,琰妹妹这个驚字写的是好看,搭配得很好。你看这馬字,很有神韵,一个奔马姿势,托举着上面的敬字。上面的敬字呢,左右结构也很得当。不错,真的不错。”羊衜一边观赏品味,一边不由自主地称赞道。
“你们在议论什么?”从另一间书屋过来的蔡邕问。
“爹爹,我们在看琰儿写的‘驚’字。”
蔡邕走过来,盯着蔡琰的字看了一会儿,说:“琰儿这个字是不错。但是,这三个部分之间,还要有一个互相照应的姿势。这个,还欠缺一点。”
“嗯。”蔡琰看着自己的字,想着爹爹的评论。
“爹爹,我看琰儿的字已经很好了,怎么还有毛病呢?”
“这就叫做‘精益求精’,知道吗?懂我这句话吗?”
三个人点了点头。
从此,蔡琰记住了父亲的这番话。她告诫自己,一定不能骄傲。要好上加好。
蔡琰更加努力,每天认真抄写背诵父亲布置的作业从不马虎。小小年纪的她,已经能够背诵许多古文典籍了。
010章 夜半断弦
吴会(溧阳)的秀美山水,滋养了蔡琰,使她日渐灵秀,爹爹蔡邕的悉心教诲,又使她头脑插上了聪慧的翅膀。
都是纯天然。久居之后,让蔡琰真的是乐不思蜀。
父亲蔡邕所推崇的儒家学说,正在深深扎根于蔡琰的脑子里。《论语》是蔡琰比较喜欢的一部著作。在那里,孔子讲述了许多做人处事的道理。一直到如今,过了几千年,这些东西还很有道理,似乎永远不会过时。
如今,蔡琰重新捧读《论语》原书,聆听父亲蔡邕的讲解,对此书更加理解深透。她十分佩服孔圣人。心下暗想:在如此久远的年代,孔圣人就有这些精辟的论述,用以指导和规范人们的生活理念,可见我中华民族在人类文明中的突出贡献之大之早。
除了背诵与书法,蔡琰最喜欢的是弹琴。
棋类和绘画当然也是蔡琰所爱。但是她更喜欢弹琴。也许是受了父亲的影响,她对琴类情有独钟。每天花很多的时间练琴。
那时候的琴,都是那种“七弦琴”,顾名思义,总共只有七根弦。古琴的声音是特别的,不似二胡如泣如诉,却比二胡委婉缠绵,是那种回旋往复的缠绵,有点让人心痛;不如古筝响亮欢快,演奏效果立竿见影,却平和沉稳,有一种往心里去的吟哦;也不像琵琶那么锋芒毕露,大珠小珠落玉盘式的直截了然。古琴是细腻含蓄的,指法不动声色地控制着轻缓急重。这样的声音决定了它不宜作合奏乐器,而适合独奏。能与古琴相和的,惟有箫了,箫的幽怨迷离和琴的古雅通脱糅成林下之风,超脱现实之境,说起来这也正是古琴为传统文人们所偏好的原因。
父亲写的“蔡氏五曲”——《游春》《绿水》《坐愁》《秋思》《幽居》,蔡琰都弹奏得相当纯熟。家中凡有客人来往,父亲蔡邕必定要让女儿弹奏歌曲给客人听。久而久之,蔡琰的琴越弹得来越好。受到大家一致交口盛赞。
父亲蔡邕,白日里要教授学生们四书五经,书法,绘画,棋类,弹琴识谱,是十分劳累的。但是,他仍然不忘整理古代经典,著书立说,要把自己毕生的所学所知,通过书籍留给后人,以使中华民族的文化典籍流传下去,
几乎每天晚上,蔡邕都要在书房里写作到深夜。当他疲劳之极时,就坐下弹琴。用弹奏乐器的方式,来为自己提神。
这是一个夏天的傍晚,屋外的池塘里,蛙声阵阵,虫儿唧唧,树上的知了更是恬噪个不停。
蔡邕正在写作《琴操》。今晚写得不顺,脑子有些凌乱,总是不能集中精力。他叹了一口气,在七弦琴旁边坐下。
他开始弹奏自己创作的曲子《游春》。
由于心绪不佳,他弹琴的手法重了许多。于是,寂静的夜里,响起了他那凝重的琴声。
蔡琰被父亲铿锵有力的琴声惊醒了。于是便侧耳倾听父亲弹琴。
忽然间,“嘣”地一声,蔡邕的琴弦断了一根。
“爹爹,你的第二根弦断了,对不对?”蔡琰忽然在卧室里大声叫道。
蔡邕好生奇怪:她怎么晓得自己哪一根琴弦断了?于是问道:“琰儿怎么还没睡觉?”
“孩儿被爹爹的琴声惊醒。孩儿在认真听爹爹弹琴。”
于是,蔡邕再次激烈地弹奏,故意又蹦断了一根琴弦,然后大声问道:“琰儿,你现在猜猜,我又把哪一根弦弹断了?”
“爹爹现在把第四根弦弹断了!”
“哈,我儿真是灵醒!你如何猜得出是哪一根弦呢?”
“爹爹,我不是猜的。我平日里天天练琴,对每一根弦的声音都很熟悉,当然知道是哪一根弦断了。”
蔡邕大喜过望,来到蔡琰的卧室说:“琰儿,爹爹真的佩服你了!你才只有六岁啊。我儿有如此音乐天赋,将来必能成为音乐大家!”
蔡琰答道:“爹爹过奖了!其实,琰儿并非特别聪明。古代的季札,通过听琴声能够判断国家兴亡,师旷从琴声能断定国家就要打仗。和他们相比,孩儿对琴声的识别还有待提高呢。我要像他们那样,对琴艺精益求精。”
蔡邕高兴地拍拍小女儿的头:“为父相信女儿,我儿将来必能成才。”
蔡琰看到父亲如此欣赏自己,高兴地笑了。
蔡邕坐在女儿床前的榻上,说:“琰儿,为父给你讲个故事。”
“什么故事?”蔡琰瞪着大眼睛,好奇地问道。
“也是个听琴的故事,是为父我自己的故事。”
“父亲的故事?好啊好啊。”蔡琰高兴地催促道:“爹爹快讲。”
”那还是我年轻时候的事情。我因琴艺高超,被奉召进都城洛阳。可是,我看不惯那些奸臣宦官横行霸道,就辞了官位,回到家乡陈留。乡亲们听说我回来了,都很高兴,因为我为老百姓做过一些好事,威信一直很高。“
蔡琰精精有味地听着父亲的故事。
“一到家乡,亲朋好友一个个请我到家中去促膝叙谈家常和国事。我被乡亲们的热情所感动,久久积压心头的万端愁绪好象慢慢解开了。 “
“后来呢?”蔡琰问 。
“有一次,多年不见的朋友林仁听说我回乡了,特意准备了一桌酒席,邀请我到家里去作客。老朋友盛盛情难却,我只好应约。当我走到大门外时,听到屋里正在弹琴,我就站在门外倾听。 ”
“是谁在弹琴呢?”
“不知道。我只听到开初琴声悠扬,优美动人。不一会,琴声变得沉重、浑浊,有一种紧迫感。后来,我蓦地听到琴声里隐隐地透露出一股杀气。我惊愕了。我突然警惕地想:林仁请我赴宴,为什么琴声里隐藏着杀机?莫非多年不见的朋友变了,心怀鬼胎,与邪恶势力同流合污,狼狈为奸?今日请我赴宴是假,伺机谋害是真……我越想越感到可怕。再一听琴声,呀!杀气不但未减,不更加紧张了,正是生死存亡之际,莫非他们立即要下毒手了?于是,我转身回头就走。 ”
“有这么可怕啊。”蔡琰的大眼睛里充满了惊恐 。
“正在这时,另一位应邀赴宴的客人迎面走来。他看见我回身离去,神色异样,不知出了什么事,连忙拦住我问道:‘蔡兄到哪里去?怎么到了门口不进去呢?’我顾不得回答他的问话,仍然慌忙地向着来路走去。 “
“主人得知我到了门口,未进大门就转身回去了,感到莫名其妙。心想今日是专诚款待老朋友蔡邕,他为什么不领情呢?他心里非常不安,连忙亲自赶到我家,再次邀请赴宴。并且再三向我道歉,说是有失远迎,请老朋友不要介意。好说歹说,又把我请到了宴席上。”
“后来又有人弹琴了吗?”蔡琰问父亲。
“没有。客人们热情洋溢地频频举杯祝福,个个开怀畅饮,但是我想起刚才的琴声,依然心魂未定,左顾右盼,掩盖不住内心的恐慌。主人看我心神不宁的样子,就说:‘蔡兄,我们是多年的知己,虽然许久不见,情谊却仍然如同当初,亲似手足。不知道今日你心里有什么不快的事情,能不能对小弟讲讲。如果是小弟有失礼怠慢的地方,只管讲出来。”
“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蔡琰好奇地问。
“听到他的话如此诚恳,我这才放心地举起酒杯,把久久不敢进口的酒喝了下去,并直截了当地把刚才在门口听到琴声里带有’杀气‘而产生的疑虑讲了出来。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登录 后再戳我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