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属:原创 · 独家授权
字数:28363
阅读:12168
发表:2013/12/25
历史
小说
乱世佳人蔡文姬
- 故事梗概
- 作品正文
蔡邕依旧上朝。他的官职是议郎,也就是皇上的顾问。必须每天上朝。
分手时,爹爹和母亲握了握手,互道珍重。
晌午,一家人正准备吃饭时,忽然有个小厮飞奔过来,慌慌张张一脸惊恐,看到蔡夫人便低头禀报:“夫人,不好了不好了!我家老爷被刑部的人抓起来了,说是投进大牢了!”
蔡夫人闻言大惊!
丫鬟翠翠急忙把夫人扶到堂屋坐下。
蔡夫人暗自神伤:多么好的一个丈夫啊!慈祥,温暖,还博学多才,对自己疼爱有加……万一他有个三长两短……。
稍事歇息,蔡夫人急忙让丫鬟扶着,到蔡邕的几个好友家里诉说这一不幸,并托付好友,想法子花费些银两,帮忙疏通吏部官员,力争减轻罪责,从轻发落。
可是仅仅到了第二天,还没等这些好友去活动,更加不幸的消息传来:蔡邕被吏部判了死罪,不日问斩!
蔡夫人闻言大惊失色,一下子向后躺倒晕过去了。众丫鬟急忙把她搀扶到卧室躺下。
蔡家上上下下惶恐不安,乱成了一锅粥。
清醒过来的蔡夫人,急忙又托人去朝中打听。
打听来的消息是,蔡邕以“仇怨奉公,议害大臣,大不敬”的罪名被判处“弃市。”
“何为弃市?”丫鬟翠翠悄悄问小莲。
“据说,弃市就是在闹市中处死哦。”
啊?!倘若没有了蔡邕,这个家庭该怎样生活?全家上下急惶惶如同热锅上的蚂蚁,议论纷纷痛心疾首。
蔡夫人情急之下病倒了。
没有想到的是,小妾魏金凤,蔡珪的母亲,一看蔡邕犯了死罪,竟然闹着要分家单过!
她跑到蔡夫人的床前,哭咧咧地说:“如今大人犯了死罪,看样子是回不来了。说不定还要满门抄斩。不如大家现在分家另过,各自散伙逃命去吧。”
“你……你……,”蔡夫人原本就被这个噩耗打击得病倒了,现在又被这不仁不义,对蔡公如此不敬的小妾一席话气得哆嗦,竟连话也说不出来。
“请夫人早做安排。”魏金凤仍然坚持。
“你要走就走罢。”夫人侧过脸去,不看她。
“夫人,我到蔡家几年,蔡家的财产要分我一些。再说了,珪儿是蔡公的女儿,也有资格分得一份财产。”
“你……!你休想!”蔡夫人气愤之余,厉声喝道:“蔡公之事,如今还没有结果,你竟如此没有半点情感,良心何在?你走便走,财产休想!”
看到这个长着一副妖精脸的“小娘”如此出言不逊,丫鬟翠翠和小莲气愤不已。她们真想上去揍这个贪财而又小心眼的女人一巴掌。
魏金凤想要分家产的预谋没有得逞。
蔡家在惶惶不可终日的情境中度过了数日。
这一日,听到小厮报说洛阳北部尉曹操求见。
蔡夫人急忙前去迎接。曹操是蔡邕的好友兼学生。以前常常是蔡家的座上宾。
那时的曹操年仅20多岁,长方脸庞,脸色凝重,言语中透露出一股霸气。他虽然并非英俊帅哥,可是,他身上的那种帝王之气,对人们有一种另类的吸引力。
曹操告诉蔡夫人一个天大的好消息:蔡邕终于被免死罪了!
蔡夫人惊喜中忙问为什么?
曹操说:“蔡大人刚直不阿嫉恶如仇,得罪了中常侍王甫。当今皇上一味听信王甫谗言,故加害蔡大人。但是,朝中也有正直之人。宦官中的吕强,就是其中之一。他的职位和王甫相同,也是中常侍。他一贯佩服蔡邕的学识和为人。故这次在皇上面前据理力争,说蔡邕所言只是言语失误,蔡邕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如此百般求情。再加上王甫也有事有求于吕强,不好意思再反对。所以,最后勉强同意了。最终改判为流放。流放地点是五原安阳县。”
蔡邕的被流放,就如同上个世纪被打成“右派”的大知识分子王蒙。王蒙这个现代作家,不就是因为口舌之灾,被流放新疆长达二十多年么?
蔡夫人松了一口气。
蔡邕终于被放回来了。
被关押了十余天的蔡邕,明显地瘦了一圈,胡子拉碴面容憔悴。
一进门,蔡邕便和蔡夫人相拥,蔡夫人泪如雨下。
“夫人勿悲,看哭坏了身子。”蔡邕连忙把夫人扶到榻上坐下。
“爹爹!”蔡琰从丫鬟的怀里挣脱出来,扑到父亲怀中。
“我的心肝宝贝哦,我还以为见不到你啦!”蔡邕急忙抱起心爱的小女儿,用胡子在她稚嫩的小脸上摩擦着。
“好痛,好痛哦!”蔡琰一边笑,一边躲闪着。
“一看到我儿,我的烦恼就消除了!”蔡邕道。
虽然免了死罪,但是全家被勒令在十日之内离开都城洛阳,赶去流放之地。
听说自己在囹圄之中,小妾魏金凤要分家之事,蔡邕也及其气愤。对蔡夫人说要休了她。
一贯为人谦和厚道的蔡夫人,思考了一会儿,说:“还是留她在家吧。要不然,珪儿失了亲生母亲。”
蔡邕想想也是。就不再说话。
这天,蔡邕带着一家老小十几人,坐着一辆雇来的马车,踏上了流放之路。
“爹爹,我们要去哪里啊?”蔡琰扬起小脸,寻问抱着她的父亲。
蔡邕回答女儿:“去一个新家。”
“新家?那里好玩吗?”
“那里很好啊。”
蔡邕转脸对夫人道:“夫人,你瞧这孩子,才刚刚一岁,说话就如此清晰利落,真令人惊奇。”
“谁说不是呢。”蔡夫人也高兴地说。不管如何,就是流放到最艰苦的地方,只要一家人还在一起,蔡夫人就很知足了。“这个孩子,我总觉得她跟一般小孩儿不一样,无论生活上,还是语言行为上,都比寻常孩子早熟。”
“夫人所言极是。我也这么认为。”
听到父母这般夸奖自己,蔡琰心里十分得意,在父亲脸上“啪”地重重亲了一口。
004章 神童初现
“翠翠,不要……。”年幼的蔡琰,皱着眉头,不肯喝丫鬟翠翠端着碗里的羊奶。这种羊奶的腥膻味道,打死她也喝不下去。
经历了许多天的旅途劳顿,蔡邕一家人终于平安到达了流放地五原郡安阳县。这里属于现今的内蒙区域。虽然这里是黄河河套平原,自然条件还不错。但毕竟是阴山北部的边远地区,经济和文化生活,较中原地区相差了许多。
在这大漠风尘弥漫之处,五谷杂粮不多,而牛肉羊肉普遍。不仅蔡琰不习惯,家中许多大人也不习惯这里的生活。
蔡夫人差家中的小厮们到街市上,用带来的首饰和陶器一类,换取粮食和日用品,还为小蔡琰姐俩换回了一些牛奶和羊奶。
蔡夫人见状无奈,又换了半碗牛奶给小蔡琰。牛奶的味道稍好一些,不如羊奶那般膻腥,蔡琰终于喝了下去。
“我也要喝牛牛……。”大蔡琰三岁的姐姐蔡珪,总要和蔡琰攀比。见蔡琰和牛奶 ,她也要喝牛奶。
蔡夫人只好把陶罐里不多的牛奶倒出一些给蔡珪。
喝罢牛奶,刚刚学会走路的蔡琰,跑到父亲的书房里去玩了。
宁折不弯的蔡邕,这时正在书房里写作他的重要作品《琴赋》。
虽然被流放到大漠边关,但他并不气馁。他生活在自己的艺术文学世界里。他并不后悔得罪了朝廷宦官。因为这个世道太黑了。如果不得罪他们,和他们同流合污,那才是自己不可饶恕的罪过。
看见蔡琰摇摇晃晃地走进来,蔡邕放下正在书写的纸笔,把心爱的小女儿抱到腿上。
一看见纸和笔,小蔡琰的兴趣就来了。她伸出小手,想要去拿案几上的毛笔。她其实很想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写成日记的。但是,想想自己这个年纪,拿笔是不是太早了。于是作罢。
“哈哈,我儿到底是喜欢舞文弄墨的哦。”想起周岁时给女儿“抓周”的情形,蔡邕高兴地把着蔡琰的小手,在纸上写了几个字。
一转身,蔡邕看见了案几旁边的古琴。
他把小女儿揽在怀里,然后开始弹奏。
他弹奏的是自己谱写的《游春》。“蔡氏五曲”之一。
随着琴声荡漾,蔡邕陶醉在自己的音乐里。他忘记了被流放,忘记了生活中的种种不幸。
而小女儿蔡琰,似乎也听懂了父亲的音乐,以及父亲的心情。她坐在父亲怀里,一动也不动,两只大眼睛忽闪忽闪地。
弹了一会儿 ,蔡邕生怕女儿觉得枯燥,就又翻出一本《诗经》来。
“来来,为父教我女儿读诗吧。”他把书翻到第一页,抑扬顿挫地朗读起来:“关关雎鸠……。”
“关关雎鸠,”她随口而出,根本不打一点磕。
“在河之舟……。”
“在河之舟……。”
蔡邕发现,蔡琰的跟读能力很强,于是干脆两句连读。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
一个深沉的男中音和一个稚嫩的小女声,一前一后地响彻在房前屋后。
“夫人夫人,快来瞧瞧,咱家小女真是称奇!”蔡邕对着院内呼唤。
正在屋里教导丫鬟们做女红的蔡夫人,欣闻丈夫唤之,急忙过来看个究竟。
看到仅仅一周岁的蔡琰这么快就能够跟读,蔡夫人也吃惊之极。
看到母亲前来,蔡琰更加得意。很快便将《关雎》全文给背了下来。
“我儿真是神童!神童!”蔡邕大喜。
蔡夫人问道:“世人皆云孔文举(孔融)是当今神童,我儿可与那孔文举相比拟么?”
“当然当然。以我儿的聪慧,只怕是比他还要有才,前途无量,前途无量啊。我蔡家虽无男丁,但有此女,老夫甚幸!”
从此后,蔡邕除了写书抚琴之外,每天都要教导蔡琰背诵古诗。
姐姐蔡珪之母魏金凤,眼见蔡琰如此受到蔡邕宠爱,心里不是滋味。她也打发女儿到父亲的书房来。
可惜那蔡珪只是庸常女儿,哪里有蔡琰的半点才华?
蔡邕见蔡珪前来,也如同对待蔡琰一样,教她读书习文弹琴。无奈蔡珪觉着枯燥无味,并不喜欢这些。蔡邕教她读诗时,还没有读几句,她竟睡着了。
“珪儿,醒醒,醒醒!”蔡邕呼唤蔡珪。见她睡得很香唤不醒,便让丫鬟抱回她母亲屋里去了。
魏金凤见自己女儿不是学习的材料,无法与蔡琰竞争,只好作罢。可是,她看着蔡琰日日在蔡邕身边受宠,名气愈发响亮,心里焦急,眼中冒火。从此一门心思就想怎样让蔡琰倒霉,以解自己心头不平。
蔡邕仍是每日耐心调教蔡琰。如此这般,蔡琰很快便学会了许多古诗。
蔡邕流放到五原郡后,虽然身为朝廷罪人,但是,由于他在全国的名气巨大,所以,当地名流学者闻讯前来拜访者络绎不绝。
每当家里来了客人,蔡邕便把琰儿叫出来,在客人面前表演一番。因而蔡琰成了远近闻名的小才女,小神童。
一日,蔡琰与姐姐蔡珪在院内玩耍。
正屋厢房门口有几个台阶,恰似现代的楼梯。蔡珪闲着没事,就一街一阶一阶地往下跳着玩。
蔡琰站在门口,看着姐姐跳台阶。她也想模仿姐姐跳下去。可是台阶毕竟有点高,对于一个不到两周岁的孩子来说。
这时,蔡邕被一家乡绅请去做客写匾。能够求到都城首屈一指的大书法家蔡邕的墨宝,这可是一方乡绅们值得炫耀的事情。
蔡夫人正带着一帮丫鬟在东屋里做女红。院子里静悄悄地。
蔡琰的小娘魏金凤过来了。
她看看两个小丫头,忽然就对蔡琰说:“琰儿,你看姐姐跳得多好,好玩的很呢。你也来跳一个,好吗?”
蔡琰看了看台阶,又看了看自己的短小的腿,毕竟有些难度,有些“腿不从心”。她犹豫着。
“琰儿,跳吧,快跳!”蔡珪看到母亲在鼓励琰儿,自己也兴奋地在一旁帮腔,而且又做了两个示范动作。
“跳啊!快跳啊。蔡琰胆小,胆小鬼!“魏金凤用了激将法。
蔡琰想,我还怕了她了?跳就跳呗。
“咚”的一下子,蔡琰跳了下去。可是,她没有掌握好力度和落脚点,一次就跳下了两层台阶,而且落在了台阶的边缘棱角处。
“哎呦……!”蔡琰大叫一声,躺在地上不能动了。脚踝一股钻心地疼痛。
听到蔡琰的惊叫,蔡夫人和一干丫鬟们急急跑了过来。
蔡夫人急忙抱起小蔡琰,来到卧室床上。小蔡琰的脚脖子已经肿得跟大红萝卜似地,发红铮亮,一碰就大声喊疼。
蔡夫人急忙吩咐小厮去找郎中。
郎中来看过,说是骨头受伤,要静养。同时给开了治疗跌打损伤内服外用的药方。
“是谁让你跳台阶的?你不知道台阶高吗?这样跳多危险那。”蔡夫人忍不住问小蔡琰。
分手时,爹爹和母亲握了握手,互道珍重。
晌午,一家人正准备吃饭时,忽然有个小厮飞奔过来,慌慌张张一脸惊恐,看到蔡夫人便低头禀报:“夫人,不好了不好了!我家老爷被刑部的人抓起来了,说是投进大牢了!”
蔡夫人闻言大惊!
丫鬟翠翠急忙把夫人扶到堂屋坐下。
蔡夫人暗自神伤:多么好的一个丈夫啊!慈祥,温暖,还博学多才,对自己疼爱有加……万一他有个三长两短……。
稍事歇息,蔡夫人急忙让丫鬟扶着,到蔡邕的几个好友家里诉说这一不幸,并托付好友,想法子花费些银两,帮忙疏通吏部官员,力争减轻罪责,从轻发落。
可是仅仅到了第二天,还没等这些好友去活动,更加不幸的消息传来:蔡邕被吏部判了死罪,不日问斩!
蔡夫人闻言大惊失色,一下子向后躺倒晕过去了。众丫鬟急忙把她搀扶到卧室躺下。
蔡家上上下下惶恐不安,乱成了一锅粥。
清醒过来的蔡夫人,急忙又托人去朝中打听。
打听来的消息是,蔡邕以“仇怨奉公,议害大臣,大不敬”的罪名被判处“弃市。”
“何为弃市?”丫鬟翠翠悄悄问小莲。
“据说,弃市就是在闹市中处死哦。”
啊?!倘若没有了蔡邕,这个家庭该怎样生活?全家上下急惶惶如同热锅上的蚂蚁,议论纷纷痛心疾首。
蔡夫人情急之下病倒了。
没有想到的是,小妾魏金凤,蔡珪的母亲,一看蔡邕犯了死罪,竟然闹着要分家单过!
她跑到蔡夫人的床前,哭咧咧地说:“如今大人犯了死罪,看样子是回不来了。说不定还要满门抄斩。不如大家现在分家另过,各自散伙逃命去吧。”
“你……你……,”蔡夫人原本就被这个噩耗打击得病倒了,现在又被这不仁不义,对蔡公如此不敬的小妾一席话气得哆嗦,竟连话也说不出来。
“请夫人早做安排。”魏金凤仍然坚持。
“你要走就走罢。”夫人侧过脸去,不看她。
“夫人,我到蔡家几年,蔡家的财产要分我一些。再说了,珪儿是蔡公的女儿,也有资格分得一份财产。”
“你……!你休想!”蔡夫人气愤之余,厉声喝道:“蔡公之事,如今还没有结果,你竟如此没有半点情感,良心何在?你走便走,财产休想!”
看到这个长着一副妖精脸的“小娘”如此出言不逊,丫鬟翠翠和小莲气愤不已。她们真想上去揍这个贪财而又小心眼的女人一巴掌。
魏金凤想要分家产的预谋没有得逞。
蔡家在惶惶不可终日的情境中度过了数日。
这一日,听到小厮报说洛阳北部尉曹操求见。
蔡夫人急忙前去迎接。曹操是蔡邕的好友兼学生。以前常常是蔡家的座上宾。
那时的曹操年仅20多岁,长方脸庞,脸色凝重,言语中透露出一股霸气。他虽然并非英俊帅哥,可是,他身上的那种帝王之气,对人们有一种另类的吸引力。
曹操告诉蔡夫人一个天大的好消息:蔡邕终于被免死罪了!
蔡夫人惊喜中忙问为什么?
曹操说:“蔡大人刚直不阿嫉恶如仇,得罪了中常侍王甫。当今皇上一味听信王甫谗言,故加害蔡大人。但是,朝中也有正直之人。宦官中的吕强,就是其中之一。他的职位和王甫相同,也是中常侍。他一贯佩服蔡邕的学识和为人。故这次在皇上面前据理力争,说蔡邕所言只是言语失误,蔡邕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如此百般求情。再加上王甫也有事有求于吕强,不好意思再反对。所以,最后勉强同意了。最终改判为流放。流放地点是五原安阳县。”
蔡邕的被流放,就如同上个世纪被打成“右派”的大知识分子王蒙。王蒙这个现代作家,不就是因为口舌之灾,被流放新疆长达二十多年么?
蔡夫人松了一口气。
蔡邕终于被放回来了。
被关押了十余天的蔡邕,明显地瘦了一圈,胡子拉碴面容憔悴。
一进门,蔡邕便和蔡夫人相拥,蔡夫人泪如雨下。
“夫人勿悲,看哭坏了身子。”蔡邕连忙把夫人扶到榻上坐下。
“爹爹!”蔡琰从丫鬟的怀里挣脱出来,扑到父亲怀中。
“我的心肝宝贝哦,我还以为见不到你啦!”蔡邕急忙抱起心爱的小女儿,用胡子在她稚嫩的小脸上摩擦着。
“好痛,好痛哦!”蔡琰一边笑,一边躲闪着。
“一看到我儿,我的烦恼就消除了!”蔡邕道。
虽然免了死罪,但是全家被勒令在十日之内离开都城洛阳,赶去流放之地。
听说自己在囹圄之中,小妾魏金凤要分家之事,蔡邕也及其气愤。对蔡夫人说要休了她。
一贯为人谦和厚道的蔡夫人,思考了一会儿,说:“还是留她在家吧。要不然,珪儿失了亲生母亲。”
蔡邕想想也是。就不再说话。
这天,蔡邕带着一家老小十几人,坐着一辆雇来的马车,踏上了流放之路。
“爹爹,我们要去哪里啊?”蔡琰扬起小脸,寻问抱着她的父亲。
蔡邕回答女儿:“去一个新家。”
“新家?那里好玩吗?”
“那里很好啊。”
蔡邕转脸对夫人道:“夫人,你瞧这孩子,才刚刚一岁,说话就如此清晰利落,真令人惊奇。”
“谁说不是呢。”蔡夫人也高兴地说。不管如何,就是流放到最艰苦的地方,只要一家人还在一起,蔡夫人就很知足了。“这个孩子,我总觉得她跟一般小孩儿不一样,无论生活上,还是语言行为上,都比寻常孩子早熟。”
“夫人所言极是。我也这么认为。”
听到父母这般夸奖自己,蔡琰心里十分得意,在父亲脸上“啪”地重重亲了一口。
004章 神童初现
“翠翠,不要……。”年幼的蔡琰,皱着眉头,不肯喝丫鬟翠翠端着碗里的羊奶。这种羊奶的腥膻味道,打死她也喝不下去。
经历了许多天的旅途劳顿,蔡邕一家人终于平安到达了流放地五原郡安阳县。这里属于现今的内蒙区域。虽然这里是黄河河套平原,自然条件还不错。但毕竟是阴山北部的边远地区,经济和文化生活,较中原地区相差了许多。
在这大漠风尘弥漫之处,五谷杂粮不多,而牛肉羊肉普遍。不仅蔡琰不习惯,家中许多大人也不习惯这里的生活。
蔡夫人差家中的小厮们到街市上,用带来的首饰和陶器一类,换取粮食和日用品,还为小蔡琰姐俩换回了一些牛奶和羊奶。
蔡夫人见状无奈,又换了半碗牛奶给小蔡琰。牛奶的味道稍好一些,不如羊奶那般膻腥,蔡琰终于喝了下去。
“我也要喝牛牛……。”大蔡琰三岁的姐姐蔡珪,总要和蔡琰攀比。见蔡琰和牛奶 ,她也要喝牛奶。
蔡夫人只好把陶罐里不多的牛奶倒出一些给蔡珪。
喝罢牛奶,刚刚学会走路的蔡琰,跑到父亲的书房里去玩了。
宁折不弯的蔡邕,这时正在书房里写作他的重要作品《琴赋》。
虽然被流放到大漠边关,但他并不气馁。他生活在自己的艺术文学世界里。他并不后悔得罪了朝廷宦官。因为这个世道太黑了。如果不得罪他们,和他们同流合污,那才是自己不可饶恕的罪过。
看见蔡琰摇摇晃晃地走进来,蔡邕放下正在书写的纸笔,把心爱的小女儿抱到腿上。
一看见纸和笔,小蔡琰的兴趣就来了。她伸出小手,想要去拿案几上的毛笔。她其实很想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写成日记的。但是,想想自己这个年纪,拿笔是不是太早了。于是作罢。
“哈哈,我儿到底是喜欢舞文弄墨的哦。”想起周岁时给女儿“抓周”的情形,蔡邕高兴地把着蔡琰的小手,在纸上写了几个字。
一转身,蔡邕看见了案几旁边的古琴。
他把小女儿揽在怀里,然后开始弹奏。
他弹奏的是自己谱写的《游春》。“蔡氏五曲”之一。
随着琴声荡漾,蔡邕陶醉在自己的音乐里。他忘记了被流放,忘记了生活中的种种不幸。
而小女儿蔡琰,似乎也听懂了父亲的音乐,以及父亲的心情。她坐在父亲怀里,一动也不动,两只大眼睛忽闪忽闪地。
弹了一会儿 ,蔡邕生怕女儿觉得枯燥,就又翻出一本《诗经》来。
“来来,为父教我女儿读诗吧。”他把书翻到第一页,抑扬顿挫地朗读起来:“关关雎鸠……。”
“关关雎鸠,”她随口而出,根本不打一点磕。
“在河之舟……。”
“在河之舟……。”
蔡邕发现,蔡琰的跟读能力很强,于是干脆两句连读。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
一个深沉的男中音和一个稚嫩的小女声,一前一后地响彻在房前屋后。
“夫人夫人,快来瞧瞧,咱家小女真是称奇!”蔡邕对着院内呼唤。
正在屋里教导丫鬟们做女红的蔡夫人,欣闻丈夫唤之,急忙过来看个究竟。
看到仅仅一周岁的蔡琰这么快就能够跟读,蔡夫人也吃惊之极。
看到母亲前来,蔡琰更加得意。很快便将《关雎》全文给背了下来。
“我儿真是神童!神童!”蔡邕大喜。
蔡夫人问道:“世人皆云孔文举(孔融)是当今神童,我儿可与那孔文举相比拟么?”
“当然当然。以我儿的聪慧,只怕是比他还要有才,前途无量,前途无量啊。我蔡家虽无男丁,但有此女,老夫甚幸!”
从此后,蔡邕除了写书抚琴之外,每天都要教导蔡琰背诵古诗。
姐姐蔡珪之母魏金凤,眼见蔡琰如此受到蔡邕宠爱,心里不是滋味。她也打发女儿到父亲的书房来。
可惜那蔡珪只是庸常女儿,哪里有蔡琰的半点才华?
蔡邕见蔡珪前来,也如同对待蔡琰一样,教她读书习文弹琴。无奈蔡珪觉着枯燥无味,并不喜欢这些。蔡邕教她读诗时,还没有读几句,她竟睡着了。
“珪儿,醒醒,醒醒!”蔡邕呼唤蔡珪。见她睡得很香唤不醒,便让丫鬟抱回她母亲屋里去了。
魏金凤见自己女儿不是学习的材料,无法与蔡琰竞争,只好作罢。可是,她看着蔡琰日日在蔡邕身边受宠,名气愈发响亮,心里焦急,眼中冒火。从此一门心思就想怎样让蔡琰倒霉,以解自己心头不平。
蔡邕仍是每日耐心调教蔡琰。如此这般,蔡琰很快便学会了许多古诗。
蔡邕流放到五原郡后,虽然身为朝廷罪人,但是,由于他在全国的名气巨大,所以,当地名流学者闻讯前来拜访者络绎不绝。
每当家里来了客人,蔡邕便把琰儿叫出来,在客人面前表演一番。因而蔡琰成了远近闻名的小才女,小神童。
一日,蔡琰与姐姐蔡珪在院内玩耍。
正屋厢房门口有几个台阶,恰似现代的楼梯。蔡珪闲着没事,就一街一阶一阶地往下跳着玩。
蔡琰站在门口,看着姐姐跳台阶。她也想模仿姐姐跳下去。可是台阶毕竟有点高,对于一个不到两周岁的孩子来说。
这时,蔡邕被一家乡绅请去做客写匾。能够求到都城首屈一指的大书法家蔡邕的墨宝,这可是一方乡绅们值得炫耀的事情。
蔡夫人正带着一帮丫鬟在东屋里做女红。院子里静悄悄地。
蔡琰的小娘魏金凤过来了。
她看看两个小丫头,忽然就对蔡琰说:“琰儿,你看姐姐跳得多好,好玩的很呢。你也来跳一个,好吗?”
蔡琰看了看台阶,又看了看自己的短小的腿,毕竟有些难度,有些“腿不从心”。她犹豫着。
“琰儿,跳吧,快跳!”蔡珪看到母亲在鼓励琰儿,自己也兴奋地在一旁帮腔,而且又做了两个示范动作。
“跳啊!快跳啊。蔡琰胆小,胆小鬼!“魏金凤用了激将法。
蔡琰想,我还怕了她了?跳就跳呗。
“咚”的一下子,蔡琰跳了下去。可是,她没有掌握好力度和落脚点,一次就跳下了两层台阶,而且落在了台阶的边缘棱角处。
“哎呦……!”蔡琰大叫一声,躺在地上不能动了。脚踝一股钻心地疼痛。
听到蔡琰的惊叫,蔡夫人和一干丫鬟们急急跑了过来。
蔡夫人急忙抱起小蔡琰,来到卧室床上。小蔡琰的脚脖子已经肿得跟大红萝卜似地,发红铮亮,一碰就大声喊疼。
蔡夫人急忙吩咐小厮去找郎中。
郎中来看过,说是骨头受伤,要静养。同时给开了治疗跌打损伤内服外用的药方。
“是谁让你跳台阶的?你不知道台阶高吗?这样跳多危险那。”蔡夫人忍不住问小蔡琰。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登录 后再戳我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