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属:原创 · 独家授权
字数:28363
阅读:12168
发表:2013/12/25
历史
小说
乱世佳人蔡文姬
- 故事梗概
- 作品正文
“是小娘让我跳的。姐姐也在跳。”蔡琰回答说 。
“哦……。”蔡夫人若有所思。
此后,蔡夫人再不让蔡琰单独和蔡珪母女在一起。总会安排有丫鬟们在她身边。
过了一两个月,蔡琰的腿伤才渐渐好转。
又过了不久,蔡琰生病拉肚子。一连拉了好多天。请郎中看了病服了草药,前前后后总共一个月左右才好转。
这两起生病,确实让蔡琰的身体元气大伤。蔡夫人和蔡邕心底下纳闷:蔡琰一向身体很好,为么最近接连生病?
蔡邕和蔡夫人商议,以后蔡琰一定要在蔡夫人的监护之下。
005章 迫入江南
话说,蔡琰一家在五原安阳一住就是大半年。第二年的春天说话间就到来了。草木葳莛,万物复苏的季节,意外地传来了朝廷的大赦令:赦免蔡邕的罪名,他可以回到家乡著书立说去了。
蔡邕大喜。立即吩咐夫人家眷准备返乡行程。
要回中原了!
一家大小欢呼雀跃。蔡琰和姐姐蔡珪更是高兴得唧唧哇哇乱叫。
因了蔡邕是个大人物,他的一举一动都在人们的眼中。蔡琰知道,爹爹的粉丝遍天下。爹爹要离开五原的消息,早就像长了翅膀的鸟儿,飞遍了五原大大小小的街区。
一时间,请客送行的人们排了长队。能和蔡邕这个国内第一才子搭上关系,同桌共饮闲话当今,是当地一干有头有脸人们的一个身份象征,一如当今人们想要一睹一流大腕歌星影星的芳容,在机场和歌舞剧院排着长队一样。
距离返乡的时间越来越近了。蔡邕隔三差五,就要被请去赴宴。当然,他少不了带着自己的神童女儿蔡琰,当众炫耀展示一番。
这一日,是五原郡的太守王智设宴为蔡邕送行。王智的官衔,相当于如今的一个市长。虽然地位不是很高,但他是个地头蛇。在当地说话绝对算数,无人敢惹。
送行宴席在太守府邸举行。
蔡琰第一次来到这种官府人家。感觉什么都很新鲜。她东张张西望望,一脸的好奇。
宴会大厅里,一溜圈坐满了当地名流政要。
在宴席上,蔡琰第一次吃到了很好吃的“餢飳”和“毕罗”。其实就是当今的油饼和馅饼。不过,那时的饼完全新鲜天然,好吃的很呢。“羌煮貊炙”的羊肉和鹿肉味道很特别,还有来自西域的胡烧肉、胡羹等等。水果已经有了来自西域的西瓜和葡萄。总之,丰盛的宴席绝不亚于当今的饭店。蔡琰于是大快朵颐。
席间,先是有歌舞伎女上场,随着音乐翩翩起舞。
然后,蔡邕令女儿蔡琰出场,表演朗诵和歌唱。蔡邕为其伴奏。
蔡琰清脆的童声,博得了在场贵族官僚们一致赞誉褒奖。
蔡邕在大家的欢呼声中登场。他抚琴演奏了一曲自己谱写的《绿水》,引起场内阵阵掌声。
欢呼声中,宴席的主人,五原太守王智出场了。
他先是合着琴声唱了一曲。然后,意犹未尽的他,走到主客蔡邕面前,邀请蔡邕起身与他共舞。
蔡邕没有应邀站起来,而是摆了摆手,意思是不想和他共舞。
蔡邕呢,一来他只喜欢弹琴,从来不善舞蹈。二来,他早已闻知这五原太守王智,乃当朝中常侍王甫的亲兄弟,也就是陷害以致使他流放那个坏人的胞弟,心下已经有了十分不快。
一向清高孤傲的蔡邕心想:自己何以落得如今流放下场?不就是得罪了王甫?而今王甫之弟宴请,他安能高兴?这次原本他根本不想赴宴,无奈蔡夫人苦苦相劝,说是为了一家老小,也得去赴这次宴席。不然,得罪了这个地头蛇,又不知会有何种麻烦。
其实,王智就是因为哥哥王甫在朝中得逞,才得以封了这个五原太守。
这会子,当满脸狡黠得意的王智前来邀请蔡邕,要和他双双共舞时,蔡邕一看到他那张脸,与奸诈的中常侍王甫十分相似的脸,他的心里立即就浮上了一种厌恶。
作为五原郡的一把手,堂堂大太守,在当地呼风唤雨说一不二的人,居然被一个流放犯人拒绝,王智的脸上一下子就变了颜色。
他想,虽说你蔡邕是个顶顶有名的大人物,但是你现在的身份毕竟是个犯人,就像上世纪的“右派分子”和“反革命分子”一样。我现在作为一郡之最高首长,给你面子邀你跳舞,你竟然不赏脸,真是太不像话了!
王智站在那里愣了一下,然后气呼呼大声地说:“好啊你蔡邕,竟敢对我无礼?!”
蔡邕恨恨地瞪了他一眼。然后站起身来,一言不发拂袖而去。
一场宴席,闹得不欢而散。
小蔡琰也不喜欢那个大官王智。看他黑着一张猪肝脸,好像谁都欠他八百吊钱似地。
可是,蔡琰喜欢他那个官邸。喜欢那些树木啊,古董啊,还有好吃的东西。总之那里有好多新鲜玩意儿。
蔡夫人得知宴席结果,少不了埋怨丈夫。说:“伯喈,你就不能忍耐一下子嘛。他请你跳你就跟他跳一回嘛。省得大家面子上都不好看。”
蔡邕厉声道:“夫人不必多言。老夫我是一看他那得意忘形神态,就忍不住想起他的兄长那副嘴脸,实在无法与他共舞。”
不管怎样,他们终于上路了。踏上回家的征途,大家都很高兴。小蔡琰和姐姐蔡珪一路上唱歌,背诗,一个比一个快乐。
走了大约一半路程,到达了青州郡。
青州郡守出门相迎,并设宴招待蔡邕一行。
席间,青州太守告诉了蔡邕一个坏消息:因为在欢送宴席上蔡邕不与王智同舞,气愤之下,王智已将此事报之与自己的兄长王甫。说蔡邕不满这次被流放五原,竟然在那里诽谤朝廷。王甫一听勃然大怒:“蔡邕你一个罪人,我判你流放已经是宽大处理,你却还如此无礼放肆,竟然敢到处发牢骚,还敢诽谤朝廷,看不起我王家人?!”于是他以皇上的名义,准备再次捉拿蔡邕治罪。
蔡邕闻之,也是震惊。虽然知道自己得罪了他,但这王智小人,竟然也太过心狠手辣了。
可是眼下如何返回家乡?
当下与蔡夫人商议良久,反复讨论斟酌。最后,他们做出了一个决定:不回家乡陈留郡圉县了。去投奔羊续。
蔡邕有一个至交朋友,叫做羊续的,是蔡邕的师兄,当年一同师从太傅胡广。二人在学时,因为脾气相投,日日不离左右,被大家戏称为影子兄弟。
这羊续如今在江南平陵做太守。也是一个实力派人物。
陈留距离都城洛阳太近了,迟早要被王甫那帮狗宦官算计。而羊续这里不但远些,羊续是自己最贴心的朋友,有事定会全力帮助自己。
经多日长途跋涉,终于到达平陵,现如今叫做溧阳的地面。
与五原那黄沙漫漫,衰草萋萋的边陲相比,这里正是“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兰”的江南福地。这里鱼米丰盛,鲜花盛开,杨柳依依,乌篷船在河池里缓缓运行着。就连人们的语言,也是莺莺燕燕,如同细雨绵绵。
小蔡琰一下子就喜欢上了这个地方。
羊太守一家立即出动全家前来迎接。蔡邕和羊太守相见分外欣喜。两个中年人紧紧地拥抱握手。蔡夫人也和杨夫人执手问候,笑语连连。
羊太守接到信息,早已为蔡家安排好宅子。那是一个大大的庭院,距离羊家不过几里地,半个时辰就到达。
新家的一切都叫蔡琰雀跃。亭台楼阁,小桥流水,荷花连连。怎一个欢喜了得!后来,蔡琰每每想起江南,甚至有一点感谢父亲那次流放。若不然,自己怎会到达美不胜收的江南福地?
在江南羊家安排的宅舍内,蔡琰度过了最美好而难忘的青春年华。
006章 见识清官
皮肤白皙,温文尔雅的羊太守,和蔡邕一样,也是饱读诗书的礼仪之辈。两人相见分外高兴。他们经常在一起聚会,吟诗诵词,抚琴弄曲,挥笔书毫,指点江山,怒斥朝政,畅快之极。蔡邕把流放以来的晦气心情,统统一扫而光!
是日,羊太守来到蔡邕府聚会,带着儿子羊衜。
招呼之后,两家人分别落座。蔡琰被母亲揽在怀里,睁大好奇的眼睛看着羊太守和他的儿子。
这是蔡琰第一次看到羊衜。
那是一个面目清秀的少年男子,坐在凳子上姿势端庄,看着父亲和蔡叔叔招呼问候,笑眯眯地一言不发。看样子这个羊公子脾性温和,温文尔雅,知书达理。蔡琰心想。
“伯喈,我家衠儿久慕你的盛名,一心想来拜你为师,学习历史文学音乐。不知先生意下如何?”
“笑话!以你羊续老哥的才学,与我蔡某不相上下,教一教自己的公子,那还不是举手之劳?”
“话不是这么说,伯喈。一来我现有官职在身,没有闲暇余空。另外,你知道,异子之教,效果更好。所以,我决定还是把他送到你这儿来拜师。希望你能够帮我教一教这个小儿。”
“哈哈,羊兄既然如此一说,蔡某哪有不收弟子的道理?教他明日里来吧。”
“衠儿,还不快快给恩师行礼?”羊太守招呼儿子。
听父亲如此之说,羊衜立即走上前来,双手把锦缎袍子向前一撩,双膝一下子就跪在了蔡邕面前:“恩师蔡大人,请受小人羊衜一拜。”
蔡邕立即起身走上前来,扶起羊衜:“衠儿快快请起。我与你父亲已是莫逆之交,情同手足。无须此礼,无须此礼!”
蔡琰在一旁看着,心里觉得有几分好玩,他说下跪还真下跪哦。
拜完师,蔡羊二人继续聊天。
蔡邕忽然想起什么:“哎,羊兄,我在流放路上,听说了两个关于你的传闻,不知是否属实。今天想冒昧一问,不知可否?”
“哪两个传闻?说来听听。”
“说你在南阳任太守之时,为官清正廉洁。一回,嫂夫人带着孩子来到你处探亲,你却把他们打发回去了?”
“哈哈,有这么回事。”
“原因么,说是因为你清正廉洁,不接受贿赂,家里一贫如洗,吃穿用度的基本东西都没有。所以,如果嫂夫人千里迢迢赶来了,却因此无法在你那里生活,你就让他们回去了。”
“蔡兄所言极是。我羊某上任太守之初,就对辖区内百姓许下诺言:羊某不接受一切贿赂,不为私人做一件对不起大众之事。君子一言既出,驷马难追。所以,我的住所里除了必须的学习和生活用品,一贫如洗。”
“你这真是‘两袖清风’啊。”
在距今将近两千年的东汉时期,居然就有如此清正廉洁的好官。
正想着,蔡邕又发话了:“还有一件传闻,就是所谓‘羊续悬鱼’的故事。”
“哈哈哈哈,这件事你也知道了?”羊太守笑着问道。
“看来你的事情全国各地都在流传呢。”
“爹爹爹爹,我要听故事,我要听故事!”蔡琰在一边大声嚷嚷起来。
“琰儿 ,不要大声喧哗,爹爹和羊叔叔在谈话。”蔡夫人拍着蔡琰的胳膊轻声呵斥道。
“你看,我女儿要听你的廉政故事呢。”蔡邕笑对羊太守说。
羊太守不置可否地笑笑。
蔡邕满面笑容地讲起了“羊续悬鱼”的故事:“话说,羊大人虽然历任庐江、南阳两郡太守多年,但从不请托受贿、以权谋私。他到南阳郡上任不久,他属下的一位府丞给羊大人送来一条当地有名的特产--白河鲤鱼。羊大人拒绝收下,推让再三,这位府丞执意要太守收下。羊大人实在没办法推脱,就收下了。这位府丞走后,羊大人就将这条大鲤鱼挂在屋外的柱子上,风吹日晒,成为鱼干。后来,这位府丞又送来一条更大的白河鲤鱼。羊大人把他带到屋外的柱子前,指着柱子上悬挂的鱼干说:“你上次送的鱼还挂着,已成了鱼干,请你一起都拿回去吧。”这位府丞甚感羞愧,悄悄地把鱼取走了。此事传开后,南阳郡百姓无不称赞,敬称其为‘悬鱼太守’,从此也再无人敢给羊大人送礼了。”
“啪啪啪啪”,蔡琰把小手拍的山响。为羊太守叔叔喝彩: “羊叔叔,你真了不起!全国的太守,大小官员们,都应该向你学习!”蔡琰口齿伶俐地说。
“你看我家小女,被你的清廉故事感动啦!”蔡邕笑着对羊太守说。
“不值一提,不值一提。那原本就是一个官吏应该做的。”羊太守不好意思地说。
“羊大人莫要谦虚。这种事情就是应该宣扬,也好让当朝所有官员都以此为榜样。”蔡邕说。
“也好也好。本人并不想扬名后世。只是想以自己的行动,带动全国的官员们,清正廉洁,多为百姓做事,不要欺压鱼肉百姓。”羊太守说。
忽然间,羊太守指着蔡琰说:“我看你这个小女儿是个灵醒之人。她如此小小年纪,大概也就三岁左右吧,竟然什么事都懂,这可不是一般人。”
“是啊是啊,谁说不是呢?”蔡邕急忙答道。他把蔡琰出生前蔡夫人的梦境,以及生产时的祥兆等等全部对羊太守叙述了。
“哈哈原来是这样。你这个女儿不是个凡人,日后必有前途。要好好培养培养。”
“是哦。我和夫人都这么认为。”
蔡琰也为自己的表现感到骄傲。
又说了些闲话。
最后,羊太守道:“伯喈,我觉得,你家就是我家,我家就是你家,你我应该合为一家。咱们长长久久地这样相处下去。你说好不好?”
“那当然,我一个朝廷捉拿的犯上之人,就长久住你这里了。哪里也不去了。只怕万一朝廷派人来捉拿,会不会连累到你?”
“不管他!到时候我就把你藏起来。让他们找不到。”
“哈哈哈哈。”两人爽快地大笑。
一个是宁折不弯刚直不阿,一个是清正廉洁两袖清风。蔡邕和羊续这两个好朋友,开怀畅饮谈笑风生。
007章 才华始显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蔡琰大声背诵着《诗经》里的“蒹葭”全文,一口气流利地背完了。
对蔡琰来说,背诵《诗经》是一种享受。那种抑扬顿挫,如歌似曲的句子,节拍极强的韵律,读起来朗朗上口,就像是在吟唱一首自己特别喜欢的流行歌曲。她天生就对文字的东西很敏感。学古文,背唐诗,绝对是她的强项。汉代的数理和科技不甚发达,人们的学习是以文史为主。
“很好。琰儿。准确清晰,无一错误。”蔡邕高兴地看了一眼小女儿,一种慈爱之心油然而生。
“羊衜,你来背诵‘采薇’。 ”蔡邕对坐在后排的羊衜说。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比蔡琰大了十岁的羊衜,背诵的功夫也还可以。蔡邕也是满意地点点头。
但是,轮到蔡珪,蔡琰的姐姐,背诵就成了一桩痛苦的事儿。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子宁……?”蔡珪卡壳了。她坐在那里,红着脸,皱着眉,一脸痛苦的样子。
“珪儿,你……你停下吧。下课以后自己再多背一背啊。”
“哦……。”蔡夫人若有所思。
此后,蔡夫人再不让蔡琰单独和蔡珪母女在一起。总会安排有丫鬟们在她身边。
过了一两个月,蔡琰的腿伤才渐渐好转。
又过了不久,蔡琰生病拉肚子。一连拉了好多天。请郎中看了病服了草药,前前后后总共一个月左右才好转。
这两起生病,确实让蔡琰的身体元气大伤。蔡夫人和蔡邕心底下纳闷:蔡琰一向身体很好,为么最近接连生病?
蔡邕和蔡夫人商议,以后蔡琰一定要在蔡夫人的监护之下。
005章 迫入江南
话说,蔡琰一家在五原安阳一住就是大半年。第二年的春天说话间就到来了。草木葳莛,万物复苏的季节,意外地传来了朝廷的大赦令:赦免蔡邕的罪名,他可以回到家乡著书立说去了。
蔡邕大喜。立即吩咐夫人家眷准备返乡行程。
要回中原了!
一家大小欢呼雀跃。蔡琰和姐姐蔡珪更是高兴得唧唧哇哇乱叫。
因了蔡邕是个大人物,他的一举一动都在人们的眼中。蔡琰知道,爹爹的粉丝遍天下。爹爹要离开五原的消息,早就像长了翅膀的鸟儿,飞遍了五原大大小小的街区。
一时间,请客送行的人们排了长队。能和蔡邕这个国内第一才子搭上关系,同桌共饮闲话当今,是当地一干有头有脸人们的一个身份象征,一如当今人们想要一睹一流大腕歌星影星的芳容,在机场和歌舞剧院排着长队一样。
距离返乡的时间越来越近了。蔡邕隔三差五,就要被请去赴宴。当然,他少不了带着自己的神童女儿蔡琰,当众炫耀展示一番。
这一日,是五原郡的太守王智设宴为蔡邕送行。王智的官衔,相当于如今的一个市长。虽然地位不是很高,但他是个地头蛇。在当地说话绝对算数,无人敢惹。
送行宴席在太守府邸举行。
蔡琰第一次来到这种官府人家。感觉什么都很新鲜。她东张张西望望,一脸的好奇。
宴会大厅里,一溜圈坐满了当地名流政要。
在宴席上,蔡琰第一次吃到了很好吃的“餢飳”和“毕罗”。其实就是当今的油饼和馅饼。不过,那时的饼完全新鲜天然,好吃的很呢。“羌煮貊炙”的羊肉和鹿肉味道很特别,还有来自西域的胡烧肉、胡羹等等。水果已经有了来自西域的西瓜和葡萄。总之,丰盛的宴席绝不亚于当今的饭店。蔡琰于是大快朵颐。
席间,先是有歌舞伎女上场,随着音乐翩翩起舞。
然后,蔡邕令女儿蔡琰出场,表演朗诵和歌唱。蔡邕为其伴奏。
蔡琰清脆的童声,博得了在场贵族官僚们一致赞誉褒奖。
蔡邕在大家的欢呼声中登场。他抚琴演奏了一曲自己谱写的《绿水》,引起场内阵阵掌声。
欢呼声中,宴席的主人,五原太守王智出场了。
他先是合着琴声唱了一曲。然后,意犹未尽的他,走到主客蔡邕面前,邀请蔡邕起身与他共舞。
蔡邕没有应邀站起来,而是摆了摆手,意思是不想和他共舞。
蔡邕呢,一来他只喜欢弹琴,从来不善舞蹈。二来,他早已闻知这五原太守王智,乃当朝中常侍王甫的亲兄弟,也就是陷害以致使他流放那个坏人的胞弟,心下已经有了十分不快。
一向清高孤傲的蔡邕心想:自己何以落得如今流放下场?不就是得罪了王甫?而今王甫之弟宴请,他安能高兴?这次原本他根本不想赴宴,无奈蔡夫人苦苦相劝,说是为了一家老小,也得去赴这次宴席。不然,得罪了这个地头蛇,又不知会有何种麻烦。
其实,王智就是因为哥哥王甫在朝中得逞,才得以封了这个五原太守。
这会子,当满脸狡黠得意的王智前来邀请蔡邕,要和他双双共舞时,蔡邕一看到他那张脸,与奸诈的中常侍王甫十分相似的脸,他的心里立即就浮上了一种厌恶。
作为五原郡的一把手,堂堂大太守,在当地呼风唤雨说一不二的人,居然被一个流放犯人拒绝,王智的脸上一下子就变了颜色。
他想,虽说你蔡邕是个顶顶有名的大人物,但是你现在的身份毕竟是个犯人,就像上世纪的“右派分子”和“反革命分子”一样。我现在作为一郡之最高首长,给你面子邀你跳舞,你竟然不赏脸,真是太不像话了!
王智站在那里愣了一下,然后气呼呼大声地说:“好啊你蔡邕,竟敢对我无礼?!”
蔡邕恨恨地瞪了他一眼。然后站起身来,一言不发拂袖而去。
一场宴席,闹得不欢而散。
小蔡琰也不喜欢那个大官王智。看他黑着一张猪肝脸,好像谁都欠他八百吊钱似地。
可是,蔡琰喜欢他那个官邸。喜欢那些树木啊,古董啊,还有好吃的东西。总之那里有好多新鲜玩意儿。
蔡夫人得知宴席结果,少不了埋怨丈夫。说:“伯喈,你就不能忍耐一下子嘛。他请你跳你就跟他跳一回嘛。省得大家面子上都不好看。”
蔡邕厉声道:“夫人不必多言。老夫我是一看他那得意忘形神态,就忍不住想起他的兄长那副嘴脸,实在无法与他共舞。”
不管怎样,他们终于上路了。踏上回家的征途,大家都很高兴。小蔡琰和姐姐蔡珪一路上唱歌,背诗,一个比一个快乐。
走了大约一半路程,到达了青州郡。
青州郡守出门相迎,并设宴招待蔡邕一行。
席间,青州太守告诉了蔡邕一个坏消息:因为在欢送宴席上蔡邕不与王智同舞,气愤之下,王智已将此事报之与自己的兄长王甫。说蔡邕不满这次被流放五原,竟然在那里诽谤朝廷。王甫一听勃然大怒:“蔡邕你一个罪人,我判你流放已经是宽大处理,你却还如此无礼放肆,竟然敢到处发牢骚,还敢诽谤朝廷,看不起我王家人?!”于是他以皇上的名义,准备再次捉拿蔡邕治罪。
蔡邕闻之,也是震惊。虽然知道自己得罪了他,但这王智小人,竟然也太过心狠手辣了。
可是眼下如何返回家乡?
当下与蔡夫人商议良久,反复讨论斟酌。最后,他们做出了一个决定:不回家乡陈留郡圉县了。去投奔羊续。
蔡邕有一个至交朋友,叫做羊续的,是蔡邕的师兄,当年一同师从太傅胡广。二人在学时,因为脾气相投,日日不离左右,被大家戏称为影子兄弟。
这羊续如今在江南平陵做太守。也是一个实力派人物。
陈留距离都城洛阳太近了,迟早要被王甫那帮狗宦官算计。而羊续这里不但远些,羊续是自己最贴心的朋友,有事定会全力帮助自己。
经多日长途跋涉,终于到达平陵,现如今叫做溧阳的地面。
与五原那黄沙漫漫,衰草萋萋的边陲相比,这里正是“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兰”的江南福地。这里鱼米丰盛,鲜花盛开,杨柳依依,乌篷船在河池里缓缓运行着。就连人们的语言,也是莺莺燕燕,如同细雨绵绵。
小蔡琰一下子就喜欢上了这个地方。
羊太守一家立即出动全家前来迎接。蔡邕和羊太守相见分外欣喜。两个中年人紧紧地拥抱握手。蔡夫人也和杨夫人执手问候,笑语连连。
羊太守接到信息,早已为蔡家安排好宅子。那是一个大大的庭院,距离羊家不过几里地,半个时辰就到达。
新家的一切都叫蔡琰雀跃。亭台楼阁,小桥流水,荷花连连。怎一个欢喜了得!后来,蔡琰每每想起江南,甚至有一点感谢父亲那次流放。若不然,自己怎会到达美不胜收的江南福地?
在江南羊家安排的宅舍内,蔡琰度过了最美好而难忘的青春年华。
006章 见识清官
皮肤白皙,温文尔雅的羊太守,和蔡邕一样,也是饱读诗书的礼仪之辈。两人相见分外高兴。他们经常在一起聚会,吟诗诵词,抚琴弄曲,挥笔书毫,指点江山,怒斥朝政,畅快之极。蔡邕把流放以来的晦气心情,统统一扫而光!
是日,羊太守来到蔡邕府聚会,带着儿子羊衜。
招呼之后,两家人分别落座。蔡琰被母亲揽在怀里,睁大好奇的眼睛看着羊太守和他的儿子。
这是蔡琰第一次看到羊衜。
那是一个面目清秀的少年男子,坐在凳子上姿势端庄,看着父亲和蔡叔叔招呼问候,笑眯眯地一言不发。看样子这个羊公子脾性温和,温文尔雅,知书达理。蔡琰心想。
“伯喈,我家衠儿久慕你的盛名,一心想来拜你为师,学习历史文学音乐。不知先生意下如何?”
“笑话!以你羊续老哥的才学,与我蔡某不相上下,教一教自己的公子,那还不是举手之劳?”
“话不是这么说,伯喈。一来我现有官职在身,没有闲暇余空。另外,你知道,异子之教,效果更好。所以,我决定还是把他送到你这儿来拜师。希望你能够帮我教一教这个小儿。”
“哈哈,羊兄既然如此一说,蔡某哪有不收弟子的道理?教他明日里来吧。”
“衠儿,还不快快给恩师行礼?”羊太守招呼儿子。
听父亲如此之说,羊衜立即走上前来,双手把锦缎袍子向前一撩,双膝一下子就跪在了蔡邕面前:“恩师蔡大人,请受小人羊衜一拜。”
蔡邕立即起身走上前来,扶起羊衜:“衠儿快快请起。我与你父亲已是莫逆之交,情同手足。无须此礼,无须此礼!”
蔡琰在一旁看着,心里觉得有几分好玩,他说下跪还真下跪哦。
拜完师,蔡羊二人继续聊天。
蔡邕忽然想起什么:“哎,羊兄,我在流放路上,听说了两个关于你的传闻,不知是否属实。今天想冒昧一问,不知可否?”
“哪两个传闻?说来听听。”
“说你在南阳任太守之时,为官清正廉洁。一回,嫂夫人带着孩子来到你处探亲,你却把他们打发回去了?”
“哈哈,有这么回事。”
“原因么,说是因为你清正廉洁,不接受贿赂,家里一贫如洗,吃穿用度的基本东西都没有。所以,如果嫂夫人千里迢迢赶来了,却因此无法在你那里生活,你就让他们回去了。”
“蔡兄所言极是。我羊某上任太守之初,就对辖区内百姓许下诺言:羊某不接受一切贿赂,不为私人做一件对不起大众之事。君子一言既出,驷马难追。所以,我的住所里除了必须的学习和生活用品,一贫如洗。”
“你这真是‘两袖清风’啊。”
在距今将近两千年的东汉时期,居然就有如此清正廉洁的好官。
正想着,蔡邕又发话了:“还有一件传闻,就是所谓‘羊续悬鱼’的故事。”
“哈哈哈哈,这件事你也知道了?”羊太守笑着问道。
“看来你的事情全国各地都在流传呢。”
“爹爹爹爹,我要听故事,我要听故事!”蔡琰在一边大声嚷嚷起来。
“琰儿 ,不要大声喧哗,爹爹和羊叔叔在谈话。”蔡夫人拍着蔡琰的胳膊轻声呵斥道。
“你看,我女儿要听你的廉政故事呢。”蔡邕笑对羊太守说。
羊太守不置可否地笑笑。
蔡邕满面笑容地讲起了“羊续悬鱼”的故事:“话说,羊大人虽然历任庐江、南阳两郡太守多年,但从不请托受贿、以权谋私。他到南阳郡上任不久,他属下的一位府丞给羊大人送来一条当地有名的特产--白河鲤鱼。羊大人拒绝收下,推让再三,这位府丞执意要太守收下。羊大人实在没办法推脱,就收下了。这位府丞走后,羊大人就将这条大鲤鱼挂在屋外的柱子上,风吹日晒,成为鱼干。后来,这位府丞又送来一条更大的白河鲤鱼。羊大人把他带到屋外的柱子前,指着柱子上悬挂的鱼干说:“你上次送的鱼还挂着,已成了鱼干,请你一起都拿回去吧。”这位府丞甚感羞愧,悄悄地把鱼取走了。此事传开后,南阳郡百姓无不称赞,敬称其为‘悬鱼太守’,从此也再无人敢给羊大人送礼了。”
“啪啪啪啪”,蔡琰把小手拍的山响。为羊太守叔叔喝彩: “羊叔叔,你真了不起!全国的太守,大小官员们,都应该向你学习!”蔡琰口齿伶俐地说。
“你看我家小女,被你的清廉故事感动啦!”蔡邕笑着对羊太守说。
“不值一提,不值一提。那原本就是一个官吏应该做的。”羊太守不好意思地说。
“羊大人莫要谦虚。这种事情就是应该宣扬,也好让当朝所有官员都以此为榜样。”蔡邕说。
“也好也好。本人并不想扬名后世。只是想以自己的行动,带动全国的官员们,清正廉洁,多为百姓做事,不要欺压鱼肉百姓。”羊太守说。
忽然间,羊太守指着蔡琰说:“我看你这个小女儿是个灵醒之人。她如此小小年纪,大概也就三岁左右吧,竟然什么事都懂,这可不是一般人。”
“是啊是啊,谁说不是呢?”蔡邕急忙答道。他把蔡琰出生前蔡夫人的梦境,以及生产时的祥兆等等全部对羊太守叙述了。
“哈哈原来是这样。你这个女儿不是个凡人,日后必有前途。要好好培养培养。”
“是哦。我和夫人都这么认为。”
蔡琰也为自己的表现感到骄傲。
又说了些闲话。
最后,羊太守道:“伯喈,我觉得,你家就是我家,我家就是你家,你我应该合为一家。咱们长长久久地这样相处下去。你说好不好?”
“那当然,我一个朝廷捉拿的犯上之人,就长久住你这里了。哪里也不去了。只怕万一朝廷派人来捉拿,会不会连累到你?”
“不管他!到时候我就把你藏起来。让他们找不到。”
“哈哈哈哈。”两人爽快地大笑。
一个是宁折不弯刚直不阿,一个是清正廉洁两袖清风。蔡邕和羊续这两个好朋友,开怀畅饮谈笑风生。
007章 才华始显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蔡琰大声背诵着《诗经》里的“蒹葭”全文,一口气流利地背完了。
对蔡琰来说,背诵《诗经》是一种享受。那种抑扬顿挫,如歌似曲的句子,节拍极强的韵律,读起来朗朗上口,就像是在吟唱一首自己特别喜欢的流行歌曲。她天生就对文字的东西很敏感。学古文,背唐诗,绝对是她的强项。汉代的数理和科技不甚发达,人们的学习是以文史为主。
“很好。琰儿。准确清晰,无一错误。”蔡邕高兴地看了一眼小女儿,一种慈爱之心油然而生。
“羊衜,你来背诵‘采薇’。 ”蔡邕对坐在后排的羊衜说。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比蔡琰大了十岁的羊衜,背诵的功夫也还可以。蔡邕也是满意地点点头。
但是,轮到蔡珪,蔡琰的姐姐,背诵就成了一桩痛苦的事儿。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子宁……?”蔡珪卡壳了。她坐在那里,红着脸,皱着眉,一脸痛苦的样子。
“珪儿,你……你停下吧。下课以后自己再多背一背啊。”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登录 后再戳我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