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属:原创 · 授权发表
字数:32312
成片时长:约104分钟
阅读:8912
发表:2016/2/23
主旋律
电影剧本
生命签证
- 故事梗概
- 作品正文
少顷西蒙·维森塔尔从对面的房间走出来,面对蒙丝三人说道,
西蒙·维森塔尔:“你们的汇报很及时,坐下吧。”
华以生看到对面是一位体魄健硕的七八十岁的老人:“西蒙·维森……维森塔尔是哪个?”
蒙丝指着维森塔尔对华以生说:“这位就是以色列犹太人历史档案中心负责人——西蒙·维森塔尔。”
蒙丝、梅特·内雅维斯本说着话……坐下,
蒙丝:“我们说起过的,‘犹太人历史档案中心’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呀!”
华以生:“啊哦……您……就是那个大名鼎鼎纳粹……纳粹猎手!”
西蒙·维森塔尔幽默地说道:“纳粹猎手——大名鼎鼎可以去掉!”
西蒙·维森塔尔说着话向仍然坐在那里的华以生伸出手去,(华以生迟疑地站起身来)
梅特·内雅维斯本:“这位就是报告中提到的齐威·英曼先生。”
华以生:“现在我是中国人,还是叫我华以生好些。”
西蒙·维森塔尔握着华以生的手:“华以生,华以生!”
华以生:“您从以色列来……?”
蒙丝抢先接过话来:“我们国际犹太人历史档案中心负责人西蒙·维森塔尔——他就是奥地利人啊,他就住在维也纳!”
使馆工作人员走过来,
使馆工作人员:“请到屏蔽隔音间吧。”
53,屏蔽隔音间 内·日
房间内,
西蒙·维森塔尔站立,蒙丝、梅特·内雅维斯本、华以生坐下,
(均使用希伯来语)
西蒙·维森塔尔:“我们的特工提取了裙子上的车牌号码,然后通过外交途径,得到了那个车主的详细档案资料。”
西蒙·维森塔尔从随身带的公文包中取出一个文件袋,又从文件袋中取出一叠照片,维森塔尔把照片放到华以生跟前……
华以生一张一张查看照片……
蒙丝、梅特·内雅维斯本、西蒙·维森塔尔注视着华以生,华以生从一张张照片中指定其中一张,
华以生盯住一张照片看……很久……
蒙丝:“是这个人吗?”
华以生:“我想是的……是的,是的。”
梅特·内雅维斯本:“要知道,历史已经逝去59年啦!”
蒙丝:“那时你只有6岁呀!”
华以生:“我说过,一个人从年轻到老,他的面孔会有百种千种变化,但他的眼神是永远也改变不了。”
西蒙·维森塔尔:“您这样肯定吗?”
华以生:“是的,他的眼神,就是再过一万年,我也能认出来!”
梅特·内雅维斯本:“他说过,骨头烧成灰……他也能认出他来”
西蒙·维森塔尔从公文包又取出一个文件袋,从文件袋中取出几页纸,蒙丝接过来,
蒙丝读道:“列·奥勒施芬——男77岁,奥地利木材巨商,奥勒施芬家族“黑尔士·切姆公司唯一继承人。”
蒙丝:“79岁……38年时……他只有18岁?”
华以生:“不错,那个时候他也只是个毛头小伙子。”
蒙丝:“维也纳爱乐乐团前台小提琴手,纳粹党党员,党卫军上士。”
华以生:“他是奥地利人……怎么成了纳粹党员……党卫军?”
西蒙·维森塔尔:“历史上奥地利长期同属于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地理位置又紧挨着,纳粹上台以后,希特勒要求合并奥地利,奥地利人民则希望在1938年3月13日这一天搞一个全民公决,奥地利人民自己来决定是要一个独立的奥地利还是与德国合并。”
华以生:“结果呢?”
西蒙·维森塔尔:“纳粹知道公投的结果肯定对他们不利,希特勒抢在全民公投的前一天也就是12日,发布命令派遣陆军和两个装甲师强行占领了奥地利。”
华以生:“上帝也是不公平的呀!”
西蒙·维森塔尔:“希特勒,莫扎特,他们都是德国人,或者都是奥地利人……但至今为止两个国家都希望希特勒属于别人,莫扎特属于自己。”
西蒙·维森塔尔说着话又拿出一份材料,
西蒙·维森塔尔:“据最新调查结果,在纳粹统治奥地利期间维也纳爱乐乐团123名成员当中竟有60名乐手是纳粹党党员,甚至有两名参加了纳粹党卫军。18岁的列·奥勒施芬就是其中之一。”
华以生叹着气:“一个古老的闻名于世的维也纳爱乐乐团……”
西蒙·维森塔尔:“据历史学家考证,在纳粹统治期间,维也纳爱乐乐团至少开除了13名有犹太血统的乐师,其中5人死于集中营。”二战结束之后,维也纳爱乐乐团不仅没有对纳粹党员乐手进行开除和清洗,甚至还在1954年至1968年15年间聘用前纳粹盖世太保沃比施为该团行政总监。
蒙丝:“列·奥勒施芬现在是奥地利木材巨头?”
西蒙·维森塔尔幽默地说:“黑尔士·切姆公司对于贯穿整个奥地利的阿尔卑斯山脉来说,还是略微显得小了些呀。”
36,维也纳森林游览区 外 · 晚
寂静的森林游览区,蜿蜒曲折的林间路,路边幽暗的晕灯亮着,不时有轿车缓慢地驶过,
游览区一幢低矮平整的休息厅外面,
西蒙·维森塔尔、蒙丝、梅特·内雅维斯本、华以生坐下,
十几个国际游客围坐在一起,吃着随身带来的食品,欣赏着几位青年男女站在圈圈中央,用小提琴和各种管弦乐器正在演奏约翰·施特劳斯《维也纳森林的故事》……
54,维也纳森林游览区 外·晚
林间小路,
车行驶在崎岖小路上,
车内蒙丝、梅特·内雅维斯本、华以生,西蒙·维森塔尔开车,
狭小弯曲的小路,幽深静谧,两边很多房屋屋檐下挂着一盏盏铁质的四方形的小灯发出淡淡灯光,轿车在一幢古老的木制酒店门前停下,院门内一架圆拱形的葡萄藤编织的长廊一直连接酒店门口。
55,维也纳森林游览区小酒店 内·晚
小酒店房间内,
这是一家古色古香的小酒店,殿堂内有十多张跳动着烛光的木桌子,对面的壁炉里象征性地燃烧着红光,
蒙丝、梅特·内雅维斯本、华以生,西蒙·维森塔尔依次进入酒店,当他们在靠窗子的一张桌子跟前坐下来的时候,店主人,一位六十多岁的老者端着自家酿制的有百年历史的葡萄酒,
店主人说(德语):“别看我的酒店很小,但它很古老,在这个小镇子很有名气。音乐大师贝多芬和舒伯特都来过这里喝过酒,……对对(他指着蒙丝、梅特·内雅维斯本几个人坐着的那张桌子)多芬和舒伯特还在这张桌子上写过曲子……”
店内的人都感到惊异,
店主人(德语):“大名鼎鼎的约翰·施特劳斯……他更是小店的常客,他的《蓝色多瑙河》、《维也纳森林的故事》也很有可能就是在小店里喝着我父亲的葡萄酒而酝酿成曲的哩!”
店主人一边絮絮叨叨地说着,一边把葡萄酒一一摆在客人的桌面上……
酒店大堂一角很小的乐池里,一架同样很古老的钢琴,在它的伴奏下,一位美丽的姑娘秉持着一只小巧的提琴随着柳枝摇曳的身躯,《维也纳森林的故事》优美的旋律便在烛光的跳动中流淌……
大堂的另一个角落坐着一位老人,他的装束和游客们没有什么不同,只是他的两只手上大小不同地戴着三四只戒指,他的拐杖斜躺在他的身旁,他没有理会摆在桌子上的葡萄酒,他微闭着双眼,看得出他已经完全融进了《维也纳森林的故事》的旋律中……
蒙丝端着酒杯走到巴台旁边,喝着葡萄酒和店主人说着悄悄话,
蒙丝(德语):“喂,尊敬的店主人……您瞧,就是那位……对,就是手指上……闪着一排光的,对对,闪着一排光的那位……”
店主人(德语):“啊哦,就是啦,他几乎是贯穿我们奥地利全境阿尔卑斯山脉森林的主人——列·奥勒施芬。”
蒙丝(德语):“列·奥勒施芬……”
店主人(德语):“列·奥勒施芬,奥地利木材巨商,奥勒施芬家族‘黑尔士·切姆公司’唯一继承人。”
蒙丝(德语):“他一直叫这个名字,他没有叫什么伊斯·鲍曼……或者易思德·胡达斯……”
店主人(德语):“他为什么要改名字,他年轻时是维也纳爱乐乐团很出名的小提琴手,当然在那里他有过一段不太光彩的过去,这有什么,那个男人没有一段荒唐的故事……他并不避讳这些,是的他并不避讳这些,他是个很温和的人,奥地利上层社会妇女都以参加他家的烛光派对为荣,是的,您说得很对,他很富有……就这些,他的名字和阿尔卑斯山一样,维也纳没有人不知道他的名字。”
蒙丝(德语):“小提琴手……”
店主人(德语):“曾经是,现在他退休了,他几乎每一天的傍晚都来到这里,是呀,曾经的维也纳森林的主人他最爱的就是这里的约翰·施特劳斯《维也纳森林的故事》……他和这个故事在蓝色多瑙河的旋律中一起流淌……一起流淌。”
56,酒店大门 外·晚
门口,
梅特·内雅维斯本、华以生,西蒙·维森塔尔依次走出酒店,后边蒙丝和那个被称作列·奥勒施芬的老人跟着走出酒店……几个人在门旁一处晕灯底下站定,西蒙·维森塔尔走到列·奥勒施芬跟前,低着声音对他说道,
西蒙·维森塔尔(德语):“列·奥勒施芬。”
列·奥勒施芬愣了一下(德语):“先,先生,您是在叫我,是在叫我吗?”
西蒙·维森塔尔(德语):“59年前……奥地利边境小镇米尔贝克……黎明之前的小雨……”
列·奥勒施芬一阵颤栗(德语):“……先生……您这是……您这是在说,在说些什么……”
西蒙·维森塔尔并不理会列·奥勒施芬的话,继续说道(德语):“米尔贝克距离捷克斯洛伐克伯尔热次拉夫一步之遥的科赫尔沼泽……沼泽!”
列·奥勒施芬镇静下来(德语):“先生,我想您是认错人了,我从没去过米尔贝克,还有什么伯尔热次拉夫。”
蒙丝(德语):“维也纳爱乐乐团乐手,纳粹党党员,党卫军列·奥勒施芬上士!”
列·奥勒施芬一怔,但很快镇静下来,
列·奥勒施芬(德语):“我已经向政府坦白了这一切,这没有什么,一段弯路而已……世上有哪一个人的历史是笔直走下来的。”
西蒙·维森塔尔(德语):“罪恶总是会有血腥味的。”
列·奥勒施芬(德语):“我心里没有罪恶,手上没有一点点血腥!”
西蒙·维森塔尔(德语):“跟我们走吧……有些事情还需要你的帮助。”
梅特·内雅维斯本、蒙丝一人一只胳膊架起列·奥勒施芬向轿车走去,列·奥勒施芬好像预料到了这一切,他没做任何反抗……
梅特·内雅维斯本跟着上了车,车下边西蒙·维森塔尔拉住蒙丝走到晕灯的另一侧,
西蒙·维森塔尔压低声音对蒙丝说道(希伯来语):“你们押解列·奥勒施芬,一分钟也不要停留,直接到机场,那里有人接应。11点12分班机,直飞以色列耶路撒冷,我们随后赶到——亚德韦希姆见。”
蒙丝上车,轿车飞驰而去。
57,林间小路 外·晚
小路
西蒙·维森塔尔、华以生走在小路上,
西蒙·维森塔尔沉浸在回忆当中……
华以生脑海里出现《蓝色多瑙河》乐曲……
华以生画外音(希伯来语):“约翰·施特劳斯《蓝色多瑙河》……多瑙河为什么是蓝色的,为什么……”
西蒙·维森塔尔画外音(希伯来语):“600万犹太人的鲜血溶进了多瑙河……越积越多,多瑙河就变成蓝色的了。”
华以生画外音(希伯来语):“世界韵之都……维也纳天籁之音《蓝色多瑙河》可以在历史瞬间改变它原有的韵律,也同样可以在历史瞬间得到升腾。”
西蒙·维森塔尔画外音(希伯来语):“多瑙河颜色不论如何变幻,多瑙河水永远不会倒流!”
58,公路上 外·日
公路上,轿车在飞驰,
(以下人物均使用希伯来语)
西蒙·维森塔尔、华以生坐后排座,西蒙·维森塔尔指着司机对华以生说道:“我的助手。”
华以生:“我们去哪里?”
西蒙·维森塔尔:“去20万犹太人呆过的地方。”
华以生:“20万犹太人……?”
西蒙·维森塔尔:“1938年3月12日,德国吞并了奥地利。奥地利是欧洲第三大犹太人聚居地,总数约18.5万人,他们中90%居住在维也纳。纳粹欲将这里的犹太人赶尽杀绝……”
华以生:“他们在奥地利建了集中营?”
西蒙·维森塔尔:“毛特豪森集中营。”
华以生:“毛特豪森……”
西蒙·维森塔尔:“毛特豪森集中营距离维也纳西北160公里,是纳粹德国当年建在境外的第一座集中营。这座集中营从1938年8月建立至1945年5月被盟军解放,先后囚禁了20万犹太人,有10多万被迫害致死。”
画面闪出:
59,1945年,5月5日,美国盟军解放毛特豪森集中营时的情景。
美国士兵进入毛特豪森集中营,
几万站在铁丝网内的犹太人(骨瘦如柴),
妇女儿童则在另一边,
还有被人用担架抬出的奄奄一息的男女犹太人……
多组画面……
西蒙·维森塔尔画外音:1945年,5月5日,我被美国盟军解救的那天,体重不到45公斤……
字幕:毛特豪森纳粹集中营
60,毛特豪森纳粹集中营 外·日
门外,
西蒙·维森塔尔、华以生二人各手持一枝黄花,走到纪念碑前,二人把花放在生命墙下大理石台上,点燃了那里的蜡烛……
西蒙·维森塔尔、华以生低头默哀……
画面闪出:
61,西蒙·维森塔尔的回忆:
那种运送牲畜的列车停在毛特豪森纳粹集中营不远的车站,每节车厢中间的车门被打开,大批犹太人象牲畜一样被赶下车,盖世太保和兵士们站在车门的两侧,他们在下车犹太人的人流中,把老弱病残分离出来,把男女青壮年放过去,最后的士兵们再把儿童分离出来,犹太人人群中产生了骚动,妇女们呐喊着向儿童那一边涌去……
画面闪出:
62,毛特豪森纳粹集中营森严恐怖的画面:
营房的作坊内……犹太人男女做工时的情景……
西蒙·维森塔尔:“你们的汇报很及时,坐下吧。”
华以生看到对面是一位体魄健硕的七八十岁的老人:“西蒙·维森……维森塔尔是哪个?”
蒙丝指着维森塔尔对华以生说:“这位就是以色列犹太人历史档案中心负责人——西蒙·维森塔尔。”
蒙丝、梅特·内雅维斯本说着话……坐下,
蒙丝:“我们说起过的,‘犹太人历史档案中心’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呀!”
华以生:“啊哦……您……就是那个大名鼎鼎纳粹……纳粹猎手!”
西蒙·维森塔尔幽默地说道:“纳粹猎手——大名鼎鼎可以去掉!”
西蒙·维森塔尔说着话向仍然坐在那里的华以生伸出手去,(华以生迟疑地站起身来)
梅特·内雅维斯本:“这位就是报告中提到的齐威·英曼先生。”
华以生:“现在我是中国人,还是叫我华以生好些。”
西蒙·维森塔尔握着华以生的手:“华以生,华以生!”
华以生:“您从以色列来……?”
蒙丝抢先接过话来:“我们国际犹太人历史档案中心负责人西蒙·维森塔尔——他就是奥地利人啊,他就住在维也纳!”
使馆工作人员走过来,
使馆工作人员:“请到屏蔽隔音间吧。”
53,屏蔽隔音间 内·日
房间内,
西蒙·维森塔尔站立,蒙丝、梅特·内雅维斯本、华以生坐下,
(均使用希伯来语)
西蒙·维森塔尔:“我们的特工提取了裙子上的车牌号码,然后通过外交途径,得到了那个车主的详细档案资料。”
西蒙·维森塔尔从随身带的公文包中取出一个文件袋,又从文件袋中取出一叠照片,维森塔尔把照片放到华以生跟前……
华以生一张一张查看照片……
蒙丝、梅特·内雅维斯本、西蒙·维森塔尔注视着华以生,华以生从一张张照片中指定其中一张,
华以生盯住一张照片看……很久……
蒙丝:“是这个人吗?”
华以生:“我想是的……是的,是的。”
梅特·内雅维斯本:“要知道,历史已经逝去59年啦!”
蒙丝:“那时你只有6岁呀!”
华以生:“我说过,一个人从年轻到老,他的面孔会有百种千种变化,但他的眼神是永远也改变不了。”
西蒙·维森塔尔:“您这样肯定吗?”
华以生:“是的,他的眼神,就是再过一万年,我也能认出来!”
梅特·内雅维斯本:“他说过,骨头烧成灰……他也能认出他来”
西蒙·维森塔尔从公文包又取出一个文件袋,从文件袋中取出几页纸,蒙丝接过来,
蒙丝读道:“列·奥勒施芬——男77岁,奥地利木材巨商,奥勒施芬家族“黑尔士·切姆公司唯一继承人。”
蒙丝:“79岁……38年时……他只有18岁?”
华以生:“不错,那个时候他也只是个毛头小伙子。”
蒙丝:“维也纳爱乐乐团前台小提琴手,纳粹党党员,党卫军上士。”
华以生:“他是奥地利人……怎么成了纳粹党员……党卫军?”
西蒙·维森塔尔:“历史上奥地利长期同属于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地理位置又紧挨着,纳粹上台以后,希特勒要求合并奥地利,奥地利人民则希望在1938年3月13日这一天搞一个全民公决,奥地利人民自己来决定是要一个独立的奥地利还是与德国合并。”
华以生:“结果呢?”
西蒙·维森塔尔:“纳粹知道公投的结果肯定对他们不利,希特勒抢在全民公投的前一天也就是12日,发布命令派遣陆军和两个装甲师强行占领了奥地利。”
华以生:“上帝也是不公平的呀!”
西蒙·维森塔尔:“希特勒,莫扎特,他们都是德国人,或者都是奥地利人……但至今为止两个国家都希望希特勒属于别人,莫扎特属于自己。”
西蒙·维森塔尔说着话又拿出一份材料,
西蒙·维森塔尔:“据最新调查结果,在纳粹统治奥地利期间维也纳爱乐乐团123名成员当中竟有60名乐手是纳粹党党员,甚至有两名参加了纳粹党卫军。18岁的列·奥勒施芬就是其中之一。”
华以生叹着气:“一个古老的闻名于世的维也纳爱乐乐团……”
西蒙·维森塔尔:“据历史学家考证,在纳粹统治期间,维也纳爱乐乐团至少开除了13名有犹太血统的乐师,其中5人死于集中营。”二战结束之后,维也纳爱乐乐团不仅没有对纳粹党员乐手进行开除和清洗,甚至还在1954年至1968年15年间聘用前纳粹盖世太保沃比施为该团行政总监。
蒙丝:“列·奥勒施芬现在是奥地利木材巨头?”
西蒙·维森塔尔幽默地说:“黑尔士·切姆公司对于贯穿整个奥地利的阿尔卑斯山脉来说,还是略微显得小了些呀。”
36,维也纳森林游览区 外 · 晚
寂静的森林游览区,蜿蜒曲折的林间路,路边幽暗的晕灯亮着,不时有轿车缓慢地驶过,
游览区一幢低矮平整的休息厅外面,
西蒙·维森塔尔、蒙丝、梅特·内雅维斯本、华以生坐下,
十几个国际游客围坐在一起,吃着随身带来的食品,欣赏着几位青年男女站在圈圈中央,用小提琴和各种管弦乐器正在演奏约翰·施特劳斯《维也纳森林的故事》……
54,维也纳森林游览区 外·晚
林间小路,
车行驶在崎岖小路上,
车内蒙丝、梅特·内雅维斯本、华以生,西蒙·维森塔尔开车,
狭小弯曲的小路,幽深静谧,两边很多房屋屋檐下挂着一盏盏铁质的四方形的小灯发出淡淡灯光,轿车在一幢古老的木制酒店门前停下,院门内一架圆拱形的葡萄藤编织的长廊一直连接酒店门口。
55,维也纳森林游览区小酒店 内·晚
小酒店房间内,
这是一家古色古香的小酒店,殿堂内有十多张跳动着烛光的木桌子,对面的壁炉里象征性地燃烧着红光,
蒙丝、梅特·内雅维斯本、华以生,西蒙·维森塔尔依次进入酒店,当他们在靠窗子的一张桌子跟前坐下来的时候,店主人,一位六十多岁的老者端着自家酿制的有百年历史的葡萄酒,
店主人说(德语):“别看我的酒店很小,但它很古老,在这个小镇子很有名气。音乐大师贝多芬和舒伯特都来过这里喝过酒,……对对(他指着蒙丝、梅特·内雅维斯本几个人坐着的那张桌子)多芬和舒伯特还在这张桌子上写过曲子……”
店内的人都感到惊异,
店主人(德语):“大名鼎鼎的约翰·施特劳斯……他更是小店的常客,他的《蓝色多瑙河》、《维也纳森林的故事》也很有可能就是在小店里喝着我父亲的葡萄酒而酝酿成曲的哩!”
店主人一边絮絮叨叨地说着,一边把葡萄酒一一摆在客人的桌面上……
酒店大堂一角很小的乐池里,一架同样很古老的钢琴,在它的伴奏下,一位美丽的姑娘秉持着一只小巧的提琴随着柳枝摇曳的身躯,《维也纳森林的故事》优美的旋律便在烛光的跳动中流淌……
大堂的另一个角落坐着一位老人,他的装束和游客们没有什么不同,只是他的两只手上大小不同地戴着三四只戒指,他的拐杖斜躺在他的身旁,他没有理会摆在桌子上的葡萄酒,他微闭着双眼,看得出他已经完全融进了《维也纳森林的故事》的旋律中……
蒙丝端着酒杯走到巴台旁边,喝着葡萄酒和店主人说着悄悄话,
蒙丝(德语):“喂,尊敬的店主人……您瞧,就是那位……对,就是手指上……闪着一排光的,对对,闪着一排光的那位……”
店主人(德语):“啊哦,就是啦,他几乎是贯穿我们奥地利全境阿尔卑斯山脉森林的主人——列·奥勒施芬。”
蒙丝(德语):“列·奥勒施芬……”
店主人(德语):“列·奥勒施芬,奥地利木材巨商,奥勒施芬家族‘黑尔士·切姆公司’唯一继承人。”
蒙丝(德语):“他一直叫这个名字,他没有叫什么伊斯·鲍曼……或者易思德·胡达斯……”
店主人(德语):“他为什么要改名字,他年轻时是维也纳爱乐乐团很出名的小提琴手,当然在那里他有过一段不太光彩的过去,这有什么,那个男人没有一段荒唐的故事……他并不避讳这些,是的他并不避讳这些,他是个很温和的人,奥地利上层社会妇女都以参加他家的烛光派对为荣,是的,您说得很对,他很富有……就这些,他的名字和阿尔卑斯山一样,维也纳没有人不知道他的名字。”
蒙丝(德语):“小提琴手……”
店主人(德语):“曾经是,现在他退休了,他几乎每一天的傍晚都来到这里,是呀,曾经的维也纳森林的主人他最爱的就是这里的约翰·施特劳斯《维也纳森林的故事》……他和这个故事在蓝色多瑙河的旋律中一起流淌……一起流淌。”
56,酒店大门 外·晚
门口,
梅特·内雅维斯本、华以生,西蒙·维森塔尔依次走出酒店,后边蒙丝和那个被称作列·奥勒施芬的老人跟着走出酒店……几个人在门旁一处晕灯底下站定,西蒙·维森塔尔走到列·奥勒施芬跟前,低着声音对他说道,
西蒙·维森塔尔(德语):“列·奥勒施芬。”
列·奥勒施芬愣了一下(德语):“先,先生,您是在叫我,是在叫我吗?”
西蒙·维森塔尔(德语):“59年前……奥地利边境小镇米尔贝克……黎明之前的小雨……”
列·奥勒施芬一阵颤栗(德语):“……先生……您这是……您这是在说,在说些什么……”
西蒙·维森塔尔并不理会列·奥勒施芬的话,继续说道(德语):“米尔贝克距离捷克斯洛伐克伯尔热次拉夫一步之遥的科赫尔沼泽……沼泽!”
列·奥勒施芬镇静下来(德语):“先生,我想您是认错人了,我从没去过米尔贝克,还有什么伯尔热次拉夫。”
蒙丝(德语):“维也纳爱乐乐团乐手,纳粹党党员,党卫军列·奥勒施芬上士!”
列·奥勒施芬一怔,但很快镇静下来,
列·奥勒施芬(德语):“我已经向政府坦白了这一切,这没有什么,一段弯路而已……世上有哪一个人的历史是笔直走下来的。”
西蒙·维森塔尔(德语):“罪恶总是会有血腥味的。”
列·奥勒施芬(德语):“我心里没有罪恶,手上没有一点点血腥!”
西蒙·维森塔尔(德语):“跟我们走吧……有些事情还需要你的帮助。”
梅特·内雅维斯本、蒙丝一人一只胳膊架起列·奥勒施芬向轿车走去,列·奥勒施芬好像预料到了这一切,他没做任何反抗……
梅特·内雅维斯本跟着上了车,车下边西蒙·维森塔尔拉住蒙丝走到晕灯的另一侧,
西蒙·维森塔尔压低声音对蒙丝说道(希伯来语):“你们押解列·奥勒施芬,一分钟也不要停留,直接到机场,那里有人接应。11点12分班机,直飞以色列耶路撒冷,我们随后赶到——亚德韦希姆见。”
蒙丝上车,轿车飞驰而去。
57,林间小路 外·晚
小路
西蒙·维森塔尔、华以生走在小路上,
西蒙·维森塔尔沉浸在回忆当中……
华以生脑海里出现《蓝色多瑙河》乐曲……
华以生画外音(希伯来语):“约翰·施特劳斯《蓝色多瑙河》……多瑙河为什么是蓝色的,为什么……”
西蒙·维森塔尔画外音(希伯来语):“600万犹太人的鲜血溶进了多瑙河……越积越多,多瑙河就变成蓝色的了。”
华以生画外音(希伯来语):“世界韵之都……维也纳天籁之音《蓝色多瑙河》可以在历史瞬间改变它原有的韵律,也同样可以在历史瞬间得到升腾。”
西蒙·维森塔尔画外音(希伯来语):“多瑙河颜色不论如何变幻,多瑙河水永远不会倒流!”
58,公路上 外·日
公路上,轿车在飞驰,
(以下人物均使用希伯来语)
西蒙·维森塔尔、华以生坐后排座,西蒙·维森塔尔指着司机对华以生说道:“我的助手。”
华以生:“我们去哪里?”
西蒙·维森塔尔:“去20万犹太人呆过的地方。”
华以生:“20万犹太人……?”
西蒙·维森塔尔:“1938年3月12日,德国吞并了奥地利。奥地利是欧洲第三大犹太人聚居地,总数约18.5万人,他们中90%居住在维也纳。纳粹欲将这里的犹太人赶尽杀绝……”
华以生:“他们在奥地利建了集中营?”
西蒙·维森塔尔:“毛特豪森集中营。”
华以生:“毛特豪森……”
西蒙·维森塔尔:“毛特豪森集中营距离维也纳西北160公里,是纳粹德国当年建在境外的第一座集中营。这座集中营从1938年8月建立至1945年5月被盟军解放,先后囚禁了20万犹太人,有10多万被迫害致死。”
画面闪出:
59,1945年,5月5日,美国盟军解放毛特豪森集中营时的情景。
美国士兵进入毛特豪森集中营,
几万站在铁丝网内的犹太人(骨瘦如柴),
妇女儿童则在另一边,
还有被人用担架抬出的奄奄一息的男女犹太人……
多组画面……
西蒙·维森塔尔画外音:1945年,5月5日,我被美国盟军解救的那天,体重不到45公斤……
字幕:毛特豪森纳粹集中营
60,毛特豪森纳粹集中营 外·日
门外,
西蒙·维森塔尔、华以生二人各手持一枝黄花,走到纪念碑前,二人把花放在生命墙下大理石台上,点燃了那里的蜡烛……
西蒙·维森塔尔、华以生低头默哀……
画面闪出:
61,西蒙·维森塔尔的回忆:
那种运送牲畜的列车停在毛特豪森纳粹集中营不远的车站,每节车厢中间的车门被打开,大批犹太人象牲畜一样被赶下车,盖世太保和兵士们站在车门的两侧,他们在下车犹太人的人流中,把老弱病残分离出来,把男女青壮年放过去,最后的士兵们再把儿童分离出来,犹太人人群中产生了骚动,妇女们呐喊着向儿童那一边涌去……
画面闪出:
62,毛特豪森纳粹集中营森严恐怖的画面:
营房的作坊内……犹太人男女做工时的情景……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登录 后再戳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