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属:原创 · 独家授权
字数:31961
成片时长:约105分钟
阅读:9729
发表:2018/2/3 修改:2018/10/31
20集 主旋律 电视剧剧本
《呼伦贝尔草原》第3集:花的草原
国光原创 [浙江宁波]
 出售价格:面议 [如何联系作者]
3
  • 故事梗概
  • 作品正文

  【本作品已在华语剧本网版权保护中心进行版权登记,登记2018-A-00287】


  风雪无情  人有情  党的关怀  似春风

  格日勒使劲地抽他嘴巴子:我叫你们喝!我叫你们喝!酒都喝哪儿去了?喝狗肚子了吗?依仗喝多了欺负人,你们给蒙古人丢脸!
  巴特捂着脸:我没欺负他!正劝姐夫呢,别打了,我求你别打了!
  格日勒松开了他,又疯了一样扑向她姐夫,双手抱住他举刀的手,狠命一口,咬在手背上。痛得扎布嚎叫一声,刀子落在地上。
  格日勒跳着高,左一巴掌,右一撇子,劈头盖脑打他。
  扎布被打得晕头转向,连连退却,嘴里还狡辩:我不是真杀他!我能真杀他吗?我是吓唬他呢,要杀早------
  咕咚,摔倒在巴特身上。
  格日勒扑过去,压住两个男人,扭脸冲吓呆了的周跃华,尖声厉叫:
  红帽子!要命的赶快逃吧!
  
  画外:
  摩托车急速启动,猛加油门,震耳欲聋地突突声远去了。
  
  被压在最底下的巴特,拼命摆手:摩托别走!我还买菜哪!给你皮子!
  一个四五岁的小女孩,光着小脚丫,跑出蒙古包,哭着嚷着:
  我要苹果!红帽儿别走!我要苹果------
  
  25.市里 日/内
  周跃华掐着一张纸单,拎个尼龙丝袋子,进了小卖店:妹妹,你给我拿三瓶纯粮,四袋大酱,八袋精盐,三包火柴,还有------
  卖货姑娘笑了:周哥,你给食堂办货呀,买这么多?
  周跃华:给草地牧民捎东西!
  姑娘夺过纸单:拿来吧,照单付贷,瞅你念的费劲!
  
  26.草地 日/外
  大雨滂沱,山水横流。
  周跃华站在满是乱石的山坡,任凭雨淋。
  
  27.雨过天晴。
  他的摩托车掉进湍急的小河里。
  他缷下铁筐,站在水中啁车。
  途中,他开着摩托,身心痛苦不堪。
  
  28.中午骄阳似火 日/外
  巴特家包门敝着。
  巴特喝醉了倒在床上。
  格日勒笑盈盈地迎候在门前。
  周跃华的摩托下了大岗,朝这边开来。
  可车不走正道,左一拐,右一拐,歪倒了。
  红色头盔不见了。
  格日勒的表情在急剧变化。她预感不妙,恍然大叫一声,飞快地朝摩托车跑去。
  
  29.山坡下,草丛中。
  摩托倒在外侧,周跃华躺在里侧的草丛中。
  格日勒急忙啁起他。
  只见他脸色涨红,呼吸困难,双眼紧闭------
  她摸摸他的额头,倒吸了一口凉气:啊,这么烫------站起来,焦急地四处张望。
  远近没有人影。
  正午的阳光火热灸人。
  草原闷热无风。
  格日勒咬咬牙,架起他的胳膊,搂住他的腰,用尽全身力气,将他拖起,艰难地往家走。
  
  30.蒙古包里日/内
  进了包,格日勒将周跃华放在另一张床上,摘下头盔。又扯过毛巾,放在脸盆里浸湿,放在他额头上------
  喝醉的巴特翻了一下身,嘴里咕噜着:喝,喝,再来------
  格日勒瞅瞅病汉,瞅瞅醉汉,急得直搓手。
  她往门外望去,眼睛一亮。
  
  31.山坡下,格日勒吃力地推着摩托。
  摩托东倒西歪,几次差点倒了。
  她累得汗流满面------
  
  32.蒙古包里 日/内
  格日勒把车停在门外,捧着几根黄瓜进包。
  她把黄瓜放在地下小饭桌上,便去箱盖上找药。
  她把药片碾碎,放在汤勺里,舀了一点奶茶,刚欲喂周跃华——
  巴特翻了个身,伸过一只手,说着醉话:纯粮------再来一瓶,再给我------
  格日勒顽皮地做个鬼脸,摸起一根黄瓜,塞到巴特手中:给,纯粮——忍住笑。
  巴特握住黄瓜,放在嘴边,啁了几次,却咬下一块黄瓜,稀里糊涂地吃上了。
  格日勒赶紧捂住了嘴,才没笑出声来。
  她又给周跃华喂药。
  高烧中,神智昏迷的周跃华,伸出一只手,胡乱地摸着,摸在格日勒的脸上。
  他昏昏地说着胡话:桂兰,你------
  格日勒又害羞又害怕,惶惑不安地,不时拿眼角扫着仍闭着眼睛吃黄瓜的巴特,下意思地应承着。
  周跃华滚烫的手,仍在抚摸她的脸。
  格日勒轻柔地握着他的另一只手,深情而又关切地凝望着,他那张充满热情而又正直的脸庞------
  
  33.清晨的夏营地 日/外
  这是古老草原抒缓绵长的悠悠晨曲:
  头上围着花头巾的妇女,在包前的牛圈旁挤着奶子;
  男人吆喝着牛群向着河边走去------
  如今的草地,又添一道风景线。
  草地上,莫力根带领一帮孩子,给周跃华开始了推摩托。
  孩子们笑着、闹着、哄着,推了一阵又一阵,摩托就是不着火。
  有的孩子鞋累掉了,有的累的,坐在草地大喘气------草原还是一片欢笑声。
  
  34.夕阳西下 日/外
  一座大岗半山坡,周跃华的摩托又不着火了。
  他望着长长的岗坡,满满地一车皮子,就要落山的太阳,一筹莫展,焦急万分。
  远远地,巴特骑马跑来了,拎着一条棕绳。
  周跃华顿时喜出望外。
  巴特把棕绳系在摩托前叉上,一头套在自己肩上,骑着大红马,奋力往山上拉着。
  周跃华在后面用力推着。
  棕绳深深地勒进了巴特的肩膀。
  大红马四蹄蹬开奋力前进。
  汗水湿透了俩人的衣衫。
  夕阳的余辉中,是一副民族和睦、团结奋进的动人画面。
  
  35.莫日根夏营地 日/外
  彩云包前的草地上,坐着一小帮孩子,都在认真听‘乌’老师讲课。
  一块小黑板上,写着几个简单的汉字,她在教孩子们识字读写。
  周跃华远远地停下摩托,怕干扰孩子们学习。
  彩云瞅了一眼摩托,便对孩子们:上午就先学到这儿吧,大家玩会儿吧。
  孩子们嗷嗷叫着,奔摩托跑去,边喊边叫‘红帽子!苹果!’
  周跃华给孩子们团团围住,全盯住苹果筐。
  他逐个给孩子分发苹果,接过苹果的孩子,全笑着叫着跑开了。
  身着艳丽的紧腰蒙古袍的彩云,楚楚动人,她款款地来到近前,扫了一眼四周,便伸手摘下周跃华的头盔,戴在自己头上:
  几天没看着,想妺妹了吧?
  周跃华也不那么正经地应答她:想是想,不怎么太想!
  彩云:这回,更爱妹妹了吧?
  周跃华故作仰天长叹:不爱,那放羊的工资没地儿要啦!
  彩云大方地:周哥,孩子们吃的苹果,记妹妹帐上!
  周跃华话接‘上边’的茬儿:那放羊的工资里多给喽?
  逗得她放声大笑,银铃般的笑声极富感染力。她手搭他肩头,深情地:哥哥,蒙古少女的魅力,就在于,她是花的草原美丽天使,你爱草原就会更爱我!
  周跃华:那我就对花的草原表白我的忠心啦!
  彩云双手搭肩:我要你发誓:永远做我们草原最忠诚的朋友!
  周跃华认真地:我发誓永远!
  彩云乐得跳起来,拉起他的手:周哥!走,包里喝酒——
  周跃华大吃一惊:啊?
  彩云:喝茶——
  周跃华边跑边喊:我爱喝酒!
  定格。
上一集
下一集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编辑:艾妞
举报
顶啦 1
踩啦 0
点击收藏。收藏后可以在会员中心快速找到我哦 收藏 0
登录 后再戳我哦
最近阅读者 更多
  • 神秘人
    qiu
  • 学生
    rob
  • 学生
    cak
  • 学生
    sie
  • 学生
    eva
  • 学生
    k12
  • 学生
    f7c
共有 1 个评论
[游客模式] 作者   黑龙江佳木斯  2018/8/8 21:47:09 
花的草原,撕裂民族关系的凄风苦雨停息了,【我要孩子!】的英雄呐喊声渐渐远去了,改革开放的强劲东风,让呼伦贝尔这古老而又苍凉的大草原,演绎出全新内涵的新故事,诞生了具有全新理念的闪烁时代光辉的新人物,新思维,新愿景。【呼伦贝尔】,是一部英雄史诗;在众多的英雄形象中,周跃华是唯一没有悲剧情结的人物。他在草地的所做所为,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好人好事’,恪守商业道德。改革开放的全新时代,造就了周跃华全新的形象。这就使他超越了‘好人好事’的范畴,进而成为商品经济时代的英雄模范。他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史观,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创造性地阐述民族问题和商品经济的关系,把自己从事的商业活动,同牧区的现代化建设,同一个民族的振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在民族地区经商,处处以民族利益为重,不做伤害民族感情的事。他走进了大草原,找到了新的人生座标,生命意义和人生价值,也走进了一个民族的心中!商海拼搏,何为成功?周跃华用自己独特的商海经历和商业行为,做了全新的解读。他的【小小愿望】,是献给大草原的最生动、最形象、最真挚的真情告白,情深意切,句句感人!他感到最幸福的是,因为他爱呼伦贝尔大草原!
写个评论
请注意:反馈问题请到 建议反馈 页面,在此评论无法得到回复!
*  
验证码:今天是10月几日?(提示:7号)
      *

该编剧的其他作品

呼伦贝尔(主旋律)
弯弯的乌裕尔河(主旋律)

年金牌VIP会员作品

天地同心(主旋律)
弦歌向西南(主旋律)

同类推荐作品

红伤(主旋律)

同类最新作品

弦歌向西南(主旋律)
南侨抗日风云(主旋律, 谍战, 军事)
报答(主旋律, 爱情, 都市)
江山儿女(主旋律, 爱情, 军事)
几度风月几度情(主旋律, 爱情)
叠出的祸端(主旋律)
夺粮(主旋律, 军事)
为了和平(主旋律)

同类随机作品

塞外河边的洗礼(主旋律)
天下归心的集结号(主旋律, 古装)
微山湖边的火焰(主旋律)
贵州大剿匪(主旋律, 谍战)
爱的火轮(主旋律)
爱在幸福季节(主旋律, 喜剧, 都市)
三重生(主旋律, 农村, 家庭)
新晋商故事(主旋律)
分享页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