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属:原创 · 独家授权
字数:19995
阅读:6026
发表:2020/2/8 修改:2020/4/8
20章 主旋律,历史 小说
《赣寰匪事》第3章
1
2
3
4
…
9
全部
- 故事梗概
- 作品卖点
- 作品正文
第二天,各组分头出发,由于是两个人一组,目标小行动方便,没有引起敌特注意。
在新编348师的作战室,师长吴抚夷高兴的接待了潘涤和郑丹。他说:“我虽追随国民党这么多年,但在民族大义面前,我表态决不向解放军开枪开炮。待解放军过江之后,我一定率队投诚,至于我个人的功过,随由解放大军处置。”吴抚夷望着潘涤,诚恳的谈了个人的想法。
“吴师长,你的这种态度令人敬佩,我军对投诚起义的人员历来讲政策。目前,长江对面有百万大军,只要一声号令,有谁能阻挡得了。为一个即将灭亡的王朝卖命,还不如顺从历史潮流,做一个对人民、对民族有用的人。”潘涤也表明态度。
“这我知道,正因为如此,才冒死投诚。早半个月前,省保安司令部的军情处长罗光华打来电话,说部队如打散,要我率队参加“赣东北青年救国军”,可在鄱阳湖打游击。还派了一个副处长来找我当说客,说救国军现有第3支队第11和19两个大队,如愿意都由我统管,我的职务、军衔不变。”吴抚夷说。
“你真有民族大义,也洞察当前的形势,抵抗只有死路一条。”潘涤说。
“这我知道,还有我的修水老乡熊杨鹰也来找我,说参加他的“青年救国军赣西北义勇总队22支队”。这几天,彭泽、湖口交界处的武山肖家岭“青年救国五纵队”司令李逢春也来找我,还有“青年救国军赣北游击队”也来找过,这些人都想乘乱扩充势力。我说要听武汉华中“剿总”的命令,推托没有答应,也不得罪他们。如果跟他们为伍,这不是往死路上逼吗?。”吴抚夷继续说。
“这就好,说明吴师长有诚意。我回去马上和首长汇报,你把电码给我,等到我军过江时,我告诉你怎么做,你可要听从指挥哟。”潘涤说。
“那好,我保证听指挥,一定按大军的调遣行动。这是我师电台的呼叫号码,记住连呼三遍。这是电台译码,总共五套,前第一键字母是1字,就是第一套译码,以此类推。”
经过几个小组多日的劝导和详细解释工作,投诚起义人员明确了政策,打消了顾虑。加之渡江战役就要打响,潘涤对敌情一日一次电报,及时听从对岸首长的决策指示,使工作进展十分顺利。
进入四月,阴雨连天,又正是赣江两岸春耕最忙的季节,农户家家在这一段时间,都要将田里插上禾苗。有收无收在于种,收多收少在于管,谁家都想多种多收,更何况江西田多人少,都想争时抢进度,似乎对即将发生的战争不大在意。
而在北平的中共代表团和南京代表团几经谈判,达成了《国内和平协议》文稿,双方同意限定在4月20日之前签字。文件递送南京国民党政府,以李宗仁为首的“武力派”和“划江派”坚决反对签字,下野在老家奉化溪口的蒋介石更是暴跳如雷不同意,还说国民党的谈判代表团是卖国贼,一定要严惩,国共和平谈判就这样彻底破裂。
第四节:打过长江
李宗仁拒绝签字的第二天,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毛泽东、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命令各野战军“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百万大军吹响了解放全国的号角。
遵照中央军委的命令,人民解放军在西起湖口、东至江阴长达500多公里的长江发起渡江战役。4月21日黄昏,二野五个兵团28万人马自马垱和贵池间突破敌长江防线。
当日下午,4兵团司令员兼政委陈赓,副司令员郭天民指挥第13、14、15三个军,共10万余人几百条帆船分批轮番横渡长江。其中秦基伟的15军44师130团和131团为抢渡先头部队,集中所有机枪、迫击炮向对岸射去,再加对岸348师等临阵倒戈,使抢渡部队用最小的代价很快横渡长江,并迅速抢占滩头阵地。紧接着笫二批,笫三批抢滩登岸,向陆路纵深推进。沿岸国民党桂糸主力见解放军已经过江,乱作一团各顾自己逃命,沿着浠水及赣江两岸向南西方向撤退。
就在四兵团3个军横扫彭泽、湖口、鄱阳、都昌、浮梁等县之时,早在2个月前从南京国防部潜回波阳老家油墩街港头村的国民党少将高参李逢春,网罗了一批军、政、警、宪、特及地方恶霸、散兵游勇、土匪、反动会道门等,拼凑起一支1300余人的反动武装,方天特批其番号为“国防部青年救国军第5纵队”。命李逢春为司令,石镜平为副司令,内设有司令部,参谋处、秘书处、副官处、军需处、政治部等各种机构,下辖英豪骨、段原告、谢老七、张仲襄等11个大队。
见解放大军横渡长江势不可挡,李逢春不槐是黄埔军校高材生,入国防部参谋本部任作战高参后对战术有些研究,深知要打是鸡蛋碰石头。为此,他三十六计走为上策,带着队伍躲进了武山肖家岭山区。并与都昌、湖口指挥部逃窜到鄱阳湖区的“青年救国军赣北游击队”李运辉部300人枪,鄱阳湖区其他几股逃军约2000人枪,以及鄱阳湖区周边几个县的大刀会、黄鹤会、反动会道门等封建势力窜联勾结,形成了在鄱阳湖区一股最大的“游击”队伍。
在九江城内,国民党军虽然四处逃窜,但还有一小股敌特分子“预伏”在城内,他们有的不公开身份准备长期潜伏,有的则奉令狗急跳墙寻机搞破坏活动。潘涤奉令将几支地下盟员武装改编为“人民自卫军”,率领进行巡逻、严防敌人的破坏活动,迎接解放军进城。
“华中剿总”督查处长韩蒙轩奉令执行炸毁九江堤坝,截断南浔铁路桥的计划,对九江实施重大破坏活动。如河坝一毁,整个九江将一片汪洋,人民将遭受灾难。炸毁铁桥,南浔铁路将受严重破坏,一切重大战略物资将无法南运,严重影响解放大军向大西南进军。
为了抢在敌人动手之前,制止敌人的破坏活动,潘涤通过盟员的各种渠道找到韩蒙轩,对他宣传解放军投诚起义政策,苦口婆心做工作要他放异破坏计划,弃暗投明回到人民一边。最后,韩蒙轩动心了,答应河坝铁桥不炸,但为了向其主子交待,要武装盟员追杀他的破坏小组成员,而他只在铁桥下象征性引爆几包炸药。为防敌人进一步破坏,潘涤及时调集改编后的自卫队保护水厂、电厂、纱厂等,使九江在敌人撤退时未遭到大的破坏。
国民党都昌县长兰楚东奉命疏散国库公粮,妄图将仓库的粮食全部从水路调走。潘涤和民盟的自卫队迅速将运粮的船队截住,保全了所有稻谷支援前线和地方用粮,但在此次行动中,盟员于灿同志光荣牺牲。
为确保庐山顺利解放,潘涤和民盟九江地下工委研究,派盟员许杰夫上庐山,与地方官绅商谈放下武装,和平………。
长江防线的攻破,国民党军成建制地向南撤退,妄想利用钱塘江、沪杭公路和浙赣路,依托皖浙山区构成新的防线。但这时京沪铁路、京杭公路已被三野切断,浙赣铁路和徽杭公路就成了敌人退却的唯一通道。于是,二野司令员刘伯承命令陈赓出上饶东西,协同第3、第5兵团歼灭浙赣线上的敌人,并视情况向东发展,扩大预定的京沪杭战役的范围。第3、第5兵团仍向原定目标歙县、衢县追击,协同三野钳击京沪杭地区之敌。
为此,第3、4、5三个兵团分成三个方向,陈锡联、谢富治率第3兵团的第10、11、12三个军为左路,直指金华、龙游。杨勇、苏振华指挥第16、17、18三个军为中路,直指衢县、江山。陈赓率第4兵团第13、14、15三个军为右路,直指横峰、贵溪。三股铁流像决堤的江水,几天之内流遍皖南,又灌溉到江西东北和浙江的大部土地。陈赓击溃正面之敌刘汝明兵团后一路穷追13军和15军连追7天,终在万年东北的深山老林中,将敌68军和96军截住围歼。刘汝明率剩余的残部奔向福建,陈赓命令部队一字摆开,15军在左,13军在右,14军居中,一路压去。
先是15军解放了瓷都景德镇,这里原是国民党所辖的第五行政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是徐锡根。
徐锡根,1903年生,江苏无锡人,字炳臣,曾用名锡、锡庚、锡根、冯琦。曾任中共六届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全国总工会党团书记。1932年9月叛变任国民党中统局专员。
1939年3月,南昌沦陷,国民党江西省党部和省政府迁移至泰和县,时虽国共巳经合作抗日,南方游击队已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但任省主席的熊式辉执行蒋介石溶共、防共、限共、反共、铲共政策,策划在泰和由中统江西调统室、军统江西站、江西(地方特务组织)情报总站、保安处第四科联合成立江西特种工作委员会,熊式辉亲任主任,从南京调徐锡根任办事处主任,成为抗战时期江西特务组织的总头目。在破坏中共江西省委和“南委事件”中,江西几千名党员被捕,很多领导都被他迫害,深受蒋介石和熊式辉的赞偿,号的中统一号祸道。
至1945年3月,自知罪孽深重的徐锡根,改任江西省第五行政区督察专员。1947年11月又兼任立法委员选举事务所第四区委员。1948年9月,就在国民党军各战场连连失败,蒋家王朝将被推翻之时,改任到景德镇为第五区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
上一章
下一章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登录 后再戳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