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属:原创 · 独家授权
字数:19995
阅读:6029
发表:2020/2/8 修改:2020/4/8
20章 主旋律,历史 小说
《赣寰匪事》第3章
1
2
3
4
…
9
全部
- 故事梗概
- 作品卖点
- 作品正文
获悉国民党第68军残部从景德镇经乐平、万年向东乡逃窜,与南昌地区的夏威兵团主力会合。为消灭这股逃敌,陈赓命第13军37师冒雨前进,对向南逃窜的敌68军残部阻击于峡山桥头,歼敌400余人,为顺利解放景德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徐锡根闻解放军如此迅速,吓得惊魂不定,他虽早就向方天提出了辞职报告,但在这时还有谁来接手。再者一朝天子一朝臣,自己是熊式辉的人,现在熊走了,他不要谁能要?更何况自己又是从中共的高层投入国民政府,而且对江西的共党开过杀戒,共产党不会放过,那解放军更不会放过。想到这,三十六计走为上,而且还要化妆改名字,这样才会不知不觉,隐姓埋名不易发现。
就这样,徐锡根带着一队人马悄悄的不见了踪影,虽然解放军还未到达景德镇就群龙无首,各单位和部门已经没有人处理公务了,大街上极度混乱,从安徽逃经景德镇的人,竟一群接一群,一伙伙国民党溃军、逃兵、伤兵随处可见,老百姓也不敢上街纷纷闭门,显现出有街无市的狼籍景象。
徐锡根带着队伍躲进怀玉山,几天后见事态平静,又妄想南窜经广东至香港,与家人汇合。不料在北30余里的桃墅乡,撞上了一队搜索前进的解放军小分队,双方发生激战。徐锡根命队伍假装投降,后又反戈一击,使解放军小分队损失不小。随后,在经公桥集结的解放军听到密集枪声,紧接部署增援,经过一番战斗又连续的搜索和追捕,终将这股匪徒彻底剿除。
过后有人说,徐锡根在这次战斗中被击毙,因化了妆又改了名字,所以无人知晓是他。但又有人说,徐锡根没有被打死县保警大队的强烈抵抗。待增援部队赶到,国民党军223团仓惶溃逃,保警大队在县长兼大队长周维新、副大队长平安帮、副官向理安率领下,带着190余人枪,向黄通山区逃窜。解放军118团在参谋长王争率领下,追击歼敌一个营,并连夜进军解放金溪县城。翌日清晨,部,逃到了香港与家人一起,改名换姓在那里过上了太平日子。可不管咋样说,徐锡根从此无音无息,实是这个大叛徒、大特务聪明之举。要不然,他还会死得更残。
15军解放景德镇以后,接着打下德兴、横峰、上饶、广丰等地,歼敌1000多人。
13军一路追入弋阳,歼敌68军残部大半,迫降68军81师,取得了追歼战的重大胜利。
14军占领浙赣线上的重镇鹰潭,向金溪赣东腹地压去,其40师118团刚进入金溪县域,就遭到国民党军75师223团及队开进黄通围剿县保警大队,包围“关王庙”,打散周维新、平安帮两个中队100余人。
金溪属赣中东部的一个小县,有1000多年的建县历史。东与贵溪、资溪交界,连接武夷山与福建的光泽、邵武、建宁、泰宁、将乐、宁化、清流、明溪等山区县。南与南城接壤,西与临川相邻,属鄱阳湖地带,地貌以丘陵山地为主。北连东乡、余江两县。
金溪县保警大队是保安团与警察局直属的地方武装,在方天精心组织的“游击区”计划下,将中东部沿武夷山与福建省交界的7县地方武装统一整合,组建“豫章山区绥靖司令部”统一归建“江西省绥靖公署”指挥。
在解放军强大政治攻势下,周维新见大势已去,带20多人投降,平安帮则化装潜逃。向理安率剩余的残兵向东部山区撤退,接任了“豫章山区绥靖司令部直属游击六支队”支队长兼金(溪)、资(溪)、余(江)、南(城)、临(川)、东(乡)七县总指挥。
第五节:紧急撤离
二野强渡长江的第二天,南京就宣布解放,紧接着一野开始攻打太原。上海、杭州也成惊弓之鸟,即将解放。
方天得知九江失守,长江天险被攻破,国民政府已从南京撤离广州的消息后,尤如热锅上的蚂蚁惶恐不安。连夜召开紧急“应变”会议,商讨“撤离计划”,决定省府即撤赣县择定地址办公;拨一万银元应变经费,由省党部书记长率先期撤迁赣县;颁布各机关单位分期分批疏散公告,下达洽领迁移费训令;命教育厅订颁各校应变办法,市各国校应变迁移听校长自便;各大中小学提前毕业考试,应付紧急局势;颁南昌警备司令部成立军宪警联合稽查队及盘查命令;颁南昌警备司令部宵禁与解除方式,以及治安十条戒律,对造谣惑众者杀无赦,严防奸宄混迹抽查户口,交通要道实施旅客检查;审批南昌市民众自卫总队宵禁呈文等措施。
而这时的二野第五兵团南下支队结束学习训练,途经商丘、徐州、蚌埠,到达安徽合肥,受到刘伯承、邓小平、陈毅、粟裕等接见,明确任务是负责接管江西省赣东北地区。紧接着,南下支队立即在合肥组建赣东北区党委,决定由五兵团政委苏振华兼任区党委书记,徐运北任第一副书记,黄先任第二副书记,申云浦、郭超、肖元礼、傅家选为委员。与此同时,组建赣东北行政公署,黄先任行署主任,边裕鲲任秘书长。
二野四兵团打过长江以后,开始分三路横扫赣东北,使大部分县获得解放。二野南下支队随军迅速跟进,一边接管旧政权,成立军管会实行军事管制,稳定社会秩序。同时发动群众进行剿匪、反霸,征粮、借粮工作,支援前线,动员参军等。不久,华东局决定将赣东北区党委委托新组建的中共南京市委代管,并报中央军委由五兵团组建赣东北军区,肖元礼任军区司令员,徐运北兼政治委员,付家选、汪乃贵任副司令员。区党委、行署、军区机关设在上饶。下辖上饶、贵溪、浮梁、鄱阳4个地委和景德镇市委。
其中,上饶地委辖上饶、玉山、广丰、铅山、横峰5个县委和上饶市委。赵淘任地委书记,金风任副书记,朱农、孟子明、海燕、苗春亭、李公俭、杜思训、罗仁泉为委员。分配南下干部722人。
贵溪地委在鹰潭,辖贵溪、资溪、金溪、弋阳、余江、东乡、进贤7个县委。谢鑫鹤任地委书记,吴肃任副书记,郭绍汤、王富海、夏润珍、曾宪辉为委员。分配南下干部610人。
鄱阳地委驻鄱阳,辖鄱阳、都昌、彭泽、湖口、余干、万年6个县委和鄱阳市委。白潜任地委书记,常颂任副书记,张欣如、唐晓声、魏明光、贾贯之、周桂生为委员。分配南下干部730人。
浮梁地委驻景德镇,辖浮梁、乐平、婺源、德兴4个县委。陈璞如任地委书记,王立然、王林岗、陈健吾、罗伯行、张云、倪南山、翁可业为委员。分配南下干部580人,同时成立中共景德镇市委,辖北市、中市、南市3个区委,与浮梁地委实行一套人马两块牌子。
至5月中旬,全区所辖4个专署、1个市和22个县,438个乡镇都先后建立人民政权,地方武装由原来的1646人,发展到9973人。
为尽快解放江西首府南昌,陈赓率3支轶军快速向前推进,他的第13军是中原野战军4纵,也是抗战时期的八路军386旅和红四方面军31军。是一支历史悠久、战功卓著的部队,下辖37、38、39师,军长为周希汉。
14军的前身是八路军太岳军区的抗敌决死第1旅,后成为中原野战军4纵一部,又加入了海战役中起义的国民党军第110师,辖40、41、42师,军长为李成芳。
15军原为中原野战军第9纵队,是由抗日战争时期太行军区的部分地方武装发展而来,下辖43、44、45师,军长为秦基伟。
赣北的大门一开,南昌城內一片混乱,胡家风等一大批官僚政客纷纷逃往广州和港澳。王昇则率领省党部、省政府第一批撤退人员至赣县,随同撤离的有方天家人孩子,各厅、局和军队高官、家属、夫人等。省党部搬撤完毕,剩下一些不动产和多年的老挡案资料,为执行“撤离计划”给解放军留下一座空城,王昇命令中统江西调统室主任庄祖方纵火将党部大楼烧毁。
庄祖方,实名施平,化名庄祖方、庄尚之,曾在中共的共青团中央任组织部长,交通处主任,叛变后任国民党中统驻赣视察员,江西特种工作委员会办公室总干事,后又任中统江西调统室主任。与大叛徒、大特务徐锡根一起,在1941—1942年抗战时破坏中共江西省委、南方局,至44个县委破坏,2000多名党员被捕,号称中统二号祸首。
在南昌的省党部浓烟滚滚,各机关单位又随撤仓皇搬运财物,闹得整个南昌市区人心慌张一片混乱。大街上银元被大量抢兑,金圆券如废纸,不法商人借机抬控物价一日飞升,一石大米要四亿多。再加上社会黑帮乘机抢劫,什么“天罡地熬”、“五虎二豹”等相继而出横行街市,有的公开亮牌子持枪收保护费,划地强行霸道,使人民群众惶惶不安,陷入一片恐怖之中。
就在这时,民盟组织的地下盟员活跃在各机关、工厂、学校之中,利用“应变”口号,组织各种应变会。宣传护厂、护校、保护人民生命财产,组织民众自卫武装保护电厂、学校、车站、码头等,迎接解放的署光。同时,利用各种亲朋关糸,采取劝导、警告、指出路的办法开展策反工作。
教育厅长周邦道匆匆召开省立各大中小学校长会议,他失魂落魄,语无伦次,简单地报告了省府紧急会议精神和即将发生的战争局势,要求厅机关和学校准备撤离,如愿意的今后工资和生活可以得到保障。但除省立南昌女子职业学校表示愿意外,其他各校表态将学生提前毕业,学校留在南昌不撤离。虽然周邦道听着很不满意,但在这时他也回天无术,只好任其自流。但他那里知道,民盟南昌工委利用各盟员半合法身份,组织力量活跃在全市各学校之间,开展反搬迁活动,只有少数铁杆愿跟着去赣县。
徐锡根闻解放军如此迅速,吓得惊魂不定,他虽早就向方天提出了辞职报告,但在这时还有谁来接手。再者一朝天子一朝臣,自己是熊式辉的人,现在熊走了,他不要谁能要?更何况自己又是从中共的高层投入国民政府,而且对江西的共党开过杀戒,共产党不会放过,那解放军更不会放过。想到这,三十六计走为上,而且还要化妆改名字,这样才会不知不觉,隐姓埋名不易发现。
就这样,徐锡根带着一队人马悄悄的不见了踪影,虽然解放军还未到达景德镇就群龙无首,各单位和部门已经没有人处理公务了,大街上极度混乱,从安徽逃经景德镇的人,竟一群接一群,一伙伙国民党溃军、逃兵、伤兵随处可见,老百姓也不敢上街纷纷闭门,显现出有街无市的狼籍景象。
徐锡根带着队伍躲进怀玉山,几天后见事态平静,又妄想南窜经广东至香港,与家人汇合。不料在北30余里的桃墅乡,撞上了一队搜索前进的解放军小分队,双方发生激战。徐锡根命队伍假装投降,后又反戈一击,使解放军小分队损失不小。随后,在经公桥集结的解放军听到密集枪声,紧接部署增援,经过一番战斗又连续的搜索和追捕,终将这股匪徒彻底剿除。
过后有人说,徐锡根在这次战斗中被击毙,因化了妆又改了名字,所以无人知晓是他。但又有人说,徐锡根没有被打死县保警大队的强烈抵抗。待增援部队赶到,国民党军223团仓惶溃逃,保警大队在县长兼大队长周维新、副大队长平安帮、副官向理安率领下,带着190余人枪,向黄通山区逃窜。解放军118团在参谋长王争率领下,追击歼敌一个营,并连夜进军解放金溪县城。翌日清晨,部,逃到了香港与家人一起,改名换姓在那里过上了太平日子。可不管咋样说,徐锡根从此无音无息,实是这个大叛徒、大特务聪明之举。要不然,他还会死得更残。
15军解放景德镇以后,接着打下德兴、横峰、上饶、广丰等地,歼敌1000多人。
13军一路追入弋阳,歼敌68军残部大半,迫降68军81师,取得了追歼战的重大胜利。
14军占领浙赣线上的重镇鹰潭,向金溪赣东腹地压去,其40师118团刚进入金溪县域,就遭到国民党军75师223团及队开进黄通围剿县保警大队,包围“关王庙”,打散周维新、平安帮两个中队100余人。
金溪属赣中东部的一个小县,有1000多年的建县历史。东与贵溪、资溪交界,连接武夷山与福建的光泽、邵武、建宁、泰宁、将乐、宁化、清流、明溪等山区县。南与南城接壤,西与临川相邻,属鄱阳湖地带,地貌以丘陵山地为主。北连东乡、余江两县。
金溪县保警大队是保安团与警察局直属的地方武装,在方天精心组织的“游击区”计划下,将中东部沿武夷山与福建省交界的7县地方武装统一整合,组建“豫章山区绥靖司令部”统一归建“江西省绥靖公署”指挥。
在解放军强大政治攻势下,周维新见大势已去,带20多人投降,平安帮则化装潜逃。向理安率剩余的残兵向东部山区撤退,接任了“豫章山区绥靖司令部直属游击六支队”支队长兼金(溪)、资(溪)、余(江)、南(城)、临(川)、东(乡)七县总指挥。
第五节:紧急撤离
二野强渡长江的第二天,南京就宣布解放,紧接着一野开始攻打太原。上海、杭州也成惊弓之鸟,即将解放。
方天得知九江失守,长江天险被攻破,国民政府已从南京撤离广州的消息后,尤如热锅上的蚂蚁惶恐不安。连夜召开紧急“应变”会议,商讨“撤离计划”,决定省府即撤赣县择定地址办公;拨一万银元应变经费,由省党部书记长率先期撤迁赣县;颁布各机关单位分期分批疏散公告,下达洽领迁移费训令;命教育厅订颁各校应变办法,市各国校应变迁移听校长自便;各大中小学提前毕业考试,应付紧急局势;颁南昌警备司令部成立军宪警联合稽查队及盘查命令;颁南昌警备司令部宵禁与解除方式,以及治安十条戒律,对造谣惑众者杀无赦,严防奸宄混迹抽查户口,交通要道实施旅客检查;审批南昌市民众自卫总队宵禁呈文等措施。
而这时的二野第五兵团南下支队结束学习训练,途经商丘、徐州、蚌埠,到达安徽合肥,受到刘伯承、邓小平、陈毅、粟裕等接见,明确任务是负责接管江西省赣东北地区。紧接着,南下支队立即在合肥组建赣东北区党委,决定由五兵团政委苏振华兼任区党委书记,徐运北任第一副书记,黄先任第二副书记,申云浦、郭超、肖元礼、傅家选为委员。与此同时,组建赣东北行政公署,黄先任行署主任,边裕鲲任秘书长。
二野四兵团打过长江以后,开始分三路横扫赣东北,使大部分县获得解放。二野南下支队随军迅速跟进,一边接管旧政权,成立军管会实行军事管制,稳定社会秩序。同时发动群众进行剿匪、反霸,征粮、借粮工作,支援前线,动员参军等。不久,华东局决定将赣东北区党委委托新组建的中共南京市委代管,并报中央军委由五兵团组建赣东北军区,肖元礼任军区司令员,徐运北兼政治委员,付家选、汪乃贵任副司令员。区党委、行署、军区机关设在上饶。下辖上饶、贵溪、浮梁、鄱阳4个地委和景德镇市委。
其中,上饶地委辖上饶、玉山、广丰、铅山、横峰5个县委和上饶市委。赵淘任地委书记,金风任副书记,朱农、孟子明、海燕、苗春亭、李公俭、杜思训、罗仁泉为委员。分配南下干部722人。
贵溪地委在鹰潭,辖贵溪、资溪、金溪、弋阳、余江、东乡、进贤7个县委。谢鑫鹤任地委书记,吴肃任副书记,郭绍汤、王富海、夏润珍、曾宪辉为委员。分配南下干部610人。
鄱阳地委驻鄱阳,辖鄱阳、都昌、彭泽、湖口、余干、万年6个县委和鄱阳市委。白潜任地委书记,常颂任副书记,张欣如、唐晓声、魏明光、贾贯之、周桂生为委员。分配南下干部730人。
浮梁地委驻景德镇,辖浮梁、乐平、婺源、德兴4个县委。陈璞如任地委书记,王立然、王林岗、陈健吾、罗伯行、张云、倪南山、翁可业为委员。分配南下干部580人,同时成立中共景德镇市委,辖北市、中市、南市3个区委,与浮梁地委实行一套人马两块牌子。
至5月中旬,全区所辖4个专署、1个市和22个县,438个乡镇都先后建立人民政权,地方武装由原来的1646人,发展到9973人。
为尽快解放江西首府南昌,陈赓率3支轶军快速向前推进,他的第13军是中原野战军4纵,也是抗战时期的八路军386旅和红四方面军31军。是一支历史悠久、战功卓著的部队,下辖37、38、39师,军长为周希汉。
14军的前身是八路军太岳军区的抗敌决死第1旅,后成为中原野战军4纵一部,又加入了海战役中起义的国民党军第110师,辖40、41、42师,军长为李成芳。
15军原为中原野战军第9纵队,是由抗日战争时期太行军区的部分地方武装发展而来,下辖43、44、45师,军长为秦基伟。
赣北的大门一开,南昌城內一片混乱,胡家风等一大批官僚政客纷纷逃往广州和港澳。王昇则率领省党部、省政府第一批撤退人员至赣县,随同撤离的有方天家人孩子,各厅、局和军队高官、家属、夫人等。省党部搬撤完毕,剩下一些不动产和多年的老挡案资料,为执行“撤离计划”给解放军留下一座空城,王昇命令中统江西调统室主任庄祖方纵火将党部大楼烧毁。
庄祖方,实名施平,化名庄祖方、庄尚之,曾在中共的共青团中央任组织部长,交通处主任,叛变后任国民党中统驻赣视察员,江西特种工作委员会办公室总干事,后又任中统江西调统室主任。与大叛徒、大特务徐锡根一起,在1941—1942年抗战时破坏中共江西省委、南方局,至44个县委破坏,2000多名党员被捕,号称中统二号祸首。
在南昌的省党部浓烟滚滚,各机关单位又随撤仓皇搬运财物,闹得整个南昌市区人心慌张一片混乱。大街上银元被大量抢兑,金圆券如废纸,不法商人借机抬控物价一日飞升,一石大米要四亿多。再加上社会黑帮乘机抢劫,什么“天罡地熬”、“五虎二豹”等相继而出横行街市,有的公开亮牌子持枪收保护费,划地强行霸道,使人民群众惶惶不安,陷入一片恐怖之中。
就在这时,民盟组织的地下盟员活跃在各机关、工厂、学校之中,利用“应变”口号,组织各种应变会。宣传护厂、护校、保护人民生命财产,组织民众自卫武装保护电厂、学校、车站、码头等,迎接解放的署光。同时,利用各种亲朋关糸,采取劝导、警告、指出路的办法开展策反工作。
教育厅长周邦道匆匆召开省立各大中小学校长会议,他失魂落魄,语无伦次,简单地报告了省府紧急会议精神和即将发生的战争局势,要求厅机关和学校准备撤离,如愿意的今后工资和生活可以得到保障。但除省立南昌女子职业学校表示愿意外,其他各校表态将学生提前毕业,学校留在南昌不撤离。虽然周邦道听着很不满意,但在这时他也回天无术,只好任其自流。但他那里知道,民盟南昌工委利用各盟员半合法身份,组织力量活跃在全市各学校之间,开展反搬迁活动,只有少数铁杆愿跟着去赣县。
上一章
下一章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登录 后再戳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