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属:原创 · 独家授权
字数:19995
阅读:6024
发表:2020/2/8 修改:2020/4/8
20章 主旋律,历史 小说
《赣寰匪事》第3章
1
2
3
4
…
9
全部
- 故事梗概
- 作品卖点
- 作品正文
第三章
劲旅突险过长江,横扫赣北无敌手。就在国共两党北京举行和平谈判之际,南京的国民党却调兵遣将玩弄假和谈阴谋。毛泽东主席根据人民解放军打过长江,解放全中国的局势发展,提出了作好两手准备的战略决策。为此,中央决定从各解放区抽调一批干部,组建南下工作团随军南下。
华北局根椐中央的精神,决定从冀鲁豫解放区抽调一个省的干部架子,随军南下。不久,中央又发出《关于调度准备随军渡江南进干部的指示》,东北局决定抽调一批有经验的新老干部随军赴江西新区工作,陈正人奉命率南下工作团随军出关南下。
在长江北岸的二野5个兵团9个军,沿长江摆开搜寻船只渡训,陈庚的四兵团部署在九江对岸。为不打无把握之仗,知己知彼拿下九江直插南昌,切断沪杭桂敌向湖南溃逃的通道。司令员兼政委陈庚派出一支小分队,深入南岸侦察敌情,配合地下党瓦解、劝降守江之敌。
方天积极加紧实施“笫二”战场计划,除布有一大批中统、军统特务在九江外,还在湖口组建彭泽、瑞昌等五县联防指挥部,妄想配合协守长江防线,阻止解放军于江西北大门之外。
在北京和平谈判的国共双方代表,经过多轮的协商谈判,达成了《国内和平协议》文稿。但国民政府代总统李宗仁拒绝签字,以种种理由一拖再拖,露出了假和谈的真面目。毛泽东主席一声令下,人民解放军百万雄狮渡过长江天险,一举击破了国民党妄图拖延3个月,依靠美国援助扩军300万,划长江为界分南北割据的阴谋。
二野四兵团3个军直插九江后,分东中西三路横扫赣东北,直指江西省府南昌。狡滑多端的白崇禧见江西北大门洞开,布防上海至江淮的30多万桂军一旦溃败,撤至湖南往大西南的通道很快就会被切断,立令所有桂军退至南昌、宜春、安福、萍乡一线。
笫一节:南下南下
方天到江西才二三个月,就霍霍磨刀布署“笫二”战场,而国民党李宗仁政府却借国共在北京和平谈判之机,调兵遣将加固长江防线,玩弄假和谈。在北京的毛泽东主席看穿了国民党的假和谈伎俩,告戒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要用革命的两手,来对付国民党反动派的两手。并根据和平谈判的走向,以及人民解放军打过长江,国民党政府从南京迁都广州以后的局势发展,提出了夺取全国政权的战略决策。
为此,中央按照长江以南解放500个县的规模,需成立4个中央局、17个区党委、100个地委。加上县委、区委及大中城市所需要的干部,共约需要53000多名干部。决议从各解放区抽调一批干部南下,具体分配名额是华北局17000人,华东局15000人,东北局15000人,西北局3000人,中原局3000人。并按工作性质,包括要求有军事、党务、宣传、政府、群团、经济、教育、舆论等能力干部。同时,为了使抽调的干部在政治、组织、思想上有充分的准备,要求除已在各省委党校学习过的外,其余都要集中学习和军事训练,以适应政权建设和复杂斗争的需要。
之后,华北局在石家庄召开会议,决定从冀鲁豫解放区抽调一个省的干部架子,随军南下。之后,中共冀鲁豫区党委召开各地委组织部长联席会议,决定从全区8个地委、专署、军分区抽调3960名干部,1330名勤杂、通讯人员,共5290人,组成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第五兵团南下支队。任命傅家选任支队司令员,徐运北任政治委员,万里任参谋长,申云浦任政治部主任,郭超任副主任,陆耀海任供给部长。南下支队辖8个大队,1个地委为一个大队,30多个中队,1个中队为一个县的架子。3月初,抽调的南下干部全部集中在菏泽县城南的晁八寨一带,进行为期一个月的政治学习和军事训练。
不久,中央又根据在南方建立新政权的特殊情况,下发《关于调度准备随军渡江南进干部的指示》,要求东北局除应准备一批城市工作干部交华东局去接收上海政权外,其余所担任抽调之全部干部均应准备随林彪、罗荣桓四野部队南下到湘、鄂、赣三省及两广接收武汉、长沙、南昌、九江、广州诸城。
根据中央再次调度干部随军南下的决议,东北局决定抽调12815名政治可靠、质量较好、有经验的新老干部随军入关南下开辟新区工作,其中抽调6038名干部,组一个南下工作团赴江西工作。
其时的东北解放区实行小省制,9个省建置属吉林省最大,管辖1个专区,2个省辖市,20个县和一旗。所以地域大小和市县的多少,致各省抽调的人员不尽统一。
与此同时,鉴于江西的地理位置东接闽淅沿海,南下广东,西进湘川、云贵,北临长江鄂豫,既是兵家必争的要地,又是富饶的鱼米之乡,政治、经济、战略地位十分显要。为此,毛泽东主席对江西的解放和政权建设非常重视,在中央研讨江西主政人选时,特别看中了当年在井冈山斗争时的陈正人,他说:“派陈正人去江西,主持家乡的工作,是再合适不过的人选。”由于毛泽东对江西党、政、军班子的提名,中央任命陈正人为中共江西省委书记,陈奇涵为江西军区司令员,邵式平为江西省人民政府主席。他们3人中,陈正人是赣中遂川县人,陈奇涵是赣南兴国县人,邵式平是赣北的弋阳县人,谓南北中面面具到。
1949年的3月,正是江南春耕繁忙,一片日暖花开的季节,怕冷的柳树也露发新芽,随风姿飘来荡去。而这时在最寒冷的东北,厚雪才开始溶化,河里薄薄的冰,还象镜子似的照得睁不开眼。
在中部的吉林省,以松花江而闻名的吉林市,紧靠江边有一栋大楼,这里就是中共吉林省委的办公地。二楼的省委书记办公室,省委书记兼省军区政委陈正人在听候中央奔赴江西任职的同时,正在为抽调干部赴江西工作而忙碌着。他1945年抗战胜利后从延安赴东北,任东北民主联军政治部主任刚一年,打下吉林市后,任吉林省委书记兼军区政委,至今已是前后5年了。
自中央决定要他回江西主政以后,他心里充满着无限的激情,对这块红土地他是多么的了解与熟悉。自跟随毛泽东在井冈山闹革命,红军长征时因病留在苏区治疗,后辗转香港、广州、湖南等地隐蔽疗养,愈后又躲过国民党的封锁线到延安,至今离开那里15年了。这么多年来,不知那里的老表们生活如何?遂川家中的老母亲和亲人又怎样……?
“陈书记,东北局急电!”省委秘书长杨尚奎突然打断他的回忆,将一个文件夹送了过来。他接过一看,是东北局抽调南下赴江西工作的电报,指示省委立即组织对抽调干部集中学习培训,待令出发。
“省委还有很多同志要报名,特别是江西籍和南方的同志,都愿意跟你一起去江西工作。”杨尚奎说。
“你这个南下大队长可要好好跟人家解释,这些同志的心情可以理解,但要服从组织的决定。再说,去的人东北局都有规定,新干部和老干部要搭配,还要按照中央、东北局、省委、地委、县委干部管理的层次,以及符合那里工作的需要。”陈正人看完举笔签字,将文件夹送回。
杨尚奎接过夹子说:“我也是这样跟他们解释,他们说可不可以增加名额?我说东北局早就规定了从松江省抽调592名、其中要老干部160名,吉林省830名,其中老干部292名,合江省590名、其中老干部338名,热辽省580名、其中老干部338名,嫩江省732名、其中老干部240名,辽宁省317名、其中老干部148名,辽北省671名、其中老干部291名,安东省492名、其中老干部299名,龙江省412名、其中老干部105名,其他干部813名、其中老干部124名,加上省委、省政府、省军区的领导是6038名,其中老干部2124名,新干部3914名。而且规定老干部中,省级要43名、地级88名、县级610名、区级1220名,区级以下161名。”杨尚奎照着夹子里的文件,一口气念着说。
“对喽!中央决定的谁能更改,而且对抽调去的干部要求很高,这主要是考虑斗争形势的激烈程度和复杂性。你我对那块土地是了解的,我想敌人的破坏程度决不会亚于这里。特别是国民党在那里经营了近20年,南昌、庐山、九江、赣州又是蒋介石的老巢,就是解放了,剿匪的斗争还会十分的激烈,所以要多抽调在公安局的干部。还有,解放是要打仗,打仗就有破坏,破坏了就需要恢复和建设,更需要大批懂经济会管理的干部,你说对不对?”陈正人问。
“你分析得很对,江西人是很硬的,无论是敌人或是老表都一个样。”杨尚奎说。
“你马上按这个名单,通知他们到省委党校集中学习,公安厅长陈泊、财委会秘书处长陈昌霖,永吉县委书记白栋材,包括前阵子在党校学习过的干部,这些人要尽快办好移交,按中央说的就不参加学习训练,直接通知集中就行了。”陈正人接着说。
“好吧!黄霖是南下大队的秘书长,我叫他去通知。”杨尚奎合起文件夹,走出办公室。望着这个兴国老乡的背影,陈正人满意的端起茶杯。
谁知刚喝上几口,忽然门口又一声“报告!”
陈正人一望,见是秘书匆匆进来,便问了一句:“什么事?”
“陈奇涵司令员来了!”秘书答。
话音刚落,随着办公室门口的脚步声,听见“老陈!老陈!”的喊声,军区司令员陈奇涵一进门就叫起来。
劲旅突险过长江,横扫赣北无敌手。就在国共两党北京举行和平谈判之际,南京的国民党却调兵遣将玩弄假和谈阴谋。毛泽东主席根据人民解放军打过长江,解放全中国的局势发展,提出了作好两手准备的战略决策。为此,中央决定从各解放区抽调一批干部,组建南下工作团随军南下。
华北局根椐中央的精神,决定从冀鲁豫解放区抽调一个省的干部架子,随军南下。不久,中央又发出《关于调度准备随军渡江南进干部的指示》,东北局决定抽调一批有经验的新老干部随军赴江西新区工作,陈正人奉命率南下工作团随军出关南下。
在长江北岸的二野5个兵团9个军,沿长江摆开搜寻船只渡训,陈庚的四兵团部署在九江对岸。为不打无把握之仗,知己知彼拿下九江直插南昌,切断沪杭桂敌向湖南溃逃的通道。司令员兼政委陈庚派出一支小分队,深入南岸侦察敌情,配合地下党瓦解、劝降守江之敌。
方天积极加紧实施“笫二”战场计划,除布有一大批中统、军统特务在九江外,还在湖口组建彭泽、瑞昌等五县联防指挥部,妄想配合协守长江防线,阻止解放军于江西北大门之外。
在北京和平谈判的国共双方代表,经过多轮的协商谈判,达成了《国内和平协议》文稿。但国民政府代总统李宗仁拒绝签字,以种种理由一拖再拖,露出了假和谈的真面目。毛泽东主席一声令下,人民解放军百万雄狮渡过长江天险,一举击破了国民党妄图拖延3个月,依靠美国援助扩军300万,划长江为界分南北割据的阴谋。
二野四兵团3个军直插九江后,分东中西三路横扫赣东北,直指江西省府南昌。狡滑多端的白崇禧见江西北大门洞开,布防上海至江淮的30多万桂军一旦溃败,撤至湖南往大西南的通道很快就会被切断,立令所有桂军退至南昌、宜春、安福、萍乡一线。
笫一节:南下南下
方天到江西才二三个月,就霍霍磨刀布署“笫二”战场,而国民党李宗仁政府却借国共在北京和平谈判之机,调兵遣将加固长江防线,玩弄假和谈。在北京的毛泽东主席看穿了国民党的假和谈伎俩,告戒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要用革命的两手,来对付国民党反动派的两手。并根据和平谈判的走向,以及人民解放军打过长江,国民党政府从南京迁都广州以后的局势发展,提出了夺取全国政权的战略决策。
为此,中央按照长江以南解放500个县的规模,需成立4个中央局、17个区党委、100个地委。加上县委、区委及大中城市所需要的干部,共约需要53000多名干部。决议从各解放区抽调一批干部南下,具体分配名额是华北局17000人,华东局15000人,东北局15000人,西北局3000人,中原局3000人。并按工作性质,包括要求有军事、党务、宣传、政府、群团、经济、教育、舆论等能力干部。同时,为了使抽调的干部在政治、组织、思想上有充分的准备,要求除已在各省委党校学习过的外,其余都要集中学习和军事训练,以适应政权建设和复杂斗争的需要。
之后,华北局在石家庄召开会议,决定从冀鲁豫解放区抽调一个省的干部架子,随军南下。之后,中共冀鲁豫区党委召开各地委组织部长联席会议,决定从全区8个地委、专署、军分区抽调3960名干部,1330名勤杂、通讯人员,共5290人,组成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第五兵团南下支队。任命傅家选任支队司令员,徐运北任政治委员,万里任参谋长,申云浦任政治部主任,郭超任副主任,陆耀海任供给部长。南下支队辖8个大队,1个地委为一个大队,30多个中队,1个中队为一个县的架子。3月初,抽调的南下干部全部集中在菏泽县城南的晁八寨一带,进行为期一个月的政治学习和军事训练。
不久,中央又根据在南方建立新政权的特殊情况,下发《关于调度准备随军渡江南进干部的指示》,要求东北局除应准备一批城市工作干部交华东局去接收上海政权外,其余所担任抽调之全部干部均应准备随林彪、罗荣桓四野部队南下到湘、鄂、赣三省及两广接收武汉、长沙、南昌、九江、广州诸城。
根据中央再次调度干部随军南下的决议,东北局决定抽调12815名政治可靠、质量较好、有经验的新老干部随军入关南下开辟新区工作,其中抽调6038名干部,组一个南下工作团赴江西工作。
其时的东北解放区实行小省制,9个省建置属吉林省最大,管辖1个专区,2个省辖市,20个县和一旗。所以地域大小和市县的多少,致各省抽调的人员不尽统一。
与此同时,鉴于江西的地理位置东接闽淅沿海,南下广东,西进湘川、云贵,北临长江鄂豫,既是兵家必争的要地,又是富饶的鱼米之乡,政治、经济、战略地位十分显要。为此,毛泽东主席对江西的解放和政权建设非常重视,在中央研讨江西主政人选时,特别看中了当年在井冈山斗争时的陈正人,他说:“派陈正人去江西,主持家乡的工作,是再合适不过的人选。”由于毛泽东对江西党、政、军班子的提名,中央任命陈正人为中共江西省委书记,陈奇涵为江西军区司令员,邵式平为江西省人民政府主席。他们3人中,陈正人是赣中遂川县人,陈奇涵是赣南兴国县人,邵式平是赣北的弋阳县人,谓南北中面面具到。
1949年的3月,正是江南春耕繁忙,一片日暖花开的季节,怕冷的柳树也露发新芽,随风姿飘来荡去。而这时在最寒冷的东北,厚雪才开始溶化,河里薄薄的冰,还象镜子似的照得睁不开眼。
在中部的吉林省,以松花江而闻名的吉林市,紧靠江边有一栋大楼,这里就是中共吉林省委的办公地。二楼的省委书记办公室,省委书记兼省军区政委陈正人在听候中央奔赴江西任职的同时,正在为抽调干部赴江西工作而忙碌着。他1945年抗战胜利后从延安赴东北,任东北民主联军政治部主任刚一年,打下吉林市后,任吉林省委书记兼军区政委,至今已是前后5年了。
自中央决定要他回江西主政以后,他心里充满着无限的激情,对这块红土地他是多么的了解与熟悉。自跟随毛泽东在井冈山闹革命,红军长征时因病留在苏区治疗,后辗转香港、广州、湖南等地隐蔽疗养,愈后又躲过国民党的封锁线到延安,至今离开那里15年了。这么多年来,不知那里的老表们生活如何?遂川家中的老母亲和亲人又怎样……?
“陈书记,东北局急电!”省委秘书长杨尚奎突然打断他的回忆,将一个文件夹送了过来。他接过一看,是东北局抽调南下赴江西工作的电报,指示省委立即组织对抽调干部集中学习培训,待令出发。
“省委还有很多同志要报名,特别是江西籍和南方的同志,都愿意跟你一起去江西工作。”杨尚奎说。
“你这个南下大队长可要好好跟人家解释,这些同志的心情可以理解,但要服从组织的决定。再说,去的人东北局都有规定,新干部和老干部要搭配,还要按照中央、东北局、省委、地委、县委干部管理的层次,以及符合那里工作的需要。”陈正人看完举笔签字,将文件夹送回。
杨尚奎接过夹子说:“我也是这样跟他们解释,他们说可不可以增加名额?我说东北局早就规定了从松江省抽调592名、其中要老干部160名,吉林省830名,其中老干部292名,合江省590名、其中老干部338名,热辽省580名、其中老干部338名,嫩江省732名、其中老干部240名,辽宁省317名、其中老干部148名,辽北省671名、其中老干部291名,安东省492名、其中老干部299名,龙江省412名、其中老干部105名,其他干部813名、其中老干部124名,加上省委、省政府、省军区的领导是6038名,其中老干部2124名,新干部3914名。而且规定老干部中,省级要43名、地级88名、县级610名、区级1220名,区级以下161名。”杨尚奎照着夹子里的文件,一口气念着说。
“对喽!中央决定的谁能更改,而且对抽调去的干部要求很高,这主要是考虑斗争形势的激烈程度和复杂性。你我对那块土地是了解的,我想敌人的破坏程度决不会亚于这里。特别是国民党在那里经营了近20年,南昌、庐山、九江、赣州又是蒋介石的老巢,就是解放了,剿匪的斗争还会十分的激烈,所以要多抽调在公安局的干部。还有,解放是要打仗,打仗就有破坏,破坏了就需要恢复和建设,更需要大批懂经济会管理的干部,你说对不对?”陈正人问。
“你分析得很对,江西人是很硬的,无论是敌人或是老表都一个样。”杨尚奎说。
“你马上按这个名单,通知他们到省委党校集中学习,公安厅长陈泊、财委会秘书处长陈昌霖,永吉县委书记白栋材,包括前阵子在党校学习过的干部,这些人要尽快办好移交,按中央说的就不参加学习训练,直接通知集中就行了。”陈正人接着说。
“好吧!黄霖是南下大队的秘书长,我叫他去通知。”杨尚奎合起文件夹,走出办公室。望着这个兴国老乡的背影,陈正人满意的端起茶杯。
谁知刚喝上几口,忽然门口又一声“报告!”
陈正人一望,见是秘书匆匆进来,便问了一句:“什么事?”
“陈奇涵司令员来了!”秘书答。
话音刚落,随着办公室门口的脚步声,听见“老陈!老陈!”的喊声,军区司令员陈奇涵一进门就叫起来。
上一章
下一章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登录 后再戳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