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属:原创 · 普通授权
字数:37503
阅读:588
发表:2025/2/20
14章 家庭,军事,历史 小说
《史家绝唱》第1-2章
推荐
1-2
3
…
14
全部
- 故事梗概
- 作品卖点
- 作品正文
洪新生站了起来,从座位上走向史成杰,那闪电般的目光紧紧地盯着史 成杰。“给他换个房间, 光线要好一些,另外要改善他的伙食,我们优待俘虏。” 他边走边说,一切都表现出一位军人、 一位果敢的指挥官的气魄。他来到史 成杰面前,居高临下地看着史成杰说: “你要吃饭, 要让自己的身体好起来。
你要配合人民政府和革命法庭对你的审查和审判,人民是公正的,历史是公 正的,你必须如实地交代你及你家庭所犯下的全部罪行。”说完他便转身离开, 向门口走去,边走边向部下安排着, “将他押下去,让他好好地交代自己的 罪行。”当他的话说完时,人便已经出了房门,像旋风一样消失了。
史成杰没有回到原来的牢房,而是换了另外的单间,这里比原来的要小些,但光线和通风要好多了。他现在只是一人,没有人和他说话。他只能透过那 狭小的窗户,凝望那一片狭小的天空。洪新生的出现勾起他的回忆,他的思 绪因此回到了过去,回到了那似乎非常遥远的岁月。
二
他能够清楚地回忆起的是爷爷史忠方的回家,那之前的一切他都非常的 模糊。那是一九一一年的秋季,史成杰只有六岁,在一个灰蒙蒙的上午,鄱 阳湖被一层薄薄的雾笼罩着,乡村人都在按照往日的习惯各自进行自己的劳 作。近晌午的时候,湖面上的雾慢慢地散开了。这时湖面上出现了两只在史 镇的湖面附近很难见着的大船。开始人们并不在意,也没人发现湖面上驶来 的大船。有一位打鱼的渔民不经意间抬起头,发现了这支船队,惊讶地叫了 起来, “船,船! ”同伴们笑他大惊小怪,湖上哪天没有船?但他们还是顺 着那渔民所指的方向观看,他们顿时也愣住了,渔民们从来没见过如此漂亮 而又高大的船只。不一会,岸边来了不少的人观望,这些人一边观看,一边 议论着。却想不到,那船队竟直接向史镇驶来。
船队靠过来了,但无法在史镇的码头靠拢,因为秋天鄱阳湖的水位下降, 湖边的水深较浅,而那船吃水很深,史镇也从来没停靠过这么大的船,船自 然无法靠近码头。船上的人向岸边小船上的人招呼着,喊的话很难听懂, 一 听就知道是外乡人。但人们还是明白了他们的意思, 于是有小船向大船划去。 等小船靠近大船时,从船舱走出了一群人。船工一看便惊呼起来:史老爷! 船上下来的正是在外为官的史老爷。史老爷只是微笑点了点头,便和自己的 太太以及小儿子一起在随从的搀扶下上了小船。小船载着他们向岸边划去。
史老爷带了两只又高又威严的官船回家的消息,顿时传遍了整个史镇。 人们纷纷前来观看并迎接着史老爷。史老爷却并不像以前每次回家时那样兴 奋和威风,他只是低着头,自顾自地往前走,只有那些年龄较大的长辈及乡 绅们和他打招呼时,他才抬头回应。他没有直接回家, 而是竟直往祠堂走去。 人们有些纳闷,感觉到了气氛的不对头。慢慢地, 刚才的吵闹和喧嚣静了下来, 都尾随着史老爷去了祠堂。史老爷来到祠堂在祖宗的牌位前双膝跪下,然后连连磕首,最后扑倒在地,大声痛哭: “各位列祖列宗在上,晚辈有负于你们, 晚辈未能光耀门庭,上不能报效皇上,下不能保护黎民百姓。朝中出了反贼, 皇上给他们反下去了,朝廷也给他们反掉了。逢此乱世, 真乃我辈生不逢时, 吾等文不能安邦,武不能报国,真有辱各位列祖列宗啊。”
史老爷的哭诉,震惊了整个的史镇,这个封闭的小镇这时才知道出了反 贼,而且皇上已经退位了。这怎么得了, 天下没有皇上以后要乱成什么样子。 又是一阵骚乱,慌乱的情绪传遍了整个的史镇。年龄较大的那些长辈们,如 史忠良老先生还算是稍显镇静,他招呼着几个后生将史老爷扶起来,前往史 家大院。回到家中,史老爷慢慢地平静了些。乡绅们都前来看望,史老爷痛 苦而又无奈地、慢慢地叙述了外面发生的天翻地覆的惊天大事。
原来在湖北为官的史老爷,经过多年精心的准备和筹划,要去京城去拜 见自己的恩师,并由恩师向摄政王引荐。他怀着希望和憧憬启程的,自己多 年的愿望将要变成现实,一切努力都没有白费。他带了许多贡品,装上两只 官船,由长江经大运河北上进献给朝廷,朝廷一定会封自己一个三品官吏,
自己将成为史镇的史氏族谱中,有记载以来的最高官位的人。他的心情因此 特别的舒畅,他从长江上走过很多次,但这次却觉得沿江两岸的景色是那么 迷人,他有了做诗的感觉,可已经有很多年未曾写过诗,终于找不到适合自 己此时的诗句。然而,天有不测风云,正当他踌躇满怀之时,却发生了震惊 朝野的大事。当船行至江阳地段时,传来武昌发生了革命的消息, 一下子整 个中国都乱了,到处都跟着革命,各省纷纷闹独立。他的船队停泊在江阳的 长江水面上,观察着形势的变化,后来江阳也出现了革命党,他也不能在江 阳停留下去了。大清朝就这么完了。史老爷一下子像掉进了冰窖,极度地绝望, 他仰天长叹: “上苍不公啊,我史忠方满怀壮志,却遇此变故,天不佑我也。” 他在江阳停留了近一个月,确认时事短时期内很难明朗,才无可奈何下令船 工先回双阳县史镇老家避祸,待时局好转再东山再起不迟。就这样,他便将 那两只官船,连带那船上的贡品驶回史镇。
史镇的乡绅们听后都跟着叹息,纷纷议论开来,前段时期都传说革命党 要造反,今天真的反了,皇上还真的给反下去了。这下天下不要大乱了吗? 皇上的那些兵啊、将的都这么不经打,几个革命党人就反下了?想当年长毛那么骁勇,不都给剿灭了吗?今天就怎么这么不中用了呢?朝廷肯定出了奸 臣。乡绅们议论了一阵,又安慰了史老爷一阵,便都慢慢地散去了。
史老爷在当天夜晚,便吩咐那些跟自己来的随从衙役,将船上的东西卸 了下来,并亲自安排将那些金银财宝分散埋在史家大院各个地方。这一切都 是在极其隐秘的状态下进行的,全部都是由是那些外乡来的随从完成的,连 史家的佣人都没有一个人参加,史老爷甚至没有让两个儿子和儿媳妇吴瑞玉 知道,所以那些财宝在后来史老爷突然疯了以后,就没有人知道它们到底埋 在何处,这便成了史镇一个永远的秘密。第二天一早,史老爷将那些随从全 部召集在一起,给他们每人都发了十两银子。然后沉重地对他们说: “各位 都跟随我多年,本来我希望给你们每个人都谋个好的前程,可现在天下大乱,
我无法照顾大家了。因此,我也就不能耽误大家了,大家拿上这些钱,回家 置些家业,好好过日子吧。还有一样,我带来的那些东西,都是官府的,等 天下太平了,我还要送还给官府的,因此,你们这些人在外面都不能乱说,
不然会带来灾难的。我会派船将大家送到江阳, 到了那儿,你们就搭船回家吧。 这辈子我们可能没有机会见面了,在此我给大家道谢了,祝大家一路顺风了。” 衙役们都流下了眼泪,说了许多感谢官老爷的话,也说了许多安慰官老爷祝 福官老爷的话,然后他们便恋恋不舍地离开了。史老爷要大儿子史世清代为 送到湖边的码头。有一个人却慢腾腾的移动着脚步,无助的目光始终望着史 老爷。
史老爷感觉到了这个目光,便叫住那个人问:“老洪头, 你还有什么话吗?” 那个被称作老洪头的,站住了,嘴唇动了动,却说不出话来。
“你有什么话只管说。”史老爷向前迈了一步说。
老洪头突然双膝跪下,用近似哀求的目光和语气对史老爷说: “官老爷, 你是知道的,我家里没有人,我没有家可以回。我这辈子只想伺候官老爷, 我求求官老爷将我留下吧,让我干什么都成,我只要有口饭吃,其他的我什 么都不需要。”
史老爷忙走上前去,将老洪头扶起,说:“老洪头,你怎么这样,有话好好说。 我这里远离你的老家,你人生地不熟的,吃喝你能习惯吗?风俗你能适应吗? 还有这里人说话你都很难听懂,你会待不下去的。”
“只要官老爷让我服侍,我什么都不怕。我跟随官老爷这么多年了,我 只想和官老爷在一起。”
“难得老洪头一片忠心哪,如果你不嫌弃,那就和我作个伴吧。只要有 我史忠方吃的,就有你老洪头吃的,你就留下吧,等你住烦了,我还会派人 把你送回去的。”
“谢谢官老爷!谢谢官老爷!”就这样洪老头就留在了史镇,留在了史家, 成了史家的一位仆人。
三
史老爷在房中待了三天三夜,闭门谢客, 不见任何人,吃饭喝水都要佣 人端进去。三天后,他出来了,但不愿和人说话,独自在院中转悠,没有人 敢前去打扰他。又这样过了三天,他终于在这天的夜晚召集家里所有的成年 人,在厅堂里宣布他的决定。他不打算再出去求官问职了,准备隐居在家, 读书修性。 一来,大清朝倒了,他史忠方只忠于大清朝的皇上, 一臣不事二 主。二来,这么多年来自己为官忙碌,已经很久没有好好地读圣贤书了。同 时他准备自己来教孙子们读书,他知道两个儿子不可能成为史家的振兴之人, 他把复兴史家的希望寄托于自己的孙子们。史家必须重新发达起来,绝不能 在自己手中就这么衰败下去。另外,他还有一个计划,就是重新修建宅院, 现在的史家大院已经近三百年了,已显破败之象,新的宅院应该为史家重新 带来好的气象。宅院修好以后,他还准备为史镇修建一所学堂,已经失去科 考机会却满腹经纶的小儿子史世源,将掌管这所学堂里并出任教书先生,为 史镇的子孙们传授圣贤之道。这些都是他在为官之时想做而没能及时做的, 现在他可以慢慢地来一一实现了。
没有人对史老爷的建议提出异议, 史老爷在这个家中是绝对的权威,连 泼辣能干的吴瑞芳也没说什么,她嫁到史家已经有七年了,和这位公公在 一 起相处的时间相当少,她还没有掌握这位公公的性格和脾气。她嫁过来之后, 不久就成了这个家的实际总管,因为她的丈夫,史忠方的大儿子史世清是一 个既不善于管理家务,又没有多大志向的人。她觉得现在史老爷既然回来了,而且也不打算再离开了,那就应该将家庭管理的大权交给这位在外面当过大 官,对她来说还有些神秘的公公了。
于是她说话了: “爹的决定我没有什么意见,以前爹不在家,奶奶年事 又高了,世清又不愿意管事,因此以前史家的事是我在照看着,现在爹回来了, 我想还是爹管这个家合适些。”
史忠方对儿媳妇点了点头说: “我早已听说了,你把我们史家管理得有 条不紊,这次回来一看果然如此。我很欣慰我们史家能有你这样的儿媳妇, 这是我们的史家福气。我看你当这个家的是最合适的,我也最放心的,以后 还是你管家,大事情我会出些主意。我想安静地读些书,家里的事就有你代 劳了,就算是帮我的忙。再说,我多年不在家,可能还管不好这个家。不但 家里的事交给你,就是史镇的史氏大家族的事情我也不会管,还是由你们史 忠良二叔管着,我要真正的修身养性了。拜托你了。”
“既然爹这样说,我就先管着,反正大小事我都会请示爹的。或者等以 后世源娶了媳妇,我就交给世源的媳妇管,这管家的事也不是什么好差事, 劳神不说,还会得罪不少人呢。”
史忠方不愿意与儿媳妇再讨论下去,他知道和女人讨论下去会把简单的 事情越说越复杂的。就这样, 一切都按史老太爷的计划进行着。在那天的家 庭会议上,他要求史家上下包括下人们都改称他为老太爷,史世清、史世源 为老爷,史成杰兄弟则为少爷。史老太爷请来了最好的风水先生,他要为自 己建造的新屋取一个好的方位,再挑一个良辰吉日破土动工。他相信一个家 族的复兴,离不开天时地利与人和,而地利是连接天时和人和的重要环节。 这栋老房子使史氏家族在二百来年里,人才辈出,家族兴旺,在双阳县算得 上是名门望族,占尽了地利之便。但他知道任何事情都是物极必反,这栋房 子带给史家的运气正在耗尽,因此要有新的变化,那就要有新的气象,造就 新的地利。
你要配合人民政府和革命法庭对你的审查和审判,人民是公正的,历史是公 正的,你必须如实地交代你及你家庭所犯下的全部罪行。”说完他便转身离开, 向门口走去,边走边向部下安排着, “将他押下去,让他好好地交代自己的 罪行。”当他的话说完时,人便已经出了房门,像旋风一样消失了。
史成杰没有回到原来的牢房,而是换了另外的单间,这里比原来的要小些,但光线和通风要好多了。他现在只是一人,没有人和他说话。他只能透过那 狭小的窗户,凝望那一片狭小的天空。洪新生的出现勾起他的回忆,他的思 绪因此回到了过去,回到了那似乎非常遥远的岁月。
二
他能够清楚地回忆起的是爷爷史忠方的回家,那之前的一切他都非常的 模糊。那是一九一一年的秋季,史成杰只有六岁,在一个灰蒙蒙的上午,鄱 阳湖被一层薄薄的雾笼罩着,乡村人都在按照往日的习惯各自进行自己的劳 作。近晌午的时候,湖面上的雾慢慢地散开了。这时湖面上出现了两只在史 镇的湖面附近很难见着的大船。开始人们并不在意,也没人发现湖面上驶来 的大船。有一位打鱼的渔民不经意间抬起头,发现了这支船队,惊讶地叫了 起来, “船,船! ”同伴们笑他大惊小怪,湖上哪天没有船?但他们还是顺 着那渔民所指的方向观看,他们顿时也愣住了,渔民们从来没见过如此漂亮 而又高大的船只。不一会,岸边来了不少的人观望,这些人一边观看,一边 议论着。却想不到,那船队竟直接向史镇驶来。
船队靠过来了,但无法在史镇的码头靠拢,因为秋天鄱阳湖的水位下降, 湖边的水深较浅,而那船吃水很深,史镇也从来没停靠过这么大的船,船自 然无法靠近码头。船上的人向岸边小船上的人招呼着,喊的话很难听懂, 一 听就知道是外乡人。但人们还是明白了他们的意思, 于是有小船向大船划去。 等小船靠近大船时,从船舱走出了一群人。船工一看便惊呼起来:史老爷! 船上下来的正是在外为官的史老爷。史老爷只是微笑点了点头,便和自己的 太太以及小儿子一起在随从的搀扶下上了小船。小船载着他们向岸边划去。
史老爷带了两只又高又威严的官船回家的消息,顿时传遍了整个史镇。 人们纷纷前来观看并迎接着史老爷。史老爷却并不像以前每次回家时那样兴 奋和威风,他只是低着头,自顾自地往前走,只有那些年龄较大的长辈及乡 绅们和他打招呼时,他才抬头回应。他没有直接回家, 而是竟直往祠堂走去。 人们有些纳闷,感觉到了气氛的不对头。慢慢地, 刚才的吵闹和喧嚣静了下来, 都尾随着史老爷去了祠堂。史老爷来到祠堂在祖宗的牌位前双膝跪下,然后连连磕首,最后扑倒在地,大声痛哭: “各位列祖列宗在上,晚辈有负于你们, 晚辈未能光耀门庭,上不能报效皇上,下不能保护黎民百姓。朝中出了反贼, 皇上给他们反下去了,朝廷也给他们反掉了。逢此乱世, 真乃我辈生不逢时, 吾等文不能安邦,武不能报国,真有辱各位列祖列宗啊。”
史老爷的哭诉,震惊了整个的史镇,这个封闭的小镇这时才知道出了反 贼,而且皇上已经退位了。这怎么得了, 天下没有皇上以后要乱成什么样子。 又是一阵骚乱,慌乱的情绪传遍了整个的史镇。年龄较大的那些长辈们,如 史忠良老先生还算是稍显镇静,他招呼着几个后生将史老爷扶起来,前往史 家大院。回到家中,史老爷慢慢地平静了些。乡绅们都前来看望,史老爷痛 苦而又无奈地、慢慢地叙述了外面发生的天翻地覆的惊天大事。
原来在湖北为官的史老爷,经过多年精心的准备和筹划,要去京城去拜 见自己的恩师,并由恩师向摄政王引荐。他怀着希望和憧憬启程的,自己多 年的愿望将要变成现实,一切努力都没有白费。他带了许多贡品,装上两只 官船,由长江经大运河北上进献给朝廷,朝廷一定会封自己一个三品官吏,
自己将成为史镇的史氏族谱中,有记载以来的最高官位的人。他的心情因此 特别的舒畅,他从长江上走过很多次,但这次却觉得沿江两岸的景色是那么 迷人,他有了做诗的感觉,可已经有很多年未曾写过诗,终于找不到适合自 己此时的诗句。然而,天有不测风云,正当他踌躇满怀之时,却发生了震惊 朝野的大事。当船行至江阳地段时,传来武昌发生了革命的消息, 一下子整 个中国都乱了,到处都跟着革命,各省纷纷闹独立。他的船队停泊在江阳的 长江水面上,观察着形势的变化,后来江阳也出现了革命党,他也不能在江 阳停留下去了。大清朝就这么完了。史老爷一下子像掉进了冰窖,极度地绝望, 他仰天长叹: “上苍不公啊,我史忠方满怀壮志,却遇此变故,天不佑我也。” 他在江阳停留了近一个月,确认时事短时期内很难明朗,才无可奈何下令船 工先回双阳县史镇老家避祸,待时局好转再东山再起不迟。就这样,他便将 那两只官船,连带那船上的贡品驶回史镇。
史镇的乡绅们听后都跟着叹息,纷纷议论开来,前段时期都传说革命党 要造反,今天真的反了,皇上还真的给反下去了。这下天下不要大乱了吗? 皇上的那些兵啊、将的都这么不经打,几个革命党人就反下了?想当年长毛那么骁勇,不都给剿灭了吗?今天就怎么这么不中用了呢?朝廷肯定出了奸 臣。乡绅们议论了一阵,又安慰了史老爷一阵,便都慢慢地散去了。
史老爷在当天夜晚,便吩咐那些跟自己来的随从衙役,将船上的东西卸 了下来,并亲自安排将那些金银财宝分散埋在史家大院各个地方。这一切都 是在极其隐秘的状态下进行的,全部都是由是那些外乡来的随从完成的,连 史家的佣人都没有一个人参加,史老爷甚至没有让两个儿子和儿媳妇吴瑞玉 知道,所以那些财宝在后来史老爷突然疯了以后,就没有人知道它们到底埋 在何处,这便成了史镇一个永远的秘密。第二天一早,史老爷将那些随从全 部召集在一起,给他们每人都发了十两银子。然后沉重地对他们说: “各位 都跟随我多年,本来我希望给你们每个人都谋个好的前程,可现在天下大乱,
我无法照顾大家了。因此,我也就不能耽误大家了,大家拿上这些钱,回家 置些家业,好好过日子吧。还有一样,我带来的那些东西,都是官府的,等 天下太平了,我还要送还给官府的,因此,你们这些人在外面都不能乱说,
不然会带来灾难的。我会派船将大家送到江阳, 到了那儿,你们就搭船回家吧。 这辈子我们可能没有机会见面了,在此我给大家道谢了,祝大家一路顺风了。” 衙役们都流下了眼泪,说了许多感谢官老爷的话,也说了许多安慰官老爷祝 福官老爷的话,然后他们便恋恋不舍地离开了。史老爷要大儿子史世清代为 送到湖边的码头。有一个人却慢腾腾的移动着脚步,无助的目光始终望着史 老爷。
史老爷感觉到了这个目光,便叫住那个人问:“老洪头, 你还有什么话吗?” 那个被称作老洪头的,站住了,嘴唇动了动,却说不出话来。
“你有什么话只管说。”史老爷向前迈了一步说。
老洪头突然双膝跪下,用近似哀求的目光和语气对史老爷说: “官老爷, 你是知道的,我家里没有人,我没有家可以回。我这辈子只想伺候官老爷, 我求求官老爷将我留下吧,让我干什么都成,我只要有口饭吃,其他的我什 么都不需要。”
史老爷忙走上前去,将老洪头扶起,说:“老洪头,你怎么这样,有话好好说。 我这里远离你的老家,你人生地不熟的,吃喝你能习惯吗?风俗你能适应吗? 还有这里人说话你都很难听懂,你会待不下去的。”
“只要官老爷让我服侍,我什么都不怕。我跟随官老爷这么多年了,我 只想和官老爷在一起。”
“难得老洪头一片忠心哪,如果你不嫌弃,那就和我作个伴吧。只要有 我史忠方吃的,就有你老洪头吃的,你就留下吧,等你住烦了,我还会派人 把你送回去的。”
“谢谢官老爷!谢谢官老爷!”就这样洪老头就留在了史镇,留在了史家, 成了史家的一位仆人。
三
史老爷在房中待了三天三夜,闭门谢客, 不见任何人,吃饭喝水都要佣 人端进去。三天后,他出来了,但不愿和人说话,独自在院中转悠,没有人 敢前去打扰他。又这样过了三天,他终于在这天的夜晚召集家里所有的成年 人,在厅堂里宣布他的决定。他不打算再出去求官问职了,准备隐居在家, 读书修性。 一来,大清朝倒了,他史忠方只忠于大清朝的皇上, 一臣不事二 主。二来,这么多年来自己为官忙碌,已经很久没有好好地读圣贤书了。同 时他准备自己来教孙子们读书,他知道两个儿子不可能成为史家的振兴之人, 他把复兴史家的希望寄托于自己的孙子们。史家必须重新发达起来,绝不能 在自己手中就这么衰败下去。另外,他还有一个计划,就是重新修建宅院, 现在的史家大院已经近三百年了,已显破败之象,新的宅院应该为史家重新 带来好的气象。宅院修好以后,他还准备为史镇修建一所学堂,已经失去科 考机会却满腹经纶的小儿子史世源,将掌管这所学堂里并出任教书先生,为 史镇的子孙们传授圣贤之道。这些都是他在为官之时想做而没能及时做的, 现在他可以慢慢地来一一实现了。
没有人对史老爷的建议提出异议, 史老爷在这个家中是绝对的权威,连 泼辣能干的吴瑞芳也没说什么,她嫁到史家已经有七年了,和这位公公在 一 起相处的时间相当少,她还没有掌握这位公公的性格和脾气。她嫁过来之后, 不久就成了这个家的实际总管,因为她的丈夫,史忠方的大儿子史世清是一 个既不善于管理家务,又没有多大志向的人。她觉得现在史老爷既然回来了,而且也不打算再离开了,那就应该将家庭管理的大权交给这位在外面当过大 官,对她来说还有些神秘的公公了。
于是她说话了: “爹的决定我没有什么意见,以前爹不在家,奶奶年事 又高了,世清又不愿意管事,因此以前史家的事是我在照看着,现在爹回来了, 我想还是爹管这个家合适些。”
史忠方对儿媳妇点了点头说: “我早已听说了,你把我们史家管理得有 条不紊,这次回来一看果然如此。我很欣慰我们史家能有你这样的儿媳妇, 这是我们的史家福气。我看你当这个家的是最合适的,我也最放心的,以后 还是你管家,大事情我会出些主意。我想安静地读些书,家里的事就有你代 劳了,就算是帮我的忙。再说,我多年不在家,可能还管不好这个家。不但 家里的事交给你,就是史镇的史氏大家族的事情我也不会管,还是由你们史 忠良二叔管着,我要真正的修身养性了。拜托你了。”
“既然爹这样说,我就先管着,反正大小事我都会请示爹的。或者等以 后世源娶了媳妇,我就交给世源的媳妇管,这管家的事也不是什么好差事, 劳神不说,还会得罪不少人呢。”
史忠方不愿意与儿媳妇再讨论下去,他知道和女人讨论下去会把简单的 事情越说越复杂的。就这样, 一切都按史老太爷的计划进行着。在那天的家 庭会议上,他要求史家上下包括下人们都改称他为老太爷,史世清、史世源 为老爷,史成杰兄弟则为少爷。史老太爷请来了最好的风水先生,他要为自 己建造的新屋取一个好的方位,再挑一个良辰吉日破土动工。他相信一个家 族的复兴,离不开天时地利与人和,而地利是连接天时和人和的重要环节。 这栋老房子使史氏家族在二百来年里,人才辈出,家族兴旺,在双阳县算得 上是名门望族,占尽了地利之便。但他知道任何事情都是物极必反,这栋房 子带给史家的运气正在耗尽,因此要有新的变化,那就要有新的气象,造就 新的地利。
到头了
下一章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登录 后再戳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