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作品已在线装书局进行版权登记,登记ISBN:978-7-7800-3364-0】
民国历史 大家族兴衰 军事战争 宗法社会 鄱阳湖风情
简要梗概:
鄱阳湖畔史镇的清朝官吏史忠方,在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退隐乡里。长子史世清因家规无法与爱人林洁结合,最终遇水匪身亡,林洁生下儿子后含恨离世。史世清长子史成杰投身国民革命,参加北伐中立功得到提拔,后在剿共战争中,与同父异母的弟弟洪新生(红军战士)战场对峙,退出军界。抗日战争中,史成杰重返战场,战后因排挤碌碌无为。解放战争中,他被捕并由洪新生审判处死刑,史家随之终结。
详细梗概:(2569字)
鄱阳湖畔北岸的双阳县史镇,史忠方老爷在湖北为官,这一年他精心准备了丰盛的贡品,想进献给朝廷,想利用这个机会到北京送礼,以便能得到进一步提拔。他装满贡品的官船行到半路上时,爆发了辛亥革命,全国乱成一团,北京的皇帝自身难保,他只能回乡退隐。他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史世清从小不喜欢读圣贤书,放荡不羁。小儿子史世源专心读圣贤书,可是二十世纪初朝廷废除科举,也成了一个废人。大儿子史世清有经商头脑,他看中了父亲带回来的两条官船,要将其改造成商船,上武汉下上海跑生意。史忠方开始没有答应,他意识中商人是势利之人,有辱史家的声誉。史世清无所事事,整天游手好闲,还欠下赌债。史世清的妻子是吴镇的吴家大小姐,出身于大户人家,聪明能干,把整个史氏家族管理得有条有理。她看不上不求上进的史世清,两人经常吵闹。为平息矛盾,史忠方只得同意史世清去行商。
史世清在江湖之间行般经商,如鱼得水,压抑太久的他终于得到释放。一次他在长江上救了一个因遭洪灾落水女子林洁。两人一见钟情,相互爱上了对方,史世清将其带在身边跑生意。在一年的春夏之交,史世清正行船在鄱阳湖上,突然遇到了奇怪的大风暴,船失去控制,在湖面上随风飘荡。待风暴停下来,船竟然飘到了家乡史镇的湖面。史世清只能硬着头皮,将林洁带回家。史家的家规是不能纳妾,妻子吴瑞芳也是不允许,软弱的史世清谎述自己是将林洁带回家让她侍候父母以尽孝心的。要维护家族声誉的史忠方选择了息事宁人。自此林洁留在了史家大院,史世清离家行商,两人分离。当他回家时已经是一具尸体,他在鄱阳湖上遇上了水匪,他本可以破财消灾,但他选择与水匪搏斗,中弹身亡。当他的尸体抬回家时,林洁也生下他们共同的儿子后死去了。
史世清的死亡给史家带来沉重的打击,留下三个……
您没有登录,注册并登录后方可阅读全部公开的正文!
免费注册 | 马上登录
阅读作品正文
一、传播主旋律基调,历史厚重感强
《史家绝唱》以辛亥革命至新中国成立前38年为时间轴,通过史氏家族的兴衰沉浮,全景式再现了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
历史节点:辛亥革命、北伐战争、国共“围剿”与反“围剿”、抗日战争初期的武汉保卫战、解放战争的渡江战役等;
地域背景:以江西省(书中为江右省)为核心,重点描绘九江(书中为江阳市)和鄱阳湖地区,填补了江西省在革命年代历史题材的空白。
近年来,主旋律历史正剧(如《觉醒年代》《人间正道》)深受观众追捧,尤其是建党百年后,年轻观众对历史题材的关注度显著提升。《史家绝唱》不仅契合这一趋势,更以独特的家族视角和地域特色,展现了江西省在革命年代的重要贡献,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和政治价值。
二、文化多元融合,地域特色鲜明
江西自古为“吴头楚尾”,深受吴楚文化影响,兼具水乡泽国的浪漫豪放与巫傩神秘色彩。同时,历史上北方中原文化的南迁,进一步丰富了江西的文化底蕴,形成了多元融合的文化特色。
文化传承:小说通过神话故事、谶言传说、巫傩仪式等,追溯了江西千年的文化根基;
民俗画卷:生动描绘了江南乡村宗族社会的治理模式、乡俗民情、生活方式,呈现了一幅丰富多彩的江南水乡风俗画卷。
近年来,民国年代剧(如《白鹿原》《大宅门》)多以北方为背景,反映南方水乡文化的作品较少,尤其是鄱阳湖地区的题材几乎空白。《史家绝唱》不仅填补了这一市场空白,更以独特的文化视角,为观众带来耳目一新的视听体验。
三、市场潜力巨大,受众覆盖面广
1.故事内容丰富,能吸引多年龄段观众。
《史家绝唱》以史氏家族的兴衰为主线,多线并行,涵盖:
.家族内斗: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代际矛盾的激化;
.战争场面:北伐战争、抗日战争的激烈与悲壮;
.情感纠葛:夫妻、兄弟、恋人之间的爱恨交织;
.生死思考:个人命运与时代洪流的交织,引发深度共鸣。
无论是30岁以上的中年观众,还是70岁以上的老年观众,都能在剧中找到自己的情感共鸣点。
2.地域色彩鲜明,辐射南方文化圈
虽然故事以鄱阳湖地区和江西省为背景,但其文化底蕴与湖北、湖南、安徽、浙江、江苏等南方省份一脉相承,具有广泛的文化认同感。南方地区经济发达,观……
您没有登录,注册并登录后方可阅读全部公开的正文!
免费注册 | 马上登录
阅读作品正文
第十二章
一
令史成杰无法想象的是,他们跋山涉水,历经千辛万苦来到渴望的安全的世界里,竟然无法接纳自己。他满怀激情地希望能够重新上战场,去与那些兽性十足的日本人战斗,却被冷落了。
他来到重庆,先帮助熊祥熹将学校安顿下来。学校是无法进入重庆市区的,那里已经涌入了全国各地前来的避难人群,搬迁来了许多的政府机构,还有许多大学、医院、各种社会团体组织以及工厂企业等等都迁徙过来了,因而房舍非常紧张。这样一所弱小而又不知名的中学,肯定是既无财力又无能力在这样的时候,挤进那座喧嚣而又浮躁的战时陪都。因此,同仁中学便在离重庆五十多公里的一座县城的郊区安顿下来了。这个地方叫石家湾,近靠长江边上,他们暂时租用了一个李姓家族的祠堂,祠堂当上课的教室,学生和老师的住处则被安排在附近那些破旧的土坯屋内。熊祥熹请了几个当地的泥瓦匠,同时组织师生们一起将这些房屋修缮了一下。就这样,同仁中学就在离江阳几千里之外的异乡又成立起来了。
当一切都办妥了之后,史成杰便要到重庆去,他早已就听说舅舅吴浩淼也已经来到了重庆,他很久没有见到这个像自己的父亲一样的舅舅了。另外他也必须去向国防部报到,希望接受新的任务,在国难之时为国家效力。在临行前一天,他找到熊祥熹,将阿莲托付给熊祥熹。史成杰在学校的旁边租了一个闲置的农房,让她暂时住在那里,以便和学校的师生们在一起,等自己在重庆有了稳定的住所再来接她过去。熊祥熹满口答应,他已经和史成杰是患难之交了,再说阿莲是他看着长大的,就是史成杰不提出来他也想将阿莲留下来。阿莲也许还能帮自己不少的忙呢。史成杰表示一番感谢之后,便去将自己的意思对阿莲说。阿莲点头答应了,但显得有些心事重重的。史成杰问她还有什么想法时,她摇摇头,说没什么。但她的神情瞒不过史成杰,史成杰一定要她将自己的顾虑说出来,不然自己是无法安心离开的。
她这才忧心地说:“我们还能像以前那样自由自在地在一起吗?”史成杰知道她的意思,一是担心他可能又要重新上战场,那可是一种未知的分别,残酷战场什么都可能发生,就是能安全地归来,也将是漫长的等待。二是担心他去重庆见了舅舅吴浩淼之后,可能会失去行动的自由,他的舅舅可能不会容忍他们之间的这种关系,那对阿莲来说将是一件非常残忍的事情。史成杰自己也非常矛盾,在进入重庆山区后,他就一直在思考着这个问题,直到现在……
您没有登录,注册并登录后方可阅读全部公开的正文!
免费注册 | 马上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