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属:原创 · 独家授权
字数:3502
阅读:461
发表:2024/3/8
180章 历史 小说
《荆公为政》第138章:久违的欣喜
1-2
…
137
138
139
…
180
全部
- 故事梗概
- 作品正文
第138章 久违的欣喜
战争的胜利不仅是一种振奋,更是对人员思想的一种最好的捏合。熙河之战大胜后,朝廷反对新法及弹劾宰相的呼声顿时偃旗息鼓鸦雀无声,王公大臣上朝奏事,不仅是言辞积极正向,就连话风动作也充满着昂扬与遒劲,再也不见那些阴阳怪气冷嘲热讽甚至要以破釜沉舟歇斯底里非拼个你死我活不可的嘴脸与架势出现。
这天早朝后,神宗帝回到文德殿,仍想着官员们在朝堂上积极提到:吐蕃归顺,辽夏决不会善罢甘休,朝廷不可须臾松懈;实施方田均税法阻力仍在,必得尽快妥善解决;京城罢市已近数月,仍未完全复市;京师、京西及胶州等地数月滴雨未下,如此大旱,朝廷不可不得高度重视……经过数场狂风骤雨淬砺的神宗帝见群臣极其少有地积极主动为朝廷建议献策,越发感到温暖,更是信心倍增,浑身充满着昂扬的力量。
这天神宗帝正想着,皇城司使高登谷进殿禀奏:“陛下,近日有歹徒在京城广布谣言,说此次大旱纯属上苍对我朝的惩罚,已弄得满城议论纷纷,人心惶恐。”
神宗一怔,问道:“谣言?谣言是如何说的?”
高登谷奏道:“陛下,那歌谣很长,臣只记得开头几句,是这样,”说着,念道,“世间事,有因果。天不雨,人之祸。行变法,铸的错。……逆天意,遭报复。降天灾,为惩恶。行新法,杀无赦。”
神宗又问:“可知此谣言从何而起?”
高登谷道:“目下尚不清楚,臣正在全力缉查。”
神宗帝双眉耸动,烦忧之情顿生心头。
此谣言正是石越所为。
石越先见大 十万大军在吐蕃消失,汴梁城内的店铺一概关停,原以为由此造成的混乱定会延续很长一段时间,甚至直接动摇到大宋的安定及铁腕人物王安石宰相的地位,谁知好景不长,随着熙河战事的全胜,王韶的凯旋,宋廷风暴顿时云消雾散,汴梁城内很快归于平静。石越见大势已去,思虑再三,不敢擅自生事,只得暂作蛰伏,以待事变。
那些日,他除了暗中关注宋廷上层的动态外,表面只装着全身心投入到他的白水潭书院的事务上。
白水潭书院,不仅为御赐的书院,也不仅是聘了大宋顶尖级的名儒大家前来任教,诸如二程、二苏、曾布、王安礼、理学家邵雍……就连大科学家沈括沈师中也时常前来授课。所开学科更是有别于其他书院、学府,不仅教授四书五经,更是开设了依据从金云儿那里骗来的自然常识书籍“编著”的 “石子七学”,再加上武功超群的夏侯无忍指导的武功课,整个教育教学内容具有相当的独特优势及强大的吸引力,书院开办不上三年,生徒已达三千余人,书院的名气更是远远超过京城已近百年历史的广文、锡庆、朝思等太学书院。
石越这天视察完校园的教学设备及生徒在课堂上的习学情况后,又来到书院西部的操场。此时的武术教练夏侯无刃正带领生徒在操练武功,就见上百名武生,个个生得虎背熊腰,上身着一色滚红锦边缁衣短褂,下身着黑色灯笼裤,脚踏白底云头布鞋,随着口令,武生动作整齐划一:耍刀,天空白光霍霍;舞枪,大地乱云飞渡;喝一声,响遏行云;跺一脚,地动山摇……一招一式,均是刚劲有力,大有劈山搅海之势。
“有这等训练,何愁大事不成?”石越正看得入神,门房送来书信,见是辽相的密信,急忙拆开视之,见信上仅简单一语:“趁天灾为南朝制造更多混乱。”
石越思考多日,这天有了主张,先是编出一首歌谣,让书院秘密印出,再交夏侯无刃、张安一班心腹连夜潜入京城四处散发……
神宗听了谣言,更是震怒,以手击案道:“如此不趁之徒,竟敢趁大旱之年,妖言惑众,乱我大宋,罪不可赦!”说着,限皇城司三日之内查清谣言来处。
皇城司使高登谷刚走,银台司使又来,将一只绢囊呈上,奏道:“陛下,这是北朝刚刚送来的国书。”
神宗接过,展开看过,突然喊道:“茶。茶。”
这此日,神宗帝每逢早朝后回到文德殿,本想小憩片刻再处理政务,但不等闭上双眼,满脑尽是王韶元帅在吐蕃战场跃马纵驰的英武身姿及目下那些尚未处理完毕的事务。他先是怀疑宫女送来的小龙团茶水太浓酽,致使喝后精神过于亢奋,于是限令宫女一律将茶水换成白开水。
听说皇上要喝茶,内侍邵天九急忙叫宫女送上一盏白开水。
神宗抿了一口,“呸”地吐出,说道:“朕要喝茶水,浓浓的茶水。”
宫女不知所措。
邵天九小心翼翼地上前问道:“官家不是已不喝茶水了么?”
神宗道:“朕现在要喝。”
侍女只得重新泡上浓酽的茶水。
神宗喝下,头脑顿时倍加清醒,又反复看了辽朝的国书,想:“增修戍垒,起铺舍,筑外罗城,此是哪年的事了?北朝现在竟以此来指责我朝的不是,这是何意?”想着,明白过来:“哦,那纯是见吐蕃归顺我大宋,断了西夏臂膀,西夏一时没了主张,北朝这才自己跳了出来,找那些陈谷子烂米之事来挑衅。”神宗又连连喝了两口浓茶,头脑更加清醒,“这等挑衅,只能给我朝提个醒,使朕更加警觉便是。但朕决不会如往日样急切切给予答理,如是匆忙答理,岂不显得我朝的理亏与紧张?虎多啸而失威,鸟一鸣则惊人。朕仍要竭力做好本朝的事务,其它什么也别多说,就让他北朝慢慢去琢磨琢磨朕的心思吧。”
正想着,枢密使文彦博求见。
自熙河一战大获全胜后,作为主管军事的枢密使文彦博想到那日在朝堂上为战与不战争论得无休无止时,是他在关键时刻拿出有生以来最大勇气力主一战的主张,不仅当时得到圣上的嘉许,更是取得了大宋几十年来从未获得过的胜利,作为主战的他何能不沾沾自喜踌躇满志?这天接到雄州守将张利一的情报,说辽朝正在拒马河以北调兵谴将,大有犯境之意,他思考一番,觉得此事关系重大,不得不急急前来奏禀皇上。
神宗帝见文枢密自熙河之战取胜后,说话行事无不精神抖擞,心中高兴,遂将辽书递与他看过,问道:“文卿有何想法?
文彦博还过国书,回道:“那耶律洪基定是见吐蕃归顺我朝,使他失去一个可任意摆布的邻邦,不得已,只好赤膊上阵了。陛下,为彻底了解边事,臣想近日亲往拒马河一带实地踏勘,而后拿出应对主张。愿陛下恩准。”
战争的胜利不仅是一种振奋,更是对人员思想的一种最好的捏合。熙河之战大胜后,朝廷反对新法及弹劾宰相的呼声顿时偃旗息鼓鸦雀无声,王公大臣上朝奏事,不仅是言辞积极正向,就连话风动作也充满着昂扬与遒劲,再也不见那些阴阳怪气冷嘲热讽甚至要以破釜沉舟歇斯底里非拼个你死我活不可的嘴脸与架势出现。
这天早朝后,神宗帝回到文德殿,仍想着官员们在朝堂上积极提到:吐蕃归顺,辽夏决不会善罢甘休,朝廷不可须臾松懈;实施方田均税法阻力仍在,必得尽快妥善解决;京城罢市已近数月,仍未完全复市;京师、京西及胶州等地数月滴雨未下,如此大旱,朝廷不可不得高度重视……经过数场狂风骤雨淬砺的神宗帝见群臣极其少有地积极主动为朝廷建议献策,越发感到温暖,更是信心倍增,浑身充满着昂扬的力量。
这天神宗帝正想着,皇城司使高登谷进殿禀奏:“陛下,近日有歹徒在京城广布谣言,说此次大旱纯属上苍对我朝的惩罚,已弄得满城议论纷纷,人心惶恐。”
神宗一怔,问道:“谣言?谣言是如何说的?”
高登谷奏道:“陛下,那歌谣很长,臣只记得开头几句,是这样,”说着,念道,“世间事,有因果。天不雨,人之祸。行变法,铸的错。……逆天意,遭报复。降天灾,为惩恶。行新法,杀无赦。”
神宗又问:“可知此谣言从何而起?”
高登谷道:“目下尚不清楚,臣正在全力缉查。”
神宗帝双眉耸动,烦忧之情顿生心头。
此谣言正是石越所为。
石越先见大 十万大军在吐蕃消失,汴梁城内的店铺一概关停,原以为由此造成的混乱定会延续很长一段时间,甚至直接动摇到大宋的安定及铁腕人物王安石宰相的地位,谁知好景不长,随着熙河战事的全胜,王韶的凯旋,宋廷风暴顿时云消雾散,汴梁城内很快归于平静。石越见大势已去,思虑再三,不敢擅自生事,只得暂作蛰伏,以待事变。
那些日,他除了暗中关注宋廷上层的动态外,表面只装着全身心投入到他的白水潭书院的事务上。
白水潭书院,不仅为御赐的书院,也不仅是聘了大宋顶尖级的名儒大家前来任教,诸如二程、二苏、曾布、王安礼、理学家邵雍……就连大科学家沈括沈师中也时常前来授课。所开学科更是有别于其他书院、学府,不仅教授四书五经,更是开设了依据从金云儿那里骗来的自然常识书籍“编著”的 “石子七学”,再加上武功超群的夏侯无忍指导的武功课,整个教育教学内容具有相当的独特优势及强大的吸引力,书院开办不上三年,生徒已达三千余人,书院的名气更是远远超过京城已近百年历史的广文、锡庆、朝思等太学书院。
石越这天视察完校园的教学设备及生徒在课堂上的习学情况后,又来到书院西部的操场。此时的武术教练夏侯无刃正带领生徒在操练武功,就见上百名武生,个个生得虎背熊腰,上身着一色滚红锦边缁衣短褂,下身着黑色灯笼裤,脚踏白底云头布鞋,随着口令,武生动作整齐划一:耍刀,天空白光霍霍;舞枪,大地乱云飞渡;喝一声,响遏行云;跺一脚,地动山摇……一招一式,均是刚劲有力,大有劈山搅海之势。
“有这等训练,何愁大事不成?”石越正看得入神,门房送来书信,见是辽相的密信,急忙拆开视之,见信上仅简单一语:“趁天灾为南朝制造更多混乱。”
石越思考多日,这天有了主张,先是编出一首歌谣,让书院秘密印出,再交夏侯无刃、张安一班心腹连夜潜入京城四处散发……
神宗听了谣言,更是震怒,以手击案道:“如此不趁之徒,竟敢趁大旱之年,妖言惑众,乱我大宋,罪不可赦!”说着,限皇城司三日之内查清谣言来处。
皇城司使高登谷刚走,银台司使又来,将一只绢囊呈上,奏道:“陛下,这是北朝刚刚送来的国书。”
神宗接过,展开看过,突然喊道:“茶。茶。”
这此日,神宗帝每逢早朝后回到文德殿,本想小憩片刻再处理政务,但不等闭上双眼,满脑尽是王韶元帅在吐蕃战场跃马纵驰的英武身姿及目下那些尚未处理完毕的事务。他先是怀疑宫女送来的小龙团茶水太浓酽,致使喝后精神过于亢奋,于是限令宫女一律将茶水换成白开水。
听说皇上要喝茶,内侍邵天九急忙叫宫女送上一盏白开水。
神宗抿了一口,“呸”地吐出,说道:“朕要喝茶水,浓浓的茶水。”
宫女不知所措。
邵天九小心翼翼地上前问道:“官家不是已不喝茶水了么?”
神宗道:“朕现在要喝。”
侍女只得重新泡上浓酽的茶水。
神宗喝下,头脑顿时倍加清醒,又反复看了辽朝的国书,想:“增修戍垒,起铺舍,筑外罗城,此是哪年的事了?北朝现在竟以此来指责我朝的不是,这是何意?”想着,明白过来:“哦,那纯是见吐蕃归顺我大宋,断了西夏臂膀,西夏一时没了主张,北朝这才自己跳了出来,找那些陈谷子烂米之事来挑衅。”神宗又连连喝了两口浓茶,头脑更加清醒,“这等挑衅,只能给我朝提个醒,使朕更加警觉便是。但朕决不会如往日样急切切给予答理,如是匆忙答理,岂不显得我朝的理亏与紧张?虎多啸而失威,鸟一鸣则惊人。朕仍要竭力做好本朝的事务,其它什么也别多说,就让他北朝慢慢去琢磨琢磨朕的心思吧。”
正想着,枢密使文彦博求见。
自熙河一战大获全胜后,作为主管军事的枢密使文彦博想到那日在朝堂上为战与不战争论得无休无止时,是他在关键时刻拿出有生以来最大勇气力主一战的主张,不仅当时得到圣上的嘉许,更是取得了大宋几十年来从未获得过的胜利,作为主战的他何能不沾沾自喜踌躇满志?这天接到雄州守将张利一的情报,说辽朝正在拒马河以北调兵谴将,大有犯境之意,他思考一番,觉得此事关系重大,不得不急急前来奏禀皇上。
神宗帝见文枢密自熙河之战取胜后,说话行事无不精神抖擞,心中高兴,遂将辽书递与他看过,问道:“文卿有何想法?
文彦博还过国书,回道:“那耶律洪基定是见吐蕃归顺我朝,使他失去一个可任意摆布的邻邦,不得已,只好赤膊上阵了。陛下,为彻底了解边事,臣想近日亲往拒马河一带实地踏勘,而后拿出应对主张。愿陛下恩准。”
上一章
下一章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登录 后再戳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