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属:原创 · 独家授权
字数:45573
阅读:7512
发表:2016/4/21
都市
小说
中篇小说《悔役》
- 故事梗概
- 作品正文
阳光变得很温和宜人,暖风吹拂,纫晒着两身湿体。还是在刚出水时,伍孝峰就说要去买两套衣服来换,郑静珊不肯,她怕伍孝峰一去不回了,两人就躲进树丛中脱光衣服用手狠狠拧干又悉数穿上,虽然浑身都怪不舒服的,她却说让太阳慢慢烘干吧,身体都这么棒,不会闹出感冒来的,这点让他觉得她生存能力强,也很善于泡磨人。纠缠到黄昏时分,两体都干好如初了,时间也耗去够多了,话也谈得似乎够透了,关系也加进得似乎够深了,他们才总算离开了公园。伍孝峰送郑静珊回到她住处的楼下,才算终于摆脱了她。
伍孝峰马上打开手机,联系华雯,可响了很久对方都没接。伍孝峰就到华雯家去找,她不在家。接着,伍孝峰又到了几处他俩曾经到过的地方,包括他被郑静珊叫走时的那条街上不弃的找,还是不见。夜深了,最后伍孝峰只能选择回家。上楼时,却见华雯在家门外等伍孝峰,她当时铺一张报纸坐在楼梯间等候,像是耐心镇静地等了良久。伍孝峰后来知道华雯手机放在家里忘记带了,华雯是忽然觉得,既然伍孝峰认识自己几天就抛弃了他交往已久的女子,自然有其道理,不会那么轻易地又去接上关系和好当初的,尽管那壮女咄咄逼人的将他叫走,也无论自己发的那条劝其重归于好的短信是怎样的大义凛然。伍孝峰一定会我行我素。华雯站起身含着泪光地笑着,伍孝峰兴奋地一把上去将她整个人抱小孩般地抱起,打开房门进去,然后把她轻轻地放坐在长沙发上。
“我们尽快去办结婚证吧,我不会选择别人的。”伍孝峰给华雯倒了一杯红酒,递给她喝,他独自住在家,很希望她是夜能留下来。
“我们去办了结婚证,郑静珊知道了会气死的,嘻嘻,不过这女的也真倒霉,她名字刚改好,你就碰上了我。”华雯脸上漾着红晕,双眼迷蒙地看着伍孝峰,这情状令人忘乎所以。华雯穿得很少,丝质的衣物甚至十分透明,这让她更加显得单薄瘦巧,不见一点脂肪似的,她与伍孝峰那身形反差越强烈,当然就会令他越满意。她倒在他手臂中说:“我爱你。我要为你生一个人见人爱的儿子。”
伍孝峰幸福地笑着,吻着华雯,吃些夜宵洗漱完毕之后,两人就进入了实质性的作业……
第二天上午,经过整夜的忧患思考,郑静珊还是觉得自己与伍孝峰婚姻爱情之门难以打开。就像华雯的想法一样,郑静珊觉得伍孝峰那么快就喜欢上了华雯,实在难得再回头啃她这根旧草了,无论她怎样胡搅蛮缠地努力一通。这时,郑静珊给伍孝峰的手机发了一条这样的短信:“你今后在我与华雯之间脚踏两只船吧,好好比较一下,看哪个更值得你娶做老婆,也许只有这种悖于伦理的方式,还可让我尚存一线机会。”
伍孝峰没有回信。
9
追溯到休年假的那些天。被干警叫去看守所见过余毛毛之后,郑锦旗就回外地的温馨小家了。他仍然把那流浪汉的骨灰私下里保管着,他认为宁可让英雄的墓下是空的,也绝不能被别人去替代去玷污,他发誓还要去乡下继续努力。
曾婷不愧为善于体恤郑锦旗的好妻子,她向医院里告了假,决定与丈夫一同去消除心患,共度难关。曾婷的办法是找一个人代替郑锦旗换骨灰,他们夫妇俩也一同去。找替的人是曾婷的娘家外侄,这小伙子刚大学毕业,签了工作暂时还不能去干,就闲在家里等着;他很有同情心,了解完这个特殊使命以后,便欣然答应了。曾婷这次让郑锦旗穿得非常考究,西装革履,从头到脚是清一色的名牌,一脱上次下乡的农民派头,并戴上一副宽边墨镜,又与她和外侄走在一起,当地人绝对认不出来,根本不会去联想那个被带进村委会挨揍的盗墓贼。他们掐好时间,一行三人出现在滕家屋外已近傍晚时分。孤苦伶仃的滕母正佝偻着身子在灶台前烧火做饭,那条黄狗伴蹲在她身边。来人刚走近屋门,这畜生就扑过来狂吠,曾婷马上从包内取出早备好的火腿肠扔过去,它叼着就息声让路了。郑锦旗看着那副贪婪样子,就回思当初要是也能给些吃的稳住它,就不会跑去山上惹祸了。那天,这畜生准是一开始就远远地跟在滕母后面,再缩蹲在某处张着大口望着,等滕母被打发下山后,就集中于郑锦旗的行动了,见他迫不及待忙手忙脚的样子,才扑上去大叫着,接着就惊动了村民。
走进屋里之后,曾婷微笑着声称三人是来乡访亲的,许多年没来景疏物移的找了一整天都没找到,路过这里就想歇一歇。淳朴的滕母让来人坐下,又为他们泡了茶,那随着热腾之气从三只饭碗中清新散发的,是烟薰自制的茶叶香,不名贵,但含有泥土的精华。大家与滕母聊起家常。曾婷还起身去帮滕母烧引炊火,老人高兴。主人与家犬的注意力全引开了,随着当事人一个稳秘的手势,外侄就走向门外,从放在外面的所有行李中拿走一个鼓囊囊的编织袋,就转身上山了。郑锦旗在滕家始终都谨慎地戴着黑镜,并且很少说话,他怕滕母认出那个可恶的撬她儿子坟的家伙来。大家都知道,要上坟山,必须要经过滕家。
外侄不是民政学院毕业的,可没有郑锦旗那种职业心态,在清冷的淡淡暮霭中穿行阴界,心里难免有些发瘆。他绝不敢吸目远看满山林立错落的坟堆,只能深一脚浅一脚的奔目标地低着头前行,尽量避免多看见一座坟。郑锦旗事先为他绘了一张位置图,路线和终点标得很清晰仔细,他很快就找到插有“滕国民之墓”木板碑的坟位。这时,全为帮叔婶这个忙,他豁出去了,眼睛只盯着这地方,毫不顾及身外的一切环境,仿佛这个堆积物在他心中已搬到了闹市的街上,大家都围着看考古发现,这样就不紧张可怕了。不由分说干起来。编织袋中装有可伸缩柄杆的挖掘齿锄,一盏电子节能照明灯,以及两只骨灰盒,一只是江景林原本的那只,曾婷还叫郑锦旗另备了一只,她想如果滕国民的那只坛子在挖取时弄破了,可就此换用,只是款式远不及江景林的盒子贵重精美,但它已装载进了滕国民的真骨。
戴着手套起挖时,外侄就打开照明灯,光线射向身前的坟头,这样有利于行动也可以壮胆。齿锄刚一下去,外侄就觉得土很松,可越挖越深夯土就越紧,他明白已到了叔叔上次未及的尺度,再挖,他就要变得十分小心,怕碰及瓷坛,接着坛子的顶盖部就露了出来,一点点剥空旁边的干土,整个坛子就被他双手捧了出来。这坛子是农村一般人家常见的用于装腌干菜之类的,白釉底起蓝色仿古不规则花纹与图案,上面胶封牢固的盖子是木头雕制的。外侄把坛子放在一块平地上端详着,就立即用齿锄大胆地将其敲碎,发现里面装着的仍是叔叔描绘过的那只鼓鼓的黑塑袋,他把袋子拿起,掸去瓷片碴,放进江景林的盒子。他随即取出另一只盒子放入那方孔穴里,复土后用双脚夯土,土堆外部尽可能恢复原来的高度特征。最后在坟边挖一个小坑,把洒落坟地的碎瓷片捡起扔进去埋了。大功告成之后,外侄收拾东西在已显沉重的夜色中下山。
在滕家等着的两人,听到外侄归来时压低声说了句:“完璧归赵!”又看见那编织袋有明显少了一只骨灰盒的轮廓,这使他们余悸渐去的脸上流露出喜悦,认定事情果真办成了,一切进行得如此的顺利,真令人难以置信。接着就起身要走,滕母要留他们三人吃饭,被婉言谢绝。是夜,他们就歇在了村上一户私开的小旅店里。第二天一早,曾婷就特意去村上的商店里买了一大袋诸如奶粉、蛋糕、莎淇玛、麦片、白砂糖之类的食品,叫外侄去送给滕母。
在车站等返城的班车时,郑锦旗见路边有个小摊点,想去买三瓶水带上车喝,掏出一张二十元的给摊主,找钱时对方因手上少了点零头就抵换一张报纸给他。郑锦旗转身把三瓶水交给曾婷,她放进包里,他就站着一边等车一边打开报纸翻看。这是一张省城先天的晚报,不看则罢,一看就让他的眼球僵住了,在头版显著位置上刊登有一则消息,其标题是赫然醒目的黑体字:“见义勇为英雄江景林骨灰被盗”。
原来,从江景林原部队复员刚来省城工作的几名战友,得知他的事迹后非常感动,买了一个硕大的花圈结伙一起去扫墓,陵园的接待人员把他们领到墓位行仪致哀时,有意无意地发现这里有些蹊跷。江景林的墓基座台石有点歪,两边的小松枝是下葬时封口落石之后才最终种植的,现在却见有一株枝条压在了台石缝里,雨水可冲刷周围的泥土和水泥砂灰,可褪化不了这些。很快,就喊来了当时亲手参与骨灰安葬的两位工作人员,他们一看就断定有人动过此墓,尽数揭开掩物之后,呈现给大家的竟然是一个空穴,里面只有零乱的石灰及枯萎的花瓣。
车开来了,郑锦旗却双腿灌了铅似的迈不动步子,曾婷见他面色煞白,正要问他哪里不舒服,骨灰胜利换回了应该高兴啊?不料他把那张晚报递给她,并喃喃道:“完了!”她来不及问他什么完了,更来不及看报纸,车就停在了他们身边,她见他居然有一副不太想上去的样子,像是要逃脱什么。外侄不解地看着他们,猜想这两人是不是后悔动了人家骨灰窝了,江山何处不埋忠骨呢,张冠李戴的错了就错了吧?其实郑锦旗此刻想的是:自己在江景林的碑下取盒时,虽然干得像做贼似的匆忙,但尽量恢复了外貌啊,一没人看见,二事后屁股擦得很干净的,那天下雨也为他隐没了一些痕迹,前去上坟的人绝不会察出悼拜的墓内空空如也,永远没人会翻开去看的,现在怎么就被人发现了呢?
三人坐上车后,外侄很快被坑坑洼洼的山间公路摇得犯困,就仰在椅上睡着了。曾婷在车上看过报纸,沉默了,与郑锦旗一样陷入了巨大的焦头烂额般的困境之中。眼前的一切,如同窗外颠簸倒去的影子一样模糊。车子到达了省城,先叫外侄带行李回家去,他俩就直接火急地赶到了革命陵园内,远远地,只见江景林的墓位已形成了案发地点,被警方封锁,周围用建筑时常用的蓝色隔离铁板挡着,谁都不能靠近。忽然间,一行人从陵园大门一侧的休息室里走出来,其中一名妇女手中牵着一个女孩,一边伤心哭泣一边说:“是谁这么狠心,人都烧成灰了还不放过?……”
郑锦旗本能般地要跑上去,曾婷立即拦住他,想问他是否要去送死者亲人揍一顿才痛快,还是要去干什么?曾婷忙从坤包里拿出一沓钱,才两人一起走到妇女身边。曾婷以极安慰的神情说:“我是景林生前酒店里的同事,大家都挺怀念他的,今天想来看看他,没想到……哦,这点钱留给家用吧。”那妇女死活不肯收,还动情地马上要跪倒相谢,忙被曾婷一把扶住。郑锦旗拿过钱,硬塞在了身边的女孩手上,那孩子接住钱,不知为何哇地一声哭了。众人看了这情景,不知如何是好?
假后上班时,班上的同事见郑锦旗像是换了一个人,变得非常的沉默寡言。干活不敢打头阵了,担不起责任似的,总想去为班上的师傅们当下手,面对一具待火化的尸体和出炉的骨灰,身不由己似的要站到师傅们身后,奇怪地依赖人家去操作,这情形就连同学小宋也看了陌生,这可不是他一贯的风格啊。郑锦旗每天就甘愿埋头打扫火化间的卫生,做些诸如拖地面、抹停尸车、倒垃圾等后勤性质的无风险的琐事,他觉得干这些出了差错也无妨。班长实在看不下去了,说郑锦旗如果不想在这里干了,可到别处去。班长向主管领导带些情绪地反映了一通情况后,领导觉得火化班是整个殡仪馆最主要的前沿阵地,绝不能留下这种人,就很快把他调到了化妆班。到了化妆间,郑锦旗心里的畏惧感就淡去了很多,反正为死者化妆时压根就是往脸上一顿涂红抹彩,夸张点不要紧,雌雄不分的也不伤大雅。事实上,这样做的结果也会令工作难以胜任。
这天下午一上班,班长分五具尸体给郑锦旗整容化妆,这五具尸体都是等着去开追悼会作告别仪式的。尸体中有四女一男,从冻尸箱中依次推出来,给前面的女尸化好后,最后才机械顺手地给那名男尸也化好了。这男尸是一位七十多岁患癌症去世的老头,他苍白瘦削的脸上被郑锦旗化了通红的油彩,倒脱参差的眉头,被画上了纤细的柳叶眉,那黑扎扎的胡茬包围着的嘴唇上,被化成了樱桃小口,光照下看上去红嘟嘟的,形状好像是粘在唇上的两瓣橘肉。这样整理后的遗体由礼宾缓缓推向哀乐环绕的告别厅后,就当然引起一片哗然,把应有的肃穆庄严的气氛顿时消失一净。死者家属很快就要向殡仪馆讨个说法。老头的女儿气愤地哭着,说出了令旁人啼笑皆非的话:“送的是我爸,又不是我妈,这妆化的是什么呀?像个变态的妖精!”工作人员一查,就把责任人落实到了化妆班的郑锦旗身上。最后,遗体再次被拖回重新让别人化妆,追悼告别仪式也由此推迟进行,这尴尬的场面,让来参加送别的人们都得耐心等着。领导为这事责成郑锦旗向其家属当面道歉,并将扣除他当月的全部效能工资……
与此同时,警方正在侦查着英雄江景林的坟墓被掘一事。这让人可感受一种正义的价值力量,英魂是多么的被人仰戴。他们把整个陵园上下都看了一遍,还走访了园内不少相关人员,只遗憾这里怎么没装电子探头。当问及门卫值班的老万时,他和善地笑着连连称道:“里面一直平安无事啊,我什么可疑人也没见过。”老万哪会联想到一个雨夜里发生的琐事,在陵园隔壁的殡仪馆工作的小郑,穿着雨衣进去找过钥匙。警方在外围也对全市所有的殡葬专用品市场适当布控,看可否出现有倒卖精品骨灰盒的人?他们同时在网上也得知了这样的奇闻怪事:英国有一名妇女,因怀念痛惜已故的丈夫而生出吃他骨灰的举动。她把丈夫的骨灰盒存放在家中,每天望着拜着,时间长了就设法去打开看,继而捧一些凑近鼻孔闻,仿佛就闻到了丈夫久违的体味;这还不够满足,最后就弄一点放在舌尖,立刻使她产生很强的亲切感,好像丈夫在与她接吻,接着顺口水吞了下去。她从此发展到每天都想吞食丈夫,仿佛亡夫将复活寄生在她体内。她先是像包果酱似的蘸些灰夹在面包里吃,不久又洒拌在牛奶中喝,还像放调味品一样的加在肉脯鱼烩中吃,不久,一盒骨灰全被她吃完了。这吞了一具尸骨的妇人,到现在身体也没出什么异常。有的警察想,江景林的骨灰会不会也被人连同盒子一起刨去打开吃了?于是,警察以侥幸的心理去找江景林亲属谈话,无根无据的也只能婉委地问其父母和妻子最近吃了什么没有?他们垂头丧脑的,只回答失去亲人以来吃什么都没胃口。一同去的还有个心直口快的年轻女警察,她想问吃骨灰有没有胃口?可刚要张嘴就有一个男警察对她瞪着眼猛咳一声,便只能把那句话咽到喉咙里。警察们最终觉得自己的想法太歪损了,人家再怎么样,也不致于像那个英国妇女一样荒唐地吃亲人骨灰。警方认为这案子一时还难以了结。
10
禁闭室里每间小房只有七平米大小,进门跨一步就上了占去大部分面积的水泥统床,上面被弄得乌糟糟的,质地很旧,样子看得出睡过无数违规关进来的犯人。余毛毛被关进那间小房时,看见床边上丢着一块发硬的剩馒头,馒头旁边还有许多粒老鼠屎。四面墙壁很肮,壁上留有不少让人看不懂的符号,竟还歪歪扭扭地刻着某些革命烈士就义前在牢里写下的诗句。壁上还有用手指揩抹上去的血迹,每个血手印里几乎都沾着一只死蚊子,那蚊子个头不小。里面仅有一扇高悬的带铁栏杆的小窗,自然采光很差,大白天的还需要开灯,而灯泡又光线昏黄,只有15瓩,垂落下来的电线上挂满了蜘蛛网。负责看守余毛毛的,也是一名短刑期女犯。女看守从余毛毛小房的铁板门上的监视口,时刻注视着里面的情况。余毛毛一天到晚坐在水泥统床上,喉干舌燥地背诵着“必修手册”。一举一动的,细致到一小时背了多少行文字、一晚上睡了多长时间、蹲了几次里面的马桶等等,女看守知道了都有可能汇报给干警。在这里,余毛毛更深地体验到了坐牢的滋味。时间一旦有个喘息的刹那,她就站到监视口边上,对外面无拘束地呼道:“阿爸父神,饶恕我,赦免我的一切罪过吧,阿门!……”
女看守面黄肌瘦,还患有癫痫病。看守所干警在分配犯人劳改岗位时,也令人费解,这禁闭室看守一职可是个操心的重责差事,还通常不能够安心的睡觉,何不安排些身体健康的犯人来呢?当余毛毛有一次站到监视口前祈祷时,那女看守听到声音就马上走近一看,这人可不懂得什么是“阿爸父神”,认为她这是抵抗政府、拒绝改造的言行,顿时就惊急得发病了,口冒白沫,浑身抽搐着倒在了地上。余毛毛从监视口里面见状,就对门外忙不迭地大喊:“报告干部,出事了,来人啊,有人晕倒了……”
石干警是专门责任管理禁闭室的,他闻讯后就叫人把那女看守送去了医务室处理。禁闭室其它小房里同时也每房一人地关着违规的犯人,大家都从余毛毛的叫喊声中,以及随后从自己小房的监视口里看到了紧急闪动的人影,就知道了情况,认为余毛毛走运了,干警肯定会奖励她。后来,石干警打开铁门,对余毛毛严肃地说:“犯人突发疾病,你能及时报告是对的,但你关禁闭还嚷嚷一些与思想改造无关的话,又是不对的,你现在失去了人身自由,也就同时失去了信仰自由,这里不相信上帝。”
“石干部,”余毛毛的脸一下被激红了,忽然想起了上次险些要关禁闭,是那个善解人意的娃娃脸帮助她化险为夷的,“那个古干部呢?”见石干警没有回答她,她也知道古干警也是石干警的属下,归他管,就又麻起胆子再问,“那么,所长也反对我信教?”
“你暂时没有选择,”石干警的语气虽然缓和了,但还不失坚定,“只能全心全意的学习‘必修手册’。”
伍孝峰马上打开手机,联系华雯,可响了很久对方都没接。伍孝峰就到华雯家去找,她不在家。接着,伍孝峰又到了几处他俩曾经到过的地方,包括他被郑静珊叫走时的那条街上不弃的找,还是不见。夜深了,最后伍孝峰只能选择回家。上楼时,却见华雯在家门外等伍孝峰,她当时铺一张报纸坐在楼梯间等候,像是耐心镇静地等了良久。伍孝峰后来知道华雯手机放在家里忘记带了,华雯是忽然觉得,既然伍孝峰认识自己几天就抛弃了他交往已久的女子,自然有其道理,不会那么轻易地又去接上关系和好当初的,尽管那壮女咄咄逼人的将他叫走,也无论自己发的那条劝其重归于好的短信是怎样的大义凛然。伍孝峰一定会我行我素。华雯站起身含着泪光地笑着,伍孝峰兴奋地一把上去将她整个人抱小孩般地抱起,打开房门进去,然后把她轻轻地放坐在长沙发上。
“我们尽快去办结婚证吧,我不会选择别人的。”伍孝峰给华雯倒了一杯红酒,递给她喝,他独自住在家,很希望她是夜能留下来。
“我们去办了结婚证,郑静珊知道了会气死的,嘻嘻,不过这女的也真倒霉,她名字刚改好,你就碰上了我。”华雯脸上漾着红晕,双眼迷蒙地看着伍孝峰,这情状令人忘乎所以。华雯穿得很少,丝质的衣物甚至十分透明,这让她更加显得单薄瘦巧,不见一点脂肪似的,她与伍孝峰那身形反差越强烈,当然就会令他越满意。她倒在他手臂中说:“我爱你。我要为你生一个人见人爱的儿子。”
伍孝峰幸福地笑着,吻着华雯,吃些夜宵洗漱完毕之后,两人就进入了实质性的作业……
第二天上午,经过整夜的忧患思考,郑静珊还是觉得自己与伍孝峰婚姻爱情之门难以打开。就像华雯的想法一样,郑静珊觉得伍孝峰那么快就喜欢上了华雯,实在难得再回头啃她这根旧草了,无论她怎样胡搅蛮缠地努力一通。这时,郑静珊给伍孝峰的手机发了一条这样的短信:“你今后在我与华雯之间脚踏两只船吧,好好比较一下,看哪个更值得你娶做老婆,也许只有这种悖于伦理的方式,还可让我尚存一线机会。”
伍孝峰没有回信。
9
追溯到休年假的那些天。被干警叫去看守所见过余毛毛之后,郑锦旗就回外地的温馨小家了。他仍然把那流浪汉的骨灰私下里保管着,他认为宁可让英雄的墓下是空的,也绝不能被别人去替代去玷污,他发誓还要去乡下继续努力。
曾婷不愧为善于体恤郑锦旗的好妻子,她向医院里告了假,决定与丈夫一同去消除心患,共度难关。曾婷的办法是找一个人代替郑锦旗换骨灰,他们夫妇俩也一同去。找替的人是曾婷的娘家外侄,这小伙子刚大学毕业,签了工作暂时还不能去干,就闲在家里等着;他很有同情心,了解完这个特殊使命以后,便欣然答应了。曾婷这次让郑锦旗穿得非常考究,西装革履,从头到脚是清一色的名牌,一脱上次下乡的农民派头,并戴上一副宽边墨镜,又与她和外侄走在一起,当地人绝对认不出来,根本不会去联想那个被带进村委会挨揍的盗墓贼。他们掐好时间,一行三人出现在滕家屋外已近傍晚时分。孤苦伶仃的滕母正佝偻着身子在灶台前烧火做饭,那条黄狗伴蹲在她身边。来人刚走近屋门,这畜生就扑过来狂吠,曾婷马上从包内取出早备好的火腿肠扔过去,它叼着就息声让路了。郑锦旗看着那副贪婪样子,就回思当初要是也能给些吃的稳住它,就不会跑去山上惹祸了。那天,这畜生准是一开始就远远地跟在滕母后面,再缩蹲在某处张着大口望着,等滕母被打发下山后,就集中于郑锦旗的行动了,见他迫不及待忙手忙脚的样子,才扑上去大叫着,接着就惊动了村民。
走进屋里之后,曾婷微笑着声称三人是来乡访亲的,许多年没来景疏物移的找了一整天都没找到,路过这里就想歇一歇。淳朴的滕母让来人坐下,又为他们泡了茶,那随着热腾之气从三只饭碗中清新散发的,是烟薰自制的茶叶香,不名贵,但含有泥土的精华。大家与滕母聊起家常。曾婷还起身去帮滕母烧引炊火,老人高兴。主人与家犬的注意力全引开了,随着当事人一个稳秘的手势,外侄就走向门外,从放在外面的所有行李中拿走一个鼓囊囊的编织袋,就转身上山了。郑锦旗在滕家始终都谨慎地戴着黑镜,并且很少说话,他怕滕母认出那个可恶的撬她儿子坟的家伙来。大家都知道,要上坟山,必须要经过滕家。
外侄不是民政学院毕业的,可没有郑锦旗那种职业心态,在清冷的淡淡暮霭中穿行阴界,心里难免有些发瘆。他绝不敢吸目远看满山林立错落的坟堆,只能深一脚浅一脚的奔目标地低着头前行,尽量避免多看见一座坟。郑锦旗事先为他绘了一张位置图,路线和终点标得很清晰仔细,他很快就找到插有“滕国民之墓”木板碑的坟位。这时,全为帮叔婶这个忙,他豁出去了,眼睛只盯着这地方,毫不顾及身外的一切环境,仿佛这个堆积物在他心中已搬到了闹市的街上,大家都围着看考古发现,这样就不紧张可怕了。不由分说干起来。编织袋中装有可伸缩柄杆的挖掘齿锄,一盏电子节能照明灯,以及两只骨灰盒,一只是江景林原本的那只,曾婷还叫郑锦旗另备了一只,她想如果滕国民的那只坛子在挖取时弄破了,可就此换用,只是款式远不及江景林的盒子贵重精美,但它已装载进了滕国民的真骨。
戴着手套起挖时,外侄就打开照明灯,光线射向身前的坟头,这样有利于行动也可以壮胆。齿锄刚一下去,外侄就觉得土很松,可越挖越深夯土就越紧,他明白已到了叔叔上次未及的尺度,再挖,他就要变得十分小心,怕碰及瓷坛,接着坛子的顶盖部就露了出来,一点点剥空旁边的干土,整个坛子就被他双手捧了出来。这坛子是农村一般人家常见的用于装腌干菜之类的,白釉底起蓝色仿古不规则花纹与图案,上面胶封牢固的盖子是木头雕制的。外侄把坛子放在一块平地上端详着,就立即用齿锄大胆地将其敲碎,发现里面装着的仍是叔叔描绘过的那只鼓鼓的黑塑袋,他把袋子拿起,掸去瓷片碴,放进江景林的盒子。他随即取出另一只盒子放入那方孔穴里,复土后用双脚夯土,土堆外部尽可能恢复原来的高度特征。最后在坟边挖一个小坑,把洒落坟地的碎瓷片捡起扔进去埋了。大功告成之后,外侄收拾东西在已显沉重的夜色中下山。
在滕家等着的两人,听到外侄归来时压低声说了句:“完璧归赵!”又看见那编织袋有明显少了一只骨灰盒的轮廓,这使他们余悸渐去的脸上流露出喜悦,认定事情果真办成了,一切进行得如此的顺利,真令人难以置信。接着就起身要走,滕母要留他们三人吃饭,被婉言谢绝。是夜,他们就歇在了村上一户私开的小旅店里。第二天一早,曾婷就特意去村上的商店里买了一大袋诸如奶粉、蛋糕、莎淇玛、麦片、白砂糖之类的食品,叫外侄去送给滕母。
在车站等返城的班车时,郑锦旗见路边有个小摊点,想去买三瓶水带上车喝,掏出一张二十元的给摊主,找钱时对方因手上少了点零头就抵换一张报纸给他。郑锦旗转身把三瓶水交给曾婷,她放进包里,他就站着一边等车一边打开报纸翻看。这是一张省城先天的晚报,不看则罢,一看就让他的眼球僵住了,在头版显著位置上刊登有一则消息,其标题是赫然醒目的黑体字:“见义勇为英雄江景林骨灰被盗”。
原来,从江景林原部队复员刚来省城工作的几名战友,得知他的事迹后非常感动,买了一个硕大的花圈结伙一起去扫墓,陵园的接待人员把他们领到墓位行仪致哀时,有意无意地发现这里有些蹊跷。江景林的墓基座台石有点歪,两边的小松枝是下葬时封口落石之后才最终种植的,现在却见有一株枝条压在了台石缝里,雨水可冲刷周围的泥土和水泥砂灰,可褪化不了这些。很快,就喊来了当时亲手参与骨灰安葬的两位工作人员,他们一看就断定有人动过此墓,尽数揭开掩物之后,呈现给大家的竟然是一个空穴,里面只有零乱的石灰及枯萎的花瓣。
车开来了,郑锦旗却双腿灌了铅似的迈不动步子,曾婷见他面色煞白,正要问他哪里不舒服,骨灰胜利换回了应该高兴啊?不料他把那张晚报递给她,并喃喃道:“完了!”她来不及问他什么完了,更来不及看报纸,车就停在了他们身边,她见他居然有一副不太想上去的样子,像是要逃脱什么。外侄不解地看着他们,猜想这两人是不是后悔动了人家骨灰窝了,江山何处不埋忠骨呢,张冠李戴的错了就错了吧?其实郑锦旗此刻想的是:自己在江景林的碑下取盒时,虽然干得像做贼似的匆忙,但尽量恢复了外貌啊,一没人看见,二事后屁股擦得很干净的,那天下雨也为他隐没了一些痕迹,前去上坟的人绝不会察出悼拜的墓内空空如也,永远没人会翻开去看的,现在怎么就被人发现了呢?
三人坐上车后,外侄很快被坑坑洼洼的山间公路摇得犯困,就仰在椅上睡着了。曾婷在车上看过报纸,沉默了,与郑锦旗一样陷入了巨大的焦头烂额般的困境之中。眼前的一切,如同窗外颠簸倒去的影子一样模糊。车子到达了省城,先叫外侄带行李回家去,他俩就直接火急地赶到了革命陵园内,远远地,只见江景林的墓位已形成了案发地点,被警方封锁,周围用建筑时常用的蓝色隔离铁板挡着,谁都不能靠近。忽然间,一行人从陵园大门一侧的休息室里走出来,其中一名妇女手中牵着一个女孩,一边伤心哭泣一边说:“是谁这么狠心,人都烧成灰了还不放过?……”
郑锦旗本能般地要跑上去,曾婷立即拦住他,想问他是否要去送死者亲人揍一顿才痛快,还是要去干什么?曾婷忙从坤包里拿出一沓钱,才两人一起走到妇女身边。曾婷以极安慰的神情说:“我是景林生前酒店里的同事,大家都挺怀念他的,今天想来看看他,没想到……哦,这点钱留给家用吧。”那妇女死活不肯收,还动情地马上要跪倒相谢,忙被曾婷一把扶住。郑锦旗拿过钱,硬塞在了身边的女孩手上,那孩子接住钱,不知为何哇地一声哭了。众人看了这情景,不知如何是好?
假后上班时,班上的同事见郑锦旗像是换了一个人,变得非常的沉默寡言。干活不敢打头阵了,担不起责任似的,总想去为班上的师傅们当下手,面对一具待火化的尸体和出炉的骨灰,身不由己似的要站到师傅们身后,奇怪地依赖人家去操作,这情形就连同学小宋也看了陌生,这可不是他一贯的风格啊。郑锦旗每天就甘愿埋头打扫火化间的卫生,做些诸如拖地面、抹停尸车、倒垃圾等后勤性质的无风险的琐事,他觉得干这些出了差错也无妨。班长实在看不下去了,说郑锦旗如果不想在这里干了,可到别处去。班长向主管领导带些情绪地反映了一通情况后,领导觉得火化班是整个殡仪馆最主要的前沿阵地,绝不能留下这种人,就很快把他调到了化妆班。到了化妆间,郑锦旗心里的畏惧感就淡去了很多,反正为死者化妆时压根就是往脸上一顿涂红抹彩,夸张点不要紧,雌雄不分的也不伤大雅。事实上,这样做的结果也会令工作难以胜任。
这天下午一上班,班长分五具尸体给郑锦旗整容化妆,这五具尸体都是等着去开追悼会作告别仪式的。尸体中有四女一男,从冻尸箱中依次推出来,给前面的女尸化好后,最后才机械顺手地给那名男尸也化好了。这男尸是一位七十多岁患癌症去世的老头,他苍白瘦削的脸上被郑锦旗化了通红的油彩,倒脱参差的眉头,被画上了纤细的柳叶眉,那黑扎扎的胡茬包围着的嘴唇上,被化成了樱桃小口,光照下看上去红嘟嘟的,形状好像是粘在唇上的两瓣橘肉。这样整理后的遗体由礼宾缓缓推向哀乐环绕的告别厅后,就当然引起一片哗然,把应有的肃穆庄严的气氛顿时消失一净。死者家属很快就要向殡仪馆讨个说法。老头的女儿气愤地哭着,说出了令旁人啼笑皆非的话:“送的是我爸,又不是我妈,这妆化的是什么呀?像个变态的妖精!”工作人员一查,就把责任人落实到了化妆班的郑锦旗身上。最后,遗体再次被拖回重新让别人化妆,追悼告别仪式也由此推迟进行,这尴尬的场面,让来参加送别的人们都得耐心等着。领导为这事责成郑锦旗向其家属当面道歉,并将扣除他当月的全部效能工资……
与此同时,警方正在侦查着英雄江景林的坟墓被掘一事。这让人可感受一种正义的价值力量,英魂是多么的被人仰戴。他们把整个陵园上下都看了一遍,还走访了园内不少相关人员,只遗憾这里怎么没装电子探头。当问及门卫值班的老万时,他和善地笑着连连称道:“里面一直平安无事啊,我什么可疑人也没见过。”老万哪会联想到一个雨夜里发生的琐事,在陵园隔壁的殡仪馆工作的小郑,穿着雨衣进去找过钥匙。警方在外围也对全市所有的殡葬专用品市场适当布控,看可否出现有倒卖精品骨灰盒的人?他们同时在网上也得知了这样的奇闻怪事:英国有一名妇女,因怀念痛惜已故的丈夫而生出吃他骨灰的举动。她把丈夫的骨灰盒存放在家中,每天望着拜着,时间长了就设法去打开看,继而捧一些凑近鼻孔闻,仿佛就闻到了丈夫久违的体味;这还不够满足,最后就弄一点放在舌尖,立刻使她产生很强的亲切感,好像丈夫在与她接吻,接着顺口水吞了下去。她从此发展到每天都想吞食丈夫,仿佛亡夫将复活寄生在她体内。她先是像包果酱似的蘸些灰夹在面包里吃,不久又洒拌在牛奶中喝,还像放调味品一样的加在肉脯鱼烩中吃,不久,一盒骨灰全被她吃完了。这吞了一具尸骨的妇人,到现在身体也没出什么异常。有的警察想,江景林的骨灰会不会也被人连同盒子一起刨去打开吃了?于是,警察以侥幸的心理去找江景林亲属谈话,无根无据的也只能婉委地问其父母和妻子最近吃了什么没有?他们垂头丧脑的,只回答失去亲人以来吃什么都没胃口。一同去的还有个心直口快的年轻女警察,她想问吃骨灰有没有胃口?可刚要张嘴就有一个男警察对她瞪着眼猛咳一声,便只能把那句话咽到喉咙里。警察们最终觉得自己的想法太歪损了,人家再怎么样,也不致于像那个英国妇女一样荒唐地吃亲人骨灰。警方认为这案子一时还难以了结。
10
禁闭室里每间小房只有七平米大小,进门跨一步就上了占去大部分面积的水泥统床,上面被弄得乌糟糟的,质地很旧,样子看得出睡过无数违规关进来的犯人。余毛毛被关进那间小房时,看见床边上丢着一块发硬的剩馒头,馒头旁边还有许多粒老鼠屎。四面墙壁很肮,壁上留有不少让人看不懂的符号,竟还歪歪扭扭地刻着某些革命烈士就义前在牢里写下的诗句。壁上还有用手指揩抹上去的血迹,每个血手印里几乎都沾着一只死蚊子,那蚊子个头不小。里面仅有一扇高悬的带铁栏杆的小窗,自然采光很差,大白天的还需要开灯,而灯泡又光线昏黄,只有15瓩,垂落下来的电线上挂满了蜘蛛网。负责看守余毛毛的,也是一名短刑期女犯。女看守从余毛毛小房的铁板门上的监视口,时刻注视着里面的情况。余毛毛一天到晚坐在水泥统床上,喉干舌燥地背诵着“必修手册”。一举一动的,细致到一小时背了多少行文字、一晚上睡了多长时间、蹲了几次里面的马桶等等,女看守知道了都有可能汇报给干警。在这里,余毛毛更深地体验到了坐牢的滋味。时间一旦有个喘息的刹那,她就站到监视口边上,对外面无拘束地呼道:“阿爸父神,饶恕我,赦免我的一切罪过吧,阿门!……”
女看守面黄肌瘦,还患有癫痫病。看守所干警在分配犯人劳改岗位时,也令人费解,这禁闭室看守一职可是个操心的重责差事,还通常不能够安心的睡觉,何不安排些身体健康的犯人来呢?当余毛毛有一次站到监视口前祈祷时,那女看守听到声音就马上走近一看,这人可不懂得什么是“阿爸父神”,认为她这是抵抗政府、拒绝改造的言行,顿时就惊急得发病了,口冒白沫,浑身抽搐着倒在了地上。余毛毛从监视口里面见状,就对门外忙不迭地大喊:“报告干部,出事了,来人啊,有人晕倒了……”
石干警是专门责任管理禁闭室的,他闻讯后就叫人把那女看守送去了医务室处理。禁闭室其它小房里同时也每房一人地关着违规的犯人,大家都从余毛毛的叫喊声中,以及随后从自己小房的监视口里看到了紧急闪动的人影,就知道了情况,认为余毛毛走运了,干警肯定会奖励她。后来,石干警打开铁门,对余毛毛严肃地说:“犯人突发疾病,你能及时报告是对的,但你关禁闭还嚷嚷一些与思想改造无关的话,又是不对的,你现在失去了人身自由,也就同时失去了信仰自由,这里不相信上帝。”
“石干部,”余毛毛的脸一下被激红了,忽然想起了上次险些要关禁闭,是那个善解人意的娃娃脸帮助她化险为夷的,“那个古干部呢?”见石干警没有回答她,她也知道古干警也是石干警的属下,归他管,就又麻起胆子再问,“那么,所长也反对我信教?”
“你暂时没有选择,”石干警的语气虽然缓和了,但还不失坚定,“只能全心全意的学习‘必修手册’。”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登录 后再戳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