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属:原创 · 普通授权
字数:56763
成片时长:每集约30分钟
阅读:9323
发表:2015/4/28 修改:2015/4/30
23集 主旋律 电视剧剧本
《国宝》第14-19集
1-7
8-13
14-19
20-23
- 故事梗概
- 分集提纲
- 作品正文
陈谦:“城隍庙漏雨现象也很严重!防雨布不够用,大家把自己能用的都用上了这才基本应付住。我怕主任担忧,特地赶回汇报!”
伍敬源发愁地说:“日久天长——这倒成了个麻烦事!”
正说着,行营的杨副官也来了,不好意思地对伍敬源说:“惭愧!窑洞果然垮塌了。”
伍敬源沉默了一会儿,对陈谦说:“把这里的情况向重庆汇报一下吧。”
陈谦答应一声出去了。
杨副官说:“行营也接受了老乡的说法,觉得开掘窑洞应急不妥,指示再征用一些牢靠的房屋给贵部使用。”
伍敬源说:“等到雨停了以后再说吧。现在这两座庙宇都不可靠!影响文物的管理,还影响文物的保存——若是翻修,也是个大工程。文物可是千古遗留下来的国宝,是关系到千秋万代的大事啊!”
杨副官:“那怎么办?我再向西安行营请示一下?”
伍敬源:“谢谢你的关心了,先等等再说吧。”
李铁不放心地说:“我再到殿里去看看!”
伍敬源:“好!有任何不良状况及时汇报。”
雨——渐渐小了。伍敬源稍稍缓了口气。
这时,陈助理回来了:“重庆总办来电说军委会转来消息:日军集结了大批队伍准备进攻西北。院长指示我们:宝鸡已经不安全了!为了方便管理和调度,令我队向汉中迁移。军政部正在与西安行营协商提供帮助。”
伍敬源:“那么,我们这里就无需考虑存放地点的问题了。既然是院里的指示,我们就准备转迁吧。
19、西路护运队· 贵阳(外/黄昏)
黄昏时分,文物内迁的西路护运车队进了黔中第一重镇贵阳。一辆贵阳行营的小车在前面引道。
此起彼落的爆竹声和家家户户门窗上新帖上的大红春联,把高原古镇烘托得喜庆而热闹异常。
20、西路护运队·贵阳行营·六广门·毛公馆(外/黄昏)
中欧合璧建筑的毛公馆,在四周一片矮小的平房间显得鹤立鸡群,华贵而大气。
西路内迁车队鱼贯开进毛公馆大院。卫兵及武装人员随即对毛公管周围实行戒严。
【叠影字幕加旁白】
一九三八年二月十八日——农历除夕的傍晚,西路内迁的国宝
护运车队到了贵州高原的第一重镇贵阳,住进位于六广门的原国民
政府贵州省主席毛光翔的公馆。
时称贵阳“四大名馆”之一的毛公馆,在红军“四渡赤水”前
后作为“西南剿总”指挥部,蒋介石曾两次飞临贵阳、坐阵毛公馆
指挥围剿。此刻的毛公馆,却有幸与“国宝”为伍,成了国宝的栖
身之地。
21、西路护运队·毛公馆(内/黄昏)
进了毛公馆,队员们马不停蹄的安顿文物存放和住宿……
陶林打开被褥,一歪身倒在床上:“哎哟!累死我了!不来贵州一趟,谁会想得到贵州的公路是个什么样?路无三里平——我这一身的骨头都快抖散架了——”
冯冰:“那你就快躺着别动,好好愈合一下你那身骨架,今晚的年夜饭你就免了。”
陶林:“那怎么可能!一年到头,你就不能让我开怀一次吗?遇到你这么个小气鬼来管总务,巴不得所有的人都不吃饭你就省事了。”
冯冰:“好好好,今天让你开怀!今天让你一醉方休!好吧?——我们算是安定下来了,却不知道现在南路、中路和北路现在怎么样了——”
22、北路护运队·宝鸡·关帝庙(内/日)
作为“故宫博物院宝鸡办事处”使用的关帝庙客房里,炉火正旺。杨副官和办事处的几位主事围着火炉商讨着转迁的问题。
杨副官:“……从宝鸡到汉中没有铁路,只能靠汽车运输。贵部的这一批货物大约需要多少辆卡车才能运完?”
伍敬源:“货物的总数是7286大箱。按照以往装运的惯例,每车只能装20箱。大概需要400辆车左右。”
杨副官大吃一惊:“哇!需要这么多车啊!行营能够抽调出来的不到50辆。”
陈谦:“那就只好分批转运了。”
伍敬源:“杨副官估计多长时间内可以转运完?”
杨副官:“ 假如每批次转运900大箱的话,分八批可以运完。宝鸡到汉中虽说不到500公里,但是路不好走,加上装车、卸车的时间,来回大约需要一个星期。如果再考虑车辆维修、司机缺勤、天气影响这些因素,估计三个月时间可以完成。”
陈谦:“那不行——时间太长了!”
杨副官:“我的估计还不包括这一段时间!现在暴雪封山,车辆是无法通行的!”
伍敬源叹了口气,说:“这事恐怕还是要杨副官多费心——时间不等人啊!日本鬼子就要打过来了!”
杨副官:“我再向行营请示吧!”
23 、中路护运队·长江三峡(外/日)
暴雨过后的长江三峡,水急潮涌,惊涛拍岸,浪花千层!
中路内迁船队在三峡中顶风破浪,艰难地行进。
汹涌澎湃的江潮猛烈地冲击着船铉,不断地翻上甲板。
陈维钧手扶栏杆,全神注视着前方——
江面上,漂浮着一颗粗大的枯树、对着船头猛冲过来,——江轮上一片惊叫!在这万分危急的紧要关头,船员毛凤奋不顾身的扑向江流——
毛凤在江中与激浪搏斗,奋力推开粗大的枯树——枯树擦着江轮身边飘过去。江轮掀起的排浪把毛凤卷入洪流——
当枯树被推开,江轮临危脱险、大家的紧张心情稍稍放松时,投江救险的英雄已被汹涌的江潮卷走——江轮上顿时呼喊声一遍!
泊在江边的警卫快艇如同离玄的利箭飞射而去——
24、中路护运队·三峡江沿(外/日)
五艏江轮静静地泊在三峡江沿。
凛冽的寒风带着凄厉的哭声呼啸着、怒吼着冲击着三峡。
三峡两岸的树木枝桠痛不欲生般地在使劲摇摆。
天空中的云团在疯狂地滚动。
甲板上平躺着英雄的遗体,江风不断掀动着覆盖遗体的白布——
人们里三层外三层地围住英雄的遗体,仿佛在用自己的躯体为沉睡的英雄遮寒保暖。
痛心疾首的陈维钧单膝蹲在遗体前,说:“毛凤,我还等着你和我们一道护卫国宝呐,你怎么就先我们而去了呢?……”
人们排列在遗体前默哀!
随行的卫队对空放射着排枪!
悲鸣的汽笛声把这一不幸的消息传得很远——很远——
25 、北路护运队·秦岭山(外/日)
雪域高原,皑皑一片。
灰蒙蒙的天际沉的很低,几乎与雪地挨在一起。
长长的车队在风雪弥漫的秦岭山上像乌龟一样慢慢地爬行——
26、路护运队·五丁关(外/日)
五丁关:公路来回盘旋,层层叠叠,望不到头——
长长的车队在五丁关盘旋公路上爬行,就像撒在雪披上的一片游动的甲虫。放眼望去,满山的汽车构成了一幅壮观的画面!
27 、北路护运队·明月峡(外/日)
明月峡:左边是峭壁,右边是悬崖。
峡谷里:连绵的古松托起座座银塔!仿佛一个令人心驰神往的童话世界——
车队在明月峡中穿行,把明月峡点缀得更加神奇!
28 、北路护运队·秦岭山顶(外/日)
秦岭山顶白茫茫一片——
鹅毛大雪连绵不断的在空中飞舞——
一辆汽车“打滑” ,后轮空旋着不肯前进,李铁跳下车看了一眼,无所顾忌的脱下身上的棉袍塞到车轮下,卡车重新启动,慢慢地迈过了雪坑。
29 、北路护运队·山梁上(外/日)
山梁上,鹅毛大雪飘飞不止——白茫茫一遍分不清哪是路、哪是坎。延绵数里的车队相继停下来——
伍敬源等人跳下车,惆怅地望着天地一色的远方。
伍敬源对随员们说:“不能停下来,组织人工探路!”
队员们分列公路两边,顺着路沿、用木棍探索着积雪下的路基,亦步亦趋的前进……
走在最前面的李铁,不料一脚踩空,翻滚着跌下斜坡,伴着一阵凄厉的呼喊坠下千尺悬崖——尖利的寒风呼啸声裹搅着一遍呼叫!喊声、哭声在山野里回荡——
公路上,众人都噙着泪水、排列在血肉模糊的遗体旁脱帽默哀——
伍敬源悲痛万分地说:“李铁,我的好兄弟,我俩的约定还没有完成,你怎么就走了呢?我们大家都在等着你和我们一起担起这副重担啊!……”
风在呜咽——
雪在狂飞——
天公低低地垂下头,几乎吻着了英雄的遗体——
30 、中路护运队·重庆·朝天门码头(外/日)
江轮“呜呜——”的鸣叫着缓缓靠近了码头。
周宏文等博物院同仁在码头上迎接胜利到来的中路文物内迁队。
陈维钧上了码头,与周宏文热情地拥抱、与前来迎接的同仁们亲切地握手——
从江轮上到汽车上,大批的力伕在卸货、搬运、装车。
从街旁停放的汽车到码头长长的阶梯,两旁都是持枪的军警。
周宏文:“途中发生的事情我都知道了,并且通过江航局厚恤他的家庭。还有,北路护运队的李铁也是在雪地上探路时坠落山谷——那些为保卫国宝、不惜献出自己宝贵生命的烈士,我们永远都不会忘记他们!中华民族永远都不会忘记他们!”
31 、中路护运队·重庆山城·大街上(外/日)
满载文物集装箱的车队在山城的街道上奔跑。
街边排列着持枪的军警。
好奇的市民们涌上街头,被军警们赶了回去。
32 、北路护运队·汉中·文庙(外/日)
满载文物集装箱的车队在街道上奔跑。
街边排列着持枪的军警。
好奇的市民们涌上街头,被军警们赶了回去。
车队风尘仆仆地开到文庙前。陈谦迎上前去与伍敬源、杨副官等人握手、互道辛苦。
一位军官走过来。杨副官远远地就打着招呼:
“崔营长,你好啊!——来来来,我给你们介绍一下:这位是汉中驻军崔营长;这位是文物护运队的负责人伍先生——”
崔营长握着伍敬源的手:“伍先生好!”
伍敬源:“崔营长好!”
杨副官:“还有这位……”
陈谦:“不用介绍,我们已经认识了!”
杨副官:“对对对,你是先遣官嘛!哈……崔营长,这边有劳你多费心,一般情况下我就不过来了。”
崔营长:“没有问题!行营已经打了招呼——这也是我的责任嘛!”
伍敬源:“有劳有劳!感谢感谢!”
陈谦:“伍先生,里面一切都安排好了。你再检查一下吧!”
伍敬源:“不用了,你办事我信得过!抓紧卸车吧。重庆方面有什么指示吗?”
伍敬源发愁地说:“日久天长——这倒成了个麻烦事!”
正说着,行营的杨副官也来了,不好意思地对伍敬源说:“惭愧!窑洞果然垮塌了。”
伍敬源沉默了一会儿,对陈谦说:“把这里的情况向重庆汇报一下吧。”
陈谦答应一声出去了。
杨副官说:“行营也接受了老乡的说法,觉得开掘窑洞应急不妥,指示再征用一些牢靠的房屋给贵部使用。”
伍敬源说:“等到雨停了以后再说吧。现在这两座庙宇都不可靠!影响文物的管理,还影响文物的保存——若是翻修,也是个大工程。文物可是千古遗留下来的国宝,是关系到千秋万代的大事啊!”
杨副官:“那怎么办?我再向西安行营请示一下?”
伍敬源:“谢谢你的关心了,先等等再说吧。”
李铁不放心地说:“我再到殿里去看看!”
伍敬源:“好!有任何不良状况及时汇报。”
雨——渐渐小了。伍敬源稍稍缓了口气。
这时,陈助理回来了:“重庆总办来电说军委会转来消息:日军集结了大批队伍准备进攻西北。院长指示我们:宝鸡已经不安全了!为了方便管理和调度,令我队向汉中迁移。军政部正在与西安行营协商提供帮助。”
伍敬源:“那么,我们这里就无需考虑存放地点的问题了。既然是院里的指示,我们就准备转迁吧。
19、西路护运队· 贵阳(外/黄昏)
黄昏时分,文物内迁的西路护运车队进了黔中第一重镇贵阳。一辆贵阳行营的小车在前面引道。
此起彼落的爆竹声和家家户户门窗上新帖上的大红春联,把高原古镇烘托得喜庆而热闹异常。
20、西路护运队·贵阳行营·六广门·毛公馆(外/黄昏)
中欧合璧建筑的毛公馆,在四周一片矮小的平房间显得鹤立鸡群,华贵而大气。
西路内迁车队鱼贯开进毛公馆大院。卫兵及武装人员随即对毛公管周围实行戒严。
【叠影字幕加旁白】
一九三八年二月十八日——农历除夕的傍晚,西路内迁的国宝
护运车队到了贵州高原的第一重镇贵阳,住进位于六广门的原国民
政府贵州省主席毛光翔的公馆。
时称贵阳“四大名馆”之一的毛公馆,在红军“四渡赤水”前
后作为“西南剿总”指挥部,蒋介石曾两次飞临贵阳、坐阵毛公馆
指挥围剿。此刻的毛公馆,却有幸与“国宝”为伍,成了国宝的栖
身之地。
21、西路护运队·毛公馆(内/黄昏)
进了毛公馆,队员们马不停蹄的安顿文物存放和住宿……
陶林打开被褥,一歪身倒在床上:“哎哟!累死我了!不来贵州一趟,谁会想得到贵州的公路是个什么样?路无三里平——我这一身的骨头都快抖散架了——”
冯冰:“那你就快躺着别动,好好愈合一下你那身骨架,今晚的年夜饭你就免了。”
陶林:“那怎么可能!一年到头,你就不能让我开怀一次吗?遇到你这么个小气鬼来管总务,巴不得所有的人都不吃饭你就省事了。”
冯冰:“好好好,今天让你开怀!今天让你一醉方休!好吧?——我们算是安定下来了,却不知道现在南路、中路和北路现在怎么样了——”
22、北路护运队·宝鸡·关帝庙(内/日)
作为“故宫博物院宝鸡办事处”使用的关帝庙客房里,炉火正旺。杨副官和办事处的几位主事围着火炉商讨着转迁的问题。
杨副官:“……从宝鸡到汉中没有铁路,只能靠汽车运输。贵部的这一批货物大约需要多少辆卡车才能运完?”
伍敬源:“货物的总数是7286大箱。按照以往装运的惯例,每车只能装20箱。大概需要400辆车左右。”
杨副官大吃一惊:“哇!需要这么多车啊!行营能够抽调出来的不到50辆。”
陈谦:“那就只好分批转运了。”
伍敬源:“杨副官估计多长时间内可以转运完?”
杨副官:“ 假如每批次转运900大箱的话,分八批可以运完。宝鸡到汉中虽说不到500公里,但是路不好走,加上装车、卸车的时间,来回大约需要一个星期。如果再考虑车辆维修、司机缺勤、天气影响这些因素,估计三个月时间可以完成。”
陈谦:“那不行——时间太长了!”
杨副官:“我的估计还不包括这一段时间!现在暴雪封山,车辆是无法通行的!”
伍敬源叹了口气,说:“这事恐怕还是要杨副官多费心——时间不等人啊!日本鬼子就要打过来了!”
杨副官:“我再向行营请示吧!”
23 、中路护运队·长江三峡(外/日)
暴雨过后的长江三峡,水急潮涌,惊涛拍岸,浪花千层!
中路内迁船队在三峡中顶风破浪,艰难地行进。
汹涌澎湃的江潮猛烈地冲击着船铉,不断地翻上甲板。
陈维钧手扶栏杆,全神注视着前方——
江面上,漂浮着一颗粗大的枯树、对着船头猛冲过来,——江轮上一片惊叫!在这万分危急的紧要关头,船员毛凤奋不顾身的扑向江流——
毛凤在江中与激浪搏斗,奋力推开粗大的枯树——枯树擦着江轮身边飘过去。江轮掀起的排浪把毛凤卷入洪流——
当枯树被推开,江轮临危脱险、大家的紧张心情稍稍放松时,投江救险的英雄已被汹涌的江潮卷走——江轮上顿时呼喊声一遍!
泊在江边的警卫快艇如同离玄的利箭飞射而去——
24、中路护运队·三峡江沿(外/日)
五艏江轮静静地泊在三峡江沿。
凛冽的寒风带着凄厉的哭声呼啸着、怒吼着冲击着三峡。
三峡两岸的树木枝桠痛不欲生般地在使劲摇摆。
天空中的云团在疯狂地滚动。
甲板上平躺着英雄的遗体,江风不断掀动着覆盖遗体的白布——
人们里三层外三层地围住英雄的遗体,仿佛在用自己的躯体为沉睡的英雄遮寒保暖。
痛心疾首的陈维钧单膝蹲在遗体前,说:“毛凤,我还等着你和我们一道护卫国宝呐,你怎么就先我们而去了呢?……”
人们排列在遗体前默哀!
随行的卫队对空放射着排枪!
悲鸣的汽笛声把这一不幸的消息传得很远——很远——
25 、北路护运队·秦岭山(外/日)
雪域高原,皑皑一片。
灰蒙蒙的天际沉的很低,几乎与雪地挨在一起。
长长的车队在风雪弥漫的秦岭山上像乌龟一样慢慢地爬行——
26、路护运队·五丁关(外/日)
五丁关:公路来回盘旋,层层叠叠,望不到头——
长长的车队在五丁关盘旋公路上爬行,就像撒在雪披上的一片游动的甲虫。放眼望去,满山的汽车构成了一幅壮观的画面!
27 、北路护运队·明月峡(外/日)
明月峡:左边是峭壁,右边是悬崖。
峡谷里:连绵的古松托起座座银塔!仿佛一个令人心驰神往的童话世界——
车队在明月峡中穿行,把明月峡点缀得更加神奇!
28 、北路护运队·秦岭山顶(外/日)
秦岭山顶白茫茫一片——
鹅毛大雪连绵不断的在空中飞舞——
一辆汽车“打滑” ,后轮空旋着不肯前进,李铁跳下车看了一眼,无所顾忌的脱下身上的棉袍塞到车轮下,卡车重新启动,慢慢地迈过了雪坑。
29 、北路护运队·山梁上(外/日)
山梁上,鹅毛大雪飘飞不止——白茫茫一遍分不清哪是路、哪是坎。延绵数里的车队相继停下来——
伍敬源等人跳下车,惆怅地望着天地一色的远方。
伍敬源对随员们说:“不能停下来,组织人工探路!”
队员们分列公路两边,顺着路沿、用木棍探索着积雪下的路基,亦步亦趋的前进……
走在最前面的李铁,不料一脚踩空,翻滚着跌下斜坡,伴着一阵凄厉的呼喊坠下千尺悬崖——尖利的寒风呼啸声裹搅着一遍呼叫!喊声、哭声在山野里回荡——
公路上,众人都噙着泪水、排列在血肉模糊的遗体旁脱帽默哀——
伍敬源悲痛万分地说:“李铁,我的好兄弟,我俩的约定还没有完成,你怎么就走了呢?我们大家都在等着你和我们一起担起这副重担啊!……”
风在呜咽——
雪在狂飞——
天公低低地垂下头,几乎吻着了英雄的遗体——
30 、中路护运队·重庆·朝天门码头(外/日)
江轮“呜呜——”的鸣叫着缓缓靠近了码头。
周宏文等博物院同仁在码头上迎接胜利到来的中路文物内迁队。
陈维钧上了码头,与周宏文热情地拥抱、与前来迎接的同仁们亲切地握手——
从江轮上到汽车上,大批的力伕在卸货、搬运、装车。
从街旁停放的汽车到码头长长的阶梯,两旁都是持枪的军警。
周宏文:“途中发生的事情我都知道了,并且通过江航局厚恤他的家庭。还有,北路护运队的李铁也是在雪地上探路时坠落山谷——那些为保卫国宝、不惜献出自己宝贵生命的烈士,我们永远都不会忘记他们!中华民族永远都不会忘记他们!”
31 、中路护运队·重庆山城·大街上(外/日)
满载文物集装箱的车队在山城的街道上奔跑。
街边排列着持枪的军警。
好奇的市民们涌上街头,被军警们赶了回去。
32 、北路护运队·汉中·文庙(外/日)
满载文物集装箱的车队在街道上奔跑。
街边排列着持枪的军警。
好奇的市民们涌上街头,被军警们赶了回去。
车队风尘仆仆地开到文庙前。陈谦迎上前去与伍敬源、杨副官等人握手、互道辛苦。
一位军官走过来。杨副官远远地就打着招呼:
“崔营长,你好啊!——来来来,我给你们介绍一下:这位是汉中驻军崔营长;这位是文物护运队的负责人伍先生——”
崔营长握着伍敬源的手:“伍先生好!”
伍敬源:“崔营长好!”
杨副官:“还有这位……”
陈谦:“不用介绍,我们已经认识了!”
杨副官:“对对对,你是先遣官嘛!哈……崔营长,这边有劳你多费心,一般情况下我就不过来了。”
崔营长:“没有问题!行营已经打了招呼——这也是我的责任嘛!”
伍敬源:“有劳有劳!感谢感谢!”
陈谦:“伍先生,里面一切都安排好了。你再检查一下吧!”
伍敬源:“不用了,你办事我信得过!抓紧卸车吧。重庆方面有什么指示吗?”
上一集
下一集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登录 后再戳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