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属:原创 · 独家授权
字数:285031
成片时长:每集约29分钟
阅读:23454
发表:2017/5/7
33集 主旋律 电视剧剧本
《潮中儿女》第1-33集
- 故事梗概
- 作品正文
林 总:这就是军生你俩的女儿亚静?
◎张亚静微点头。
◎林总将亚静拢在怀里。
林 总:多好的孩子,你可让我惦记呀,你妈她俩走后,我整整两夜没睡好,接到你被营救的消息,心里才稍平静了一点,可把你们给盼来啦!
韩素娟:奶奶听说你被歹徒绑架的消息,和你爸我俩一样急,准备好了二十万的现金要从歹徒手里把你赎出来。
张亚静:谢谢奶奶。
林 总:见过军生了吗?
陈 霞:我们还没去医院呢,嫂子恐怕您惦记,带着孩子先来这儿见您。
林 总:好。我说,陈霞你能不能用车把你张哥从医院接出来?今晚我请客,给孩子压压惊。
韩素娟:不给您添麻烦了,还是让陈妹子送我娘俩去医院见他吧。
林 总:去医院见他也行,见了张军生,再跟他一起乘车子过来,今晚这客我是请定了。知道不,后天就是96年新年元旦,咱们提前庆贺。
陈 霞:妈,您交给我的任务完成了,您看这照片。
◎陈霞将一叠照片放在林总的办公桌上。
陈 霞:嫂子你来,帮我按工序排列一下,不然,我妈她看不明白。
◎韩素娟从一叠照片中检选着,排列放在办公桌上。
韩素娟:林总您瞧,这厂子占地200多亩,76年大地震以后复建的新厂房,厂容厂貌可气派啦,这是原料库,第一道工序是染纱车间,第二道是准备车间,第三道是织造车间,最后事后整理车间。
陈 霞:那织造车间可大了,安装着几百台织布机,一眼望不到边。
韩素娟:您看这是最后一道工序,后整理车间。
张亚静:妈,这后整理车间管做什么?
韩素娟:这后整理车间可太重要了,由布机车间织出来的布,算是毛坯布,少了整理车间进一步烧毛、定型等工艺加工,不能算是合格产品,就不能用来做服装。
陈 霞:嫂子,听江姐说,这张照的是从西德进口的大型设备,烧毛定型机。
韩素娟:是的,在国内纺织行业,现在也算是属得上一流先进设备。
林 总:怨不得张军生总吹他那里有的设备怎么怎么好,原来还是真是有点儿好东西。
韩素娟:哎,有设备是有设备,不是吃不饱,就是躺在那里睡大觉,工人还下岗没饭吃。
陈 霞:嫂子说的对,我到厂里绕了一遭,见那么多大型设备、那么多高大的厂房停产闲置,觉得非常可惜。
◎林总点头思考着。
林 总:你们感到这种现象是什么问题吗?
韩素娟:经过了几任厂长,谁也弄不明白怎么就管不好?
林 总:企业管理有个创新名牌产品对应市场问题,但根本的还是体制机制问题。为什么农村实行了包产到户,土地还是那片土地,人还是那么一群人,怎么一下子产量就上来啦?
韩素娟:搞工业生产咋可能将那么多大型设备分给个人?林 总:选准带头人,建立规范的层层有人负责任的股份制,将大家的经济利益连在一起,是最好的选择,这也是国际现代企业经营理念。搞好企业的关键是领导者能否将权利转化成群体利益、开发群体智慧、行成群体力量。
韩素娟:您的说法很新颖,尽管您的说法我是第一次听说,但我感觉肯定可行。
陈 霞:是,听我张哥说过,根据咱这边经验,您的想法一旦实现,马上就是另一局面。
林 总:说到这儿,我马上就给张军生打电话,告诉他晚上克服一点困难,务必过来吃饭,借这个机会,你俩也跟着参谋参谋,争取把两家联营合作的事、怎么尽快地往前再推动一下。缘份啊,一旦能成功,能帮唐山人民做点事儿,也算圆了我的那份儿唐山情。
◎林总拿起桌上话筒,按着号码。
对 方:您拨打的电话己关机。
林 总:嗯,怎么还关机了?
◎继续拨打。
对 方:您拨打的电话己关机。
林 总:电话不通,你们到医院去吧,见到他,晚饭前一定都过来。再说,后天就是96年元旦,咱们一起提前庆贺新年。
韩素娟:好,林总,一会儿见。
张亚静:奶奶再见。
◎三人走出办公室。
(四)
时: 下午。
景: 广州市委党校大门口。
人: 张军生、马教授,学员若干。
◎党校大门口,一辆出租车驶了过来。
◎张军生在车内付费。
张军生:师傅再见。
司 机:再见。
◎张军生夹着手包,一只手拄着拐杖,朝院内走去。
◎院中景池后面,巨型花岗岩石壁上,镶嵌着毛主席名言、四个遒劲镀金大字:实事求是。
◎张军生站在金字前沉思片刻,走进教学楼。
◎学员们陆续聚集在一间教室门前。
◎上课铃声响起。
◎张军生随大家一同进入教室,在一个课桌前入坐。
◎马教授进入教室,大家鼓掌欢迎。
◎马教授致意后,在黑板上写上:关于股份制性质。
马教授:按惯例,在讲课之前,要求大家将所带的手机都关上。
◎张军生和大家都动手关掉了手机。
马教授:前两节课,我给大家讲了股份制经济形式的起源和股份制经济形式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今天我与大家共同探讨股份制经济的性质。在没讲课之前,我给大家提出个问题,请大家思索回答。大家都见过大象这种动物吗?
众学员:见过。
马教授:大象体形大,力气大,在森林里,连凶猛的老虎、狮子都怕它。有人会以为,养大象这样的动物应关进铁笼里饲养,而事实确不是这样,养象人只用短小的木橛,连上细细的链子,就能拴住它。想换个位置,牵起大象它就会跟着走。请问这是为什么?
◎课堂上传来一阵议论声。
众学员:不清楚,请马老师讲。
马教授:究竞是什么原因使大象乖乖归顺于人呢?原来是在大象刚生下来的小时候,就被养象人用坚固的铁链把它拴牢在木橛上,使小象无论怎样挣扎都无法挣脱束缚。时间一长,使小象形成一个印象,也就是相当于我们人类的观念,以为拴它的木橛、链子都是牢不可破的。久而久之,当小象长成了大象,尽管这时它轻而举的就可以挣脱这些束缚,由于旧有观念的原因,它却不知道可以挣脱了。这种发生在大象身上的现象,在们人类的行为上,会不会找到这些痕迹?
一学员:会找到。
马教授:怎么解释?
一学员:我们有些人,一旦某些旧观念形成,先入为主,也会象大象那样,在一种习惯的环境中失去自我,丧失努力的决心和勇气。
马教授:讲的好,能不能再具体点?
一学员:我们有些人长期适应了计划经济体制,形成了固有观念,面对现实,很难接受新事物,因此使企业经营管理难以实现新突破。
◎大家掌声一片。
马教授:讲的好。由大象联想到人,我们随时都要提醒自己,一定不要陈腐于旧的传统观念之中,把自己禁固起来。当今世界,信息万变,及时更新观念成了做好工作最重要的基础。观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行动,行动决定命运,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现在我们步入正题,下面我讲:为什么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家都知道,我们所处的社会阶段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当社会生产力还不足,人们物质利益得还得不到最大满足的时候,应懂得要靠获得利益驱动人们的积极性,将个人利益的追求成为从事经济活动的出发点,每当个人在盘算着自己利益的时候,他受着一只看不见的手去指导,不知不觉地促进社会的利益,那只看不见的手就是市场的供求规律,然而也就是市场经济…。
◎张军生在认真做着记录。
(五)
时: 傍晚。
景: 医院门口。
人: 韩素娟、陈霞、张亚静、小卖部售货员、医生、护士若干。
◎白色轿车驶进医院大门口,停在了停车场。
◎陈霞、韩素娟、张亚静下车。
张亚静:妈,我爸他住在哪儿?
韩素娟:陈妹子,张军生住的是…?
陈 霞:外科,16床。走,你俩跟着我就行了。
◎三人乘电梯来到外科住院病房。
◎陈霞推开房门,16号病床被褥整齐,室内无人。
◎靠在床边的拐杖剩了一支。
韩素娟:(疑惑地)手机关机,病室空无人影,这人到哪去了呢?
陈 霞:嫂子你别急,等一下,我到护办室问问?
◎张亚静焦急地跟陈霞来到护办室。
陈 霞:护士同志,16床病号没在病房,你知道他到那里去了吗?
女护士:我不清楚,我去问问别人。
◎女护士进了里屋。
◎从里屋又走出一位女护士。
女护士:16床病号下午输完液,他说去大门口小卖部买洗衣粉,拄着拐杖下楼后就一直没见他。
◎陈霞、张亚静回到病房。
陈 霞:嫂子,护士说,下午他输完液就去医院门口的小卖部买洗衣粉了,后来就没见他。
◎韩素娟打开床头柜,拉出带血渍的脏衣服。
韩素娟:这衣服是该洗。你俩在这里等着,我去医院门口小卖部打听一下。
◎韩素娟风风火火地走出病房。
◎张亚静翻看着血衣,心痛的掉下泪水。
张亚静:看样子,当时我爸还伤的不轻呢?
陈 霞:抢救时,输血输了7000多毫升,医生说,再晚十分钟送到医院、这个人就没命了。
张亚静:陈姑,是你们大家救了我爸,真不知道该怎么感谢你们。
◎韩素娟来到医院门口附近小卖部。
韩素娟:售货员同志,我买一袋洗衣粉。
售货员:两块二,还需要别的吗?
韩素娟:谢,谢,不需要了。顺便向您打听一下,也就是今天下午,您见没见到有一位四十多岁的男人,穿着病号服,拄着一支拐杖,到您这店里买过洗衣粉吗?
售货员:(回忆着)没印象,没有这样一个人来买过洗衣粉。
韩素娟:哦,谢谢。
◎韩素娟在大门口左右张望了一下,朝回走去。
◎韩素娟推门回到病室。
陈 霞:(急切地)嫂子,打听到了吗?
韩素娟:怪了事了,小卖部里根本没见过他的踪影。
张亚静:外面天都快黑了,那怎么办?
陈 霞:走,我俩去报告值班医生,在它医院丢了病人他们得负责任。
◎陈霞、张亚静匆匆来到护办室。
陈 霞:护士同志,我找值班医生。
女护士:刚下楼到餐厅吃饭了,有什么事对我说,回来我转达给她。
陈 霞:我们16床的病人找不见了,现在外面天色渐晚,问医生能不能帮我们找一下;病人家属是从河北唐山赶过来的,都快急死了。
◎张亚静微点头。
◎林总将亚静拢在怀里。
林 总:多好的孩子,你可让我惦记呀,你妈她俩走后,我整整两夜没睡好,接到你被营救的消息,心里才稍平静了一点,可把你们给盼来啦!
韩素娟:奶奶听说你被歹徒绑架的消息,和你爸我俩一样急,准备好了二十万的现金要从歹徒手里把你赎出来。
张亚静:谢谢奶奶。
林 总:见过军生了吗?
陈 霞:我们还没去医院呢,嫂子恐怕您惦记,带着孩子先来这儿见您。
林 总:好。我说,陈霞你能不能用车把你张哥从医院接出来?今晚我请客,给孩子压压惊。
韩素娟:不给您添麻烦了,还是让陈妹子送我娘俩去医院见他吧。
林 总:去医院见他也行,见了张军生,再跟他一起乘车子过来,今晚这客我是请定了。知道不,后天就是96年新年元旦,咱们提前庆贺。
陈 霞:妈,您交给我的任务完成了,您看这照片。
◎陈霞将一叠照片放在林总的办公桌上。
陈 霞:嫂子你来,帮我按工序排列一下,不然,我妈她看不明白。
◎韩素娟从一叠照片中检选着,排列放在办公桌上。
韩素娟:林总您瞧,这厂子占地200多亩,76年大地震以后复建的新厂房,厂容厂貌可气派啦,这是原料库,第一道工序是染纱车间,第二道是准备车间,第三道是织造车间,最后事后整理车间。
陈 霞:那织造车间可大了,安装着几百台织布机,一眼望不到边。
韩素娟:您看这是最后一道工序,后整理车间。
张亚静:妈,这后整理车间管做什么?
韩素娟:这后整理车间可太重要了,由布机车间织出来的布,算是毛坯布,少了整理车间进一步烧毛、定型等工艺加工,不能算是合格产品,就不能用来做服装。
陈 霞:嫂子,听江姐说,这张照的是从西德进口的大型设备,烧毛定型机。
韩素娟:是的,在国内纺织行业,现在也算是属得上一流先进设备。
林 总:怨不得张军生总吹他那里有的设备怎么怎么好,原来还是真是有点儿好东西。
韩素娟:哎,有设备是有设备,不是吃不饱,就是躺在那里睡大觉,工人还下岗没饭吃。
陈 霞:嫂子说的对,我到厂里绕了一遭,见那么多大型设备、那么多高大的厂房停产闲置,觉得非常可惜。
◎林总点头思考着。
林 总:你们感到这种现象是什么问题吗?
韩素娟:经过了几任厂长,谁也弄不明白怎么就管不好?
林 总:企业管理有个创新名牌产品对应市场问题,但根本的还是体制机制问题。为什么农村实行了包产到户,土地还是那片土地,人还是那么一群人,怎么一下子产量就上来啦?
韩素娟:搞工业生产咋可能将那么多大型设备分给个人?林 总:选准带头人,建立规范的层层有人负责任的股份制,将大家的经济利益连在一起,是最好的选择,这也是国际现代企业经营理念。搞好企业的关键是领导者能否将权利转化成群体利益、开发群体智慧、行成群体力量。
韩素娟:您的说法很新颖,尽管您的说法我是第一次听说,但我感觉肯定可行。
陈 霞:是,听我张哥说过,根据咱这边经验,您的想法一旦实现,马上就是另一局面。
林 总:说到这儿,我马上就给张军生打电话,告诉他晚上克服一点困难,务必过来吃饭,借这个机会,你俩也跟着参谋参谋,争取把两家联营合作的事、怎么尽快地往前再推动一下。缘份啊,一旦能成功,能帮唐山人民做点事儿,也算圆了我的那份儿唐山情。
◎林总拿起桌上话筒,按着号码。
对 方:您拨打的电话己关机。
林 总:嗯,怎么还关机了?
◎继续拨打。
对 方:您拨打的电话己关机。
林 总:电话不通,你们到医院去吧,见到他,晚饭前一定都过来。再说,后天就是96年元旦,咱们一起提前庆贺新年。
韩素娟:好,林总,一会儿见。
张亚静:奶奶再见。
◎三人走出办公室。
(四)
时: 下午。
景: 广州市委党校大门口。
人: 张军生、马教授,学员若干。
◎党校大门口,一辆出租车驶了过来。
◎张军生在车内付费。
张军生:师傅再见。
司 机:再见。
◎张军生夹着手包,一只手拄着拐杖,朝院内走去。
◎院中景池后面,巨型花岗岩石壁上,镶嵌着毛主席名言、四个遒劲镀金大字:实事求是。
◎张军生站在金字前沉思片刻,走进教学楼。
◎学员们陆续聚集在一间教室门前。
◎上课铃声响起。
◎张军生随大家一同进入教室,在一个课桌前入坐。
◎马教授进入教室,大家鼓掌欢迎。
◎马教授致意后,在黑板上写上:关于股份制性质。
马教授:按惯例,在讲课之前,要求大家将所带的手机都关上。
◎张军生和大家都动手关掉了手机。
马教授:前两节课,我给大家讲了股份制经济形式的起源和股份制经济形式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今天我与大家共同探讨股份制经济的性质。在没讲课之前,我给大家提出个问题,请大家思索回答。大家都见过大象这种动物吗?
众学员:见过。
马教授:大象体形大,力气大,在森林里,连凶猛的老虎、狮子都怕它。有人会以为,养大象这样的动物应关进铁笼里饲养,而事实确不是这样,养象人只用短小的木橛,连上细细的链子,就能拴住它。想换个位置,牵起大象它就会跟着走。请问这是为什么?
◎课堂上传来一阵议论声。
众学员:不清楚,请马老师讲。
马教授:究竞是什么原因使大象乖乖归顺于人呢?原来是在大象刚生下来的小时候,就被养象人用坚固的铁链把它拴牢在木橛上,使小象无论怎样挣扎都无法挣脱束缚。时间一长,使小象形成一个印象,也就是相当于我们人类的观念,以为拴它的木橛、链子都是牢不可破的。久而久之,当小象长成了大象,尽管这时它轻而举的就可以挣脱这些束缚,由于旧有观念的原因,它却不知道可以挣脱了。这种发生在大象身上的现象,在们人类的行为上,会不会找到这些痕迹?
一学员:会找到。
马教授:怎么解释?
一学员:我们有些人,一旦某些旧观念形成,先入为主,也会象大象那样,在一种习惯的环境中失去自我,丧失努力的决心和勇气。
马教授:讲的好,能不能再具体点?
一学员:我们有些人长期适应了计划经济体制,形成了固有观念,面对现实,很难接受新事物,因此使企业经营管理难以实现新突破。
◎大家掌声一片。
马教授:讲的好。由大象联想到人,我们随时都要提醒自己,一定不要陈腐于旧的传统观念之中,把自己禁固起来。当今世界,信息万变,及时更新观念成了做好工作最重要的基础。观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行动,行动决定命运,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现在我们步入正题,下面我讲:为什么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家都知道,我们所处的社会阶段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当社会生产力还不足,人们物质利益得还得不到最大满足的时候,应懂得要靠获得利益驱动人们的积极性,将个人利益的追求成为从事经济活动的出发点,每当个人在盘算着自己利益的时候,他受着一只看不见的手去指导,不知不觉地促进社会的利益,那只看不见的手就是市场的供求规律,然而也就是市场经济…。
◎张军生在认真做着记录。
(五)
时: 傍晚。
景: 医院门口。
人: 韩素娟、陈霞、张亚静、小卖部售货员、医生、护士若干。
◎白色轿车驶进医院大门口,停在了停车场。
◎陈霞、韩素娟、张亚静下车。
张亚静:妈,我爸他住在哪儿?
韩素娟:陈妹子,张军生住的是…?
陈 霞:外科,16床。走,你俩跟着我就行了。
◎三人乘电梯来到外科住院病房。
◎陈霞推开房门,16号病床被褥整齐,室内无人。
◎靠在床边的拐杖剩了一支。
韩素娟:(疑惑地)手机关机,病室空无人影,这人到哪去了呢?
陈 霞:嫂子你别急,等一下,我到护办室问问?
◎张亚静焦急地跟陈霞来到护办室。
陈 霞:护士同志,16床病号没在病房,你知道他到那里去了吗?
女护士:我不清楚,我去问问别人。
◎女护士进了里屋。
◎从里屋又走出一位女护士。
女护士:16床病号下午输完液,他说去大门口小卖部买洗衣粉,拄着拐杖下楼后就一直没见他。
◎陈霞、张亚静回到病房。
陈 霞:嫂子,护士说,下午他输完液就去医院门口的小卖部买洗衣粉了,后来就没见他。
◎韩素娟打开床头柜,拉出带血渍的脏衣服。
韩素娟:这衣服是该洗。你俩在这里等着,我去医院门口小卖部打听一下。
◎韩素娟风风火火地走出病房。
◎张亚静翻看着血衣,心痛的掉下泪水。
张亚静:看样子,当时我爸还伤的不轻呢?
陈 霞:抢救时,输血输了7000多毫升,医生说,再晚十分钟送到医院、这个人就没命了。
张亚静:陈姑,是你们大家救了我爸,真不知道该怎么感谢你们。
◎韩素娟来到医院门口附近小卖部。
韩素娟:售货员同志,我买一袋洗衣粉。
售货员:两块二,还需要别的吗?
韩素娟:谢,谢,不需要了。顺便向您打听一下,也就是今天下午,您见没见到有一位四十多岁的男人,穿着病号服,拄着一支拐杖,到您这店里买过洗衣粉吗?
售货员:(回忆着)没印象,没有这样一个人来买过洗衣粉。
韩素娟:哦,谢谢。
◎韩素娟在大门口左右张望了一下,朝回走去。
◎韩素娟推门回到病室。
陈 霞:(急切地)嫂子,打听到了吗?
韩素娟:怪了事了,小卖部里根本没见过他的踪影。
张亚静:外面天都快黑了,那怎么办?
陈 霞:走,我俩去报告值班医生,在它医院丢了病人他们得负责任。
◎陈霞、张亚静匆匆来到护办室。
陈 霞:护士同志,我找值班医生。
女护士:刚下楼到餐厅吃饭了,有什么事对我说,回来我转达给她。
陈 霞:我们16床的病人找不见了,现在外面天色渐晚,问医生能不能帮我们找一下;病人家属是从河北唐山赶过来的,都快急死了。
到头了
到底了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登录 后再戳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