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属:原创 · 普通授权
字数:15012
阅读:5960
发表:2019/6/17
3章 历史 小说
《兵魂》第1章
0
1
2
3
- 故事梗概
- 作品正文
花白头发望着转身已往回走的何老爷,想了想,没有跟上,而是顾自沿着原来设想好了的路跑了去,一会儿,便隐进了暮霭中……
让何老爷有些意外的是,原本他想着那些往回跑着的人一会儿就会跑回村子,可是,天都黑透了,可那些人却仍未回来——其实,他们根本就没打算回来,而是继续着往前跑着反。
没有灯。
家家瞎着火,除了何老爷家。
村上出奇地平静,连那些平日里只要听到一点声响的狗,也都不知跑去了哪,一声也听不到它们的吠。
这出奇的静,静得何老爷的心不由“扑扑”地跳了起来。最后,他不得不以“不早了,歇着吧”为由,将灯也吹灭了。
月亮升上来了,过了十五了,天黑后一炷香多的时间才升上来。
随着月亮一起升上来的,是村中鬼祟的人影。不知什么时候,村子中竟藏进了一批人,他们三五一群,从这家摸到那家,窗前站站,门边听听。谁也没发现,要不是月亮,要不是江老爷家的狗突然地大叫起来。
随着江成富家狗的突然一声吠叫,突然地,整个村上都响起了门被踹开的破裂声与“死啦死啦”的怪叫声……
当何老爷被赶到江老爷家院子里时,看到的整个村子上,除了稀稀拉拉的几个年纪太大走不动的外,就是江老爷一家,他的心里“咯噔”一声,想:“我害了江老爷了!”要不是他说“不跑”,何至于现在?
没来由地,何老爷觉得他有一份责任。
于是,他“大义凛然”地走进院子,走过院子中间,一直走到一个个子没有他高,但明显比他要壮上半个腰的穿着黄衣服人面前,直视着他,道:“你就是日本鬼子?”
“我会日语,但不是鬼子。”黄衣服伸手捋了捋那白色的手套,“鬼子在那边。”
顺着黄衣服的手,何老爷看到一个矮敦敦的男子手里拄着一把刀站在江老爷家厅堂台阶上,正望着他笑;旁边站着江老爷。
“何老爷,你的不要害怕。”一把刀对何老爷招了招手,“你的过来。”
何老爷心下“嘁”了声“谁害怕了”,但脚还是情不自禁地走了过去。
江老爷一直想看又不敢看地看着何老爷,直到何老爷走到近前,他才让了让,示意何老爷站到他身边去。
“村子上所有的人都在这里了。”江老爷对一把刀哈了下腰道。
一把刀就点了下头,然后又冲黄衣服点了下头。
黄衣服“哈衣”了一下,然后转身对着院子里站着的人开始训话:“老乡们,我们是皇军,就是传说中的日本鬼子。但是,我们不是鬼子,是皇军。这么晚把大家请到这里来,就一件事,粮食——”
院子里的人动了动。
“粮食,就是稻、米。皇军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总不能背着粮袋子来吧,所以,请你们,老乡们——给皇军准备一些粮食。”黄衣服顿了下,“粮食,今晚就要。”
“明天吧,”江老爷转向一把刀躬了躬腰,“这黑一大晚上,上哪准备去?”
“不行的,”一把刀笑着轻言细语地道,“我们夜里还有军事行动。”
“军事行动?”江老爷没听明白,转向何老爷。
何老爷望也没望江老爷,道:“就是打仗。”
一把刀眯了眯眼睛,既不纠正也不解释。
“听明白了吗?”
“明是明白了。”院子里有人答了腔,“可是,我们明天早晨都还不知道吃什么呢,哪弄去呀?”
“哪弄都行。”黄衣服再次伸手捋了捋白手套。
“这不是不讲理吗?”
黄衣服笑了笑:“这不是在跟你讲理么?你看,我都说了,皇军这么远来,总不能让他们饿着肚子吧?”
“好了,这样吧——”这时,一把刀举起了一只手,制止了黄衣服的啰嗦。“如果你们一时拿不出,也可以先借着,我们走后,你们慢慢还。”
“借?找谁?”有人立即问。
“他。”黄衣服一转身,先是一指江老爷,然后又一指何老爷,“还有他。”
江老爷一见,立即急赤了脸,正要说什么,突然,后房里传来大太太的一声尖叫——
“你这畜牲!”
接着,便看到大太太衣冠不整不说,还一身是血地跑了出来,后面,一名鬼子手里端着枪“哇啦哇啦”地叫着追着。
大太太刚跑到门口,离江老爷他们还有两三步远,“砰”,随着一声枪响,大太太往前一扑,栽倒在了何老爷面前。
“八嘎!”
一把刀不知骂谁地骂了一声,然后对尾追上来的那名鬼子“哧剌”一下抽出腰上的东洋刀,劈了过去。
随着一声“哈衣”,那名鬼子的一条胳膊掉在了地上。
“对不起,江老爷。”一把刀收回东洋刀,冲着江老爷一个立正,弯了弯腰,道歉道。
惊魂未定的江老爷站在那,大脑中一片空白,机械地学着一把刀,竟然也弯了弯腰。
“大太太!”
何老爷一把推开江老爷,俯身抱起大太太。
大太太已经气绝,但眼睛却仍然睁得老大。
“怎么回事?”何老爷望望一把刀,又望望江老爷。
可是,他们都一脸的寞然。
原来,日本鬼子进门后,除了在这院子里布着岗围着这些百姓,在江老爷家的后院里,也布了岗。
如果大太太他们一直守在屋子里不出来,应该也算相安,可三太太偏偏禁不住好奇,门不敢出,却打开了窗,探出了头。而这一探,正好被站在她对面的鬼子看到了。于是,随着一声“花姑娘”,鬼子一脚踢开了门,扑向三太太。
三太太吓得一下爬到了床底下。但头爬了进去,后半截身子却露在外面,鬼子一见,一把扯了她的裤子,抱着她就要强奸,而一直躲在柜子后面的大太太一见这种畜牲行为,不禁举起早就握在手中的菜刀,对着鬼子的后背就一刀,然后转身便跑。但她毕竟是个女人,虽然一刀下足了狠劲,却只不过伤了鬼子的一点皮毛。
即便是皮毛,鬼子也决不能放过敢砍他的人,于是,拎起枪就追了出来……
见江老爷和一把刀都一脸寞然地站在那,何老爷一伸手,抓起断了胳膊的鬼子掉落在地上的枪,站了起来。
可是,还没等他将枪端平,一把刀的刀,还有黄衣服的枪,全都指对了他……
大太太被鬼子打死了,打死大太太的鬼子一只胳膊被砍了,也还算公平,于是,一阵的骚乱后,大家在鬼子一片的“八嘎”声中,又回了平静。
至于后面鬼子是如何从江老爷家抬走了一车粮食,又是如何离开的,江老爷脑中一片空白。
何老爷呢,被两名鬼子给控制在了墙角,想说什么说不出,想做什么做不得,就那么眼睁睁地看着鬼子进进出出,然后推着车,消失在了夜色中,虽然月亮仍然亮着。
一夜,除了江老爷家传出一些压抑着的哭声,村上出奇地平静。
但第二天一早,人们发现,何老爷走了。
虽然鬼子没有抢他家的粮食,也没对他怎么样,但何老爷却十分内疚,当初江老爷来征求他的意见,是他说不跑,哪也不去的;如果他不这样说,江老爷他们一家跑了,大太太也就不会落得如此下场。
他觉得没脸再见江老爷。
于是,何老爷离家出走了……
离家后,何老爷只回来过一次,村上几乎无人知晓,要不是第二天人们发现何大牛也不见了的话。
但何大牛倒是常回来,不过,也只是与江启龙姐弟还有四棍子、大罩子他们见一下,就走了。问他在外做什么,他一会说跟着他爹何老爷在新丰给人算卦,一会又说在仁村湾走乡串户替人磨剪子戗菜刀,没个准,再问,他就说“一言以蔽之:云游”。
“江老爷,我回来了。”
听到何老爷那秀才一样的声音,正在房里躺椅上躺着的江成富江老爷,一下站了起来。
“啊呀,何老爷……”
“是我,江老爷,我回来了。”
“快,快请——啊呀,你怎么还不见老,你看看我,老态龙钟喽……”
听到何老爷的声音,江启凤和江启龙立马跑了过来,打过招呼后,两人忙探身门外,问道:“何大牛呢,大牛哥没跟你一起回来?”
“没呢——啊,这是启龙,大小伙了;这是启凤,让我看看,呵呵,都成大姑娘了!”何老爷满脸是笑地打量着江启龙姐弟俩。
江启龙倒是没什么,本来就是大小伙了;江启凤则不好意思地忸怩了一下,说:“何老爷,你都老了,我还不长大呀。”
“长大了长大了!”一句话,说得何老爷与江老爷都笑了起来。
但这“长大了”,却很快,让噩运便找上了她……
6 江启凤被强奸了
早春的清晨,氤氲在一片轻岚中。
风缓缓移过,虽然还有点寒,那些禁不住的绿意,却悄悄地爬了出来,在池塘、在山坡、在树梢,探头探脑地等待、期待、迫不急待着这个多少年来都没有过的早晨——
“砰——叭——”
随着第一声爆竹的炸响,那些久违了的喜庆和对一年的憧憬,从空中带着朝霞的色彩,喜气洋洋地飘洒到枝上、水中,还有那欢快的鸟的歌唱里……
二月二,龙抬头。
在这个“龙抬头”的日子,人们听到了记忆中的爆竹声,嗅到了久违了的硝味的喜庆——即便是刚刚过去的春节,也没谁放过一个鞭炮;虽然日本鬼子走了,可是,人们一下还没从那笼罩的阴影中走出来,生怕那一声“砰——叭——”会引来一阵枪声甚至是炮弹。直至春节过了,十五元宵节也过了,人们确信,这下,小鬼子真的是走了,于是,一种对土地的渴望,对日子的企盼,终于让人们站到了春风中,绽放起了自己的心情。
“看戏去喽——”不知是谁喊了一嗓子。
整个村子,仿佛被这一嗓,一下给喊得醒了过来,家家烟囱,开始袅袅起炊烟,接着是鸡鸣、狗吠、猪哼、牛哞、人欢……
这是往年的规矩了,二月二,为了庆祝龙抬头,村村庄庄都搭起台唱起戏——这也是延续“开年”的最后一个欢庆日子,过了这个日子,就要春耕,就要春种,就要春忙了。
当然,今年这台戏,也是日本鬼子走了之后的第一台戏。
昨天大罩子、何大牛、四棍子就与江启龙和江启凤约好了,今天一起去稻堆山看戏;因为那里有碉堡,所以,今年的戏,就由他们那唱起。
本来,他们横堆山也是要唱的,可是,前面说了,人们对枪炮声还有余悸,再说,横堆山只有一个保长,鬼子走后,没人逼了,江成富也就缩了头,大事小情,就由在碉堡里的三棍子代为张罗。
很快,太阳升起来了。
一片煦暖。
“上哪去呀?”
“看戏。”
“戏要到头十点才开锣呢,这么早?”
“去看看热闹么……”
一片欢天喜地。
大罩子与四棍子几乎是同时走出了家门,然后两人又邀上何大牛,一起说说笑笑着来到江启龙家。
江启龙早就准备好了,正站在门前,张望。见到何大牛他们过来,立即转身对着屋子里叫了起来:“姐,快点呀;他们来了。”
叫过一声,江启凤没有应,等再叫,何大牛他们就到了近前了。
“江启凤,走啦——”
四棍子他们听到江启龙的叫声了,见江启凤没应,于是,也都叫了起来。
“来了,来了。”
江启凤一边答应着从屋子里跑出来,一边还一只手在脑后不知是结着头绳还是在捋着长发。
几个人一见,立时“哑口无声”——一齐张着嘴,看着江启凤。
江启凤脱了外罩,里面是件紧身棉袄,青纹底子,泛着牡丹花,脑后,一条丝带(也许是丝巾)束着发根,然后任一头黑皮披散着,竟然没有编成辫子,看上去,就如春风一般。
“怎么了?”江启凤见几个平日里的伙伴一起望着她发呆,不由一下站住了,然后上上下下打量着自己,“怎么了嘛!”
可是,仍没有应。
“弟,我怎么了?”
江启龙也不知姐怎么了,伸手推了推大罩子:“喂,我姐怎么了?”
大罩子被推醒了过来,但他却立即装聋作哑,“啊啊”两声后,将眼睛望向了江启凤身后的树,然后越过江家大院,望向了天空。
天空邃远……
也难怪,与他们一般大小的,村上只有江启凤一个女孩——他们出生的时候,饿殍遍地,自己早上还有一口气,到了晚上,都还不知道能不能有口气吹灯,谁家还能留下女婴?能留下个男孩传个香火就是天地开恩了。也正因为此,他们这帮年轻人,对江启凤也就格外地宠爱,尽管她一直将脸涂得只有两只眼睛;不再涂脸的江启凤过年时,他们也见过,只不过,今天,不知怎么,他们的心似乎被早晨的鞭炮一下给炸醒了,被这春天的气息给激活了,被眼前的江启凤给点燃了……
“走哇,看戏去喽——”
四棍子突然跳了起来,在空中挥了挥拳,叫了一声,向前跑了去。
其他人一见,也都莫名其妙地一齐叫着“看戏去喽”地哄闹着,向前跑去……
“江启凤,快点啊!”
何大牛跑了几步,回过头来一边退着一边招呼着。
江启凤笑着,也跑了起来;跑过仍在那发个愣的江启龙身边时,一拉他,说:“弟,走呀。”
江启龙先是机械地跑了两步,接着,就恢复了他的青春活力,向四棍子他们追去……
戏台离碉堡不远,站在碉堡上可以将整个戏场控制在视线范围之内;据说,这是小队长黄二要求的,因为他从上面得到消息,近来,共产党的活动非常频繁,一定要注意“长治久安”。
让何老爷有些意外的是,原本他想着那些往回跑着的人一会儿就会跑回村子,可是,天都黑透了,可那些人却仍未回来——其实,他们根本就没打算回来,而是继续着往前跑着反。
没有灯。
家家瞎着火,除了何老爷家。
村上出奇地平静,连那些平日里只要听到一点声响的狗,也都不知跑去了哪,一声也听不到它们的吠。
这出奇的静,静得何老爷的心不由“扑扑”地跳了起来。最后,他不得不以“不早了,歇着吧”为由,将灯也吹灭了。
月亮升上来了,过了十五了,天黑后一炷香多的时间才升上来。
随着月亮一起升上来的,是村中鬼祟的人影。不知什么时候,村子中竟藏进了一批人,他们三五一群,从这家摸到那家,窗前站站,门边听听。谁也没发现,要不是月亮,要不是江老爷家的狗突然地大叫起来。
随着江成富家狗的突然一声吠叫,突然地,整个村上都响起了门被踹开的破裂声与“死啦死啦”的怪叫声……
当何老爷被赶到江老爷家院子里时,看到的整个村子上,除了稀稀拉拉的几个年纪太大走不动的外,就是江老爷一家,他的心里“咯噔”一声,想:“我害了江老爷了!”要不是他说“不跑”,何至于现在?
没来由地,何老爷觉得他有一份责任。
于是,他“大义凛然”地走进院子,走过院子中间,一直走到一个个子没有他高,但明显比他要壮上半个腰的穿着黄衣服人面前,直视着他,道:“你就是日本鬼子?”
“我会日语,但不是鬼子。”黄衣服伸手捋了捋那白色的手套,“鬼子在那边。”
顺着黄衣服的手,何老爷看到一个矮敦敦的男子手里拄着一把刀站在江老爷家厅堂台阶上,正望着他笑;旁边站着江老爷。
“何老爷,你的不要害怕。”一把刀对何老爷招了招手,“你的过来。”
何老爷心下“嘁”了声“谁害怕了”,但脚还是情不自禁地走了过去。
江老爷一直想看又不敢看地看着何老爷,直到何老爷走到近前,他才让了让,示意何老爷站到他身边去。
“村子上所有的人都在这里了。”江老爷对一把刀哈了下腰道。
一把刀就点了下头,然后又冲黄衣服点了下头。
黄衣服“哈衣”了一下,然后转身对着院子里站着的人开始训话:“老乡们,我们是皇军,就是传说中的日本鬼子。但是,我们不是鬼子,是皇军。这么晚把大家请到这里来,就一件事,粮食——”
院子里的人动了动。
“粮食,就是稻、米。皇军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总不能背着粮袋子来吧,所以,请你们,老乡们——给皇军准备一些粮食。”黄衣服顿了下,“粮食,今晚就要。”
“明天吧,”江老爷转向一把刀躬了躬腰,“这黑一大晚上,上哪准备去?”
“不行的,”一把刀笑着轻言细语地道,“我们夜里还有军事行动。”
“军事行动?”江老爷没听明白,转向何老爷。
何老爷望也没望江老爷,道:“就是打仗。”
一把刀眯了眯眼睛,既不纠正也不解释。
“听明白了吗?”
“明是明白了。”院子里有人答了腔,“可是,我们明天早晨都还不知道吃什么呢,哪弄去呀?”
“哪弄都行。”黄衣服再次伸手捋了捋白手套。
“这不是不讲理吗?”
黄衣服笑了笑:“这不是在跟你讲理么?你看,我都说了,皇军这么远来,总不能让他们饿着肚子吧?”
“好了,这样吧——”这时,一把刀举起了一只手,制止了黄衣服的啰嗦。“如果你们一时拿不出,也可以先借着,我们走后,你们慢慢还。”
“借?找谁?”有人立即问。
“他。”黄衣服一转身,先是一指江老爷,然后又一指何老爷,“还有他。”
江老爷一见,立即急赤了脸,正要说什么,突然,后房里传来大太太的一声尖叫——
“你这畜牲!”
接着,便看到大太太衣冠不整不说,还一身是血地跑了出来,后面,一名鬼子手里端着枪“哇啦哇啦”地叫着追着。
大太太刚跑到门口,离江老爷他们还有两三步远,“砰”,随着一声枪响,大太太往前一扑,栽倒在了何老爷面前。
“八嘎!”
一把刀不知骂谁地骂了一声,然后对尾追上来的那名鬼子“哧剌”一下抽出腰上的东洋刀,劈了过去。
随着一声“哈衣”,那名鬼子的一条胳膊掉在了地上。
“对不起,江老爷。”一把刀收回东洋刀,冲着江老爷一个立正,弯了弯腰,道歉道。
惊魂未定的江老爷站在那,大脑中一片空白,机械地学着一把刀,竟然也弯了弯腰。
“大太太!”
何老爷一把推开江老爷,俯身抱起大太太。
大太太已经气绝,但眼睛却仍然睁得老大。
“怎么回事?”何老爷望望一把刀,又望望江老爷。
可是,他们都一脸的寞然。
原来,日本鬼子进门后,除了在这院子里布着岗围着这些百姓,在江老爷家的后院里,也布了岗。
如果大太太他们一直守在屋子里不出来,应该也算相安,可三太太偏偏禁不住好奇,门不敢出,却打开了窗,探出了头。而这一探,正好被站在她对面的鬼子看到了。于是,随着一声“花姑娘”,鬼子一脚踢开了门,扑向三太太。
三太太吓得一下爬到了床底下。但头爬了进去,后半截身子却露在外面,鬼子一见,一把扯了她的裤子,抱着她就要强奸,而一直躲在柜子后面的大太太一见这种畜牲行为,不禁举起早就握在手中的菜刀,对着鬼子的后背就一刀,然后转身便跑。但她毕竟是个女人,虽然一刀下足了狠劲,却只不过伤了鬼子的一点皮毛。
即便是皮毛,鬼子也决不能放过敢砍他的人,于是,拎起枪就追了出来……
见江老爷和一把刀都一脸寞然地站在那,何老爷一伸手,抓起断了胳膊的鬼子掉落在地上的枪,站了起来。
可是,还没等他将枪端平,一把刀的刀,还有黄衣服的枪,全都指对了他……
大太太被鬼子打死了,打死大太太的鬼子一只胳膊被砍了,也还算公平,于是,一阵的骚乱后,大家在鬼子一片的“八嘎”声中,又回了平静。
至于后面鬼子是如何从江老爷家抬走了一车粮食,又是如何离开的,江老爷脑中一片空白。
何老爷呢,被两名鬼子给控制在了墙角,想说什么说不出,想做什么做不得,就那么眼睁睁地看着鬼子进进出出,然后推着车,消失在了夜色中,虽然月亮仍然亮着。
一夜,除了江老爷家传出一些压抑着的哭声,村上出奇地平静。
但第二天一早,人们发现,何老爷走了。
虽然鬼子没有抢他家的粮食,也没对他怎么样,但何老爷却十分内疚,当初江老爷来征求他的意见,是他说不跑,哪也不去的;如果他不这样说,江老爷他们一家跑了,大太太也就不会落得如此下场。
他觉得没脸再见江老爷。
于是,何老爷离家出走了……
离家后,何老爷只回来过一次,村上几乎无人知晓,要不是第二天人们发现何大牛也不见了的话。
但何大牛倒是常回来,不过,也只是与江启龙姐弟还有四棍子、大罩子他们见一下,就走了。问他在外做什么,他一会说跟着他爹何老爷在新丰给人算卦,一会又说在仁村湾走乡串户替人磨剪子戗菜刀,没个准,再问,他就说“一言以蔽之:云游”。
“江老爷,我回来了。”
听到何老爷那秀才一样的声音,正在房里躺椅上躺着的江成富江老爷,一下站了起来。
“啊呀,何老爷……”
“是我,江老爷,我回来了。”
“快,快请——啊呀,你怎么还不见老,你看看我,老态龙钟喽……”
听到何老爷的声音,江启凤和江启龙立马跑了过来,打过招呼后,两人忙探身门外,问道:“何大牛呢,大牛哥没跟你一起回来?”
“没呢——啊,这是启龙,大小伙了;这是启凤,让我看看,呵呵,都成大姑娘了!”何老爷满脸是笑地打量着江启龙姐弟俩。
江启龙倒是没什么,本来就是大小伙了;江启凤则不好意思地忸怩了一下,说:“何老爷,你都老了,我还不长大呀。”
“长大了长大了!”一句话,说得何老爷与江老爷都笑了起来。
但这“长大了”,却很快,让噩运便找上了她……
6 江启凤被强奸了
早春的清晨,氤氲在一片轻岚中。
风缓缓移过,虽然还有点寒,那些禁不住的绿意,却悄悄地爬了出来,在池塘、在山坡、在树梢,探头探脑地等待、期待、迫不急待着这个多少年来都没有过的早晨——
“砰——叭——”
随着第一声爆竹的炸响,那些久违了的喜庆和对一年的憧憬,从空中带着朝霞的色彩,喜气洋洋地飘洒到枝上、水中,还有那欢快的鸟的歌唱里……
二月二,龙抬头。
在这个“龙抬头”的日子,人们听到了记忆中的爆竹声,嗅到了久违了的硝味的喜庆——即便是刚刚过去的春节,也没谁放过一个鞭炮;虽然日本鬼子走了,可是,人们一下还没从那笼罩的阴影中走出来,生怕那一声“砰——叭——”会引来一阵枪声甚至是炮弹。直至春节过了,十五元宵节也过了,人们确信,这下,小鬼子真的是走了,于是,一种对土地的渴望,对日子的企盼,终于让人们站到了春风中,绽放起了自己的心情。
“看戏去喽——”不知是谁喊了一嗓子。
整个村子,仿佛被这一嗓,一下给喊得醒了过来,家家烟囱,开始袅袅起炊烟,接着是鸡鸣、狗吠、猪哼、牛哞、人欢……
这是往年的规矩了,二月二,为了庆祝龙抬头,村村庄庄都搭起台唱起戏——这也是延续“开年”的最后一个欢庆日子,过了这个日子,就要春耕,就要春种,就要春忙了。
当然,今年这台戏,也是日本鬼子走了之后的第一台戏。
昨天大罩子、何大牛、四棍子就与江启龙和江启凤约好了,今天一起去稻堆山看戏;因为那里有碉堡,所以,今年的戏,就由他们那唱起。
本来,他们横堆山也是要唱的,可是,前面说了,人们对枪炮声还有余悸,再说,横堆山只有一个保长,鬼子走后,没人逼了,江成富也就缩了头,大事小情,就由在碉堡里的三棍子代为张罗。
很快,太阳升起来了。
一片煦暖。
“上哪去呀?”
“看戏。”
“戏要到头十点才开锣呢,这么早?”
“去看看热闹么……”
一片欢天喜地。
大罩子与四棍子几乎是同时走出了家门,然后两人又邀上何大牛,一起说说笑笑着来到江启龙家。
江启龙早就准备好了,正站在门前,张望。见到何大牛他们过来,立即转身对着屋子里叫了起来:“姐,快点呀;他们来了。”
叫过一声,江启凤没有应,等再叫,何大牛他们就到了近前了。
“江启凤,走啦——”
四棍子他们听到江启龙的叫声了,见江启凤没应,于是,也都叫了起来。
“来了,来了。”
江启凤一边答应着从屋子里跑出来,一边还一只手在脑后不知是结着头绳还是在捋着长发。
几个人一见,立时“哑口无声”——一齐张着嘴,看着江启凤。
江启凤脱了外罩,里面是件紧身棉袄,青纹底子,泛着牡丹花,脑后,一条丝带(也许是丝巾)束着发根,然后任一头黑皮披散着,竟然没有编成辫子,看上去,就如春风一般。
“怎么了?”江启凤见几个平日里的伙伴一起望着她发呆,不由一下站住了,然后上上下下打量着自己,“怎么了嘛!”
可是,仍没有应。
“弟,我怎么了?”
江启龙也不知姐怎么了,伸手推了推大罩子:“喂,我姐怎么了?”
大罩子被推醒了过来,但他却立即装聋作哑,“啊啊”两声后,将眼睛望向了江启凤身后的树,然后越过江家大院,望向了天空。
天空邃远……
也难怪,与他们一般大小的,村上只有江启凤一个女孩——他们出生的时候,饿殍遍地,自己早上还有一口气,到了晚上,都还不知道能不能有口气吹灯,谁家还能留下女婴?能留下个男孩传个香火就是天地开恩了。也正因为此,他们这帮年轻人,对江启凤也就格外地宠爱,尽管她一直将脸涂得只有两只眼睛;不再涂脸的江启凤过年时,他们也见过,只不过,今天,不知怎么,他们的心似乎被早晨的鞭炮一下给炸醒了,被这春天的气息给激活了,被眼前的江启凤给点燃了……
“走哇,看戏去喽——”
四棍子突然跳了起来,在空中挥了挥拳,叫了一声,向前跑了去。
其他人一见,也都莫名其妙地一齐叫着“看戏去喽”地哄闹着,向前跑去……
“江启凤,快点啊!”
何大牛跑了几步,回过头来一边退着一边招呼着。
江启凤笑着,也跑了起来;跑过仍在那发个愣的江启龙身边时,一拉他,说:“弟,走呀。”
江启龙先是机械地跑了两步,接着,就恢复了他的青春活力,向四棍子他们追去……
戏台离碉堡不远,站在碉堡上可以将整个戏场控制在视线范围之内;据说,这是小队长黄二要求的,因为他从上面得到消息,近来,共产党的活动非常频繁,一定要注意“长治久安”。
上一章
下一章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登录 后再戳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