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剧培训班
编剧培训班
专治不会写剧本!
电影编剧实战班9 天后开课 去看看
剧本诊断
剧本诊断
专治不会写剧本!
电影编剧实战班9 天后开课 去看看
权属:原创 · 独家授权
字数:4264
阅读:1612
发表:2022/6/11 修改:2023/9/24
180章 历史 小说
《荆公为政》第37章:闹市遇险
彊疆 [安徽芜湖]
 出售价格:面议 [如何联系作者]
37
  • 故事梗概
  • 作品正文

  【本作品已在华语剧本网版权保护中心进行版权登记,登记2023-B-03696】


  王荆公  王安石

  第37章 闹市遇险
  荆公离开垂拱殿,出垂拱门,来到横街。此街虽在禁中,但街二面店铺地摊仍是逐个儿排得连接,凡禁中所需的匹帛珠宝香药以及新上市的瓜果菜蔬,无一不应有尽有,尤其是禁中女人最爱吃的新上市的瓠瓜,每对竟卖上千文一斤,因而此街的瓠瓜羊肉羹铺忒多,均是投那些女子所好。
  荆公这天正边走边看,忽从福宁殿那边跑过来一女子,不等到近前,女子已喊道:
  “恩公,奴家总算找到你了!”见荆公愣愣地看着,女子又张眼问道,“恩公不记得奴家了?”
  荆公反复瞅看一番,就见那女子三十多岁年纪,生得端庄大方,稍一思忖,便想起在堇儿墓前那位老人说鄞县莫村的莫海宁外出找他的事,于是问道:“对了,你叫宛慕容,官人叫莫海宁,是吧?”
  女子见荆公还记得她夫妻俩的名姓,更是感动,连连点头道:“是的,是的,奴家正是宛慕容。”接着说道,“那年要不是恩公,奴家早就没命了,哪还能再见到恩公。”
  荆公在鄞县任知县时,有年春上到乡下去察勘水情,刚到莫村村口,正遇几个男子架着一个边挣扎边哭叫的女子往村外拖去,后跟一男子边哀求边拉着女子不放。荆公很快打听到,此男子叫莫海宁,因拿了田主的高利贷,又遇这些年闹水荒,家中无钱还贷,按契约,田主要将莫海宁的女人带去抵押。荆公当即叫田主放了人,并答应第二天就还清田主的三年借贷。荆公由此事想到庄稼人每到春季无钱买种及添置农具的困境,回到县衙一番商议,决定每年春季从县常平仓年拿出钱谷,以二分息借贷给农户,帮助农户渡过春荒。
  现见女子千恩万谢,荆公问道:“宛姑娘怎么又到了京城?”
  宛慕容回道:“自恩公离开后,鄞县的田主又开始散放高利贷,没办法,我和海宁想,只要在恩公做官的地方,百姓就一定能过上好日子。海宁还说,凭恩公为民作主的功德,迟早会到京城做大官,于是海宁非得带我来到京城,并将家乡的绸绢带过来,在京城开了一爿小店。”
  荆公见宛慕容夫妇俩有如此眼光,十分敬佩,想想今日的事,又问道:“你做绸绢生意,如何到宫里来了?”
  宛慕容道:“恩公,其实这京城的生意也不是好做的,尤其是宫中那个于公公于买务更是狗仗人势,每次到我店里买了绸绢,不仅不及时给钱,还要奴家将绸绢送进宫里。真没办法。”
  荆公“哦”了一声,又问道:“海宁兄弟呢?莫非在家看店?”
  女子回道:“他哪有时间看店,又到坊里当差去了。”说着,非要领荆公去她绸绢店看看。
  荆公听说老乡在京城开了绸绢店,很是欣慰,说道:“他乡遇故人,是该去看看。”说着,跟随宛慕容出了东华门,进入大街。此街也是禁中买卖所在,凡饮食、时新花果、鱼虾鳖蟹、鹑兔脯腊、金玉珍玩衣着,天下之奇,无所不有。就见宫娥三五一群,四五一伙,或扭着腰肢站于店前比试衣料,或蹲于地摊边挑选花果,要么与店主讨价还价,要么看中如意货物与同伴一番妖冶地争夺;大内的大太监小黄门,无一不道貌岸然甩着衣袖大摇大摆走在街上,凡见到可意的,过去伸手一指,说声:“那。”店家只得非给不可,非但给,还得陪上笑脸……
  荆公见了,心中自是难受,但也无奈。
  沿东华门街向南过东角楼,便到了汴梁最繁华的潘楼街,沿潘楼街向东约行百步,便见一爿店门前高竖一面青色幌子,上书“莫家绸绢铺”几个大字,荆公驻足看了看,指道:“就是此店?”
  宛慕容点头道:“是的。恩公,快进去吃口茶。”说着,上前开了店门。
  店面为两间。店内靠后墙是一排长长的货架,货架上竖排着整匹整匹色彩鲜艳的绸绢锦帛;货架前有一排用宽木板支起的柜台,上面摆着拆散卖过的绸绢及竹尺、剪刀之类的工具。柜台右边是一间不大的客厅,客厅中央摆一张八仙桌和四条条凳。
  荆公看过,念了一句:“店面不小哇。”接着问道,“你们在鄞县生活得好好的,为何想到来京城做绸绢生意?”
  宛慕容道:“大人在鄞县时,我们确实生活得很好,可自大人走后,又换了几任县太爷,前几任还能按照大人您的做法,到时放青苗钱给农户买种添农具,日子过得很有滋味。可到后来的那些县太爷,已不能像大人您在时那样了,他们又和地方田主富豪勾结起来,不再放青苗钱,仍由田主富豪放高利贷盘剥,庄稼人的日子又回到过去。我和海宁想,只要是大人您做官的地方,庄稼人就一定会过上好日子。于是我和海宁商议,凭大人的才干,将来一定会大官,做到京城的大官;只要恩人在京城做大官,来京城就一定有好日子过。于是我和海宁先来京城开了爿小店,将老家那边的绸绢运过来,边做生意边等候大人的到来。不想今天还真的等到了。恩公你坐,奴家去去就回。”说着,折身去了街上。
  荆公见盏中茶是最好的剑茶,喝了几口,正打量这爿不算太小的绸绢店,宛慕容回来,拆着刚买的桃酥、蜜煎,摆放到荆公面前,说:“恩公吃点,待海宁回来,再陪恩公去酒楼吃些茶饭。”
  荆公问道:“海宁几时回来?”
  这时有客来买十五尺绢,宛慕容手脚麻利,边应声为客人丈量绸绢,边回答荆公:“在厢里做杂役没个准头,有时回来早些,有时事多了,不到断黑也不得回来。”
  荆公知道当朝的差役法,规定平民男子常年摊派到官衙当差,不去轻则罚铜,重者甚至坐牢,此法不仅影响了平民家庭的生计,更是弄得人心不安。
  “是呀,这些弊政真该变革了!”荆公沉痛地想着。
  绢已量好,客人问:“多少钱?”
  宛慕容道:“二十五文一尺,十五尺,三百七十五文。”
  客人“噢”了一声,掏钱付账,一边神秘地说道:“其他店的绸绢都在涨价哩!”
  宛慕容微微一笑,点头道:“知道。”
  客人很感激,说:“我们都知道宛老板娘的生意做得好,不坑人,所以我们都欢喜来。”说罢,夹着绢匆匆离去。
  “同是京城的生意,为何价格高低不等?”荆公问道。
  “生意人心眼狠着哩,只要见市场上货物稍有紧缺,不上片刻工夫,那紧缺货价就飞涨起来,害得买主叫苦不迭。”
  “你为何不涨?”
  “我这绸绢是从老家那边直接运过来的,进价便宜,不忍心要那昧良心的钱。”
  荆公点头,又想着刚才客人的话,仿佛看见一只巨大的黑手在紧紧地掐着这个繁华而喧闹的大都市!想着,心情沉重,暗自决心道:“这次进京,如不变革便罢,若要变革,这些祸害百姓的弊政,一定得统统革除不可!”
  荆公正想着,隔壁传来一阵“乒乓乓乓”的打砸声。
  荆公要过去看看,宛慕容立马拦住:“恩公,去不得,千万别去。”
  “为何去不得?”
  “隔壁是爿药铺,主人姓蒋,名竹山,他多年前就在这里开着诊所和药铺。一天,蒋郎中正在店里为病人治病,忽然来了公差,要他去衙门当差。蒋郎中说家里有病人,这些天出去不了。当差的不答应,硬是将蒋郎中拖走了,最后那病人不治而亡。这些砸药铺的,一定是那死者的家属。”
  荆公听了,不顾宛慕容的阻拦,硬是奔了过去,见上百名死者的亲属不仅将蒋家药铺砸得一片狼藉,更是将蒋郎中按在地上拳打脚踢,边打边叫嚷:
  “你这缺德的郎中,放着病人死活不管,跑去当差,硬是活活害死了我家亲戚。今天就得偿命!就得偿命!”
  “对,不偿命就活活打死他!”
  “不,还要把他这房子掀个屋柱朝天!”
  “对!掀个屋柱朝天!屋柱朝天!”
  说着,又是一番“乒乓乓乓”地打砸。
  眼看蒋家药铺已砸得一片狼藉面目全非,又见躺倒在地的蒋郎中已被人打得奄奄一息不省人事,荆公也顾不得自己的身份,从人群中挤了过去,说道:“有话说话,有理讲理,如何能把人打成这样呢?”说着,就要上前拉那倒地的蒋郎中。
  早已失去理性的死者家属正为得不到答复无计可施,突然见一位当官的出面为蒋郎中说话,顿时找到了发泄的地方,便一齐转向荆公,纷纷责问道:
  “你算老几,蒋郎中医死了我家人,他却躲差去了,我们不砸他店砸谁店?”
  “郎中是悬壶救人命的,他却放着病人不管而跑去当差,我们不打这缺德的郎中打谁?打鬼呀?”
  “你这个当官的既帮蒋郎中说话,那你就帮我们把这死人的事解决了吧!”
  “对对对,你既帮蒋郎中说话,那我们家里的人死了,就由你来偿命!就由你来偿命!”
  “……”
  荆公见闹事者一个个气势汹汹向自己这边扑来,他仍是不慌不忙地说道:“父老乡亲们,本官是朝廷命官,如果相信本官,你们就马上回去,把家里后事安排好。到时候本官会给你们一个满意的答复。”
  宛慕容见身份已经暴露,更是担心荆公的安全,想了想,只得勇敢地扑上前,张开双手对肇事者们说道:“乡亲们,这恩公就是当朝的包公!他说的话,你们该绝对相信。当年恩公在鄞县时,不知为平民百姓办过多少好事;我宛慕容能有今天,正是这位恩公大恩大德给带来的!你们别动手,别动手,我宛慕容说的全是真话。”
  死者的家属以为宛慕容是在编话说谎,更是气愤,纷纷扑向荆公,叫嚷道:
  “这人一定是蒋家的亲戚,故意在找话骗人,先给他吃些苦头!”
  “对,非打得他像蒋郎中一样!”
  “……”
  眼见那些凶神恶煞般的肇事者们就要揪打荆公了,宛慕容正不知如何是好,就在这时,从人群后面突然挤出三个人来,领前那位头戴绣球毡帽的年轻人双臂一张,轻轻一拨,正围攻荆公的人群顿时如被拉开的两扇闸门,被拨拉得纷纷向两旁闪退;退闪不及的,就被挤倒,边任人踩踏,边呼爹唤娘嘶叫……
  王雱早已挤到荆公身前,以身护着荆公,边用手在荆公脸上寻找:“爹爹没事吧?爹爹没事吧?”
  太常寺卿韩维更是冲闹事人喊道:“你们快快离开,现有金台金拳师在此,你们都别闹了,再闹,谁也没有好处!”
  在辽朝打得九九八十一擂无敌手的金台,东京汴梁人谁没听说过?现听说这推挡众人的竟是金台御师,再见他臂力功夫确实了得,谁还敢再生是非,一个个吓得缩颈咂舌,纷纷撤到一旁。
  荆公趁势说道:“父老乡亲们,你们刚才说的事,据本官所知,确实怪不得蒋郎中,他也是出于无奈。你们还是快回去,将死去的亲人后事处理好,不再在此闹下去了。”
  闹事者想想也是,再见又有打得辽朝九九八十一擂无敌手的金拳师又在场, 闹下去,会有好结果吗?想透了,领头人一声招呼,领着闹事者离去。
  金台这才给荆公跪地叩头,说道:“金台来迟了,让恩公受惊了。”
  金台自被仁宗帝封为“御拳师”之后,一直做着皇帝的贴身护卫,荆公几次来京城做官,二人自是早已见过面,只是没想到,这次见面竟是在这种场合,金台有些愧疚。
  荆公将金台扶起,叮嘱道:“当今圣上是一代明君,是我大宋的希望所在,你身为御拳师,一定要好生保护圣上。”
  金台点头道:“恩公的话,金台一定铭记在心。”
  正说着,石子、王旁找来。
  石子见荆公安然无恙,又见师兄在此,好不惊喜,上前拉住金台的双手,说道:“师兄,要是有你来保护,恩公就不会出此危险了。”
  金台道:“金台何尝不想也如师弟样,时刻跟随在恩公案前马后。可身不由已呀。”
  这时,蒋郎中已被扶起,荆公又让王雱王旁配合宛慕容将蒋竹山扶到椅上坐下,这才看着两位相聚的孤儿,满心欢喜,说道:“金台、石子,今天闹了个误会,惊吓了你们,走,都到我府上好好聚聚。”说着,邀了好友太常寺卿韩维,一道去了上土桥王家僦邸……
上一章
下一章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编辑:虚谷
举报
顶啦 0
踩啦 0
点击收藏。收藏后可以在会员中心快速找到我哦 收藏 0
登录 后再戳我哦
最近阅读者 更多
  • 神秘人
    qiu
  • 学生
    k12
  • 学生
    eva
  • 学生
    cak
  • 学生
    rob
  • 学生
    f7c
  • 学生
    莉莉丝
写个评论
请注意:反馈问题请到 建议反馈 页面,在此评论无法得到回复!
*  
验证码:今天是7月几日?(提示:2号)
      *

该编剧的其他作品

荆公为政(历史)
春暖花开(主旋律, 爱情, 校园)
第一船(主旋律)
高喇叭进城(喜剧)
蛙祭(主旋律, 悬疑, 儿童)
报复 (主旋律)
火祭/(主旋律, 儿童)
天鹅峰(主旋律)

年金牌VIP会员作品

同类推荐作品

史家绝唱(家庭, 军事, 历史)
丝路传说(主旋律, 爱情, 历史)
新画皮之铁血(军事, 历史)
夭夭其折(卷一)(爱情, 历史)

同类最新作品

相机(军事, 历史)
新画皮之铁血(军事, 历史)
大风之一青萍之末(军事, 历史)
史家绝唱(家庭, 军事, 历史)
兄弟(历史)
北京东京南京(历史)
雁箱十二卷(历史)

同类随机作品

公孙氏兄弟(历史)
赣寰匪事(主旋律, 历史)
乌鸦仙子(历史)
兄弟(历史)
花园村往事(主旋律, 农村, 历史)
亚鲁王(历史)
夭夭其折(卷一)(爱情, 历史)
分享页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