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属:原创 · 独家授权
字数:214176
成片时长:约704分钟
阅读:10093
发表:2015/7/29
20集 主旋律 电视剧剧本
《丰碑无言》第4集
1
2
3
4
- 故事梗概
- 作品正文
两人向着草原深处走去……
024 草原2 (日 外)
盛夏的金银滩,是气候宜人的黄金季节。茂盛的青草,已长的齐腰高,在暖风的吹拂下,海潮般哗哗作响。蜿蜒流过的河,把岸边的苇草拥到它的怀里。
在这空旷大草原的一隅,有一座用电网封闭的大院,院子里那高高的建筑物内,正响起通风机的隆隆声。大院的门口,持枪的解放军战士警惕的注视着四周。
025 车间 (日 内)
董子毅站在指挥台上,手里拿着一个哨子。
闪亮的铝锅位于车间中央,一袋袋的炸药颗粒倒进了大锅中。一位工人打开了高压蒸汽的阀门,大铝锅里面的炸药由于高热的作用,顷刻间由固体熔为成了液体。
董子毅吹响了哨子:“嘟——”
四个身穿蓝色工作服、戴大口罩的小伙子,每人拿一根搅拌木棒,迅速而准确地站到了大铝锅旁边,有规律的进行搅拌。
炸药液体在搅拌中翻起旋涡,快速流动起来。同时又有人又把一袋袋炸药颗粒倒入大锅之中……
董子毅看着手表。
这是一项很吃力的活计,几分钟就把几个小伙子累的大汗淋淋,气喘吁吁。
大锅里弥漫着炸药蒸汽令人喘不过气来,嘴里有一种难以忍受的苦味。小伙子们强忍着,始终不停的搅拌着。
董子毅又一次吹响了哨子。另外四个小伙子快步上前,接过前一班人的木棒,继续搅拌。
大锅里的炸药液体缓缓地顺着漏斗流进模具中。
董子毅和小伙子们都松了口气。
董子毅仔细检查一下后,对两个小伙子说:“把模具推进保温室里。”
一辆低矮平稳的手推四轮平板车,被推进宽敞的保温室。
026 生活区 (晚 外)
几幢漂亮的黄色宿舍楼。
董子毅和杜蘅君就住在其中的一套单元式房间里。
027 居室 (晚 内)
董子毅忧心忡忡的走进居室。
杜蘅君腆着大肚子迎上去:“回来了?”
董子毅没有像往常一样亲吻杜蘅君,而是闷闷不乐的一屁股歪坐在沙发里。
杜蘅君给他端来一杯茶,关切地:“你,脸色不好,太累了吧?”
董子毅:“蘅君,我一生都在从事炸药的研究,深知现在用这种原始的方法浇注原子弹炸药部件,是很不适宜的。这种方法手工操作太多,人为的因素太多,很难保证工艺的稳定性。”
杜蘅君:“不是已经浇铸出几套合格产品了吗?”
董子毅:“是浇涛出几套合格产品,但是隐患没有排除,说不定什么时候因为偶然因素出现废品。更伤脑筋得是,这种炸药太‘娇气’了,需要小心护理。我怀疑,这种东西能作为实战用的武器吗?要是使用咱们研制的旋风炸药,该有多好!可是,时间紧迫,怕是赶不上了。”
杜蘅君:“我们最近在拼命加班,就是想尽快的……”
董子毅:“蘅君,我给你说好多次了,你就别上班了。”他看着妻子变黄变瘦的脸,心痛地:“你体质差,怀孕反应又这么厉害,饭吃的越来越少。这样下去,真让人担心!”
杜蘅君莞尔道;“我没事儿,又没干重活,只是过去指导一下。哎,我们今天……”她神秘地抿着嘴点着头。
董子毅看着她俏皮的样子,不觉笑了起来:“又有什么新闻?”
杜蘅君:“唔——这消息,你准高兴。我们今天找到了一种降低旋风炸药敏感度的方法,能降低百分之五十。”
董子毅兴奋地:“真的?就是说,旋风炸药可以加工和使用了,安全性过关了!”他站起来,轻轻地抱住杜蘅君,在她脸上吻了几下,盯着她的眼睛问,“你在骗我吧?”
杜蘅君推开他:“别碰我。小心咱们的孩子。反正啊,信不信由你。”她那嗔怪而又认真的神情,使董子毅的愁眉一扫而光。
董子毅神往地:“要真是这样,我明天向技术委员会汇报,请求改变配方,把旋风炸药推上去。”
杜蘅君胸有成竹地:“别高兴的太早。我还想搞一次重复试验,把旋风炸药再提纯一次。我相信,这次会成功的。”
董子毅:“蘅君,你真不简单,我今天一直在想这事……”
杜蘅君点破了董子毅的心事说:“一天?不会吧,我看你想了有几年了。”
董子毅摸摸自己的脑袋,呵呵傻笑。
突然,刺耳的警报声响起来,两人吃了一惊。
董子毅想起来了,对妻子说:“对了,这是防空演习。你身体不方便,不要去了。我碰到指挥部的人,给你请个假。”
杜蘅君:“集体行动,我不去不好!”说着,去衣架上拿外衣,“再说了,如果要真的有情况呢? 你忍心把我扔在这里,挨敌人的炸弹呀?”
董子毅赶忙帮妻子穿上外衣:“好好好,又是我不好。”从床下找出胶鞋给妻子穿上,搀扶着她走出房间。
028 草原 (晚 外)
警报继续长鸣,在夜晚的基地上空回荡不已。
高炮部队的对空探造灯来回晃动着,形成交叉的光柱。
人们在解放军战士的指挥下,有秩序地向野外疏散,进入预先挖好的防空壕内。
朱旭光、王淦昌、彭桓武、邓稼先、陈能宽、王谦等科学家每人身后有两名高大身躯的警卫战士,护送他们进入防空壕内。
董子毅搀扶着妻子,两人气喘吁吁,大汗淋漓。
李萌看见了,马上走过来。李铁柱紧紧跟着他。
李萌关切地问:“怎么样?”
杜蘅君喘着气说:“我能坚持的了。”
李萌:“铁柱!”
李铁柱应声站到李萌面前:“有!”
李萌:“你把杜工程师抱到防空壕内。”
李铁柱立正:“是!”转身一看,是有身孕的杜蘅君,怔了,转头不好意思地:“首长,是女的,又…”
李萌厉声道:“哪来那么多废话,执行命令!”
李铁柱再次立正:“是!”回头欲抱杜蘅君。
杜蘅君慌忙摆手道:“不用,不用,我自己能走。”
李铁柱不管杜蘅君愿意不愿意,双手笨拙地托起她就往防空壕跑去。
李萌:“轻点儿,她不是机关枪!”
董子毅赶忙追上去。
029 防空壕沟 (晚 内)
人们相互照应着。四周是黑黝黝的旷野和蔌蔌作响的野草。
杜蘅君掩饰不住自己的惊恐神色,悄悄拉拉董子毅的衣角轻声说:“靠我近一点,我,有点害怕。”
董子毅把妻子拥入怀中:“别怕,这是演习。”
杜蘅君仍惊魂未定地:“子毅,你说,敌人真的会对基地进行核袭击吗?我不怕死,可我们的孩子……”
董子毅陷入沉默,没有回答妻子的话。他看着远处巨魔般的山影,看着由于灯火管制而黑黝黝的基地,表情严峻,心情沉重。
杜蘅君仰脸看着丈夫,随即把脸埋入董子毅的胸前。
董子毅抚摸着杜蘅君的秀发,讷讷地说:“只有我们尽快制造出原子弹,才能遏止住敌人对基地攻击。”
030 炸药研究所 (日 内)
这是唯一没有用土提遮挡的一座二层小楼,楼里面水磨石地面光洁干净。一间间实验室井然有序,室内的设备一尘不染。从穿白工作服的研究实验人员的脸上浮现的笑容看,他们的工作开展的很顺利。
031 实验室 (日 内)
实验室仍然安装着和沈阳某军工厂实验室相似的一套玻璃仪器。透明的烧杯中,玫瑰色的液体在加热器的烘烤下沸腾翻滚,只不过,这套仪器复杂了一些。在玻璃仪器旁边,增加了几台电子设备,指针微微颤抖,示波仪器屏幕上的绿色光点像彗星一般,拖着一条发光的尾巴,自左向右运行……
董子毅接过杜蘅君递过来的试验报告,来到办公桌前,仔细审查,并用桌子上的手摇计算机进行核算。须臾,他笑了:“很好,你再重复一次。如果敏感度稳定在这个水平上,使用这个配方是没有问题的。我们全力以赴,可以生产出足够试爆第一颗原子弹使用的旋风炸药。”
电话铃响了。
杜蘅君拿起话筒听了一下,递给董子毅。
董子毅听了几句,脸色难看起来:“我马上就来!”
杜蘅君担心问:“出了什么事?”
董子毅:“我早料到了这一天,终于来了!”他不便多说,向妻子摆摆手就匆匆离去了。
031 保温室 (日 内)
小伙子们围着炸药部件七嘴八舌的讨论个不停。
董子毅挤进来,眼前的情景让他大吃一惊。
像凝脂一样细腻的炸药部件表面,出现了许许多多小裂纹,自上而下,还有一道很明显的贯穿性裂纹,几乎断成两半。
董子毅尽量使自己镇静下来,对一位技术人员说:“把塞规给我,测量一下裂纹宽度。还有,你去通知技术科拍下照片。”
技术人员答应着走去。
这时,车间负责人走来问道:“董工,今天还按计划浇铸下一批产品吗?”
董子毅:“不,暂时停一下。我打算请示领导,召开一次技术分析会,总结总结经验教训。这裂纹是向我们发出的警报。我们不能这样干下去了。”
032 基地某分厂办公楼 (日 外)
门口有战士值勤。
人们陆陆续续走进办公楼。
033 办公楼 (日 内)
大门里面有一张桌子,有一男一女两个工作人员招呼大家在报到册上签名登记,并发给一个胸牌。
郭永怀面容瘦削,戴着一副眼镜,穿着朴素地走进来。登完记后,女工作人员给他一个胸牌,胸牌上写着“来宾”。
郭永怀看了一下,对工作人员道:“错了,我不是来宾。”
周燕这时正好从楼内走来,看到郭永怀赶快走过来招呼道:“郭先生,您好,您什么时候到的?”
郭永怀:“昨天晚上。小周,你看,他们怎么能叫我来宾呢?我是自己人。”
周燕笑着解释道:“郭先生,只要不是他们分厂的人,就都是来宾。”
郭永怀:“不对。我是咱们研究院副院长,是自己人,怎么是来宾呢?”
周燕:“她们不认识您。”
郭永怀:“那也不能把我当来宾啊。”
周燕:“我真服了你们这些老科学家了。小翠,还有什么胸牌?”
女工作人员说:“没有了。本单位人员不挂胸牌。”
周燕:“那好,郭先生,干脆您也别挂了,快进去吧!”
郭永怀高兴地:“嗳,这就对了。”
034 会议室 (日 内)
会议室座无虚席。
李萌、朱旭光和郭永怀坐在主要位置上。
朱旭光:“大家已经知道了,‘596’型号产品已经基本完成了原理试验,现在,环境试验的任务已经提到日程上来了。这种试验包括振动、冲击、过载、噪声、温度、湿度以及抗电磁场干扰等等方面。为了加强环境试验的领导,院里成立了第四技术委员会,著名力学家郭永怀先生担任这个委员会的主任。下面,请郭先生讲话。”
郭永怀:“大家好!我们开门见山吧。老实说,现在我们不具备进行规范环境试验的物质条件。试问,我们的大型离心试验机在哪儿?大型振动试验台在哪儿?大型高低温炉又在哪儿?环境试验最基本最常见的设备,我们都没有,很多人见都没有见过。”停顿了一下,继续说道,“怎么办?我们能等吗?不能。那么怎么办呢?跟谁去要呢?”他用右手食指敲着自己的脑袋:“跟这儿要。这里面,什么都有。”
与会人员们笑了。
郭永怀:“我讲一个自己的故事。那年我和钱学森一起,在美国康奈尔大学执教,遇到了一个应用数学的难题,就是‘粘性流体跨音速流动的不连续性问题’,全世界的力学家和数学家对此都束手无策,我去请教辛格教授,他是我的导师,他说:‘难!难!难!’连续说了三个难。他劝我放弃,换一个题目,我没有听他的。为什么?这个问题意义重大,设计超音速飞机离不开它,不能回避。怎么办?我就是靠这个。”又点点自己的脑袋。
朱旭光:“我在这儿插一句。大家也许知道,空气动力学有一个数学方法叫PLK方法。最后的那个K就是郭永怀先生。郭永怀先生素以解决难题著称,他来我们院之前,担任中科院力学所所长,是钱学森先生亲自推荐的。”
024 草原2 (日 外)
盛夏的金银滩,是气候宜人的黄金季节。茂盛的青草,已长的齐腰高,在暖风的吹拂下,海潮般哗哗作响。蜿蜒流过的河,把岸边的苇草拥到它的怀里。
在这空旷大草原的一隅,有一座用电网封闭的大院,院子里那高高的建筑物内,正响起通风机的隆隆声。大院的门口,持枪的解放军战士警惕的注视着四周。
025 车间 (日 内)
董子毅站在指挥台上,手里拿着一个哨子。
闪亮的铝锅位于车间中央,一袋袋的炸药颗粒倒进了大锅中。一位工人打开了高压蒸汽的阀门,大铝锅里面的炸药由于高热的作用,顷刻间由固体熔为成了液体。
董子毅吹响了哨子:“嘟——”
四个身穿蓝色工作服、戴大口罩的小伙子,每人拿一根搅拌木棒,迅速而准确地站到了大铝锅旁边,有规律的进行搅拌。
炸药液体在搅拌中翻起旋涡,快速流动起来。同时又有人又把一袋袋炸药颗粒倒入大锅之中……
董子毅看着手表。
这是一项很吃力的活计,几分钟就把几个小伙子累的大汗淋淋,气喘吁吁。
大锅里弥漫着炸药蒸汽令人喘不过气来,嘴里有一种难以忍受的苦味。小伙子们强忍着,始终不停的搅拌着。
董子毅又一次吹响了哨子。另外四个小伙子快步上前,接过前一班人的木棒,继续搅拌。
大锅里的炸药液体缓缓地顺着漏斗流进模具中。
董子毅和小伙子们都松了口气。
董子毅仔细检查一下后,对两个小伙子说:“把模具推进保温室里。”
一辆低矮平稳的手推四轮平板车,被推进宽敞的保温室。
026 生活区 (晚 外)
几幢漂亮的黄色宿舍楼。
董子毅和杜蘅君就住在其中的一套单元式房间里。
027 居室 (晚 内)
董子毅忧心忡忡的走进居室。
杜蘅君腆着大肚子迎上去:“回来了?”
董子毅没有像往常一样亲吻杜蘅君,而是闷闷不乐的一屁股歪坐在沙发里。
杜蘅君给他端来一杯茶,关切地:“你,脸色不好,太累了吧?”
董子毅:“蘅君,我一生都在从事炸药的研究,深知现在用这种原始的方法浇注原子弹炸药部件,是很不适宜的。这种方法手工操作太多,人为的因素太多,很难保证工艺的稳定性。”
杜蘅君:“不是已经浇铸出几套合格产品了吗?”
董子毅:“是浇涛出几套合格产品,但是隐患没有排除,说不定什么时候因为偶然因素出现废品。更伤脑筋得是,这种炸药太‘娇气’了,需要小心护理。我怀疑,这种东西能作为实战用的武器吗?要是使用咱们研制的旋风炸药,该有多好!可是,时间紧迫,怕是赶不上了。”
杜蘅君:“我们最近在拼命加班,就是想尽快的……”
董子毅:“蘅君,我给你说好多次了,你就别上班了。”他看着妻子变黄变瘦的脸,心痛地:“你体质差,怀孕反应又这么厉害,饭吃的越来越少。这样下去,真让人担心!”
杜蘅君莞尔道;“我没事儿,又没干重活,只是过去指导一下。哎,我们今天……”她神秘地抿着嘴点着头。
董子毅看着她俏皮的样子,不觉笑了起来:“又有什么新闻?”
杜蘅君:“唔——这消息,你准高兴。我们今天找到了一种降低旋风炸药敏感度的方法,能降低百分之五十。”
董子毅兴奋地:“真的?就是说,旋风炸药可以加工和使用了,安全性过关了!”他站起来,轻轻地抱住杜蘅君,在她脸上吻了几下,盯着她的眼睛问,“你在骗我吧?”
杜蘅君推开他:“别碰我。小心咱们的孩子。反正啊,信不信由你。”她那嗔怪而又认真的神情,使董子毅的愁眉一扫而光。
董子毅神往地:“要真是这样,我明天向技术委员会汇报,请求改变配方,把旋风炸药推上去。”
杜蘅君胸有成竹地:“别高兴的太早。我还想搞一次重复试验,把旋风炸药再提纯一次。我相信,这次会成功的。”
董子毅:“蘅君,你真不简单,我今天一直在想这事……”
杜蘅君点破了董子毅的心事说:“一天?不会吧,我看你想了有几年了。”
董子毅摸摸自己的脑袋,呵呵傻笑。
突然,刺耳的警报声响起来,两人吃了一惊。
董子毅想起来了,对妻子说:“对了,这是防空演习。你身体不方便,不要去了。我碰到指挥部的人,给你请个假。”
杜蘅君:“集体行动,我不去不好!”说着,去衣架上拿外衣,“再说了,如果要真的有情况呢? 你忍心把我扔在这里,挨敌人的炸弹呀?”
董子毅赶忙帮妻子穿上外衣:“好好好,又是我不好。”从床下找出胶鞋给妻子穿上,搀扶着她走出房间。
028 草原 (晚 外)
警报继续长鸣,在夜晚的基地上空回荡不已。
高炮部队的对空探造灯来回晃动着,形成交叉的光柱。
人们在解放军战士的指挥下,有秩序地向野外疏散,进入预先挖好的防空壕内。
朱旭光、王淦昌、彭桓武、邓稼先、陈能宽、王谦等科学家每人身后有两名高大身躯的警卫战士,护送他们进入防空壕内。
董子毅搀扶着妻子,两人气喘吁吁,大汗淋漓。
李萌看见了,马上走过来。李铁柱紧紧跟着他。
李萌关切地问:“怎么样?”
杜蘅君喘着气说:“我能坚持的了。”
李萌:“铁柱!”
李铁柱应声站到李萌面前:“有!”
李萌:“你把杜工程师抱到防空壕内。”
李铁柱立正:“是!”转身一看,是有身孕的杜蘅君,怔了,转头不好意思地:“首长,是女的,又…”
李萌厉声道:“哪来那么多废话,执行命令!”
李铁柱再次立正:“是!”回头欲抱杜蘅君。
杜蘅君慌忙摆手道:“不用,不用,我自己能走。”
李铁柱不管杜蘅君愿意不愿意,双手笨拙地托起她就往防空壕跑去。
李萌:“轻点儿,她不是机关枪!”
董子毅赶忙追上去。
029 防空壕沟 (晚 内)
人们相互照应着。四周是黑黝黝的旷野和蔌蔌作响的野草。
杜蘅君掩饰不住自己的惊恐神色,悄悄拉拉董子毅的衣角轻声说:“靠我近一点,我,有点害怕。”
董子毅把妻子拥入怀中:“别怕,这是演习。”
杜蘅君仍惊魂未定地:“子毅,你说,敌人真的会对基地进行核袭击吗?我不怕死,可我们的孩子……”
董子毅陷入沉默,没有回答妻子的话。他看着远处巨魔般的山影,看着由于灯火管制而黑黝黝的基地,表情严峻,心情沉重。
杜蘅君仰脸看着丈夫,随即把脸埋入董子毅的胸前。
董子毅抚摸着杜蘅君的秀发,讷讷地说:“只有我们尽快制造出原子弹,才能遏止住敌人对基地攻击。”
030 炸药研究所 (日 内)
这是唯一没有用土提遮挡的一座二层小楼,楼里面水磨石地面光洁干净。一间间实验室井然有序,室内的设备一尘不染。从穿白工作服的研究实验人员的脸上浮现的笑容看,他们的工作开展的很顺利。
031 实验室 (日 内)
实验室仍然安装着和沈阳某军工厂实验室相似的一套玻璃仪器。透明的烧杯中,玫瑰色的液体在加热器的烘烤下沸腾翻滚,只不过,这套仪器复杂了一些。在玻璃仪器旁边,增加了几台电子设备,指针微微颤抖,示波仪器屏幕上的绿色光点像彗星一般,拖着一条发光的尾巴,自左向右运行……
董子毅接过杜蘅君递过来的试验报告,来到办公桌前,仔细审查,并用桌子上的手摇计算机进行核算。须臾,他笑了:“很好,你再重复一次。如果敏感度稳定在这个水平上,使用这个配方是没有问题的。我们全力以赴,可以生产出足够试爆第一颗原子弹使用的旋风炸药。”
电话铃响了。
杜蘅君拿起话筒听了一下,递给董子毅。
董子毅听了几句,脸色难看起来:“我马上就来!”
杜蘅君担心问:“出了什么事?”
董子毅:“我早料到了这一天,终于来了!”他不便多说,向妻子摆摆手就匆匆离去了。
031 保温室 (日 内)
小伙子们围着炸药部件七嘴八舌的讨论个不停。
董子毅挤进来,眼前的情景让他大吃一惊。
像凝脂一样细腻的炸药部件表面,出现了许许多多小裂纹,自上而下,还有一道很明显的贯穿性裂纹,几乎断成两半。
董子毅尽量使自己镇静下来,对一位技术人员说:“把塞规给我,测量一下裂纹宽度。还有,你去通知技术科拍下照片。”
技术人员答应着走去。
这时,车间负责人走来问道:“董工,今天还按计划浇铸下一批产品吗?”
董子毅:“不,暂时停一下。我打算请示领导,召开一次技术分析会,总结总结经验教训。这裂纹是向我们发出的警报。我们不能这样干下去了。”
032 基地某分厂办公楼 (日 外)
门口有战士值勤。
人们陆陆续续走进办公楼。
033 办公楼 (日 内)
大门里面有一张桌子,有一男一女两个工作人员招呼大家在报到册上签名登记,并发给一个胸牌。
郭永怀面容瘦削,戴着一副眼镜,穿着朴素地走进来。登完记后,女工作人员给他一个胸牌,胸牌上写着“来宾”。
郭永怀看了一下,对工作人员道:“错了,我不是来宾。”
周燕这时正好从楼内走来,看到郭永怀赶快走过来招呼道:“郭先生,您好,您什么时候到的?”
郭永怀:“昨天晚上。小周,你看,他们怎么能叫我来宾呢?我是自己人。”
周燕笑着解释道:“郭先生,只要不是他们分厂的人,就都是来宾。”
郭永怀:“不对。我是咱们研究院副院长,是自己人,怎么是来宾呢?”
周燕:“她们不认识您。”
郭永怀:“那也不能把我当来宾啊。”
周燕:“我真服了你们这些老科学家了。小翠,还有什么胸牌?”
女工作人员说:“没有了。本单位人员不挂胸牌。”
周燕:“那好,郭先生,干脆您也别挂了,快进去吧!”
郭永怀高兴地:“嗳,这就对了。”
034 会议室 (日 内)
会议室座无虚席。
李萌、朱旭光和郭永怀坐在主要位置上。
朱旭光:“大家已经知道了,‘596’型号产品已经基本完成了原理试验,现在,环境试验的任务已经提到日程上来了。这种试验包括振动、冲击、过载、噪声、温度、湿度以及抗电磁场干扰等等方面。为了加强环境试验的领导,院里成立了第四技术委员会,著名力学家郭永怀先生担任这个委员会的主任。下面,请郭先生讲话。”
郭永怀:“大家好!我们开门见山吧。老实说,现在我们不具备进行规范环境试验的物质条件。试问,我们的大型离心试验机在哪儿?大型振动试验台在哪儿?大型高低温炉又在哪儿?环境试验最基本最常见的设备,我们都没有,很多人见都没有见过。”停顿了一下,继续说道,“怎么办?我们能等吗?不能。那么怎么办呢?跟谁去要呢?”他用右手食指敲着自己的脑袋:“跟这儿要。这里面,什么都有。”
与会人员们笑了。
郭永怀:“我讲一个自己的故事。那年我和钱学森一起,在美国康奈尔大学执教,遇到了一个应用数学的难题,就是‘粘性流体跨音速流动的不连续性问题’,全世界的力学家和数学家对此都束手无策,我去请教辛格教授,他是我的导师,他说:‘难!难!难!’连续说了三个难。他劝我放弃,换一个题目,我没有听他的。为什么?这个问题意义重大,设计超音速飞机离不开它,不能回避。怎么办?我就是靠这个。”又点点自己的脑袋。
朱旭光:“我在这儿插一句。大家也许知道,空气动力学有一个数学方法叫PLK方法。最后的那个K就是郭永怀先生。郭永怀先生素以解决难题著称,他来我们院之前,担任中科院力学所所长,是钱学森先生亲自推荐的。”
上一集
到底了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登录 后再戳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