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属:原创 · 普通授权
字数:26021
阅读:8672
发表:2014/9/2
40章 农村 小说
《爱的花环》第11-13章
 出售价格:面议 [如何联系作者]
11-13
  • 故事梗概
  • 分集提纲
  • 作品正文
  李春生说:“我真服你了。你比我聪明多了。”
  沈清波说:“我再抽一支签玩。”伸手又抽了一支,举到眼前看了,说道:“这支签真的不好了。上面说的女子真是蠢货。我念念,你评评。写的是‘一位女子爱吃桃,丈夫筐里缺少桃,女子一时心气愤,举起棒子头上敲。’”
  李春生问:“这支签咋真的不好了?妻子爱吃桃子,他筐里不装桃子,不就该挨打么。”
  沈清波说:“丈夫筐里缺少了她爱吃的桃子一点小事,就那样对待丈夫么,这叫没爱没情。从另一点说,把丈夫的头敲破了,甚至敲死了,豈不是丈夫永远不会给她弄来桃子吃了。”
  雨越下越大。
  李春生哈哈笑道:“你逗我乐够了,谢谢你了。咱不抽签玩了吧。借雨不停地越下越大,我给你拉会二胡听吧。”
  沈清波说:“也好。我俩能快乐一时就生法快乐一时吧,难得命运给我俩这么好的机遇。”
  李春生拉出来的二胡曲子,在陕北塬上的雨中飘荡,象是给雨伴奏。
  天光在二胡声里暗了下来。
  沈清波说:“看来老天爷是叫我俩今夜就住在这土地爷庙里呢。老天爷真会心疼咱,叫咱俩享受不完旅途的爱滋味。”
  李春生说:“你真会说,你真会浪漫,还老天爷疼我俩的。现在摆在我俩面前的实际问题是一口吃的馍馍也没有了,连喝的水也找不来。”
  沈清波说:“吃的会有的,现在我先给你弄点水喝。”
  沈清波把双手伸到庙门外,合成碗状,接天下的雨水。
  李春生也把双手伸到庙门外,合成碗状,接天下的雨水。
  而雨星很少落在俩人的“碗”里。
  天渐渐黑了,雨还是不停,俩人的“碗”中才接有一小酒盅儿多的雨水。沈清波把手“碗”伸到李春生的唇边说:“把这一点点雨水喝了吧,润一润舌头。”
  李春生把手“碗”伸到沈清波的唇边,说:“你把我‘碗’中接的一点儿喝了吧,润一润喉。”
  天完全黑了。两人轻轻关住了庙门。
  雨下得更大了,打在庙里的房顶,发出啪啪……的响声。
  两人在土地庙里坐在行李上,听着雨声,无言地紧偎在一起。
  天亮了,还在下着大雨。
  两人开开了庙门,无言地观看着塬上天空茫无边际的稠密的雨丝。见雨没有停的迹象,李春生说:“我们冒雨前行吧。”
  沈清波说:“我想现有避雨的地方,还是避到雨停了再走路吧。万一再冒雨走路又淋出病来,那有那么多象莲莲婆媳的人家救护咱;就是有这样的人家,我们能少麻烦人就少麻烦人吧。”
  两人又无言地观看着茫无边际的稠密的雨丝。
  李春生说:“我怕你早饿了呢。”
  沈清波说:“你也早饿了吧。靠紧我,好好地吻吻我,把我当做能解饿解饥的馒头‘吃’了,就不饿了。”
  李春生说:“我又不饿了。”
  沈清波叹了口气说:“你呀!”少顷,又说:“我可真饿了,我把你当作能解饿解饥的馒头吃了吧。”说罢,就把李春生拥抱住吻了起来。不停地吻,吻额,吻腮,吻唇。好一阵后,仰起脸来说:“不饿了吧,不饿了吧。”
  雨渐渐地停了,云很快地散了,天空挂上一挂彩虹,好象是沈清波和李春生凄凉中的爱感动了天上的云雨。
  两人踩着泥泞的路,走进一个较大的村庄,碰见了一位出门来的老人。李春生说:“老爷爷,你知道古堆子村在哪么?”
  老人看了李春生和沈清波一会,反问:“走亲戚么?”
  沈清波点了点头。
  老人指着西北方向说:“从脚下这条路走出村,走到塬上,再翻一条沟,在我指的地方有个村庄,就是古堆子村。”
  李春生和沈清波谢过老人走去,将出村时,李春生不自主地蹲了下来,又坐下。
  沈清波问:“你怎么啦?”
  李春生说:“我有点头晕。”
  沈清波摸了摸李春生的额说:“温度正常,一定是饿的啦,我也有点晕,怎么办呢?”也坐下了。
  两个人又都落泪了。
  沈清波耳边响起母亲的话:“出门会不会饿着不是个事。因为现在是新社会了,走到哪儿饿了,向人张口讨要点吃,谁都会给几口的,不偷不抢就不丢人。”
  沈清波说:“我向人家讨点吃的吧。”说着就要站起来。
  李春生说:“只有这样了,你坐好,我去。”
  沈清波说:“你别动,我去。我头晕得不是很厉害。”
  
  第十三集
  
  沈清波走进村头一户人家,见一老妇人和一女孩坐在院说话,不好打扰,在门里站着,哑巴似的。
  老妇人看见了沈清波问:“谁家的姑娘?有事?”
  沈清波说:“我和我哥哥是过路的,我哥哥肚子病了,停在路边,请老奶奶行个好,给口水喝。”
  老妇人对女孩说:“孙女,舀缸子水,给这位姐姐。”
  女孩进室端了一缸子水出来,交给沈清波。
  沈清波还想讨个吃的馍,就是张不开口,直直站着没动,不想出门。老妇人看了沈清波一会,又对女孩说:“孙女,这位姐姐还想要口吃的,张不开口,你把屋子里的糜子面馍拿几个给这位姐姐。”
  女孩进屋又拿出几个糜子面馍给了沈清波。
  沈清波向老妇人和女孩躹了个躬,出门去了。
  沈清波出得门来,走了三五步,饿的发晕的头主持不住双腿,一摇一晃歪倒在地,把盛水的缸子甩在头前几尺远,把抓在手中的糜子面馍丢在了身边。
  跟着沈清波出门的女孩见了,忙跑过去扶起沈清波,问道:“姐姐,怎么啦?”
  沈清波答道:“有点头晕,谢谢小妹妹。”
  女孩把馍馍拾起,吹了吹土装在沈清波上衣口袋里说:“姐姐,把馍馍装在口袋里,再跌倒就不怕掉地下粘土了。”
  女孩又走前几步把茶缸拾起,说:“我给姐姐再舀一缸子水来。”说着进门去了。
  沈清波望着女孩的背影,滚出了几滴泪。
  不一会,女孩端水出来了,老奶奶拄着拐杖跟着,对女孩说:“一手把茶缸端好,一手扶着姐姐,送姐姐到要去的地方。”
  沈清波转身对老妇人鞠了一躬。
  沈清波摇摇晃晃同女孩回到李春生身边,见李春生倦卧在路旁,唤道:“春生,水和馍馍我都讨上了,快起来喝点吃点就有力气赶路了。”说着,把女孩手端的茶缸接在手中。
  沈清波见李春生一动没动,脸色突地变了,蹲下身又唤道:“春生,春生,春生!”
  李春生仍没反应,沈清波忙伸手摸李春生的额头,摸罢,忙喝了一口水在口里,托住李春生的头,嘴对嘴喂进李春生的口中。
  李春生咽下了一口水,身子动了,睁眼进沈清波在身边,慢慢支起身子坐了起来,说:“是晕倒了,别怕。”
  沈清波说:“讨回吃的喝的了,是这位小妹妹帮助送来的。快吃点喝点。”
  李春生眼望女孩说:“谢谢小妹妹。”
  女孩瞪眼望着沈清波和李春生的动作。
  沈清波把讨来的糜子面馍掏出一个给李春生说:“吃吧。”
  李春生把馍掰成两半,把一大半给沈清波。
  沈清波不接,说:“我吃过了。口袋里还有一个,你都得吃了。”
  女孩说:“这位哥哥,我给你说,这位姐姐骗你,她就没有吃过。”
  李春生说:“你骗我,你不吃,我也不吃,咱俩都饿死算了。”
  沈清波接住李春生递过来的一半一块儿吃了起来。吃完,把口袋里还有的一个掏出来又给李春生吃,李春生说:“这一个暂时存下不吃了吧,等一会走路又饿了再吃吧。一米顶心慌,心不慌头不晕就中了。”
  沈清波点点头把馍又往口袋装。女孩手快,夺过沈清波手里的馍掰成两半,分别给了李春生和沈清波,说:“饿肚的哥哥姐姐吃,吃完,半个馍吃不饱,咋走路。我回家再给拿几个来,路上吃。”说着转身跑了。
  等李春生和沈清波又 把半个吃完,喝罢水时,小女孩提一手巾兜馍又跑了回来,塞给沈清波,说:“拿上,在路上饿了吃。”
  李春生和沈清波感激得流出泪来,站起身对小女孩双双鞠躬,说:“谢谢好妹妹。”
  沈清波又吻了小姑娘的双腮,把茶缸递给女孩,女孩不接,说:“我奶奶说,叫我把茶缸送给姐姐,在路上用。”
  沈清波又吻了吻女孩的额。
  李春生和沈清波又在塬上走着,下了一个坡走在宽阔的沟底,沟底长着茂盛的庄稼。
  沈清波说:“这里多象歌上唱的南泥湾。”
  李春生说:“是象。毛主席领着闹革命多不容易呀,没吃的开荒,没穿的纺纱,咱连个村子都找不到,真丢人。”
  沈清波说:“终会找到的。”
  两人又爬上一条坡路,走在另一处塬上。走着走着,小路转到一条深沟边上。两人很胆怯地在沟边走着,当小路又转向一个村里时,两人见村外的土坡上有两条窑洞,洞前有一片平地,平地上堆放着不多的烧制成的瓦。
  沈清波说:“咱过去看看。”
  两人走进平坦的场地时,恰好一个五十多岁的人提着一个提包从一条窑里出来,要锁门。
  李春生忙问:“请问师傅,这里是古堆子村么?”
  五十多岁的人无力的点点头。
  沈清波问:“请问您是郑师傅么?”
  五十多岁的人说:“你俩是哪来的人,找他做什么?”
  李春生说:“我俩想在郑师傅手下打工挣口饭吃。”
  五十多岁的人说:“我就是。我怎么不认识你俩。你俩想挣口饭吃,到别的地方去挣吧。对不起,两位小兄妹。我的瓦窑停了,顾的俩人都打发走了。”
  沈清波说:“求求郑师傅收下我们吧。重开工吧。我兄妹会不惜力气的,听话的。”
  郑师傅说:“瓦窑我真的停了。谁让你兄妹找我来的?”
  李春生说:“我兄妹俩本到子午岭农场劳动去的,没料到走到农场进口处,放哨站岗的人不让进。有位站岗放哨的人很善良,同情我兄妹,指点我俩到您这里挣口饭吃。”
  郑师傅问:“这人姓啥,叫什么名字?”
  沈清波说:“他说,他帮人不图报答,不说姓名。所以我俩不知他姓名。”
  郑师傅问:“这人长的啥样子?”
  李春生说:“中等身材,漫长脸,很文气,很和气。”
  郑师傅又问:“他脸上有什么标记么?”
  沈清波说:“他的左眉边有颗黑痣。”
  郑师傅说:“你看准了。”
  沈清波说:“他和我兄妹坐在一块说了很长时间的话,看的清清楚楚。”
  郑师傅沉思了一会说:“这人是我侄儿,既是我侄儿指点你兄妹来找我,想来你兄妹一定是走投无路的落难人。这门我就不锁了,你兄妹先住着。我要到洛川县医院看病去,诊断是轻病,治治我就回来了,咱们重新开工做瓦,要诊断是重病,治不好就没法子了。你兄妹就再找出路谋生。窑里还有米面油盐,你俩随便吃着。吃罢饭没事,高兴的话,挑几担水,在那边窑洞里活点泥,堆起来,村外有井,我担心是你们白干了。不想干也就算了。”
  村外井边,李春生和沈清波一同握着辘轳绞水。
  在回瓦场的小路上,两人轮换着挑水。
  在另一条窑洞里,李春生和沈清波在和做瓦的泥。沈清波往一堆土上泼水,李春生用铁锨翻腾着浇了水的土。铁锨翻腾了一会,又脱了鞋踏在泥土上踩。
  李春生把和好的泥用铁锨撩到窑洞里头跺起来。
  两人回到居住的窑里,坐在炕桌边吃小米稀饭。
  李春生说:“我吃着陕北的小米比咱河南的小米香。”
  沈清波说:“是你饿的太狠了的缘故。”
  月牙西挂,李春生坐在窑外拉二胡,沈清波挨着他坐着,哼着陕北民歌。
  两人又在村外井边一同握着辘轳把绞水。
  两人又在小路上轮换着挑水。
  两人又在另一条窑洞里和泥。和好的泥堆有半窑洞了。
  沈清波一边往土堆上泼着水,一边说:“一个多月了,还不见郑师傅回来,咱俩去看看他吧。”
  李春生说:“我也想该去看看他,就是顾虑没啥礼物拿。咱一分钱也没有了。”
  沈清波说:“我给好好做一罐小米饭当礼物吧。我见窑洞里放有一个小饭罐。”
  李春生:“也好。”
  郑师傅躺在洛川县医院病床上,面黄体瘦,正在打吊针,在病床边,李春生捧着盛小米稀饭的饭罐,沈清波用小勺舀出稀米饭喂在郑师傅嘴里。
上一章
下一章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编辑:青梅煮烈酒
举报
顶啦 0
踩啦 0
点击收藏。收藏后可以在会员中心快速找到我哦 收藏 0
登录 后再戳我哦
最近阅读者 更多
  • 神秘人
    qiu
  • 学生
    莉莉丝
  • 神秘人
    xue
  • 编剧
    牛大力
  • 学生
    gao
  • 学生
    sep
  • 学生
    Ear
写个评论
请注意:反馈问题请到 建议反馈 页面,在此评论无法得到回复!
*  
验证码:今天是9月几日?(提示:27号)
      *

该编剧的其他作品

爱的花环(农村)

年金牌VIP会员作品

潺潺流过的清溪(爱情, 农村)
白洋淀的孩子们(农村)

同类最新作品

小小(农村)
赤裸人生(爱情, 农村)
我的朋友马小军(农村)
走在思恋中(爱情, 农村, 奇幻)
孕事(农村, 家庭)
2022年的第一场雪(爱情, 农村)
井下的真相(农村)
白洋淀的孩子们(农村)

同类随机作品

景区绝恋(主旋律, 爱情, 农村)
脱贫(农村)
那年夏天(农村)
挑泰山(第一、二部)(主旋律, 农村)
贾家村修路记(主旋律, 农村)
(农村)
同姓恋(农村)
王村那年的事(爱情, 农村, 家庭)
分享页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