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属:原创 · 独家授权
字数:8321
阅读:31
发表:2025/9/4
50章 军事,历史 小说
《大风之二 风雨苍黄》第46章:千里跃进(5)
1
…
45
46
47
48
全部
- 故事梗概
- 作品正文
六
刘邓千里跃进大别山,在极端疲惫和大量减员之中,打了几个伏击仗,取得几次小胜,在大别山总算是立了足,但站稳脚跟远非易事。暂且按下不表。
再说山东华野陈毅、粟裕部。
陈毅、粟裕华野西兵团在鲁西南敌军的围追阻击中疲于奔命,主力于8月初渡河北上,原打算在黄河北岸休整一段时期。但因刘邓南下大别山,随时面临全军覆没之凶险。毛泽东多次催促陈粟,要他们率主力渡河南下,以解刘邓压力。
故于1947年9月2日,陈毅、粟裕率领王必成六纵、宋时轮十纵、曾生两广纵、陈锐霆特纵及野司直属部队自阳谷秘密南渡黄河,5日,在郓城与陈士榘、唐亮部及先期到达的叶飞部会师。
刘邓大军南下之时,中野王秉璋十一纵北上董口渡,以返回黄河北岸的假象迷惑敌人,所以,他们没有南下,按照毛泽东指示,原属中野的王秉璋第十一纵,加入到华野西线兵团。此时鲁西南华野总兵力已近20万之众。
国民党徐州绥暑不知道陈粟已南渡黄河,认为鲁西南之共军基本已经肃清,彻底消灭只待时日。
他们认为,共军留在鲁西南之陈唐兵团已无战斗力,宋时轮十纵也已北窜黄河,何以祥三纵在济宁之战遭到重创。因此,鲁西南之共军残部,大致是釜底游鱼。
所以徐州总部作出部署,以刘汝珍整编68师、段霖茂整编57师(原98军)、邱清泉第5军、吴化文84军以扇形姿势,方先觉88军为预备队,合围鲁西南,压迫陈、唐兵团,以求全歼。
此时的国军状况有些像1946年二战四平后追击林彪,各部不再紧密联结,各自大胆猛追,有时甚至以师、旅为单位单独出击,大有猎杀困兽之快意。
******
段霖茂整编57师随邱清泉第5军从鲁中追逼陈毅、粟裕至鲁西南,驻扎于陇海路以北一线。
8月31日,华野第1、第3纵队由定陶、成武地区北上。
国民党段霖茂整编57师,邱清泉第5军由成武、单县尾随华野第1、第3纵队向北推进,刘汝珍整编68师,吴化文 84军由郓城地区南下。国民党图谋南北两线夹击,消灭这部共军残余。
段霖茂整编57师最为突前,9月2日,进至在菏泽以东25公里的沙土集。邱清泉第5军位于南边柳林集一带,两军互为救应,相距不到20公里。
******
沙土集是个大村镇,东西长二里半,南北宽一里,住有上千户人家。为防水患和土匪袭扰,村周围建有土筑寨墙,寨墙高约3米,分东西南北四门,寨墙外挖有壕沟。
1947年9月25日,《冀鲁豫日报》刊发了一篇名为《蒋军暴行录》的新闻,文中写道:“8月间,蒋匪进占郓北,其摧残空前毒辣,到处大肆抓丁、奸淫、烧杀、抢夺,无所不做。只王楼一村统计,即被抓走壮丁31人;妇女20余人被奸污,粮食被抢走40多担……”
国民党整编第57师的部队也不例外,他们一进沙土集村,就把老百姓赶到院子里,而他们则躲在屋里不出房门,甚至把大小便拉在老百姓的锅里、面缸里,烤火时专找桌椅箱柜当柴烧,最叫老百姓恼恨的是奸淫,凡国军住过的村庄,青年妇女很难幸免,男人则当即撕掉便衣坏换上军装。
******
鲁西南是黄河、津浦路和陇海路所夹的一块三角平原,包括梁山、巨野、菏泽、定陶等10余个县。华野西兵团为完成掩护刘邓大军跃进大别山,主要是在鲁西南西南部的泽国里与敌周旋。
这里曾是八路军的抗日根据地。但抗战结束后,国共两军在此地反复拉锯,群众基础和地方组织已被摧残得大不如前。华野西兵团各纵在此地实际上处于无后方作战状态。粮食要自筹自背,每人需随身4天口粮,加上枪支弹药、圆锹、十字镐、背包、水壶、挎包,人人负重在40斤以上。部队整夜整夜在泥泞中跋涉,衣服几乎就没干过,指战员们所穿的布鞋经泥水一泡,鞋底发胀变软,鞋帮线都浸烂了,在潮湿环境下长途连续行军,部队光脚行军化脓烂脚的越来越多。加上缺食少睡,部队减员急剧增加。病患无药医治,更无法就地安置,只能由战友们扶着、背着、抬着迤逦而行。
最困难的是炮兵部队。马匹、火炮陷入泥沼,由几十个人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才能拖出。最后不得不将火炮分解,用人力一件件搬运,大大拖累了行军速度。往往是一夜行军马匹还未喂,人还没睡,敌军又尾随而至。炮兵们只得仓促备好鞍具,继续上路。
陈粟全军人困马乏,疲惫不堪。
粟裕被迫决定以他的疲惫之师,打掉敌整编57师,以灭敌气焰鼓舞士气。
遂命令:1、陈士榘率领何以祥三纵、王必成六纵、王建安八纵、陈锐霆特纵从东、北、西三个方向包围敌57师;
2、宋时轮第十纵阻击敌邱清泉第五军北进;王必成第六纵之梁金华17师、两广纵队负责北线,阻敌刘汝珍整编68师及吴化文 84军由郓城南下增援部队;
3、叶飞一纵、陶勇四纵、王秉璋十一纵为预备队。
一纵四纵在转战鲁西南过程中,损伤较重,又南北回转,连续行军,得不到休息,元气一时难以恢复,很难独挡一面。故作为预备队。
9月8日下午,总攻击开始。八纵与三纵、六纵同时向沙土集发起进攻。
当晚8时半, 3纵8师22团用炸药炸开了北门,后续迅速从北门攻入沙土集村。
接着,突击班班长李玉坤带领全班连续攻下4座暗堡,打开一条进攻通道。
6纵18师负责攻打西门,师长饶守坤带领士兵连续冲锋,也于凌晨一点突破西门,攻入村内。
东门打得最激烈, 8纵23师从发起进攻一直到次日凌晨一点,才攻下了东门,阵地前躺满了敌我双方士兵的尸体。
到第2天9日凌晨3时,国民党整编第57师覆没,中将师长段霖茂、60旅旅长王理直、117旅旅长罗觉元以下官兵八千多人被俘,伤亡两千余;华野伤4千,战死5百。
不久,段霖茂趁看守人员不备寻机逃跑了。
段霖茂毕业于南京中央军校高等第三期教育班、中央训练团军事第一期干部训练班,参加过北伐战争、上海抗战、南昌会战、浙赣会战。
此后段霖茂再没有被重用,后随国民党败逃台湾, 1975年8月23日于台北逝世。
******
沙土集战斗结束,粟裕连夜清理战场,天亮前匆匆撤走。
国民党军飞机接踵而至,一番狂轰滥炸,炸死炸伤不少村民,村里房屋大部被炸毁。
此役,是华东野战军西线兵团的第一个胜仗,意义重大。
毛泽东发电祝贺:“沙土集歼灭敌胜利,对于整个战局的发展具有战略意义,值得庆贺。”有人认为,沙土集战役揭开解放军战略反攻的序幕。
七
沙土集战役后,陈、粟将锋矛对准了敌邱清泉第5军。
第5军乃国民党精锐,五大主力之一,蒋介石此时方知陈粟南渡黄河,害怕第5军有闪失,一边急令邱清泉及时后撤,一边从大别山抽调罗广文14军、杨干才20军,正在淄博休整的胡琏整编11师赶赴鲁西南。
蒋介石一声令下,四方兵马纷纷向鲁西南聚拢。
******
9月20日,粟裕得悉胡琏整编11师自商丘北上,即将到达曹县,遂决心一雪两个月前南麻战败之耻。
粟裕说:“胡琏11师千里迢迢从鲁中远道南下商丘,而今北上曹县,与我狭路相逢,我正可以逸待劳,灭此朝食。此处皆为平原,没有任何制高点,仓猝相逢,也无任何完备工事,我全军将士虽然疲惫,以20万对3万,消灭该敌,以雪前耻,应该没有问题。”
遂下决心在曹县以南土山集一带围歼胡琏整编11师。
22日,11师到达土山集、大义集;覃道善18旅进驻土山集,胡琏率师部和杨伯涛11旅、王直元118旅进驻大义集。
两部刚刚驻防停当,就发现共军四面围了过来。
胡琏急令部队快速修筑防守工事,与共军决战。
******
华野这边,粟裕的部署是:叶飞一纵、陶勇四纵佯攻大义集;
陈士榘率何以祥三纵、王建安八纵、陈锐霆特纵,围攻土山集。待土山集全歼18师后,陈士榘部再与叶陶合力围攻大义集;
宋时轮十纵负责阻击自郓城南下的邱清泉第5军;
王秉璋十一纵负责阻击自济宁南下的沈澄年75军;
王必成六纵、两广纵为预备队。
******
22日下午,对胡琏整编11师的攻击按时发起。
粟裕亲率疲惫不堪的叶飞第一纵和陶勇第四纵佯攻大义集,单等三纵八纵土山集战胜后,一起合围大义集。
大义集攻击开始后,土山集的攻击也开始了。两军在夜幕中混战了一夜。
次日,何以祥,王建安两个纵队重新调整,从东西两个方向向土山集猛攻。
炮火待续一天不断,士兵向蚂蚁一样,不顾一切向前冲锋,攻打土山集炮火越来越猛烈。
胡琏在大义集率两个旅抵抗共军的进攻,忽然发现大义集和土山集炮火的猛烈程度大不一样。他对杨伯涛道:“共军对我大义集的攻击是假,是佯攻,他们真正用意在土山集。土山集一旦失守,大义集也完了。”杨伯涛也有同感。
胡琏对杨伯涛说:“你我面前不是强敌,你速组织突击部队,主动出击,如能突破共军阵线,解救土山集,战场形势就会突变。”
杨伯涛领命。
胡琏又打电话给覃道善:“必要时要主动出击,坚守一两天,援兵就会到,我派11旅增援你。”
之后,胡琏紧急向南京方向求救。
******
24日清晨,杨伯涛11师突然对陶勇四纵发动猛烈的反击。
四纵的任务是佯攻,围而不打。没想到敌人突然反击,猝不及防,仓促应战。战至晚间,无力再战,只得向后撤退。
在土山集,陈士榘以两个军的兵力四面围攻覃道善师两个团,还有炮兵纵队相助,猛攻了三天三夜。覃道善凭美式装备,沉着应战,看不出有慌乱迹象。共军虽数度突破攻入村内,但又被18师以白刃战、肉搏战逐出。
******
23日,邱清泉率第5军从郓城南下,遭到宋时轮第10纵队的阻击。
邱清泉乃蒋军精锐,一律美式装备,宋时轮10纵多半土枪土炮,弹药也不充分,虽顽强阻敌,终于不敌。
25日拂晓,宋时轮表示对第5军的阻击已难以维持。
天明之时,粟裕又接到情报部门的通报,说蒋军罗广文第14军正从民权向大义集急进,离大义集不到30公里。
在粟裕掌握的情报里,并没有14军增援曹县这一情况。所以,粟裕并没有在大义集西边设阻。如此,华野就有全面陷于四面被围的凶险之中。
情势至此,粟裕只得下令撤围。
25日上午,粟裕率华野八个纵队黯然撤出战场,向后转移。
土山集之战,华野伤亡六千余人,国民党军11师伤亡约三千人。
******
南麻、土山集以少胜多,胡琏大受褒奖,被晋升为整编第18军军长,下属三个整编师。18师师长覃道善升任18军副军长;军参谋长萧锐升任18师师长。
华野这头受伤困兽,在围堵追剿的夹缝里艰难穿行蜇伏,舐舔伤口,等待时机。
八
陈毅、粟裕8个纵队20万人,重返鲁西南,南下豫皖苏;
陈赓、谢富治太岳集团8万人渡过黄河,切断陇海路,东逼洛阳、郑州,西叩虞氏、潼关,以伏牛山为依托,在豫西展开。
刘伯承、邓小平、李先念数十万大军占据大别山控制鄂豫皖;东制南京,西控武汉,南可阻遏长江;
三军在中原地区布成品字阵势。
南京振动,武汉吃紧。
******
行政院新闻局长董显光、国防部新闻局长邓文仪急忙举行记者招待会安定人心:“共军流窜大别山,造成印象,以为多么活跃,其实这种印象毫无根据。刘伯承、邓小平强渡黄河,乃为解救山东陈毅,是出于不得已,解救不成,拟接应陈部窜逃河北,收复不成,被迫南窜。沿途经过黄泛区、沙河、洪河、汝河、淮河等五条大河,遭国军围追堵截,兵力消耗殆尽,进入大别山残匪为数寥寥,实不堪一击,不久即可肃清。”
同时,于1947年11月7日,蒋介石发布命令,成立“国防部九江指挥部”,由国防部长白崇禧坐镇指挥。
白崇禧即调集15个整编师约30万人的兵力,于11月27日,下令对大别山分进合击。
此种情况下,刘邓要想在大别山扎下根来,极端困难。
大别山属桂系地盘,桂系部队在此经营 20 多年,上至师团长,下到连排长、老兵们娶的都是当地媳妇,因而和老百姓“鱼水情深”的是上门女婿国民党军,而不是外来户共产党军。
大别山地区的确是老革命根据地,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八军和李先念第五师先后在这里建立过根据地,先后进行了四次转移。每次撤走后,国民党军对根据地进行残酷镇压,实行骇人听闻的白色恐怖,革命力量几乎被消灭殆尽,老百姓谈共色变。
这次共产党军重回大别山,百姓箪食壶浆、迎接义师的场面并未出现。目光里更多的是疑惑、惶恐和不安。
******
刘邓大军千里南征,弹药紧张,粮食短缺,医药匮乏,服装破烂。过黄泛区时,又将重装备全部丢弃,没有重装备就打不了大的歼灭战。从 1947 年 8 月到 1948 年 3 月,刘邓部在转战大别山半年多时间里,除了张家店和高山铺两次成功的战役外,再也没有打过像样的胜仗。没有大的胜利,就不能通过缴获改善装备,又得不到当地百姓的支援,温饱难以解决,部队整日里被追得东躲西藏,非战斗减员很大,悲观情绪滋生,出现了逃兵,有不少干部带着身边的人逃跑。
******
更无语的是,大别山地区还有一支极端反共的地方武装“小保队”,他们熟悉当地风俗民情,熟悉共产党军的游击战术,混迹于当地老百姓之中,很难察觉。他们常以残酷手段杀害行军中落单的共军战士和隐藏地方的伤病员。在某种意义上,比国民党正规军对的危害还大,刘邓部对其谈之色变、恨之入骨。
1947 年 12 月 3 日 ,6 纵突袭占领了麻城东南小镇宋埠,将盘踞镇中的2000 多名小保队成员全体杀掉。为此,刘邓野司赞扬 6 纵这次行动:“其意义不减于歼敌一个旅。特嘉奖并记功一次。”
******
根据毛泽东的指示, 11月27日,晋冀鲁豫军区副司令员李先念率第12纵队到达大别山,与刘伯承。邓小平等会合。
大家战地相逢,分外高兴。
王宏坤率第10纵队也来到了大别山。
1947 年 12 月,白崇喜对大别山的冬季攻势发起,为了避免成为第二个西路军,刘邓野战军被迫拆散。重要的军用装备就地掩埋,轻装下来的东西都给了老百姓。刘伯承和邓小平决定把指挥机关分成两个指挥部:刘伯承与野战军指挥部政治部主任张际春率领第 1 纵队和军区及中原局机关跳出包围圈转至淮河以北;邓小平与野战军指挥部副司令员李先念、参谋长李达带领第二、第三、第六纵队留在大别山,采取以旅为单位分散活动的方式,在大别山周围兜圈子打游击。
九
刘邓分兵以后,各旅被迫活动打游击。
6纵18旅由副司令员韦杰和旅长肖永银带领,活动于麻城至平汉铁路一带。
1948年1月14日,18旅由麻城以北向西朝平汉线地区运动。行至湖北大悟县境时,得到报告,南边黄陂方向开来了国民党整编28师,很快就要与18旅遭遇。
肖永银和韦杰商议道:“敌整编28师去向不明,不一定发现了我们。我部应该停止前进,静观其变。如果敌人是从我部前面经过北上,我们就打它的后尾,捞一把就走;如敌28师围攻过来,他们不善夜战,我们可以乘夜暗脱身。”
韦杰不同意,他说:“这样会把敌28师吸过来,对邓政委他们指挥部形成威胁。”
其时,邓小平指挥部就在东侧不远处,多是机关人员,负责掩护指挥所的是18旅派出的52团2营,由团参谋长沈伯瑛指挥,能战的兵力只有这一个营。
所以韦杰说:“我以为18旅应照直向西打,攻击大悟县方向,将28师向西引,越远越好。这样才能保证指挥部完全。”
肖永银服从了副司令员的命令,他说:“我们不具备攻打县城能力,但可攻打二郎镇地方武装。为防不测,我旅分散行动,以54团去打二郎镇,52团和旅部在后阻敌29师。”
当夜,54团以急行军速度直扑大悟二郎镇,那里只有少许国民党保安部队100余人守卫,很快就作鸟兽散,二郎镇被攻克,47人被俘。
刘邓千里跃进大别山,在极端疲惫和大量减员之中,打了几个伏击仗,取得几次小胜,在大别山总算是立了足,但站稳脚跟远非易事。暂且按下不表。
再说山东华野陈毅、粟裕部。
陈毅、粟裕华野西兵团在鲁西南敌军的围追阻击中疲于奔命,主力于8月初渡河北上,原打算在黄河北岸休整一段时期。但因刘邓南下大别山,随时面临全军覆没之凶险。毛泽东多次催促陈粟,要他们率主力渡河南下,以解刘邓压力。
故于1947年9月2日,陈毅、粟裕率领王必成六纵、宋时轮十纵、曾生两广纵、陈锐霆特纵及野司直属部队自阳谷秘密南渡黄河,5日,在郓城与陈士榘、唐亮部及先期到达的叶飞部会师。
刘邓大军南下之时,中野王秉璋十一纵北上董口渡,以返回黄河北岸的假象迷惑敌人,所以,他们没有南下,按照毛泽东指示,原属中野的王秉璋第十一纵,加入到华野西线兵团。此时鲁西南华野总兵力已近20万之众。
国民党徐州绥暑不知道陈粟已南渡黄河,认为鲁西南之共军基本已经肃清,彻底消灭只待时日。
他们认为,共军留在鲁西南之陈唐兵团已无战斗力,宋时轮十纵也已北窜黄河,何以祥三纵在济宁之战遭到重创。因此,鲁西南之共军残部,大致是釜底游鱼。
所以徐州总部作出部署,以刘汝珍整编68师、段霖茂整编57师(原98军)、邱清泉第5军、吴化文84军以扇形姿势,方先觉88军为预备队,合围鲁西南,压迫陈、唐兵团,以求全歼。
此时的国军状况有些像1946年二战四平后追击林彪,各部不再紧密联结,各自大胆猛追,有时甚至以师、旅为单位单独出击,大有猎杀困兽之快意。
******
段霖茂整编57师随邱清泉第5军从鲁中追逼陈毅、粟裕至鲁西南,驻扎于陇海路以北一线。
8月31日,华野第1、第3纵队由定陶、成武地区北上。
国民党段霖茂整编57师,邱清泉第5军由成武、单县尾随华野第1、第3纵队向北推进,刘汝珍整编68师,吴化文 84军由郓城地区南下。国民党图谋南北两线夹击,消灭这部共军残余。
段霖茂整编57师最为突前,9月2日,进至在菏泽以东25公里的沙土集。邱清泉第5军位于南边柳林集一带,两军互为救应,相距不到20公里。
******
沙土集是个大村镇,东西长二里半,南北宽一里,住有上千户人家。为防水患和土匪袭扰,村周围建有土筑寨墙,寨墙高约3米,分东西南北四门,寨墙外挖有壕沟。
1947年9月25日,《冀鲁豫日报》刊发了一篇名为《蒋军暴行录》的新闻,文中写道:“8月间,蒋匪进占郓北,其摧残空前毒辣,到处大肆抓丁、奸淫、烧杀、抢夺,无所不做。只王楼一村统计,即被抓走壮丁31人;妇女20余人被奸污,粮食被抢走40多担……”
国民党整编第57师的部队也不例外,他们一进沙土集村,就把老百姓赶到院子里,而他们则躲在屋里不出房门,甚至把大小便拉在老百姓的锅里、面缸里,烤火时专找桌椅箱柜当柴烧,最叫老百姓恼恨的是奸淫,凡国军住过的村庄,青年妇女很难幸免,男人则当即撕掉便衣坏换上军装。
******
鲁西南是黄河、津浦路和陇海路所夹的一块三角平原,包括梁山、巨野、菏泽、定陶等10余个县。华野西兵团为完成掩护刘邓大军跃进大别山,主要是在鲁西南西南部的泽国里与敌周旋。
这里曾是八路军的抗日根据地。但抗战结束后,国共两军在此地反复拉锯,群众基础和地方组织已被摧残得大不如前。华野西兵团各纵在此地实际上处于无后方作战状态。粮食要自筹自背,每人需随身4天口粮,加上枪支弹药、圆锹、十字镐、背包、水壶、挎包,人人负重在40斤以上。部队整夜整夜在泥泞中跋涉,衣服几乎就没干过,指战员们所穿的布鞋经泥水一泡,鞋底发胀变软,鞋帮线都浸烂了,在潮湿环境下长途连续行军,部队光脚行军化脓烂脚的越来越多。加上缺食少睡,部队减员急剧增加。病患无药医治,更无法就地安置,只能由战友们扶着、背着、抬着迤逦而行。
最困难的是炮兵部队。马匹、火炮陷入泥沼,由几十个人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才能拖出。最后不得不将火炮分解,用人力一件件搬运,大大拖累了行军速度。往往是一夜行军马匹还未喂,人还没睡,敌军又尾随而至。炮兵们只得仓促备好鞍具,继续上路。
陈粟全军人困马乏,疲惫不堪。
粟裕被迫决定以他的疲惫之师,打掉敌整编57师,以灭敌气焰鼓舞士气。
遂命令:1、陈士榘率领何以祥三纵、王必成六纵、王建安八纵、陈锐霆特纵从东、北、西三个方向包围敌57师;
2、宋时轮第十纵阻击敌邱清泉第五军北进;王必成第六纵之梁金华17师、两广纵队负责北线,阻敌刘汝珍整编68师及吴化文 84军由郓城南下增援部队;
3、叶飞一纵、陶勇四纵、王秉璋十一纵为预备队。
一纵四纵在转战鲁西南过程中,损伤较重,又南北回转,连续行军,得不到休息,元气一时难以恢复,很难独挡一面。故作为预备队。
9月8日下午,总攻击开始。八纵与三纵、六纵同时向沙土集发起进攻。
当晚8时半, 3纵8师22团用炸药炸开了北门,后续迅速从北门攻入沙土集村。
接着,突击班班长李玉坤带领全班连续攻下4座暗堡,打开一条进攻通道。
6纵18师负责攻打西门,师长饶守坤带领士兵连续冲锋,也于凌晨一点突破西门,攻入村内。
东门打得最激烈, 8纵23师从发起进攻一直到次日凌晨一点,才攻下了东门,阵地前躺满了敌我双方士兵的尸体。
到第2天9日凌晨3时,国民党整编第57师覆没,中将师长段霖茂、60旅旅长王理直、117旅旅长罗觉元以下官兵八千多人被俘,伤亡两千余;华野伤4千,战死5百。
不久,段霖茂趁看守人员不备寻机逃跑了。
段霖茂毕业于南京中央军校高等第三期教育班、中央训练团军事第一期干部训练班,参加过北伐战争、上海抗战、南昌会战、浙赣会战。
此后段霖茂再没有被重用,后随国民党败逃台湾, 1975年8月23日于台北逝世。
******
沙土集战斗结束,粟裕连夜清理战场,天亮前匆匆撤走。
国民党军飞机接踵而至,一番狂轰滥炸,炸死炸伤不少村民,村里房屋大部被炸毁。
此役,是华东野战军西线兵团的第一个胜仗,意义重大。
毛泽东发电祝贺:“沙土集歼灭敌胜利,对于整个战局的发展具有战略意义,值得庆贺。”有人认为,沙土集战役揭开解放军战略反攻的序幕。
七
沙土集战役后,陈、粟将锋矛对准了敌邱清泉第5军。
第5军乃国民党精锐,五大主力之一,蒋介石此时方知陈粟南渡黄河,害怕第5军有闪失,一边急令邱清泉及时后撤,一边从大别山抽调罗广文14军、杨干才20军,正在淄博休整的胡琏整编11师赶赴鲁西南。
蒋介石一声令下,四方兵马纷纷向鲁西南聚拢。
******
9月20日,粟裕得悉胡琏整编11师自商丘北上,即将到达曹县,遂决心一雪两个月前南麻战败之耻。
粟裕说:“胡琏11师千里迢迢从鲁中远道南下商丘,而今北上曹县,与我狭路相逢,我正可以逸待劳,灭此朝食。此处皆为平原,没有任何制高点,仓猝相逢,也无任何完备工事,我全军将士虽然疲惫,以20万对3万,消灭该敌,以雪前耻,应该没有问题。”
遂下决心在曹县以南土山集一带围歼胡琏整编11师。
22日,11师到达土山集、大义集;覃道善18旅进驻土山集,胡琏率师部和杨伯涛11旅、王直元118旅进驻大义集。
两部刚刚驻防停当,就发现共军四面围了过来。
胡琏急令部队快速修筑防守工事,与共军决战。
******
华野这边,粟裕的部署是:叶飞一纵、陶勇四纵佯攻大义集;
陈士榘率何以祥三纵、王建安八纵、陈锐霆特纵,围攻土山集。待土山集全歼18师后,陈士榘部再与叶陶合力围攻大义集;
宋时轮十纵负责阻击自郓城南下的邱清泉第5军;
王秉璋十一纵负责阻击自济宁南下的沈澄年75军;
王必成六纵、两广纵为预备队。
******
22日下午,对胡琏整编11师的攻击按时发起。
粟裕亲率疲惫不堪的叶飞第一纵和陶勇第四纵佯攻大义集,单等三纵八纵土山集战胜后,一起合围大义集。
大义集攻击开始后,土山集的攻击也开始了。两军在夜幕中混战了一夜。
次日,何以祥,王建安两个纵队重新调整,从东西两个方向向土山集猛攻。
炮火待续一天不断,士兵向蚂蚁一样,不顾一切向前冲锋,攻打土山集炮火越来越猛烈。
胡琏在大义集率两个旅抵抗共军的进攻,忽然发现大义集和土山集炮火的猛烈程度大不一样。他对杨伯涛道:“共军对我大义集的攻击是假,是佯攻,他们真正用意在土山集。土山集一旦失守,大义集也完了。”杨伯涛也有同感。
胡琏对杨伯涛说:“你我面前不是强敌,你速组织突击部队,主动出击,如能突破共军阵线,解救土山集,战场形势就会突变。”
杨伯涛领命。
胡琏又打电话给覃道善:“必要时要主动出击,坚守一两天,援兵就会到,我派11旅增援你。”
之后,胡琏紧急向南京方向求救。
******
24日清晨,杨伯涛11师突然对陶勇四纵发动猛烈的反击。
四纵的任务是佯攻,围而不打。没想到敌人突然反击,猝不及防,仓促应战。战至晚间,无力再战,只得向后撤退。
在土山集,陈士榘以两个军的兵力四面围攻覃道善师两个团,还有炮兵纵队相助,猛攻了三天三夜。覃道善凭美式装备,沉着应战,看不出有慌乱迹象。共军虽数度突破攻入村内,但又被18师以白刃战、肉搏战逐出。
******
23日,邱清泉率第5军从郓城南下,遭到宋时轮第10纵队的阻击。
邱清泉乃蒋军精锐,一律美式装备,宋时轮10纵多半土枪土炮,弹药也不充分,虽顽强阻敌,终于不敌。
25日拂晓,宋时轮表示对第5军的阻击已难以维持。
天明之时,粟裕又接到情报部门的通报,说蒋军罗广文第14军正从民权向大义集急进,离大义集不到30公里。
在粟裕掌握的情报里,并没有14军增援曹县这一情况。所以,粟裕并没有在大义集西边设阻。如此,华野就有全面陷于四面被围的凶险之中。
情势至此,粟裕只得下令撤围。
25日上午,粟裕率华野八个纵队黯然撤出战场,向后转移。
土山集之战,华野伤亡六千余人,国民党军11师伤亡约三千人。
******
南麻、土山集以少胜多,胡琏大受褒奖,被晋升为整编第18军军长,下属三个整编师。18师师长覃道善升任18军副军长;军参谋长萧锐升任18师师长。
华野这头受伤困兽,在围堵追剿的夹缝里艰难穿行蜇伏,舐舔伤口,等待时机。
八
陈毅、粟裕8个纵队20万人,重返鲁西南,南下豫皖苏;
陈赓、谢富治太岳集团8万人渡过黄河,切断陇海路,东逼洛阳、郑州,西叩虞氏、潼关,以伏牛山为依托,在豫西展开。
刘伯承、邓小平、李先念数十万大军占据大别山控制鄂豫皖;东制南京,西控武汉,南可阻遏长江;
三军在中原地区布成品字阵势。
南京振动,武汉吃紧。
******
行政院新闻局长董显光、国防部新闻局长邓文仪急忙举行记者招待会安定人心:“共军流窜大别山,造成印象,以为多么活跃,其实这种印象毫无根据。刘伯承、邓小平强渡黄河,乃为解救山东陈毅,是出于不得已,解救不成,拟接应陈部窜逃河北,收复不成,被迫南窜。沿途经过黄泛区、沙河、洪河、汝河、淮河等五条大河,遭国军围追堵截,兵力消耗殆尽,进入大别山残匪为数寥寥,实不堪一击,不久即可肃清。”
同时,于1947年11月7日,蒋介石发布命令,成立“国防部九江指挥部”,由国防部长白崇禧坐镇指挥。
白崇禧即调集15个整编师约30万人的兵力,于11月27日,下令对大别山分进合击。
此种情况下,刘邓要想在大别山扎下根来,极端困难。
大别山属桂系地盘,桂系部队在此经营 20 多年,上至师团长,下到连排长、老兵们娶的都是当地媳妇,因而和老百姓“鱼水情深”的是上门女婿国民党军,而不是外来户共产党军。
大别山地区的确是老革命根据地,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八军和李先念第五师先后在这里建立过根据地,先后进行了四次转移。每次撤走后,国民党军对根据地进行残酷镇压,实行骇人听闻的白色恐怖,革命力量几乎被消灭殆尽,老百姓谈共色变。
这次共产党军重回大别山,百姓箪食壶浆、迎接义师的场面并未出现。目光里更多的是疑惑、惶恐和不安。
******
刘邓大军千里南征,弹药紧张,粮食短缺,医药匮乏,服装破烂。过黄泛区时,又将重装备全部丢弃,没有重装备就打不了大的歼灭战。从 1947 年 8 月到 1948 年 3 月,刘邓部在转战大别山半年多时间里,除了张家店和高山铺两次成功的战役外,再也没有打过像样的胜仗。没有大的胜利,就不能通过缴获改善装备,又得不到当地百姓的支援,温饱难以解决,部队整日里被追得东躲西藏,非战斗减员很大,悲观情绪滋生,出现了逃兵,有不少干部带着身边的人逃跑。
******
更无语的是,大别山地区还有一支极端反共的地方武装“小保队”,他们熟悉当地风俗民情,熟悉共产党军的游击战术,混迹于当地老百姓之中,很难察觉。他们常以残酷手段杀害行军中落单的共军战士和隐藏地方的伤病员。在某种意义上,比国民党正规军对的危害还大,刘邓部对其谈之色变、恨之入骨。
1947 年 12 月 3 日 ,6 纵突袭占领了麻城东南小镇宋埠,将盘踞镇中的2000 多名小保队成员全体杀掉。为此,刘邓野司赞扬 6 纵这次行动:“其意义不减于歼敌一个旅。特嘉奖并记功一次。”
******
根据毛泽东的指示, 11月27日,晋冀鲁豫军区副司令员李先念率第12纵队到达大别山,与刘伯承。邓小平等会合。
大家战地相逢,分外高兴。
王宏坤率第10纵队也来到了大别山。
1947 年 12 月,白崇喜对大别山的冬季攻势发起,为了避免成为第二个西路军,刘邓野战军被迫拆散。重要的军用装备就地掩埋,轻装下来的东西都给了老百姓。刘伯承和邓小平决定把指挥机关分成两个指挥部:刘伯承与野战军指挥部政治部主任张际春率领第 1 纵队和军区及中原局机关跳出包围圈转至淮河以北;邓小平与野战军指挥部副司令员李先念、参谋长李达带领第二、第三、第六纵队留在大别山,采取以旅为单位分散活动的方式,在大别山周围兜圈子打游击。
九
刘邓分兵以后,各旅被迫活动打游击。
6纵18旅由副司令员韦杰和旅长肖永银带领,活动于麻城至平汉铁路一带。
1948年1月14日,18旅由麻城以北向西朝平汉线地区运动。行至湖北大悟县境时,得到报告,南边黄陂方向开来了国民党整编28师,很快就要与18旅遭遇。
肖永银和韦杰商议道:“敌整编28师去向不明,不一定发现了我们。我部应该停止前进,静观其变。如果敌人是从我部前面经过北上,我们就打它的后尾,捞一把就走;如敌28师围攻过来,他们不善夜战,我们可以乘夜暗脱身。”
韦杰不同意,他说:“这样会把敌28师吸过来,对邓政委他们指挥部形成威胁。”
其时,邓小平指挥部就在东侧不远处,多是机关人员,负责掩护指挥所的是18旅派出的52团2营,由团参谋长沈伯瑛指挥,能战的兵力只有这一个营。
所以韦杰说:“我以为18旅应照直向西打,攻击大悟县方向,将28师向西引,越远越好。这样才能保证指挥部完全。”
肖永银服从了副司令员的命令,他说:“我们不具备攻打县城能力,但可攻打二郎镇地方武装。为防不测,我旅分散行动,以54团去打二郎镇,52团和旅部在后阻敌29师。”
当夜,54团以急行军速度直扑大悟二郎镇,那里只有少许国民党保安部队100余人守卫,很快就作鸟兽散,二郎镇被攻克,47人被俘。
上一章
下一章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登录 后再戳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