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投资项目
电影投资项目
权属:原创 · 独家授权
字数:7284
阅读:20
发表:2025/9/6
50章 军事,历史 小说
《大风之二 风雨苍黄》第48章:三地战场(2)
汾之河 [山西静乐]
 出售价格:面议 [如何联系作者]
48
  • 故事梗概
  • 作品正文
  红色经典

  三
  为拔掉莱阳这颗钉子,许世友命令各部悄悄向莱阳集结。
  1947年12月1日,许世友率韦国清二纵在五龙河以东与成钧七纵、聂凤智九纵会合。
  许世友对他们说:“现在弹药后勤补给已经成了问题,我们只能以战养战,攻占莱阳,改善我军后勤保障。更重要的是,攻下莱阳,我胶东、渤海、鲁中南三大区就连成一片,敌海边据点的陆地交通将失去依托。为此,我们决定拿下莱阳,拔掉这颗钉子。”
  遂令成钧七纵主攻莱阳;
  令韦国清二纵于五龙河两侧阻击青岛北援之敌;
  令军区独立团组建的陈奇新5师、邬兰亭新6师,于莱阳以北阻击李弥第8军;
  范汉杰得知共军攻打莱阳,一面想办法调集部队增援莱阳,一面严令胡翼烜至少坚守一个星期。
  12月3日晚,成钧率所部两万余人逼近莱阳城,4日黄昏发起攻击。
  首先攻打城外四关外围据点。
  熊应堂、肖学林19师攻西关,北关;殷绍礼、邓绍东20师攻南关,谢锐、何志远21师攻东关。
  国民党军发动九月攻势占领莱阳后,莱阳就成为国民党军连接沿海各据点的重要堡垒和补给基地。国民党阙汉骞整54师之36旅106团和108团一部驻守,加上联防大队和还乡团共5000余人,由106团团长胡翼烜统一指挥。
  南关1公里的吴格庄据点为重要制高点,设一大地堡,扼莱烟、莱青公路,守军106团1营3连的一个排25人配一挺重机枪据守,此据点从4日战守至8日凌晨,残部从容撤回城内。东兵团熊应堂第19师伤亡不少,华野战史对这三天具体战况羞于提及。
  
  北门外重要据点亭儿山,设两个地堡,108团1营2连150余人守备,从4日晚一直战至9日晨,剩余41人在接应下撤回城内核心阵地。进攻的7纵19师57团参谋长王正明在这里战死。7纵在这里死伤多少,也没有数字记录。
  ******
  城西门城外1公里处是马山,胡翼烜106团 2营6连两个排120余人配属重机枪一挺和60迫击炮一门在此驻守。7纵19师56团4日黄昏对马山阵地展开猛攻,至6日拂晓全歼。之后,19师进入西关街道,构筑工事,成为攻城基点。国军胡翼烜106团最骁勇的第2营营长王敬卿率部反击,中弹殉职。
  4日夜,7纵谢锐21师约1个营突入东关,胡翼烜亲到东门指挥反击,至 5日黄昏,这个营伤亡殆尽,国军重新控制东关。当晚,解放军再次进攻东关,未能得手。
  直至8日凌晨,华野东兵团才占领了四关外据点,主力遂全力进行攻城。
  ******
  9日凌晨,总攻开始,东兵团不待坑道作业完成,即命令攻城。
  殷绍礼第20师用坑道爆破攻城,但因坑道未达城墙,结果没有作用,战士们强行登城,遭密集火力打击,死伤惨重。
  拂晓前,南门、东门、西门相继突破,巷战开始。
  城防被突破,国军收缩兵力,退入城隍庙核心阵地集中扼守。
  城隍庙坐落在城东北角,地势高,背靠北城墙,西隔一块空荡荡的开阔地与县政府相邻。另两面环绕丈余深大水塘,水塘外岸是砖瓦建筑住宅,但距离较远,地形开阔。
  此处核心阵地,工事坚固,建有干壕沟、大碉堡,粮食弹药库,工事内有水井,工事相互贯通,火力交叉,早已做好长期固守的准备。
  9日晚,熊应堂第19师攻击城隍庙西南面之县政府;殷绍礼第20师由南向北、谢锐第2l师由东北向西南,开展对城隍庙的攻击。
  经一昼夜激战,县政府被解放军占领,守军保安大队长葛鸿梯战死,莱阳保安大队及第l06团1个排被全歼,但熊应堂19师死伤惨重,丧失战斗力撤出战场。
  成钧曾多次写信或传话要求胡翼烜放下武器,胡拒不接受。
  10日凌晨2时,20师、21师猛攻城隍庙,多次冲击,均遭暗堡交叉火力杀伤。激战一天一夜,于11日凌晨1时,20师、21师再度猛攻,冲过了外壕,快要接近围墙时,遭遇交叉火力网击杀,一个个掉下壕沟。
  眼见部队伤亡过大,成钧于拂晓前含泪命令停止进攻!
  ******
  至10日晚,阙汉骞第54军36师106团团长胡翼烜已完成范汉杰下达的守城一个星期的任务。11日拂晓,胡翼烜电告范汉杰:“职部伤亡重大,弹药极度缺乏,但士气甚旺,官兵咸抱与城共存亡之决心,以期不负蒋主席之厚望。”
  蒋介石电令范汉杰:“莱阳为胶东半岛之中心,其得失关系全国,关系民国江山。”
  范汉杰严令增援部队,要在12日前夺下莱阳西南的水沟头,进逼莱阳城。
  11日,许世友再令成钧攻打城隍庙。但其时,成钧第7纵战斗人员已经损伤殆尽,成钧只能组织排以上军官组成敢死队,自任队长,亲自率领上阵攻击拼命,五次冲锋,全部失败。
  至12日晨,七纵伤亡达7000余人,全纵队战斗兵几乎被全部消灭,成钧本人肩部亦被击伤。7纵20师60团政委谢雪畴曾回忆说仅60团伤亡就有700余人!七纵全部丧失战斗力,无奈退出战斗。
  毛泽东此时已不赞成许世友继续攻城,在七纵发动的最后一次进攻失败后,毛泽东电告许世友:“如无把握,应及早放弃,最后围歼该敌,以期掌握机动兵力,打击来援之敌。”
  许不肯,决定增加兵力,歼灭残敌,尔后,集中兵力,打击援敌。遂调集周志坚13纵高锐37师接替7纵继续攻城。
  其时,周志坚13纵正在围困海阳,遂调高锐37师迅速西进接替7纵。
  12日上午,37师急行军赶到莱阳,下午16时沿20师进攻路线到达南关,19时进入攻击阵地!零时30分攻击开始。但因对敌火力不清楚,没有构筑工事,攻击点爆破不成功,第一波攻击失败。13日凌晨4时改变进攻路线第2波攻击,血战达到高潮,双方死伤成片,攻击仍没有成功,天亮时,攻击被迫停止。
  第二次攻击,于13日11时发起,这时守军仅剩百余人,外墙大部分被摧毁,冲入部队全部暴露在密集火力下,守军60炮在后续部队中成片开花,攻击受阻,出现重大伤亡,多名连排长阵亡,被迫撤回原地,攻击再次失败。
  此战国军106团副团长赵鹤锋、3营营长周效武战死。
  直到这时,许世友东兵团才冷静下来,进行认真研究,侦察敌情,调整战术。
  ******
  13日黄昏第三次攻击开始。
  炮击2个小时后,轻重机枪集中扫射,60迫击炮直接抵近平射,200斤大威力炸药包,见壕沟就往下扔,壕沟被炸塌,暗堡里守军被活埋,接着又炸毁了守军围墙上射孔,缺口终于打开。
  14日凌晨2时,守军弹尽粮绝无力支撑。胡翼烜率仅剩17人杀出重围向北潜逃,10余天之后才在太平庄与整编54师援军会合。
  莱阳守卫战中,守军胡翼烜2个副团长,4个营长全部战死,联防大队长赵世珍被俘,国民党莱阳县长葛子明南逃青岛,副县长周鸣国、海阳县长李跃亭殉职。
  经10昼夜血战,许世友东兵团第7纵和第13纵37师共计伤亡7709人,7纵基本丧失战斗力,37师元气大伤!
  战斗结束后,许世友、成钧等人先后来到现场,面对断垣残壁,他们感慨万分,一个团对一个军,守军长时间的坚守意志,令人敬仰,胡翼烜的据点工事构筑堪称艺术,更使他们感到吃惊
  战后,胡翼烜升任为36旅少将旅长,而后升任师长、军长、中将副司令官、总统府中将参军等职, 胡翼烜106团莱阳战役作为54军36师经典一战,也为36师乃至54军军史上写上了浓重一笔。
  ******
  当城隍庙战斗正酣之际,阙汉骞率54军之周文韬第8师、李志鹏36师从海上撤离海阳,在青岛登陆,然后兼程北上援救莱阳。
  莱阳以南的最后一道防线是水沟头。水沟头在今天的莱西市境内,是青岛通往莱阳的必经之路,有百米宽的河滩,地形开阔便于防守。
  12日晨,国军兵分两路,左路以黄国梁兵团为四个师,右路阙汉骞54军第8、36、76及荣1师共四个师向水沟头猛扑上来。
  许世友命令韦国清、聂凤智誓死坚守。
  血战至12日晚,韦国清向许世友报告,最多坚持到14日晨。
  到了14日凌晨,莱阳终于攻克,许世友命令攻城刚刚结束的十三纵放弃打扫战场迅速驰援水沟头,周志坚赶紧收拢队伍向水沟头进发,未及赶到,水沟头已告失守。
  
  国军占领水沟头后,范汉杰令黄国梁率64军以水沟头阵地为基点,向莱阳压进,令第2军负责保卫灵山至水沟头交通线;令阙汉骞率54军沿烟青公路北上,誓要重新夺回莱阳城。
  华野东部兵团周志坚13纵在将军顶阻击敌军。
  将军顶,是一个海拔只有96米的小土丘,传说古代有个将军死葬于此而得名,它是这一丘陵地带的最高点,也是莱青公路的咽喉。
  周志坚以高锐37师、张怀忠38师负责防守将军顶两侧的西小埠、贺家瞳,他率领傅绍甫39师及九纵26师伏于将军顶主阵地。
  12月19日,国民党54军前进到将军顶一带。将军顶阻击战打响,胶东保卫战最后也是最大的一场恶战揭幕了。
  战斗打得非常激烈,双方伤亡惨重。
  战斗持续到25日,54军集中了全军的榴弹炮、迫击炮,密集的炮火倾泻到将军顶守卫阵地上。国民党军出动了4架飞机轰炸,把不到一平方公里的守卫阵地炸成一片火海。
  25日下午,国民党54军周文韬第8师攻占西小埠,刘金奎198师攻占贺家瞳。
  至黄昏,华野东兵团之13纵张怀忠38师覆没,高锐37师、傅绍甫39师亦无力再战,37师、38师曾试图组织师直全体人员包括勤杂兵投入战斗夺回阵地,未能成功。
  许世友、谭震林决定以高锐37师及9纵刘涌26师担负阻击任务,掩护全兵团撤退。
  不料25日晚,因东北战场、苏北战场吃紧,蒋介石电告范汉杰:以阙汉骞54军增援东北,以黄国梁64军增援苏北;范汉杰胶东兵团解散,范汉杰另有重用。国民党遂放弃莱阳。
  26日拂晓,担负掩护任务的高锐、刘涌惊奇地发现,眼前的敌人全部消失了。
  莱阳战役遂告结束。
  将军顶战斗,歼敌3600余人,而周志坚13纵伤亡不下1万,基本失去战斗力。113团副政委荣育德、113团3营营长张怀金牺牲。
  
  四
  晋察冀战场:
  一九四六年十月十一日傅作义占领中共晋察冀首府张家口,聂荣臻退至冀西北山区。
  聂荣臻的晋察冀军区,下属六个二级军区:冀察、冀晋、冀中、冀东、冀热察、冀热辽。二级军区下面有军分区,军分区武装是独立旅,总兵力13万。
  国民党北平行辕李宗仁下属三位大员——- 山西第二战区阎锡山、绥察十二战区傅作义、平汉线第十一战区孙连仲,统帅总兵力七十万镇守华北。
  此时,国共两党在华北兵力对比是五比一。
  蒋介石踌躇满志,谕令北平行辕主任李宗仁“早定华北,增兵关外。”他电告李宗仁:“请德邻兄斟酌,最好是集中力量先解决冀西,把聂荣臻的野战力量全部打掉,回头再打地方武装。如形势允许,请拨两个军出关,增援东北。“
  李宗仁便调动平津李文三个半军和平汉线孙连仲两个军集中攻打翼西。
  孙连仲考虑保定安危,不敢将两个军全开到翼西。他面见李宗仁:“德公,执行方案,我没有意见,只是不能不把话说在头里,到时候共军在各方行动起来,要我两个军都开到冀西,怕不方便。”
  李宗仁同意他缓行:“我明白,先别急行,看看再说。“
  华北重镇北平、天津是胡宗南系李文直接指挥的四个军驻守,实力最强,胡宗南派李文北上,就是要他成为华北的中坚主导力量。李文更是有志坐镇华北,极不愿傅作义等辈染指。
  所以,李文行动最快,下令三个军限期向平汉路平保段集结,向冀西平推。
  计划是第一阶段打涞水、易县、满城,第二阶段打涞源、阜平、蔚县,第三阶段扫荡地方武装绥靖华北。
  李文从北平调十六军与先期出击的九十四军会合,直奔涞水。
  ******
  见敌大兵压境,聂荣臻决定放弃几个县城。这时聂荣臻已经把目标盯在了华北重镇石家庄。聂荣臻令杨得志率三个纵队主力大踏步南撤至石家庄地区,解放区留地方武装与敌周旋。
  李文部十六军进攻涞水,九十四军打易县,很快得手。又请李宗仁下令,让孙连仲部之五十三军打满城。但此时,孙连仲南线告急,五十三军调不出来。
  李宗仁对李文道:“原计划向冀西进攻,意在消灭聂荣臻主力。现聂荣臻主力南下,占领几个空城意义不大。且共军聂匪虎视石门,威胁平津,其志不小,故肃清北平、天津、保定三角区内匪患乃是当务之急。”
  于是,冀西得不到增兵,自然就打不下去了,十六军,九十四军打下涞水,易县,又去打满城,数日不下,只得作罢。
  聂荣臻对杨得志道:“敌重兵置于冀北冀西,我主力南下,正可趁敌南线空虚,扫清敌石家庄之外围据点,孤立石家庄。”
  于是,杨得志率三个纵队的野战部队先后攻陷平汉线之望都、定县、新乐,切断保定与石家庄之联系,使得冀晋、冀中两军区联成一片。并破坏从涿州到徐水之间的铁路,令国民党李文部后方兵力无法行动。
  为了稳住形势,李宗仁下令九十四军、十六军、五十三军开向大清河以北,扫荡平津保三角地区。
  李文打不下满城,冀西形成骑虎,正好借机收场,奉命转进大清河北,冀西功亏一篑。
  ******
  4月12日,杨得志率三个纵队攻克正定、栾城两县城,造成攻取石家庄之势。国民党军第3军遂退守石家庄市区待援。
  期间,国民党军第94、第16军等部向冀中解放区大清河以北地区进攻,并占领胜芳镇;保定的第53军向南增援,到达方顺桥、望都地区。
  聂荣臻指示杨得志:“不要为国民党军的行动所牵动。”“他打他的,我打我的。”遂以冀中军区部队与进攻大清河北之敌周旋,以地方部队监视保定南援之敌,主力于14日按预定计划由正定地区沿正太铁路发展进攻。
  至17日,攻克获鹿、井陉两县城和井陉矿区,打开了西进的通路。此时,国民党为解石家庄第3军之危,急将在大清河以北的第94军等部调回保定,增援石家庄。
  杨得志六天之内接连攻下东城、巨鹿、井陉等地。四月二十二日过娘子关,逼近阳泉,前锋抵寿阳,距太原不过百里。
  娘子关以西便是山西阎锡山的地盘。阎锡山一听说丢了娘子关就心里发毛,忙派警备太原的第三十三军两个师出战,由副军长刘炳辉率领:“行动要快,只许阻共军于寿阳以东不准放共军过寿阳以西。”刘炳辉听说先头共军甚少,贸然挺进,一头扎进口袋里,全军覆设。
  到五月初,杨得志再破县城七座,井陉、阳泉、黄丹矿区三处,控制榆次至获鹿铁路三百余里。阎锡山着急,分别致电南京和北平,说:“没有阎锡山的晋军并非国家之福。共军得陇望蜀,今天可以下正太,明天就会去取同蒲。”
  蒋介石责问李宗仁为何坐视不救。李宗仁并不申辩,立即下令孙连仲救援正太。
  孙连仲即令停止大清河以北的进攻,把部队调向保定之南。
  参谋长宋肯堂问:“为什么不直发正太?”
  孙连仲说:“我动共军亦动,在那里等着就行了。”
  果然,孙连仲说对了,杨得志结束正太之战,回师北上,欲打保北,因孙连仲陈兵保南,遂停下来补兵休整,等待时机。
  ******
  抗战胜利后, 在美国总统特使马歇尔调停斡旋下,国共两方握手言和。中共领导层中一大部分人乐观地判断:“中国从此即走上了和平民主建设的新阶段”。
  1946年2月16日,晋察冀军区致电中央:“目前和平已确定,全国范围内战已不可能,军队需要大量缩编。” “提议立即进行大规模的精简。”并于1946年3月1日发出《关于复员工作的决定》:“我国已开始步入和平民主建设的新阶段,边区立即开始部分的复员,将战时的各种组织机构逐步转变为平时的组织机构”。
  晋察冀军区分别于3、4月份和5、6月份进行了两期精简复员。全军区共复员、转业约10万人,占全军区部队的三分之一。野战军由原来的20余万人缩减至共7万人。军区部队由32余万人减少至22余万人。形成了奇怪的野战军与地方军1比3倒挂比例。
  工作重心也由战争转向搞地方经济建设。
  反观其它军区,陈毅、粟裕华东部队不减反增,刘邓部队不减反增,东北野战军,林彪更是一早就指出“和谈是阴谋”,要立足于长期作战,尽极大可能进行扩军备战。
  1946年6月,内战全面爆发后。晋察冀军区兵力明显不足,穷于应付。承德被攻陷,集宁、大同惨败,晋察冀军区仅凭只“简”却不“精”的几万野战军无力保卫家园,聂荣臻不得不含泪忍痛弃守晋察冀军区司令部所在地张家口。
  中共中央发现了晋察冀军区越来越被动的军事问题,不得不派刘少奇、朱德亲率“中央工委”到晋察冀军区“解决军事问题”。1947年7月,朱德、刘少奇决定将晋察冀部队进行改组,以适应大兵团运动作战之需要,从而形成统一战斗集团。
  7月底,晋察冀野战军(亦称华北野)在河北定县的一个小村庄宣布成立。
  晋察冀野战军司令员杨得志,政委罗瑞卿、杨成武,参谋长耿飚,政治部主任潘自力,下辖第2、第3、第4三个纵队,及直属炮兵旅。
上一章
下一章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编辑:一介草民
举报
顶啦 0
踩啦 0
点击收藏。收藏后可以在会员中心快速找到我哦 收藏 0
登录 后再戳我哦
写个评论
请注意:反馈问题请到 建议反馈 页面,在此评论无法得到回复!
*  
验证码:今天是9月几日?(提示:7号)
      *

该编剧的其他作品

大风之二 风雨苍黄(军事, 历史)
大风之一青萍之末(军事, 历史)
小小(农村)
连杀的背后(悬疑推理, 犯罪)

年金牌VIP会员作品

同类推荐作品

夭夭其折(卷一)(爱情, 历史)
丝路传说(主旋律, 爱情, 历史)
史家绝唱(家庭, 军事, 历史)
新画皮之铁血(军事, 历史)

同类最新作品

大风之二 风雨苍黄(军事, 历史)
相机(军事, 历史)
新画皮之铁血(军事, 历史)
大风之一青萍之末(军事, 历史)
史家绝唱(家庭, 军事, 历史)
梦忆山河(奇幻, 军事)
无境之战(主旋律, 犯罪, 军事)

同类随机作品

朱砂痣记(爱情, 农村, 历史)
血摇罂粟花(其他, 军事)
剑影(主旋律, 武侠动作, 军事)
长津湖三部曲(主旋律, 爱情, 历史)
756年1月24日(历史, 军事)
白毛女1(历史)
分享页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