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属:原创 · 普通授权
字数:8721
阅读:6051
发表:2019/11/26 修改:2019/11/30
20章 爱情,农村,家庭 小说
《女生》第4章
1
2
3
4
5
6
- 故事梗概
- 作品卖点
- 作品正文
“他喊我骡子,侮辱我的人格。”申敬斌辩解说。
“在场的人都证明小胡说的是勺子,是在好意提醒你。”
“我明明听他说的是骡子,不然我为啥生那么大的气呢?”
“你知道骡子是什么意思吗?是没有生殖功能的代名词。说某某是骡子,就意味着他不是男人。”部长大姐说,“申敬斌自尊心极强,多疑,幻听,容易狂燥,经神经科医生珍断,他得的是抑郁狂燥型神经病。”
神经病?老干部一语成谶!我浑身一哆嗦,免强控制自己没有失态。
“能治好吗?”我忐忑不安地问。
部长说,目前看他的病还不严重,最怕受到刺激。大夫建议让他休息,过一段平静的生活。申敬斌连年当先进,入厂以来从未参加过疗养,主席和劳保部商量,干脆送他去海滨矿山疗养院休养两个月,並派你去陪伴照顾他。“他很在乎你,也很在乎你能不能给他生孩子。从最近两次打架的原因分析,这是他的两个病根。你可是带着任务去的哟!你懂得?”部长大姐意味深长地强调一句。
“我懂得。”我说。我真的懂得。因为这次回家,母亲给我上了一课。自从有了自己的孩子以后,我才深刻体会到,作为一个母亲,对孩子人生路上的每一步,是如何的牵肠挂肚。母亲一连和我谈了三个晚上,不说别的,就说结婚五、六年了为啥不生孩子。我把俺俩的房事过程,向母亲作了详细回报。这些话只能对母亲说,还是在她的步步逼问下挤牙膏似的说出来的。母亲做出结论说,不是他有病就是我有病。“照你说的看,就是他不行。”母亲果断地说,“抱养个孩子吧,就说是你生的,我给你养着。再晚了就遭人嚼舌头了,唾沫星子能把你淹死。再说,老了也有个指望。”当时我还觉得母亲有点杞人忧天呢,听完部长大姐一席话,才真的感到事态严重了。
疗养院面向波光浩淼的大海,背靠草木葳蕤的山丘。我和申敬宾都是第一次见到大海,心头的陈艺麻、烂谷子都被海风荡涤得一干二净。我牢记自己的史命,把女人的体贴和温存尽量奉献给他。疗养临结束时,我告诉他,我好像有喜了。他高兴地像孩子似的,两手托抱着我,迎着初升的太阳走呀走,一直走了好远。我说为了保胎,提议不和他同床。他二话没说,把铺盖卷巴卷巴搬到另一间屋里睡觉,生怕不小心碰到我。他就是个神经病,不犯病的时候幼稚得像个孩子,想起当时的情景,就觉得好笑。第二年春暖花开,我说想回家休息几个月,好由母亲照顾着生孩子。他买了好些营养品,一路把我送回家,还一再嘱咐我的家人,不要让我累着。母亲也像那回事儿似的,笑嘻嘻地答应他。其实我並没有怀孕,这些套路都是母亲头前的高层设计,又赶上了疗养这个可遇而不可求的好机会,让我的表演取得圆满成功。按照预产期,我及时向申敬斌通报生下个女儿。他特意请假来探望,喜不自胜,抱着女儿走来走去,舍不得放下。他给女儿取名圆圆。殊不知,圆圆并非是他亲生,而是抱来的。不过,俺圆圆没有辜负他的亲情,直到现在都认为申敬斌是她的亲爹,清明扫墓,鬼节烧纸,二十年如一日。
没有圆圆那几年,申敬斌过年都不回村,生怕爷爷和邻居打问生孩子的事儿。现在好了,每年的探亲假都用上了,携妻带女在小申庄住上几天。爷爷也有了盼头,回回少不了叼咕:“再生个小子你就儿女双全了,也有人给我上坟放鞭炮了。”申敬斌岂非如此念想?但我心里有数,只好啍哼哈哈的应付。孩子乃然放在家里由母亲扶养,我照常在“五﹒七”厂上班,申敬斌再也没有因为骡子之说和人翻过脸,日子倒也过得去。本来嘛,要是这么糊里糊涂地混一辈子也就算了,没想到老天不从人愿,又出事了。这时矿上批“四人帮”促生产,一片红红火火。但安全生产还停留在抢险救灾阶段,没有扎扎实实地从预防抓起,事故不断。在一次坑道冒顶事故中,下井检查设备的赵师傅被困。申敬斌和工友拼死拼活抢救了几天几夜,被困人员仍未活着出来,全部遇难。申敬斌幼年失孤,视师为父,受此打击,病又犯了。师傅的小女儿桃慧,一个人从东北回来奔丧,哭的死去活来,可能是和她混的落魄有关系,也深深地感染、刺激了申敬斌。在谈判工亡抚恤条款时,赵家人提出让桃慧接班进矿工作。因为她的两位姐姐都已出嫁,弟弟在矿办工读学校读书,就剩她一个了。矿上缺的是下井工人,地面上已是人满为患,以桃慧超过年龄为由,不予接受,宁肯多出些钱。申敬斌也加入赵家阵营,与矿方激烈争辩,情绪失控,出手猛拍玻璃窗,鲜血和碎玻璃散射一地。矿方最后做出让步,让桃慧接了班。矿上没有处分申敬斌,而是把他直接送进了精神病医院。工人工资不高,但地位不低。工人看病吃药不花钱,工资照开,直系亲属还能报销一半药费;各地由工人组成工宣队,进驻学校领导斗、批、改,很是吃香。不然,像桃慧这样的,也不会挤破脑袋要求当工人。问题就是工资太低。师傅们个个都养着一群孩子,供给粮不够吃,得到黑市上去籴,工资一到手就光了,他们的生活也比农民强不到哪儿去。像俺家这样两口都挣钱还没有拖累的户,是不多见的。我把母亲和女儿接来,陪我度过了一段温馨的日子
申敬斌出院后,工段长让他在维修大院看大门。当时企业管理混乱,职工家里的一些用具,像镀锌板脸盆、菜刀、打蜂窝煤的工具等等,都是在岗位上制作好拿回家的。有个段子说,西方有个加拿大,东方有个大家拿,可见公私不分已成风气。申敬斌看不下去。他没权去翻别人鼓囊囊的褡裢兜,而是做出鼻子不是鼻子脸不是脸的样子,表达不满。谁还怕他一个神经病?有两个愣头青甚至故意亮出物件,逗他生气。大概是在医院接受过深刻教训,身体也缺少了力气,他没有对人发作。但是,一回到家,就抡起斧子逮住啥劈啥,还不断地怒吼:“你就是敌人,看我劈死你个坏蛋!”当时正在抓文革中“打、砸、抢”分子,他倒是很配合形势。家里也没啥值钱的东西,那些小板凳、塑料饭盒之类就成了牺牲品。哪有闲钱买东西给他劈呀?我准备好劈柴拌子,一看他抓斧子就扔过去一支:“使劲劈,劈烂它!”我自以为得计,可以化腐朽为神奇,没想到引火烧身了。有时候他半夜踢开我的门,举着斧子吼叫:“你把坏蛋藏到哪儿去啦?快把它交出来!” 我怕极了,一边答应着,一边战战競競地从斧子下面溜出去,拿两片劈柴扔在院子里,供他发泄。从这个时候起,我产生了和他离婚、逃离这个家庭的想法。我去工会找那位部长大姐,向她诉说我的处境和要求。她很同情我,沉吟良久说,你俩早就不再同床,感情确已破裂,根据《婚姻法》的规定可以离婚。但申敬斌是精神病人,你是他的唯一监护人。如果提出离婚诉颂,法庭会让你找个替代你的监护人,並负责解决他的生活起居问题,以免给社会造成危害。这事办起来很麻烦,以往矿上有过类似案例,都没有结果。申敬斌只有一位年迈的爷爷,除此之外一位亲人也没有,谁愿意给他当监护人啊?只好作罢。申敬斌又从出院后的抑郁期转向狂燥期,应我的请求,再次把他送进了精神病医院。经验告诉我,他的病是治不好的,发病率只能越来越频繁,犯病的时间会越来越长。我不甘心这样过一辈子,跑回去找家里人商量办法。
我不再隐瞒自己的不幸遭遇,从头至尾给母亲诉说一遍。母亲抱着我哭了半夜,但不同意我离婚。“当娘的不是怕离婚不好听,就你男人这个样子,早就不该和他过了。”母亲说,“我是怕她报复你,报复咱全家。他有枪,一个精神病啥事都能做出来。你还是哄着他,不让他把你看成仇人,编个理由回来住个安生日子。”母亲的话让我彻底打消了离婚的念头。为保证全家安全,我怀着悲壮的心情,回到矿山这个令人恐惧的家。
申敬斌没有再上岗,在家吃劳保。他的房事能力很差劲儿,但对我却是愈加关切。可能是他的自尊心还在,生怕别人给他戴绿帽子吧?每天上下班,他都要接送我到车间门口,路上故意和我拉开距离,假装散步的样子。后来县城里有人猜测,说我在矿上和野男人瞎混,怎么怎么的,都是瞎说。我就是有那个贼心,也没那个贼胆。就是有男人有那贼心,他也没那贼胆。精神病杀人不偿命,死了白死。不要说男人,连女人也都尽量不和我亲近。当初老干部把我调到见不到男人的洗衣车间,也很明智。不然的话,申敬斌就得在车间守着我了。唉,那段日子,我好像是个被监视居住的犯人,心情相当压抑,长此以往,怕迟早也要得神经病了。
俗话说,人少好吃饭,人多好干活。当时的国家也和大多数家庭一样,人口太多,吃饭越来越成了问题,开始紧抓计划生育了。年轻女人这个群体牵动着社会的神经,成了关注对象。过去女人连例假都羞于出口,现在可好,什么避孕套、戴环、结扎、人流等等与女人隐私相关的话题,都在大会小会、大街小巷成了人们的口头禅。车间墙上有个计划生育公开栏,一行大字格外醒目:一个不少,两个正好,三个多了。栏目里登记着车间每位育龄女工的婚育现状,所采取的节育手段,並给出了可以受孕、分娩的具体日期。女工部长被任命为计划生育办公室主任,工作十分认真。一次来车间检查工作,她把我叫到外面,问我是否怀孕了。我说没有,响应号召就要一个了。“像你这种家庭,还是再要一个好。申敬斌的病治不好了,弄不好会越来越糟。你会慢慢变老,以后照料他有困难,还得预备下一个帮手。”大姐耐心劝导我,“你的头胎三岁了,现在受孕二胎,到分勉间隔正好4年,符合政策规定。你都奔40岁了,抓紧时间,越快越好。政策越来越紧,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不许生二胎了。”大姐的话搅动了我心中的波澜,久久不能平静。我决心生一个自己的孩子,播下一颗希望的种子,为后半生增添一些变数。再说,我一直想验证一个堵心的问题:我是不是一个会生孩子的建康女人。别人都因为计划生育少生了孩子,我却为此多生了一个。“陈思汀,你说滑稽不?”她会心地一笑说。
女人要生孩子,自己的男人又不行,自古以来的有效措施就是借种,在农村时有耳闻。借种的施行不管多么缜密,总是隐瞒不过街坊邻居的慧眼,风险很大。我有位远房婶子,从本家小叔子那里借种成功,生了个女孩。她没达到传宗接代的目的,却给自己招来骂名。众口铄金,她神经了。考虑再三,我想复制抱养女儿的成功经验,只是把抱养换成借种,实现自己生个孩子的愿望。和远房婶子不同,我有较大的迴旋空间,可以利用两地迁徙居住的便利,瞒天过海,神不知鬼不觉地达到彼岸。我把矿山作为长期居住地,所以排除了在这里找男人的可能,而把目光投向咱们老家。女人寻找配偶,要比男人慎重的多。特别是那个时代,成熟的女人对男人是不会轻意以身相许的。像我这样以生孩子为目的的半老徐娘,找一个好品种是很不容易的。我想到了安元甲。安元甲聪明能干,风流倜傥,在领导那儿吃得开,和百姓也能说得来,还很有女人缘。说实话,在我接触过的男人中,他是比较出色的一个。如果生个像他那样的儿子,我这辈子也就满足了。安元甲文革中受到冲击,算是被迫害的革命干部,落实政策后官复原职,“四清”中那点风流事也就没人再提及。文化革命熄火了,但他家里烽烟依旧。一次婆媳吵架,安母不堪儿媳辱骂,一气之下跳井寻死。因穿着棉衣,在浮力的作用下没有沉底,被人捞上来。儿媳讥讽说:“你死了这世界就安生了,想死你咋不在腰带上拴块石头呀?”安元甲见婆媳矛盾再无调解可能,便把其母接进城里住,自己也不再回村和老婆同房。听说他也没有闲着,和一位名叫陆叶华的女人关系暧昧。陆叶华和他沾亲带故,走他的门路在农村供销社当以工代干营业员。不久,安元甲把她调到县百货公司转成正式工,还把她的新婚丈夫安排在化肥厂,成为一名三班倒的工人。两口子一步登天,自是感激不尽,与他走动频繁。县城就是个大农村,亲戚、朋友、同学之间的关系密如网织,盘根错节。一个科级干部就是明星,就是公众人物,一举一动受人关注。安元甲又有绯闻了,一时传得满城风雨。他的发妻看着好好的男人不登家门,害得自己守活寡,积怨难以释怀,便鼓动在城里上班的女儿上访告状,找书记、找县长,闹得沸沸扬扬。因为没有什么证据,陆叶华两口反诉她们污告,事情也就没有结果,反而使安元甲与她的老婆更加水火不溶了。他的这段绯闻,正好消除了我的一个顾虑:我不愿意落个第三者插足、破坏他人家庭的罪名。我也考虑过,像安元甲这样有点身份、已过不惑之年的男人,对女人也是有挑剔的,年轻美貌才是首选。年轻时他精力旺盛,又处于饥渴状态,肯定把我列为猎取目标;但如今我青春已过,花萎叶黄,怕引不起他的兴趣了。为了尽快达到目的,我不想浪费时间和他磨磨唧唧地地打感情牌,一开始就甩出了杀手锏,试探一下对方的态度。我给他寄去一封信,双挂号,标明收信人亲启。内容是: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城门的火灭了,修好了,但池子里的水也快见底了。鱼儿在绝望中挣扎,盼望天降甘霖。落款司卿。司卿是“四清”的谐音。这封信若是落到别人手上,也看不出是什么意思。但安元甲应该明白是我有求于他。如果他不明白,说明他把我给忘记了,强扭的瓜不甜,下面也就没戏了。信的回执和一封双挂号信同时送到我的手上。说明他还惦记着我,接信后当即就写了回信。信中说:你受到的伤害让我难于釋怀,若能为你做点事,是对我的心灵的安慰,来信请寄崔家胡同28号。落款是堂兄。信封上的发信地址是陶里庄。看来安元甲还是相当慬慎的。家里经常给我寄信,申敬斌从来不过问什么内容。我回信还是羞于出口,没有直接诉说真情,而是用了隐语:不是碱地不拿苗,而是摇耧不下种。节气不等人,急求良方。安元甲颇解风情,对此话岂不明白?电报很快就来了:母病速回!我拿电报给申敬斌看,说家里只有我一个女孩儿,需要去照顾母亲,嘱咐他好生照顾自己。他忽然抱住我,说了一句不吉利的话:去吧,我会活着等你回来!以往我也经常回家看看,他没有这样过。我有一点不祥的预感,在他屋里守了一个晚上。第二天一大早,忐忑不安地登上长途汽车一路开到县城。安元甲没来接站,他不敢领着我招摇过市。时近黄昏,当我推开崔家胡同28号虚掩的大门,发现安元甲正在大门道里等着。他插好大门,回身把我抱起来,大步走进堂屋,放在铺好双人被褥的竹床上。我没有想到,他见到我竟是如此激情澎湃和迫不及待。他告诉我,在“四清”工作队时,他确实很喜欢我,见我小心翼翼,也就没敢造次。此时正好有曹银芳投怀送抱,满足了一时的情欲。后来造反派把我抓来陪他游斗,担了个虚名,也让他耿耿于怀,思念倍增。“我想,”““他最后说,”经过十多年风风雨雨、岁月蹉跎,你的身心一定憔悴不堪了,没想到你风韵依旧,只是成熟了许多。”我穿的是当时仍然流行的劳动布长裤,白地碎花的确凉上衣,头发是刚剪的,因没有生过孩子,腰身都还利落,並无特别吸引男人之处。安元甲多半还是想着过去的我,也算是情人眼里出西施吧。他的多情,对于饥渴求子的我来说,当然求之不得,多年情感枯竭的心,被他烈火般的激情所熔化。
这座院落是安元甲母亲娘家的老宅子,他的小舅在此居住。近年,政府鼓励发展家庭副业,集市开始繁荣。表弟买卖日渐兴旺,两口忙不过来,于是把父母接去照顾店铺和孩子。空置的老宅,正好被安元甲借来,安置在家过不下去的母亲。安元甲还有个年近80岁的大姨,子孙各忙各的无暇陪伴,待在家里倍感寂寞,屡屡呼唤小妹前去做伴。得知我要回来的消息后,安元甲便趁机把老娘送了过去。崔家胡同只有三尺宽,两人骑自行车走对面,让路都很困难。据说,这是当年为防匪防盗而专门设计的街区布局。胡同的南端直达繁华的牌坊街;北端出去,就是过去修城墙,垫庄子取土挖下的大坑,长年积水,草木丛生。其间有一条婉延曲折的小径,通向新辟的政府大街。崔家28号院,就坐落于胡同北端的坑沿上,很少有人从门前过往,是金屋藏娇的绝佳去处。我很少出门,有时会到北街杂货店里购物,绝对不敢去牌坊街蹓跶,暴露行踪。开始一些日子,安元甲天天夜里来幽会,並给我带来食物和用品;后来隔三差五过来一次。其实,他比我更为慬慎。从供销总社调任工业局长后,现在又是经委主任的人选之一,如果不是我的到来,他会安生一阵子。四十岁的男人一枝花,魅力四射。三十大几的女人就过于成熟了,成熟到在贪恋情爱的同时,过多地考虑人生的归宿了。安元甲精力充沛,干劲十足,越是这样的男人,感情上的需求越是旺盛。但是,对男人来说,事业比女人更重要。像李隆基那样爱女人胜过江山的男人,是少数;像他那样爱情专一的成功男士,恐怕就是女人打着灯笼也难找的偶像了。安元甲不会因我而影响他的晋升。如果仕途顺利,他也不会贪恋我这个慢慢变成黄脸婆的女人。
一晃两月没来例假,我让安元甲去请李茹珍。
“李茹珍?是咱初中班的李茹珍吗?”
“对。就是她,坐在咱们后排。”陶云芳回忆说,“毕业时她坚持要放弃学业回乡务农,你还做工作动员她参加中考呢,记得吧?”
当然记得。一个学习比我强的优秀生,除了侯世聪,就数她了。班上第一批入团报了我和陶云芳, 第二批就有李茹珍。初中毕业时我是班上团支书,对她放弃学业深感震惊,劝说道,董加耕和侯隽都是念完高中才去农村的,一定要走他们的路,也应该读完高中再说。但李茹珍去意已决,我非常遗憾,好像中国从此失去了一位居里夫人,惋惜不已。当时已步入青春期,我和女生谈话怕同学有说道,不敢拉背场,就在人来人往的教室前面进行,因此陶云芳还记得这回事。
“当时咱们都不知道,”陶云芳说,“李茹珍放弃上高中的真正原因,是他弟弟考上了初中,也是尖子生。她想早点回去干活,帮助家里供弟弟上高中、考大学。可是老天不从人愿,文革开始了,高考停止,她弟弟错过了机会。”
“太可惜了,”我感慨道,“文革十年最大的不幸就是耽误了一代人,特别是这些尖子人材,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没听人家说嘛,是金子总会发光的。”陶云芳说,“茹珍的弟弟参了军,部队培养他成为一名军工科技人才。李茹珍参加了赤脚医生培训班,凭着她的聪明勤奋,自学成才,历练成一位不错的乡村医生,她的妇产科优为拿手。后来经过相应的注册及培训考试,成立了的珍所,以正式的名义执照开业。以我看,她就算大有作为了。”我记下李茹珍的电话号码,打算以后与她联系,继续让陶云芳讲述自己的故事。
李茹珍询问了我的身体状况,並做了尿检,确定我已经怀孕,並给我详细交待了注意事项。她这个人咱都知根知底,绝对不会暴露我的隐私。此后我看病都是去找她。安元甲告诉我,他被任命为计经委主任,工作越来越忙,每周只能来我这里点个卯。我的任务也圆满完成,呆在这里只会妨碍人家,于是就此告别,回到娘家等待收获。乡村有个风俗,孩子不能生在姥姥家,不然会给舅舅带来祸殃。我在县城边上租了两间房,由母亲陪伴待产。临产前,李茹珍提前赶来,守了一天一夜,顺利接生下一个男孩儿。我领养的女儿乳名叫圆圆,于是给儿子起乳名叫方方。方方是我亲自生的孩子,我还要亲自把他养大,体验从女生、女人到母亲的全过程。父母开始养鸡赚钱,手头宽裕,把我和孩子的一切花费全包了。母亲知道这孩子肯定不是我丈夫的,她不指望别人抚养,根本不打听谁是他亲爹。她对我说,现在政策放开了,社员有了挣钱的门路,咱家能把孩子养活大。冬梅嫁给了我弟弟,两口子都对我和我的孩子关怀备至。可以说,我能够历尽艰辛、挣扎着走过来而没有倒下,全靠了家庭的支撑。血缘亲情是任何情谊都无法替代的,当你走到哪里都遭遇风霜雨雪袭击时,只有父母、家庭是最后的港湾。这大概就是我冒天下之大不韪、执着地要生个孩子的潜在动力吧。我给申敬斌写信,报告了好消息。他没有来,也没有回信,却写信告诉了爷爷。爷爷提了一篮子鸡蛋来看重孙子,别提那个高兴劲了。他拿出申敬斌给他的家信,上面除了我的住址,只有一句话:爷爷,你有重孙儿了,去看看吧。从小申庄步行五里才到汽车站,爷爷不辞辛苦,每攒下二、三十个鸡蛋就会给我送来。他提出让孩子尽快地去见他爹,“冲一冲喜,也许敬斌的病就好利索了。”他满怀希望地说。我不能靠父母养活一辈子,迟早要回工人村定居,于是背上方方,牵着圆圆,来到久违的工人村。开门迎接我们的是桃慧。处理工亡事件时,代表赵家出头露面的是申敬斌的大师兄。大师兄家在农村,常年往单身宿舍。桃慧接班后也住进单身宿舍。他俩孤男怨女,很快碰出火花,桃慧怀上了大师兄的孩子。大师兄的儿子已经成家,女儿还在上学。他不得已提出与发妻离婚,答应继续供女儿念书,並寄钱补贴家庭生活,好不容易才拿到离婚协议,与桃慧完婚。矿上住房十分紧张,新婚夫妇大都挤在单身楼里,互相调换床位,把男房间和女房间变成了男女混住房间。两对鸳鸯挤在一间屋里,拉起一张床单遮掩隐私。人的行为、观念是由环璄塑造的,但任何艰难困苦,也阻止不了男欢女爱、生儿育女。桃慧要生孩子,经与申敬斌商量,在他的小院里搭建了两间房子,暂且安身。桃慧说,工会出面给申敬斌找了个看水泵的岗位,除了交接班时间,平时见不到什么人,倒没有犯过狂燥症,只是愈加抑郁了。在这个矿区,桃慧和大师兄是他最亲近的人,有事都是夫妻俩替他出面,也能和他说上几句话。“你寄来的那封信是我交给申敬斌的,你猜他说个啥?”桃慧狡黠地一笑说,“他说,庄稼苗长在我家地里,不管种子是哪阵风刮来的,都是我家的东西。看来,他对儿子的来历还有疑问呢。”我的脸立马红了。果不其然。申敬斌进门后,高兴的抱起女儿,走来走去逗她玩,亲个没够。桃慧告诉他,嫂子把你儿子抱来了。他放下方方,瞟了一眼我娘俩,嘟嘟囊囊地说:“这孩子不是我的儿子,但他是我爷爷的重孙子。爷爷喜欢,你把他抱回去送给爷爷吧!”说完,他走进自己屋里,关上房门,叽哩咔嚓插上门栓,把我们娘仨晒在当院。桃慧说,看来儿子给他冲不了喜,弄不好还会引起他的狂燥症。你带孩子赶紧回去吧,把申敬斌交给俺俩照顾,反正都不是外人。发了工资我催他给家寄点钱,只要爷爷在,这钱他不会不寄。“嫂子,妹妹说句不中听的话。”桃慧认真地说,“女人要是摊上个苦命,自己活着就不容易,何况你还有两个孩子要养活,难走的路还在后头呢。依我说,您就别再顾忌这顾忌那了,能把孩子拉扯大,咱对谁都说得起话。”桃慧是经历过情感波折和生活磨难的女人,我明白她的意思。在以后最困难的时候,她的话给了我安慰和勇气。
“在场的人都证明小胡说的是勺子,是在好意提醒你。”
“我明明听他说的是骡子,不然我为啥生那么大的气呢?”
“你知道骡子是什么意思吗?是没有生殖功能的代名词。说某某是骡子,就意味着他不是男人。”部长大姐说,“申敬斌自尊心极强,多疑,幻听,容易狂燥,经神经科医生珍断,他得的是抑郁狂燥型神经病。”
神经病?老干部一语成谶!我浑身一哆嗦,免强控制自己没有失态。
“能治好吗?”我忐忑不安地问。
部长说,目前看他的病还不严重,最怕受到刺激。大夫建议让他休息,过一段平静的生活。申敬斌连年当先进,入厂以来从未参加过疗养,主席和劳保部商量,干脆送他去海滨矿山疗养院休养两个月,並派你去陪伴照顾他。“他很在乎你,也很在乎你能不能给他生孩子。从最近两次打架的原因分析,这是他的两个病根。你可是带着任务去的哟!你懂得?”部长大姐意味深长地强调一句。
“我懂得。”我说。我真的懂得。因为这次回家,母亲给我上了一课。自从有了自己的孩子以后,我才深刻体会到,作为一个母亲,对孩子人生路上的每一步,是如何的牵肠挂肚。母亲一连和我谈了三个晚上,不说别的,就说结婚五、六年了为啥不生孩子。我把俺俩的房事过程,向母亲作了详细回报。这些话只能对母亲说,还是在她的步步逼问下挤牙膏似的说出来的。母亲做出结论说,不是他有病就是我有病。“照你说的看,就是他不行。”母亲果断地说,“抱养个孩子吧,就说是你生的,我给你养着。再晚了就遭人嚼舌头了,唾沫星子能把你淹死。再说,老了也有个指望。”当时我还觉得母亲有点杞人忧天呢,听完部长大姐一席话,才真的感到事态严重了。
疗养院面向波光浩淼的大海,背靠草木葳蕤的山丘。我和申敬宾都是第一次见到大海,心头的陈艺麻、烂谷子都被海风荡涤得一干二净。我牢记自己的史命,把女人的体贴和温存尽量奉献给他。疗养临结束时,我告诉他,我好像有喜了。他高兴地像孩子似的,两手托抱着我,迎着初升的太阳走呀走,一直走了好远。我说为了保胎,提议不和他同床。他二话没说,把铺盖卷巴卷巴搬到另一间屋里睡觉,生怕不小心碰到我。他就是个神经病,不犯病的时候幼稚得像个孩子,想起当时的情景,就觉得好笑。第二年春暖花开,我说想回家休息几个月,好由母亲照顾着生孩子。他买了好些营养品,一路把我送回家,还一再嘱咐我的家人,不要让我累着。母亲也像那回事儿似的,笑嘻嘻地答应他。其实我並没有怀孕,这些套路都是母亲头前的高层设计,又赶上了疗养这个可遇而不可求的好机会,让我的表演取得圆满成功。按照预产期,我及时向申敬斌通报生下个女儿。他特意请假来探望,喜不自胜,抱着女儿走来走去,舍不得放下。他给女儿取名圆圆。殊不知,圆圆并非是他亲生,而是抱来的。不过,俺圆圆没有辜负他的亲情,直到现在都认为申敬斌是她的亲爹,清明扫墓,鬼节烧纸,二十年如一日。
没有圆圆那几年,申敬斌过年都不回村,生怕爷爷和邻居打问生孩子的事儿。现在好了,每年的探亲假都用上了,携妻带女在小申庄住上几天。爷爷也有了盼头,回回少不了叼咕:“再生个小子你就儿女双全了,也有人给我上坟放鞭炮了。”申敬斌岂非如此念想?但我心里有数,只好啍哼哈哈的应付。孩子乃然放在家里由母亲扶养,我照常在“五﹒七”厂上班,申敬斌再也没有因为骡子之说和人翻过脸,日子倒也过得去。本来嘛,要是这么糊里糊涂地混一辈子也就算了,没想到老天不从人愿,又出事了。这时矿上批“四人帮”促生产,一片红红火火。但安全生产还停留在抢险救灾阶段,没有扎扎实实地从预防抓起,事故不断。在一次坑道冒顶事故中,下井检查设备的赵师傅被困。申敬斌和工友拼死拼活抢救了几天几夜,被困人员仍未活着出来,全部遇难。申敬斌幼年失孤,视师为父,受此打击,病又犯了。师傅的小女儿桃慧,一个人从东北回来奔丧,哭的死去活来,可能是和她混的落魄有关系,也深深地感染、刺激了申敬斌。在谈判工亡抚恤条款时,赵家人提出让桃慧接班进矿工作。因为她的两位姐姐都已出嫁,弟弟在矿办工读学校读书,就剩她一个了。矿上缺的是下井工人,地面上已是人满为患,以桃慧超过年龄为由,不予接受,宁肯多出些钱。申敬斌也加入赵家阵营,与矿方激烈争辩,情绪失控,出手猛拍玻璃窗,鲜血和碎玻璃散射一地。矿方最后做出让步,让桃慧接了班。矿上没有处分申敬斌,而是把他直接送进了精神病医院。工人工资不高,但地位不低。工人看病吃药不花钱,工资照开,直系亲属还能报销一半药费;各地由工人组成工宣队,进驻学校领导斗、批、改,很是吃香。不然,像桃慧这样的,也不会挤破脑袋要求当工人。问题就是工资太低。师傅们个个都养着一群孩子,供给粮不够吃,得到黑市上去籴,工资一到手就光了,他们的生活也比农民强不到哪儿去。像俺家这样两口都挣钱还没有拖累的户,是不多见的。我把母亲和女儿接来,陪我度过了一段温馨的日子
申敬斌出院后,工段长让他在维修大院看大门。当时企业管理混乱,职工家里的一些用具,像镀锌板脸盆、菜刀、打蜂窝煤的工具等等,都是在岗位上制作好拿回家的。有个段子说,西方有个加拿大,东方有个大家拿,可见公私不分已成风气。申敬斌看不下去。他没权去翻别人鼓囊囊的褡裢兜,而是做出鼻子不是鼻子脸不是脸的样子,表达不满。谁还怕他一个神经病?有两个愣头青甚至故意亮出物件,逗他生气。大概是在医院接受过深刻教训,身体也缺少了力气,他没有对人发作。但是,一回到家,就抡起斧子逮住啥劈啥,还不断地怒吼:“你就是敌人,看我劈死你个坏蛋!”当时正在抓文革中“打、砸、抢”分子,他倒是很配合形势。家里也没啥值钱的东西,那些小板凳、塑料饭盒之类就成了牺牲品。哪有闲钱买东西给他劈呀?我准备好劈柴拌子,一看他抓斧子就扔过去一支:“使劲劈,劈烂它!”我自以为得计,可以化腐朽为神奇,没想到引火烧身了。有时候他半夜踢开我的门,举着斧子吼叫:“你把坏蛋藏到哪儿去啦?快把它交出来!” 我怕极了,一边答应着,一边战战競競地从斧子下面溜出去,拿两片劈柴扔在院子里,供他发泄。从这个时候起,我产生了和他离婚、逃离这个家庭的想法。我去工会找那位部长大姐,向她诉说我的处境和要求。她很同情我,沉吟良久说,你俩早就不再同床,感情确已破裂,根据《婚姻法》的规定可以离婚。但申敬斌是精神病人,你是他的唯一监护人。如果提出离婚诉颂,法庭会让你找个替代你的监护人,並负责解决他的生活起居问题,以免给社会造成危害。这事办起来很麻烦,以往矿上有过类似案例,都没有结果。申敬斌只有一位年迈的爷爷,除此之外一位亲人也没有,谁愿意给他当监护人啊?只好作罢。申敬斌又从出院后的抑郁期转向狂燥期,应我的请求,再次把他送进了精神病医院。经验告诉我,他的病是治不好的,发病率只能越来越频繁,犯病的时间会越来越长。我不甘心这样过一辈子,跑回去找家里人商量办法。
我不再隐瞒自己的不幸遭遇,从头至尾给母亲诉说一遍。母亲抱着我哭了半夜,但不同意我离婚。“当娘的不是怕离婚不好听,就你男人这个样子,早就不该和他过了。”母亲说,“我是怕她报复你,报复咱全家。他有枪,一个精神病啥事都能做出来。你还是哄着他,不让他把你看成仇人,编个理由回来住个安生日子。”母亲的话让我彻底打消了离婚的念头。为保证全家安全,我怀着悲壮的心情,回到矿山这个令人恐惧的家。
申敬斌没有再上岗,在家吃劳保。他的房事能力很差劲儿,但对我却是愈加关切。可能是他的自尊心还在,生怕别人给他戴绿帽子吧?每天上下班,他都要接送我到车间门口,路上故意和我拉开距离,假装散步的样子。后来县城里有人猜测,说我在矿上和野男人瞎混,怎么怎么的,都是瞎说。我就是有那个贼心,也没那个贼胆。就是有男人有那贼心,他也没那贼胆。精神病杀人不偿命,死了白死。不要说男人,连女人也都尽量不和我亲近。当初老干部把我调到见不到男人的洗衣车间,也很明智。不然的话,申敬斌就得在车间守着我了。唉,那段日子,我好像是个被监视居住的犯人,心情相当压抑,长此以往,怕迟早也要得神经病了。
俗话说,人少好吃饭,人多好干活。当时的国家也和大多数家庭一样,人口太多,吃饭越来越成了问题,开始紧抓计划生育了。年轻女人这个群体牵动着社会的神经,成了关注对象。过去女人连例假都羞于出口,现在可好,什么避孕套、戴环、结扎、人流等等与女人隐私相关的话题,都在大会小会、大街小巷成了人们的口头禅。车间墙上有个计划生育公开栏,一行大字格外醒目:一个不少,两个正好,三个多了。栏目里登记着车间每位育龄女工的婚育现状,所采取的节育手段,並给出了可以受孕、分娩的具体日期。女工部长被任命为计划生育办公室主任,工作十分认真。一次来车间检查工作,她把我叫到外面,问我是否怀孕了。我说没有,响应号召就要一个了。“像你这种家庭,还是再要一个好。申敬斌的病治不好了,弄不好会越来越糟。你会慢慢变老,以后照料他有困难,还得预备下一个帮手。”大姐耐心劝导我,“你的头胎三岁了,现在受孕二胎,到分勉间隔正好4年,符合政策规定。你都奔40岁了,抓紧时间,越快越好。政策越来越紧,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不许生二胎了。”大姐的话搅动了我心中的波澜,久久不能平静。我决心生一个自己的孩子,播下一颗希望的种子,为后半生增添一些变数。再说,我一直想验证一个堵心的问题:我是不是一个会生孩子的建康女人。别人都因为计划生育少生了孩子,我却为此多生了一个。“陈思汀,你说滑稽不?”她会心地一笑说。
女人要生孩子,自己的男人又不行,自古以来的有效措施就是借种,在农村时有耳闻。借种的施行不管多么缜密,总是隐瞒不过街坊邻居的慧眼,风险很大。我有位远房婶子,从本家小叔子那里借种成功,生了个女孩。她没达到传宗接代的目的,却给自己招来骂名。众口铄金,她神经了。考虑再三,我想复制抱养女儿的成功经验,只是把抱养换成借种,实现自己生个孩子的愿望。和远房婶子不同,我有较大的迴旋空间,可以利用两地迁徙居住的便利,瞒天过海,神不知鬼不觉地达到彼岸。我把矿山作为长期居住地,所以排除了在这里找男人的可能,而把目光投向咱们老家。女人寻找配偶,要比男人慎重的多。特别是那个时代,成熟的女人对男人是不会轻意以身相许的。像我这样以生孩子为目的的半老徐娘,找一个好品种是很不容易的。我想到了安元甲。安元甲聪明能干,风流倜傥,在领导那儿吃得开,和百姓也能说得来,还很有女人缘。说实话,在我接触过的男人中,他是比较出色的一个。如果生个像他那样的儿子,我这辈子也就满足了。安元甲文革中受到冲击,算是被迫害的革命干部,落实政策后官复原职,“四清”中那点风流事也就没人再提及。文化革命熄火了,但他家里烽烟依旧。一次婆媳吵架,安母不堪儿媳辱骂,一气之下跳井寻死。因穿着棉衣,在浮力的作用下没有沉底,被人捞上来。儿媳讥讽说:“你死了这世界就安生了,想死你咋不在腰带上拴块石头呀?”安元甲见婆媳矛盾再无调解可能,便把其母接进城里住,自己也不再回村和老婆同房。听说他也没有闲着,和一位名叫陆叶华的女人关系暧昧。陆叶华和他沾亲带故,走他的门路在农村供销社当以工代干营业员。不久,安元甲把她调到县百货公司转成正式工,还把她的新婚丈夫安排在化肥厂,成为一名三班倒的工人。两口子一步登天,自是感激不尽,与他走动频繁。县城就是个大农村,亲戚、朋友、同学之间的关系密如网织,盘根错节。一个科级干部就是明星,就是公众人物,一举一动受人关注。安元甲又有绯闻了,一时传得满城风雨。他的发妻看着好好的男人不登家门,害得自己守活寡,积怨难以释怀,便鼓动在城里上班的女儿上访告状,找书记、找县长,闹得沸沸扬扬。因为没有什么证据,陆叶华两口反诉她们污告,事情也就没有结果,反而使安元甲与她的老婆更加水火不溶了。他的这段绯闻,正好消除了我的一个顾虑:我不愿意落个第三者插足、破坏他人家庭的罪名。我也考虑过,像安元甲这样有点身份、已过不惑之年的男人,对女人也是有挑剔的,年轻美貌才是首选。年轻时他精力旺盛,又处于饥渴状态,肯定把我列为猎取目标;但如今我青春已过,花萎叶黄,怕引不起他的兴趣了。为了尽快达到目的,我不想浪费时间和他磨磨唧唧地地打感情牌,一开始就甩出了杀手锏,试探一下对方的态度。我给他寄去一封信,双挂号,标明收信人亲启。内容是: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城门的火灭了,修好了,但池子里的水也快见底了。鱼儿在绝望中挣扎,盼望天降甘霖。落款司卿。司卿是“四清”的谐音。这封信若是落到别人手上,也看不出是什么意思。但安元甲应该明白是我有求于他。如果他不明白,说明他把我给忘记了,强扭的瓜不甜,下面也就没戏了。信的回执和一封双挂号信同时送到我的手上。说明他还惦记着我,接信后当即就写了回信。信中说:你受到的伤害让我难于釋怀,若能为你做点事,是对我的心灵的安慰,来信请寄崔家胡同28号。落款是堂兄。信封上的发信地址是陶里庄。看来安元甲还是相当慬慎的。家里经常给我寄信,申敬斌从来不过问什么内容。我回信还是羞于出口,没有直接诉说真情,而是用了隐语:不是碱地不拿苗,而是摇耧不下种。节气不等人,急求良方。安元甲颇解风情,对此话岂不明白?电报很快就来了:母病速回!我拿电报给申敬斌看,说家里只有我一个女孩儿,需要去照顾母亲,嘱咐他好生照顾自己。他忽然抱住我,说了一句不吉利的话:去吧,我会活着等你回来!以往我也经常回家看看,他没有这样过。我有一点不祥的预感,在他屋里守了一个晚上。第二天一大早,忐忑不安地登上长途汽车一路开到县城。安元甲没来接站,他不敢领着我招摇过市。时近黄昏,当我推开崔家胡同28号虚掩的大门,发现安元甲正在大门道里等着。他插好大门,回身把我抱起来,大步走进堂屋,放在铺好双人被褥的竹床上。我没有想到,他见到我竟是如此激情澎湃和迫不及待。他告诉我,在“四清”工作队时,他确实很喜欢我,见我小心翼翼,也就没敢造次。此时正好有曹银芳投怀送抱,满足了一时的情欲。后来造反派把我抓来陪他游斗,担了个虚名,也让他耿耿于怀,思念倍增。“我想,”““他最后说,”经过十多年风风雨雨、岁月蹉跎,你的身心一定憔悴不堪了,没想到你风韵依旧,只是成熟了许多。”我穿的是当时仍然流行的劳动布长裤,白地碎花的确凉上衣,头发是刚剪的,因没有生过孩子,腰身都还利落,並无特别吸引男人之处。安元甲多半还是想着过去的我,也算是情人眼里出西施吧。他的多情,对于饥渴求子的我来说,当然求之不得,多年情感枯竭的心,被他烈火般的激情所熔化。
这座院落是安元甲母亲娘家的老宅子,他的小舅在此居住。近年,政府鼓励发展家庭副业,集市开始繁荣。表弟买卖日渐兴旺,两口忙不过来,于是把父母接去照顾店铺和孩子。空置的老宅,正好被安元甲借来,安置在家过不下去的母亲。安元甲还有个年近80岁的大姨,子孙各忙各的无暇陪伴,待在家里倍感寂寞,屡屡呼唤小妹前去做伴。得知我要回来的消息后,安元甲便趁机把老娘送了过去。崔家胡同只有三尺宽,两人骑自行车走对面,让路都很困难。据说,这是当年为防匪防盗而专门设计的街区布局。胡同的南端直达繁华的牌坊街;北端出去,就是过去修城墙,垫庄子取土挖下的大坑,长年积水,草木丛生。其间有一条婉延曲折的小径,通向新辟的政府大街。崔家28号院,就坐落于胡同北端的坑沿上,很少有人从门前过往,是金屋藏娇的绝佳去处。我很少出门,有时会到北街杂货店里购物,绝对不敢去牌坊街蹓跶,暴露行踪。开始一些日子,安元甲天天夜里来幽会,並给我带来食物和用品;后来隔三差五过来一次。其实,他比我更为慬慎。从供销总社调任工业局长后,现在又是经委主任的人选之一,如果不是我的到来,他会安生一阵子。四十岁的男人一枝花,魅力四射。三十大几的女人就过于成熟了,成熟到在贪恋情爱的同时,过多地考虑人生的归宿了。安元甲精力充沛,干劲十足,越是这样的男人,感情上的需求越是旺盛。但是,对男人来说,事业比女人更重要。像李隆基那样爱女人胜过江山的男人,是少数;像他那样爱情专一的成功男士,恐怕就是女人打着灯笼也难找的偶像了。安元甲不会因我而影响他的晋升。如果仕途顺利,他也不会贪恋我这个慢慢变成黄脸婆的女人。
一晃两月没来例假,我让安元甲去请李茹珍。
“李茹珍?是咱初中班的李茹珍吗?”
“对。就是她,坐在咱们后排。”陶云芳回忆说,“毕业时她坚持要放弃学业回乡务农,你还做工作动员她参加中考呢,记得吧?”
当然记得。一个学习比我强的优秀生,除了侯世聪,就数她了。班上第一批入团报了我和陶云芳, 第二批就有李茹珍。初中毕业时我是班上团支书,对她放弃学业深感震惊,劝说道,董加耕和侯隽都是念完高中才去农村的,一定要走他们的路,也应该读完高中再说。但李茹珍去意已决,我非常遗憾,好像中国从此失去了一位居里夫人,惋惜不已。当时已步入青春期,我和女生谈话怕同学有说道,不敢拉背场,就在人来人往的教室前面进行,因此陶云芳还记得这回事。
“当时咱们都不知道,”陶云芳说,“李茹珍放弃上高中的真正原因,是他弟弟考上了初中,也是尖子生。她想早点回去干活,帮助家里供弟弟上高中、考大学。可是老天不从人愿,文革开始了,高考停止,她弟弟错过了机会。”
“太可惜了,”我感慨道,“文革十年最大的不幸就是耽误了一代人,特别是这些尖子人材,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没听人家说嘛,是金子总会发光的。”陶云芳说,“茹珍的弟弟参了军,部队培养他成为一名军工科技人才。李茹珍参加了赤脚医生培训班,凭着她的聪明勤奋,自学成才,历练成一位不错的乡村医生,她的妇产科优为拿手。后来经过相应的注册及培训考试,成立了的珍所,以正式的名义执照开业。以我看,她就算大有作为了。”我记下李茹珍的电话号码,打算以后与她联系,继续让陶云芳讲述自己的故事。
李茹珍询问了我的身体状况,並做了尿检,确定我已经怀孕,並给我详细交待了注意事项。她这个人咱都知根知底,绝对不会暴露我的隐私。此后我看病都是去找她。安元甲告诉我,他被任命为计经委主任,工作越来越忙,每周只能来我这里点个卯。我的任务也圆满完成,呆在这里只会妨碍人家,于是就此告别,回到娘家等待收获。乡村有个风俗,孩子不能生在姥姥家,不然会给舅舅带来祸殃。我在县城边上租了两间房,由母亲陪伴待产。临产前,李茹珍提前赶来,守了一天一夜,顺利接生下一个男孩儿。我领养的女儿乳名叫圆圆,于是给儿子起乳名叫方方。方方是我亲自生的孩子,我还要亲自把他养大,体验从女生、女人到母亲的全过程。父母开始养鸡赚钱,手头宽裕,把我和孩子的一切花费全包了。母亲知道这孩子肯定不是我丈夫的,她不指望别人抚养,根本不打听谁是他亲爹。她对我说,现在政策放开了,社员有了挣钱的门路,咱家能把孩子养活大。冬梅嫁给了我弟弟,两口子都对我和我的孩子关怀备至。可以说,我能够历尽艰辛、挣扎着走过来而没有倒下,全靠了家庭的支撑。血缘亲情是任何情谊都无法替代的,当你走到哪里都遭遇风霜雨雪袭击时,只有父母、家庭是最后的港湾。这大概就是我冒天下之大不韪、执着地要生个孩子的潜在动力吧。我给申敬斌写信,报告了好消息。他没有来,也没有回信,却写信告诉了爷爷。爷爷提了一篮子鸡蛋来看重孙子,别提那个高兴劲了。他拿出申敬斌给他的家信,上面除了我的住址,只有一句话:爷爷,你有重孙儿了,去看看吧。从小申庄步行五里才到汽车站,爷爷不辞辛苦,每攒下二、三十个鸡蛋就会给我送来。他提出让孩子尽快地去见他爹,“冲一冲喜,也许敬斌的病就好利索了。”他满怀希望地说。我不能靠父母养活一辈子,迟早要回工人村定居,于是背上方方,牵着圆圆,来到久违的工人村。开门迎接我们的是桃慧。处理工亡事件时,代表赵家出头露面的是申敬斌的大师兄。大师兄家在农村,常年往单身宿舍。桃慧接班后也住进单身宿舍。他俩孤男怨女,很快碰出火花,桃慧怀上了大师兄的孩子。大师兄的儿子已经成家,女儿还在上学。他不得已提出与发妻离婚,答应继续供女儿念书,並寄钱补贴家庭生活,好不容易才拿到离婚协议,与桃慧完婚。矿上住房十分紧张,新婚夫妇大都挤在单身楼里,互相调换床位,把男房间和女房间变成了男女混住房间。两对鸳鸯挤在一间屋里,拉起一张床单遮掩隐私。人的行为、观念是由环璄塑造的,但任何艰难困苦,也阻止不了男欢女爱、生儿育女。桃慧要生孩子,经与申敬斌商量,在他的小院里搭建了两间房子,暂且安身。桃慧说,工会出面给申敬斌找了个看水泵的岗位,除了交接班时间,平时见不到什么人,倒没有犯过狂燥症,只是愈加抑郁了。在这个矿区,桃慧和大师兄是他最亲近的人,有事都是夫妻俩替他出面,也能和他说上几句话。“你寄来的那封信是我交给申敬斌的,你猜他说个啥?”桃慧狡黠地一笑说,“他说,庄稼苗长在我家地里,不管种子是哪阵风刮来的,都是我家的东西。看来,他对儿子的来历还有疑问呢。”我的脸立马红了。果不其然。申敬斌进门后,高兴的抱起女儿,走来走去逗她玩,亲个没够。桃慧告诉他,嫂子把你儿子抱来了。他放下方方,瞟了一眼我娘俩,嘟嘟囊囊地说:“这孩子不是我的儿子,但他是我爷爷的重孙子。爷爷喜欢,你把他抱回去送给爷爷吧!”说完,他走进自己屋里,关上房门,叽哩咔嚓插上门栓,把我们娘仨晒在当院。桃慧说,看来儿子给他冲不了喜,弄不好还会引起他的狂燥症。你带孩子赶紧回去吧,把申敬斌交给俺俩照顾,反正都不是外人。发了工资我催他给家寄点钱,只要爷爷在,这钱他不会不寄。“嫂子,妹妹说句不中听的话。”桃慧认真地说,“女人要是摊上个苦命,自己活着就不容易,何况你还有两个孩子要养活,难走的路还在后头呢。依我说,您就别再顾忌这顾忌那了,能把孩子拉扯大,咱对谁都说得起话。”桃慧是经历过情感波折和生活磨难的女人,我明白她的意思。在以后最困难的时候,她的话给了我安慰和勇气。
上一章
下一章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登录 后再戳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