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故事梗概
- 作品正文
晨光画出《火红的山岗》,又摇摇头把它揉成团扔了……
绿娘一张张地把它拾起来,摊平……向丈夫指着挂钟,晨光假装没看见,绿娘走近他,要从他手里抽去画笔,他握紧不放说:“让我画吧!我无论怎么画都没法把祖国的新面貌表现出来,一半也没有……多么无能呀!我!”
晨光十分苦恼地皱着眉头。
画外独白:
“这就是那时候中国文艺家的苦恼,是一种幸福而又甜蜜的苦恼……我们愿意苦恼两辈子……”
又回到两个逃亡者隐身的苇荡。
冯汉声含着泪说:“啊!我们的祖国,如此之美丽,人民如此之善良,为你吃天大的苦,为你死!值得!”
晨光激动地说:“即使是现在,有笔,有纸,有颜料,我也会如醉如痴地画!”
“老弟!”冯汉声霍然立起,拍着胸膛说:“我这就去……”
晨光激动得抱住冯汉声:“谢谢您!太谢谢您了,……不会出事吧!”
“放心吧!天亮之前我准回来。”
冯汉声敏捷地消逝在夜色之中,苇荡静寂无声……
晨光枕着胳膊侧身而卧。烟斗里的烟在脸上弥漫着……
……画面出现了云雾,云雾中出现了长长的台阶,小晨光拾级而上,上着上着,他听见了风铃的叮叮声,他继续上着,在这样大的台阶上,一个人显得那样小……
他看见了金碧辉煌的庙堂,听见了咚咚的鼓声……
他走进黑沉沉的大殿,大殿里香烟缭绕,高大的佛像已经不是金色的了,而是黑色的。
小晨光凝视着佛像。
画外传来他自己童年时的声音:“为什么这个佛爷这么黑呀?”
长老深沉的声音在大殿里发出回声:“是善男信女的香火把它熏黑的……”
“啊?”
“奇怪吗?孩子!尘世间有很多事物的结果和善良的愿望恰恰相反……”
小晨光百思而不可解的面部特写……
晨光神情恍惚地在北京大街上旁若无人地走着,像梦游者一样……
满街都是挥动着语录本的人,一张张虔诚、天真而狂热的脸……
晨光在一个狭小的四合院里一个柴房前,犹疑地推开了门。
出现在他面前的是一间昏暗的小屋。墙壁剥落,到处是蛛网,地上除了刚刚搬进来的行李箱笼之外,还有小半屋没有搬出去的蜂窝煤。在那些行李、箱笼、小椅子、玩具之间歪坐着他的妻子绿娘和女儿星星,
他们都默默地注视着刚刚推门进来的晨光。
星星可怜巴巴地问晨光:“爸爸,为什么叫我们搬到这儿来呀?”
晨光没有回答。
星星抱怨地小声说:“没有窗户,没有阳光,没有空气……看不见天空……”
晨光默默地拿了一块木板,开始往木板上搁蜂窝煤,他抱起木板,示意妻子和女儿给他往上加,绿娘走过来帮他加着蜂窝煤,已经齐胸了,他还要让她们加,星星给爸爸加了一块,绿娘推着他转过身去,晨光吃力地搬着煤走出。
绿娘和星星也动手搬起来。
整个的空间都是黑的,只有一星火光在闪烁。镜头推近才看出是烟斗里的火光,这有节奏的微光照亮了晨光沉思的脸,他贴墙坐在矮凳上。地铺上,星星依着妈妈睡着了……
一星火光闪烁着。明、灭,明、灭……
晨光慢慢站起身来,擦着火柴,点着一盏油灯,用手遮着光,怕惊醒了妻子、女儿。他一手拿灯,一手擦拭着一块墙壁,拂去蛛网……他把调色板拿出来,再拿出画笔,开始调着颜料,往墙壁上画起来……
绿娘用手撑着头凝视着丈夫……
油灯渐渐熄灭了,室内的一切反而渐渐在亮……
星星揉着惺忪的眼睛,她发现屋里有了亮,她寻找着,突然,一面明亮的窗户展现在她眼前,窗外有迎春花,有绯红色的朝霞和蓝天。星星跳起来拍打着妈妈:“看啊!咱们有了窗户了,蓝天,朝霞,花朵……多好呀!”
抱着调色板和画笔打盹的晨光被吵醒了。
一家三口兴致勃勃地跳起来。
女儿帮着父亲往墙上挂画,首先把妈妈年轻时的油画像挂起来。妈妈开始整理着餐具……一切又有了生气。
画外独白:
“人总是要生存,要工作,要战斗的!没有窗就画上一扇窗,过于阴冷就画个春天来吧!世界不是上帝创造的,是人!那就在这个狭小的空间里创造个广阔的世界吧!”
晨光和女儿把一张浸透了颜料的毛毡挂上了墙。
小小的斗室已经整理就绪了,用木板钉成的书架,原木长凳,和那扇明窗相对的墙壁上画出一支美丽的鹿角,画出一张豪华的挂毯。
晨光正在作画。
绿娘默默地剥花生米……
星星伏在一张小圆凳上画着想象中的猫。
“啊!”随着一声夸张的感叹,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头和他瘦弱的妻子走进来。星星扑过去大叫着:“诗人伯伯来了!”
晨光放下笔,欣喜地叫着:“秋山!” 绿娘叫着:“云英!”
晨光抱住谢秋山的肩膀:“我想着你会来……”
谢秋山摇着银白的头说:“辞行来了!”
“辞行?”绿娘惊异地问。
谢秋山叹息了一声说:“我们都高升了!恭喜我们吧!”
“……?”
“从牛鬼蛇神晋升为‘五七’战士,我去楚国,她去鲁国,夫南妻北,大概这是牛郎织女的故事给他们的启示,夫妻见面越少思想改造越好!”
晨光和绿娘苦笑了笑。
云英扯着丈夫的衣裳,辛酸地哽咽着说:“我不放心你的身体……”
“你的身体比我好?”秋山拍着妻子的肩膀说:“还没到唱‘别窑’的时候,要唱也别在人家家里唱……”
一个老农民提着一个竹篮进来,满满一篮子青菜、萝卜……他默默地放下篮子。
绿娘说:“张大爷,您总是给我们带新鲜东西。”
星星说:“张爷爷,您这是给我爸爸写生用的吗?”
张爷爷笑笑说:“也能吃!”说着坐在一个角落里抽起烟来,他总是微笑着新奇地看着一切……
又进来一个人,一个独臂的没戴领章帽徽的老年军人,提着一个松鼠笼子。
秋山夸张地叫着:“立正!将军驾到!将军欲待何往呀?”
“有人怕我们在北京造反,赶我们下乡……”将军小声幽默地说:“……其实,乡下才是造反的好地方哩!”
一个八岁的小女孩提着只鸟笼子进来,像背书一样念着:“我们全家明天就要到张家口外去插队落户了,爸爸妈妈在捆行李,他们叫我把我们的小喜鹊给叔叔阿姨送来,请叔叔阿姨照应它,爸爸妈妈非常感激您们……”
屋里非常静,不是静,而是黯然……
小女孩放下鸟笼,默默地鞠了一躬,回身走了。
将军首先打破沉寂说:“我的话也叫她替我说了!”他把松鼠笼子放在凳子上。
谢秋山从衣袋里掏出个乌龟来,把乌龟交给星星:“这是我的一个老朋友,介绍给你吧!”
“它咬人吗?诗人伯伯!”
“不!但是它比我有本领,它懂得自卫,你这个伯伯无能到连自卫也不会!”
“绿娘!”晨光想打破这沉闷的空气,对妻子说:“好像咱们还有点大曲酒吧!”
“呃!”绿娘连忙拿出几只杯子,斟上酒,人手一杯。
“诗人伯伯……”星星也端着杯子:“饮酒不是应该作诗吗?”
“有诗!”秋山充满激情地轻声朗诵出一首诗:
“既然是同志、战友、同胞,
何必要给我设下圈套?
既然你打算让我戴上镣铐,
又何必面带微笑?
既然你准备从我背后插刀,
又何必把我拥抱?
你们在我们嘴上贴满了封条,
我们在自己的脑袋上挂满了问号!
啊!真正的同志!战友!同胞!
为什么不像星星那样互相照耀!”
秋山的眼泪落在酒杯里,由于是那么静,都能听见响声……
云英抽泣了一声……
秋山举起酒怀,大家都举起杯来……
星星突然对着爸爸大声说:“爸爸,我想哭。”说着苦楚的嘴角向下弯了。
晨光严肃地摇摇头,岔开中指和食指把自己的两个嘴角往上推……
星星含泪微笑了,嘴角又向上翘起来……
秋山一饮而尽……大家一饮而尽……
逃亡者隐身的苇荡。晨光独自抽着烟斗,长久地抽着,忽然看见冯汉声背着大背囊,左手拿着一个像盾牌一样的画板,右手拿着像一支枪样的纸卷。他向晨光叫着:“你瞧,都办到了……”
晨光跳起来迎着他。
他把画板、纸交给晨光,然后把背囊里的东西抖在地上,有吃的东西,有颜料,画笔。晨光兴奋地清查着颜料,发现蓝颜料太少。他说:“糟了!蓝颜料太少了!”
“那可不行呀!”冯汉声说:“蓝色在宇宙里的比重可是太大了,听说宇宙航行员在宇宙中看到我们人类生活的地球原来是一只蓝色的小球……我立即出发,得把蓝颜料借回来!”接着他扫地一揖。
“不!天就要大亮了!”
“不要紧,明天天亮之前准到!”说罢转过身去:“万一……回不来!不,一定能回来!”
冯汉声迎着刚露出水面的旭日,晨风吹动他身上的破衣烂衫。
主题音乐的旋律出现了。
晨光长时间地注视着冯汉声的背影,想张嘴喊住他,又没喊出声来。
苇浪起伏,风声萧萧……
雁群排成人形低低地飞过苇荡……
……一个夜晚,晨光急切寻人的眼睛……
北京站的月台上,旅客们默默地下车,默默地离去,旅客渐渐走了,最后空荡荡的月台上只有晨光一人,他失望了。这时,在列车最尾部蹒跚地下来一个人,袖着手,什么都没有带,慢慢地走过来,渐渐认出来这个人正是秋山,腰里束着一根草绳,晨光伸出双手大叫一声:“秋山!”
秋山迟钝的目光,只是嘴唇抖了一下。
晨光紧紧地抱住秋山:“回来了,老谢!”
秋山轻声说:“回来了?什么叫回?我本来在哪儿?”
“在这儿!北京,你有家……”
“家……”秋山的眼睛迷惘了。
家——秋山的家,是在一个小胡同里的一个小院落中。秋山和晨光站在东厢房的门口,秋山摸索着一把钥匙,晨光用手电照着一把锈了的铁锁,秋山发抖的手无法把钥匙插进去,晨光用手一拉,锁就脱落了。他们推开门打开灯,真是家徒四壁,剥落的墙,空的书橱,空的床架……
一封信非常显眼的扔在地上,秋山弯下腰拾起来,拆开,几个非常刺目的铅字跳出来:“死亡通知书”,纸里夹着一张瘦削的痛苦万分的云英濒死前的照片……
秋山的脸抽搐着,似笑似哭,手里的信像秋风中的树叶那样抖起来,他把信交给晨光,晨光接过信和照片……
画外传来云英的咳嗽声,接着就是她的话音:“就会好的,回到祖国就会好的,一切都会好的。”
晨光注视着照片。
画外传来云英的声音:“啊!这个星期又长了一斤……”
晨光和绿娘的声音:“祝贺你!”
云英咯咯地笑了,像银铃般的笑声。
绿娘一张张地把它拾起来,摊平……向丈夫指着挂钟,晨光假装没看见,绿娘走近他,要从他手里抽去画笔,他握紧不放说:“让我画吧!我无论怎么画都没法把祖国的新面貌表现出来,一半也没有……多么无能呀!我!”
晨光十分苦恼地皱着眉头。
画外独白:
“这就是那时候中国文艺家的苦恼,是一种幸福而又甜蜜的苦恼……我们愿意苦恼两辈子……”
又回到两个逃亡者隐身的苇荡。
冯汉声含着泪说:“啊!我们的祖国,如此之美丽,人民如此之善良,为你吃天大的苦,为你死!值得!”
晨光激动地说:“即使是现在,有笔,有纸,有颜料,我也会如醉如痴地画!”
“老弟!”冯汉声霍然立起,拍着胸膛说:“我这就去……”
晨光激动得抱住冯汉声:“谢谢您!太谢谢您了,……不会出事吧!”
“放心吧!天亮之前我准回来。”
冯汉声敏捷地消逝在夜色之中,苇荡静寂无声……
晨光枕着胳膊侧身而卧。烟斗里的烟在脸上弥漫着……
……画面出现了云雾,云雾中出现了长长的台阶,小晨光拾级而上,上着上着,他听见了风铃的叮叮声,他继续上着,在这样大的台阶上,一个人显得那样小……
他看见了金碧辉煌的庙堂,听见了咚咚的鼓声……
他走进黑沉沉的大殿,大殿里香烟缭绕,高大的佛像已经不是金色的了,而是黑色的。
小晨光凝视着佛像。
画外传来他自己童年时的声音:“为什么这个佛爷这么黑呀?”
长老深沉的声音在大殿里发出回声:“是善男信女的香火把它熏黑的……”
“啊?”
“奇怪吗?孩子!尘世间有很多事物的结果和善良的愿望恰恰相反……”
小晨光百思而不可解的面部特写……
晨光神情恍惚地在北京大街上旁若无人地走着,像梦游者一样……
满街都是挥动着语录本的人,一张张虔诚、天真而狂热的脸……
晨光在一个狭小的四合院里一个柴房前,犹疑地推开了门。
出现在他面前的是一间昏暗的小屋。墙壁剥落,到处是蛛网,地上除了刚刚搬进来的行李箱笼之外,还有小半屋没有搬出去的蜂窝煤。在那些行李、箱笼、小椅子、玩具之间歪坐着他的妻子绿娘和女儿星星,
他们都默默地注视着刚刚推门进来的晨光。
星星可怜巴巴地问晨光:“爸爸,为什么叫我们搬到这儿来呀?”
晨光没有回答。
星星抱怨地小声说:“没有窗户,没有阳光,没有空气……看不见天空……”
晨光默默地拿了一块木板,开始往木板上搁蜂窝煤,他抱起木板,示意妻子和女儿给他往上加,绿娘走过来帮他加着蜂窝煤,已经齐胸了,他还要让她们加,星星给爸爸加了一块,绿娘推着他转过身去,晨光吃力地搬着煤走出。
绿娘和星星也动手搬起来。
整个的空间都是黑的,只有一星火光在闪烁。镜头推近才看出是烟斗里的火光,这有节奏的微光照亮了晨光沉思的脸,他贴墙坐在矮凳上。地铺上,星星依着妈妈睡着了……
一星火光闪烁着。明、灭,明、灭……
晨光慢慢站起身来,擦着火柴,点着一盏油灯,用手遮着光,怕惊醒了妻子、女儿。他一手拿灯,一手擦拭着一块墙壁,拂去蛛网……他把调色板拿出来,再拿出画笔,开始调着颜料,往墙壁上画起来……
绿娘用手撑着头凝视着丈夫……
油灯渐渐熄灭了,室内的一切反而渐渐在亮……
星星揉着惺忪的眼睛,她发现屋里有了亮,她寻找着,突然,一面明亮的窗户展现在她眼前,窗外有迎春花,有绯红色的朝霞和蓝天。星星跳起来拍打着妈妈:“看啊!咱们有了窗户了,蓝天,朝霞,花朵……多好呀!”
抱着调色板和画笔打盹的晨光被吵醒了。
一家三口兴致勃勃地跳起来。
女儿帮着父亲往墙上挂画,首先把妈妈年轻时的油画像挂起来。妈妈开始整理着餐具……一切又有了生气。
画外独白:
“人总是要生存,要工作,要战斗的!没有窗就画上一扇窗,过于阴冷就画个春天来吧!世界不是上帝创造的,是人!那就在这个狭小的空间里创造个广阔的世界吧!”
晨光和女儿把一张浸透了颜料的毛毡挂上了墙。
小小的斗室已经整理就绪了,用木板钉成的书架,原木长凳,和那扇明窗相对的墙壁上画出一支美丽的鹿角,画出一张豪华的挂毯。
晨光正在作画。
绿娘默默地剥花生米……
星星伏在一张小圆凳上画着想象中的猫。
“啊!”随着一声夸张的感叹,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头和他瘦弱的妻子走进来。星星扑过去大叫着:“诗人伯伯来了!”
晨光放下笔,欣喜地叫着:“秋山!” 绿娘叫着:“云英!”
晨光抱住谢秋山的肩膀:“我想着你会来……”
谢秋山摇着银白的头说:“辞行来了!”
“辞行?”绿娘惊异地问。
谢秋山叹息了一声说:“我们都高升了!恭喜我们吧!”
“……?”
“从牛鬼蛇神晋升为‘五七’战士,我去楚国,她去鲁国,夫南妻北,大概这是牛郎织女的故事给他们的启示,夫妻见面越少思想改造越好!”
晨光和绿娘苦笑了笑。
云英扯着丈夫的衣裳,辛酸地哽咽着说:“我不放心你的身体……”
“你的身体比我好?”秋山拍着妻子的肩膀说:“还没到唱‘别窑’的时候,要唱也别在人家家里唱……”
一个老农民提着一个竹篮进来,满满一篮子青菜、萝卜……他默默地放下篮子。
绿娘说:“张大爷,您总是给我们带新鲜东西。”
星星说:“张爷爷,您这是给我爸爸写生用的吗?”
张爷爷笑笑说:“也能吃!”说着坐在一个角落里抽起烟来,他总是微笑着新奇地看着一切……
又进来一个人,一个独臂的没戴领章帽徽的老年军人,提着一个松鼠笼子。
秋山夸张地叫着:“立正!将军驾到!将军欲待何往呀?”
“有人怕我们在北京造反,赶我们下乡……”将军小声幽默地说:“……其实,乡下才是造反的好地方哩!”
一个八岁的小女孩提着只鸟笼子进来,像背书一样念着:“我们全家明天就要到张家口外去插队落户了,爸爸妈妈在捆行李,他们叫我把我们的小喜鹊给叔叔阿姨送来,请叔叔阿姨照应它,爸爸妈妈非常感激您们……”
屋里非常静,不是静,而是黯然……
小女孩放下鸟笼,默默地鞠了一躬,回身走了。
将军首先打破沉寂说:“我的话也叫她替我说了!”他把松鼠笼子放在凳子上。
谢秋山从衣袋里掏出个乌龟来,把乌龟交给星星:“这是我的一个老朋友,介绍给你吧!”
“它咬人吗?诗人伯伯!”
“不!但是它比我有本领,它懂得自卫,你这个伯伯无能到连自卫也不会!”
“绿娘!”晨光想打破这沉闷的空气,对妻子说:“好像咱们还有点大曲酒吧!”
“呃!”绿娘连忙拿出几只杯子,斟上酒,人手一杯。
“诗人伯伯……”星星也端着杯子:“饮酒不是应该作诗吗?”
“有诗!”秋山充满激情地轻声朗诵出一首诗:
“既然是同志、战友、同胞,
何必要给我设下圈套?
既然你打算让我戴上镣铐,
又何必面带微笑?
既然你准备从我背后插刀,
又何必把我拥抱?
你们在我们嘴上贴满了封条,
我们在自己的脑袋上挂满了问号!
啊!真正的同志!战友!同胞!
为什么不像星星那样互相照耀!”
秋山的眼泪落在酒杯里,由于是那么静,都能听见响声……
云英抽泣了一声……
秋山举起酒怀,大家都举起杯来……
星星突然对着爸爸大声说:“爸爸,我想哭。”说着苦楚的嘴角向下弯了。
晨光严肃地摇摇头,岔开中指和食指把自己的两个嘴角往上推……
星星含泪微笑了,嘴角又向上翘起来……
秋山一饮而尽……大家一饮而尽……
逃亡者隐身的苇荡。晨光独自抽着烟斗,长久地抽着,忽然看见冯汉声背着大背囊,左手拿着一个像盾牌一样的画板,右手拿着像一支枪样的纸卷。他向晨光叫着:“你瞧,都办到了……”
晨光跳起来迎着他。
他把画板、纸交给晨光,然后把背囊里的东西抖在地上,有吃的东西,有颜料,画笔。晨光兴奋地清查着颜料,发现蓝颜料太少。他说:“糟了!蓝颜料太少了!”
“那可不行呀!”冯汉声说:“蓝色在宇宙里的比重可是太大了,听说宇宙航行员在宇宙中看到我们人类生活的地球原来是一只蓝色的小球……我立即出发,得把蓝颜料借回来!”接着他扫地一揖。
“不!天就要大亮了!”
“不要紧,明天天亮之前准到!”说罢转过身去:“万一……回不来!不,一定能回来!”
冯汉声迎着刚露出水面的旭日,晨风吹动他身上的破衣烂衫。
主题音乐的旋律出现了。
晨光长时间地注视着冯汉声的背影,想张嘴喊住他,又没喊出声来。
苇浪起伏,风声萧萧……
雁群排成人形低低地飞过苇荡……
……一个夜晚,晨光急切寻人的眼睛……
北京站的月台上,旅客们默默地下车,默默地离去,旅客渐渐走了,最后空荡荡的月台上只有晨光一人,他失望了。这时,在列车最尾部蹒跚地下来一个人,袖着手,什么都没有带,慢慢地走过来,渐渐认出来这个人正是秋山,腰里束着一根草绳,晨光伸出双手大叫一声:“秋山!”
秋山迟钝的目光,只是嘴唇抖了一下。
晨光紧紧地抱住秋山:“回来了,老谢!”
秋山轻声说:“回来了?什么叫回?我本来在哪儿?”
“在这儿!北京,你有家……”
“家……”秋山的眼睛迷惘了。
家——秋山的家,是在一个小胡同里的一个小院落中。秋山和晨光站在东厢房的门口,秋山摸索着一把钥匙,晨光用手电照着一把锈了的铁锁,秋山发抖的手无法把钥匙插进去,晨光用手一拉,锁就脱落了。他们推开门打开灯,真是家徒四壁,剥落的墙,空的书橱,空的床架……
一封信非常显眼的扔在地上,秋山弯下腰拾起来,拆开,几个非常刺目的铅字跳出来:“死亡通知书”,纸里夹着一张瘦削的痛苦万分的云英濒死前的照片……
秋山的脸抽搐着,似笑似哭,手里的信像秋风中的树叶那样抖起来,他把信交给晨光,晨光接过信和照片……
画外传来云英的咳嗽声,接着就是她的话音:“就会好的,回到祖国就会好的,一切都会好的。”
晨光注视着照片。
画外传来云英的声音:“啊!这个星期又长了一斤……”
晨光和绿娘的声音:“祝贺你!”
云英咯咯地笑了,像银铃般的笑声。
登录 后再戳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