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故事梗概
- 作品正文
深秋苇荡的傍晚。
蓬头垢面的晨光,咳嗽着在芦根下挖掘着田鼠秋藏的粮食。
晨光大口大口地吞吃着从洞里掘出来的生麦粒……
人字形的雁阵在空中迎风飞过……
晨光独自坐在斗室里抽着烟斗,抽着抽着听见轻轻的叩门声。
“请进!”他站起来。
门外走进一个外国人打扮的中国女人,他一下就认出了这是往日的娟娟,还是那么年轻,好像岁月在她身上没有留下什么痕迹。白色的厚外套,白色的喇叭裤,白色的小帽压在没有失去光泽的秀发上,肩上背着白色的皮包。她递给他一张名片说:“不认识了吧?”
“怎么能……不认识呢?”晨光和她握手,示意她坐下。
娟娟坐下来,掏出一支长长的香烟,用打火机点着,然后才问:“可以吗?”
“请吧!”
娟娟注视着晨光,轻轻抽了一口烟,掩饰不住颤动的声音:“怎么样?生活得……好吗?”
“很好。”
娟娟把目光转向小小斗室的四壁,她再一次问:“真的……很好吗?”
“当然是真的!”
“您不后悔三十年前在上海码头上说的话吗?”
“不!”
“您不后悔二十多年前在海外抛弃一切返回祖国的决定吗?”
“不!”
娟娟的眼泪夺眶而出,半自语地说:“我多么不幸!多么……你还是那样专一,那样高尚,因此教我更加忘不了您……”
她把纸烟蒂伸向烟灰缸,发现桌上有一支旧木刻刀,已经使用得很短了,但那个同心结的缨子还在刀柄上。她转向壁上绿娘的画像,皱了皱眉头,用力按灭了烟蒂。
“……再见,……”然后打开皮包拿出录音机,突然哗啦一声倒出皮包里所有的东西……
晨光还没搞清楚这是怎么回事的时候,她推门走了。
晨光这才注意到她倒出来的是几十支木刻刀,而且每一支都配有结着同心结的缨子……
他激动地跳起来……
晨光冲出门去,门外是大风雪。
一辆轿车刚刚开走,车轮掀起了雪尘。暗红色的尾灯一闪一闪地消失了……
晨光呆呆地站在风雪中,风雪狂乱地吹打着他花白的头发……
晨光慢慢走进斗室,一支一支地拾着木刻刀。他发现客人留下的录音机,坐在录音机前望着,下意识地按了一下“PLAY”键,录音机里出现了歌声——一支遥远记忆中的歌:
“我们相见在阳光下,
我们相知在月光下;
我们相爱了,
我们相爱在星光下……
阳光多么悭吝,
几十年不为我们重逢恩赐一线光明;
月光多么冷静,
通向你的道路上都是阴影;
星光多么无情,
没有一对像你那热情奔放的眼睛……
我们相见在阳光下,
我们相知在月光下;
我们相爱了,
我们相爱在星光下……”
歌声中,烟斗里的烟雾在晨光脸前弥漫着……
歌声中,早年黄浦江上那艘客轮在缓缓移动,年轻时的娟娟在唱……
暴风雪中,一架“波音”客机起飞了!引擎的声音充满整个空间。
晨光独自抽着烟斗,苦笑了笑……
“波音”客机在风雪中穿行……
飞机圆形的舷窗里一对女性的眼睛含着泪水,眼角上已有细细的皱纹……
雪花飞旋着……
苇荡。雪花飞旋着吹打在晨光的脸上,他剧烈痛苦地咳嗽着……
晨光病倒了,身上盖着苇叶,苇叶上已落满厚厚一层雪……
晨光抬起悲怆的眼睛望着漫天飞旋的大雪……
镜头不断地向上拉去,这个白茫茫的世界里,躺着一个孤独的“野人”……
旋飞的大雪……
大雪变成了礼花,礼花在空中绘出奇妙的图案……
晨光和绿娘在狂欢的人群之中……
满天群飞的小鸟,吵嚷着……
晨光和绿娘带着星星在飞舞着的鸟群中旋转着,奔跑着,醉意地叫着……
旋转飞舞着的鸟群……
晨光畅快地笑着,旋转着……
大雁在展翅飞翔……
画外传来他悲怆的内心独白:
“如果这只是一张画布,只是一些颜料,只是一些画家空想出来的线条、阴影和轮廓,我们可以撕掉、涂掉、扔掉;但不幸她是我们的祖国!她的江河里流着我们的血液,她的树林里留着我们童年的梦想,在她的胸膛上有千万条大路和小路,我们在这条路上吃过很多苦,丢掉过无数双破烂的鞋子,但我们却得到了一个神圣的权利,那就是:祖国!我爱你!”
叠印:
镜头升腾在高高的空中,透过薄薄透明的云带俯视着苍茫大地,像母亲胸膛那样亲切的祖国大地……
翻滚的云海……
起伏的山峦……
汹涌的黄河……
潺潺的泉水……
阳光射透的丛林中飞鸣着的小鸟……
漫长的道路……
石林圭山。阿诗玛的后代在篝火边欢舞。
画家的眼睛。
他在勤奋地画着,画着……
他在万樯待发的海港……
他在三峡放舟……
长江万里图迤逦进入画面……
他描写傣族风物的画……
他在西双版纳参加热烈的泼水节……
水不断泼在他身上,他欢笑着,欢笑着……
雪花飞旋……
白茫茫的世界里躺着一个孤独的人……
晨光已经很虚弱了。他嘴唇干裂,微微张着嘴,吞食着雪花……
他悲愤地望着天空,挣扎着扬起头,把颤抖的手伸向苍天……
突然传来风暴般的抽泣声、朗诵声、抗议声、《国际歌》声……
……天空乌云滚滚,一双枯槁的手伸向天空……
镜头拉开,这是一张《屈原天问》。画中的天空乌云滚滚,屈原披发仰面,高高举着双臂指向苍天……
晨光和绿娘天安门广场张贴着《屈原天问》。用这张画来寄托他们的哀思,哭泣我们祖国的逆境,发泄心中的义愤……
他们身后是白花的山,白花的海……
他们的面前站满了人,越来赵多的人拥来,沉默而悲愤地注视着《屈原天问》。
几个便衣警察向晨光挤来……
有人发现了,对晨光高喊着:“快跑!……快跑!!……”
晨光傲然站在那儿,一动也不动。
便衣警察向晨光挤来……
人们焦急地望着晨光。
突然,一只有力的手拉着晨光就跑……
人流向便衣冲去,奋力挡住他们……
晨光被前面的人拉着跑进一个僻静的小胡同……
前面的人站住了……
喘息着的晨光和绿娘愣住了,他们面前是独臂将军。
晨光说:“……是您?!……”
将军说:“北京你不能久留了!”
晨光迷惘地注视着将军,百思而不可解地说:“生活在解放之后的祖国还要逃亡?生活在社会主义祖国还要逃亡?!……”
将军脱下大衣,披在晨光肩上严肃地说:“你被他们拍了照了,必须马上离开北京!”
晨光对妻子说:“不!……不!!”
绿娘含着泪深情地说:“你走吧!我会找到你的,你逃亡到国外,我不是都把你找到了吗?!”
晨光迷惘的眼睛。
夜,逃亡者藏身的苇荡。
晨光辗转不能成眠,注视着远处的星光。
他忽然听见了远远的地方有一种声响,他警觉起来,侧耳听着,水声、人声、惊鸟飞起声……他坐起来,声音渐渐大了。他看见了火光,火光,他站起来,发现满湖都是火光,在那些人声中又出现了汽船的马达声,探照灯的光柱。他意识到情况危急,提起背囊,向苇丛深处奔去……
火光渐渐近了,汽船射出的控照灯的光柱在苇丛中摆动……
人声嘈杂,许多艘小船向湖心驶来。
晨光盲目地奔逃着,撞击着苇杆……
“在这儿!”
“在这儿!”
探照灯的光柱扫过晨光的头顶,晨光伏身在苇丛中……
一个穿长统胶靴的人向晨光隐身的地方走来,晨光向来人冲去,两人在泥水中滚起来,晨光狠狠地按住对方的咽喉,让他喝了几口污水,然后丢开逃走了……
“在这儿!”
“在这儿!”
晨光在苇丛中奔跑着……
蓬头垢面的晨光,咳嗽着在芦根下挖掘着田鼠秋藏的粮食。
晨光大口大口地吞吃着从洞里掘出来的生麦粒……
人字形的雁阵在空中迎风飞过……
晨光独自坐在斗室里抽着烟斗,抽着抽着听见轻轻的叩门声。
“请进!”他站起来。
门外走进一个外国人打扮的中国女人,他一下就认出了这是往日的娟娟,还是那么年轻,好像岁月在她身上没有留下什么痕迹。白色的厚外套,白色的喇叭裤,白色的小帽压在没有失去光泽的秀发上,肩上背着白色的皮包。她递给他一张名片说:“不认识了吧?”
“怎么能……不认识呢?”晨光和她握手,示意她坐下。
娟娟坐下来,掏出一支长长的香烟,用打火机点着,然后才问:“可以吗?”
“请吧!”
娟娟注视着晨光,轻轻抽了一口烟,掩饰不住颤动的声音:“怎么样?生活得……好吗?”
“很好。”
娟娟把目光转向小小斗室的四壁,她再一次问:“真的……很好吗?”
“当然是真的!”
“您不后悔三十年前在上海码头上说的话吗?”
“不!”
“您不后悔二十多年前在海外抛弃一切返回祖国的决定吗?”
“不!”
娟娟的眼泪夺眶而出,半自语地说:“我多么不幸!多么……你还是那样专一,那样高尚,因此教我更加忘不了您……”
她把纸烟蒂伸向烟灰缸,发现桌上有一支旧木刻刀,已经使用得很短了,但那个同心结的缨子还在刀柄上。她转向壁上绿娘的画像,皱了皱眉头,用力按灭了烟蒂。
“……再见,……”然后打开皮包拿出录音机,突然哗啦一声倒出皮包里所有的东西……
晨光还没搞清楚这是怎么回事的时候,她推门走了。
晨光这才注意到她倒出来的是几十支木刻刀,而且每一支都配有结着同心结的缨子……
他激动地跳起来……
晨光冲出门去,门外是大风雪。
一辆轿车刚刚开走,车轮掀起了雪尘。暗红色的尾灯一闪一闪地消失了……
晨光呆呆地站在风雪中,风雪狂乱地吹打着他花白的头发……
晨光慢慢走进斗室,一支一支地拾着木刻刀。他发现客人留下的录音机,坐在录音机前望着,下意识地按了一下“PLAY”键,录音机里出现了歌声——一支遥远记忆中的歌:
“我们相见在阳光下,
我们相知在月光下;
我们相爱了,
我们相爱在星光下……
阳光多么悭吝,
几十年不为我们重逢恩赐一线光明;
月光多么冷静,
通向你的道路上都是阴影;
星光多么无情,
没有一对像你那热情奔放的眼睛……
我们相见在阳光下,
我们相知在月光下;
我们相爱了,
我们相爱在星光下……”
歌声中,烟斗里的烟雾在晨光脸前弥漫着……
歌声中,早年黄浦江上那艘客轮在缓缓移动,年轻时的娟娟在唱……
暴风雪中,一架“波音”客机起飞了!引擎的声音充满整个空间。
晨光独自抽着烟斗,苦笑了笑……
“波音”客机在风雪中穿行……
飞机圆形的舷窗里一对女性的眼睛含着泪水,眼角上已有细细的皱纹……
雪花飞旋着……
苇荡。雪花飞旋着吹打在晨光的脸上,他剧烈痛苦地咳嗽着……
晨光病倒了,身上盖着苇叶,苇叶上已落满厚厚一层雪……
晨光抬起悲怆的眼睛望着漫天飞旋的大雪……
镜头不断地向上拉去,这个白茫茫的世界里,躺着一个孤独的“野人”……
旋飞的大雪……
大雪变成了礼花,礼花在空中绘出奇妙的图案……
晨光和绿娘在狂欢的人群之中……
满天群飞的小鸟,吵嚷着……
晨光和绿娘带着星星在飞舞着的鸟群中旋转着,奔跑着,醉意地叫着……
旋转飞舞着的鸟群……
晨光畅快地笑着,旋转着……
大雁在展翅飞翔……
画外传来他悲怆的内心独白:
“如果这只是一张画布,只是一些颜料,只是一些画家空想出来的线条、阴影和轮廓,我们可以撕掉、涂掉、扔掉;但不幸她是我们的祖国!她的江河里流着我们的血液,她的树林里留着我们童年的梦想,在她的胸膛上有千万条大路和小路,我们在这条路上吃过很多苦,丢掉过无数双破烂的鞋子,但我们却得到了一个神圣的权利,那就是:祖国!我爱你!”
叠印:
镜头升腾在高高的空中,透过薄薄透明的云带俯视着苍茫大地,像母亲胸膛那样亲切的祖国大地……
翻滚的云海……
起伏的山峦……
汹涌的黄河……
潺潺的泉水……
阳光射透的丛林中飞鸣着的小鸟……
漫长的道路……
石林圭山。阿诗玛的后代在篝火边欢舞。
画家的眼睛。
他在勤奋地画着,画着……
他在万樯待发的海港……
他在三峡放舟……
长江万里图迤逦进入画面……
他描写傣族风物的画……
他在西双版纳参加热烈的泼水节……
水不断泼在他身上,他欢笑着,欢笑着……
雪花飞旋……
白茫茫的世界里躺着一个孤独的人……
晨光已经很虚弱了。他嘴唇干裂,微微张着嘴,吞食着雪花……
他悲愤地望着天空,挣扎着扬起头,把颤抖的手伸向苍天……
突然传来风暴般的抽泣声、朗诵声、抗议声、《国际歌》声……
……天空乌云滚滚,一双枯槁的手伸向天空……
镜头拉开,这是一张《屈原天问》。画中的天空乌云滚滚,屈原披发仰面,高高举着双臂指向苍天……
晨光和绿娘天安门广场张贴着《屈原天问》。用这张画来寄托他们的哀思,哭泣我们祖国的逆境,发泄心中的义愤……
他们身后是白花的山,白花的海……
他们的面前站满了人,越来赵多的人拥来,沉默而悲愤地注视着《屈原天问》。
几个便衣警察向晨光挤来……
有人发现了,对晨光高喊着:“快跑!……快跑!!……”
晨光傲然站在那儿,一动也不动。
便衣警察向晨光挤来……
人们焦急地望着晨光。
突然,一只有力的手拉着晨光就跑……
人流向便衣冲去,奋力挡住他们……
晨光被前面的人拉着跑进一个僻静的小胡同……
前面的人站住了……
喘息着的晨光和绿娘愣住了,他们面前是独臂将军。
晨光说:“……是您?!……”
将军说:“北京你不能久留了!”
晨光迷惘地注视着将军,百思而不可解地说:“生活在解放之后的祖国还要逃亡?生活在社会主义祖国还要逃亡?!……”
将军脱下大衣,披在晨光肩上严肃地说:“你被他们拍了照了,必须马上离开北京!”
晨光对妻子说:“不!……不!!”
绿娘含着泪深情地说:“你走吧!我会找到你的,你逃亡到国外,我不是都把你找到了吗?!”
晨光迷惘的眼睛。
夜,逃亡者藏身的苇荡。
晨光辗转不能成眠,注视着远处的星光。
他忽然听见了远远的地方有一种声响,他警觉起来,侧耳听着,水声、人声、惊鸟飞起声……他坐起来,声音渐渐大了。他看见了火光,火光,他站起来,发现满湖都是火光,在那些人声中又出现了汽船的马达声,探照灯的光柱。他意识到情况危急,提起背囊,向苇丛深处奔去……
火光渐渐近了,汽船射出的控照灯的光柱在苇丛中摆动……
人声嘈杂,许多艘小船向湖心驶来。
晨光盲目地奔逃着,撞击着苇杆……
“在这儿!”
“在这儿!”
探照灯的光柱扫过晨光的头顶,晨光伏身在苇丛中……
一个穿长统胶靴的人向晨光隐身的地方走来,晨光向来人冲去,两人在泥水中滚起来,晨光狠狠地按住对方的咽喉,让他喝了几口污水,然后丢开逃走了……
“在这儿!”
“在这儿!”
晨光在苇丛中奔跑着……
登录 后再戳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