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治不会写剧本!
电影编剧实战班26 天后开课 去看看
权属:原创 · 普通授权
字数:6976
阅读:5968
发表:2019/11/17
20章 爱情,农村,家庭 小说
《女生》第2章
什方子 [河北邢台]
 出售价格:面议 [如何联系作者]
2
  • 故事梗概
  • 作品卖点
  • 作品正文

  【本作品已在华语剧本网版权保护中心进行版权登记,登记2019-B-02929】


  女生  文革武斗  借种  奋斗

  土改时我爷爷分到三亩地,和邻村吴家搭界。吴家有个和我同岁的男孩儿,叫吴士升。大人忙着干活,我和他就在地头玩耍,追蝴蝶、捉蚂蚱,还一块“过家家”。他母亲说,这俩小人儿合脾气儿,以后叫云芳来俺家当媳妇儿吧!我母亲说,行,现下提倡婚姻自由哩,只要他俩合得来,咱们当大人的没啥说的。大人的一句玩笑话,孩子们儿也没往心里去。其实我早就把它给忘记了,小学我俩一个班,也没显得比别人更亲近。后来吴士升在县五中毕业,没有考上高中,早早的就回村务农了。咱们高中毕业那年,农村搞社教,原来的村干部全部靠边站,其中包括我当大队会计的爷爷。吴士升算是大队的文化人了,顶替了我爷爷的角色。一次我回家背红薯干当口粮,他拦住我说:
  “咱俩小时候,你娘答应让你给我做媳妇儿,还记得不?”
  “不记得。哪有这荒唐事儿呀?”
  “我可没忘。因为没考上高中,我有点自惭形秽,前两年没好意思找你说。没想到回村不到3年就当上了大队会计,我觉得在农村大有奔头,今后也能配得上你,不会让你受屈,才敢和你说。家里要给我提亲,我没有同意。你给个话吧!”
  “我还要考大学呢,眼下不想谈对像。”为了把他支应开,我又说,“俺班上有个同学叫陈思汀,他大哥在外地工作,坚决不让他在家搞对象,说以后两地生活很麻烦。我不和你说这事儿。”其实,吴士升很担心我在学校谈好对象。得到这话儿,他也就不再找我纠缠。
  高二那年,国内外形势紧张,又开始强调阶级斗争了。在学校,咱们还没有太多的感觉。你记得教语文的章老师吗?他还用粉笔头投掷过你呢。他出身地主,教书很认真,当时同学们都很尊重他。直到文革时,他才因出身不好被斗争,不堪凌辱服毒自尽。其实,阶级斗争当时在农村就开始大讲特讲了。社教工作队继承土改时的传统,一进村就找房子最破的贫下中农访贫问苦,扎根串联,发动社员揭发大队干部的“四不清”问题。我家有一座二层红砖小楼,村民称为红楼,是老辈子家族兴旺时建造的。经过几次分家析产,到我爷爷这一辈,每人耕地平均下来就不足三亩了。红楼里安放着神主,还有卧床不起的老奶奶,我爷爷是长子,少要了几亩地,把红楼留在自己名下。他有四个儿子要成家,还不够分住呢。打鬼子时,红楼成了抗日干部落脚的地方,我的两位叔叔也都相继参了军。土改时,经过三榜定案,我爷爷被划为下中农。合作化时,我家所在的陶里庄和邻村吴士升所在的吴里庄,合并为里庄高级社。人民公社成立后,改称为里庄大队,直到“四清”靠边站以前,我爷爷一直是大队会计。经过大跃进的折腾和水、旱灾害的熬煎,家家户户都是一贫如洗,就像原始社会时期一样,大队根本没有多余的粮食和钱财可供私人占有。从社员揭露和调查核实的情况看,工作队得出结论认为,里庄大队干部有多吃多占行为,但情节轻微,都够不上“四不清”分子,要不要恢复他们的工作,就要看阶级成分和认识态度了。我家的红楼引起了工作队的注意。他们认为,就凭这样的居住条件,土改时我爷爷的成分应该被划为地主或富农。这话一传出,对我产生了致命的影响。报考前,教导处三番五次找我核实家庭成份。说大队调查证明是富农,而我填报下中农是错误的,是对组织不忠诚的表现,后果很严重。我反复找新成立的大队支部,他们总是说上级还没有明确批复,给学校连发三份证明材料都写的是富农。吴士升掌管公章,我认为他没有起好作用。有人告诉我,吴士升一直宣传我是她的未婚妻,还说,如果陶云芳考上大学,人一走就没戏了。我被这事搅得心慌意乱,根本没心思复习功课。名落孙山,是因为我没有发挥出平常学习水平,也可能是受到了成份问题影响。咱那届毕业生,成份不好的都落榜了。你不见梁玉铎吗?他在榜上可是回回排在你前面的。
  毕业前,我们一再学习下乡知青邢燕子、董加耕和侯隽的事跡。落榜虽然遗憾,但我並未绝望,也曾雄心勃勃,要在广阔天地里有所作为。知识青年回乡务农,要想在生产队发挥作用,产生影响,就得入党当干部。但受到家庭成分和宗族、派系斗争的影响,大多数知青没有机会。农村思想守旧,对女生更是不利。你要是泼辣大胆一些,就可能招至风言风语,被认为是浪荡,不守妇道。况且,高中毕业一回乡就成了大龄女青年,结婚生子迫在眉睫,在体力劳动上又比不上男人,很难被大队纳入培养对象。像侯隽那样务农意志坚定,又被及时发现、作为典型宣传培养的下乡女知青,咱们全县都没发现一个。当时农村迎接知青的广阔天地,是教育战线。我听爷爷说过,他念私塾时的老师是位落第秀才。在科举时代,教书是落第秀才的主要出路。现在的状况和那时有点相似。大跃进时,教育也跟着大跃进,三年困难时期无法支撑,大幅度缩减教育经费,压缩规模,叫“泻肚子”,学校有的压缩、有的撤消了。但扫除文盲毕竟是国家大事,经济稍有转机,教育又开始恢复和发展。不只是中、小学扩大招生,各公社还都成立了农校,着手培养新一代有文化的农民。我们的许多初中和高中同学,特别是女生,个别的当了赤脚医生,几乎都成了孩子王。高中毕业生在农村就被当成举人了,是希有人才,大都在中学和农中得到安置,只有地主、富农子弟受到限制。和侯隽结伴下乡的那位姑娘,结婚嫁到邻村,当了小学教师。她这种符合大趋势的行为,合情合理,却被一些人讥为半路逃跑,是不公平的。65年初俺村作为细社教(第一次社教称为粗社敎,第二次称为细社教)试点率先开始,我爷爷和多数干部“下楼”,解除审查,他的成份又恢复为下中农。我也因此有幸当了农中教师。我们当的是代课老师,后来又叫以工代干,户口还在本大队,拿的是工分。女生比男生少两分,每月发给7元津贴。论地位,我还比不上吴士升。我的学生吴冬梅是吴士升的妹妹,拿来绣着一对蝴蝶的手帕和一本《毛主席语录》,说是他哥哥让她送给我的。同学和朋友之间相互赠送《毛主席语录》,是正常的交往,而手帕则明显是个定情物。我对他开证明信的事儿一直耿耿于怀,于是说:“《语录》我就留下了,谢谢你哥。手帕就让他送给别人吧!” 一次,我和冬梅一块儿回村,路上被吴士升截住,他说:“陶云芳你听着:孙悟空跑不出如来佛的手心,你早晚就是我的人。不过,不管到啥时候我也不会亏待你,就像如来佛一样,最后不是也让孙悟空成佛了嘛!”他的话让我十分讨厌。冬梅看不下去,抢白了他几句。我並没有冤枉他。公社选送一名高中毕业生去农业院校深造,让他给我捎回来一张报名表格。他移花接木,把这张表格送给了他的堂兄,咱们上一届的学生。这件事是他堂兄毕业回来后才告诉我的。
  我被选拔到“四清”工作队,相继在离家三百里外的两个县参加 “四清”工作,暂时摆脱了吴士升的纠缠。文革开始,“四清”工作队撤离。农校停课,代课老师都回了家,我也回到了里庄大队。吴士升当会计三年,因账目不清被工作队停职,让陶里庄的陶新旺顶替了他的角色。吴士升在串联学生的鼓动下,以吴里庄的青年为骨干,吸收部分陶里庄的吕、罗两性青年参加,成立红色造反兵团,简称里庄“红造团”,造“四清”工作队和大队党政班子的反。陶里庄的青年也组织起红卫兵,宗旨是保卫“四清”成果,与“红造团”针锋相对,名字就叫里庄红卫兵。里庄的“红造团”和红卫兵,分别和县城的“红造团”和红卫兵挂上钩,成为势不两立的两大派别的分支。我在“四清”时负责一个大队的妇女儿童工作,帮她们做家务,教唱歌,还组织演出小节目,受到社员的信任和欢迎。妇女儿童和青年们听我的话,主动做家长和亲属的工作,督促他们主动交代问题或揭发他人的错误言行,对“四清”工作的进展起到推动作用。为此,工作不到半年,我就成为一名预备党员,可谓是根红苗正了。陶里庄陶姓是个大姓,我被推举为红卫兵司令,一跃成为里庄大队显赫人物,与吴士升成了死对头。两派组织一开始只是打嘴官司,各自在村头按上高音喇叭,隔着大水坑天天叫骂。大队长是我的族叔,照样组织生产。“一月风暴”开始后,各地造反派夺权的消息纷纷传来。大队长建议把公章交给我,由红卫兵行使一切权力,“就当是红卫兵夺权了,我还领着干活。”他说。我们的权力禅让还没有筹划好,吴士升就带领棒子队强行占领了大队部,抢走了所有的公章,打了我们一个措手不及。随即,吴士升宣布里庄大队革委会成立,自任主任,他的班底以马里庄人为骨干,我们姓陶的基本靠边站了。顶替吴士升的会计陶新旺,又被人顶替下岗了。陶新旺是我的副司令,带领红卫兵围攻大队部,打算夺回公章。吴士升召来外村援兵,把红卫兵好一场围剿。陶新旺被打伤,在炕上躺了个把月,还有几名红卫兵骨干躲出去不敢回村。我没本事打架,也不主张打架。但人被打伤了,我得张罗给他家帮忙。听人说,吴士升有令,不让他的人给我找事儿。一天,我去县城,被几个佩戴“红造团”袖章的人绑架到县供销总社。供销社正在开大会,批判被拉下马的供销社主任。他站在板櫈上,胸前的牌子上赫然写着:走资派、大流氓安元甲!
  “安元甲,睁开你的狗眼看看!你的姘头都被我们抓来了,你还敢抵赖!”主持人踢一脚弯腰撅腚的安元甲,呵斥道。
  安元甲看到惊慌失措的我,浑身一震,立马说:“我交代。我在“四清”工作队确实和一位女队员有染,但不是她!”
  “我们明察暗访好几天了,陶里庄红卫兵司令陶云芳这个浪娘们儿,当时就在你的手下。”大会主持说,“瞧她这副骚情模样儿,还能逃过你那猫爪子?你还敢狡辩!”说着一脚踹倒板櫈,安元甲一头裁在地上。
  我一下明白了。他们认错了人,我成了替罪羊。66年初我被调到另一个“四清”工作队,片长就是安元甲。他是东安寨人,论起来和俺家还有点拐弯摸角的亲戚关系。安元甲小师范毕业,教过书,能说能写,也很会来事儿,得到领导赏识,升为县供销总社主任。他16岁由父母包办婚姻,一连生了四个女儿。他母亲埋怨儿媳不给她生孙子,让安家绝后,整天拉着个长脸,婆媳关系十分紧张,吵嘴骂架是家常便饭。安元甲还要充当孝子,夹在婆媳之间不好做人,与老婆的关系就越来越冷淡了。在“四清”工作队,安元甲处处关心照顾我,我对他也颇有好感。工作队有纪律,严禁“四清”期间队员与队员、队员与群众之间谈情说爱。我正在接受考验,等待党员转正,也希望经过“四清”转为国家正式干部,对所有规定都严格遵守,不敢越雷池一步。因此,处处有意和安元甲保持距离,生怕引起别人的误会。有个当地女队员叫曹银芳,主动给安元甲洗衣服、烧炕,两人关系亲密。上级领导发觉后,打发曹银芳离队回家,也对安元甲进行了谈话批评。此时文革开始,没有对他执行开除“四清”工作队的处罚,而是让他随大队一起撤离回县。有人把这件事揭发出来,“红造团”却把曹银芳误指为陶云芳,让我背了黑锅。我没有机会辩解,咬紧牙关一声不吭,任凭他们把一串破鞋挂在脖子上,站上板櫈。在野蛮暴力盛行的风头上,任何反抗言行都会讨来一顿暴打。那日逢集,我被塞在一大群“走资派”队伍里游街。我脖子上没有挂牌子,但那一串破鞋比别人的牌子更显眼,招来更多的目光。“多俊个大姑娘,咋就被糟蹋了呢?”这是女人同情的声音,更多的是不堪入耳的耻笑和叫骂。这一刻,我产生一个可怕的预感:我这一辈子完了。女人要是和作风问题沾上边,嫁个像样的男人都困难,更遑论什么理想和抱负了,委屈和绝望,阵阵涌上心头。陶里庄离城不远,赶集的人群中,亲戚里道的熟人挺多。我遭此奇恥大辱,欲哭无泪,入地无门,这时旁边要是有口井,说不定一头就扎下去了。
  当游到牌坊街时,几个围观的小伙子忽然冲进来,架起我冲开人群,一气儿跑到城外,蹬上大堤。他们是吴里庄“红造团”的骨干,是来救我的。吴士升骑着自行车在堤顶上等候,他把同伴留下阻当追兵,带着我一路跑回村里。这时,我父亲、弟弟和族中子弟才闻讯集合出村,准备进城搭救我。吴士升放下我,说:“进城多叫几个伴当,注意安全。”过了几天,他让冬梅把那块手帕、一枚主席像章和一封信送给我。信中说,他不相信我和安元甲有那事儿。就是偶尔失足,他也会原谅我。如果答应他的求婚,除大队革委会主任和他兼任的民兵队长外,其他人事安排由我做主。说心里话,当时我心里颇受感动,嫁给他的心思都冒出来过。但当时的两派,犹如处于战争状态的两个国家,敌对情绪非常严重,父与子、夫与妻常常因为观点不同而誓不两立,何况在家族、派系观念极重的农村。我如果嫁给吴士升,就成了本村、乃至全县本派的叛徒,为家族、亲友所不恥。有人分析说,这次事件是吴士升串通城里“红造团”,演出的一场英雄救美套路,借此取得我的信任,以达到把我娶回家、並瓦解我们这一派的目的。不然,他怎么这么快就得知消息,并派人做好了埋伏呢?听了这话,我后背直冒冷汗。难道为了得到我,他会不择手段地败坏我的名声吗?我不敢相信,从小一起长大的小伙伴,竟会如此阴险狡诈。我爷爷不相信吴士升是曹操。他若是娶回一个臭名昭著的媳妇儿,会一辈了被人讥讽为王八,这是男人所不能容忍的。“既然不能通过和亲结束两派斗争,你赶脆三十六计走为上,嫁到河东去吧,离开是非之地。”爷爷说,“世道还得乱几年,一个闺女家就不要强出头了,能嫁一个好人家相夫教子,也是一辈子的福气。” “四清”工作队临撤离时,曾提议让爷爷接替吴士升重任大队会计,他以年老为由力辞,大概就是受了道家“乱世归隐”思想的影响吧。
  为麻痹吴士升,以免出走计划受到干扰,我家没有退还他的东西。吴士升也知道,我嫁给他的阻力非常之大,他真的需要耐着性子等待一年半载。经过紧锣密鼓的运作,不到俩月我就嫁到了河东的小申庄。婆家没有公婆,只有爷孙二人。女婿申敬斌大我两岁,58年被招到煤矿上班,当井下机电钳工。他和师傅住一间单身宿舍,对师傅照顾周到。师傅见这孩子老实肯干,又爱钻研技术,就做主把老家的小女儿桃慧许配给他。临近结婚,桃慧突然逃婚,跟邻村一位青年跑去东北当了盲流,从此没有了音信。遭此婚变,申敬斌受到很大刺激。爷爷托媒人在老家婚姻圈里介绍过几位姑娘,他都回绝了。俺俩第一次见面,他就表现出极大的兴趣,非要带我去河东县城下馆子。他说,他只有高小毕业,虽然爱好读书,但总觉得知识不够用,对学过代数、几何和物理、化学的高中生很是崇拜。小申庄地处偏僻,和我家已是隔省隔县,他又常年在外,关于我的传说竟是一点也不知道,我当然也不会告诉他。在我的眼里,他除了学历低,其他条件几乎没啥好挑剔的。58年招进工厂、矿山的工人,在困难时期有不少都下放回乡了。他能留下来,说明表现不错。当时他每月的工资,顶一个男劳力在生产队干一年的工分值,供给的布票还比农民多三尺呢。自己混到这种地步,还能找个吃公家粮的男人,已经是高攀了。相亲过后,我就对媒人说愿意嫁给他。当时吴士升正在忙于武斗,趁他不在大队上,我回家拿了个包袱,坐在自行车上嫁进了小申庄。当时政府部门都处于半瘫痪状态,和好多夫妻一样,我们也没有领结婚证。我让家里把吴士升的东西退回去,还附了一封信。信中说,感谢他在我最困难的时候出手施救,因为现实的原因,考虑再三,还是没法和他成为伴侣,祝他尽快找到自己的幸福。我没有告诉他我嫁到了哪里,家里人也守口如瓶,连街坊邻居都不清处我的去向。
  刚结婚那阵儿,是我作为女人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刻。刚见面时,申敬斌显得有些闷,神情抑郁。结婚后,他突然像换了一个人,性格开朗,热情似火。他有一支自制猎枪,枪法也很好,没事我俩就跑到树行里、沙河滩上打兔子。说起来,我也算尽情地浪漫过一把。但好景不长,一场武斗结束了我们的蜜月。河东和河西本来属于一个县,河流蜿蜒曲折,两岸村庄的耕地犬牙交错,姻亲关系很是普遍。你上学走后以河划界,河东和河西分属两省两县,但人们来往仍然十分密切。在对待革委会的态度上,河西从县城到农村,很快形成“炮轰”和“捍卫”两大派,分别成立“反复辟”和“反逆流”两个观点针锋相对的组织。这时已分不清谁是“造反”和“保皇”,都自称“左派”,争取上面和部队的支持,目标都盯着革委会的领导权,你来我往,打起来没完没了。河东也成形成了类似的两大派组织“7﹒15”和“8﹒18”,分别与河西的“反复辟”和“反逆流”结盟。河东或河西的某一派战败,骨干们就跑到对岸寻求政治避难,伺机东山再起。得胜的一方岂肯罢手?“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桥头上的高音喇叭经常叫喊,激励着武斗队过河追缉逃犯。两岸都有枪杆子支持,矛盾扩大,备战逐步升级。申庄是80年前从附近的大申庄移民过来,全村只有五十户人家,还没出五服,都是一派。他们奉行的宗旨是,谁在县里当权就拥护谁。一天半夜,村里广播突然响起来,说根据可靠情报,河西武工队要渡河抓人,公社革委会已在桥头设障,要求各村组织民兵沿河布防。申敬斌不是队上民兵,本来不想参加。一位族弟隔着窗户喊:“敬斌哥,你的枪法好,也去助助威吧,别家总是搂着嫂子睡大觉。我们先去公社拿枪了。”这样一来,他不得不露面了。公社的枪是县武装部送的,为避嫌说是抢的。申敬斌没去领枪,拿上猎枪就走了。他的猎枪是自己制造的,装足了霰弹能打死狼。动了枪可不是玩儿的,我担心他出事,也穿好衣服站在院子里听动静。枪声响了一顿饭的功夫,其中还夹杂着手榴弹的爆炸声。爷爷下地走了之后,申敬斌慌里慌张地推门进来。他把猎枪塞进柴火垛,对我说:“你到瓜地里去吧,给大门挂上锁。”说着倒在炕上,蒙上被单睡大觉。我想他是累的够呛,也没有打扰他。直到晚上喝汤的时候,他才爬起来,说明天要回矿上去,让我把他要带的东西收拾一下。“我先回去安排安排,找个住处,回头再来接你。”他说,“你不要回娘家,尽量别出门。”
上一章
下一章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编辑:看江湖
举报
顶啦 0
踩啦 0
点击收藏。收藏后可以在会员中心快速找到我哦 收藏 0
登录 后再戳我哦
最近阅读者 更多
  • 神秘人
    qiu
  • 学生
    sie
  • 学生
    rob
  • 学生
    akt
  • 学生
    f7c
  • 神秘人
    xue
  • 编剧
    牛大力
写个评论
请注意:反馈问题请到 建议反馈 页面,在此评论无法得到回复!
*  
验证码:今天是9月几日?(提示:22号)
      *

年金牌VIP会员作品

白洋淀的孩子们(农村)
潺潺流过的清溪(爱情, 农村)
血商(喜剧, 爱情, 商战)

同类推荐作品

第七人(2)(家庭)
夭夭其折(卷一)(爱情, 历史)
爱在春城不觉醒(一)(爱情, 都市, 校园)
史家绝唱(家庭, 军事, 历史)
第七人(1)(家庭)
丝路传说(主旋律, 爱情, 历史)
血商(喜剧, 爱情, 商战)
灰烬飞舞(爱情, 青春, 悬疑推理)

同类最新作品

光之迹(爱情)
天台欠句我爱你(爱情, 校园)
小小(农村)
赤裸人生(爱情, 农村)
史家绝唱(家庭, 军事, 历史)
我的朋友马小军(农村)
菲林神功(都市, 家庭)
走在思恋中(爱情, 农村, 奇幻)

同类随机作品

鲸落-花鹿湾传奇(爱情, 奇幻)
千味馍馍挞(都市, 校园, 家庭)
笼中人(家庭)
一场无望的爱情(爱情, 都市, 校园)
云生传(爱情, 武侠动作, 奇幻)
面子(爱情, 都市, 校园)
父爱不缺席(家庭)
分享页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