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属:原创 · 普通授权
字数:38857
阅读:3031
发表:2021/12/5
40章 农村 小说
《爱的花环》第25-29章
 出售价格:面议 [如何联系作者]
25-29
  • 故事梗概
  • 分集提纲
  • 作品正文

  【本作品已在华语剧本网版权保护中心进行版权登记,登记2014-J-01521】


  第二十五集
  
  李春生走到喀什东边三岔口人烟稀少的地方便没了路费困住了。
  出现李春生作难的画面——没有可住的小店,有个饭铺有饭可吃,他进去站了站,没有钱买,又出来了。找打工的地方,望北面上大山,东、西、南三面是戈壁滩。站在公路边,找便车坐到阿克苏大城里再说吧。等了半天,没碰上一辆车去的便车。已是夕阳西下了,他焦急地徘徊到三岔口南边荒野之上,突见前面不远处有不大一片凹陷的地方,走前一看,原有一个地窝子孤孤零零可怜巴巴地呆在那里。他脸上出现一丝喜色了。他叹道:“可是上天同情可怜我?”
  黑夜在他徘徊中来临,他不得不钻进地窝子里。他擦亮一根火柴看看,这地窝子好象什么时候有人住过,一角有干芦苇草铺在地面。李春生躺在芦苇草上想睡一会儿以缓解一些疲劳,忘却烦恼,忘却饥饿,但怎么也睡不着。弓身起来坐一会儿,孤寂与莫名其妙的恐惧阴风似扑来,也只有出地窝子排遣了。
  他又走出地窝子,幸好当夜无风,明月升起,少了几分黑暗的恐惧。一时身处无边无人的荒野望月又感叹起来:“何必为愿望自找愁苦吃啊!返回去吧,明天就生法返回去吧,才走了一千多里路,前边还有五千多里路啊。五千多里,曲曲折折,坎坎坷坷又是什么难处在无情迎接自己啊!不,不,返回去那可怜纯正的女子叶姐将会是多么伤心,自己将在这多情多义的女子心里失去份量,自己百折不回的精神将出现裂痕,自己为实现愿望将可能失去一个最可靠的寄托人。他觉得月亮往西走得太迟了,北斗转勺太慢了。这时若有沈清波在身边将会是多么美好,将会享受多么特殊的情趣。只可怜这时已不是在陕北流浪啊!”
  李春生又走回地窝子入睡,梦就又来了。一个八九岁的穿着破衣烂衫的女孩向他跑来,“叔叔、叔叔呼唤着,扑进他的怀里仰脸望着他,“叔叔,你接我来了!给我买件毛衣穿好么,给我个白面馒头吃好么,教我认字读书好么?”
  女孩飞也似长着,一会儿便长成了美丽的大姑娘。同他到麦田里收割,同他到棉田里摘棉,同他培育优良的作物新品种。
  天刚透进地窝子一丝光,李春生就醒来,又走到三岔口路寻便车,是有几辆东去的汽车,但他在路边怎么地招手,司机都不停。等了多半天没找上一辆便车,肚子饿得咕噜噜直叫了,又只得到饭店讨饭吃了,他不得不怯怯懦懦拉着不愿去的双腿走进三岔口唯一的一个小饭店里讨饭吃。见过往的客人如意可口的吃饭吃菜吃馒头,双手没一只听他的话伸出去讨要点的,因而只有乖乖地站在一旁看人家吃饭,一个过路老者看透了他,想把一个馒头送他,不料这老者刚把馒头拿起又放下了,离座时把这个白面馒头还有配合卖给的几块粗粮——包谷面饼子有意丢在了饭桌上,用几分不解的目光望了李春生两眼后走了。
  李春生等吃饭的人走完了,把这个馒头和几个小块玉米面饼吃了。见还有其他饭桌上食客不愿吃丢下的玉米面饼,两手一搂收拢到一块装进口袋里以备饿时再吃。
  食堂的一位年青女服务员看到了李春生的无奈,只瞧一眼没有干涉他。这位服务员还给倒了杯开水。
  李春生抱着希望又去公路边找便车坐,看看夕阳又将坠入瀚海,还没有挡住一辆东去的卡车。肚子又饿了,他不得不从路口又去饭店寻点吃的。孤立于一个不显眼的角落,望着吃饭的顾客走了,把剩下的不吃的玉米饼子收拾起来,拿出饭店,蹲在无人的地方咬进嘴里。
  夕阳坠入瀚海了,夜幕从高空渐渐拉下来。李春生又走往荒野,钻进黑洞洞的地窝子里。刚躺下,狂风来了,卷着沙尘象洪水一般也滚了进来。李春生把头上戴的绿军帽往脸上拉了拉,企图挡一挡风沙,任狂风怎的肆虐去。他忽幻听见狂风送来叶姐和沈清波对他的呼唤。
  叶姐呼唤他:“春生,春生,在路上作难了就回来吧,不接小鹂了,以后再说。”
  沈清波呼唤他:“春生,春生,坚强些,象我同你一块走路时那样坚强些。心里常想着我同你在一块儿的。为了实现你的愿望,一定把小鹂接回来,多一个实现你愿望的寄托人。”
  迷茫中,他驾着的一叶坐着沈清波和叶姐的小舟被狂风掀翻了,三人坠入海中,紧紧抱在一起,被风浪翻腾着。
  天又亮了。
  狂风小了些,但依然在旷野里在大路上卷起股股沙土,漫天灰灰蒙蒙。李春生依然来到公路上,站在路边挡东去的卡车,他每见一辆东去的卡车便匆忙招手,并大声喊着:“师傅、师傅。”
  也许是空气中迷漫了灰尘,驾驶室里的司机看不清路边的李春生的动作和呼喊声,没一辆东去的卡车停一下的。
  
  李春生拖着步子又走进饭店。少顷,又从饭店里走了出来,手里捏着两小块玉米饼。
  
  天又黑了。
  李春生又走进地窝子里。一躺倒便睡着了,一觉睡到了天大亮。一睁眼便听见地窝子顶棚外有咚咚的声音,几缕沙土从顶棚缝里落下来,有一缕沙土差点儿落在他的脸上。他急忙走出地窝子,看见五、六个人正抡着坎土曼扒地窝子顶棚。
  一个中年人看见李春生,一愣说:“有人。”
  李春生问:“你们扒它做什么?”
  这中年人反问:“你怎么在这地窝子里?”
  李春生说:“我回家接孩子的,走到这里没路费了,困住了,一时在里面住住。你们不扒不行么。叫我再住上几天。”
  一个青年人说:“你已经住了好几天了?”
  李春生说:“十七天了。求您晚扒几天吧!等我找上便车去了阿克苏以后再扒吧。”
  这中年人说:“我们是给一个包工头打小工的,这地窝子是去年在三岔口盖房子时,工头挖上给我们住的,现在工头要用盖地窝顶棚的木头,叫我们来扒的,我们做不了主。”
  李春生说:“你们的工头现在哪里?我去求他晚扒几天。”
  这中年人说:“他家在巴楚县,昨天又去喀什了,你找不到他,就是找着了,他也一定不答应你。你还是生法走吧,别这里停了。”
  李春生又朝公路上走去找便车,他边走边低头沉思什么,当走到饭店前空地上时,见一辆东去的卡车停在哪里。他对从驾驶室座位上走下来的年轻司机说:“请师傅把我带到阿克苏去中么?”
  年轻司机说:“五块钱拿来。”
  李春生说:“请师傅行行好,我没钱。”
  年轻司机说:“没五块钱,不带。”
  李春生说:“我有一双没穿的回力牌球鞋送给你可以不可以?”
  年轻司机说“拿来我看看。”
  李春生把不离手的破提包打开,把球鞋取出交给司机。一边说:“这是我们场长送给我路上穿的,我没舍得穿,打算回家到大门口时才穿上。” 年轻司机接过球鞋看了又看,摆弄了几下说:“好吧,你就上车吧。”
  年轻司机把球鞋扔进了驾驶室里。
  
  阿克苏,街上行人熙熙攘攘,李春生穿的衣服没条件换洗,脏得和一个乞丐穿的相差无几。因而被一个穿戴整齐干部模样的汉族人盯上了,不客气地说:“盲流,走,跟我进收容所里去。”李春生说:“同志,我是过路回家接孩子的。”他把出来回家接小鹂的行路证明给这干部看了才放过他。所幸这事给李春生一个启发,李春生的脑子一转,自动进收容所去了。
  收容所在阿克苏城北约五公里远的地方。李春生在北面荒僻的路上朝收容所走去,走到四围没有村庄处,四周高墙耸立,便走了进去。
  管理收容所的队长是一位维族干部,身材不高,黄白面孔,面孔上有几颗麻子,表情平静稳重。他见李春生愁眉苦脸自动进来,问道:“你怎么自动进来了,傻了?”听语言和口气,表现的和李春生是老相识一样。
  李春生看态度很好,见问,便把接小鹂的实情和遇到的困难说了个详细。
  这位维族队长听了,说道:“你还是出去吧,生办法接人的孩子吧。这里不是你这种人来的地方。”
  李春生说:“我求你收下我吧,我既进来了就别赶我出去了。我身无一文,吃住都没了办法,想找个打工挣钱的地方又不知到那里去找,正不知该怎么办啊!”
  这位维族队长又加重语气说:“那我们这地方不是收容你这种情况的人的地方啊,收容的汉族人员都是盲流。你看见的,一进到这地方便失去了自由,一天吃两块玉米发糕也吃不饱,还是出去的好。”
  李春生说:“我求你还是一时留我几天再说吧。”这位管理收容所的维族队长想了一下说:“看你这人太老实了,这样吧,你先住这里给我看住人别让跑了,你抽空到城里邮政局给老家亲人去封信求助几个钱来好回去。”
  李春生在阿克苏街上徘徊,满面愁容。忽然,一位维族青年挡住了他的去路说:“你头上戴的绿军帽卖给我吧,我好想有一顶绿军帽戴,没帽徽也好。”
  李春生说:“这绿军帽是我离家出门时姐姐弄了绿布照解放军帽的样子巧手细针缝制的,我怎么能舍得卖了呢。”接着说:“我不卖。我也爱绿色的解放军式的帽子。”
  这青年缠着不走,李春生硬绕开前去了。过了几天他又丢魂失魄来到阿克苏大街上,又遇上了这位青年,拦拄了他,十分恳切甚至是乞求他说:“你这绿军帽还是卖给我吧,我太想戴一顶绿军帽了,我给你高价一元钱。”
  李春生哭笑不得,说:“一元钱算是高价!看你想戴绿军帽的可怜相和我急用钱寄信的窘迫,就卖给你吧。”他边递帽边收钱时说道:“叶姐,我对不起你的情了。”
  
  在收容所大院里,这位队长见李春生又愁容满面,说道:“这样吧,给家里人去了信,家里亲友没寄钱来,我介绍你到我的一个朋友办的筛石场打工去吧,干上几个月,路费也就挣够了。”
  李春生的愁容才一时散了。
  在戈壁滩一个沙石料场里,李春生和一群人一起筛沙石。
  李春生带上在筛石场打工挣的够回来的路费上路了。
  
  夕阳西下的时候,李春生走到了只有四五户人家的地名叫东乐的火车小站,他朝南望望一眼看不到边的一大片荒滩,耳边响起叶姐的一句话:“春生,到东乐后,走过南边六七十里的荒滩,就快到我哥哥家了。”
  李春生望着东乐这个孤孤零零,寂寂静静的小村,北面不远处躺在夕阳里的长城的残垣,无声无息,没有了昔日辉煌的面容,没有了昔日价值的斤两,不禁慨然叹息!:“不可一世的长城构思者秦始皇哪里去了,被躯赶奴役的千百万建造者的血汗劳苦与生命泼得历史上一滩一滩可怜,而今怎寻得踪迹去凭吊,能令几人去思念。无可奈何,只有无可奈何!”
  李春生举目朝西望望夕阳,横越铁路,踏上荒滩上的小径向南走去。望望东西望不到边沿,望望南边遥远处只能隐约见一些似树梢的东西。不见一个人影,野草都稀疏得可怜巴巴,间或见晰蜴爬行。只有几十米高不知是古时那个朝代遗留的烽火台残址孤独地立在荒径边,望着李春生疲惫的脚步。
  夕阳望了一眼李春生的急速的脚步,无奈地落入祁连山后去了,余晖如手臂一样从山巅伸出,乘机把黑网一撒把李春生网住。李春生在黑网里往南摸索着走了很长时间,忽听其一声狼嚎,从远处传来,李春生逆嚎声来处望去,只见有两盏蓝光闪烁,吓得他比在陕北遇狼遇豹时还紧张。
  他借星光发现他恰走到了路边一座烽火台遗址处,便敏捷地不弄出任何声息地走到它的背后藏起来。轻声祈祷:“苍天啊!烽火台啊!保佑我吧。我不是为自己的私利奔波啊。”
  狼的视线被烽火台挡住了,没有发现吓得战战兢兢地李春生,一声嚎叫着远去了。
  李春生从烽火台后转出来,借着星光继续往南摸索行走。
  忽听见一声哞——黑夜里南面传来牛的叫声,已离村庄不很远了。
  李春生终于走出了荒滩,这时渴得难受,借星光隐约见路边有几户零散的院落,他走到一户较近的院落门口,轻轻的叩门,并轻轻地说:“能给一碗水喝么?”
  打了好一会门,喊了好几声,才听见院内有开屋门的动静。一个年青男人的声音问道:“谁?半夜三更来敲门?”
  李春生用较大的声音答道:“一个过路的,求给碗水喝。”
  一个年轻女人惊恐的声音:“别开门,万一是坏人,骗我们开门闯进来害我们。那有深夜还走路寻水喝的人,哄他走吧,我害怕。”
  这年青男人又说话了:“我家没水,你打别人家的门寻水喝吧。”
  李春生说:“我不进你家门,你们从大门缝塞出来一碗半碗水就中。求求你们了,我是太渴了,大深夜打扰你们,请你们原谅。”
  院子里静了一会儿,听年青女子对年青男人说:“六一年灾荒时,我到大马营农场去捡粮食,听过在那里劳动的河南人的话,这个人怪象个河南人的口音,是不是个过路的河南人,我曾得过河南人给的水喝和饭吃,河南人不坏,反正我在大马营农场见到的河南人不坏,你就舀给他碗水喝吧,我也尝够了渴的滋味。怕他万一是坏人,不从门缝里塞给他,我搬个凳子放在墙根下你站上,我舀碗水,你从墙头递到外面给他喝。咱也做好事了,坏人咱也防了。”
  年青的男子传出话来:“院外的过路人,别生气。我媳妇说的话你都听见了吧,我们甘肃的女人都一个比一个心肠好。你在墙外头等着,我从墙上递给你水喝,能喝几碗我就递给你几碗。”
  李春生说:“我怎能生气呢,谢都来不及呢。”
  墙头递出一碗水,李春生接住咕咚咕咚喝了。李春生把空碗递回墙里,墙里又递出了一碗,李春生接住又喝了。
  李春生上路了,走不多远肚子就疼痛起来,无奈蜷在路边,用双手揉着揉着竟睡着了。天亮了,一个背着粪筐的白发老人走到他身边,把手伸到他的鼻孔处,见他醒来,说:“咋不在家里好好睡,可是给媳妇吵架赌气出来了?男子汉容不下一个女人可是丢人的事。”
  李春生坐起来说:“我是个过路的,到叶家庄去,累了,一躺下就睡着了。”
  老人说:“还有十几里路要走的。饿了吧?”
  老人从怀里掏出一个煮熟的土豆递给李春生,接着说:“把这土豆吃了,提提力气,起身去吧。”
  李春生本不好意接受,因实在太饿了,道了一声谢也就接住吃起来。
  老人说:“把土豆皮剥了。”李春生感到自己吃得慌张有点失态,愧笑了一下,把剩下的剥了皮,又一口吞进嘴里。老人看李春生是饿得太狠了,又从怀里掏出一个熟土豆递给李春生吃。
  李春生吃罢土豆,给老人两元钱,老人不收,就给老人深深鞠了躬,说道:“老大爷,您这大把年纪了,出来拾粪还吃土豆?”
  老人叹了口气说:“我们这里的农民把土豆当粮食一样吃。地里的粮食产量低,不够吃。”
  李春生问:“你们这里的小麦一亩地能收多少斤?”
  老人说:“风调雨顺的年景,好地一亩能收三百斤上下。”
  李春生说:“小麦下种时,一亩地下多少斤?”老人说:“一亩下种十多斤,不到二十斤。”
  李春生说:“你今年播种冬麦时拿出一亩地播上三十斤麦种试试,一定会比一亩地播种十多斤种多收的。”
  老人审视了几眼李春生说:“小伙子,你懂种庄稼?”
  李春生说:“我看书本上说的,你试试,多收,你就把所有的小麦地在播种时都播上三十斤,或是三十四五斤。要没多收,就还按你们的老经验做了。还有,你们这里种不种玉米?”
  老人说:“不种,小麦收了再种玉米长不熟就冷了。”
  李春生问:“你们这里从收割小麦到霜冻有多少天?”
  老人说:“常年有七十天左右。小伙子,你问这做啥?快去你的叶家庄吧,我得拾粪去了。”
  李春生说:“我是从新疆来,那里农民有长七十多天的玉米种子,我想给你寄点来试种试种,虽说产量低,吃着好吃,收麦后再种一季这样品种的玉米,总比一年只种一茬小麦收成多。”
  老人听到这里深沉地看了一眼李春生,带有几分怜悯的表情说:“孩子”他称李春生为孩子,“你走远路串亲戚,还挂扯着人家种庄稼,吃好肚子的事,真好,是不是你想种庄稼的事,想傻了,还是饿糊涂了,累糊涂了,咋忘了现在各家各户的地都归集体了,私人家只有一点儿自留地了,哪户人家哪个社员还有权力管管地咋种呢,我也一样。刚才你提起种庄稼的事时,我就想说这几句话,怕扫你的兴没说,随你先说个痛快吧。孩子,你咋啦,是不是心上有块病?”
  李春生听了老人这话,拍了一下额头说:“对不起老大爷,我真的是傻了,说了些对你没用的话,耽误您拾粪了。不过,不过,老大爷,按我说的你在自己的自留地上试试不是可以办得到么,要是试成功了,你再介绍给生产队去不也好。”
  老人听了李春生后句话,昏花的眼睛一亮如年轻人的眼睛一般,说:“是呀,是呀!我家的自留地我能做主呀。啊!孩子你没傻也没糊涂,是一时迷了心窍没了记性。走,好孩子。”老人把孩子前面加了个好字,感情又升了一级,“到我家去吃顿饭去。给我说说你的来历。”
  李春生说:“我没啥来历,不去你家了,刚才吃了你的两个土豆已饱了,把你公社的名字村子的名字,还有你的名字给我说说就行了,我好给你寄玉米种子。”
  老人执意要李春生到他家里去吃顿饭,说:“你不到我家吃顿饭我就不给你说我公社的名字村子的名字和我自己的名字。再说,你到叶家庄去也顺路。”
  李春生不愿再拗老人,只有去了,跟着老人在田间小路上左转右拐慢悠悠的走了半里多路,到了一个有几分古色古香的小村前。村北面有一道东西卧着的残垣断壁,残垣断壁中间有一个四五米宽的残存的大门,只是没有门扇,好象这不大不小的村庄在较远的年代是个鸡鸣犬吠富裕升平的寨子。村南面是一座不太高的土山,山顶有零星稀疏的几棵大树,进得村中却十分冷清,才见几个人影。
  老人在干燥的土道上走着,对跟在身后的李春生说:“我们这村子叫南固,我们公社叫南固公社,村里的人都姓张,我叫张浩,你记住了吧。”
  李春生答道:“记住了。”
  老人把李春生领进一所房屋里,中间一个破桌,靠墙一个土灶,冷冰冰的灶边站着一个十一二岁穿着破衣烂衫的男孩,哑口无言,一动不动,似在等着正在做饭的奶奶或母亲给他舀饭吃。
  显然他知道灶是做食物的,他是在幻想灶给他生出来热气腾腾的馒头和香喷喷的粥来吃,没生出来,他只有等,等到生出来时。
  老人说:“他是我的孙子,61年挨饿时饿坏了脑子,加上他爹饿死娘饿跑了的伤心,傻了。一天里站在灶边,只有他奶奶哄哄他才好一点,唉,啥时候才年年不挨饿呀!缺雨的旱天气地里也能丰收粮食呀!唉!我就这一个孙子,就是我能把他养大,傻了,还能娶上孙子媳妇么,眼看着我要断根了。”
  老人问孙子:“傻娃,你奶奶呢?”这孩子似没听见仍是不言也不动。
  咚,咚,咚,咚,院子里有棍子捣地的声音,随着这声音响到屋里,进来一个拄着榆木拐杖的瘦弱的老妇人,见了李春生,上下打量了一番问:“老头子,这是哪来的客人?”
  李春生忙答道:“我不是客人,是过路的人,来你家看看。”
  老妇人又对她的老伴说:“老头子,你也不给人一碗水喝。”
  老头子对老妇人说:“客人到家要先给做吃的,你给客人做碗饭吃。”
  老妇人说:“你咋学会说好听话装面子了,我拿啥做呀!”
  老头子听了,禁不住也落下泪来,把手里的菜窝头递给李春生,说:“你把这东西吃了吧,做不成饭,好象我骗你。”
  李春生怎能吃这菜窝头,他接住菜窝头给在老人的孙子手里说:“小兄弟,吃吧,奶奶给你寻的。”
  这孩子接住就狼吞虎咽起来。老头子问老妇人:“土豆还有么,给这年轻人煮几个土豆吃也行。”
  老妇人说:“昨天后半晌,我爬到窖里,找了半天才找到了两个,不是我早上煮了煮给你拿上拾粪去了么。”
  李春生听了老妇人这话,正思考着用什么言语来安慰两位老人的时候,这孩子突然说话了,他说:“奶奶,是我爹爹又活了么,回来养活我?”
  老妇人摸摸孙子的头说:“他不是你爹……”
  李春生心机一动,赶紧接住说:“你爹爹没有死,你爹爹到外地给你挣钱买馍馍吃的钱去了。”
  李春生竟然把在阿克苏一个砂石场打小工挣的来回的路费钱从口袋里掏出来数了一百元塞到这孩子手里,说:“这是你爹爹叫我给你捎回来的钱,让你买馍馍吃,买药治病。”
1 2 3 4 ... 7
上一章
下一章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编辑:寒石
举报
顶啦 0
踩啦 0
点击收藏。收藏后可以在会员中心快速找到我哦 收藏 0
登录 后再戳我哦
最近阅读者 更多
  • 神秘人
    qiu
  • 学生
    莉莉丝
  • 神秘人
    xue
  • 编剧
    牛大力
  • 学生
    gao
  • 学生
    sep
  • 学生
    Ear
写个评论
请注意:反馈问题请到 建议反馈 页面,在此评论无法得到回复!
*  
验证码:今天是9月几日?(提示:27号)
      *

该编剧的其他作品

爱的花环(农村)

年金牌VIP会员作品

潺潺流过的清溪(爱情, 农村)
白洋淀的孩子们(农村)

同类最新作品

小小(农村)
赤裸人生(爱情, 农村)
我的朋友马小军(农村)
走在思恋中(爱情, 农村, 奇幻)
孕事(农村, 家庭)
2022年的第一场雪(爱情, 农村)
井下的真相(农村)
白洋淀的孩子们(农村)

同类随机作品

原野燎烟(农村)
看电影(农村)
大黑“买马”(农村)
三嫂(农村)
究竟打啥(小小说)(主旋律, 喜剧, 农村)
鞋垫与围巾(农村)
分享页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