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属:原创 · 普通授权
字数:50777
阅读:7992
发表:2015/11/17
20章 主旋律 小说
《永远的先锋》第2章
高塘诗童 [陕西渭南]
 出售价格:面议 [如何联系作者]
2
  • 故事梗概
  • 作品正文

  【本作品可免费使用。免费条件:1、取得作者授权;2、拍摄方为影视公司, 改编不能太大偏离原稿。】


  长征  红四团  耿飙  杨成武

  5月26日,也就是毛泽东到达大渡河边的同一天,蒋介石飞到了成都,他的参谋团也同机到达。
  四川的军阀们都赶紧前来谒见,听候训示。
  但每个人的心中各想着不同的事。
  刘湘是川中的皇帝,他自然担心蒋介石趁围剿红军的机会派中央军入川,再找个机会将他拿下;他又想,邓锡侯、刘文辉也可能被蒋利用,用来对抗自己。
  刘文辉心中更不是个滋味。红军渡金沙江就是在他的防区,自从红军进入他的防区后,他坐立不安:打吧,他的那些兵怎是红军的对手?打败了,没了军队,他就成了光杆司令;不打吧,又怕老蒋治罪。于是,他或明或暗地告诉部下,不要和红军硬拼,还是要保存实力。可安顺场刚被红军突破,老蒋马上就飞到了成都,他一下子担心起来。
  至于邓锡侯,虽然中央红军还没有到他的地盘,可是一个多月前,红四方面军在徐向前的率领下,渡过嘉陵江西进,夺剑门,占江油,攻梓潼,打得他几乎无还手之力。现在徐向前的部队已经到了川西北,已与毛泽东的中央红军有了会师的迹象,他也怕蒋介石的追究。
  杨森倒多少有些安然,金沙江边,红军没有过他的下游防区,而走的是刘文辉的上游地段;大渡河边,同样,他在下游设防,红军还是在刘文辉防区安顺场突破。他虽然忙着布兵,可还没有失地,他感到:这是他的幸运。
  蒋介石对川中军阀各自为政,早就不满。现在红军过了金沙江,一路向北,占德昌,过西昌,特别是不可思议地迅速通过了彝区,并突然拿下了大渡河安顺场渡口,这让他非常吃惊。
  面对坐在眼前的川中将领,他不能不生气,可还得用他们。他严厉斥责刘文辉消极避战,保存实力,又亲自督令川中所有军队积极行动,向安顺场方向包围过来。
  在严厉训斥之后,蒋介石的脸色稍有些缓和,他走向作战地图,刘湘他们赶紧上前,面对地图,听蒋介石训示。
  “现在,我们有一个极好的机会,那就是这儿--”蒋介石指着安顺场。
  “安顺场!共军虽然占了渡口,倒没有什么”,蒋介石看了一眼刘文辉接着说,“安顺场渡口一开,共军在大树堡进攻的部队全撤了回去,所有的军队都会拥向这个小小的安顺场。哪将会是什么情况呢?你们算一算,只有一只小木船,他们需要多少时间才能全部渡完?嗯?”
  有人开始算,有人还在听着。
  蒋介石突然提高了声音:“再有几天,我川中各路大军,还有中央军的追剿部队就会赶到,到那时,‘共匪’兵分两岸,正好一战而消灭之!”
  刘文辉松了一口气,脸上轻松了许多,似乎大渡河的口子开得正好。
  蒋介石转身回到了桌前,刘湘等又退回自己的位置。
  蒋介石问刘文辉:“现在是几月?”
  刘文辉一时不知所措,他看了一眼其他人,慢慢地说,似乎怕说错了。
  “5月。”
  “对,5月。”蒋介石有些兴致,“你们有谁读过这本书吗?”他扬起了一本线装书。
  “《庸庵文续编》,这可是一本好书。”
  他翻了几页,读道:“同治二年四月……”
  蒋介石抬起了头,又问道:
  “你们之中有谁知道同治二年是西历多少年?”
  马上有侍从回答:“同治二年是西历1863年,阴历四月应为西历5月。”
  “对。”蒋介石说道。
  “1863年的5月,太平天国的翼王石达开率领几万人马,到达安顺场,在此全军覆灭!而现在,朱、毛红军走的完全是石达开的老路,又刚好到了安顺场。只要我们各路大军一齐围上,毛泽东就是石达开第二!”
  蒋介石很相信这一点,他也要用这种宣传鼓舞起川中各路军马的士气。
  
  
  (三)
  
  毛泽东精通历史,石达开的故事他是熟悉的,他也不能不想到这件事,他知道:石达开在安顺场耽误了时间,上游雪山融化,造成涨水,才不能渡河。毛泽东也清楚,红军更不利--红军比石达开还晚到半个月--现在,随时都有可能涨水!
  在大渡河边的一个木房子里,毛泽东踱着步,不停地抽烟;周恩来和朱德坐在一张桌子前,表情也很严峻,他们通过窗子,看过奔腾不息的河水。红一军团首长也都到了,他们也坐在桌前,看着毛泽东。
  毛泽东又回到了桌前,看着地图。他用手在地图上画着,又用手指量着,他突然把铅笔往桌子上一扔,把手重重地拍在桌面上,大喊一声:
  “过泸定桥!”
  几个人立即围了过来。
  天色已经暗下来了,警卫员点亮了一盏马灯。
  毛泽东扔了烟,用他宏亮的声音对大家说:
  “主力部队沿大渡河左侧北进,直达泸定桥,从泸定桥过大渡河!”
  朱总司令看了看地图,点了点头:“我看可以,我们不能在安顺场这儿硬等着敌人的大军合围上来!”
  “可这路不近啊,有320多里,而且全是山路,有些地方可能还没有路。”朱总司令也有些担心。
  “这不怕。”毛泽东坚定地说。
  毛泽东看着聂荣臻,直接下命令了:
  “由一军团打头,红军主力走左侧,直奔泸定。趁蒋介石的合围还未完成,我们就突出去!”
  毛泽东又点了一根烟,接着说:“关键是时间,三天,三天必须拿下泸定桥!”
  “荣臻,你们打算派哪个团为先锋?”毛泽东抽了一口烟,看着他,不等他回答,又接着说,“红四团能跑,能打,政委杨成武很得力。”
  聂荣臻马上站起身来,振奋地说:“我也是这个意思。”
  周恩来站起来说:“这样很好,关键时候就是要走一步险棋,险中取胜。”
  毛泽东笑着说:“这也是被逼无奈啊。”
  朱总司令又说:“老毛,这是一步好棋。那现在渡河的部队怎么办?”
  毛泽东一扬手:“红一师渡完,从右侧沿大渡河北进,干部团也过去,让刘伯承、聂荣臻率领,肖华也跟上去。咱们东西齐进,两路夹击,拿下泸定桥!”
  担心没有了,忧愁随着夜风飘远了。现在房子里的每个人都激情昂扬,满怀信心。
  毛泽东又对聂荣臻说:
  “马上把命令传下去,让红四团立即准备,明天一早出发。三日,限三日拿下泸定桥!”
  毛泽东有力地挥了一下手。
  
  
  (四)
  
  1935年5月27日,清晨。
  晨雾弥漫在大山之巅,群峰若隐若现,河谷显得更加狭窄,奔腾狂放的河水几乎占据了整个谷地。
  红四团出发了,他们越过了松林河,沿大渡河西岸的小路前进。
  小路时断时连,隐没在半山腰部。山势陡峭,山道狭窄,一脚踏不稳,就有可能滑落到百十米下的奔腾的浪涛之中。
  但战士们还是迈开脚步,小跑着前进。若是胆小的人到此,可能早就吓瘫了:向左是高耸的峰峦,岩石或树枝几乎擦着身体,身子又不敢斜,稍一斜就可能失衡而突然向右摔倒、跌落;向右看,是同样高耸的连绵不断的山岭,只是在河的那一侧;向下,则是翻滚的浊流、震天的轰鸣汇成的咆哮的深渊。
  刚接受任务时,杨成武觉得三天跑三百二十里路,问题不大。但一上路,他就有些担心了:“这是什么路啊?!”一会上坡,一会攀栈道,一会绕弯;一会有羊肠小路,一会又得在荆棘丛中探路。本是春夏之交的季节,到了谷中,却有一股寒气,抬起头看一看,好一些峰顶上还是白皑皑的雪。但顾不得许多了,他知道,红四团必须完成这一艰巨而光荣的任务。
  大约有三十多里了,突然,从河的东岸传来猛烈的枪声。这是一个非常狭窄的谷地,两山之间窄的地方也就百十米,对岸的子弹能够打过来的。这是敌人发现了红军,想用火力阻挡红军前进。没有时间与他们纠缠,为了避免不必要的伤亡,杨成武与王开湘商量了一下,决定爬山,避开敌人的枪弹。
  红四团往山上攀去。战士们好像在攀登云梯,越爬越高,越爬越险。终于找到了一条路,这么一绕一弯,杨成武算算,可能多走了十多里路。这可不是平路!
  前面又出现一座大山,没说的,那就爬!却突然听见前面响起了枪声--先头连已经和敌人打上了。
  王开湘和杨成武立即赶到前面去。
  据侦察,敌人有一个连。
  杨成武坚决地说:“绝不能拖延时间,一定要马上消灭敌人!”
  王开湘下了命令:
  “攻击前进!”
  第三营第七连为前卫,曾庆林直接指挥,轻机枪、冲锋枪在前,猛烈的火力直朝敌人打去。战士们一边呐喊,一边奔跑,如同猛虎扑进了羊群似的,敌人死的死,伤的伤,逃的逃,只一个冲锋,红四团就完全解决了这股敌人。
  据俘虏交待:他们是二十四军肖绍成团的,共一个连,从河的东岸到这里来抢粮食;几个小时前,从河的东岸朝红四团射击的也是这个团的士兵。
  
  
  (五)
  
  打了胜仗,战士们的脚下更快了,胜利者往往能得到超乎寻常的力量。
  突然,侦察员跑了回来,打了个敬礼。
  “报告团长、政委,左前方有一座大山,山上有敌人一个营!”
  光跑路的任务就够艰巨了,还不断地有敌人阻击。打,需要时间;绕,还得花时间。杨成武、王开湘和李英华等都赶紧往前跑去,他们要亲自看一看。
  罗华生和几个同志又从附近找了几个老乡,一块过来了。
  此地叫菩萨岗,是由安顺场到泸定桥的必经之路,山高崖陡。据说,很久以前,从这里翻山来往的行人,怕遭遇灾祸,求神保佑,就在山顶修了一座小庙,供了一尊菩萨,因而得名。
  大山的中间只有一条小路,坡度很大,像一条天梯,要想往上看,就得把头仰得很高;山顶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隘口,不用说隘口旁边是碉堡;看右边,就是大渡河,根本不可能绕道;看左边,也是直立的悬崖,石壁上零散地挂着一些小树。
  山上有敌人一个营的守军,刚才溃散的少量敌人也逃了上去。
  红四团必须从这儿通过。
  在详细了解了菩萨岗的情况后,杨成武下了决心。
  “打!”政委也毫不迟疑。
  “打!从这边上去,来个出其不意!”团长从身边随手折下一根树枝,捏在指头间,边说边用那根树枝指指左边的悬崖。
  杨成武很赞成王开湘的方案,兴奋地说:
  “好,攀上左面的悬崖,包抄敌人侧背,突然发起攻击,夺取隘口!”
  “怎么样?”王开湘又看看旁边的干部。
  “好办法!是个好办法!”三营长曾庆林点了点头。
  “那好,你就带一个连从左边爬上去!”团长下命令了。
  “罗华生同志,你和三营长一起指挥!”政委补充说。
  “保证完成任务!”罗华生和曾庆林同时喊道。
  杨成武又对罗华生找到的两个农民说:“还得你们两个人帮忙引路,你们愿意帮红军吗?”
  “要得,要得,你们打刘文辉的兵,没有问题。”两个农民很高兴。年轻的一个叫苏光先,另一个是杨篾匠。
  王开湘又命令三营的另外两个连从正面攻击,这当然是佯攻。
  苏光先带了从正面进攻的一队战士,隐蔽前进,他们摸到半山腰的地方,隐蔽在岩石下,一边呐喊,一边放枪。同时,山下两个连的战士也一同呐喊,射击。
  敌人马上开始还击,碉堡里的机枪叫起来了,阵地上的排枪打过来了。
  罗华生、曾庆林带领七连战士,由杨篾匠在前引路,迅速运动到左侧崖壁下,开始用绳子攀岩。
  杨成武看着正面的攻击,更焦急地期待着曾庆林他们从敌人侧背发起的突然打击。他过一会看看怀表,然后捏在手里。他想像着攀爬悬崖的战士的艰难,更希望他们能够快一些,再快一些。
  大约四十分钟过去了,突然,从敌人的背后响起了激动人心的猛烈的枪声。王开湘高兴地跳了起来,狠狠地扔掉手里一直捏着的那根树枝,拍着杨成武的肩膀:
  “老杨,成功了!”
  他们再抬起头时,看见一些人从隘口的左边杀了出来。
  王开湘马上命令正面的战士们:“向上攻击,前后夹击!冲啊!”
  林玉大喊一声:“同志们冲啊!”
  马上,他把手枪敏捷地往腰里一别,从一个战士手中抢过一挺轻机枪,迅速朝上冲去。
  一个冲锋,敌人大部被消灭在山崖脚下,少数四散奔逃。敌营长骑马逃跑,红军战士迅速开枪打伤了马腿,活捉了这个营长。有一个敌连长,用枪逼着士兵反击,不准后退,反被士兵打死。曾庆林数了数,俘虏就有一百多人。
  前进的道路终于打通了。
  看看天色不早了,杨成武大声喊道:
  “快速前进!争取时间!”
  红四团的战士们在胜利的喜悦中又迈开了奔跑的步伐。
  半夜的时候,战士们赶到了什月坪。
  杨成武算算,这一天的行程共八十里。
  
1 ... 7 8 9 10 11 12 13 ... 15
上一章
下一章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编辑:看江湖
举报
顶啦 0
踩啦 0
点击收藏。收藏后可以在会员中心快速找到我哦 收藏 0
登录 后再戳我哦
最近阅读者 更多
  • 神秘人
    qiu
  • 学生
    莉莉丝
  • 神秘人
    xue
  • 编剧
    牛大力
  • 学生
    gao
  • 学生
    sep
  • 学生
    Ear
写个评论
请注意:反馈问题请到 建议反馈 页面,在此评论无法得到回复!
*  
验证码:今天是10月几日?(提示:1号)
      *

该编剧的其他作品

永远的先锋(主旋律)

年金牌VIP会员作品

市长的面试(主旋律)

同类推荐作品

花开迟暮(主旋律)
蓝色游戏(主旋律)
血染的风采(主旋律)
青花梅瓶(主旋律)
狗与老人(主旋律)
丝路传说(主旋律, 爱情, 历史)

同类最新作品

无境之战(主旋律, 犯罪, 军事)
剑影(主旋律, 武侠动作, 军事)
活着再见(主旋律, 军事)
天行有常(主旋律)
咳,工会(主旋律)

同类随机作品

海棠花开(主旋律, 校园)
登攀的蝼蚁(主旋律, 都市, 校园)
狗与老人(主旋律)
父母与儿子(主旋律)
爸爸的旋转木马(主旋律)
第一书记(主旋律, 喜剧, 农村)
打预防针(主旋律)
啊啦,上海(主旋律, 爱情, 都市)
分享页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