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属:原创 · 普通授权
字数:50777
阅读:7992
发表:2015/11/17
20章 主旋律 小说
《永远的先锋》第2章
1
2
3
- 故事梗概
- 作品正文
还有一个稍年长,穿长袍马褂的人--应该是商会会长,他脱下礼帽,又上前几步:
“如果长官还需要什么,只管说,我们一定尽全力满足!”
杨成武早就摆起了架子,他斜着眼,不大耐烦地说:
“先把军费和粮食交接了吧。”
他一挥手,让跟在后面的毛振华带人去办理。
马上有三五人恭恭敬敬地把毛振华他们请过去了。
这些镇上的头面人物,还是满面堆笑,一个个谦卑地说道:
“请,请!”
“长官请吧!”
红四团的干部们被请到了酒席宴上。
看着这一帮国民党的走狗,杨成武觉得实在恶心,他没有功夫陪这些人在酒席宴上耗时间。他突然从椅子上站了起来,一拍桌子:
“我们是中国工农红军!”
这些人先是一惊,接着又忙陪着笑说:
“长官真会开玩笑!”
战士们亮起了枪。
(八)
团部总支书罗华生带着司务长和一些战士,他们在街上采购东西。
他们走到店铺前。
店里的伙计一看当兵的来了,早就躲进了后房。
“老板,老板,有人吗?”
没有敲,没有砸,没有随意拿东西。伙计从后房门缝里看着。“这几个人挺和善的”,伙计心里想。
战士们到了另一家店铺。
“老板,老板好!”
这是个年岁稍长的伙计,他想转身离去,已经来不及了,只好又转过身来。
罗华生他们问过价,付了钱,拿了东西,然后说了声“谢谢老板”,几个人走了。
伙计愣在那儿。
刚才那一家的伙计也过来了,急着问:
“拿了你东西?”
“拿了……”
那个伙计马上显出愤恨的样子。
“他们给了钱,一文不少!”年长的伙计接着说。
两个人看着红军战士的背影。
罗华生他们又要去别的店铺采购。他们穿过马路。
突然,眼前一个子跪倒了几个人。他们一看,是讨饭的人,是一个老年妇女拉着两个小孩子。
“求求你给点吃的,孩子快饿死了。求求你给点吃的,孩子快饿死了……”那个老妇人反复地说,头也不抬,一个劲地磕头。
“老奶奶,快起来吧!”
几个人赶紧弯下腰,扶起了这一老二少。
他们都掏出了自己口袋里的干粮,递了过去。
旁边的人都显出很吃惊的样子。
看着他们走了,有些人才敢议论:
“他们是红军!”
“他们不是土匪吗?”
“谁说他们是土匪?”
“政府说的嘛,他们说红军杀人放火,见人就抢,见东西就拿……”
“他们才真的是土匪!”这个人把“他们”二字咬得很重。
(九)
就在龙云急得满屋转的时候,就在龙云逢人就骂脾气坏透了的时候,就在龙云一会电话一会电报到处催促救兵的时候,就在龙云已经派副官去缅甸联络万不得已逃跑事宜的时候,就在一个接一个的报告说红军已经到了大板桥的时候,红军的主力部队早就奔金沙江方向而去。
滇军都往昆明城区调动了,金沙江边一下了空虚了。
4月30日,军委纵队到达寻甸县柯渡的丹桂村。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马上部署了抢渡金沙江的计划:一军团为左纵队,从嵩明、武定一线西进直插元谋,然后北进,抢占龙街渡;三军团为右纵队,经寻甸北进,抢占洪门渡;军委纵队经团街直插皎平渡;五军团殿后掩护。
红四团迅速归建,并奉命担任左纵队前卫团。
从元月开始,中央红军就想北渡长江而未成,现在有机会了,人人情绪高昂。四团的战士知道这是实现中央军委战略意图的关键之时,他们知道自己肩上的责任。
一接到担任前卫团的任务,杨成武就想:怎样才能更好地完成这一艰巨的任务?他向王开湘团长建议:
“到龙街渡要连过三县,一路上敌人的正规部队虽然不多,但杂牌军、民团武装、伪警察也不少,一旦交手,将会拖延时间,影响主力部队行动。我看只能智取,不宜硬攻!”
“老杨,我们想到一块儿去了。”王开湘兴奋地说。
方案很快就有了。
王开湘下了命令:
从两个营中各抽出一个连,再加上团侦察连,组成尖兵。
红四团迅速出发了,过了崇德,距离禄劝和武定已经不远了,四团分成了两路:团长王开湘带领一路取武定,政委杨成武带领一路直奔禄劝。
(十)
一队国民党中央军大踏步地朝禄劝县城而来。队伍是四列,整齐的军装,整齐的步伐,一律的大盖帽,一律的捷克枪。
快到城门口了,突然有民团的4个家伙倒背着枪跑了过来,疑惑不定地问:
“你们是哪里的队伍?”
队伍的前面是一个个头不高的军官,他就是王有才。王有才一个箭步冲到那伙民团前面,大声责问道:
“怎么,你们的上司没有交代?你们胆大包天,竟敢在城门口阻拦我们‘中央军’,放肆!”
同时,一个战士冲上去,用冲锋枪直顶着他。
一听说“中央军”,他们全软了,腰也弯了许多。他们没有见过中央军,只是听说:中央军服装整齐,武器精良。他们早就注意到这支队伍一律的捷克枪,整齐威武。他们的长官常常说:红军都是些叫花子,衣冠不整,手里是土枪、梭标。
“是中央军到了。”他们在心里说。
一个说:“我马上去通报。”
王有才把帽子往上一推,厉声说道:
“不用了,你就带我们进去!”
吊桥放下来了,城门打开来了。
红四团的特务连顺利地进了城。他们由这几个民团带路,大摇大摆地穿过街道,直接到了县政府门前。
很快,禄劝县的县长、警察局长、民团团长、商会会长,还有不少的绅士、地主都来了,有的人还带着太太。在一片迎接的招呼声中,都进了县府大厅。
王有才问道:
“那位是县长?”
一个留着胡须、戴着铜盆礼帽、穿着长袍马褂、肥胖得走不动路的人赶紧回答:
“敝人就是本县县长。”
王有才走了过来,用手示意:
“这位是杨团长。”
胖县长又忙脱了礼帽,一掬躬:
“杨团长辛苦了,欢迎,欢迎。”
“杨团长辛苦了”,“辛苦了”,旁边的人忙着应和。
杨成武傲慢地站在那儿,点了点头,算是客气。白玉林站在杨成武的右边,那才叫威武:腰里是宽皮带,一排棕色牛皮子弹盒使他挺得更直,右手轻轻按在牛皮手枪套上。
胖县长又赶紧吩咐准备午餐,好好招待“中央军”。
县府大厅的宴会上真是热闹,一圈子人客客气气地招呼着这位“杨团长”。上了三道菜了,“杨团长”端着酒杯回敬了一下坐在旁边的胖县长,然后问道:
“龙街的情况怎么样,你们知道不?”
“离这里太……远了,搞……搞不清楚。”胖县长结结巴巴地说。
“武定县的情况你清楚吧?这离你们不远嘛。”“杨团长”又问。
“我也不清楚!”胖县长显得有些为难。
“杨团长”突然火了,站了起来,大声训斥道:
“老百姓交了钱粮,养了你们,你们这样玩忽职守!”
大厅里的人一下子都愣了,一个个面面相觑,不知所措。
王有才趁机对胖县长说:
“你还不打个电话问问?”
这倒提醒了胖县长,他一边擦着汗,一边连连称“是”。
电话叫通了,接电话的正是武定县县长。
胖县长却不知道说什么好,看着“杨团长”,急得直冒汗。
“杨团长”生气地说:“都是饭桶,耽误了军机,谁负责任?你就告诉武定县长,我们的部队马上就到了!”
胖县长终于有话说了,他赶紧抓起话筒,用公鸭般的嗓音吼道:“我告诉你,‘中央军’马上就到武定,请开门迎接!”
“杨团长”站了起来,一拱手:“军务在身,恕不奉陪!”
大大小小的官员、绅士列队相送。
(十一)
过了武定,红四团的两支部队又合兵一处。战士们高兴地说起这一戏剧性的场面。
王开湘团长抑制不住内心的兴奋,他对杨成武说:
“政委啊,武定县长招待我们很周到,仪式也很隆重,战士们吃饱喝足,走路也更精神了!”
政委一边笑,一边朝后喊道:“加快速度,直奔元谋!”
战士们高高兴兴,个个精神抖擞。
不用问,元谋的县长也接到了电话。
“如果长官还需要什么,只管说,我们一定尽全力满足!”
杨成武早就摆起了架子,他斜着眼,不大耐烦地说:
“先把军费和粮食交接了吧。”
他一挥手,让跟在后面的毛振华带人去办理。
马上有三五人恭恭敬敬地把毛振华他们请过去了。
这些镇上的头面人物,还是满面堆笑,一个个谦卑地说道:
“请,请!”
“长官请吧!”
红四团的干部们被请到了酒席宴上。
看着这一帮国民党的走狗,杨成武觉得实在恶心,他没有功夫陪这些人在酒席宴上耗时间。他突然从椅子上站了起来,一拍桌子:
“我们是中国工农红军!”
这些人先是一惊,接着又忙陪着笑说:
“长官真会开玩笑!”
战士们亮起了枪。
(八)
团部总支书罗华生带着司务长和一些战士,他们在街上采购东西。
他们走到店铺前。
店里的伙计一看当兵的来了,早就躲进了后房。
“老板,老板,有人吗?”
没有敲,没有砸,没有随意拿东西。伙计从后房门缝里看着。“这几个人挺和善的”,伙计心里想。
战士们到了另一家店铺。
“老板,老板好!”
这是个年岁稍长的伙计,他想转身离去,已经来不及了,只好又转过身来。
罗华生他们问过价,付了钱,拿了东西,然后说了声“谢谢老板”,几个人走了。
伙计愣在那儿。
刚才那一家的伙计也过来了,急着问:
“拿了你东西?”
“拿了……”
那个伙计马上显出愤恨的样子。
“他们给了钱,一文不少!”年长的伙计接着说。
两个人看着红军战士的背影。
罗华生他们又要去别的店铺采购。他们穿过马路。
突然,眼前一个子跪倒了几个人。他们一看,是讨饭的人,是一个老年妇女拉着两个小孩子。
“求求你给点吃的,孩子快饿死了。求求你给点吃的,孩子快饿死了……”那个老妇人反复地说,头也不抬,一个劲地磕头。
“老奶奶,快起来吧!”
几个人赶紧弯下腰,扶起了这一老二少。
他们都掏出了自己口袋里的干粮,递了过去。
旁边的人都显出很吃惊的样子。
看着他们走了,有些人才敢议论:
“他们是红军!”
“他们不是土匪吗?”
“谁说他们是土匪?”
“政府说的嘛,他们说红军杀人放火,见人就抢,见东西就拿……”
“他们才真的是土匪!”这个人把“他们”二字咬得很重。
(九)
就在龙云急得满屋转的时候,就在龙云逢人就骂脾气坏透了的时候,就在龙云一会电话一会电报到处催促救兵的时候,就在龙云已经派副官去缅甸联络万不得已逃跑事宜的时候,就在一个接一个的报告说红军已经到了大板桥的时候,红军的主力部队早就奔金沙江方向而去。
滇军都往昆明城区调动了,金沙江边一下了空虚了。
4月30日,军委纵队到达寻甸县柯渡的丹桂村。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马上部署了抢渡金沙江的计划:一军团为左纵队,从嵩明、武定一线西进直插元谋,然后北进,抢占龙街渡;三军团为右纵队,经寻甸北进,抢占洪门渡;军委纵队经团街直插皎平渡;五军团殿后掩护。
红四团迅速归建,并奉命担任左纵队前卫团。
从元月开始,中央红军就想北渡长江而未成,现在有机会了,人人情绪高昂。四团的战士知道这是实现中央军委战略意图的关键之时,他们知道自己肩上的责任。
一接到担任前卫团的任务,杨成武就想:怎样才能更好地完成这一艰巨的任务?他向王开湘团长建议:
“到龙街渡要连过三县,一路上敌人的正规部队虽然不多,但杂牌军、民团武装、伪警察也不少,一旦交手,将会拖延时间,影响主力部队行动。我看只能智取,不宜硬攻!”
“老杨,我们想到一块儿去了。”王开湘兴奋地说。
方案很快就有了。
王开湘下了命令:
从两个营中各抽出一个连,再加上团侦察连,组成尖兵。
红四团迅速出发了,过了崇德,距离禄劝和武定已经不远了,四团分成了两路:团长王开湘带领一路取武定,政委杨成武带领一路直奔禄劝。
(十)
一队国民党中央军大踏步地朝禄劝县城而来。队伍是四列,整齐的军装,整齐的步伐,一律的大盖帽,一律的捷克枪。
快到城门口了,突然有民团的4个家伙倒背着枪跑了过来,疑惑不定地问:
“你们是哪里的队伍?”
队伍的前面是一个个头不高的军官,他就是王有才。王有才一个箭步冲到那伙民团前面,大声责问道:
“怎么,你们的上司没有交代?你们胆大包天,竟敢在城门口阻拦我们‘中央军’,放肆!”
同时,一个战士冲上去,用冲锋枪直顶着他。
一听说“中央军”,他们全软了,腰也弯了许多。他们没有见过中央军,只是听说:中央军服装整齐,武器精良。他们早就注意到这支队伍一律的捷克枪,整齐威武。他们的长官常常说:红军都是些叫花子,衣冠不整,手里是土枪、梭标。
“是中央军到了。”他们在心里说。
一个说:“我马上去通报。”
王有才把帽子往上一推,厉声说道:
“不用了,你就带我们进去!”
吊桥放下来了,城门打开来了。
红四团的特务连顺利地进了城。他们由这几个民团带路,大摇大摆地穿过街道,直接到了县政府门前。
很快,禄劝县的县长、警察局长、民团团长、商会会长,还有不少的绅士、地主都来了,有的人还带着太太。在一片迎接的招呼声中,都进了县府大厅。
王有才问道:
“那位是县长?”
一个留着胡须、戴着铜盆礼帽、穿着长袍马褂、肥胖得走不动路的人赶紧回答:
“敝人就是本县县长。”
王有才走了过来,用手示意:
“这位是杨团长。”
胖县长又忙脱了礼帽,一掬躬:
“杨团长辛苦了,欢迎,欢迎。”
“杨团长辛苦了”,“辛苦了”,旁边的人忙着应和。
杨成武傲慢地站在那儿,点了点头,算是客气。白玉林站在杨成武的右边,那才叫威武:腰里是宽皮带,一排棕色牛皮子弹盒使他挺得更直,右手轻轻按在牛皮手枪套上。
胖县长又赶紧吩咐准备午餐,好好招待“中央军”。
县府大厅的宴会上真是热闹,一圈子人客客气气地招呼着这位“杨团长”。上了三道菜了,“杨团长”端着酒杯回敬了一下坐在旁边的胖县长,然后问道:
“龙街的情况怎么样,你们知道不?”
“离这里太……远了,搞……搞不清楚。”胖县长结结巴巴地说。
“武定县的情况你清楚吧?这离你们不远嘛。”“杨团长”又问。
“我也不清楚!”胖县长显得有些为难。
“杨团长”突然火了,站了起来,大声训斥道:
“老百姓交了钱粮,养了你们,你们这样玩忽职守!”
大厅里的人一下子都愣了,一个个面面相觑,不知所措。
王有才趁机对胖县长说:
“你还不打个电话问问?”
这倒提醒了胖县长,他一边擦着汗,一边连连称“是”。
电话叫通了,接电话的正是武定县县长。
胖县长却不知道说什么好,看着“杨团长”,急得直冒汗。
“杨团长”生气地说:“都是饭桶,耽误了军机,谁负责任?你就告诉武定县长,我们的部队马上就到了!”
胖县长终于有话说了,他赶紧抓起话筒,用公鸭般的嗓音吼道:“我告诉你,‘中央军’马上就到武定,请开门迎接!”
“杨团长”站了起来,一拱手:“军务在身,恕不奉陪!”
大大小小的官员、绅士列队相送。
(十一)
过了武定,红四团的两支部队又合兵一处。战士们高兴地说起这一戏剧性的场面。
王开湘团长抑制不住内心的兴奋,他对杨成武说:
“政委啊,武定县长招待我们很周到,仪式也很隆重,战士们吃饱喝足,走路也更精神了!”
政委一边笑,一边朝后喊道:“加快速度,直奔元谋!”
战士们高高兴兴,个个精神抖擞。
不用问,元谋的县长也接到了电话。
上一章
下一章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登录 后再戳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