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属:原创 · 普通授权
字数:50777
阅读:7990
发表:2015/11/17
20章 主旋律 小说
《永远的先锋》第2章
1
2
3
- 故事梗概
- 作品正文
“我……说,是,是我们孙……司令……长官……”
“谁?”
“孙司令……长官”
“哪个孙司令?”
“孙……渡……”
这是观音山黄泥哨的一场遭遇战。
有孙渡4月8日电报为证--
军急。
委员长蒋、总指挥薛,云南总司令龙钧鉴:
胜密。
(一)职于庚未乘车经过谷脚,突遇身穿中央军服赤匪二百余集中火力轰击,当时随行伤亡一名,重伤一名,轻伤一名,并将车轮击坏。职脱险后,即向龙里徒步前进,于酉时安抵龙里。
(二)……
职孙渡叩。庚戌。印。
10.昆明
水调歌头•袭金沙
战士入滇快,
双脚驾春风。
杨林大板桥过,
寻甸走奇兵。
禄劝元谋捉鸟,
柯渡团街驰马,
暗夜浪徒鸣。
船过裂天幕,
千里踏敌营。
取遵义,
渡赤水,
向昆明。
金沙水荡,
谁惊篝火照星红!
一日千军飞翅,
十万追师断腿,
此事不需评。
石洞今犹在,
江畔对涛声。
浪淘沙慢•皎平渡
地裂,
扯白云万缕,
难填流漾。
峰前挂月,
壑边捞星,
水里沙荡。
听千年浪吼推山响。
望长空,
半缕天蓝;
到夜半,
三尺银汉,
玉帝徒然心怅。
流涨,
待红军来,
夜星逃窜,
大火两岸冲天。
直煮江流滚,
敢烈峰峦倒,
号声欢唱。
五月当惊,
看马鸣直踏皎平浪。
太阳出,
长风助力,
红旗洞边鲜亮。
波流开,
鼓角千声震,
渡船飞雾漭。
七天七夜过,
独留草履,
把奇兵来讲。
(一)
红军兵临贵阳,蒋介石着实乱了一阵;滇军东调,金沙江门户洞开,敌人还没有察觉。4月13日,孙渡报告红军向紫云前进,但还是不清楚红军的真实方向与意图。
军急。
贵阳委员长蒋、总指挥薛、云南总司令龙:
胜密。
职部本日进至广顺与匪后卫略有接触,获匪系向紫云及江龙场方向退却。唯匪每于途中,一股分为数股,主力退去方向遽难易明。明日拟仍向紫云方向继续追剿。
谨闻。
职孙渡叩。元亥。印。
绕过贵阳,越过苗岭。红军如入无人之境,高举红旗,迈开大步,直向云南。
走长顺,过紫云,跨北盘,进兴义。这一路行军,真是快捷。国民党的散兵游勇望风而逃,一座座的高山让开道路,一条条大大小小的河流驯从听调遣。
兴义的敌军不多,几梭子弹过去,死的死,伤的伤,跑的跑。听说这里是蒋介石的助手何应钦的老家,县城里还有不少小洋房。县城里当官的跑了,却留下了许许多多红军战士平日难以见到的食品--火腿、罐头、炼乳、果子酱……四团的战士统统收下,也不用打收条。
这时期,四团还多了一些人:中央领导刘少奇同志和陈云同志来到红四团,和四团一起行军;还有“八大姐” --邓颖超、蔡畅、贺子贞、康克清、刘英、刘群先、廖施光、杨厚增。
缴获了不少的东西,自然也给中央首长和“八大姐”送去了很多。
4月下旬,天已经很热了。树林浓密,枝繁叶茂。蓝蓝的天显得格外宽阔,在不远的山头上,总有棉花团一样的白云悠悠地飘浮,似在前方为红军战士引路,又似在独自享受着这美好的晴日。
战士的脚下并不慢,每日行军一百二十多里。滇军虽已东调,前方的围堵少了,可更多的国民党军自然又从贵阳方面追了过来,红军不得不争取时间。
4月23日,兴义蒿子冲。
突然空中传来一阵尖厉的轰鸣声。
“敌机!”
“快隐蔽!”
“快卧倒!”
一颗炸弹在路上爆炸,抬担架的红军战士倒在了地上。担架还抛在路中央。
贺子贞突然从路边的隐蔽处一跃而起,扑向担架。
又一颗炸弹落了下来,贺子贞跌倒在血泊之中。
毛主席派在贺大姐跟前的警卫员冲过来了,四团的战士冲过来了。
很快,医生也骑马飞驰而来。
贺大姐负伤了,战士们十分伤心,大家抬着贺大姐继续行军。
他们把满腔的愤怒都凝聚到了握着枪的手掌心。
(二)
进入云南前,各部队都专门做了教育:在进入少数民族地区后,必须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不得与少数民族争吵,更不许开枪。
红四团刚转过一个弯,看见前面的山口上站满了人,他们有些腰挎着刀,手里拿着弓箭,有些端着火枪,头上缠着青布。一看到红军的队伍,他们一个劲地“嗷嗷”呼叫。有些人跑着,跳着。
杨成武看出这是一群少数民族,他想起了上级的政策。他与王开湘商量了一下,决定亲自过去。
杨成武命令:“大家都把枪放下!”
红军战士把枪一放下,山口的人群马上做出了反应。他们中间一个年纪稍长的人也把自己手里的枪递给了身后的人,迎着杨成武走了过来。他的后面还跟着一个年青人。
这个年青人懂一点汉语,于是,他结结巴巴地当翻译。杨成武心里想:还多亏这个年青人,要不然,双方无法用语言沟通,那可就麻烦了。
那位年长的站在中间,把手往腰里一叉,他问道:“你们是中央军?”
杨成武摇摇头:“不!我们不是中央军;我们专打中央军。我们是中国工农红军!”
“谁?”
“孙司令……长官”
“哪个孙司令?”
“孙……渡……”
这是观音山黄泥哨的一场遭遇战。
有孙渡4月8日电报为证--
军急。
委员长蒋、总指挥薛,云南总司令龙钧鉴:
胜密。
(一)职于庚未乘车经过谷脚,突遇身穿中央军服赤匪二百余集中火力轰击,当时随行伤亡一名,重伤一名,轻伤一名,并将车轮击坏。职脱险后,即向龙里徒步前进,于酉时安抵龙里。
(二)……
职孙渡叩。庚戌。印。
10.昆明
水调歌头•袭金沙
战士入滇快,
双脚驾春风。
杨林大板桥过,
寻甸走奇兵。
禄劝元谋捉鸟,
柯渡团街驰马,
暗夜浪徒鸣。
船过裂天幕,
千里踏敌营。
取遵义,
渡赤水,
向昆明。
金沙水荡,
谁惊篝火照星红!
一日千军飞翅,
十万追师断腿,
此事不需评。
石洞今犹在,
江畔对涛声。
浪淘沙慢•皎平渡
地裂,
扯白云万缕,
难填流漾。
峰前挂月,
壑边捞星,
水里沙荡。
听千年浪吼推山响。
望长空,
半缕天蓝;
到夜半,
三尺银汉,
玉帝徒然心怅。
流涨,
待红军来,
夜星逃窜,
大火两岸冲天。
直煮江流滚,
敢烈峰峦倒,
号声欢唱。
五月当惊,
看马鸣直踏皎平浪。
太阳出,
长风助力,
红旗洞边鲜亮。
波流开,
鼓角千声震,
渡船飞雾漭。
七天七夜过,
独留草履,
把奇兵来讲。
(一)
红军兵临贵阳,蒋介石着实乱了一阵;滇军东调,金沙江门户洞开,敌人还没有察觉。4月13日,孙渡报告红军向紫云前进,但还是不清楚红军的真实方向与意图。
军急。
贵阳委员长蒋、总指挥薛、云南总司令龙:
胜密。
职部本日进至广顺与匪后卫略有接触,获匪系向紫云及江龙场方向退却。唯匪每于途中,一股分为数股,主力退去方向遽难易明。明日拟仍向紫云方向继续追剿。
谨闻。
职孙渡叩。元亥。印。
绕过贵阳,越过苗岭。红军如入无人之境,高举红旗,迈开大步,直向云南。
走长顺,过紫云,跨北盘,进兴义。这一路行军,真是快捷。国民党的散兵游勇望风而逃,一座座的高山让开道路,一条条大大小小的河流驯从听调遣。
兴义的敌军不多,几梭子弹过去,死的死,伤的伤,跑的跑。听说这里是蒋介石的助手何应钦的老家,县城里还有不少小洋房。县城里当官的跑了,却留下了许许多多红军战士平日难以见到的食品--火腿、罐头、炼乳、果子酱……四团的战士统统收下,也不用打收条。
这时期,四团还多了一些人:中央领导刘少奇同志和陈云同志来到红四团,和四团一起行军;还有“八大姐” --邓颖超、蔡畅、贺子贞、康克清、刘英、刘群先、廖施光、杨厚增。
缴获了不少的东西,自然也给中央首长和“八大姐”送去了很多。
4月下旬,天已经很热了。树林浓密,枝繁叶茂。蓝蓝的天显得格外宽阔,在不远的山头上,总有棉花团一样的白云悠悠地飘浮,似在前方为红军战士引路,又似在独自享受着这美好的晴日。
战士的脚下并不慢,每日行军一百二十多里。滇军虽已东调,前方的围堵少了,可更多的国民党军自然又从贵阳方面追了过来,红军不得不争取时间。
4月23日,兴义蒿子冲。
突然空中传来一阵尖厉的轰鸣声。
“敌机!”
“快隐蔽!”
“快卧倒!”
一颗炸弹在路上爆炸,抬担架的红军战士倒在了地上。担架还抛在路中央。
贺子贞突然从路边的隐蔽处一跃而起,扑向担架。
又一颗炸弹落了下来,贺子贞跌倒在血泊之中。
毛主席派在贺大姐跟前的警卫员冲过来了,四团的战士冲过来了。
很快,医生也骑马飞驰而来。
贺大姐负伤了,战士们十分伤心,大家抬着贺大姐继续行军。
他们把满腔的愤怒都凝聚到了握着枪的手掌心。
(二)
进入云南前,各部队都专门做了教育:在进入少数民族地区后,必须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不得与少数民族争吵,更不许开枪。
红四团刚转过一个弯,看见前面的山口上站满了人,他们有些腰挎着刀,手里拿着弓箭,有些端着火枪,头上缠着青布。一看到红军的队伍,他们一个劲地“嗷嗷”呼叫。有些人跑着,跳着。
杨成武看出这是一群少数民族,他想起了上级的政策。他与王开湘商量了一下,决定亲自过去。
杨成武命令:“大家都把枪放下!”
红军战士把枪一放下,山口的人群马上做出了反应。他们中间一个年纪稍长的人也把自己手里的枪递给了身后的人,迎着杨成武走了过来。他的后面还跟着一个年青人。
这个年青人懂一点汉语,于是,他结结巴巴地当翻译。杨成武心里想:还多亏这个年青人,要不然,双方无法用语言沟通,那可就麻烦了。
那位年长的站在中间,把手往腰里一叉,他问道:“你们是中央军?”
杨成武摇摇头:“不!我们不是中央军;我们专打中央军。我们是中国工农红军!”
上一章
下一章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登录 后再戳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