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属:原创 · 普通授权
字数:50777
阅读:7993
发表:2015/11/17
20章 主旋律 小说
《永远的先锋》第2章
1
2
3
- 故事梗概
- 作品正文
把全国红军的胜利与全国工农群众的斗争转变为胜利的中国大革命。党中央与中革军委号召全体同志,鼓起百倍的勇气,提高作战的决心,为消灭万恶的敌人,创造新的云贵川新苏区而斗争!
全体同志们:为着这一光明的前途共同奋斗呵!
党中央委员会
中革军委
二月十六日
杨成武和王开湘看了一遍,异口同声地说:“得马上组织学习。”
王开湘喊道:“通信员,通知各营长,迅速到这儿来开会!”
不一会,几个营长都到了,团党总支书记罗华生,参谋长也都聚了过来。
杨成武宣读了中革军委《告全体红色指战员书》,然后提高了声音,对所有的人说:
“中革军委发布了最新的战略方针,要把这一方针很快地传达给每一个指战员,以增强我们必胜的信心;同时,也要让我们的干部战士清楚,我们现在将要夺取太平渡的战斗,就是开始实现军委最新战略方针的第一仗。我们是先锋团,我们四团是一把尖刀,一定要所向无敌,旗开得胜!”
干部们分头跑去了。
马上,在行军的队伍里,在队伍的旁边,在土堆上,宣传的声音,鼓动的激情就像一股春风吹到了四团每一个人的心里。
“中革军委发布《告全体红色指战员书》!”
“我们需要在云贵川三省的广大地区中,创建新的苏区根据地!”
“回师赤水,消灭黔军!”
“打破蒋介石的‘围剿’!”
“先锋四团,英勇前进;夺取渡口,消灭黔军!”
群情激昂,步伐豪迈,红四团挥师东进,真的杀了个回马枪。
又是新的一天。
行进中的红四团。
王开湘用鞭子一挥,战马飞驰而前。他要赶到一营,马上把战斗任务布置下去。现在离太平渡已经很近了。
一营长季光顺马上组织了突击连,由他亲自带队,扑向太平渡。
这是2月18日。下午,四团占领太平渡,马上控制了几条船只,并以突击队迅速划船到北岸,占领了北岸的渡口;突击队又马不停蹄地冲上了渡口旁边的山头,以保证渡口的安全。太平渡,在四川一边;河的对面,就到了贵州。
太平渡河边有一块大石,叫老鹰石。红军战士把棕绳拴在老鹰石上,把另一头拖向贵州一边。新来的团总支部书记罗华生站在老鹰石上,望着贵州一边,笑着说:“这叫一条棕绳连两省。”
当地的船工和老百姓也赶来帮忙,浮桥很快就架起来了。
(八)
1935年2月20日。红一军团主力集结于土城、枫村坝一带地域,军团司令部驻扎枫村坝。
这是不寻常的一天。
红一军团召开连以上干部会议,传达了遵义会议精神。
军团政治部主任罗荣桓、政委聂荣臻等都讲了话。
各级干部以十分激动的心情倾听着,有些人在笔记本上飞快地记着,有些人听得太投入了,好一会都忘记了记录。
广大指战员第一次听到了来自中央的声音--
在第五次反“围剿”中,以博古为首的“左倾”领导人,排斥毛泽东同志的领导,拒绝毛泽东同志的正确意见,错误地提出“御敌于国门之外”的政治口号;在军事上,完全依靠一点也不了解中国国情的外国人李德,采用完全不适合红军作战特点的堡垒对堡垒、阵地战对阵地战,以及所谓的“短促突击”作战方针,完全是一种军事上的冒险,是完全错误的。正因为这错误的军事方针,使红军越打越被动,越打伤亡越大,越打苏区范围越小,最终把整个中央苏区丢失。
在战略转移开始后,又采取了被动的逃跑主义方式,最典型的就是:用一、三、八、九共四个军团从两旁护卫中央纵队,用第五军团从后阻击敌人追击。这就像四个轿夫,从四面抬着一顶轿子。大家想想,这样的行军方式有利于作战吗?而中央纵队却又像搬家似的把笨重的机器都搬出来了,有些部件就需要十几个人抬,一晚上才能翻一个山头。这种方式能摆脱敌人的追击吗?在从道县到湘江的路上,硬是慢腾腾地爬了六七天,让红军一、三军团的主力在新圩、界首、脚山不得不和在数量和装备上都占有绝对优势的敌人硬拼,造成了极大的伤亡。
军团政委聂荣臻说:“特别是过湘江,进一步暴露了教条宗派集团在政治上和军事指挥上的逃跑主义错误,促进人们从根本上考虑党的路线问题、领导问题。1935年1月15日至17日,党中央在遵义召开了重要会议,撤销了李德的军事指挥权,由毛泽东来领导红军。”
掌声响起来了!
止不住的眼泪流出来了!
激动的心快要跳出来了!
大家纷纷在说:
“李德终于下台了!”
“毛泽东又领导咱们红军啦!”
“毛主席领导我们了!”
“红军要胜利了!”
红四团驻地。
鲜红的军旗,整齐的队列,昂扬的斗志。
队伍的前面站在王开湘、杨成武、李英华、罗华生。
政委杨成武激动地在讲话: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了,红军不得不退出了中央苏区。我的心里很难受。特别是湘江一仗,更让人窝火。毛主席以前领导我们不是轻而易举地粉碎了蒋介石的四次疯狂“围剿”吗?那时候,毛主席率领下的红军,真是雷公打豆腐,“嘁里喀嚓”,战无不胜,所击者灭。”
杨成武越讲越激动,他想起了以前的无数次胜仗,他想起了牺牲地脚山的数不清的战友,他想到了苏区,他想到了红军现在的处境;他忽然感到:从扎西转兵东进,杀敌人一个回马枪,抢占娄山关,这又像第三次反“围剿”时的情景,那不正是在毛主席的领导下,以运动战来消灭敌人、争取战略上的主动吗?
杨成武又高兴地大声说:
“红四团的全体指战员们,从今以后,我们就要在毛主席的领导下,从胜利走向胜利!”
掌声如雷一般在山林边轰响,直冲云霄。
(九)
红四团的战士们又出发了。
红一军团直插黑神庙东南娄山关敌人侧后,迂回攻击。
红三军团攻上了娄山关。
接着,红军主力从娄山关上以排山倒海之势压了下来,直扑遵义。
红军的这次攻击,打了敌人一个措手不及。乌江南岸的国民党军吴奇伟纵队两个师急忙渡过乌江,向遵义增援。
毛主席命令红三军团要以迅猛之势拿下遵义,然后抢占遵义城南高地,准备打向北增援的蒋介石中央军两个主力师;命令红一军团主力直插遵义东南,先协助红三军团夺占遵义,再夹击敌人的增援部队。
遵义城南的战斗开始了。
吴奇伟的两个精锐师,依仗武器精良、人员充足,拼命向红三军团防守的老鸦山、红花岗一线猛扑,有些阵地数易其手。
红一军团的迂回包抄正是时候。
杨成武和王开湘率领红四团的战士们直扑忠庄铺敌军指挥部。王有才一马当先,他嫌手枪不过瘾,早就抱了一挺轻机枪,一阵冲锋,一通猛扫。敌指挥部里一下子乱了,扔了电话奔跑的,带着电报耳机钻到桌下的,刚从墙上摘下枪就被打倒的……接着是“红军优待俘虏”“举起手来”的怒吼。王家烈带着残兵败将向西逃了,吴奇伟惊恐万状地跳上汽车向南逃了。
红四团主力又开始向进攻老鸦山的敌人的侧背发起突然攻击。林玉的机枪连摆开了架式,数挺轻重机枪一齐怒吼起来。结实有力的杨尚堃一边挥着手枪呐喊,一边组织二连从左边迂回攻击。坚决而倔强的黄古文挺着刚缴获的捷克式,勇猛地从右边往山上扑去,他的身后是飞步冲锋的六连的战士们。
机枪,步枪,冲锋枪对准了敌人的后背,手榴弹飞进了乱哄哄的敌群。这是致命的一刀,这一刀太有力了,它一下子就斩断了饿狼的背,打断了狂犬的腿。蒋介石的中央军乱叫着,仓皇溃逃。跑得慢的,不是在枪弹中滚下山坡,就是在长刀的电光中血肉横飞。
蒋介石的嫡系师开始逃跑了。
(十)
师部的紧急命令随着飞驰的战马传到了红四团:
“师长命令,立即向南追击,直夺懒板凳!”
杨成武跳到了马上,他大喊一声:“吹集合号!”
号声响起来了,四团的战士们迅速列队。满身的灰尘,满身的硝烟,鲜血渗出了绷带,斗志紧绷在脸上。
王开湘立即发布命令:
“全团向南追击,直夺懒板凳,封锁乌江渡口,绝不能让敌人逃过乌江!”
战士们开始奔跑了。
团干部又做了分工:政委带二营在最前面,团长带一营,参谋长带三营。总支部书记罗华生率一个连在后清理俘虏。
追击的路上。
高高飘扬的红旗,连续不断地呐喊。
“缴枪不杀!”
“红军优待俘虏!”
“放下武器!”
“举起手来!”
有些敌人逃着逃着,身子一软倒了下去,连举手的力气也没有了;
有些敌人坐在路边,不停地喘着白气,翻着眼睛,颤抖着双手;
有些敌人躺在路中间,嘴里“呼哧呼哧”地,只是两只手高高地举着。
一路上到处都是敌人的散兵,到处是丢弃的弹药箱。
红四团一直追杀。
白玉林实在跑不动了,他用一只手撑着腰还在坚持。他在后面喊:
“政委,政委,歇一歇吧……”
“政委,政委,大家早就饿……坏了,没有……力气……了。”
杨成武稍一停步,他知道白玉林已经很不容易了。他一边对旁边的战士喊道“快”,一面走过来,扶了白玉林一把,要白玉林骑上马。白玉林哪里肯,死活不上。
杨成武急切地说:“白玉林,你知道吗?红军累了,敌人也累了;红军没吃饭,敌人也没吃饭。只要红军不怕饿肚子,不怕疲劳,就一定能截住敌人,抓更多的俘虏!”
杨成武一边照顾白玉林,一边朝旁边的战士喊:
“不要怕饿肚子,敌人更饿!”
“不要怕疲劳,敌人更疲劳!”
“跑得越快,抓的俘虏越多!”
“绝不能让敌人逃到乌江以南!快!”
“追到乌江边,全歼敌人!”
“把敌人赶到乌江去喝水!”
一路追击,一路缴获。四团的战士夺下了逃兵身上的冲锋枪,捡起了路边的轻机枪,抓起了挂在树枝上的子弹袋。
(十一)
到黄昏了,有一股敌人刚逃到路边一个村子,停下来做饭。马上,红四团就追进了村。
黄古文带了几个战士冲进了敌人的伙房,看见伙房里有一盆热气腾腾的鸡,抓起来就吃。敌人哪里会想到红军来得这么快?伙夫马上走过来斥责道:“这是给师长做的!不准吃!”再一看,是红军,他傻了眼了。
黄古文带着六连的战士们,继续向前追击。在村口,他们用十数枚手榴弹解决了一窝逃兵;树林边上,他们用机枪、冲锋枪的密集的火力攻击乱逃、乱藏的中央军;在路边上,他们大喊着“红军优待俘虏”,缴了成群成堆的敌人的武器。换上了新的武器,披上了刚缴获的长长的子弹袋,六连的战士们更是精神焕发,忘记了疲劳,忘记了饥饿,他们有了使不完的劲。
有一大群敌人聚在路边,摇摇晃晃,看见红军追上来了,无精打采地举起了手,他们的脚下、路旁、草丛里全是丢弃的枪枝弹药。
全体同志们:为着这一光明的前途共同奋斗呵!
党中央委员会
中革军委
二月十六日
杨成武和王开湘看了一遍,异口同声地说:“得马上组织学习。”
王开湘喊道:“通信员,通知各营长,迅速到这儿来开会!”
不一会,几个营长都到了,团党总支书记罗华生,参谋长也都聚了过来。
杨成武宣读了中革军委《告全体红色指战员书》,然后提高了声音,对所有的人说:
“中革军委发布了最新的战略方针,要把这一方针很快地传达给每一个指战员,以增强我们必胜的信心;同时,也要让我们的干部战士清楚,我们现在将要夺取太平渡的战斗,就是开始实现军委最新战略方针的第一仗。我们是先锋团,我们四团是一把尖刀,一定要所向无敌,旗开得胜!”
干部们分头跑去了。
马上,在行军的队伍里,在队伍的旁边,在土堆上,宣传的声音,鼓动的激情就像一股春风吹到了四团每一个人的心里。
“中革军委发布《告全体红色指战员书》!”
“我们需要在云贵川三省的广大地区中,创建新的苏区根据地!”
“回师赤水,消灭黔军!”
“打破蒋介石的‘围剿’!”
“先锋四团,英勇前进;夺取渡口,消灭黔军!”
群情激昂,步伐豪迈,红四团挥师东进,真的杀了个回马枪。
又是新的一天。
行进中的红四团。
王开湘用鞭子一挥,战马飞驰而前。他要赶到一营,马上把战斗任务布置下去。现在离太平渡已经很近了。
一营长季光顺马上组织了突击连,由他亲自带队,扑向太平渡。
这是2月18日。下午,四团占领太平渡,马上控制了几条船只,并以突击队迅速划船到北岸,占领了北岸的渡口;突击队又马不停蹄地冲上了渡口旁边的山头,以保证渡口的安全。太平渡,在四川一边;河的对面,就到了贵州。
太平渡河边有一块大石,叫老鹰石。红军战士把棕绳拴在老鹰石上,把另一头拖向贵州一边。新来的团总支部书记罗华生站在老鹰石上,望着贵州一边,笑着说:“这叫一条棕绳连两省。”
当地的船工和老百姓也赶来帮忙,浮桥很快就架起来了。
(八)
1935年2月20日。红一军团主力集结于土城、枫村坝一带地域,军团司令部驻扎枫村坝。
这是不寻常的一天。
红一军团召开连以上干部会议,传达了遵义会议精神。
军团政治部主任罗荣桓、政委聂荣臻等都讲了话。
各级干部以十分激动的心情倾听着,有些人在笔记本上飞快地记着,有些人听得太投入了,好一会都忘记了记录。
广大指战员第一次听到了来自中央的声音--
在第五次反“围剿”中,以博古为首的“左倾”领导人,排斥毛泽东同志的领导,拒绝毛泽东同志的正确意见,错误地提出“御敌于国门之外”的政治口号;在军事上,完全依靠一点也不了解中国国情的外国人李德,采用完全不适合红军作战特点的堡垒对堡垒、阵地战对阵地战,以及所谓的“短促突击”作战方针,完全是一种军事上的冒险,是完全错误的。正因为这错误的军事方针,使红军越打越被动,越打伤亡越大,越打苏区范围越小,最终把整个中央苏区丢失。
在战略转移开始后,又采取了被动的逃跑主义方式,最典型的就是:用一、三、八、九共四个军团从两旁护卫中央纵队,用第五军团从后阻击敌人追击。这就像四个轿夫,从四面抬着一顶轿子。大家想想,这样的行军方式有利于作战吗?而中央纵队却又像搬家似的把笨重的机器都搬出来了,有些部件就需要十几个人抬,一晚上才能翻一个山头。这种方式能摆脱敌人的追击吗?在从道县到湘江的路上,硬是慢腾腾地爬了六七天,让红军一、三军团的主力在新圩、界首、脚山不得不和在数量和装备上都占有绝对优势的敌人硬拼,造成了极大的伤亡。
军团政委聂荣臻说:“特别是过湘江,进一步暴露了教条宗派集团在政治上和军事指挥上的逃跑主义错误,促进人们从根本上考虑党的路线问题、领导问题。1935年1月15日至17日,党中央在遵义召开了重要会议,撤销了李德的军事指挥权,由毛泽东来领导红军。”
掌声响起来了!
止不住的眼泪流出来了!
激动的心快要跳出来了!
大家纷纷在说:
“李德终于下台了!”
“毛泽东又领导咱们红军啦!”
“毛主席领导我们了!”
“红军要胜利了!”
红四团驻地。
鲜红的军旗,整齐的队列,昂扬的斗志。
队伍的前面站在王开湘、杨成武、李英华、罗华生。
政委杨成武激动地在讲话: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了,红军不得不退出了中央苏区。我的心里很难受。特别是湘江一仗,更让人窝火。毛主席以前领导我们不是轻而易举地粉碎了蒋介石的四次疯狂“围剿”吗?那时候,毛主席率领下的红军,真是雷公打豆腐,“嘁里喀嚓”,战无不胜,所击者灭。”
杨成武越讲越激动,他想起了以前的无数次胜仗,他想起了牺牲地脚山的数不清的战友,他想到了苏区,他想到了红军现在的处境;他忽然感到:从扎西转兵东进,杀敌人一个回马枪,抢占娄山关,这又像第三次反“围剿”时的情景,那不正是在毛主席的领导下,以运动战来消灭敌人、争取战略上的主动吗?
杨成武又高兴地大声说:
“红四团的全体指战员们,从今以后,我们就要在毛主席的领导下,从胜利走向胜利!”
掌声如雷一般在山林边轰响,直冲云霄。
(九)
红四团的战士们又出发了。
红一军团直插黑神庙东南娄山关敌人侧后,迂回攻击。
红三军团攻上了娄山关。
接着,红军主力从娄山关上以排山倒海之势压了下来,直扑遵义。
红军的这次攻击,打了敌人一个措手不及。乌江南岸的国民党军吴奇伟纵队两个师急忙渡过乌江,向遵义增援。
毛主席命令红三军团要以迅猛之势拿下遵义,然后抢占遵义城南高地,准备打向北增援的蒋介石中央军两个主力师;命令红一军团主力直插遵义东南,先协助红三军团夺占遵义,再夹击敌人的增援部队。
遵义城南的战斗开始了。
吴奇伟的两个精锐师,依仗武器精良、人员充足,拼命向红三军团防守的老鸦山、红花岗一线猛扑,有些阵地数易其手。
红一军团的迂回包抄正是时候。
杨成武和王开湘率领红四团的战士们直扑忠庄铺敌军指挥部。王有才一马当先,他嫌手枪不过瘾,早就抱了一挺轻机枪,一阵冲锋,一通猛扫。敌指挥部里一下子乱了,扔了电话奔跑的,带着电报耳机钻到桌下的,刚从墙上摘下枪就被打倒的……接着是“红军优待俘虏”“举起手来”的怒吼。王家烈带着残兵败将向西逃了,吴奇伟惊恐万状地跳上汽车向南逃了。
红四团主力又开始向进攻老鸦山的敌人的侧背发起突然攻击。林玉的机枪连摆开了架式,数挺轻重机枪一齐怒吼起来。结实有力的杨尚堃一边挥着手枪呐喊,一边组织二连从左边迂回攻击。坚决而倔强的黄古文挺着刚缴获的捷克式,勇猛地从右边往山上扑去,他的身后是飞步冲锋的六连的战士们。
机枪,步枪,冲锋枪对准了敌人的后背,手榴弹飞进了乱哄哄的敌群。这是致命的一刀,这一刀太有力了,它一下子就斩断了饿狼的背,打断了狂犬的腿。蒋介石的中央军乱叫着,仓皇溃逃。跑得慢的,不是在枪弹中滚下山坡,就是在长刀的电光中血肉横飞。
蒋介石的嫡系师开始逃跑了。
(十)
师部的紧急命令随着飞驰的战马传到了红四团:
“师长命令,立即向南追击,直夺懒板凳!”
杨成武跳到了马上,他大喊一声:“吹集合号!”
号声响起来了,四团的战士们迅速列队。满身的灰尘,满身的硝烟,鲜血渗出了绷带,斗志紧绷在脸上。
王开湘立即发布命令:
“全团向南追击,直夺懒板凳,封锁乌江渡口,绝不能让敌人逃过乌江!”
战士们开始奔跑了。
团干部又做了分工:政委带二营在最前面,团长带一营,参谋长带三营。总支部书记罗华生率一个连在后清理俘虏。
追击的路上。
高高飘扬的红旗,连续不断地呐喊。
“缴枪不杀!”
“红军优待俘虏!”
“放下武器!”
“举起手来!”
有些敌人逃着逃着,身子一软倒了下去,连举手的力气也没有了;
有些敌人坐在路边,不停地喘着白气,翻着眼睛,颤抖着双手;
有些敌人躺在路中间,嘴里“呼哧呼哧”地,只是两只手高高地举着。
一路上到处都是敌人的散兵,到处是丢弃的弹药箱。
红四团一直追杀。
白玉林实在跑不动了,他用一只手撑着腰还在坚持。他在后面喊:
“政委,政委,歇一歇吧……”
“政委,政委,大家早就饿……坏了,没有……力气……了。”
杨成武稍一停步,他知道白玉林已经很不容易了。他一边对旁边的战士喊道“快”,一面走过来,扶了白玉林一把,要白玉林骑上马。白玉林哪里肯,死活不上。
杨成武急切地说:“白玉林,你知道吗?红军累了,敌人也累了;红军没吃饭,敌人也没吃饭。只要红军不怕饿肚子,不怕疲劳,就一定能截住敌人,抓更多的俘虏!”
杨成武一边照顾白玉林,一边朝旁边的战士喊:
“不要怕饿肚子,敌人更饿!”
“不要怕疲劳,敌人更疲劳!”
“跑得越快,抓的俘虏越多!”
“绝不能让敌人逃到乌江以南!快!”
“追到乌江边,全歼敌人!”
“把敌人赶到乌江去喝水!”
一路追击,一路缴获。四团的战士夺下了逃兵身上的冲锋枪,捡起了路边的轻机枪,抓起了挂在树枝上的子弹袋。
(十一)
到黄昏了,有一股敌人刚逃到路边一个村子,停下来做饭。马上,红四团就追进了村。
黄古文带了几个战士冲进了敌人的伙房,看见伙房里有一盆热气腾腾的鸡,抓起来就吃。敌人哪里会想到红军来得这么快?伙夫马上走过来斥责道:“这是给师长做的!不准吃!”再一看,是红军,他傻了眼了。
黄古文带着六连的战士们,继续向前追击。在村口,他们用十数枚手榴弹解决了一窝逃兵;树林边上,他们用机枪、冲锋枪的密集的火力攻击乱逃、乱藏的中央军;在路边上,他们大喊着“红军优待俘虏”,缴了成群成堆的敌人的武器。换上了新的武器,披上了刚缴获的长长的子弹袋,六连的战士们更是精神焕发,忘记了疲劳,忘记了饥饿,他们有了使不完的劲。
有一大群敌人聚在路边,摇摇晃晃,看见红军追上来了,无精打采地举起了手,他们的脚下、路旁、草丛里全是丢弃的枪枝弹药。
上一章
下一章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登录 后再戳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