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属:原创 · 独家授权
字数:55943
阅读:9538
发表:2019/12/28
爱情,校园
小说
混迹网吧那些年(上)
- 故事梗概
- 作品卖点
- 作品正文
同时我想知道高雪前程如何。通过一个网友,我聊到高雪,问她过的怎样。有了高雪的QQ号码。我并没有表明身份,因为觉得这样比较有乐趣。
“试考的怎么样?”我问。
“还不错,不出意外的话是二本,你呢?”
“估下来是440多分。”
“那三本走定了。”高雪一贯的说话不经大脑,完全不顾当事人的感受。
“应该是的。”
谁知道高雪转去一中,学习成绩已远远超过我。我的分数估计刚过二本线,在填志愿这方面,一家人没有经验,完全是看哪所学校名字好听选哪所,学费且不能超过一万,一万是心里价位。选某某海洋大学吧,想想整天漂在海上也不好。选农业大学,对种植作物没有什么兴趣,选我喜欢的广告专业学费最低都是一万起。在选专业方面我们也一无所知,在所有的专业里,我咬定广告专业,因为可以发挥创意。家里的一位舅舅是老师,我妈特地请他挑选了几个专业,在我这里都被否决。因为不管那专业就业前景多么好,我始终认为感兴趣才是最重要的。三本里选择了某某酒店管理学院的市场营销专业,因为听起来很有前途。我们脑子里立刻出现一副设备豪华,富丽堂皇的景象。大人们说,这个专业适合你,你口才好。在我们的想象中,市场营销一定就是抱着一堆产品去挨家挨户的游说。
家里咨询一位教育局的长者,据说这人在填报志愿方面非常有经验。于是希望又被寄托在这位长者身上。长者选出河北的一所经济学院,于是这学校被填在我二本志愿的第一个。
这段时间我们除了约出来上网,再无事可做。每次老李都告诉我其他人的走向动态。
最终成绩公布,我的分数只超过二本线5分。而长者报的那学院,就算我再赠送我50分也望尘莫及。这意味着我掉入三本。
今年称为“撞车年”最合适不过。班里情况一片惨败,全班第一名的女生考取一个偏远地区的二本,学费只要两千快。这些早在预料之中。我,老李,杨华,以及很多人成为“撞车”族的一员。我们这届的考生分成两派,一派已经开始练习复读,准备再给自己一次机会。另一派是我和老李这种,不想再重新来一次生不如死的365天。
考前靠自己,考完看家长。这时候几乎每个人家里都与招生处有千丝万缕的关系,提起来都是“那主任和我爸的同学是战友。”老李有家里的亲戚帮忙,弄出来三所学校供其挑选选,老李选择了武汉的一所二本。与此同时我的家里靠一个间接的关系跑去招生处忙活,我最后的希望又寄托在父母的表情之上,企图从只言片语种试图看到预兆,阴晴不定。
这天老妈回来后满腹怨气,直骂招生处的人:“我去给你退三本的档,开始那些人很客气,以为是“给王主任交了钱的”,过会弄清楚以后就不理人了。我气得在招生办门口哭了一天······单位的人说了,那个王主任狮子大开口,其实要是我们有钱,多塞些钱随便弄一个二本给你上。”
“没关系,三本就三本,至少是本科。”
我们求学十二年,最终还需要靠钱才能进入希望的学校。从杨华那我得知不少人的成绩,吴梦琦考去武汉,557分。
很多人抱怨今年的高校分数像股市,起伏变化难料。往年难以企及的院校,今年成了冷门,而本以为十拿九稳的志愿,偏偏那大学身价飞涨,一些三本学校的分数比二本还高。
高考填报志愿是全中国最大的赌博,并且合法。
高雪考去浙江。朋友们说,剩下的三个月是人生中最悠闲的时间。
章节二十一:在火车上,我想起了初中认识她那天
第二日早晨醒来,车厢里一片耀眼的阳光。我掀开窗帘,外面是寸草不生的荒凉。车上的人说已出了新疆,到达甘肃。在移动的床铺上睡觉很不习惯,人人脸色憔悴。广播响了起来:“旅客朋友们,列车离开乌鲁木齐,向着成都的方向飞驰而去······”我翻了翻身,目光停留在床铺对面的一个女孩身上,她还在熟睡。上车的时候,她的母亲显然对女儿独自出行没有信心。用一种不信任的目光将我上下打量了一遍,然后换做关切的眼神,说小兄弟你也是去上学吧,我说嗯。她又问是哪所学校,等我把那个陌生名字背出来,她像中了彩票似的惊奇的叫到----那你们两是在一个学校了,哈哈,你们是同学啦······我很假的笑了下,表示小小的惊喜,为了不使大家尴尬。这种演戏的感觉不怎么好受。但是每个人面临这种局面,都该表示礼节,如我母亲所教。
我想起了吴梦琦。
升入初中第一天,我匆忙的赶到教室门口,发现里面的人已经坐整齐。我和另外一个白白胖胖的同学双双迟到。一个中老年妇女依在门口。我联想到的一个动物,熊。她的眼睛是两道缝,从缝隙里透出的目光盯着我,慢悠悠的问:
“为什么迟到?”
“我起来晚了。”
“试考的怎么样?”我问。
“还不错,不出意外的话是二本,你呢?”
“估下来是440多分。”
“那三本走定了。”高雪一贯的说话不经大脑,完全不顾当事人的感受。
“应该是的。”
谁知道高雪转去一中,学习成绩已远远超过我。我的分数估计刚过二本线,在填志愿这方面,一家人没有经验,完全是看哪所学校名字好听选哪所,学费且不能超过一万,一万是心里价位。选某某海洋大学吧,想想整天漂在海上也不好。选农业大学,对种植作物没有什么兴趣,选我喜欢的广告专业学费最低都是一万起。在选专业方面我们也一无所知,在所有的专业里,我咬定广告专业,因为可以发挥创意。家里的一位舅舅是老师,我妈特地请他挑选了几个专业,在我这里都被否决。因为不管那专业就业前景多么好,我始终认为感兴趣才是最重要的。三本里选择了某某酒店管理学院的市场营销专业,因为听起来很有前途。我们脑子里立刻出现一副设备豪华,富丽堂皇的景象。大人们说,这个专业适合你,你口才好。在我们的想象中,市场营销一定就是抱着一堆产品去挨家挨户的游说。
家里咨询一位教育局的长者,据说这人在填报志愿方面非常有经验。于是希望又被寄托在这位长者身上。长者选出河北的一所经济学院,于是这学校被填在我二本志愿的第一个。
这段时间我们除了约出来上网,再无事可做。每次老李都告诉我其他人的走向动态。
最终成绩公布,我的分数只超过二本线5分。而长者报的那学院,就算我再赠送我50分也望尘莫及。这意味着我掉入三本。
今年称为“撞车年”最合适不过。班里情况一片惨败,全班第一名的女生考取一个偏远地区的二本,学费只要两千快。这些早在预料之中。我,老李,杨华,以及很多人成为“撞车”族的一员。我们这届的考生分成两派,一派已经开始练习复读,准备再给自己一次机会。另一派是我和老李这种,不想再重新来一次生不如死的365天。
考前靠自己,考完看家长。这时候几乎每个人家里都与招生处有千丝万缕的关系,提起来都是“那主任和我爸的同学是战友。”老李有家里的亲戚帮忙,弄出来三所学校供其挑选选,老李选择了武汉的一所二本。与此同时我的家里靠一个间接的关系跑去招生处忙活,我最后的希望又寄托在父母的表情之上,企图从只言片语种试图看到预兆,阴晴不定。
这天老妈回来后满腹怨气,直骂招生处的人:“我去给你退三本的档,开始那些人很客气,以为是“给王主任交了钱的”,过会弄清楚以后就不理人了。我气得在招生办门口哭了一天······单位的人说了,那个王主任狮子大开口,其实要是我们有钱,多塞些钱随便弄一个二本给你上。”
“没关系,三本就三本,至少是本科。”
我们求学十二年,最终还需要靠钱才能进入希望的学校。从杨华那我得知不少人的成绩,吴梦琦考去武汉,557分。
很多人抱怨今年的高校分数像股市,起伏变化难料。往年难以企及的院校,今年成了冷门,而本以为十拿九稳的志愿,偏偏那大学身价飞涨,一些三本学校的分数比二本还高。
高考填报志愿是全中国最大的赌博,并且合法。
高雪考去浙江。朋友们说,剩下的三个月是人生中最悠闲的时间。
章节二十一:在火车上,我想起了初中认识她那天
第二日早晨醒来,车厢里一片耀眼的阳光。我掀开窗帘,外面是寸草不生的荒凉。车上的人说已出了新疆,到达甘肃。在移动的床铺上睡觉很不习惯,人人脸色憔悴。广播响了起来:“旅客朋友们,列车离开乌鲁木齐,向着成都的方向飞驰而去······”我翻了翻身,目光停留在床铺对面的一个女孩身上,她还在熟睡。上车的时候,她的母亲显然对女儿独自出行没有信心。用一种不信任的目光将我上下打量了一遍,然后换做关切的眼神,说小兄弟你也是去上学吧,我说嗯。她又问是哪所学校,等我把那个陌生名字背出来,她像中了彩票似的惊奇的叫到----那你们两是在一个学校了,哈哈,你们是同学啦······我很假的笑了下,表示小小的惊喜,为了不使大家尴尬。这种演戏的感觉不怎么好受。但是每个人面临这种局面,都该表示礼节,如我母亲所教。
我想起了吴梦琦。
升入初中第一天,我匆忙的赶到教室门口,发现里面的人已经坐整齐。我和另外一个白白胖胖的同学双双迟到。一个中老年妇女依在门口。我联想到的一个动物,熊。她的眼睛是两道缝,从缝隙里透出的目光盯着我,慢悠悠的问:
“为什么迟到?”
“我起来晚了。”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登录 后再戳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