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属:原创 · 独家授权
字数:8539
阅读:7682
发表:2018/2/27
20章 主旋律,历史 小说
《我是人间惆怅客》第7章:伯乐慧眼识英才
1
2
3
4
5
6
7
8
- 故事梗概
- 作品正文
【本作品已在华语剧本网版权保护中心进行版权登记,登记2018-B-00503】
寒来暑往,春秋几度。随着成德年龄渐长,明珠为他请了不少名师。诗词歌赋,《四书》《五经》,诸子百家的文章几乎读遍。身为满人后裔,如此痴迷于汉家文学典籍实属不易,这与其父明珠平日对汉文化的开明与敬重不无关系。明府建有“穴砚斋”、“自怡园”及“花间草堂”等藏书楼。其中,收藏宋、元善本数十种,明刻本数百种……
康熙十年,成德17岁。这一年,由于才学出众,他顺利入清朝最高学府“国子监”读书。
开学前日晚,成德心事重重,入“国子监”后,再不能如以往,日日与静荷相伴左右,他已习惯静荷在他的视线里,习惯她绵绵软语。还有那只陪他近十载,现已有些老态的大花猫----‘游侠’。
他觉着应该同他们告个别,他抱起卧在身边的‘游侠’,先用脸颊亲了亲猫头,右手在猫背上不停地摩挲,边摩挲边嘱咐说:“游侠,往后我不能陪你了。从明日起,你就去静荷姐姐那,我会想你的,你要听姐姐的话……”大花猫听到这些,哀伤地叫了几声。成德就算心有不舍,但也无奈。
嘱咐完游侠,成德抱起她,带上萧来到‘菡萏苑’----静荷的居所,与成德的‘渌水亭’一墙之隔。
见成德抱着‘游侠’进来,静荷并未在意,以往他常抱猫过来。成德把猫放到静荷怀里,取出萧对静荷说:“静荷,我刚刚谱了一支曲子,你想不想听?”一听成德有新作,静荷便急迫地催道:“好啊,快吹来听听!”
只见成德执萧乐起,音调婉转悠扬,曲中不乏淡淡的忧伤。
曲罢,静荷问:“表哥这是怎么了?”成德收起萧,看着静荷,说道:“明日,我就去‘国子监’了,今晚,是来与妹妹道别的。”静荷听了不免有些难过,不过,她安慰道:“表哥,没什么,只是一时不见面,又不是……”她想说永别,但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她觉着说这话不吉利。成德知道,静荷是个懂事的姑娘,就算心有不舍,她也不会说。
静荷又嘱咐一番后,便催着成德早些回去歇息。
成德起身,大花猫用惊恐的目光看着他,喵喵叫个不停。成德不忍直视,疾步走了出去。静荷担心猫从她身上逃脱,喊道:“羽若快关门。”羽若赶快跑出去,把门关上。
次日,成德告别家人,骑马与书童、仆人早早启程。走了一阵子,便来到“国子监街”西街口。走过“成贤街”门牌楼,在路北用满汉文镌刻“文武官员到此下马”的石碑前,他们翻身下马。待步行至“国子监”门牌楼前,成德止住脚步,他举目仰视这座高大庄严的门牌楼----是一间二柱三楼的结构,牌楼额题“監子國”几个鎏金大字。成德笃定:从这里,他定能蟾宫折桂,展翅高飞。
料理完相关事宜,成德在“国子监”中院转了转。院子不大,太学门内东西两侧是廊房,共六堂。东侧为“率性堂”、“诚心堂”、“崇志堂”;西侧为“修道堂”、“正义堂”、“广业堂”。每堂十一间,共六十六间。这些堂名均取自儒家经典。六堂等级有别,分初、中、高级。因成德学识不凡,故直入高级班----‘率性堂’。正对太学门坐北朝南的是彝伦堂,彝伦堂的建筑形式为单檐悬山顶,面阔七间,后带抱厦三间,是“国子监”藏书之所。
辰时三刻,由监丞主持开学典礼,学子们一排排端坐在彝伦堂前,司业、祭酒先后致辞。典礼过后,由监丞引领新生到东侧孔庙祭拜先师。
进入孔庙,成德被一棵古柏所吸引,这颗柏树叫“辨奸柏”,相传为元代“国子监”祭酒许衡所植。明代奸相严嵩代皇帝祭礼,经过此树下,狂风骤起,吹动树枝掀掉了他的乌纱帽。后人说此树有知,可辩忠奸,因此得名。
“一棵柏树能辨忠奸,岂不是神灵附体?玩笑开大发了。”听闻身后有人言语无理,成德转过头,他瞧见身后站着一位与自己年龄相仿的监生,一副吊儿郎当的样子。见有人看自己,此人便拱手说道:“小弟夏垂文,苏州人士,敢问公子尊姓大名?”成德转过身,拱手回道:“苏州好地方,‘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在下纳兰成德,幸会。”成德言谈举止优雅得体。“原来是纳兰公子,小生这厢有礼了。” 夏垂文一脸惊讶地说道。
成德被眼前这位年轻人的热情弄糊涂了,他快速回忆,是否曾与此人有过一面之缘,回忆结果告之,所识无此人。成德便直言:“我与公子不过萍水相逢,公子怎知我?”
夏垂文听后,不免有些尴尬,他解释道:“令尊乃当今朝廷重臣,公子才学品貌更是闻名遐迩,小弟是未见其人,先闻其名啊!”其实,成德并不想听这些恭维话,他移开话题,问:“夏公子分到哪个堂?”夏垂文回道:“初级,西侧广业堂。我猜纳兰公子应在东侧中级或高级班吧?”成德微微一笑,说道:“差不多,都在一个院子,往后会常见面。”说完,二人一同向主殿走去。
主殿内正面摆放着孔子的牌位,侧面两端各置四位先贤的牌位……监生们于孔子牌位前双膝跪地,九叩首……
午后,成德早早来到“率性堂”,进门一瞧,已有几位监生先他至此,彼此寒暄后,成德把书放到座位上。他环顾四周,十一间长的课堂此时显得格外空旷,课堂中间整齐的摆放着四排桌凳。看见东墙上挂着一张大课表,成德走过去,站在课表前数了数,每月放三天假,然后就是背书、会讲---由博士授课(教授),复讲---由监生讲述学习感言,还有射箭、书法等,可谓文武兼备,课目繁多。
末时初刻,一位先生模样的人踱步而入,手里拿着一本名册。成德打量一番,估莫是学正(班主任,讲师)。此人身着一身青衣,头戴瓜皮帽,眉清目朗,由内至外透着一股书卷气。先生放下名册,目光由左向右,再从右向左扫视一番,平和中透着一股威严,满屋顿时鸦雀无声。
先生开口说道:“本人姓卫,字璆(qiu)鸣,即日起,履职‘率性堂’学正。本人将会同‘子修’博士等人,与座下的诸位天之骄子,共同研习天地之道;君臣之礼;国家之法度。不过,今日是开学首日,循惯例,先堂中点名,而后与诸位聊聊‘国子监’的前世今生。”随后翻开名册,逐个念名字,点名完毕,他收起名册薄。说道:“下面讲讲‘国子监’的由来----‘国子监’又名‘太学’。汉武帝时,儒家代表人物董仲舒倡导‘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并同公孙弘等人提议‘兴太学,置名师,以养天下之士。’汉武帝采纳了他们的建议,于公元前124年创建‘太学’,从此,儒家思想便成为古代教育的主要思想。魏晋南北朝时期,晋武帝设立‘国子学’,北齐改为‘国子寺’,隋炀帝大业三年(公元603年)改名为‘国子监’。至此,‘国子监’这个名号已沿用1000年之久。”
说到此,他停顿了片刻,接着又说道:“诸位应已知晓,‘率性堂’是六堂中唯一的高级班,唯有优秀学子才可有幸坐于此堂。还有正北面的‘彝伦堂’,建于元代,时称‘崇文阁’,是‘国子监’藏书之地。明永乐年间重建,改称‘彝伦堂’。凡皇帝临雍讲学,均于此设座……”
遵课表,‘国子监’的日常就是会讲、背书、复讲、射箭、书法等。终于熬到首个放假日,仆人早早到大门外等候。成德匆匆骑上马,过了西‘成贤街’门牌楼,见街上人烟稀少,他便策马扬鞭。不多时,便来到明府门前,他把缰绳交给仆人,快速来到上房。
觉罗氏已等候多时。见儿子进来,高兴地起身,双手扶着成德的肩膀,上下打量着:“让额娘好好瞧瞧,在那吃住还习惯吗?辛不辛苦?几人住一房?……”觉罗氏一连串的问题,让成德应接不暇,他只好点头:“嗯”。觉罗氏又说,“好像瘦了,一会儿,额娘吩咐厨房做些好吃的,给你补一补。”
成德没见到弟弟,便问:“额娘,揆叙呢?”提起揆叙,觉罗氏叹口气,坐到踏上:“这孩子,真是不省心,大概是孙猴子转世,不然怎么那么淘。”成德见额娘不高兴,便安慰几句。
从上房出来,成德径直来到‘菡萏苑’。一进月亮门,便瞧见静荷在荷塘边的亭子下,倚着美人靠正绣荷包,恬恬静静,宛若莲荷中另一朵别样的清莲,不与百荷争妍,却清新绝世。‘游侠’慵懒地卧在她旁边,享受着这份宁静。
成德蹑手蹑脚走到她身后,轻轻夺过荷包。静荷被他突如其来的举动吓了一跳,她转过头见是成德,并没有惊讶,因为她知道,今日是成德回府日。她平静地说道:“表哥回来啦,坐。”
‘游侠’睁开眼看见成德,便立刻站起来,朝他叫个不停。成德把荷包递给静荷,绕过去抱起‘游侠’,坐到静荷身边。两人默默凝视对方,彼此眼含情榡。
气氛缱绻,沉默了一会子,静荷先打破沉静:“表哥,想听笑话吗?”成德诧异地问:“妹妹也会讲笑话?我怎么不知道。” 静荷笑道:“是近日才学的。告示上说,有位财主家大小姐过几日招亲,以绣球为准,谁抢到绣球,大小姐就许配给谁。招亲那日,台下熙熙攘攘,人头传动。其实,大小姐早有心仪之人----是在集市上偶遇的一位穷秀才。财主得知此事,勃然大怒,他的女儿岂能嫁一个穷秀才?于是百般阻挠。不过,财主找媒人提亲,大小姐也一概不从。就这样僵持几年,大小姐出阁已过适龄,财主整日愁眉不展。一日,大小姐出了个主意----抛绣球招亲。财主虽觉荒唐,但也没辙,只好应了她。招亲开始,只见大小姐缓缓走到高台,她左顾右盼,好不容易在人群中找到了那位秀才,她抓起绣球便抛了过去。没曾想半路杀出个程咬金,被一个黑不溜秋的人给抢了先。小姐很是生气,对那人翻了翻白眼,说道,‘讨厌,哪里来的黑泥鳅。’那人听小姐这么说,便嬉笑着说了首打油诗:‘小姐莫嫌公子丑,家中有粮百千斗。只要小姐敢相许,一世吃穿不用愁。’财主家千金一听这话,心想,‘谁稀罕你家的斗百千。’于是,脑怒回了一首:‘公子肤色黑如碳,夜里丢了寻不见。姑娘自幼就胆怯,瞧你一眼恶梦连。’公子一听,便口吐白沫倒在地上。
成德笑道:“出言不善,这是大家闺秀吗?” 静荷笑道:“谁让他不知趣,坏了人家的好事。”二人又说了会子体己话……
晚饭后,成德告别家人和‘游侠’又回到了‘国子监’。他为同号舍及相邻号舍不能回去的监生带了些食物,有水果、糕点等,众人兴奋地一起分享美味……
康熙十年,成德17岁。这一年,由于才学出众,他顺利入清朝最高学府“国子监”读书。
开学前日晚,成德心事重重,入“国子监”后,再不能如以往,日日与静荷相伴左右,他已习惯静荷在他的视线里,习惯她绵绵软语。还有那只陪他近十载,现已有些老态的大花猫----‘游侠’。
他觉着应该同他们告个别,他抱起卧在身边的‘游侠’,先用脸颊亲了亲猫头,右手在猫背上不停地摩挲,边摩挲边嘱咐说:“游侠,往后我不能陪你了。从明日起,你就去静荷姐姐那,我会想你的,你要听姐姐的话……”大花猫听到这些,哀伤地叫了几声。成德就算心有不舍,但也无奈。
嘱咐完游侠,成德抱起她,带上萧来到‘菡萏苑’----静荷的居所,与成德的‘渌水亭’一墙之隔。
见成德抱着‘游侠’进来,静荷并未在意,以往他常抱猫过来。成德把猫放到静荷怀里,取出萧对静荷说:“静荷,我刚刚谱了一支曲子,你想不想听?”一听成德有新作,静荷便急迫地催道:“好啊,快吹来听听!”
只见成德执萧乐起,音调婉转悠扬,曲中不乏淡淡的忧伤。
曲罢,静荷问:“表哥这是怎么了?”成德收起萧,看着静荷,说道:“明日,我就去‘国子监’了,今晚,是来与妹妹道别的。”静荷听了不免有些难过,不过,她安慰道:“表哥,没什么,只是一时不见面,又不是……”她想说永别,但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她觉着说这话不吉利。成德知道,静荷是个懂事的姑娘,就算心有不舍,她也不会说。
静荷又嘱咐一番后,便催着成德早些回去歇息。
成德起身,大花猫用惊恐的目光看着他,喵喵叫个不停。成德不忍直视,疾步走了出去。静荷担心猫从她身上逃脱,喊道:“羽若快关门。”羽若赶快跑出去,把门关上。
次日,成德告别家人,骑马与书童、仆人早早启程。走了一阵子,便来到“国子监街”西街口。走过“成贤街”门牌楼,在路北用满汉文镌刻“文武官员到此下马”的石碑前,他们翻身下马。待步行至“国子监”门牌楼前,成德止住脚步,他举目仰视这座高大庄严的门牌楼----是一间二柱三楼的结构,牌楼额题“監子國”几个鎏金大字。成德笃定:从这里,他定能蟾宫折桂,展翅高飞。
料理完相关事宜,成德在“国子监”中院转了转。院子不大,太学门内东西两侧是廊房,共六堂。东侧为“率性堂”、“诚心堂”、“崇志堂”;西侧为“修道堂”、“正义堂”、“广业堂”。每堂十一间,共六十六间。这些堂名均取自儒家经典。六堂等级有别,分初、中、高级。因成德学识不凡,故直入高级班----‘率性堂’。正对太学门坐北朝南的是彝伦堂,彝伦堂的建筑形式为单檐悬山顶,面阔七间,后带抱厦三间,是“国子监”藏书之所。
辰时三刻,由监丞主持开学典礼,学子们一排排端坐在彝伦堂前,司业、祭酒先后致辞。典礼过后,由监丞引领新生到东侧孔庙祭拜先师。
进入孔庙,成德被一棵古柏所吸引,这颗柏树叫“辨奸柏”,相传为元代“国子监”祭酒许衡所植。明代奸相严嵩代皇帝祭礼,经过此树下,狂风骤起,吹动树枝掀掉了他的乌纱帽。后人说此树有知,可辩忠奸,因此得名。
“一棵柏树能辨忠奸,岂不是神灵附体?玩笑开大发了。”听闻身后有人言语无理,成德转过头,他瞧见身后站着一位与自己年龄相仿的监生,一副吊儿郎当的样子。见有人看自己,此人便拱手说道:“小弟夏垂文,苏州人士,敢问公子尊姓大名?”成德转过身,拱手回道:“苏州好地方,‘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在下纳兰成德,幸会。”成德言谈举止优雅得体。“原来是纳兰公子,小生这厢有礼了。” 夏垂文一脸惊讶地说道。
成德被眼前这位年轻人的热情弄糊涂了,他快速回忆,是否曾与此人有过一面之缘,回忆结果告之,所识无此人。成德便直言:“我与公子不过萍水相逢,公子怎知我?”
夏垂文听后,不免有些尴尬,他解释道:“令尊乃当今朝廷重臣,公子才学品貌更是闻名遐迩,小弟是未见其人,先闻其名啊!”其实,成德并不想听这些恭维话,他移开话题,问:“夏公子分到哪个堂?”夏垂文回道:“初级,西侧广业堂。我猜纳兰公子应在东侧中级或高级班吧?”成德微微一笑,说道:“差不多,都在一个院子,往后会常见面。”说完,二人一同向主殿走去。
主殿内正面摆放着孔子的牌位,侧面两端各置四位先贤的牌位……监生们于孔子牌位前双膝跪地,九叩首……
午后,成德早早来到“率性堂”,进门一瞧,已有几位监生先他至此,彼此寒暄后,成德把书放到座位上。他环顾四周,十一间长的课堂此时显得格外空旷,课堂中间整齐的摆放着四排桌凳。看见东墙上挂着一张大课表,成德走过去,站在课表前数了数,每月放三天假,然后就是背书、会讲---由博士授课(教授),复讲---由监生讲述学习感言,还有射箭、书法等,可谓文武兼备,课目繁多。
末时初刻,一位先生模样的人踱步而入,手里拿着一本名册。成德打量一番,估莫是学正(班主任,讲师)。此人身着一身青衣,头戴瓜皮帽,眉清目朗,由内至外透着一股书卷气。先生放下名册,目光由左向右,再从右向左扫视一番,平和中透着一股威严,满屋顿时鸦雀无声。
先生开口说道:“本人姓卫,字璆(qiu)鸣,即日起,履职‘率性堂’学正。本人将会同‘子修’博士等人,与座下的诸位天之骄子,共同研习天地之道;君臣之礼;国家之法度。不过,今日是开学首日,循惯例,先堂中点名,而后与诸位聊聊‘国子监’的前世今生。”随后翻开名册,逐个念名字,点名完毕,他收起名册薄。说道:“下面讲讲‘国子监’的由来----‘国子监’又名‘太学’。汉武帝时,儒家代表人物董仲舒倡导‘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并同公孙弘等人提议‘兴太学,置名师,以养天下之士。’汉武帝采纳了他们的建议,于公元前124年创建‘太学’,从此,儒家思想便成为古代教育的主要思想。魏晋南北朝时期,晋武帝设立‘国子学’,北齐改为‘国子寺’,隋炀帝大业三年(公元603年)改名为‘国子监’。至此,‘国子监’这个名号已沿用1000年之久。”
说到此,他停顿了片刻,接着又说道:“诸位应已知晓,‘率性堂’是六堂中唯一的高级班,唯有优秀学子才可有幸坐于此堂。还有正北面的‘彝伦堂’,建于元代,时称‘崇文阁’,是‘国子监’藏书之地。明永乐年间重建,改称‘彝伦堂’。凡皇帝临雍讲学,均于此设座……”
遵课表,‘国子监’的日常就是会讲、背书、复讲、射箭、书法等。终于熬到首个放假日,仆人早早到大门外等候。成德匆匆骑上马,过了西‘成贤街’门牌楼,见街上人烟稀少,他便策马扬鞭。不多时,便来到明府门前,他把缰绳交给仆人,快速来到上房。
觉罗氏已等候多时。见儿子进来,高兴地起身,双手扶着成德的肩膀,上下打量着:“让额娘好好瞧瞧,在那吃住还习惯吗?辛不辛苦?几人住一房?……”觉罗氏一连串的问题,让成德应接不暇,他只好点头:“嗯”。觉罗氏又说,“好像瘦了,一会儿,额娘吩咐厨房做些好吃的,给你补一补。”
成德没见到弟弟,便问:“额娘,揆叙呢?”提起揆叙,觉罗氏叹口气,坐到踏上:“这孩子,真是不省心,大概是孙猴子转世,不然怎么那么淘。”成德见额娘不高兴,便安慰几句。
从上房出来,成德径直来到‘菡萏苑’。一进月亮门,便瞧见静荷在荷塘边的亭子下,倚着美人靠正绣荷包,恬恬静静,宛若莲荷中另一朵别样的清莲,不与百荷争妍,却清新绝世。‘游侠’慵懒地卧在她旁边,享受着这份宁静。
成德蹑手蹑脚走到她身后,轻轻夺过荷包。静荷被他突如其来的举动吓了一跳,她转过头见是成德,并没有惊讶,因为她知道,今日是成德回府日。她平静地说道:“表哥回来啦,坐。”
‘游侠’睁开眼看见成德,便立刻站起来,朝他叫个不停。成德把荷包递给静荷,绕过去抱起‘游侠’,坐到静荷身边。两人默默凝视对方,彼此眼含情榡。
气氛缱绻,沉默了一会子,静荷先打破沉静:“表哥,想听笑话吗?”成德诧异地问:“妹妹也会讲笑话?我怎么不知道。” 静荷笑道:“是近日才学的。告示上说,有位财主家大小姐过几日招亲,以绣球为准,谁抢到绣球,大小姐就许配给谁。招亲那日,台下熙熙攘攘,人头传动。其实,大小姐早有心仪之人----是在集市上偶遇的一位穷秀才。财主得知此事,勃然大怒,他的女儿岂能嫁一个穷秀才?于是百般阻挠。不过,财主找媒人提亲,大小姐也一概不从。就这样僵持几年,大小姐出阁已过适龄,财主整日愁眉不展。一日,大小姐出了个主意----抛绣球招亲。财主虽觉荒唐,但也没辙,只好应了她。招亲开始,只见大小姐缓缓走到高台,她左顾右盼,好不容易在人群中找到了那位秀才,她抓起绣球便抛了过去。没曾想半路杀出个程咬金,被一个黑不溜秋的人给抢了先。小姐很是生气,对那人翻了翻白眼,说道,‘讨厌,哪里来的黑泥鳅。’那人听小姐这么说,便嬉笑着说了首打油诗:‘小姐莫嫌公子丑,家中有粮百千斗。只要小姐敢相许,一世吃穿不用愁。’财主家千金一听这话,心想,‘谁稀罕你家的斗百千。’于是,脑怒回了一首:‘公子肤色黑如碳,夜里丢了寻不见。姑娘自幼就胆怯,瞧你一眼恶梦连。’公子一听,便口吐白沫倒在地上。
成德笑道:“出言不善,这是大家闺秀吗?” 静荷笑道:“谁让他不知趣,坏了人家的好事。”二人又说了会子体己话……
晚饭后,成德告别家人和‘游侠’又回到了‘国子监’。他为同号舍及相邻号舍不能回去的监生带了些食物,有水果、糕点等,众人兴奋地一起分享美味……
上一章
下一章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登录 后再戳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