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属:原创 · 独家授权
字数:17789
阅读:5987
发表:2020/3/14 修改:2020/4/8
20章 主旋律,历史 小说
《赣寰匪事》第6章
1
…
5
6
7
…
9
全部
- 故事梗概
- 作品卖点
- 作品正文
之后,解放军乘胜追击, 在麻山、南坑将谢明远的保安团和矿警队、应变工作队围歼,俘虏及临阵投诚人员近千人,缴获大批枪支弹药。谢明远率其漏网之鱼200多人枪,撤至芦溪逃进了武功山区。
武功山位于罗霄山脉北段西部,地跨安福、萍乡、宜春、莲花,面积360多平方公里,长约150公里,山体主要由花岗岩构成,并从宜春向西南延伸到湖南茶陵。主峰白鹤峰为最高顶,海拔1918.3米,为江西境内最高峰。
武功山上的道教、佛教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自汉晋起,被道佛两家择为修身养性之洞天福地。山上建有庵堂、寺庙、宫观达100多处,引无数善男信女到此朝拜。至明朝时香火达鼎盛时期,日进出香客达万人。历史上曾与衡山、庐山并称为江南三大名山,冠有衡首庐尾武功中之说。
特别自汉唐以来,诸多仰慕其山游赏的名人学士络绎不绝,留下了无数珍贵墨迹。最有名的数汉时葛玄、晋之葛洪、梁朝陶弘景、唐代的袁皓、宋之黄庭坚、明朝的徐霞客。
明未清初时期,武功山开始萧条,成为一个很不安定的地方,一些神密组织和名士往返各寺庙宫观,使武功山成为一个“反清复明”的秘密基地。进入近代,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武功山成为苏维埃游击队的藏身之地。三年游击战争时期,湘赣省委、省政府、省军区以武功山区为中心,同国民党反动派进行斗争,陈毅、谭余保、段焕竟等率红军游击队欲血坚持。抗战爆发后,国共两党二度合作抗日,武功山红军游击队下山改编为新四军,开赴抗日战场。之后,江西省委迁至武功山下的南山,在国民党限共、铲共的迫害下,因叛徒告密,省委遭到毁灭性破坏。
武功山不但历史攸久,还风景秀丽奇峰罗列,怪石林立形态诡异,处处深壑幽谷美妙绝伦,峰峰悬崖峭壁涌泉飞瀑,早在宋代时期就名声在外。站在最顶峰有万里云山齐到眼,九霄日月可摩肩之意境。山顶连绵的十万亩高山草甸,湖泉瀑潭、岩峰洞景让人难以忘怀,以及金顶古祭坛群,堪称江南三大绝景,古往今来令人神往。
两天后,四野的18军54师直捣江西的最西部,与湖南接攘的莲花县获得解放。至此, 武功山周边地区,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全部获得解放。
此时,四兵团另一路主力15军与5兵团18军三路长驱永丰,向驻守在县城的敌23军213师第639团发起攻击,在地下党的紧密配合和解放军的强大攻势下,国民党639团团长何世汉带着部分残兵,与副县长魏斌率领的江西保安17团100多人仓惶撤离县城,向永丰南部地区逃窜。
已于半月前在樟树组建的中共永丰县委,在书记游光辉率领下进驻县城,在龙云、义仓两地组织召开群众大会,18军政委谭冠三作重要讲话。指出当前的革命形势大好,全国70%的地区已经获得解放,江西省的北部、中部也全部解放。号召广大群众积极配合人民解放军,消灭国民党残余势力,迎接新中国的成立。同时宣告永丰军管会、中共永丰县委、县人民政府成立。
不日,又在解放中部重镇藤田时,将潜逃在陶唐、元南的保安17团残部歼灭,可惜让团长梁澄清逃脱。特别是让5年前就上山为匪,被梁澄清收编的老土匪张国华、张亮远,带着一小股土匪逃进深山老林,隐藏得无影无踪。
之后,两支劲旅又经峡江水边进至吉水八都,再兵分两路向吉水推进,经枫坪至吉水大东山一线,进占吉水县城,渡过赣江即刻向西面地区横扫过去。在击溃驻阜田、枫江的国民党军之后,继续沿赣江西岸向吉安进军。
第43师分左右两路到达吉安县郊的兴桥、河东一线,快速切断敌军退路。这时,五兵团的18军第52师从中路插进,经樟山奶奶庙进攻螺子山敌军阵地。战至中午时分,敌军全部瓦解溃退,解放军三个尖刀连一路侦察进城,敌军闻风弃城逃窜。第52师师长吴忠率部进占吉安城,宣告吉安获得解放。吉安市委书记赵筹,市长岳鸿春也率南下干部67人随军进城。宣告中共吉安市委、市人民政府成立。同时,成立吉安军管会,负责军政、物资、交通、文教、公安等接管工作,并以军分区为主体,成立吉安市警备司令部,执行军事管制任务。
在各路大军乘胜追击下,第14军40、42两个师共五个团,在取得泰和县白土街战斗胜利后,乘胜进军遂川,井冈山绥靖区“反共自卫军第一纵队”司令肖家壁率军进行顽强抵抗。经激烈战斗,肖家壁率600多残兵向西面的山区撤退。解放军乘胜追击,遂川县城及附近乡镇宣告解放。
肖家璧,生于1887年,又名圭如,江西遂川县大坑乡九田村人,出身于大地主家庭。从遂川高中学堂毕业后赴南昌法政专科学校就读,深感学法律不能成就大业,又入省高等农业专科学校肄业。之后,回到大坑的肖家璧,依恃家庭的丰厚资产,揽政结官,自拥武装,交友乡绅,当上了大坑乡保卫团团总,团丁发展到100多人枪。不久,又因年青气盛,被县长看中,当上了县靖卫团团总一职。
1927年,第一次农民运动爆发,国民党大举屠刀杀共产党,肖家璧为遂川县“清党委员会”主席。在 “马日事变”中,他对遂川的农运积极分子和中共党员大开杀戒,使中共遂川县委历经血雨腥风。时任县委书记的陈正人无法在本县立脚,只能逃到万安藏匿避难。
秋收起义之后,毛泽东率工农革命军主力700余人进入遂川大汾,黄昏时刚入村口,就遇到肖家璧靖卫团的袭击,把革命军分割成两段。因天晚辩不清方向,一部分向湖南楼东方向而去,而毛泽东的一部也剩60来人。没有想到,上井冈山第一仗就受到挫折,让毛泽东对此次遭遇刻骨铭心。
肖家璧屠杀红军家属也从手软,特别是打探到陈正人为湘赣边界特委副书记之后,将陈正人的母亲张龙秀抓到,亲自手持杀猪刀将陈母一块块割肉,活活剐死。为打掉这个杀人魔王,朱毛指派红4军28团二营前往遂川,由赤卫大队配合剿击靖卫团,但肖家璧一次次逃脱和躲避。
朱毛红军主力征战赣南后,井冈山根据地失守,肖家璧率靖卫团开到茨坪,对井冈山大小五井实行大烧大杀,仅在黄坳、下七、五斗江3地,就杀害1186人,烧毁房屋5300多栋。群众将他称为“肖屠夫”。
在维护国民党统治方面,肖家璧严密推行保甲制度,将国民党政府制定的联保、保甲制度深化为乡设保甲,之间环环相扣互相牵制,一户通共家家遭秧。这一做法得到蒋介石、何应钦的通电嘉奖。
在人民解放军渡过长江,以迅猛之势扫击江南之时,方天把肖家璧当做在赣西对抗解放军的一张王牌,任命他为“井冈绥靖区第一纵队少将司令”,拨给一批枪弹,要他利用山区的险要地形,就地坚持开展游击战。
解放军另一路48军142师到达井冈山,解放下七、黄坳、下庄、大井等地。第18军142师在师长欧致富的率领下,分别从宁冈、遂川、永新三个方向向井冈山进军。但永新境内的“赣西绥靖司令部”司令贺维珍,率300多敌军逃进莲花与永新一带的深山。宁冈县县长陈振华率保安团400多人枪逃入井冈山区,与贺维珍部互相勾结,形成犄角之势。
4兵团三个军和5兵团的18军攻下武功山周边县城和吉安各县以后,至此,赣中、赣西各县全部解放,林彪宣告“湘赣战役”结束。但此役未能寻到白崇禧的主力决战,仅歼灭敌人正规军不足5000人。国民党地方武装也事先有“预伏”计划,与“渡江”、“南昌”战役一个样,只要解放军一打即散,不是投诚当俘虏,就是上山为匪。但此役最大的战绩,就是解放了20多个县城,使赣东北和赣中、赣西连成一块,实现了一片红。
吉安解放后,各军集中在吉安的周边县休整,按贯例打一仗必须总结一次经验,补充武器弹药、人员装备、粮食等,以利部队以新的面貌,重新投入新的战斗,这是战争年代立下的一条不成文规矩。
笫五节:兵匪土匪
在兵荒马乱的年代,民间有一句俗话叫做“匪寇婚媾,兵匪一家”。兵匪!、兵匪!什么叫兵?什么是匪?兵者,国之器也。匪者,丛之盗也。这是古代的康熙字典,对兵匪二字的权威注解。
但从古到今,国家靠军队来保护,军队靠一个个士兵来组成,称为国之重器。而养兵之源水来自人民,国家靠民脂民膏来养育军队,军队肝脑涂地为国为民,这样才能叫国盛民昌,兵强马壮,也是国与军,军与民,民与兵的辩证统一关系。但兵之重器也是一把双刃剑,用得为护国利民,反之则祸国秧民。
在千百年来,每当国家发生动乱,到了沦亡之际,军队也往往跟着一盘散沙,娄吃败仗,更不能护国救民,自然也就断了给养。没有给养,军队要钱养兵,兵要穿衣吃饭,要钱添装备,没有怎么办?胜者王,败者寇,为了生存,为了吃饭,只有向人民下手,成为人民的强盗。这就是国与军、军与兵、民与兵、兵成匪的演变过程。
而在字典中的土,则是本地之意,所以民间称匪为土匪。而土匪也有政治土匪和职业土匪之别,政治土匪是指本地的政治人物或政治团体,带领本地的警察,党派、政府、及社会政冶团体、残败的军人等,为了一个政治企图上山或隐蔽起来,伺机报复或攻击另一个目标而达到政治目的。这些人要吃要穿要给养,就靠抢盗来来维持自身的行为,称为政治土匪。
职业土匪也叫惯匪,是指为了逃避捉拿、为了生存而隐藏于山林、湖水间、以及社会当中,依靠抢盗营生者,称之为职业土匪,也叫惯匪。
政治土匪和职业惯匪二者之间,有着紧密的关连共性,有时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双方可以互换立场,转变角色成为同伙。而同伙也可以为了不同的目标,进行分化转变角色,这是由土匪的性质和本性所决定,是永远也不能改变的逻辑。
武功山位于罗霄山脉北段西部,地跨安福、萍乡、宜春、莲花,面积360多平方公里,长约150公里,山体主要由花岗岩构成,并从宜春向西南延伸到湖南茶陵。主峰白鹤峰为最高顶,海拔1918.3米,为江西境内最高峰。
武功山上的道教、佛教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自汉晋起,被道佛两家择为修身养性之洞天福地。山上建有庵堂、寺庙、宫观达100多处,引无数善男信女到此朝拜。至明朝时香火达鼎盛时期,日进出香客达万人。历史上曾与衡山、庐山并称为江南三大名山,冠有衡首庐尾武功中之说。
特别自汉唐以来,诸多仰慕其山游赏的名人学士络绎不绝,留下了无数珍贵墨迹。最有名的数汉时葛玄、晋之葛洪、梁朝陶弘景、唐代的袁皓、宋之黄庭坚、明朝的徐霞客。
明未清初时期,武功山开始萧条,成为一个很不安定的地方,一些神密组织和名士往返各寺庙宫观,使武功山成为一个“反清复明”的秘密基地。进入近代,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武功山成为苏维埃游击队的藏身之地。三年游击战争时期,湘赣省委、省政府、省军区以武功山区为中心,同国民党反动派进行斗争,陈毅、谭余保、段焕竟等率红军游击队欲血坚持。抗战爆发后,国共两党二度合作抗日,武功山红军游击队下山改编为新四军,开赴抗日战场。之后,江西省委迁至武功山下的南山,在国民党限共、铲共的迫害下,因叛徒告密,省委遭到毁灭性破坏。
武功山不但历史攸久,还风景秀丽奇峰罗列,怪石林立形态诡异,处处深壑幽谷美妙绝伦,峰峰悬崖峭壁涌泉飞瀑,早在宋代时期就名声在外。站在最顶峰有万里云山齐到眼,九霄日月可摩肩之意境。山顶连绵的十万亩高山草甸,湖泉瀑潭、岩峰洞景让人难以忘怀,以及金顶古祭坛群,堪称江南三大绝景,古往今来令人神往。
两天后,四野的18军54师直捣江西的最西部,与湖南接攘的莲花县获得解放。至此, 武功山周边地区,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全部获得解放。
此时,四兵团另一路主力15军与5兵团18军三路长驱永丰,向驻守在县城的敌23军213师第639团发起攻击,在地下党的紧密配合和解放军的强大攻势下,国民党639团团长何世汉带着部分残兵,与副县长魏斌率领的江西保安17团100多人仓惶撤离县城,向永丰南部地区逃窜。
已于半月前在樟树组建的中共永丰县委,在书记游光辉率领下进驻县城,在龙云、义仓两地组织召开群众大会,18军政委谭冠三作重要讲话。指出当前的革命形势大好,全国70%的地区已经获得解放,江西省的北部、中部也全部解放。号召广大群众积极配合人民解放军,消灭国民党残余势力,迎接新中国的成立。同时宣告永丰军管会、中共永丰县委、县人民政府成立。
不日,又在解放中部重镇藤田时,将潜逃在陶唐、元南的保安17团残部歼灭,可惜让团长梁澄清逃脱。特别是让5年前就上山为匪,被梁澄清收编的老土匪张国华、张亮远,带着一小股土匪逃进深山老林,隐藏得无影无踪。
之后,两支劲旅又经峡江水边进至吉水八都,再兵分两路向吉水推进,经枫坪至吉水大东山一线,进占吉水县城,渡过赣江即刻向西面地区横扫过去。在击溃驻阜田、枫江的国民党军之后,继续沿赣江西岸向吉安进军。
第43师分左右两路到达吉安县郊的兴桥、河东一线,快速切断敌军退路。这时,五兵团的18军第52师从中路插进,经樟山奶奶庙进攻螺子山敌军阵地。战至中午时分,敌军全部瓦解溃退,解放军三个尖刀连一路侦察进城,敌军闻风弃城逃窜。第52师师长吴忠率部进占吉安城,宣告吉安获得解放。吉安市委书记赵筹,市长岳鸿春也率南下干部67人随军进城。宣告中共吉安市委、市人民政府成立。同时,成立吉安军管会,负责军政、物资、交通、文教、公安等接管工作,并以军分区为主体,成立吉安市警备司令部,执行军事管制任务。
在各路大军乘胜追击下,第14军40、42两个师共五个团,在取得泰和县白土街战斗胜利后,乘胜进军遂川,井冈山绥靖区“反共自卫军第一纵队”司令肖家壁率军进行顽强抵抗。经激烈战斗,肖家壁率600多残兵向西面的山区撤退。解放军乘胜追击,遂川县城及附近乡镇宣告解放。
肖家璧,生于1887年,又名圭如,江西遂川县大坑乡九田村人,出身于大地主家庭。从遂川高中学堂毕业后赴南昌法政专科学校就读,深感学法律不能成就大业,又入省高等农业专科学校肄业。之后,回到大坑的肖家璧,依恃家庭的丰厚资产,揽政结官,自拥武装,交友乡绅,当上了大坑乡保卫团团总,团丁发展到100多人枪。不久,又因年青气盛,被县长看中,当上了县靖卫团团总一职。
1927年,第一次农民运动爆发,国民党大举屠刀杀共产党,肖家璧为遂川县“清党委员会”主席。在 “马日事变”中,他对遂川的农运积极分子和中共党员大开杀戒,使中共遂川县委历经血雨腥风。时任县委书记的陈正人无法在本县立脚,只能逃到万安藏匿避难。
秋收起义之后,毛泽东率工农革命军主力700余人进入遂川大汾,黄昏时刚入村口,就遇到肖家璧靖卫团的袭击,把革命军分割成两段。因天晚辩不清方向,一部分向湖南楼东方向而去,而毛泽东的一部也剩60来人。没有想到,上井冈山第一仗就受到挫折,让毛泽东对此次遭遇刻骨铭心。
肖家璧屠杀红军家属也从手软,特别是打探到陈正人为湘赣边界特委副书记之后,将陈正人的母亲张龙秀抓到,亲自手持杀猪刀将陈母一块块割肉,活活剐死。为打掉这个杀人魔王,朱毛指派红4军28团二营前往遂川,由赤卫大队配合剿击靖卫团,但肖家璧一次次逃脱和躲避。
朱毛红军主力征战赣南后,井冈山根据地失守,肖家璧率靖卫团开到茨坪,对井冈山大小五井实行大烧大杀,仅在黄坳、下七、五斗江3地,就杀害1186人,烧毁房屋5300多栋。群众将他称为“肖屠夫”。
在维护国民党统治方面,肖家璧严密推行保甲制度,将国民党政府制定的联保、保甲制度深化为乡设保甲,之间环环相扣互相牵制,一户通共家家遭秧。这一做法得到蒋介石、何应钦的通电嘉奖。
在人民解放军渡过长江,以迅猛之势扫击江南之时,方天把肖家璧当做在赣西对抗解放军的一张王牌,任命他为“井冈绥靖区第一纵队少将司令”,拨给一批枪弹,要他利用山区的险要地形,就地坚持开展游击战。
解放军另一路48军142师到达井冈山,解放下七、黄坳、下庄、大井等地。第18军142师在师长欧致富的率领下,分别从宁冈、遂川、永新三个方向向井冈山进军。但永新境内的“赣西绥靖司令部”司令贺维珍,率300多敌军逃进莲花与永新一带的深山。宁冈县县长陈振华率保安团400多人枪逃入井冈山区,与贺维珍部互相勾结,形成犄角之势。
4兵团三个军和5兵团的18军攻下武功山周边县城和吉安各县以后,至此,赣中、赣西各县全部解放,林彪宣告“湘赣战役”结束。但此役未能寻到白崇禧的主力决战,仅歼灭敌人正规军不足5000人。国民党地方武装也事先有“预伏”计划,与“渡江”、“南昌”战役一个样,只要解放军一打即散,不是投诚当俘虏,就是上山为匪。但此役最大的战绩,就是解放了20多个县城,使赣东北和赣中、赣西连成一块,实现了一片红。
吉安解放后,各军集中在吉安的周边县休整,按贯例打一仗必须总结一次经验,补充武器弹药、人员装备、粮食等,以利部队以新的面貌,重新投入新的战斗,这是战争年代立下的一条不成文规矩。
笫五节:兵匪土匪
在兵荒马乱的年代,民间有一句俗话叫做“匪寇婚媾,兵匪一家”。兵匪!、兵匪!什么叫兵?什么是匪?兵者,国之器也。匪者,丛之盗也。这是古代的康熙字典,对兵匪二字的权威注解。
但从古到今,国家靠军队来保护,军队靠一个个士兵来组成,称为国之重器。而养兵之源水来自人民,国家靠民脂民膏来养育军队,军队肝脑涂地为国为民,这样才能叫国盛民昌,兵强马壮,也是国与军,军与民,民与兵的辩证统一关系。但兵之重器也是一把双刃剑,用得为护国利民,反之则祸国秧民。
在千百年来,每当国家发生动乱,到了沦亡之际,军队也往往跟着一盘散沙,娄吃败仗,更不能护国救民,自然也就断了给养。没有给养,军队要钱养兵,兵要穿衣吃饭,要钱添装备,没有怎么办?胜者王,败者寇,为了生存,为了吃饭,只有向人民下手,成为人民的强盗。这就是国与军、军与兵、民与兵、兵成匪的演变过程。
而在字典中的土,则是本地之意,所以民间称匪为土匪。而土匪也有政治土匪和职业土匪之别,政治土匪是指本地的政治人物或政治团体,带领本地的警察,党派、政府、及社会政冶团体、残败的军人等,为了一个政治企图上山或隐蔽起来,伺机报复或攻击另一个目标而达到政治目的。这些人要吃要穿要给养,就靠抢盗来来维持自身的行为,称为政治土匪。
职业土匪也叫惯匪,是指为了逃避捉拿、为了生存而隐藏于山林、湖水间、以及社会当中,依靠抢盗营生者,称之为职业土匪,也叫惯匪。
政治土匪和职业惯匪二者之间,有着紧密的关连共性,有时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双方可以互换立场,转变角色成为同伙。而同伙也可以为了不同的目标,进行分化转变角色,这是由土匪的性质和本性所决定,是永远也不能改变的逻辑。
上一章
下一章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登录 后再戳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