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属:原创 · 独家授权
字数:285031
成片时长:每集约29分钟
阅读:23404
发表:2017/5/7
33集 主旋律 电视剧剧本
《潮中儿女》第1-33集
- 故事梗概
- 作品正文
◎只见刘东林从椅子上站了起来,猛地将桌子一拍。
刘东林:李二郎,你马上去把韩素娟给我叫上来!
◎李二郎吓得一惊,连连点头。
李二郎:行,行。
◎李二郎走出办公室,顺楼梯下了楼。
◎办公室,韩素娟翻了抽屉、又翻工作服衣兜,都没找到钱 。
韩素娟:小王,你兜带着钱吗?
小 王:有,用多少?
韩素娟:借给我八十二。
◎小王从挎包里掏出一张百元钞。
小 王:没零钱。
韩素娟:整钱也行,借我用一下,明天上班带来还你。
◎韩素娟接过钱走出办公室。
◎韩素娟来到供销科与马姐结清款项,手拿单据正准备离开。
◎李二郎推门进屋。
李二郎:(急赤白脸地)韩素娟,刘厂长叫你马上去他那里,有急事!
韩素娟:啥事呀,这么急?
李二朗:到了那里还不知道!
◎韩素娟加快脚步上了楼,走进刘东林办公室。
◎李二郎悄悄跟进。
(七)
时: 下午。
景: 厂长办公室。
人: 刘东林、韩素娟、李二郎、科室卖布人若干。
◎刘东林办公室里,几名反映问题的人还在七嘴八舌。
◎刘东林满脸怒气。
刘东林:韩素娟,你们组分的布在集贸市场以什么价格卖的?
◎几双猜疑的目光一齐投向韩素娟。
韩素娟:(谨慎地)我们是按厂里统一规定的成本价卖的。
刘东林:撒慌!上午,是不是你打发几个孩子到集贸市场卖布了?
韩素娟:是,我闺女和她的两个同学一起去的。
刘东林:她们卖的是什么价格?
韩素娟:我告诉她们按厂里的成本价每尺一块二。
刘东林:她们擅自变了价,你清楚吗?
韩素娟:我不知道,她们回来也没说。
刘东林:不知道?她们打着厂子的旗号,站在三轮车上大喊大叫,卖八毛钱一尺,你知道这会造成多坏的影响吗?现在个体批发户就在办公楼口等着退货、科室工作人员还怎么出去销售?
韩素娟:厂长,是我错了,全怪我没提前嘱咐好她们,不能随意变价。
刘东林:厂里销售工作本来就很难,价格一乱、等于往伤口上撒了一把盐。你身为厂中层干部、劳安科长,这点儿基本常识也不懂?你们卖的布款交了吗?
韩素娟:交了。
◎韩素娟顺手从兜里掏出票据放在刘东林办公桌上。
刘东林:损失差额部分咋办的?
韩素娟:我自己给补上了。
◎当场科室卖布人员发出小声议论。
女工甲:你们厂长们家里都有钱可以往里搭,我们可没钱,欠着两个月工资不定猴年马月才能发呢,上哪去偷钱往里填?
女工乙:给孩子买奶粉的钱还不知到哪找呐,谁有钱往这里搭?
刘东林:(脑怒地)别说啦,添乱!科室工作人员将布全部退回、布款交清,不卖啦!
李二郎:厂长,是不是把个体户那两包布也退掉?不然人家找到物价局也是麻烦。
刘东林:退,不退咋办!
李二郎:财务科说没钱。
刘东林:没钱就再降点儿。
李二郎:再降也是没钱呀?
刘东林:再多给他布,不就完了吗?大活人咋还让尿憋死,去吧!去吧!
◎李二郎苦着脸扭头走出办公室。
◎办公桌上电话铃声响起。
刘东林:兰婷,怎么样,有点儿希望吗?怎么,还是不行,嗯,嗯,行,一个人势单力薄是不好对付他们,行,我让她去帮帮你。
◎几名反映情况的人没意思地悄悄溜出办公室。
◎韩素娟欲开口对刘东林做进一步的解释。
韩素娟:刘厂长,我对您说…。
刘东林:素娟,我这个人脾气急,刚才说话不好听,你别在意。真是孩子们卖的,有什么办法?
再说,你已经掏钱补上了,这事就算完了。刚才这伙人是乘机起哄,一个个办公室坐惯了,卖几天布嫌风吹日晒受不了啦。欠着两月工资没发也有情绪,你看都是在成心挤兑我,与你没关系,别往心里去。
韩素娟:我是想说…。
刘东林:你别说了,眼下有一件紧事,需要你和财务科配合一下。
韩素娟:什么事?
刘东林:资金缺口的原因,棉纱断顿了,我从车间刚回来,见全厂头道工序准备车间已经开始停产。江兰婷正在银行跑贷款,她让你也过去一趟帮帮她,两个人对付他们总比一个人有力量。这本来是经营上的事,军生又没在家,你辛苦一趟吧,现在到了火烧眉毛时刻,这笔贷跑不下来,全厂可要彻底停产,全厂七、八百名职工都要下岗流落到社会,咱们都有责任。
韩素娟:厂长,你别说了,我明白,这就去。
◎韩素娟扭头走出办公室。
(八)
时: 下午。
景: 工商银行。
人: 韩素娟、江兰婷、信贷员小杨。
◎工商银行大门口。
◎财务科长江兰婷早已等候在那里。
◎韩素娟下了自行车,江兰婷就迎了过来。
江兰婷:刘厂长要我在这儿软磨硬泡,银行人家软硬不吃,说出大天十二点儿,就是解决不了,一句话,三个字儿,没指标。
韩素娟:你把我搬来,就有指标啦?
江兰婷:我一个人势单力薄,俩人总比一人强,尽量争取呗,就是实在办不下来,你也可在厂长面前作证,证实咱们确实努力了,实在贷不下来咱有啥法儿?
韩素娟:我可没有你那么多诡道心眼。
江兰婷:说实话,谁愿意厂子眼睁睁地就这么垮掉,咱俩高中毕业就一起分配到这个厂子上班,一晃儿二十来年了,对厂子还是有感情的。再者说,真要是倒闭了,别人不说,就咱俩,上有老、下有小,四十多岁,退休退不了、干啥没人要,你说咋办?我还听说,有的厂子停产以后,长期发不出生活费,那不是到绝路上了吗?
韩素娟:确实是,我前两天回家去看我爸妈,听我弟弟说,他们俩口子在陶瓷厂上班,下岗后就不发生活费。细想也是,像咱这样的厂子停产,光发生活费,每月就得用十几万,到哪去找?
江兰婷:你算的差不多,就是这个数。
韩素娟:光生活费每月这么大的一笔钱,银行也是经营单位,他能给掏?一说就去找政府,市政府也没开着印钞机,要倒闭的厂子多着呢,谁能管得了谁?咱还真得努点力,想法子让厂子维持下去。
江兰婷:对,为了大家,也是为咱自己,走吧,二楼信贷科。
◎信贷科办公室。
◎办公桌前站起一位俊小伙儿,胸前挂着上岗证:信贷员杨某某。
信贷员:江科长,刚走这么一小会儿,怎么又来啦?
江兰婷:杨信贷,这是我们厂的劳安科科韩科长。
韩素娟:韩素娟,小杨同志你好?
信贷员:不客气,哦,是江大姐又搬兵来啦,来,韩科长请坐,劳安科长也跑银行,说明领导都很重视。
韩素娟:(微笑着)不是重视,是困难。七、八百名职工都放长暇赶回家,沦落到社会上去,一不忍心,二不放心。小杨同志,能不能带我俩一块见见行长,给我们求求情?
信贷员:行长去总行开会了。
韩素娟:行长回来后,你能不能安排个时间让我们把厂子的情况单独向领导汇报一下?
信贷员:可以,其实上面都知道。
韩素娟:我们想对领导说,因资金不足,没钱购买原料,从明天起全厂停产,停产后,七、八百名职工马上就流落社会;这还不算,背后还有上有老、下有小的两千多名家属,同时断了生活来源,我们能不急吗?
信贷员:现在这问题已经成了普遍现象,没得到上级的指示,银行管不了那么多。
韩素娟:那你能不能具体说一下为什么不给我们放贷?
信贷员:没指标。
韩素娟:你们的指标是上级拨的,还是根据什么情况规定的?
信贷员:两结合。
韩素娟:像我们这一类的厂企怎么结合法儿?
信贷员:主要是看你们厂有没有加工合同。
韩素娟:怎么解释?
信贷员:国家正在对国企进行改革,原来实行的是全面计划经济体制,也就是大锅饭,现在是实行计划经济领导下的市场经济体制。从银行角度讲,你们厂有加工合同,说明市场认可你们,如果你们的产品没销路,说明你们厂脱离了市场,在拿着银行的资金去盲目生产,甚至直接用来发放工资、福利。亏本算谁的?因此,银行就不能支持你们,明白了没有?
韩素娟:哦,原来说企业要走向市场就是这个意思啊。看起来是自己能活就活,不能活就等死呀!
信贷员:差不多吧,实话实说,银行同医院一样,只救活的,不救死的。
江兰婷:这回可是彻底明白了。
韩素娟:(想了一下)哎,小杨同志,我们厂里的产品有销路哇?前几天从广州外贸收回的销售款,银行不是还扣去了一半吗?
江兰婷:对,就是你杨信贷亲手办的。
信贷员:是有这样一回事。可你们现在也没有加工合同呀?我要的是文字签属的加工合同。
韩素娟:麻烦你给变通一下行吗?
信贷员:怎么个变通法?
韩素娟:我们从广州外贸发过来一份传真,证明他们那边收购我们的产品,不就行了吗?
◎信贷员思索着。
信贷员:别说,这个方案真是可以考虑。这么着,你俩回去赶紧与广州外贸方联系,争取今晚把传真发过来,明早八点上班,咱仨个一起去找行长,我估计这个方案有希望。行长也愿资金转起来,不然你们厂那一千四百万愈期贷款变成呆坏账他也有责任。
韩素娟:先谢谢你,小杨同志,我们回去马上办。
江兰婷:谢谢你,杨信贷同志。
信贷员:二位大姐很有办法,都不是白给的,实在令人佩服。再见。
◎二人笑容满面离开了银行。
◎路上。
韩素娟:回办公室赶紧给张军生打电话。
江兰婷:你家张军生办这点小事儿,小菜一碟儿。
刘东林:李二郎,你马上去把韩素娟给我叫上来!
◎李二郎吓得一惊,连连点头。
李二郎:行,行。
◎李二郎走出办公室,顺楼梯下了楼。
◎办公室,韩素娟翻了抽屉、又翻工作服衣兜,都没找到钱 。
韩素娟:小王,你兜带着钱吗?
小 王:有,用多少?
韩素娟:借给我八十二。
◎小王从挎包里掏出一张百元钞。
小 王:没零钱。
韩素娟:整钱也行,借我用一下,明天上班带来还你。
◎韩素娟接过钱走出办公室。
◎韩素娟来到供销科与马姐结清款项,手拿单据正准备离开。
◎李二郎推门进屋。
李二郎:(急赤白脸地)韩素娟,刘厂长叫你马上去他那里,有急事!
韩素娟:啥事呀,这么急?
李二朗:到了那里还不知道!
◎韩素娟加快脚步上了楼,走进刘东林办公室。
◎李二郎悄悄跟进。
(七)
时: 下午。
景: 厂长办公室。
人: 刘东林、韩素娟、李二郎、科室卖布人若干。
◎刘东林办公室里,几名反映问题的人还在七嘴八舌。
◎刘东林满脸怒气。
刘东林:韩素娟,你们组分的布在集贸市场以什么价格卖的?
◎几双猜疑的目光一齐投向韩素娟。
韩素娟:(谨慎地)我们是按厂里统一规定的成本价卖的。
刘东林:撒慌!上午,是不是你打发几个孩子到集贸市场卖布了?
韩素娟:是,我闺女和她的两个同学一起去的。
刘东林:她们卖的是什么价格?
韩素娟:我告诉她们按厂里的成本价每尺一块二。
刘东林:她们擅自变了价,你清楚吗?
韩素娟:我不知道,她们回来也没说。
刘东林:不知道?她们打着厂子的旗号,站在三轮车上大喊大叫,卖八毛钱一尺,你知道这会造成多坏的影响吗?现在个体批发户就在办公楼口等着退货、科室工作人员还怎么出去销售?
韩素娟:厂长,是我错了,全怪我没提前嘱咐好她们,不能随意变价。
刘东林:厂里销售工作本来就很难,价格一乱、等于往伤口上撒了一把盐。你身为厂中层干部、劳安科长,这点儿基本常识也不懂?你们卖的布款交了吗?
韩素娟:交了。
◎韩素娟顺手从兜里掏出票据放在刘东林办公桌上。
刘东林:损失差额部分咋办的?
韩素娟:我自己给补上了。
◎当场科室卖布人员发出小声议论。
女工甲:你们厂长们家里都有钱可以往里搭,我们可没钱,欠着两个月工资不定猴年马月才能发呢,上哪去偷钱往里填?
女工乙:给孩子买奶粉的钱还不知到哪找呐,谁有钱往这里搭?
刘东林:(脑怒地)别说啦,添乱!科室工作人员将布全部退回、布款交清,不卖啦!
李二郎:厂长,是不是把个体户那两包布也退掉?不然人家找到物价局也是麻烦。
刘东林:退,不退咋办!
李二郎:财务科说没钱。
刘东林:没钱就再降点儿。
李二郎:再降也是没钱呀?
刘东林:再多给他布,不就完了吗?大活人咋还让尿憋死,去吧!去吧!
◎李二郎苦着脸扭头走出办公室。
◎办公桌上电话铃声响起。
刘东林:兰婷,怎么样,有点儿希望吗?怎么,还是不行,嗯,嗯,行,一个人势单力薄是不好对付他们,行,我让她去帮帮你。
◎几名反映情况的人没意思地悄悄溜出办公室。
◎韩素娟欲开口对刘东林做进一步的解释。
韩素娟:刘厂长,我对您说…。
刘东林:素娟,我这个人脾气急,刚才说话不好听,你别在意。真是孩子们卖的,有什么办法?
再说,你已经掏钱补上了,这事就算完了。刚才这伙人是乘机起哄,一个个办公室坐惯了,卖几天布嫌风吹日晒受不了啦。欠着两月工资没发也有情绪,你看都是在成心挤兑我,与你没关系,别往心里去。
韩素娟:我是想说…。
刘东林:你别说了,眼下有一件紧事,需要你和财务科配合一下。
韩素娟:什么事?
刘东林:资金缺口的原因,棉纱断顿了,我从车间刚回来,见全厂头道工序准备车间已经开始停产。江兰婷正在银行跑贷款,她让你也过去一趟帮帮她,两个人对付他们总比一个人有力量。这本来是经营上的事,军生又没在家,你辛苦一趟吧,现在到了火烧眉毛时刻,这笔贷跑不下来,全厂可要彻底停产,全厂七、八百名职工都要下岗流落到社会,咱们都有责任。
韩素娟:厂长,你别说了,我明白,这就去。
◎韩素娟扭头走出办公室。
(八)
时: 下午。
景: 工商银行。
人: 韩素娟、江兰婷、信贷员小杨。
◎工商银行大门口。
◎财务科长江兰婷早已等候在那里。
◎韩素娟下了自行车,江兰婷就迎了过来。
江兰婷:刘厂长要我在这儿软磨硬泡,银行人家软硬不吃,说出大天十二点儿,就是解决不了,一句话,三个字儿,没指标。
韩素娟:你把我搬来,就有指标啦?
江兰婷:我一个人势单力薄,俩人总比一人强,尽量争取呗,就是实在办不下来,你也可在厂长面前作证,证实咱们确实努力了,实在贷不下来咱有啥法儿?
韩素娟:我可没有你那么多诡道心眼。
江兰婷:说实话,谁愿意厂子眼睁睁地就这么垮掉,咱俩高中毕业就一起分配到这个厂子上班,一晃儿二十来年了,对厂子还是有感情的。再者说,真要是倒闭了,别人不说,就咱俩,上有老、下有小,四十多岁,退休退不了、干啥没人要,你说咋办?我还听说,有的厂子停产以后,长期发不出生活费,那不是到绝路上了吗?
韩素娟:确实是,我前两天回家去看我爸妈,听我弟弟说,他们俩口子在陶瓷厂上班,下岗后就不发生活费。细想也是,像咱这样的厂子停产,光发生活费,每月就得用十几万,到哪去找?
江兰婷:你算的差不多,就是这个数。
韩素娟:光生活费每月这么大的一笔钱,银行也是经营单位,他能给掏?一说就去找政府,市政府也没开着印钞机,要倒闭的厂子多着呢,谁能管得了谁?咱还真得努点力,想法子让厂子维持下去。
江兰婷:对,为了大家,也是为咱自己,走吧,二楼信贷科。
◎信贷科办公室。
◎办公桌前站起一位俊小伙儿,胸前挂着上岗证:信贷员杨某某。
信贷员:江科长,刚走这么一小会儿,怎么又来啦?
江兰婷:杨信贷,这是我们厂的劳安科科韩科长。
韩素娟:韩素娟,小杨同志你好?
信贷员:不客气,哦,是江大姐又搬兵来啦,来,韩科长请坐,劳安科长也跑银行,说明领导都很重视。
韩素娟:(微笑着)不是重视,是困难。七、八百名职工都放长暇赶回家,沦落到社会上去,一不忍心,二不放心。小杨同志,能不能带我俩一块见见行长,给我们求求情?
信贷员:行长去总行开会了。
韩素娟:行长回来后,你能不能安排个时间让我们把厂子的情况单独向领导汇报一下?
信贷员:可以,其实上面都知道。
韩素娟:我们想对领导说,因资金不足,没钱购买原料,从明天起全厂停产,停产后,七、八百名职工马上就流落社会;这还不算,背后还有上有老、下有小的两千多名家属,同时断了生活来源,我们能不急吗?
信贷员:现在这问题已经成了普遍现象,没得到上级的指示,银行管不了那么多。
韩素娟:那你能不能具体说一下为什么不给我们放贷?
信贷员:没指标。
韩素娟:你们的指标是上级拨的,还是根据什么情况规定的?
信贷员:两结合。
韩素娟:像我们这一类的厂企怎么结合法儿?
信贷员:主要是看你们厂有没有加工合同。
韩素娟:怎么解释?
信贷员:国家正在对国企进行改革,原来实行的是全面计划经济体制,也就是大锅饭,现在是实行计划经济领导下的市场经济体制。从银行角度讲,你们厂有加工合同,说明市场认可你们,如果你们的产品没销路,说明你们厂脱离了市场,在拿着银行的资金去盲目生产,甚至直接用来发放工资、福利。亏本算谁的?因此,银行就不能支持你们,明白了没有?
韩素娟:哦,原来说企业要走向市场就是这个意思啊。看起来是自己能活就活,不能活就等死呀!
信贷员:差不多吧,实话实说,银行同医院一样,只救活的,不救死的。
江兰婷:这回可是彻底明白了。
韩素娟:(想了一下)哎,小杨同志,我们厂里的产品有销路哇?前几天从广州外贸收回的销售款,银行不是还扣去了一半吗?
江兰婷:对,就是你杨信贷亲手办的。
信贷员:是有这样一回事。可你们现在也没有加工合同呀?我要的是文字签属的加工合同。
韩素娟:麻烦你给变通一下行吗?
信贷员:怎么个变通法?
韩素娟:我们从广州外贸发过来一份传真,证明他们那边收购我们的产品,不就行了吗?
◎信贷员思索着。
信贷员:别说,这个方案真是可以考虑。这么着,你俩回去赶紧与广州外贸方联系,争取今晚把传真发过来,明早八点上班,咱仨个一起去找行长,我估计这个方案有希望。行长也愿资金转起来,不然你们厂那一千四百万愈期贷款变成呆坏账他也有责任。
韩素娟:先谢谢你,小杨同志,我们回去马上办。
江兰婷:谢谢你,杨信贷同志。
信贷员:二位大姐很有办法,都不是白给的,实在令人佩服。再见。
◎二人笑容满面离开了银行。
◎路上。
韩素娟:回办公室赶紧给张军生打电话。
江兰婷:你家张军生办这点小事儿,小菜一碟儿。
到头了
到底了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登录 后再戳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