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属:原创 · 独家授权
字数:285031
成片时长:每集约29分钟
阅读:23405
发表:2017/5/7
33集 主旋律 电视剧剧本
《潮中儿女》第1-33集
- 故事梗概
- 作品正文
张军生:现在还不能,外国人手里有。她说国外有朋友,能想办法搞到手。她对这项业务很感兴趣,她说如果有条件,还想出资与咱厂联营合资开发生产这个产品。
刘东林:那不是太好的事吗,哪找这样的机会。一个好产品可以救活一个企业,机遇难得、可遇不可求。军生,我说你这次去南方无论下多大力气、等多长时间、一定先把这件事办好,这可关系全厂前途命运的大事。
张军生:为了将来能合资联营,办个股份制企业,她还在广州为我联系了一个现代企业管理讲座,相当于现代企业管理培训班,要我参加一下,说得充充电、换换脑子。
刘东林:忒好,你就放心去吧,时间长点儿也不怕,家里事儿我挺着,回来的时候争取双丰收。
◎二人双手紧紧握在一起。
(五)
时: 夜晚。
景: 市区街景。
人: 张军生、韩素娟、张亚静。
◎市区夜晚,公路上车水马龙,街道上华灯齐放。
◎〖唐山火车站〗几个大字悬挂在高大建筑物上。
◎车站广场。
◎一辆出租车停靠在护栏旁。
◎车上下来一家三人。
◎张军生、韩素娟提着餐具茶具,张亚静背着旅行包,三人朝候车室方向走去。
◎进了候车室,走到坐位旁,放好东西。
张军生:你们娘俩坐下等一会儿,我去买票。
◎张军生朝向售票厅走去。
张亚静:妈,我爸这次出门又啥时才能回来?
韩素娟:他的事儿哪找具体时间,推销、要账、考查;据他说,这次在南方还要参加一个什么企业管理培训班,短时间回不来。反正我也扭不过他,就由着他去吧。
张亚静:妈,不知我爸是老糊涂了,还是大脑里进了水,他怎么钻到这里面去啦?刚回来两天半就又走,这不是自讨苦吃吗?我有的同学家长,都是为了自己家的事业闯市场,倒霉的也有,多数都发了财。哪有像我爸似的,你对他讲,我们老师说,现在社会己进入个性化时代,‘选择大于努力’,凭他头脑灵活劲,能吃苦的精神,非在你们厂子这棵树上吊死不可?
韩素娟:他说,他总觉得他与别人不一样,不只一次对我说过,地震时,你爷爷奶奶都被倒塌的房屋砸死,解放军及时赶到才救了他的命。那年他也是你现在的岁数,高中将毕业,国家考虑他是孤儿,直接把他安排到石家庄军校学习,实际就是养了起来。他说做人得知恩图报,吃国家饭长大的党员干部,任何时候首先得服从组织的需要。现在这个岗位是上级领导按排的。
张亚静:地震中被救的人多啦,再说,唐山大地震已过去了那么多年,谁还总想着那事?
韩素娟:原来我对他的想法做法也不是很理解,总觉得他是傻大兵在冒傻气儿,我当过省级劳动模范,为厂子做了那么多贡献,到头来厂子还不是这样子,职工连工资都开不起我也没办法。
张亚静:可不吗。
韩素娟:可话又说回来,自打你爸他当了这个经营厂长,不管怎么说,总算有些起色,能为大伙开上了一个月的工资也算好的,使大家看到了希望。所以我现在又开始赞成你爸的想法和勇气,他说,迷茫无路的时候,出去看看外面世界,总会有光明的地方,取回火种,就能点燃希望。
张亚静:嚯,好像诗一般的语言,能解决实际问题吗?
韩素娟:他的条件比我强,有些事可自作主张、可闯可试。我在厂里就不一样,有劲使不上;多少年来都是听领导指挥,只要比咱官大一点儿,让干啥干啥,没有自己的主导思想。他出去闯荡闯荡,真也许为厂子职工奔出点儿希望。
张亚静:既然您也这样想,咱娘俩支持他在外面闯吧,家里有啥难事也别在意。
韩素娟:好闺女,很懂事儿。
◎张军生从售票处一溜小跑的过来。
张军生:火车进站啦,走,快走!
韩素娟:看你爸的精神头多足呀?
◎张亚静甜甜一笑,不慌不忙拿起了东西。
◎广播喇叭响起:旅客同志们,哈尔滨经由本站开往北京…。
◎检票口,娘俩望着张军生提着餐具茶具、背着旅行包,吃力地爬上了火车。
(六)
时: 夜晚。
景: 住室。
人: 韩素娟、张亚静。
◎母女开门回到家里。
张亚静:妈,我有个想法儿?
韩素娟:什么想法儿?说。
张亚静:明天学校还休一天假,我打算下乡赶集把家里存的这些褥单布卖一卖,也是个锻练,你说行吗?这次去姥姥家,我见姥姥、姥爷都七十多岁了,不也还在摆摊卖鞋垫、袜子吗?
韩素娟:我想可以考虑,锻炼一下也好。但你自己去不行,明天我又没时间陪你?
张亚静:那我找俩同学帮忙,一块儿练练摊,他们准乐意。
韩素娟:行,试试吧,大不了卖不掉拿回来,时间不早了,睡吧。
第五集
(一)
时: 早晨。
景: 居民小区楼前。
人: 张亚静,大伟(男十七岁)、小莉(女十七岁)、韩素娟。
◎楼前的小路上,停放着一辆人力三轮车。
◎张亚静和另外一男一女两位同学从楼上抱下成匹的各色条格褥单布装到车上,待发。
◎三楼窗口传来韩素娟的声音,摆动着手势。
韩素娟:哎,亚静你们等一会儿。
◎张亚静朝楼上窗口张望。
◎韩素娟拿着一张纸条在窗口晃动了一下。
◎韩素娟急匆匆由楼上下来。
韩素娟:你们把这封证明信带着,到了集贸市场,工商管理人员检查你们的时候,就把这个给他们看看。记住,千万别与人家吵嘴,不然他们会不让你们出摊卖布。零钱和尺子都带好了吗?
大 伟:带着呢,韩姨您上去吧,我们走了。
韩素娟:卖完卖不完的中午也早点回家,我从班上回来给你们做点好吃的,路上一定注意安全,去吧。
小 莉:韩姨再见!
◎韩素娟望着蹬着三轮、骑着自行车的三个孩子远去的背影,脸上浮现出心疼和无奈的神色。
(二)
时: 太阳初升。
景: 集贸市场。
人: 张亚静、大伟、小莉,农妇甲、农妇乙、商贩甲、乙、丙。
◎一个挨一个的布摊,熙熙嚷嚷的人流。
◎学着别人的样子,三人在一块空地上铺上一片布,把成匹的褥单布从车上卸下来摆好展开,找出剪刀和尺子放在布上,站在一旁等候有人来买。
大 伟:亚静,你妈告诉咱卖多少钱一尺了吗?
张亚静:一块二儿,我妈说这是厂里规定的临时出厂价,也是成本价,不按这个价格卖,厂里就赔钱。
大 伟:我去打听一下,问一问别人家都是卖多少钱一尺?
◎大伟向别人家布摊走去。
◎来往过来几位顾客,问了问价,扭头就走开了。
◎两位农村妇女模样的人在小声交头接耳。
妇女甲:我想扯六尺褥单布,这摊儿卖的布咋这贵?
妇女乙:可以综,全市场就她们这份褥单布质量好,厚实。
张亚静:(耐心地)大姨,您买吧,我们卖的布是出厂价、不贵。
妇女甲:整个市场的布摊我全绕遍了,属你们卖的价高。咋还说不贵呢,糊弄谁?
妇女乙:该咋说咋说,这个摊位卖的布确实比别的摊位卖布质量好些。大侄女,我告诉你,质量好些也不能扛着价,做买卖哪有给别人扛着价的,傻疯啦?你看别的摊位都开张了,就你们一尺没卖,要是到了中午散集时还一尺卖不了,真不上火?
◎大伟回来了。
大 伟:(急愁败脸地)我打听遍啦,整个市场就咱的褥单布卖的贵,一尺差两毛钱呢?老百姓人家不管你什么出厂价、成本价,谁卖的便宜买谁的。
妇女甲:小伙子你咋说这对呀,一看就像做买卖的料儿。
大 伟:依我看,两条道:一是降点儿价,与别人拉平喽;要不就是干脆回家,别在这儿白耗时间。
小 莉:我看也是,就这样挺下去,直到中午卖一尺才怪呢?
◎张亚静手一挥,果断作出决定。
张亚静:我决定,降价!就是得降价!
大 伟:你再琢磨琢磨吧,这可是厂里的产品,随便降价,回去你妈嗔怪咱们不?
小 莉:你敢做主?
张亚静:敢!谁让她们的骚厂子织出的布这么贵呢?
大 伟:卖多少钱一尺?
张亚静:一块,同别人的布摊一样,他们卖什么价咱就卖什么价!
大 伟:好,我来吆喝!你俩卖。
◎大伟站到三轮车上开始喊叫。
大 伟:各位顾客、我们这里是国营染织厂销售点儿,厂价直销褥单布,质优价低,一块钱一尺,欢迎大家选购!
◎又有几位农村妇女模样的人围了过来。
妇女甲:要是一样价,还是这份质量好,一摸就觉出比那边摊上的厚实。来,给我扯六尺。
妇女乙:姑娘给我扯一丈二。
◎一份儿接一份的开始卖着,来买布的人越来越多。
◎三人忙得不可开交。
◎旁边的几个布摊前显得很冷清。
◎几位卖布的商贩相互议论着。
◎一位商贩突然站到三轮车上,手持广播喇叭,开始叫喊。
一商贩:各位顾客、乡亲们,本摊褥单布、赔本大甩卖、跳楼自杀价,九毛钱一尺!瞧一瞧、看一看,千载难逢、莫失良机!
◎商贩一声喊叫,乎啦,买布的都围到了他这边。
◎张亚静、大伟、小莉的摊位前一下子没了人,三人很是尴尬。
◎张亚静见这场面,急了!
张亚静:我决定他降、咱还降!他卖九毛咱卖八毛!非顶死他不可,讨厌!
◎张亚静窜上三抡车。
张亚静:你俩卖,我吆喝!
◎张亚静满脸怒气,开始吆喝。
张亚静:各位顾客、老乡们,我宣布,本厂褥单布再次降价,每尺八毛、每尺八毛,欢迎各位前来购买!
◎张亚静单手插腰,手舞足蹈,摆出一付专门气人的架势。
张亚静:(哼唱着)每尺八毛、每尺八毛,物美价兼就是好,就是好。
◎匀称的身材、漂亮的脸蛋、节奏的舞蹈,立刻又将人群吸引过来,开始抢购。
大 伟:张亚静快下来,我们俩忙不过来啦!
张亚静:不行,让他降,我顶死了他。大家走过来看一看、瞧一瞧,一尺八毛就是八毛!
刘东林:那不是太好的事吗,哪找这样的机会。一个好产品可以救活一个企业,机遇难得、可遇不可求。军生,我说你这次去南方无论下多大力气、等多长时间、一定先把这件事办好,这可关系全厂前途命运的大事。
张军生:为了将来能合资联营,办个股份制企业,她还在广州为我联系了一个现代企业管理讲座,相当于现代企业管理培训班,要我参加一下,说得充充电、换换脑子。
刘东林:忒好,你就放心去吧,时间长点儿也不怕,家里事儿我挺着,回来的时候争取双丰收。
◎二人双手紧紧握在一起。
(五)
时: 夜晚。
景: 市区街景。
人: 张军生、韩素娟、张亚静。
◎市区夜晚,公路上车水马龙,街道上华灯齐放。
◎〖唐山火车站〗几个大字悬挂在高大建筑物上。
◎车站广场。
◎一辆出租车停靠在护栏旁。
◎车上下来一家三人。
◎张军生、韩素娟提着餐具茶具,张亚静背着旅行包,三人朝候车室方向走去。
◎进了候车室,走到坐位旁,放好东西。
张军生:你们娘俩坐下等一会儿,我去买票。
◎张军生朝向售票厅走去。
张亚静:妈,我爸这次出门又啥时才能回来?
韩素娟:他的事儿哪找具体时间,推销、要账、考查;据他说,这次在南方还要参加一个什么企业管理培训班,短时间回不来。反正我也扭不过他,就由着他去吧。
张亚静:妈,不知我爸是老糊涂了,还是大脑里进了水,他怎么钻到这里面去啦?刚回来两天半就又走,这不是自讨苦吃吗?我有的同学家长,都是为了自己家的事业闯市场,倒霉的也有,多数都发了财。哪有像我爸似的,你对他讲,我们老师说,现在社会己进入个性化时代,‘选择大于努力’,凭他头脑灵活劲,能吃苦的精神,非在你们厂子这棵树上吊死不可?
韩素娟:他说,他总觉得他与别人不一样,不只一次对我说过,地震时,你爷爷奶奶都被倒塌的房屋砸死,解放军及时赶到才救了他的命。那年他也是你现在的岁数,高中将毕业,国家考虑他是孤儿,直接把他安排到石家庄军校学习,实际就是养了起来。他说做人得知恩图报,吃国家饭长大的党员干部,任何时候首先得服从组织的需要。现在这个岗位是上级领导按排的。
张亚静:地震中被救的人多啦,再说,唐山大地震已过去了那么多年,谁还总想着那事?
韩素娟:原来我对他的想法做法也不是很理解,总觉得他是傻大兵在冒傻气儿,我当过省级劳动模范,为厂子做了那么多贡献,到头来厂子还不是这样子,职工连工资都开不起我也没办法。
张亚静:可不吗。
韩素娟:可话又说回来,自打你爸他当了这个经营厂长,不管怎么说,总算有些起色,能为大伙开上了一个月的工资也算好的,使大家看到了希望。所以我现在又开始赞成你爸的想法和勇气,他说,迷茫无路的时候,出去看看外面世界,总会有光明的地方,取回火种,就能点燃希望。
张亚静:嚯,好像诗一般的语言,能解决实际问题吗?
韩素娟:他的条件比我强,有些事可自作主张、可闯可试。我在厂里就不一样,有劲使不上;多少年来都是听领导指挥,只要比咱官大一点儿,让干啥干啥,没有自己的主导思想。他出去闯荡闯荡,真也许为厂子职工奔出点儿希望。
张亚静:既然您也这样想,咱娘俩支持他在外面闯吧,家里有啥难事也别在意。
韩素娟:好闺女,很懂事儿。
◎张军生从售票处一溜小跑的过来。
张军生:火车进站啦,走,快走!
韩素娟:看你爸的精神头多足呀?
◎张亚静甜甜一笑,不慌不忙拿起了东西。
◎广播喇叭响起:旅客同志们,哈尔滨经由本站开往北京…。
◎检票口,娘俩望着张军生提着餐具茶具、背着旅行包,吃力地爬上了火车。
(六)
时: 夜晚。
景: 住室。
人: 韩素娟、张亚静。
◎母女开门回到家里。
张亚静:妈,我有个想法儿?
韩素娟:什么想法儿?说。
张亚静:明天学校还休一天假,我打算下乡赶集把家里存的这些褥单布卖一卖,也是个锻练,你说行吗?这次去姥姥家,我见姥姥、姥爷都七十多岁了,不也还在摆摊卖鞋垫、袜子吗?
韩素娟:我想可以考虑,锻炼一下也好。但你自己去不行,明天我又没时间陪你?
张亚静:那我找俩同学帮忙,一块儿练练摊,他们准乐意。
韩素娟:行,试试吧,大不了卖不掉拿回来,时间不早了,睡吧。
第五集
(一)
时: 早晨。
景: 居民小区楼前。
人: 张亚静,大伟(男十七岁)、小莉(女十七岁)、韩素娟。
◎楼前的小路上,停放着一辆人力三轮车。
◎张亚静和另外一男一女两位同学从楼上抱下成匹的各色条格褥单布装到车上,待发。
◎三楼窗口传来韩素娟的声音,摆动着手势。
韩素娟:哎,亚静你们等一会儿。
◎张亚静朝楼上窗口张望。
◎韩素娟拿着一张纸条在窗口晃动了一下。
◎韩素娟急匆匆由楼上下来。
韩素娟:你们把这封证明信带着,到了集贸市场,工商管理人员检查你们的时候,就把这个给他们看看。记住,千万别与人家吵嘴,不然他们会不让你们出摊卖布。零钱和尺子都带好了吗?
大 伟:带着呢,韩姨您上去吧,我们走了。
韩素娟:卖完卖不完的中午也早点回家,我从班上回来给你们做点好吃的,路上一定注意安全,去吧。
小 莉:韩姨再见!
◎韩素娟望着蹬着三轮、骑着自行车的三个孩子远去的背影,脸上浮现出心疼和无奈的神色。
(二)
时: 太阳初升。
景: 集贸市场。
人: 张亚静、大伟、小莉,农妇甲、农妇乙、商贩甲、乙、丙。
◎一个挨一个的布摊,熙熙嚷嚷的人流。
◎学着别人的样子,三人在一块空地上铺上一片布,把成匹的褥单布从车上卸下来摆好展开,找出剪刀和尺子放在布上,站在一旁等候有人来买。
大 伟:亚静,你妈告诉咱卖多少钱一尺了吗?
张亚静:一块二儿,我妈说这是厂里规定的临时出厂价,也是成本价,不按这个价格卖,厂里就赔钱。
大 伟:我去打听一下,问一问别人家都是卖多少钱一尺?
◎大伟向别人家布摊走去。
◎来往过来几位顾客,问了问价,扭头就走开了。
◎两位农村妇女模样的人在小声交头接耳。
妇女甲:我想扯六尺褥单布,这摊儿卖的布咋这贵?
妇女乙:可以综,全市场就她们这份褥单布质量好,厚实。
张亚静:(耐心地)大姨,您买吧,我们卖的布是出厂价、不贵。
妇女甲:整个市场的布摊我全绕遍了,属你们卖的价高。咋还说不贵呢,糊弄谁?
妇女乙:该咋说咋说,这个摊位卖的布确实比别的摊位卖布质量好些。大侄女,我告诉你,质量好些也不能扛着价,做买卖哪有给别人扛着价的,傻疯啦?你看别的摊位都开张了,就你们一尺没卖,要是到了中午散集时还一尺卖不了,真不上火?
◎大伟回来了。
大 伟:(急愁败脸地)我打听遍啦,整个市场就咱的褥单布卖的贵,一尺差两毛钱呢?老百姓人家不管你什么出厂价、成本价,谁卖的便宜买谁的。
妇女甲:小伙子你咋说这对呀,一看就像做买卖的料儿。
大 伟:依我看,两条道:一是降点儿价,与别人拉平喽;要不就是干脆回家,别在这儿白耗时间。
小 莉:我看也是,就这样挺下去,直到中午卖一尺才怪呢?
◎张亚静手一挥,果断作出决定。
张亚静:我决定,降价!就是得降价!
大 伟:你再琢磨琢磨吧,这可是厂里的产品,随便降价,回去你妈嗔怪咱们不?
小 莉:你敢做主?
张亚静:敢!谁让她们的骚厂子织出的布这么贵呢?
大 伟:卖多少钱一尺?
张亚静:一块,同别人的布摊一样,他们卖什么价咱就卖什么价!
大 伟:好,我来吆喝!你俩卖。
◎大伟站到三轮车上开始喊叫。
大 伟:各位顾客、我们这里是国营染织厂销售点儿,厂价直销褥单布,质优价低,一块钱一尺,欢迎大家选购!
◎又有几位农村妇女模样的人围了过来。
妇女甲:要是一样价,还是这份质量好,一摸就觉出比那边摊上的厚实。来,给我扯六尺。
妇女乙:姑娘给我扯一丈二。
◎一份儿接一份的开始卖着,来买布的人越来越多。
◎三人忙得不可开交。
◎旁边的几个布摊前显得很冷清。
◎几位卖布的商贩相互议论着。
◎一位商贩突然站到三轮车上,手持广播喇叭,开始叫喊。
一商贩:各位顾客、乡亲们,本摊褥单布、赔本大甩卖、跳楼自杀价,九毛钱一尺!瞧一瞧、看一看,千载难逢、莫失良机!
◎商贩一声喊叫,乎啦,买布的都围到了他这边。
◎张亚静、大伟、小莉的摊位前一下子没了人,三人很是尴尬。
◎张亚静见这场面,急了!
张亚静:我决定他降、咱还降!他卖九毛咱卖八毛!非顶死他不可,讨厌!
◎张亚静窜上三抡车。
张亚静:你俩卖,我吆喝!
◎张亚静满脸怒气,开始吆喝。
张亚静:各位顾客、老乡们,我宣布,本厂褥单布再次降价,每尺八毛、每尺八毛,欢迎各位前来购买!
◎张亚静单手插腰,手舞足蹈,摆出一付专门气人的架势。
张亚静:(哼唱着)每尺八毛、每尺八毛,物美价兼就是好,就是好。
◎匀称的身材、漂亮的脸蛋、节奏的舞蹈,立刻又将人群吸引过来,开始抢购。
大 伟:张亚静快下来,我们俩忙不过来啦!
张亚静:不行,让他降,我顶死了他。大家走过来看一看、瞧一瞧,一尺八毛就是八毛!
到头了
到底了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后转载须注明出处:"转自华语剧本网 www.juben.pro"。 [ 如何申请转载 ]
登录 后再戳我哦